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日出》讀後感範文大綱

《日出》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日出》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日出》讀後感範文

  《日出》讀後感1

許久沒有這種手捧書卷戀字忘食的體味了。我是着實被劇裏的人兒牽住了罷!

說起來能買到曹禺的這本《日出》足可以稱得上“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自去年上函授聽了教授對《日出》的介紹我便再也不能忘懷了。當時搜遍了淄川的大街小巷卻也未見書影。倒是這一次偶然地記起臨淄新華書店三樓的圖書是打折的便要去看看。想想初衷也不是爲了《日出》卻在這不經意間得到了它。

這小冊子是在一大堆蒙了塵的舊書卷裏斜擠着的。大概它已久不遇知音了裏面竟沒有借書卡連扉頁也是未曾翻開的樣子。手裏捧着它我欣喜地像個孩子全然不顧身側人的驚詫。

讀完它用了四個小時漫長得像一個世紀未曾落淚卻心痛難忍。不由得要怪曹禺竟讓我牽掛着的人物全在日出前“睡”去了真夠冷酷的!

別人尤可小東西的死卻讓人太驚心悚目接受不了!在那樣一個朝代那樣一個蒼白弱小的少女恰是在芳華正茂時頹敗了的。她的身上揹負着太多的不幸以至黑三那鞭子倒像是響在我耳邊甚至是揚起在我的身邊的。我單單聽着那蛇皮鞭子淒厲地噬咬着那個慘痛而絕望的女子卻無法伸手拉過她就那麼眼睜睜地看着她懸死在子夜——光明到來前最黑暗的時刻!我無法告訴她苦難不是永久的請你再忍忍再忍幾年!狂躁侵襲着我的全身。甚至方達生踏着日出的光芒走向未來時這種狂躁也難以平復。

陳白露、李清白、潘月亭……都被黑暗埋葬了。造成黑暗的金八卻仍然紙醉金迷地猙獰着。方達生是走向光明去和“拼一拼”了但未來怎樣?在沒有組織、沒有指揮、孤軍單人的情況裏他能見到真正的日出嗎?

說來又忍不住要怪曹禺讓所有人物的命運太慘烈竟會一個不剩了。

慶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更要珍視這寸寸和平了!

  《日出》讀後感2

《日出》創作於1935年,該劇以交際花陳白露爲中心,描繪了日出之前高級旅館與下等妓館內黑暗的社會生活,揭露了舊中國剝削者的荒靡和殘暴,剖示了被壓迫者的痛苦和悲慘。

在《日出》中,反覆出現着這樣一句話:“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了後面。但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不禁讓人覺得無比的悲哀與無奈,在那個“損不足以奉有餘”的世界裏,無論是奢侈糜爛的資產階級,還是爲生活苦苦掙扎的小人物,都在黑暗中生活忙碌,太陽照不進他們存在的陰暗角落,感受不到陽光的溫暖,展露出的或是人性的醜惡與扭曲,或是對不公世界的控訴和無可奈何。

陳白露,這個處於社會邊緣的青年女性,她的名字似乎就暗示了她的命運。她是黑夜裏一顆晶瑩的露珠,瀰漫的夜氣給她蒙上一層污垢,但她的內心是純潔的,透明的,盼望着日出,嚮往在陽光下一展清亮的光輝,可沒等太陽出來,就消失了。陳白露的性格中交織着錯綜複雜的矛盾,作爲一個交際花,我們看到腐朽的生活給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她抽菸、打牌、喝酒、嘲弄着男人,以至有人說她是“玩世不恭、自甘墮落的女人”。但有時她做事又是那麼的認真,她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正在一步步地走向黑暗的深淵,但卻陷在物慾的享受中難以自拔。曹禺先生這樣評價陳白露:“她才二十三歲,時而像是久經風塵,時而又像單純的少女;時而玩世不恭,時而滿腔正義;時而放縱任性,時而感傷厭世……”她是出身在“書香門第”的“高才生”。在墮落風塵前,還是社交的明星。這一切條件造就了她自尊、自負的性格。她看不起潘月亭、顧八奶奶、胡四和喬治張那樣的人,明白“這些名譽的人物弄來的錢”並不名譽;但她又混跡於他們中間,享受着物質上的豐裕生活。她要尊嚴,又很驕傲。她的優裕生活明明是像潘月亭那樣的人給她的,但她卻說:“我沒有把人家吃的飯硬搶到自己的碗裏。”“我的生活是別人甘心願意來維持的。”“這樣弄來的錢要比他們還名譽得多。”對待潘月亭、喬治張這一行人,陳白露也並不像一般的交際花那樣曲意奉承、唯唯諾諾,反而可以說是不留情面。在潘月亭面前,她表現得十分任性,只是爲了救小東西才第一次謝謝潘月亭、第一次說他是個“好人”。陳白露和那些喜歡她的男性之間,與其說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不如說是征服與被征服、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更爲恰當。

