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大綱

《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

《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1

王家新用一首詩——《在山的那邊》全面的描寫了自己童年時的夢想。不能說這種幻想很幼稚,很天真。那是每個孩子小時都可能擁有的夢想。第一段中媽媽的話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在山的那邊是海。在山的那邊真的是海嗎?“我”非常確信,並且懷着一種隱祕的想望、自信的心情登上了山頂,可是結果卻讓“我”大失所望——在山的那邊,還是山。

第二段,“我”變得不再灰心,開始堅信山的那邊,是海,並且使用信念凝成的海。去看海的信念種子有一次種在“我”的心中,於是,“我”又爬上了那座曾經讓我失望再失望的山頂上,開始了旅程。

人這一生就是爲了坎坷和磨難而創造出來的,如果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冰面,那你就比然後摔倒。而如果你的道路上滿是坑,可能你會咒罵一句:“真是的!老是栽倒!”但是有一句話說的是“大雨之後必見彩虹”,所以,這一條長長的、滿是坑的人生道路上,會給你留下許多的遺憾和歡喜,以及對未來道路上的期盼。世界上的迪斯尼記錄就是那些人用自己的努力,堅定的信念創造出來的奇蹟。如果世界上沒有奇蹟,那麼就沒有了期望,沒有了功績。有一些不可打破的規則,有的人就是打破了,那他們就創造了奇蹟。從頭到尾的意思就是要用堅定的信念去打造奇蹟!

《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2

不久前,我在閱覽室借了一本曹文軒的著作《山那邊還是山》。拿到後,我津津有味的閱讀起來,一口氣讀完了它。

《山那邊還是山》主要講了:丁丁爲找到弟弟噹噹,意外被亮疤帶到黑礦,成爲一名叫做鶴的礦工,可他決心找到噹噹,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失敗、再逃跑……丁丁無意間解救的一條白狗與他相依爲命,在生死攸關的一刻爲其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讀完這本書,我被白狗那種捨生忘死的精神所深深地折服。白狗雖然是一條狗,但他懂得恩仇,懂得一條狗應該懂得的。它可以來到黑礦山,也完全可以離開這裏的,跑到一個村或一個鎮上,即使作爲一條流浪狗,也能在垃圾堆或其他什麼地方找到吃的,填飽肚子。而白狗並沒有這樣做,每天過着飢寒交迫的日子,是她一天一天的消瘦,但它從沒想過離開丁丁。

白狗還有一種品質:機智。在書的第六章,圖謀不軌的亮疤承諾帶丁丁找到噹噹,白狗喉嚨嗚咽,提醒噹噹不要上當,儘管主人不理睬,她仍奮力阻止丁丁前行。

相比白狗,自己做的顯得多麼渺小白狗能不管任何險境,也要闖一闖,試一試,而我卻不可以。就那雙搖來說吧。這是體育必考項目之一。課上老師讓我們練習,並放話期末要考試。這可苦了我,一個都跳不過增麼面對考試啊?我灰心極了,氣餒的說:“不會怎麼辦?”會跳的同學好心告訴我熟能生巧,多練一定會的,可我並沒有這麼做,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現在,我要向白狗學習,學習他的敢於嘗試!

《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3

我想,幾乎每一個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祕的渴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渴望和幻想。

這篇課文主要寫:童年經驗,對世界對於幼年的作者來說,就是因爲放學後一片寂靜的校園,山川中那條清澈的河流以及環保這一切的無言的羣山。而作者偏偏又是一起耽與幻想,對外面的時間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這首詩歌表達了一種信念,蘊含了一個哲理,詩人大海比喻理想,用羣山比喻困難,用爬山必要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鬥,從而也告訴人們通往理想之路是漫長的。崎嶇的要不怕長途跋涉,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我想,幾乎每一個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祕的渴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渴望和幻想。構成了我對作者小時候特有祕密——在今天看來 還隱祕的影響到了我。

《在山的那邊》使我相信路就在腳下,要靠自己去走,這如文中所說的:"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只有去走,去勇敢地闖才能看到"全新的世界,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4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前癡想,—在山的那邊是什麼呢?……”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作者的心思。作者是大山中的孩子,對大山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特別是對山後大海的嚮往觸動了我的心緒。

我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我是作者,也會嚮往。接着,作者開始向那山挑戰,登上了山頂;可是,山後卻沒有海,但是,他仍然堅持不懈地翻一座座的山,追求那個他十分嚮往、熱烈追求的大海。

我讀懂了,原來山代表困難,而大海卻代表成功。是的,在挑戰重重困難後,迎接的是勝利。那一刻,該多麼激動啊!

回想以前,學校舉辦英語比賽,初賽後是複賽,複賽後還有決賽,比賽到最後,取得好成績,可不易啊。在成功的那一刻,喜悅中包含了許多的努力和汗水。

人生如一座山峯

一座險峻的峯,快樂的峯,痛苦的峯。

在途中

不知道要倒下多少次,

倒下,並不可怕,

站起來,成功在前,

否則,將一事無成,

同學門!在倒下的時候,勇敢地站起來,滿懷信心的去擁抱成功。

《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5

作者小時候嚮往着山那邊的海。每次都會信心十足地爬到山頂,而又每次失落而歸。但是作者沒有放棄,他一次次地登上山頂,一次次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他堅信:山的那邊就是海!

