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大綱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1

馬克吐溫曾說過,那些有好書卻不讀的人不比無法讀到這些書的人擁有任何優勢。我也有很多好書,比如:四大名着、冰心散文集、巴金散文集……我也愛讀書,但,我還是最愛讀這本冒險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這本書主要講了哈克的爸爸是個酒鬼,他受不了爸爸的打罵,逃到一個小島上,和也在逃的黑奴吉姆相遇,他們開始了水上歷險:遇到兩個冒充國王和公爵的人,到處詐騙,最後,國王和公爵又爲了掙錢,把吉姆賣了,哈克獨自去尋救吉姆,路上碰到了他的好朋友湯姆,一起救出了吉姆,還讓吉姆恢復了自由。

我欣賞哈克的善良,他逃到傑克遜島上,發現了黑人吉姆並沒有因爲鎮上正在搜捕吉姆而通風報信。但在當時美國正實行農奴制時,白人把黑人當作財產時,是多麼難得可貴啊!雖然他只是個孩子,卻知道黑人也是人,人人平等,和諧相處。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2

寒假裏我讀了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爲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爲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他們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兩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貝利爲了吉姆的自由,歷盡千辛萬苦。

文中第十四章後一部分寫了哈克與湯姆討論所羅門王的才智。吉姆因爲一個關於所羅門王的事情——兩個婦女搶奪一個孩子,所羅門王把孩子砍成了兩半,一人一半,這件事情覺得所羅門很傻。但我覺得這個事情也許不像他所想的那麼糟糕,所羅門王說不定是想,切開孩子後,婦女中是孩子媽媽的一定會率先邊哭邊叫:“我可憐的孩子啊!”而不是孩子媽媽的婦女則會愣在那兒,這樣就可以分辨出誰不是孩子的媽媽了,再給她應得的懲罰,給真正孩子媽媽的婦女補償。

從這件話中,我覺得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考慮一件事情,會有很多種答案,必定有一種答案會讓人理解支持,如果只是死板地從一個方面思考的話,那很可能就大錯特錯了。

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角度去觀看廬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從不同方面去思考一件事情也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生活也一樣,也許你很健康但生活並不富裕,可換個角度想,大自然賦予你鮮活的生命,多彩的世界給予你生機勃勃地活力,你擁有生命與活力,這不也是一種財富嗎?你是幸運的,你應該這麼想。

我深深地被故事裏的人物哈克的正義感和敢想敢做的精神所吸引,更被富有同情心和犧牲精神的黑人吉姆的人格所打動。使我認識到人一定要有信念,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堅定信念,敢想敢做、不逃避、不退縮,那麼任何困難都會被迎刃而解。通過這本書我還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只有這樣才能和諧,才能共創美好的未來!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3

這本書是由美國的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先生所寫的,他寫出了孩子們無聲的反抗,寫出了孩子們被壓迫以久的心聲,使這些孩子們終於可以傾訴他們的心聲,找到他們因有的童年。

這本書以美國密西西比河上的聖比得堡鎮爲背景,描寫了少年湯姆索亞和他的頑皮少年哈克貝利費恩及湯姆的女友貝基撒切爾的冒險故事,本書被認爲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主人公湯姆聰明又淘氣,不屑與平庸的生活,富有冒險精神,用不斷的逃學和惡作劇來對枯燥的學校教育循規蹈矩的大人們表示反抗,湯姆雖然調皮,但在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在危機降臨的時候,湯姆和他的頑皮小夥伴們卻都能挺身而出,顯示出他們思想善良的一面。

小說內容是這樣的主人公哈克貝利·費恩爲了逃脫一心想把它改造成紳士的鄰居和不斷酗酒毆打他的父親,後來竟然用豬血僞造出了自己被謀殺的現場,然後偷了一條小船遠走高飛了。後來,又不顧“犯罪”的危險幫助逃跑的黑奴。他用以毒攻毒的辦法來對付冒充公爵、國王行騙的騙子。所有他的所作所爲都和一個好孩子或者紳士相差甚遠,但是又都是在追求勝利。體現了主人公哈克貝利·費恩身上善良勇敢、敢作敢當、充滿智慧和冒險精神體現了真正的美國人的精神特質。正是應爲他的這些品格贏得了所有酷愛自由和正義的人們的喜愛。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4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作品,中學的時候曾經學過《競選州長》的課文,他的語言特點幽默、詼諧和滑稽,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爲“美國文學之父”。這次讀到是《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的全譯本,不是兒童讀物的節選本,更能全面的領略全書的風采。

