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史鐵生的書奶奶的星星讀後感

史鐵生的書奶奶的星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史鐵生的書奶奶的星星讀後感1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嚴肅的結尾,大約都是突然面對了一個嚴峻的事實,再不能睡一宿覺就把它忘掉,事後你發現,童年不復存在了”。

史鐵生的書奶奶的星星讀後感

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主要表達了作者對奶奶的懷念以及對歷史的深刻反思。文字總是用來記錄作者本身的對社會的感受。唐詩宋詞每每當你讀到意蘊悠遠的那句時,你總可以感受到與詩人心有靈犀的微妙以及穿越時空不謀而合的喜悅。而《奶奶的星星》給我的不是那份微妙與悸動。而使來自記憶的共鳴。生命中總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而她對你來說也是舉足若輕。小時候坐在外婆的搖籃裏,以爲外婆就是我的世界。外婆之於我就如李密所言“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小時候是由外婆帶大的。《奶奶的星星》中的片段,無一例外曾在我生命中上演。小時候別人開玩笑“你以後怎麼孝順你外婆呢?”小姑娘總想着“以後給外婆買件好看的衣服吧,她的衣服總沒有我的好看”,但外婆總是笑着道:“不知等得到那個時候不?”現在的我才明白語氣中的帶着的苦笑和無奈。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天人感應的事,在外婆檢查出患癌的前幾個月。我心理總有種不好的暗示“如果外婆去世,我會······”曾經甚至出現過幻聽,彷彿聽見媽媽在呼喊昏迷不醒的外婆的聲音。記憶裏的憂傷就點到爲止吧。不忍回憶,因爲記憶就像個黑洞,讓你和那時那刻的自己身同感受。我寧願相信史鐵生所言,外婆變成了一顆星星,一直陪伴着我照亮我未來的路。

“據說有一種螞蟻,遇到火就大家抱成一個球,滾過去,總有一些被燒死,也總有一些活過來,繼續往前爬。人類的路本來就很艱難。歷史,要用許多不幸和錯誤去鋪路,人類才變得比那些螞蟻更聰明。”在《奶奶的星星》裏面奶奶就是那些被燒死的螞蟻吧,在那個時代生活的人,總包圍着某種不幸。也許是歷史的車輪總要走過那樣的時光。想起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作者以父親的口,道出了對那個時代的不滿,以及對奶奶一樣的“地主”的同情和愛。而歷史總是緩緩前進的,錯誤的路總會隨着時光繞個圈找到正確的出口。

史鐵生的書奶奶的星星讀後感2

今天看書時,看到了一篇史鐵生的文章——《奶奶的星星》。裏面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夏夜,天上漫天星斗,每當地上死了一個人,天上就熄滅了一顆星星”。奶奶也給我講過星星的故事,奶奶講的故事與衆不同,她說:“地上死了一個人,天上就多燃起一顆星星。

大意是,每個死去的人都會變成天上的星星,照亮後來者的生命。儘管是童話的說法,但將其換一種方式來表達——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每個活過的人,他的成功和失敗都變成爲智慧,照亮了後來人的人生與路。

作者史鐵生仰望天空時是否會想起奶奶,是否會抓住那顆最爲閃亮的星星想想那是否就是“奶奶的星星”呢?

我並不能知道史鐵生作家的想法,但我知道,聽說了作者奶奶那個故事後,每當黑夜降臨時分,在滿天星斗中我總會尋找那顆爺爺的星星,那一顆最爲閃亮的明星,我堅信着,那顆是爺爺的星星。

仰望星空,滿天星斗,我想找到那顆照亮我人生的爺爺的星星。

我慢慢地回想着爺爺講過的一個個故事,那些故事不像童話那麼沒有,令人心碎;也不想神話那麼雄偉,令人爲英雄的英偉壯舉而心感震撼。一個個故事都那麼樸素,卻也那麼的迷人。那之間的做人道理使我走的成長更加平坦。那些道理會伴隨着我一生,像天上那顆爺爺的星星一般,永遠閃亮,伴我一生.......

我總記得當年爺爺的臉,他曾爲我比星星笑得更多。

當我看到滿天星星,讓那柔柔光輝,爲我解開心中痛苦。

當我見到星河燦爛,當我記起當年往事,我在心中記住你,懷念你在我心中照耀過,你想那銀河星星,默默照耀着我。

當我見到光明星星,我慢慢回想着史鐵生奶奶講過的那個神話。我也開始相信,每一個火鍋的人,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明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可能是一直含淚的蠟燭......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滿天星斗......

