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餘華《兄弟》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餘華《兄弟》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K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餘華《兄弟》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餘華《兄弟》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餘華《兄弟》讀後感1

用了幾個晚上,將餘華的《兄弟》看完了,突然有了寫點什麼的念頭,書中最讓我感動的人是宋凡平,宋凡平一出場就鎮住了我。李光頭的父親在廁所偷窺女人的屁股掉進了茅坑窒息而死,圍觀者聚集成千人的隊伍。宋凡平二話不說,背起沾滿糞便的死屍,"一個渾身糞便的活人揹着一個渾身糞便的死人"。宋凡平的舉動也鎮住了村子裏的人們,更讓那個因丈夫這麼骯髒死去而不知所措的女人呆住了,他和她的故事由此展開。在後面的描述中無一例外地具備了各種男人的天生特性:沉默、健壯、有扣籃時讓女人心動的姿態、還不失溫柔細膩……最重要的是,一言九鼎,信守承諾。總而言之,宋凡平是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他像是一束陽光,射進了女人陰霾已久的心坎兒,他就成了女人的依靠,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他是絕佳的男人範本,一如餘華在作品最後讓宋凡平慘烈地死在長途車站前的空地上,血肉模糊,蒼蠅飛舞,血水和泥土渾合在一起,形成暗黑的紅……而他只是爲了信守一個承諾,他承諾他的妻子要去看她,於是從監獄裏逃了出來,被追趕來的紅衛兵活活打死。宋凡平預知了他的死亡,但卻義無反顧、飛蛾撲火。難怪"很多年以後,李光頭每次提起他的繼父宋凡平時只有一句話,李光頭豎起大拇指說:一條好漢。"重情義的男人,是一條錚錚好漢子。在苦難面前他堅強,在魔鬼面前他微笑,在孩子眼裏他永遠是座巍峨的山,在苦命的妻子心中他是她生生世世追隨不離的溫暖歸宿。

那樣一個黑白顛倒、鬼哭狼嚎、喪盡天良的年代裏,他的生是種痛苦,他的死是種解脫,但是他去了也不忘記留給他妻子一份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教給兩個孩子一份對生活的期待和歡樂。

他真的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

  餘華《兄弟》讀後感2

偶然間讀到餘華的長篇小說《兄弟》;餘華是中國享譽世界的當代作家,作品獲得過法國、意大利、德國等國的文學獎。這《兄弟》確也吸引人,本想着消遣着慢慢看吧,結果看着看着就欲罷不能,五十多萬字,三天看完。之前剛看了好些明清時期的長篇小說,暗自發誓:長篇小說暫休矣,否則,有損健康,一拿起來就放不下,非得一氣呵完,搞得眼也花了,脖也僵了,腰也酸了,長此以往,豈不廢了;沒記性啊,抓起個《兄弟》就將那暗誓拋去了九霄雲外。

話休饒舌,分享一下這部作品的特色吧:那筆法甚是不同尋常,除了着重描寫暴力、血腥、醜陋這些人類現實的陰暗面,竟然還有骯髒,而且是極度的骯髒,比如:像雪花點密集的蒼蠅,臭氣沖天的大糞坑。

作者毫不惜筆墨地細緻描寫渲染營造這樣的情景,看得我特麼陣陣作嘔,簡直是挑戰我的心理極限。好在磕磕碰碰地闖關後,感受到的仍是作品的魅力—透過陰暗反襯出陽光的溫暖,透過非常態、非理性反襯出智慧、理性的可貴;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卻深刻反映着劇烈動盪時代中人性的美與醜。

  餘華《兄弟》讀後感3

看完了餘華的《兄弟》,很多人呢都有這樣一個共鳴,是時代錯了還是我們錯了?這個問題很難說,對與錯在與我們個人怎麼看待,也許帶給我們的並不全是絕望,關鍵是看我們有個什麼樣的心態,用一個什麼觀念去看,李光頭和宋鋼小時候的兄弟之情表現的更爲真切和感人。下一部是他們都長大了兩個人相依爲命,如果沒有林紅的出現,他們也許會一直好下去。在他們兄弟兩人和林紅之間體現了英雄難過美人關。但是他們在最後的結局中至少也是醒悟了,也許最終所要表達的只有作者本人最清楚,留給我們讀者的就是無限的思考和感慨,這未必不是一個好的結局。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要經歷許多無法選擇的命運,和命運討價還價,不是妥協就是勝利。有時候,作爲一個掙扎在底層的小人物,或許是幸福的。也許生活就是在愛與恨,笑與淚,慾望與壓抑,掙扎和打擊之間艱難向上,這是我們本質上都無法選擇的,只能默默彼此祝願一路走好!

