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有關童話大王讀後感

有關童話大王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童話大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童話大王讀後感

  童話大王讀後感 篇1

《世界童話大王》一書是爲紀念安徒生誕辰200週年而編寫的。書中主要從童年、追求、求學、旅行、頂峯,不朽幾個方面來寫了童話大王安徒生的一生。應該說,這本書對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我頗有感觸!

當我讀道:“安徒生出生在丹麥歐登塞小鎮的鞋匠家族。11歲喪父,28歲喪母,終身未娶,享年71歲,受盡人生磨難。14歲隻身到首都哥本哈根闖蕩皇家劇院,17歲受資助進入教會學校讀書,24歲考取哥本哈根大學”的時候,是多麼的感動啊!那麼年輕就失去了父母,這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呀!14歲就到社會上闖蕩,相信現在很多很多的孩子都已經14歲了,可是,有多少孩子能和安徒生相比呢?有多少孩子不是沉浸在父母愛的港灣之中呢?然而,安徒生的文學作品又是那麼的精彩,他只上過8年的學呀!在這之前,可以肯定的說,他自己完全沒有任何基礎。短短的8年,8年,竟可以讓一個毫無基礎的文盲轉變爲一個小說家,戲劇家,詩人,童話作家,安徒生真的是個天才嗎?完全不是,他發奮努力,付出了比常人高出幾倍的努力,纔得到了成功。現在,我們的大學生,碩士,博士,甚至是教授,又有多少能和安徒生的才華相比呢?如果有人能夠寫出一兩篇像《醜小鴨》《皇帝的新裝》的童話就足以名垂千古,而安徒生堅持不懈,43年完成了211篇童話,這讓我更加的敬佩他的堅持與毅力!

再當我讀到:“‘如果我能寫出一部好的作品呢?’安徒生想,‘我就這樣容易被打倒嗎?’一股不甘命運,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支持着他又重新站了起來。”這是多麼的振奮人心的一幕啊!是的,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缺少的正是這種不甘命運,永不言敗的精神支柱。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一點也不錯,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因爲失敗而失去信心。困難與挫折只不過是上天對一個人的考驗,能經過考驗的人自然是一個成功者,而經不起考驗的,但再次努力,奮鬥之後戰勝困難與挫折,仍然是一個成功者,而沒有信心的人,纔是永遠的失敗者。

當安徒生行了堅信禮後,這意味着他已經是一個成人了,媽媽準備讓他去學一門手藝,可是一向很聽話的安徒生堅持自己的選擇,他對媽媽說:“媽媽,我已經是大人了,能夠爲自己的言行負責了,我一定要成名!”這是同樣讓我頗有感觸的另一幕,我們知道,在安徒生的不懈努力之下,他做到了。這種對理想執着追求的堅定信念令我實在佩服,記得安徒生的父親曾經說過:“窮不可怕,怕的是沒有志向與毅力。”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有了這些美好的理想與追求,就需要要發奮,努力地去實現它。人們啊!在遇到失敗而絕望的時候,勇敢的站起來吧!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之火,不能讓它還沒有燃燒就永遠熄滅了!爲着自己生命的價值,爲着父母的期待,爲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向前奮鬥吧!

  童話大王讀後感 篇2

近日,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新童話大王》,我喜歡書中冷酷的心、顛倒的世界、花鳥窩、克林王……這些有趣的童話故事。我們不僅能夠從故事裏獲得成長的啓示,得到美的薰陶,愛的教育,智慧的啓發,而且《新童話大王》還可以幫助我們成爲一個頭腦裏裝滿很多好聽的童話、能說會演的“童話大王”呢!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克林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有位國王有一個豬兒子叫克林王,麪包師的第三個女兒嫁給了克林王,但新娘不嫌克林王贓,並很喜歡他。在克林王睡熟後,新娘想點一根蠟燭,想看克林王的摸樣。她看到了一個英俊無比的王子。一不小心,一滴燭淚掉在克林王的身上。克林王大聲喊道:“你壞了魔法,以後再也見不到我了,除非你流滿七瓶眼淚,穿爛七雙鐵鞋、七件鐵衣。”說完克林王就不見了。