史鐵生的書奶奶的星星讀後感3

這篇文章講了三年級的四個同學在玩過家家的遊戲,春燕扮演奶奶,高曉亮扮演孫子,福福扮演爸爸,小翠扮演媽媽。做好飯後,一家四口開始吃飯。可孫子、爸爸、媽媽都坐下吃飯後,奶奶還沒坐下,他們就開始議論奶奶該坐哪,高曉亮說:“我家奶奶吃飯時不和我們坐在一起,是蹲在竈門口吃的。”“對啦!我家奶奶每天都等我們吃完了,才吃我們剩下的菜。”小翠拍着手,尖聲尖氣地幫着腔。虎頭虎腦的福福猛地站了起來,眼一瞪,頭一搖,手一擺,:“根本不是的,我家奶奶癱瘓睡在牀上,媽媽每天在我們吃飯前就把奶奶的飯菜送到牀邊,有時媽媽還一勺一勺地餵奶奶哩。”

從上面的對話中,我感覺福福的媽媽做的最好,因爲孝順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弟-子規裏有一句話: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句話的意思是:長者站着的時候,你要讓長者坐下,長者坐下後讓你坐下你才能坐下。這句話讓我想到了我奶奶。

奶奶在10年前來到了我家,那時我還沒出生,奶奶一直照顧到我上小學一年級。整整六年的時間,我聽我媽媽說,這六年裏,我奶奶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我,非常的不容易。我爸我媽上班太忙,我奶奶生病了他們也趕不回來。在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奶奶回老家了,我已經有整整4年的時間沒有見到奶奶了,我非常想念她。我奶奶今年80整了,我爸說夏天要帶我回東北去看她,我非常期待。

奶奶老了,有一天爸爸媽媽也會老,我要像爸爸媽媽孝順奶奶一樣孝順他們,因爲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

烏鴉尚知反哺,何況人乎?讓我們都來做孝敬父母的好兒女,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國家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史鐵生的書奶奶的星星讀後感4

在一個靜謐的夜晚,沏一杯香茗,讓其香氣在窄小而整潔的房間裏氤氳。我再次拿起那本泛黃的散文集。自寒假以來第一次靜下心來端坐在書桌旁。我想夜晚是適合閱讀的,而史鐵生的書適合在夜晚獨自一人靜靜品味。

20xx年12月31日,坐在輪椅上的他終究沒有跨過命運的坎,遵循所有塵世間的人們必須歷經的規律,他倒下了。是在凌晨,走得悄無聲息,正如他無聲息地來。當人們得知,那已經是朝陽明豔在天的時候了。對於一個人的生與死,世人早已看慣並且懂得死亡是每一個人亙古不變的等待。所以,我們不必爲一個人的離去而哀傷。反而,有些人在逝去後被人們美其名曰偉人。那是因爲他之於後人的意義遠勝於他自己的生命。於我而言,史鐵生就是這麼一位偉人。

最早看他的文字是在初二。看那篇《我與地壇》後竟會不自覺地落下眼淚。知道了時間有這樣一位母親常年循着他兒子輪椅的印跡,在偌大的花園裏找尋着什麼,盼望着什麼。一位朋友說早在寫《我與地壇》時,他就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是啊,生活給了他沉重的考驗,而他最終選擇了寫作。我覺得,寫作是世間最孤獨的事業,是可以把萬事萬物拋之九霄雲外的事業,包括生死。也是從那時起,我便學會了從字裏行間領悟到自己未曾經歷的苦楚。人人都說生活是一本書,而我說書是生活。在書中,我們領略世間百態,看盡風情萬種。

現在我看的是《奶奶的星星》,文中字字透露着作者對奶奶的情懷。奶奶是個小腳女人,自小嫁入老史家,在家中受盡屈辱。爾後在文革期間被冠上了地主的罪名,說是吃的是剝削的`飯。這讓奶奶羞愧不已,於是每個早上天還未亮就拿起掃把去掃大街,努力改造,爲的是脫掉自己成分不好的“帽子”。在作者的記憶中,老海棠樹和奶奶是不能分開的,好像他們從來就在一起。如文中所寫“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樹的影子裏張望”。