  餘華《兄弟》讀後感4

從開始讀餘華的活着我就知道這個世界上能把一個詞彙寫到極致的也就是餘華了,讀完餘華的活着,我就沒再質疑過還有比活着更糟糕的事情。同樣,讀完餘華的兄弟,能把親情做到那個份上的也就是兄弟了。

讀餘華的文章,總是讓人覺得用詞過於隨意,甚至會有一些污穢不堪的詞句映入眼簾,然而,慢慢回味,才發現這纔是那個時代應該有的韻味,只有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故事發生的時間和空間裏,時代感才能真正的被寫活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才能夠更鮮明。這就是餘華,這就是餘華的文章,不需要多麼華麗的辭藻,只要能夠寫到你心裏去,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兄弟這部長篇小說,主人公宋剛和李光頭原本只是村裏兩個不相干的小屁孩,連玩伴都不是,然而命運卻將他們聯繫在了一起,李光頭的媽媽李蘭在丈夫死去後,嫁給了宋剛的爸爸宋凡平,就是這個男人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撈起掉進糞坑的李蘭丈夫,揹着這個滿身污穢的男人走過了劉鎮的長街,一直背到李蘭家裏。他的善良給了李蘭生的希望,也就註定了宋剛和李光頭從此解不開的命運。

餘華的小說總是給你一剎那的幸福,一閃即逝的希望,原本老天爺給了李蘭一個饋贈,卻又一種更殘忍的方式收了回去,當宋凡平慘死在蘇媽的點心店前,當好心人陶青拉着板車將慘死的宋凡平拖回家中,劉鎮的長街又一次出現在讀者面前,仍舊是羣衆異樣的眼光,兩個孩子跌跌撞撞的跟在板車後面,想哭二不敢哭的可憐樣子讓讀者的心無數次跟着他們走着的腳步揪起來,而此時在上海看病的李蘭,還在焦急的等着她的丈夫接她回家。她永遠也不會想到,長途站一別卻成了夫妻倆的最後一別。

宋凡平死後,宋剛回到了爺爺那裏,開始了和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似乎命運在悄悄的分開兩個孩子,然而,李蘭的病逝,爺爺的離開,又將他們兩個綁在了一起,當李光頭拖着板車載着離去的李蘭走在劉鎮長街上,後面跟着低着頭的宋剛。兩個人像兩個幽靈一樣,在人們異樣的眼光中,懷着悲痛的心情,但是一滴淚卻沒有流。從此兄弟兩個惺惺相惜,相依爲命。

到後來林紅的出現,李光頭的發跡,兄弟倆的反目,宋剛的自殺,短短四十年,兄弟兩個卻經歷了文革和改革開放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文革中父親的慘死,母親的病逝,兄弟兩個悲慼的童年,再到改革開放兩個人不一樣的人生軌跡,原本一切都該是幸福的結局,頭腦靈活的李光頭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爲一大富豪,忠厚老實的宋剛,在一家國有企業也有着一份穩定的工作,然而林紅地出現卻註定了兩個人的悲劇。

當宋剛的屍體被兩個曾經的工友用板車拖着走在劉鎮的長街上,劉鎮已經不是當年的劉鎮了,然而劉鎮的人民還是一臉異樣的眼光,不禁讓人心裏發毛。

“板車”,“劉鎮的長街”,“異樣的眼光”,三個詞句反反覆覆出現了多次,每次的組合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悽慘的場景,時代在變,人情冷暖依舊如故,我並不清楚作者餘華心裏的情懷到底是怎樣的,只是深刻的感覺到,每次執筆寫到三個詞句的時候,那種顫慄不是一句悲傷可以體會到的。

讀餘華的書,背景感和時代感很強,置身於無數的鏡頭場景中,很容易就被代入,這就是一部著作帶給人的震撼。如果一個故事,即使用悽慘兩個字也不足以表達它的悲壯,那還有什麼可以呢?這是這本書留給我們的思索。

  餘華《兄弟》讀後感5

在上個月,我因爲無書可讀,在腦海中回憶自己看的最意猶未盡的一本書,想來想去,只有《兄弟》這本書了。上次我讀兄弟實在一年前,當時,我對文革時期的事情特別感興趣,就着重讀了文革時期人們遭受的迫害,對於主人公的結局,我沒有細想,只是不解。

