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日月》有感範文大綱

讀《日月》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4K 次

暑假甚是漫長,閒來無事便隻身一人去書店走走,無意間看到了安意如的《日月》這本書,日月爲明,如照耀在人心中的那一盞明燈,讀《日月》有感。簡介說,《日月》是作者在西藏獲得靈感,歷時四年創作的長篇小說。這是用純美散文式語言寫成的一部告別慾望、重返淨土的靈性之書,《日月》亦是一曲融宿命與情感,歷史與現實於一體的人生詠歎,故事中主角恰似倉央嘉措的今世。小說中,現代都市的浮華虛榮與雪域高原的純潔寧靜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在展開主人公故事和命運的同時,亦將自己對西藏的感情,對藏傳佛教哲理的感悟和理解貫穿其中。

讀《日月》有感範文

於是便買下了書,開始瞭如飢似渴的精神的徜徉。一心向往已久想去親臨的西藏,原以爲是淨空的聖地,以尋求安寧祥和的心境。深讀《日月》後發覺更是一本令人成長、超越、覺悟的靈性之書。那幾日我浮躁不安的情緒已然被這書中的文字、意境所感染,一切煩惱與不安隨之消失,彷彿置身於西藏的大草原,心境開闊。

在我的印象中,倉央嘉措是個很值得研究的人,他一生坎坷,卻始終保持着本心,哪怕是成爲了政治權利爭奪的工具,哪怕是成爲了萬人敬仰的活佛,他也保有自己的個性。那麼,今世的倉央嘉措,又是何種模樣?

書中的主角尹長生,從小天資聰穎,非常受古修拉們的喜愛,他仁慈的師長也都極富智慧。但是隨着尹蓮的到來,長生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隨尹蓮來到了北京,在繁華的大都市中,接受着別開生面的教育,身爲軍人的“波拉”對他要求也十分嚴格。長生在一個不太喜歡的環境中成長,卻又爲了姑姑尹蓮而隱忍努力,成了尹蓮各方面的得力助手。之後的長生在商場中沉浮,體驗了人性的醜惡,充滿慾望的都市終於迫使他迴歸淨土,回到自己的家鄉——西藏,他在布達拉宮前虔誠叩首,轉山轉水,只爲洗盡鉛華。

尹長生是我喜歡卻遙不可及的男子。他深刻,內斂,沉默寡言,純良,自我犧牲,無私,寬闊,懂得成全和表現漠然,內心卻熱烈而堅定執着。他對尹蓮的愛,跨越年齡差距的愛,超越身份的愛,一種遵循內心所向的愛,一份不得不隱祕深藏卻又無悔承受和付出給與的情感,這種愛不是單純的戀母情節,而是一種天性,就像我們天生喜歡大自然的美好,是一種遵從內心的本能的情感,一種純粹男人對女人的`愛,純淨潔白,熱烈如火,卻有淡然如水,細膩之中透出強大的力量,狂熱之中散發如水溫情,讀後感《讀《日月》有感》。我若有他萬分之一的勇敢與淡然,我定會一身輕盈。書名《日月》,以我之解是暗示長生是這樣一個有着日之光芒萬射的強大光源和月之清冷的氣場特質的男子,他的情感必然也是如日月一樣,散發着溫暖的力量,卻註定隱匿在黑暗之中。因爲不得已,長生成全尹蓮和謝江南的圓滿,獨自承受內心煎熬和孤寂,強大如長生,這樣一個有着聰慧寬闊的佛心,依然無法逃脫愛情帶給他的枷鎖和痛苦。缺憾的存在,無損事物本身所具備的魅力和美好。自由和愛情也許真的很難並行生存。取捨變得意味深長。得失因此更加意義非凡。長生甘願爲此默默轉身和隱匿。但這並非最重要的,尹蓮的出現和存在其實就是一個契機,她來引領長生認識和去向他的根源和歸宿所在。長生勢必要經歷這樣的情感洗禮和生命歷練,才能夠意識到當初他離開寺廟時住持說的那番話:次仁;無論你走的多遠,無論你將來經歷什麼,都不要忘了,自己是誰,不要忘了,這裏是你的故鄉,當你找不到方向的時候,就是你該回來的時候。但是若非尹蓮將他帶走,義無反顧投向未知的繁華俗世,日後的長生又怎能懂得住持的話中深意呢?所以與其說是長生成全了尹蓮,不如說是尹蓮喚醒了長生沉睡在心,圓了長生的夢。那麼在最初時,他們的相遇也都可解了,這是必然的,他們勢必要在彼此的生命中走過,相互依存,然後分離,相忘於俗世。

即使經歷了那麼多,長生的心依舊那樣明淨,迴歸家鄉時,僅有三十幾歲的他已有了七十幾歲的滄桑。世事難解,一個幾經商場勾心鬥角的商人,竟是如此嚮往那片聖地,竟是如此渴望一顆聖潔的心。或許在塵世中,就應當保持着那一顆本源之心,“在人羣中有獨處的心,獨處時有人羣的愛”,這也是頗有佛學見解的臺灣作家林清玄的話,就如本書中的主旨之一一般,最終的索南次仁有着索南次仁的心,有着尹長生的愛,在愛與寧靜中織出了一支美好的樂曲。之前的種種愛恨情仇在樂曲中瞬間化爲烏有,所有的一切被重新定義,就像重生一般,新的索南次仁在結尾中誕生。

正如安意如所說的,那些在人世間滾打摸爬的人,是否守着心中的最後一方淨土、一絲光明?是否會在寂靜無人處獨自嘆息甚至咆哮?但至始至終沒有覺悟,自己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那至高無上、手握大權的統領者?但這又是與別人鉤心鬥角、處處提防得來的。如果可以,我願做個清清淡淡的人,沒有過多欲望,心如明鏡,情如日月,胸懷坦蕩,昭然若世。

細細品味,發現這是一個自我拯救自我超脫,迷失卻又尋找自我的故事。它讓我明白人生就是一次長途跋涉,在萬千變化的風景中,我們是否能堅持自己最初的模樣,我們能否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家園。行走和前進都是爲了回到最初開始的地方,行走和前進只是一個過程,一個尋找自我的艱難旅程。最難的是放下,最容易的也是放下,放下之後,只願與你,平淡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