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優秀讀後感8篇大綱

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優秀讀後感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篇一: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讀後感

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優秀讀後感8篇

都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在學校裏官位雖小,但責任重大:既要管學生,又要應對家長;既要管學生校內紀律,又要關心學生在家表現;除了班級紀律管理、思想教育,還要具體督促檢查甚至還要抓學生各學科成績……真所謂“班主任工作是個筐,什麼內容都要往裏裝!”身爲年輕的班主任,我感到自己做的還不夠好,所以利用假期給自己充充電,向名師學習。

李鎮西老師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被譽爲“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本書是李鎮西老師從教30年來,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精華集萃。在閱讀的過程中,處處都能感受到李老師的教育智慧,以及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本書共有五輯,我最喜歡也印象最深的是第四輯--引導學生自我管理。李老師提出要解放班主任,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我管理。他認爲班主任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越俎代庖,應該放手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班級,處理班級事務。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是事無鉅細,很多事情總是不放心孩子們去做。當然,李老師面對得是初高中學生,而我面對得是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孩子年齡較小,但在一些方面還是可以慢慢放手。

李老師還提出,要發揮所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爲班級管理者。在新接手一個班,爲了引導學生的集體意識,李老師會提出這樣三個問題:一、大家是否希望自己的班級是最好、最優秀的班集體?二、爲了實現這一願望,每個人應不應該努力客服自身的缺點?三、要克服缺點,班級需不需要制訂一些規章制度?通過這三個問題,班規已不再是班主任強加“條條框框”,而成爲學生集體的要求。這樣巧妙的引導學生把老師對學生的管理要求當做自己的願望提出來,使班級紀律在學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對我的要求”而是“我對自己的約束”。

接着,李老師又會問如下問題:一、以後班級裏出現違紀現象時,你希望李老師怎麼辦?二、當你犯了錯誤時你希望李老師怎麼辦?李老師希望借學生的口,說出自己想要制訂的班規,這正是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教育的藝術和理想境界:“教師的聰明才智在於,使學生不感覺到他事無鉅細都在管束着他們和形成主義的監督他們,使孩子們把教師的意圖當做自己的意圖提出來並加以實行。”

反觀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我們總是苦口婆心的一遍又一遍的對學生們說教,總是老師說得多學生被動地聽,而這樣卻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們都知道,在教育教學中要以學生爲主體地位,老師爲主導作用,然後,看了李老師的書學習了他的教育智慧,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深入體會“學生主體老師主導”的內在含義,突然茅塞頓開,也真實理解了解放班主任的意義。

讀了李老師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做爲一名班主任,不僅要擁有一顆童心,走進學生的心靈與他們做朋友,還要擁有教育的智慧,讓學生自我管理,成爲班級的管理者。

爲了培養學生終生受用的自律、自理、自治的能力,我願試着做一個“偷懶”的班主任。

【篇二: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讀後感】

從教第六年,也當了六年的班主任,深深覺得班主任這個工作真的是一個身累、心更累的工作,尤其是當個小學班主任。

作爲小學班主任的我,每天早上吃過早飯總要到教室去溜一圈,看教室裏來了多少孩子,他們都在幹什麼,看教室的窗戶是否都打開了,看教室的電腦是否都打開了。一切妥當,然後緊接着早讀,週一和週五是語文早讀,作爲語文老師的我是需要盯班的,然後上課,備課,批改作業等等一系列瑣碎的工作,這其中還要組織上好晨會課,盯好一個大課間活動,兩個眼操,到點了要看着孩子們放學。這還不包括不上班主任的課時偶有一兩個不聽話的孩子,被科任老師請到辦公室做思想工作的時間。

每一個上午和下午幾乎都是如上度過,並且只要孩子們在學校,心就不敢有絲毫放鬆,半點懈怠,惟恐孩子們再有點什麼問題,等什麼時候,孩子們全部離開學校回家了,心纔會踏實下來。