新娘非常後悔,於是她穿上鐵衣、鐵鞋出發尋找丈夫。她先後看見三位老婆婆,分別送給她一個栗子、一個核桃和一顆榛子。她又克服重重困難,歷經千辛萬苦,穿破了七件鐵衣和鐵鞋,最終來到一座城堡,看見一個漂亮的`公主和一位英俊的小夥子要成親,她認爲這位小夥子就是克林王,於是她打開手中的栗子和核桃,變出許多珠寶首飾和美麗的衣衫,並用這些物品與公主交換,與這位英俊的小夥子呆上一晚。當晚,她用愛喚醒了克林王,他們坐着榛子變出的馬車回到了自己的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要向克林王的妻子學習,無論面對任何困難,都不會退縮,都要克服困難,勇往直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做一個具有堅強意志的人,爲我們偉大的祖國多做貢獻。

  童話大王讀後感 篇3

我讀了一篇寫鄭淵潔的文章《中國出了個童話大王》。雖然對他筆下動畫片裏的角色舒克、貝塔——這兩個開飛機的小老鼠仍然記憶猶新,但說實話對鄭淵潔這個人我卻瞭解甚少。看完了文章對鄭淵潔的介紹,我才知道他竟然連小學都沒有上過。一個連小學都沒上過的人竟然成了中國孩子最喜歡的童話大王,讓我心中不免多生幾分敬佩。

文章中說,鄭淵潔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潛能開發區”,這讓我想到了曾經聽說過的“木桶效應”。“木桶效應”是指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是說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爲短板效應。

反思當下的教育,有多少家長不是如此呢?我們總是僅僅盯着孩子身上的缺點、短處,總想着不斷地修補、加強,想盡一切辦法讓短板變成長板。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至上學以來我的數學永遠在班裏數一數二,當然這是要倒着數的,而我的語文不用費勁去學卻總能考第一。可是語文成績的優秀並沒有給我帶來多大歡樂,每次成績下來後我聽到最多的就是老師和家長苦口婆心地勸我:要是你學數學再用功些就好了。爲了證明我的確是一個很用功的孩子,我便花了很多時間用在了學數學上,於是乎,上課我努力學數學,下課我也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數學上。可是時間倒是用了不少,數學成績一點也沒見上升。現在我的數學仍然不怎麼好,但慶幸的是除了買菜、購物需要簡單算賬之外,我再也不會用到解方程、求函數值類似讓我頭大的數學問題了,而小時候喜歡寫作的習慣倒是爲我目前的工作帶來了不少便利之處。

大千世界繽紛多彩,這就註定了我們的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長板與短板,比如說對文字不敏感的孩子,無論你如何引導他寫作,估計他這輩子也成不了鄭淵潔。相反,你逼迫像鄭淵潔這樣的文學天才去學數學,估計他再怎麼努力也成不了華羅庚。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我們的生命過程就是做自己,成爲自己的過程。一個人的生命意義就在於選擇,只有不斷爲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纔算真正地活過。人的一生何其漫長,成長的過程一切皆有可能。不要給孩子的成長灌注太多的目的和要求,即使長大後他註定平凡,憶起童年時心中依然充滿甜蜜和溫暖。因爲,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強迫他一定要做好他自己的確無力完成的事情。他是多麼快樂地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斷地去探索、嘗試,最終他會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人生路。

回顧鄭淵潔的成長經歷,成功的經驗無外乎三個詞:方向、定位、堅持。在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個漫長尋找方向的過程,找準方向,給自己一個準確的目標和定位,然後堅持不懈地努力,纔有可能成功。

我們爲何不學學鄭淵潔,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潛能開發區”,找到人生的長板,不斷地把長板變得更長,更堅固。那麼,所謂短板能長則長,不能變長那就暫且讓它短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