我佩服作者的堅持。他心中的那片海是用信念凝成的。作者無數次地爬上山頂,無數次地想要越過困難;可是,海始終沒有出現,他始終沒有成功。但作者卻告訴我:“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意思是:在你不停地翻越過無數次困難,在一次次地戰勝你心裏的失望之後,你終會越過一個困難,而這時,成功就出現在了你的面前。

想想我的生活,也未嘗不是如此。小時候,媽媽教我面對陌生人。在餐館,媽媽故意沒拿勺子,她讓我去向服務員阿姨要。我那時沒膽量,總是怕向陌生人提出請求,可媽媽又非逼着我去拿,沒辦法,我只好挪步走了過去,站在離阿姨三米遠的地方停下,我猶豫着:去,還是不去?我在兩者之前掙扎着,彷彿正在爬那座山。終於,我鼓起勇氣,走了上去,輕聲對那位服務員阿姨說:“阿姨,我,要兩把勺子。”我把媽媽教我的話說了出來,眼睛不敢看那位阿姨,總好像在做一件不光彩的事。誰知,阿姨笑眯眯地望着我,遞給我兩把勺子,說:“拿好,別掉了。”我點點頭,小聲說了句“謝謝”,飛快地回到座位上,媽媽微笑着望着我,誇我做得很好。一時間,我內心明亮了起來,正是那大海,它清爽的海風,吹走了環山的濃霧,使這片土地不再那麼迷茫、陰沉。突然間,一陣自豪的暖流從我心底流過……

在山的那邊,是海嗎?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6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閃着光芒的夢,像一片蔚藍遼闊的海洋,滋潤着每個人的心靈。夢想,是一個人奮鬥的目標,沒有了它,就好比沒有了靈魂的生命。我向往着心中的那片海,那片閃光的海。

我從小對美術有濃厚的興趣。變幻莫測的線條,五彩斑斕的顏色,無一不令我如癡如醉。從此,我的心裏便有了當畫家的理想。可實現理想,談何容易!小學一二年級時,我參加過幾個美術比賽,但不是初賽被淘汰,就是如泥牛入海無消息。記得那一天,我接到參加縣青少年美術比賽的通知,既興奮,又擔心。但還是決定參加比賽。賽前的幾天,我把準備好的`作品反覆練習,每天練到深夜,把構圖技巧,上色方法爛熟於胸,不知道用掉了多少畫紙。我對自己說:“也許這次會不同,堅持住!”

生活是殘酷的,又是美好的。當第三名的獎狀交到我手裏時,我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雖然名次不高,雖然離我的夢想還差很遠很遠。但是,我彷彿已經看見了那片美麗的海,那個全新的世界,就像詩歌《在山的那邊》裏的描述的那樣:“在一瞬間,照亮了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7

記得那是在我剛剛上小學不久的事情了。當時,老師正在教我們學拼音。而我卻不知是怎麼回事,總是記不住拼音是怎麼寫的,甚至連拼音的格式是怎樣的我都不知道。爸爸媽媽知道了這件事,認爲我年紀還小,才學拼音不久過一段時間就會學好。可是,事情卻並非他們預料的那樣,我的拼音水平還是如此,老師見我學不好拼音,就認爲我很笨,經常批評我。我傷心極了,下定決心要學好拼音,證明給老師看,我並不笨。

於是,我每天都豎起耳朵聽老師講課,回家後,認真做好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並且照着書上的格式,一筆一畫地寫,不會讀的拼音,就放磁帶聽……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的拼音水平漸漸提高了,還趕上了其他人。那時的我別提有多高興了。從那件事後,我懂得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句話的意思。故事裏的我就像詩裏的作者一樣,克服困難,達到了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這難道不是令人高興的事嗎?

以後,不管什麼挫折,我一定會戰勝它的。向美好的明天走去。

《在山的那邊》的讀後感8

《在山的那邊》是從山裏出來的大詩人王家新寫的,它取材於作者童年的一段小插曲,選擇了羣山、碧海來表達了一種信念與追求,啓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

有一位詩人曾經說過:“夢裏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牀上。”它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不能躺在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僅要有理想,還要大膽地幻想,更要大膽地去實踐。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開始,結果不僅遙遙無期,甚至連已經擁有的機會也會失去。

衆所周知,拘於理想而不去奮鬥的人,只是一個平庸無志的人。因爲理想雖然是美好的,但也是虛無的,要使理想成爲現實,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要經歷千辛萬苦,甚至是幾代人的努力。他們“豪情壯志”,但不顧慮眼前,立足今天,儘管他們願望美好,理想誘人,但從不付之行動,眼高手低,志比天高,行如紙薄,最終也只能是一個美麗的“肥皂泡”而已。

前人說得好,“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那些無志之人的“志”,就是美夢,就是所謂的“理想”,他們把自己的理想看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閣樓,霧裏看花罷了。

只有擺脫虛無的理想,正視現實,頑強拼搏的人生,纔是最有意義的。不要成爲第二個“阿Q”,整天處於幻想之中,把自己的未來打扮得五彩繽紛,然而醒來還是在破廟裏,成爲人們的笑料,成爲一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