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寄諸用明書讀後感

寄諸用明書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那麼小編今天爲大家帶來的是寄諸用明書讀後感,請看看吧。

寄諸用明書讀後感

《寄諸用明書》寫於陽明先生四十歲時。諸用明是陽明先生的妻弟,一個樂善好施之人,才華橫溢卻不求仕途,深得陽明先生賞識。但陽明先生得知他兒子參加科第考試,擔心反而耽誤了這倆侄兒的未來,就寫此信提醒了一番。“凡後生美質須令晦養厚積。天道不翕聚,則不能發散,況人乎?花之千葉者無實,爲其華美太發露耳。”是這篇文章的`精華所在。他的意思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是少年時期,應該“晦養厚積”,不被功名所束縛,才能成爲聖人,這呼應了陽明先生十二歲就認爲讀書是做聖賢的抱負。在王先生年譜時說道,他二十二歲在南宮進士考試時落第了,同考試的舍友以不中第爲恥,但王先生卻笑着說:“汝以不得第爲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爲恥。”即是說王先生不以不中進士爲恥,但如果不中進士而動了心,這反而是恥辱,說明了先生漠視功名,一心只想成爲聖賢。最後一段則反映了先生在有限的人生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這篇文章雖然不長,卻充分體現了陽明先生淡薄功名的態度和不懈追求聖賢之道的人生觀,令人非常佩服!

參加致良知學習小組已經兩個多月,小組要求我們每隔一天要自學一篇,並和同修們分享一下心得。因工作很繁忙,出差頻繁,第一遍也只能粗讀。到發公衆號時,就倒逼自己再精讀幾篇,每讀一次都有新的體會,而且越學越有興趣,收穫也越來越大。但要把文言文翻譯出來就顯得有點吃力,找不到參考書籍,網上也基本上找不到參考譯文,只能憑着導讀的提示和自己的理解來譯,感覺譯得還是不太到位。所以,也期待能得到同修們及朋友們的指導,歡迎交流,相互砥礪前行。

推薦閱讀:《寄諸用明書》 原文

得書,足知邇來學力之長,甚喜!君子惟患學業之不修,科第遲速,所不論也。況吾平日所望於賢弟,固有大於此者,不識亦嘗有意於此否耶?便中時報知之。

階陽諸侄聞去歲皆出投試,非不喜其年少有志,然私心切不以爲然。不幸遂至於得志,豈不誤卻此生耶!凡後生美質,須令晦養厚積。天道不翕聚,則不能發散,況人乎?花之千葉者無實,爲其華美太發露耳。諸賢侄不以吾言爲迂,便當有進步處矣。

書來勸吾仕,吾亦非潔身者,所以汲汲於是,非獨以時當斂晦,亦以吾學未成。歲月不待,再過數年,精神益弊,雖欲勉進而有所不能,則將終於無成。皆吾所以勢有不容已也。但老祖而下,意皆不悅,今亦豈能決然行之?徒付之浩嘆而已!

參考譯文(譯自夏涼冬暖)

接到來信,知道你近來學識增長,非常高興!君子只擔心學問沒有修好,對於科第能不能中或者早中遲中都是不去追求的。況且我平時對賢弟的期望都不僅是如此的,但不知道賢弟是否也有意於此事?所以寫信告知你。

聽說階、陽兩位侄子去年都出去參加科第考試,不是我不欣賞他們年少有志,但我內心卻對此卻不以爲然。如果他們能夠中第,但豈不會因此而耽誤了終生啊!年輕人要有成就,必須令其收斂修養而厚積薄發。正如天體運行還沒有形成聚氣,則不能發散,何況是人呢?花如果有千葉但無果實,就是因爲華美外表太早發散了。如果兩位賢侄不認爲我此番言語是迂腐,就會有進步的空間了。

好多人來信勸我爲官之事,我也不是潔身自好不理解。之所以急急提醒你,並不是我僅僅覺得應該收斂隱晦,也是因爲我並沒有學成之故。歲月不待,再過幾年,精神會越來越差,屆時雖然想長進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則將會一事無成!所以我認爲形勢不容自己了。要去地下見老祖宗,也會無顏面,所以現在怎麼能貿然處事呢?所以經常會有光陰白白付出的嘆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