今夜星空寂寥,臨近正月的夜晚透着一絲寒意。杯中茶漸漸變涼,同樣地我對爺爺的思念濃稠得化不開。

春節將至,我卻沒有感到喜慶的氣氛。以往過年,伯伯們都會從香港回來,帶着他們的兒女。我就每天跟堂哥姐弟妹一起瘋玩瘋跑,很是讓大人們煩心,一家上下吵吵鬧鬧的。我們從一樓跑到四樓,再從四樓跑到街上。春節那幾天,坪山的街道都很冷清。在黑夜當中,只有我們的玩鬧聲在迴盪。偶爾伴隨之的是煙花綻放的砰砰聲。

於伯伯們而言,坪山是生他養他的地方,更是祖祖輩輩們生活的一方水土。從我記事以來,他們會在過年前一個星期回坪山,住上十天八天什麼的。等到漸漸懂事了,他們也隨之一年比一年晚回了。而今年由於爺爺的逝世,伯伯們也都了無牽掛,於是都不回來過年了。

寫到這裏,想起史鐵生寫的一段話,感觸至深: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嚴肅的結尾,大約都是突然面對了一個嚴峻的事實,再不能睡一宿覺就把它忘掉。事後你發現,童年不復存在了。

如果說我童年也有一個嚴肅的結尾,那麼我想就是爺爺的逝世了。那些天爸爸時時神情恍惚,伯伯們輪流從香港回來探望臥病在牀的爺爺。醫院那陣濃郁的消毒水味,彷彿要把人間所有的希望扼殺。自小便開始覺得醫院是個可怕的地方。白牀單白衣袍,又或是鮮紅的血跡映襯蒼白的容顏。看着便心裏發麻,想逃卻無處可逃。自奶奶駕鶴西去有整整六年時間,爺爺都是自己過活的。爺爺行動不便,耳朵眼睛都不好使,於是只能呆在家。我不知道在這六年裏,爺爺是怎樣過來的。他逝世那天,伯伯們都在,一個不漏。醫生在病牀上爲爺爺搶救。現今想來,那時的醫生恐怕也像簡貞在《四月裂帛》中的“你”一樣。“每次當病人危急時,我們明知無用,仍勉強做些急救的工作。其目的並非要救病人,而是要安慰家屬”。

到最後,爺爺連一句話都沒有留下。但我覺得,他是無遺憾地走的。或許,爺爺早就想和奶奶重逢了,他太孤獨了。可又捨不得一手撫養大的兒子,於是又逗留多了幾年。最終選在我童年即將消逝的時候離去,讓我怎樣都無法忘懷。在有生之年,我僅看過爺爺哭過一次。那是在奶奶去世後,他的兄妹們來看望他。他當即老淚縱橫。我想,能讓一個被生活打磨得無慾無望並安靜地過日子的老人落下淚來,那必定是一件於他而言痛心疾首的事情。和爺爺一起長大的,是他的兄弟姐妹們。所以,在他們面前,感情才得以宣泄。而在我和爸媽面前,他需要隱藏和迴避。又有哪個老人會在自己兒女面前熱淚盈眶?他們能做的只有唉聲嘆氣,嘴上喃喃自語道老了老了。而他們的內心世界又有誰願意窺望和了解?

在幫爺爺穿衣服的時候,爸爸失聲痛哭。儘管他的妻子,他的女兒在場,他也不顧顏面地哭了。那是我與爸爸共度十六個春秋以來第一次見爸爸哭。

是啊,有那麼一個人,自你出孃胎以來,便平穩地活在你的世界裏並佔有一定權威。這個人看着你一點一滴長大而你看着他一絲一跡老去,有一天,他真的老了。你不再需要他的教導也能過得很好而他卻要依賴你的時候,你又深感厭煩但爲了盡孝道你必須照顧他直到他死去。這樣直至他對這世界再無眷戀,並且歲月催促他要去另一個世界過活了,他就真的走了,再也沒回來。這個在你的世界裏活了半百年的人,消失在你的下半輩子裏。於是你哭了,終於懂得如果他能活久一些該多好。可往往事與願違,人生總有那麼些遺憾不能彌補。

在沒有爺爺的日子裏,生活依舊如白開水般有條不紊。我承認,若爺爺還在,我也還是和往常一樣不抽空去陪他聊聊天說說話什麼的。這也該是我不善言辭所致。我深深懂得爺爺的孤獨和苦悶,而我無法用言語表達。或者說,如果有那麼一天,有人對爺爺說:“爺爺,我能理解你”。那麼說那話的人定不會是我,也不會是爺爺的孫女。那是來自另一世界的力量與呼喚,它在召喚爺爺。於是爺爺便去了。

我只願爺爺在那生活得很好。有人陪他聊天並且不會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