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爲自己出徵》讀後感大綱

《爲自己出徵》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篇一、《爲自己出徵》讀後感

青青校樹,離離庭草,欣沾化雨如膏…畢業歌即將響起,一羣莘莘學子將告別母校,進入另一個環境的學習階段。對於今年的畢業生,我有着太多的不捨與回憶。在畢業的前夕,謹以方智叢書中的《爲自己出徵》(作者:Robert Fisher 譯者:王石珍)這本書的讀後感與大家分享,願大家及早找到人生目標,並以智慧勇往直前,發揮潛能,讓「愛」生根、成長、茁壯並進而散播於人間。

《爲自己出徵》讀後感

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自認爲是善良、富有愛心的盔甲武士,他到處去行善救人,表現出武士的精神並以崇高的盔甲武士自居,在他不想卸下代表尊貴的盔甲時,漸漸地他的兒子、妻子在也看不到他的容貌,甚至連他自己也忘了自己的長相。可是,緊接着一連串的難題接踵而至,直到他察覺必須脫掉曾經令他引以爲傲的尊貴化身之盔甲時,卻碰到更多的難題與阻撓,此時,他不得不尋找並求助於睿智大法師梅林。在這本書裏藉由松鼠、鴿子、山、…等擬人化的引導手法完成自然界人、事、物的對話,更是令人激賞 。盔甲武士究竟是如何經過重重的考驗,找回自我,尋求真理,重新獲得自由的生命呢?

在整個尋求真理的'過程中,武士必須通過三座城堡:沉默之堡、知識之堡與志勇之堡。首先,在沉默之堡中,武士領悟當處於「沉默」時,必須學會面對自我,對於擁有與生俱來的善良人性用不着感到自傲,但卻要「用心」,才能提醒自己知道自己真正的目標是什麼,盔甲武士最後因爲了解真人性而流出的淚水腐蝕了難以卸下的頭盔,繼續朝向「知識之堡」前進。

在進入知識之堡之後,經由各式的指引,武士體會唯有能夠與大家分享的知識才是有用的,而這知識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愛。一個人倘若沒有真正察覺自己所需求的愛時,是無法真正愛別人的。事實上有許多的人有野心,想要變得更聰明、更完美、更想要成爲人上人。人類雖因夢想而偉大,但是假如人類能有分辨需要與貪婪的正確知識,併爲天下的利益開發自己的潛能,那麼就會自然而然的帶人走向博愛之道。

最後,武士通過了「知識之堡」進入了「志勇之堡」。顧名思義,「志勇」指的是志氣與勇氣。假如沒有志氣與勇氣來驗證所得到的自知之明(先前獲得的真理),那麼疑懼的產生將令人喪失自我而無立足之地,如果無法放掉自己所害怕的事物,無私忘我,那麼如何能擁有真正的自我呢?經過這三座城堡,武士身上的盔甲全數掉落,重新獲得自由的生命。

在書店裏,《爲自己出徵》這本書首先引起我的注意是它的書名,再則是因爲翻閱當時,自己彷佛在看一出內心戲,不僅急於知道結局,同時間潛藏於內在的自我與外在的自我也互相交戰着,似乎正在與深層的自我對話似的,或許這就是所謂與書的共鳴吧!在坊間有許多蠻好玩的心理遊戲,據說可測驗出別人看到的我(他我)、自己內心的我(自我)和內心深層的我(真我)。事實上,有關於這三種的心理層面,若僅以學理、哲理來探討,對一般人而言顯然是深奧難懂的。但是《爲自己出徵》這本書並不賣弄專業術語,而以生動的故事情節貫穿全文,連結大自然、宇宙而點引出人類、宇宙間最珍貴不可或缺的「愛」。讓我們大家一起「用心」、「無懼」的把「愛」找回來吧!

  篇二、《爲自己出徵》讀後感

今天我剛讀完媽媽給我買的《爲自己出徵》這本書,我就已經淚流滿面了。

《爲自己出徵》講的是:勇敢的騎士殺死了巨龍,拯救了落難的公主,被封爲“第一騎士”,他日夜身披黃金盔甲,時刻準備爲正義出征。直到有一天,他發現盔甲再也脫不掉,他的生活也因此陷入困境。這一次,騎士決定爲自己出徵,一路上,他歷盡艱險,征服了“沉默之堡”、“知識之堡”和“意志與勇氣之堡” ……在法師墨林的指點下,他終於攀上“真理之巔”,悟出了愛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講了一個生命的意義,讓我領悟了一個道理:要學會愛自己,纔會能愛別人。一個人,如果他連愛自己都做不到,那麼他怎麼能做到愛別人?除了這些,我還學會了人生的三個要點,第一、沉默,要靜下來聆聽自己,就像佛學的“戒、定、慧” ,持戒是爲了安定,安定是爲了能聆聽內心的智慧,尋找自我,尋求從內心深處所發出的呼喚。第二、放棄,我們要學會放下過去,突破框框。去體驗,但要放下成見,去體驗新的生活。第三、勇氣和意志,喚醒真正的力量,突破恐懼,要知道很多恐懼之物是不存在的,勇敢地面對事實,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艱難的步伐!

生命並非是一個發現的過程,而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別僅僅急於發現你是誰,應該勇敢地決定你想做誰。一個不能爲自己出徵的人,又豈能爲別人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