聽主任的介紹說可以去圖書館看看《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偷懶”這是一個多麼具有誘惑力的字眼啊,於是就從學校圖書館借來了。鄭學志的《做一個“偷懶”的班主任》中,有一篇文章是《累,一定是我們做錯了什麼》。細細地品味這句話,用心地讀每一段文字,“很多時候,我們總想管住學生,因此,當我們管不住學生的時候,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去制定規章制度,想方設法去說服壓制,想方設法去各個擊破。但是,我們從沒想過:管不住,是不是我們的管理方式有問題,是不是一開始我們的管理方向就錯了?”這段話,讓我陷入深深的思索,難道是我的管理方式有問題,或者是一開始我的管理方向就錯了?“學生並不需要老師盯死看牢,並不需要手把手地去教。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只是我們做班主任的太不信任他們,總以爲他們離開了班主任就不行。”開篇的這段話,讓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大包大攬,累着,但是效果並不是非常理想。也常聽老師們唸叨,某某老師在管理學生方面很有一套,老師在與不在教室,孩子們都一個樣,有時老師不在,孩子們上自習,那叫一個靜。細想想,這樣的老師肯定是有方法,反思自己,是否在班主任工作這方面做得很不夠呢?

“一個人成長的動力源於內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僅僅是教師的指引和鼓勵。”是的,我們的學生如果都具有了這種動力,我們就可以做個“偷懶”的班主任了。教育的本質是影響,而不是說教、批評和指責。教育的任務並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學會做人,終生受用。如果沒有學會做人,即使學習成績再優秀,恐怕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是沒有益處的。鄭老師告訴我們,教育學生學會做人,讓學會做人成爲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我們做了正本清源的工作,在其他細枝末節上我們自然就能偷偷懶了。

我們都認爲,優秀班主任就應該是吃得了苦的,跟得了班的。衛生、紀律、學習,就連孩子們在一起做遊戲都不放過,全都盯着。爲什麼我們會這麼做?一是我們不相信學生,再則是我們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或者說,是我們沒能發現學生的潛能。沒去想,我們這些越俎代庖勞累了自己的身心,禁錮了學生的發展,除了換個心安,根本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在這樣的時候,我們不妨學學鄭老師,放放手,感受“偷懶”帶來的美麗。

【篇三: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讀後感作文】

當了這麼多年的班主任,最大的感受就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非常辛苦和瑣碎的工作,不付出艱辛的勞動和辛苦的汗水是不會有收穫的。”而我又是多麼期待做一個既輕鬆又幸福的班主任,正像有人因爲想偷懶而發明傻瓜照相機、自動洗衣機一樣,想偷一下懶就一定要想些有用的方法來管理班級,而這些有效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甚至更好的效果,自然就可以輕鬆而幸福的當班主任了。當我看到《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一書時,真如飢餓的人遇到了“麪包”,我如飢似渴地啃食起來,真希望這本書能成就我當“懶班主任”的夢想。

“學生並不需要老師盯死看牢,並不需要手把手地去教。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只是我們做班主任的太不信任他們,總以爲他們離開了班主任就不行。”開篇的這段話,讓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大包大攬,累着,但是效果並不是非常理想。也常聽老師們唸叨,某某老師在管理學生方面很有一套,老師在與不在教室,孩子們都一個樣,有時老師不在,孩子們上自習,那叫一個靜。細想想,這樣的老師肯定是有方法。

“一個人成長的動力源於內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僅僅是教師的指引和鼓勵。”是的,對於我的學生們,如果都能有了這種動力,我想我真的可以做個可以“偷懶”的班主任。“我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本質是影響,而不是說教、批評和指責。我也意識到,教育最根本的任務並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對於小學的孩子們更須如此,養成一個好習慣,是終生受用的。學習再優秀,如果沒有學會做人,恐怕對人、對己,甚至對社會都是沒有益處的。“我還認識到,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不是萬能的,教師只不過是學生成長路上的一個參考、一個路標……”作爲老師的我們明白了這一點,對我們的教育是大有益處的。

無論是誰,無論面對誰,如果發現錯了,如果感覺不對了,“勇敢、及時地轉變工作思路”是對人、對己負責,會少走許多彎路,會讓我們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篇四: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讀後感】

上學的時候,是爲了考試而讀書,畢業後,就再也不想多看書了。所以提到“讀書”,我真的覺得很慚愧。

當學校號召我們多讀書,併爲我們購買了大量書籍後,我是被逼着去讀書的。當我在學校的書架中挑選書籍時,《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這本書一下子吸引了我。因爲常年擔任班主任,深知這份工作的艱辛與責任之重大,很想知道如何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當讀完這本書後,我真的發自內心的感受到了書籍的力量,因爲它幫我解開了這幾年心中的困惑,讓我清晰地看到要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是要有智慧,並且是要不斷學習的。

