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孩子,你爲什麼不聽話》讀後感大綱

《孩子,你爲什麼不聽話》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孩子,你爲什麼不聽話》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孩子,你爲什麼不聽話》讀後感

  《孩子,你爲什麼不聽話》讀後感 篇1

“你怎麼老是惹麻煩!”“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做不好,真是笨死了!”諸如此類的話語,我們做老師的和做家長的應該都不會陌生,面對擁擠的課堂、面對孩子無休止的問題,這些過後讓我們後悔萬分的話語便從我們嘴裏脫口而出。當下一次“暴風雨”來臨時,我們又忍不住一再犯錯,偶爾反思自己,也是“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讀了《孩子,你爲什麼不聽話》後我深有感觸,“一分鐘批評”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但仍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並且試着自我改正;當孩子身上閃現出點滴的優點時,“一分鐘表揚”讓他們保持長久的快樂,並因此而做得更好;而“一分鐘目標”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學會自我監督,在反覆的目標的實踐與重溫中得到進步。

我深切地感受到,這“一分鐘”所帶來的效果並不僅僅是孩子不良習慣的糾正,更體現出教育的一種良性發展,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教育也變得越來越輕鬆。優秀是教出來的,你想讓孩子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孩子,關鍵你有沒有用心去做,不是真誠地面對孩子。給表現不良的孩子“一分鐘批評”,給有進步的孩子“一分鐘稱讚”,給所有的孩子“一分鐘目標”,試一試,或許能夠得到很多驚喜。表揚孩子之中,要含着期望和要求。我班有幾個小朋友吃飯慢,愛磨蹭或是說話,每次吃飯,我總是不停地催促他們:“快點兒,飯都涼了!”催一下好一點,不催,就又慢下來了。時間長了沒耐心,乾脆瞪眼呵斥孩子,也沒什麼進步。後來,我改批評爲稱讚,對他們說:“今天吃飯好,比昨天快了。”孩子們很高興,果然加快了點速度。批評好似命令,孩子執行起來很被動。如果換成讚揚,孩子明白了老師的要求,還會感覺自己距離目標不遠,自信心和輕鬆感會隨之增強。

《孩子,你爲什麼不聽話》,翻開它,慢慢品味,領略書中的經典之出。慢慢地,一個個道理遷移到我們的教育生活中,對照自己的行爲,一定會有很多感悟……

  《孩子,你爲什麼不聽話》讀後感 篇2

《孩子,你爲什麼不聽話》,是最近一批新書中最後被我翻開的一本。

但是這本小冊子給我的啓發卻是最重要的。是的,我們在生活中,無論是作爲父母或者作爲教師,最爲頭疼的,就是同孩子的溝通問題。而在我們對孩子習以爲常的評價中,最常聽到的話莫過於這孩子聽話不聽話。

這是對的麼?

其實,在我們以這樣的標準來看待孩子的言行時,就已經犯了錯誤,那就是以我們的標準主觀地去要求孩子。

自然,無以規矩,不成方圓。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裏,循規蹈矩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要求,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我們的孩子從小是不是應該有這樣的規則意識,是不是要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答案是肯定的。

問題是,我們怎樣在要求孩子聽話與尊重孩子的身心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教育,其實就是在尋求平衡。這是我一向的觀點。

《孩子,你爲什麼不聽話》,是美國人斯賓塞·約翰遜的作品,這位作者的代表作還有我們非常熟悉幾乎可以稱得上是風靡世界的《誰動了我的奶酪》。在封面上,設計了這樣的主題詞:“1、一分鐘批評2、一分鐘稱讚3、一分鐘目標”。

在讀到“一分鐘批評”時,我立刻打開電腦利用校信通給我的畢業生的家長和我的當班主任的同事發了公告,向他們推薦這本書。

當讀到“一分鐘稱讚”時,我立刻坐在電腦前,開始敲這段文字。

不知讀了接下來的“一分鐘目標”,我又會受到怎樣的觸動?

特別喜歡書中的一些格言。比如:“要讓孩子們認真聽我說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認真聽他們說話。”“被愛和感覺被愛之間,有很大差別。”

書中所論述的“一分鐘批評”和“一分鐘稱讚”,的確是很好操作的,顯然有技術層面的意義。

但是,透過這樣的表象,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批評和稱讚的背後,其實蘊含着豐富的教育內涵。

我們口口聲聲說孩子不聽我們的話,那麼,我們是否認真地傾聽孩子的心聲?是的,我們很忙,所以我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一天到晚只能見到熟睡的對方。這樣,我們的交流從何談起,孩子又怎麼會對你親近、信任、熱愛?在家庭生活中,距離所產生的並不是美,而是隔閡。最常見到的,莫過於孩子向我們說話沒,而我們口中應承,手裏卻絕不肯放下活計,甚至不肯放下手中的遙控器讓自己的眼睛離開電視屏幕。孩子所遭受的不尊重、被冷落,會反射到我們自己身上的!這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指責孩子不聽話?尊重,是一種基本的禮貌。這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話,而是我們雙方都要遵守的準則。

所以,“要讓孩子們認真聽我說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認真聽他們說話。”

我們口口聲聲說愛我們的孩子,那麼,他們感受到了我們的愛麼?換句話說,我們用什麼方式表達了對他們的愛呢?曾經有專家稱,我們的孩子越小,享受到父母的愛意越多,因爲我們會擁抱他,會親吻他,會不厭其煩地說愛他。但是孩子長大中呢,我們的這些所有表達愛意的方式越來越少。每每孩子寫作文,我們都很尷尬地看到,孩子筆下的父母對自己的愛,無非就表現在學習上嚴格要求,生病了揹着往醫院跑……這實在是很讓人失落的事情。所以,有的孩子就直言不諱地表示喜歡生病,因爲生病就可以被媽媽抱着,好像小時候一樣。

所以,“被愛和感覺被愛之間,有很大差別。”

讀到這裏,有了自己的感悟。

無論是一分鐘批評,或者一分鐘稱讚,其實都是對孩子的需求的滿足。

這種需求就是——充滿愛意的關注。

與爲人父母和師長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