《兄弟》這本書的主人公有兩個,一個是李光頭,一個是宋剛,李光頭非常的卑鄙,對錢的慾望遠超一切,他喜歡的人喜歡他繼父的兒子,於是他就強迫他放棄;宋剛是一個渾身正氣的人,他一輩子正直,爲了自己的家人,不惜糟蹋自己的身體去遠方打工,在李光頭最困難的時候寧願自己不吃飯、受苦,也要幫助他。

可最後,李光頭成了世界馳名的企業界,擁有上億的資產,可宋剛卻落得一身疾病,妻子愛上了李光頭而臥軌自殺。

爲什麼呢,爲什麼一個正直,堅強的男兒最終失去了人生中的一切;而爲什麼一個無賴竟然能獲得一切的財富、榮譽?是運氣,還是他有特殊的能力?是時代。

李光頭是在1980年代開始發家致富的,那是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每個人都很謹慎,而李光頭運用了他無恥的技巧,成功的獲得了投資,賺來了錢,而他的繼父的兒子宋剛則一直保守的做着自己的工作,直到1990年左右中國下崗潮開始,宋剛失業,只好去幹苦力,最後失去一切。

這個時代是瘋狂的,之前人們對於財富的慾望在一刻暴發,有些人一身正氣,努力工作,可在最後卻被時代淘汰;有些人無恥,投機取巧,在最後獲得財富,成爲時代的弄潮兒。這個時代是瘋狂的,有道德的人反而會因爲沒有投機取巧而屈服於這個時代的瘋狂。

這似乎有些黑色幽默和殘酷,可是,時代就是這樣,社會上的一個巨大的改變必將會把社會這攤清水掀起巨浪,湖底的泥沙也會浮上來,使這水顯得渾濁不堪,可在最後,這潭水又會變得清澈無比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必由之路,而剛剛提到的瘋狂,也是必由之路,人們對利益的追求已經成爲人之常情,祖國,也因爲人們對利益的追求、對幸福的追求而更加強大!可道德呢?

的確,中國很強大,可中國人的.不文明、財大氣粗已經被全世界有所耳聞,這不是什麼好事,大部分的中國人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現在的中國在逐漸地向文明發展,人們的文化內涵正在提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現在中國大部分人的價值觀。

剛剛提到的瘋狂是中國發展史上的一個小階段,是爲了讓中國趕上世界發展的潮流的一個階梯,這階梯很高,跨過這個階梯犧牲了很多的東西,可是中國跨上了這個階梯;現在,中國在重整衣冠,繼續向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跨進!

  餘華《兄弟》讀後感6

《兄弟》是餘華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主要講的是重組家庭的兩兄弟的故事。讀了這本書我感覺到作者的才華和時代的悲劇。

人一旦沒有了約束,惡到無法想象;人一旦沒了信念,便不知方向。餘華的小說實在是殘酷到近乎殘忍的,文革部分是全程看着哭完。魯迅曾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餘華這裏體現的淋漓盡致。你永遠想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宋凡平和李蘭前一秒高高興興結婚,下一秒就和人打架,還被迫敬菸幾乎尊嚴掃地;將李蘭送去上海看病美好生活剛剛預見,不曾想這就是兩人最後一面。前一秒宋凡平還揮舞紅旗光鮮奪目,下一秒就被打倒關禁閉;逃出來後打掃屋子彷彿重歸只需,下一秒就被活活打死無人收屍。宋凡平真的是所有美好的集合,好丈夫,好父親,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就這麼生生折磨,最後被打死在接妻的路上。作者將這個美好撕毀在我們面前。

那個年代折磨人的方法真的是隻有你想不到。這本書的後半部分經歷了這麼多,我以爲兩兄弟感情會很好的作者有再次將美好活活撕開,而這種撕裂並不是什麼兄弟閆牆,甚至淡淡的平靜的甚至說合理的,可是就是說不上哪裏悲哀。

宋鋼最後卑微到泥土裏,你以爲已經夠慘了,但實際永遠比你想象的更慘。死去的宋鋼已經回家了,可是他進不了自己的家門,他仰臉躺在門外的板車上。坐在板車上的工友茫然地看着秋風吹起的樹葉不斷飄落在宋鋼的身上。而這個時候他的妻子卻在和他的兄弟在一起。

讀完這本書我希望悲劇不要再重演了,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好好過好自己的生活。

  餘華《兄弟》讀後感7

宋鋼對李光頭說:“李光頭你以前對我說過: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們還是兄弟;現在我要對你說:就是生離死別了,我們還是兄弟。

這本書看得我真是哭哭笑笑啊。

李光頭和宋鋼,他們的父母是二婚在一起的,他們也有過很幸福的生活。可那時候的日子苦啊,讓他們早早就體會到了人間各種的的酸甜苦辣。他們親眼看着父親被別人打死的屍體就躺在馬路中間,很多路人們也是不想管這閒事。