“學生並不需要老師盯死看牢,並不需要手把手地去教。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只是我們做班主任的太不信任他們,總以爲他們離開了班主任就不行。”開篇的這段話,讓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大包大攬,累着,但是效果並不是非常理想。也常聽老師們唸叨,某某老師在管理學生方面很有一套,老師在與不在教室,孩子們都一個樣,有時老師不在,孩子們上自習,那叫一個靜。細想想,這樣的老師肯定是有方法。

“一個人成長的動力源於內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僅僅是教師的指引和鼓勵。”是的,對於我的學生們,如果都能有了這種動力,我想我真的可以做個可以“偷懶”的班主任。“我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本質是影響,而不是說教、批評和指責。我也意識到,教育最根本的任務並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對於小學的孩子們更須如此,養成一個好習慣,是終生受用的。學習再優秀,如果沒有學會做人,恐怕對人、對己,甚至對社會都是沒有益處的。“我還認識到,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不是萬能的,教師只不過是學生成長路上的一個參考、一個路標……”作爲老師的我們明白了這一點,對我們的教育是大有益處的。

當我看到鄭學志老師,在初當班主任時,曾面臨着全班同學聯名要撤換班主任的心酸經歷時,我覺得有如覓到知音。這位被媒體譽爲“教育癡人”和“班主任的民間領袖”的鄭老師並不隱瞞這段經歷,他說“在前行的路上,誰不會經歷一些挫折、一些打擊呢?”是的,及時改變才能夠有出路,變,然後才能夠輕鬆,改變是“會偷懶”的關鍵。

忘記自己是班主任,做學生虔誠的聽衆;忘記自己是老師,虛心做學生的參謀;忘記自己是導師,做學生探索的同伴;忘記自己是管理者,做學生成長的服務員。在這本書中,通過大量的班主任工作實例詳細的介紹瞭如何才能獲得班主任“偷懶”的技能,無論是從自身改變還是到學生自主制度體系的建立,還是全面放手的運行機制,以及培養學生自主的良好品質等等,一個個鮮活生動的爲師策略,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大受啓發。隨着工作閱歷的增長,我也體會到了改變中收穫意外的驚喜。

在我所帶的班級中都會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表現踊躍,這可能和我的性格和喜好有關吧,在我與學生接觸的每一天,我都會把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與他們分享,針對班級出現的問題召開多種多樣的班會形式來討論解決。在鄭學志老師的這本書中也提到這樣的做法可以增加集體的凝聚力。在任用班幹部方面,我覺得我要學習鄭老師的觀點,鄭老師認爲在班集體中官不怕多,只要有可能,就讓每個學生都在班上有一個職務。有一個職務,自然就有一份責任,全員參與才能確保管理無死角。在以前,我真的沒有這樣想過。在以後,可以大膽嘗試,充分調動班中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挖掘每一學生的閃光點。這樣,有了勤快的學生就可造就出“懶惰”的班主任了!

《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這本書,給我的教育管理工作打了一針興奮藥劑,雖然有些方法我可能學不好,做不到。但是書中的教育理念給我指明瞭方向,只有不斷的用心研究與學習,才能成爲一名“運籌帷幄”,盡享無窮工作“樂趣”的“偷懶”班主任!

【篇五: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讀後感】

拿起這本書準備讀的時候,女兒看到了這本書的題目,她奇怪的問我:“媽媽,爲什麼要做個偷懶的教師呀?”在她的概念中偷懶是個貶義詞,教師是她崇拜尊敬的職業,她無法把這兩個詞聯繫在一起。一旁的老公引導她看清楚,“偷懶”兩個字有引號的,原來的意思了。