陳白露也曾經幻想過幸福而浪漫的愛情,就像許多“未經世故的傻女孩子”一樣“羨慕着自由”、“憧憬着在情愛裏偉大的犧牲”。但她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生活中意外的幸福或快樂畢竟總是意外,而平庸、痛苦、死亡永不會放開人的”。應該說她的悲劇是必然的,因爲她拒絕的不是愛情,不是自由,而是普通人的平淡生活。這是“解放”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女性的愛情追求,帶有幻想性,並不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既又追求那種海市蜃樓般的愛情,又不懂得愛情的意義。所以,婚後的“平淡、無聊、厭煩”,只能是個性思想解放給她帶來的'精神悲劇。這位“夕陽天使”,在希望破滅之後,選擇用自殺的方式告別生命,她悲哀地發現:“我救不了小東西,正像我救不了自己。”

劇中還有許多人物,像“老實、迂腐、怯懦無能”的黃省三,機敏狡詐又巧於逢迎,最終歷盡人生大喜大悲的李石清,相比於這些在黑暗中生活而混沌着掙扎的人,方達生則讓人看到了一絲天亮前的曙光,他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而且太陽是我們的,我們正醒着。”在戲劇的最後,他竟然下定決心:“我只是想有許多事可做的。我們要一齊做點事,跟金八拼一拼……”儘管可以料想的到這種反抗無疑於以卵擊石,但是我認爲一切對時代黑暗的反抗都是從懵懂幼稚走向成熟清晰的,相對於陳白露的看透一切的厭世與諸多小人物的委曲求全,方達生不是更能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安慰與鼓舞嗎?就如夯歌那“浩浩蕩蕩向前推進的呼聲”,呼喚新的世界,新的文明。

日出讓那些背棄陽光的人在黑暗中沉淪,讓追求陽光的人向着光明走去,這並非是空漠的幻想。作者用日出的萬道曙光來照亮世界,來給予人們希望與力量,這是對人性心靈的救贖,也是對整個民族,整個時代的疾呼與救贖。

  《日出》讀後感3

前幾天看了紀念曹禺誕辰100週年人藝演出的話劇《日出》,這是曹禺先生經典四部曲之一,講述了交際花陳白露因沉浸於上海的紙醉金迷而最終墮落、破產、走向死亡的故事。而《日出》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則是表面上的榮華富貴如何掩蓋了內心的美好。

陳白露來到上海這兩年,用方達生的話說是“變得讓人不認識了”,但是她骨子裏,卻是一個善良而豪情仗義的人。她救下了素不相識的可憐女孩“小東西”,並把她收爲養女,小東西失蹤時幾次派人去找她,在黑三等人來抓小東西時,她也無畏地站出來保護她。在我看來,這些都是陳白露內心裏對美好的渴望,對他人的關懷。她本可以成爲一個善人,一個快樂地活着的人,如果沒有那些……

她周旋於那些富商巨賈、達官顯貴之間,整日與那些好吃懶做之輩打牌跳舞,享盡了上流人士的仰慕與關注。她並不愛財,但她離不開這種榮華富貴的生活,耐不住所謂的“寂寞”。於是越是在這種日夜不得安寧的生活裏,她越是錯失了自我發現和自我省悟的良機,越不可能理性地問問自己:我究竟想要什麼?

當方達生來拜訪她,勸她回鄉時,她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那時她還不知道,她拒絕的是一道逃離虛僞生活的邀請,是一顆善良而質樸的心。於是,陳白露心甘情願地被奢華無度的外殼所包裹,也讓自己心底的真、善、美被假、惡、醜的現實世界永遠封存。

每個人都本是善良純樸的好人,但是隻有他們拒絕那紙醉金迷的厚重外殼,才能煥發出人性的光輝。否則,就只能像主人公陳白露那樣,體會不到善良與真情,做不了真正的自己,甚至於,走向破產和毀滅,選擇服藥自殺的同時,也揮手告別了下一個美好的日出。

“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睡着了。——陳白露”

此時此刻,才真正理解了取名《日出》的含義——只有那些選擇了真誠與美好的人,纔會突破重重陰雲迷霧,迎來那散發着人懷的光輝的、美麗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