這本書描寫的背景是1850年前後的美國,哈克是十三四歲的兒童,他被寡婦收養去學校學習,他的爸爸是個酒鬼,只知道喝醉後打哈克,還不允許他去上學,哈克不能忍受這樣的生活,就製造了自己被殺害的假象,偷了小划子逃去了傑克遜島。在島上遇到了黑人吉姆,他不想被人賣做黑奴,同樣也是逃出來的。兩個同病相憐的人想逃出蓄奴區,他們乘木筏漂流,在河上和陸地之間生活,遇到了騙子“國王”和“公爵”,他們騙了很多錢,騙子甚至賣掉了黑人吉姆,哈克揭穿了騙子,並去營救吉姆,遇到了同樣喜歡冒險的湯姆,根據吉姆原主人華岑小姐的遺囑,其實吉姆早已獲得自由。費爾普斯太太熱情地提出要收養哈克,但是哈克已經決定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過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哈克是個聰明、善良、勇敢、有正義感的少年,也曾有告發黑人吉姆的想法,但是後來決定幫助他獲得自由。

馬克吐溫的描寫十分細緻,故事中人物的對話,甚至自然景物和動物的描寫都是很細緻的,讓人感覺十分真實。這本書適合小學高年級以上的孩子閱讀,書的字體比較小,內容很長,利用閒暇時間來讀,我也讀了一週多才看完,太小的孩子可能沒有耐心或者沒有興趣將這本書讀完。越越現在二年級,沒有讓越越讀這本書,名着是值得細細來讀的,等越越適合的年齡再讀不遲。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5

在寒假裏,是讓人靜下心來閱讀的好時光,所以我有幸拜讀了馬克吐溫的作品——《哈克貝利費恩險記》,從書中讓我明白做一個善良的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這本書主要寫了白人男孩哈克貝利芬爲了擺脫酒鬼父親的糾纏,製造死的.假象離家出走,又遇上不想被賣掉出走的黑奴吉姆,兩人結伴乘木排漂流,歷盡艱險的經歷。

到最後,他和湯姆幫助家奴吉姆得到自由。我最難忘的地方是:他們爲了救出吉姆自找了很多麻煩,也想了很多辦法。在這本書中,哈克讓我看到內心的正義和善良,使我爲之感動。

我覺得我們都要做善良的人,雖然有時候做的善事很小,但因爲你的善良可以給別人帶去幫助,就會感到很快樂!可謂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就在這個寒假裏,我就和同學們做了善良而有意義的事情。

正月初六上午,我們在蕭山區志願者協會義工阿姨的帶領下懷着激動的心情去看望志願兵——樓爺爺。我和同學們拿了幾桶油和一些米去爺爺家慰問,爺爺的家在半山上,要經過一個很陡的斜坡,大家鉚足了勁,拎着慰問品向爺爺家衝去。我們很快就來到了爺爺的家裏,眼前出現的是一幢矮矮的兩層樓平房,外面看起來有些陳舊,走進一看,裏面的基本上沒有裝修,衛生情況也是非常的糟糕,我們把慰問品放在了桌子上。爺爺看見我們進去,吃力地從牀上爬了起來,可是他自己已經不能下牀了,是一個媽媽把她攙扶到輪椅上的。

我們的到來讓爺爺欣喜不已。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和我們說新年好,在場的同學們都被逗樂了。爺爺還和分享了硝煙瀰漫的戰爭歲月經歷,講述了自己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等保家衛國的從軍經歷,說着說着,爺爺的眼睛已經溼潤了,俞哲瀚馬上爲爺爺遞上餐巾紙,在場的人都被爺爺感動了!爺爺還教育我們要熱愛和平,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爲建設祖國多做貢獻。

最後,我們爭先恐後地爲爺爺打掃了房間,使得老人的房間煥然一新,還打來熱水給爺爺洗臉,喂爺爺吃麪包。爺爺的臉上一直掛着微笑,我們的心裏也好滿足!

今天我們爲爺爺做了這麼一件小事,讓爺爺高興了,其實我們的心裏更加高興,這種善良有愛的種子在我們心裏生根發芽,在回家的路上,我暗暗地想,下次有機會一定還要來看爺爺!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6

在這個假期裏,我有幸拜讀了馬克·吐溫先生的著作——《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本書,我深深地被故事裏的人物——哈克的正義感和敢做敢想的精神所吸引。更被富有同情心和犧牲精神的黑人吉姆所打動。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白人男孩哈克爲了擺脫文明的教化和酒鬼父親的糾纏棄家而走,遇上想擺脫販賣命運的黑人奴隸吉姆,兩人結伴乘木排一路漂流,經過了種種歷險和奇遇,在這樣的千錘百煉中,悟出一些道理,並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看了這本書,我心潮澎湃。在哈克的內心深處,一直與人們公認的社會準則和道德觀念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他起初還對規定必須把吉姆還給他的主人的法律是否合乎正義而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不斷認識着自己,堅定着自己,善良的天性戰勝了社會的偏見。我不禁想爲哈克喝彩。