翻開常作印老師的這本書,就被他的文字吸引了。走出忙與累的誤區。在這裏,常老師講了一些老師出現過勞死的現象,也有老師因爲工作耽誤了孩子看病,害得孩子終身失明。雖然這些例子是個別,但也是存在的。雖然自己沒有到那麼誇張的地步,但工作這麼多年來,確實一直覺得很忙,除了假期裏能休閒,平時工作時真的是沒有一刻空閒的時候,可是又說不出到底在忙些什麼。讀了這一章,我覺得老師們真該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思考一下“有所爲,有所不爲”,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一張一弛中成長自己。做自己時間的主人:我們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聰明的做法是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刀刃上,讓每一分鐘變得有價值,還要注意利用好時間的“邊角餘料”。讀了這一章後,發現自己的時間利用率還是有待提高,每天應該要做好安排,重要的和緊急的事情先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做好長遠的考慮或計劃,不重要但緊急的事務思考後再做,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務可以不理會。而利用邊角料的時間背單詞這個方法,我覺得很不錯,介紹給學生使用了。學會自我管理:制定明確的目標很重要。許多人在犯“黑驢式的”錯誤,雖然天天忙碌,但始終在原地打轉,所以有個明確的目標對於個人的成長很重要。另外我們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個人發展中最大的障礙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要注意不要讓自己被無聊的人纏住,也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逗留太久。要學會欣賞自己,不要爲別人的評價而活着。在工作中要學會借力借智,在合作中實現共贏。教師要讓閱讀進入自己的生活。它不會成爲生活的額外負擔,而是一種必要的豐富與潤澤,一種重要的借鑑與參考,一種非常有意義的“偷懶”。我們要花些時間在閱讀經典和哲學上面,還要有思考的參與。

作爲班主任,要分清楚哪些工作是可以自己分工和授權的,該減的減,該丟的丟,把日常的學生事務交給學生自己管理,相信學生,解放自己,讓學生做班級的主人,這是教師減負的最好方法,也會死培養人才的最佳途徑。作爲老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把選擇、思考、說話和體驗的權利還給學生。優秀的課堂並不是因爲教師講課生動,而是因爲教師引導得法,學生表現出色。“偷懶”的教師應該堅持“三不講”原則,即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可以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教師的成長就像爬山,初時興奮,繼而艱辛,隨後迷失。我現在正處在迷失的階段,於是開始閱讀。這裏的“偷懶”不是目的,而是方向,其着力點在於提升工作效率,着眼於學生成長,核心內涵是教育智慧。

【篇六: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讀後感】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勤快家長養出的是懶惰孩子;懶惰家長養出的是勤快孩子。雖然我常說老百姓是最有智慧的,但對這句話我卻持保留意見,我總覺得的是太絕對化了些,畢竟生活中有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的事實存在。所以在平常的班級管理中我也始終認爲只有做一個勤快的好老師,才能給孩子們做好表率,才能讓學生也一樣成爲一個勤快的學生。

當我看到《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一書時,或許是因爲和我自己的觀點不一樣吧,讓我充滿了好奇,尤其是鄭老師在偷懶二字上面打了引號,還在前面加了一個“會”字,我決定要好好去讀讀這本書。

“學生並不需要老師盯死看牢,並不需要手把手地去教。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只是我們做班主任的太不信任他們,總以爲他們離開了班主任就不行。”開篇的這段話,鄭老師告訴我們,要信任學生,要放開手腳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這就是“會偷懶”。而在以前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常常是對班級工作大包大攬,累並痛苦着,但效果卻並不是非常理想。尤其是看到學校有的老師在管理學生方面頗有一套,老師在與不在教室,孩子們都一個樣。有時老師不在,孩子們上自習,依然十分安靜。這樣的老師肯定是有方法,他就是一個能遙控、“會偷懶”的好老師,是懶之有道的。那時候我特別不明白,爲什麼自己做不到,但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有了一些想法。

鄭老師在書的第三章中提出“構建一個讓學生自主的制度體系”,在第四章中提出“建立一個全面放手的運行機制”,在第六章中提到“努力打造學生自主的良好品質”。詳細的制度從哪兒來?如何才能全面放手?又如何“打造學生自主的良好品質”?這一切都是我們班主任想“偷懶”必須解決的問題。帶着這些問題,並結合我之前在班級開展的小組活動,我決定繼續以此爲突破口,完善和優化各種制度,以達到“偷懶”的目的。

首先,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行爲習慣、特長等方面進行分組,讓他們自定組名,選組長,自己確定自己小組的座右銘。在討論商議隊名、確定小組座右銘的過程中初步增加小組成員之間的凝聚力。

其次,班級各項活動以小組爲單位展開。無論是打掃衛生等常規工作,還是一些學校、班級開展的活動,都以小組爲單位進行,並經班委會起草,全體學生商議討論通過的班規對小組競賽的扣分、加分情況作出明文規定。

再次,賦予值日班長最大的權力。班主任和學生相處的時間再多也多不過學生和學生相處的時間,在評分問題上,只有把權力完全交給學生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問題,而班主任也能更大程度上實現“偷懶”。值日班長是我們全班推薦的信得過的公衆人物,一般來說都能比較公正客觀地分析事物的學生,每天兩位學生。由他們在《班級日誌》上記錄下一天的扣分與加分的詳細情況。學生如果對扣分情況不服,可在當天向老師提出,由老師作調查而不得與值日班長爭執。這樣是爲了維護值日班長的威信也是爲了體現班規的嚴肅性。

雖然這樣做的時間還不是很長,甚至有些地方還需要完善,但我也看到了其中的小小成效。

“一個人成長的動力源於內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僅僅是教師的指引和鼓勵。”是的,我們的學生如果都具有了這種動力,我們就可以做個“偷懶”的班主任了。教育的本質是影響,而不是說教、批評和指責。教育的任務並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學會做人,終生受用。如果沒有學會做人,即使學習成績再優秀,恐怕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是沒有益處的。鄭老師告訴我們,教育學生學會做人,讓學會做人成爲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我們做了正本清源的工作,在其他細枝末節上我們自然就能偷偷懶了。

偷懶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所以我覺得懶亦有道。要想偷懶,班主任得先勤快。要勤動腦思考治班良策;要勤讀書學習,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要勤開班幹部會議,及時給班幹部以方法指導並從那裏及時瞭解班務動態;要勤做異質學生的思想工作,直到他們把學會做人、健康成長作爲他們內心的渴求;有時還需要我們勤動手,如打掃衛生時,我們拿起掃把掃地,給學生做示範,樹榜樣,立標杆,以身作則。總之,勤是懶的基礎,勤是因,懶是果,勤是皮,懶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其實是一種教育智慧,是一種加強班幹部培訓的做法。它的關鍵不是自己不做,而是如何運籌帷幄,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如何使班主任體力勞動變成一項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感謝鄭老師給我們寫出了這麼一本好書,給我們提供了這麼一種智慧。作文

【篇七: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讀後感】

第一次讀鄭老師的《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時,其實是“偷懶”二字吸引我的。這個假期再打開這本書,仍被書中處處洋溢着的智慧吸引,讓我再一次審視自己如何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

俗話說:“懶娘養出個勤閨女”。所以我們班主任就要學着做個懶娘,當個有智慧的懶班主任,能培養出一些勤學生來,一方面減輕自己的負擔,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只有把班級教給學生了,班主任纔能有時間和精力來思考自己的課堂和教學教研工作,爲此我有以下思考:

1、學着懶惰點,讓學生變勤勞。

這個懶惰並不是什麼事也不做,而是統籌全局,事事能想到看到卻不馬上就替代學生做,而是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讓他們學着處理班級的一些事務。像在以前我總是事事包攬,總是擔心學生幹不好,不敢放手讓學生做,最後自己累的不行,可學生一點也不領情,他感受不到老師的辛苦,現在我開始培養,給他們合理的分工和適當的權力,讓他們來管理班級,進行考覈,他們的積極性更高了,責任感也增強了。

2、學着糊塗點,讓學生變自信。

難得糊塗,有時變得糊塗也是一種學問,當班級遇到一些問題時,班主任不要自己急着說出解決辦法,而是把這個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多思考,多出謀劃策找出解決的辦法。像班級要制定班規,就讓學生獻策,我問他們:“你想把自己的班級建設成什麼樣啊?”大家都會認真思考,參與其中,大家舉手表決,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最終定下。讓每個人都有一種班級主人翁意識,不是抱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如果孩子的辦法好,大家舉手表決贊成就多表揚和鼓勵,給孩子樹立信心,這樣他們才熱心於班級的工作,真正把自己當成班級大家庭裏的一員。