哈克時刻把正義和善良放在第一的行爲值得我們學習。這也讓我聯想到了現在的社會。現在的社會上雖然有愛與善良,但更多的還是猜忌與懷疑。我在很多報紙上都看到過:某某老人摔倒了,某某好心人將老人扶起來,老人卻說是那人將他推倒並乘機訛了那個好心人一筆錢。這樣的新聞多得數不清。也有一些人可能想伸出援手,可看到周圍的人紛紛議論着碰瓷之類的話題,也就會跟隨着大衆,硬下心不去扶他們。可萬一有些人是真的需要幫助呢?這時卻沒有人堅持心中的正義與善良去幫助那些可能需要幫助的人。

不僅是大人,我們現代的孩子也是一樣。哈克這種善良的天性和正義的力量是他與衆不同的一面。而我們都缺乏這種觀念。看到小朋友被其他不良少年欺負,玩弄,嘲笑,同學們卻不敢去伸張正義,那些不良少年恃強凌弱,我們卻不敢幫助弱勢羣體,有的甚至還和他們同流合污。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這樣鮮活的例子。

而我們卻是那樣的無動於衷。以前我也是一個善良的女生,可看到社會上這些負面的例子,我心中的善良在不知不覺中漸漸消失了。我沒有堅持並堅定心中的那一份光明。

自從跟着哈克一路冒險後,我心中的那一點亮光開始閃爍起來。哈克的精神深深地影響着我,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他能勇敢地拋開世俗對黑人的偏見,堅持自己的原則爲吉姆說話,主持公道。而我爲什麼不行呢?

我是一名少先隊員,胸前的紅領巾也代表着一種責任。我決心向哈克學習,學會在一片反對聲中堅持自己心中的那個聲音,那份信念。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挫折,只要堅定信念,敢做敢想,不逃避,不退縮,那麼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堅定心中的光明,讓生命的船隻在光輝的照耀下在人生的洋海中迎風起航,越行越遠。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範文7

海明威曾評價《哈克貝利費恩》這本書說:“一切現代美國文學來自一本書,既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也許是一個隊這本書極高的評價。

文中的主人公——哈克貝利。費恩在馬克吐溫的另一本書——《湯姆索亞歷險記》中也出現過,從《湯姆索亞歷險記》就開始出現,文中的湯姆和哈克貝利就是好朋友。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至於湯姆和哈克貝利爲什麼會成爲朋友,可能是他們的性格相近,更多的應該是湯姆和哈克貝利的冒險精神。

哈克貝利生活在一個十分黑暗的時代——那是一個白人稱霸,黑人爲奴的時代。這本小說以哈克貝利冒險爲線索,透過現象看本質,描寫了資產階級生活的腐朽和奴隸制的罪惡。

文中的哈克說過:“我從來就沒有一個家,或像其他的男孩那樣去上學,我睡在街上或林子裏,只要我想做,我就能做我想做的事,這真實一種美好的生活。”彷彿能看到他說這話是笑着的,但眼底的悲涼卻直達心底。

哈克貝利有一個酒鬼父親,他的父親經常醉酒後毒打他,後來,因爲哈克貝利受不了父親的毒打和道格拉斯對他的要求及生活方式而離家出走。逃到了密西西比河上,在那裏他遇見了黑奴吉姆,兩人相遇後,便結伴而行,相依爲命,在途中他們遇到兩個自稱爲“國王”和“公爵”的騙子。這兩個騙子做了一系列的壞事後,又揹着哈克貝利將黑奴吉姆賣掉,哈克貝利爲救吉姆想盡了無數辦法,哈克爲了幫助吉姆擺脫奴隸這個身份進行了一番冒險。

在當時,幫助奴隸回覆自由身是需要極大勇氣的,他這樣做不僅違背了法律,甚至會下地獄,但是他沒有退縮,他做了。他就這樣做了。做也許不知道是他的想法對,又或者是社會現象所說的對。根據當時那個社會,吉姆是奴隸,是華森小姐的奴隸。但從哈克的角度出發,他認爲自己應該幫助吉姆擺脫奴隸這個身份。社會的腐朽觀念與他的正直勇敢產生了激烈的衝突。他想起了自己和吉姆的友誼,和吉姆在一起那段美好、快樂的時光,也許是那時候他決定幫吉姆擺脫奴隸身份……

哈克貝利是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父親總是酗酒,醉後,還經常打他,甚至還會問哈克伸手要錢……

在種種苦難面前,哈克沒有頹喪或逃避。他會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這一切,積極面對困難的生活,在前進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小說讚揚了哈克貝利的機智勇敢和善良,譴責了宗教的虛僞,社會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