3、學着悠閒點,讓學生變自理。

讓我們的學生幹每一件事都要搞清是我爲什麼幹,我應不應該幹,我怎麼幹,我幹後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在解決怎麼幹時,要解決我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最後幹什麼,重點幹什麼,幹事的難點在哪裏,要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去解決。很多學生間的事情,老師不要上來就是一通批評,而是讓學生自己學着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讓他們都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學着處理各種事情,班主任有時“悠閒”,是爲了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是爲了他們今後步入社會創造鍛鍊的機會。

做個“懶惰”的班主任並不是真的“懶惰”和“放散羊”,而是“以退爲進”和功夫用在背後。“懶”有懶的境界,“懶”有懶的招數,“懶”有懶的祕訣。教師的科學偷懶,一定會促進學生的勤奮學習,一定會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也把自己從繁累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了。

【篇八: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讀後感】

今年剛當班主任,沒有經驗,所以總是很擔心帶不好班,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只能勤快、勤快再勤快。每天早上到學校要先到教室看一看,是否有不來的孩子。然後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等一系列工作,這其中還要盯一個課間操、盯課間安全,還有中午的午自習。臨時的工作也讓我忙得暈頭轉向,這表格那表格還沒填完,這種比賽那種活動又安排下來了,我很希望自己能長出三頭六臂來。上班期間每一天我幾乎都是這樣忙着、累着度過的,並且只要孩子們在學校,心就不敢有絲毫放鬆、半點懈怠,惟恐孩子們再有點什麼問題,等什麼時候孩子們全部離開學校回家了,心纔會踏實下來。

看了鄭學志老師的《做一個“偷懶”的班主任》一書,其中有一篇文章是《累,一定是我們做錯了什麼》。細細地品味這句話,用心地讀每一段文字:“很多時候,我們總想管住學生,因此,當我們管不住學生的時候,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去制定規章制度,想方設法去說服壓制,想方設法去各個擊破。但是,我們從沒想過:管不住,是不是我們的管理方式有問題,是不是一開始我們的管理方向就錯了?”這段話,讓我陷入深深的思索,難道是我的管理方式有問題,或者是一開始我的管理方向就錯了?

“學生並不需要老師盯死看牢,並不需要手把手地去教。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只是我們做班主任的太不信任他們,總以爲他們離開了班主任就不行。”開篇的這段話,讓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大包大攬,累着,但是效果並不是非常理想。也常聽老師們唸叨,某某老師在管理學生方面很有一套,老師在與不在教室,孩子們都一個樣,有時老師不在,孩子們上自習,那叫一個靜。細想想,這樣的老師肯定是有方法。

“一個人成長的動力源於內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僅僅是教師的指引和鼓勵。”是的,對於我的學生們,如果都能有了這種動力,我想我真的可以做個可以“偷懶”的班主任。“我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本質是影響,而不是說教、批評和指責。我也意識到,教育最根本的任務並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對於小學的孩子們更須如此,養成一個好習慣,是終生受用的。學習再優秀,如果沒有學會做人,恐怕對人、對己,甚至對社會都是沒有益處的。“我還認識到,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不是萬能的,教師只不過是學生成長路上的一個參考、一個路標……”作爲老師的我們明白了這一點,對我們的教育是大有益處的。

鄭學志老師的《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別出心裁,讓我們眼前一亮,無論觀點還是內容都讓人耳目一新,感受到教育管理智慧的魅力和精緻。更讓我明白了班主任還可以做得這麼機智、這麼有趣、這麼另類。鄭學志老師就像一部活字典,讓我們從中查閱到了自己治班的方法;又像一本“教科書”,指導我們輕鬆、快速、高效地學習班級管理知識,讓我們不知不覺地在耳濡目染中掌握實踐本領。

看完這本書後知道了:如果發現錯了,如果感覺不對了,“勇敢、及時地轉變工作思路”是對人、對己負責,會少走許多彎路,會讓我們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點評:從此篇博文可以看出筆者是一位愛學習的年輕班主任,學習他人先進的管理班級理念和方法是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的渠道之一,筆者做得很好。筆者還是個愛思考的教師,從閱讀中了主明白了班主任要“偷懶”,就得激發出“一個人成長的動力源於內心的需求和渴望”這個內驅力,讀書就應該這樣,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