兄弟倆的性格完全相反,宋鋼沉穩愛讀書,李光頭看起來是吊兒郎當的,但倆人的心卻在一起。李光頭當上廠長時,宋鋼親手爲兄弟織了件毛衣,上面有一隻帆船,上面寫着“遠大前程”。

最後的結局我覺得是挺悲傷的。沒有了兄弟,李光頭的生活也沒什麼意思了。

其實這本書我最喜歡前半部分,宏大的敘事,餘華像拍電影一樣向我們一一到來,語言風趣,讀起來卻悲傷。後半部分就覺得沒什麼意思了,覺得有點囉嗦……

  餘華《兄弟》讀後感8

《兄弟》創作與二十一世紀初,描寫的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世紀末中國特定環境下特定的人物命運,可以說是整個大環境下的一個縮影。正如書中後記所言,小說的前半部,描述了史無前例的文革時期,一個小人物家庭的悲慘遭遇,那是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坎坷的時代,相當與歐洲中世紀的黑暗。小說的後半部,講述了動亂結束後的三十年,那是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衆生萬象的時代,更甚於今天的歐洲,一個西方人活了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而我們中國只要四十年就全部經歷了,四百年間的動盪萬變濃縮在四十年之中,這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經歷。

李光頭—————宋剛,一對特定時期,特定背景的難兄難弟,來自不同的家庭,是命運把他倆組合在一起,兄弟倆性格迥異,命運也是截然相反,卻相依爲命地共同度過了最爲艱難的童年時期,直至生生死死幾十年,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化成了灰,也是兄弟”。

特定的背景,特定的社會大環境,使他們倆幼小的心靈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經歷了常人不常有的痛苦人生,具備隨機應變的智慧與能力,餘華用那特有的描述手法把李光頭那種被時代扭曲的本能及機智,宋鋼本性所具有的忠厚與善良,刻畫得入木三分,催人淚下。特別在車站爸爸宋凡平慘死的那一章,其悲劇效果尤其突出,兩個本應享受父母疼愛的小孩,面對慘不忍睹連本人面貌也無法辨認死去的爸爸,跪在地上苦苦相求,送爸爸上醫院,以其極端的手段求人用板車拉爸爸回家的那一幕,()讓人有一種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在心頭縈繞,讓人心酸地久久難以忘懷。前半部,他們在逆境中同甘苦,共命運,面對生活中的一次次磨難,難以忍受的痛苦打擊,象被野火燒灼的野草,頑強地重生,艱難地成長。

宋凡平———————李蘭一對患難中的苦命鴛鴦,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零七個月的夫妻,但他們的愛卻不同凡響,穿越了至死不渝的人生磨難,直至到天堂相依相伴。這裏着重描述的是宋凡平的智慧、善良與堅強,一個正直善良的體育教師,在那特殊時期的特殊身份(地主成分),就遭受了如此不公的命運,直到爲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導致他註定是悲劇的命運結局。

在看守所,因爲被打斷了胳臂,以至斷臂象一根棍子一樣郎當地吊在肩膀上,面對孩子們恐懼的眼神,他竟然輕描淡寫地解釋說是因爲這隻胳臂累了,讓它好好的休息休息,並用他驚人的善良與智慧,教會了孩子們如何使胳臂休息的絕招,讓孩子們覺得爸爸真的有什麼獨門絕技而感到無比的興奮與自豪,消除了恐懼和悲傷,作者的這一段描寫,簡直可以與揭示法西斯殘忍的美國影片《美麗人生》相媲美。對李蘭,那怕是在歷盡折磨的看守所,他的那份愛還是那樣的執着,那一封封充滿愛意的書信,絲毫沒有透露那怕是一點點的痛苦,一直在編織着那份美麗的謊言,給妻子帶去心靈上的慰藉,最後爲去兌現那個美麗的約定,而付出生命的代價,無論是對妻子,對孩子他都是一個大大的人字特寫,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了孩子們的一生。

同樣堅強的李蘭,爲守住那份愛,保持了幾年不洗頭的髮型,只爲了對丈夫堅貞不渝的守侯,到臨死的那幾天,洗過的一頭黑髮,瞬間變成了滿頭白髮,而後有條不紊地安排好自己的後事,到天堂陪伴宋凡平,那特定時期的愛情啊,是何等的慘烈。

小說中那些小人物的命運,同樣是觸目驚心,拉宋凡平屍體回家的陶青,小店老闆娘蘇媽,在那精神狂熱,信仰混亂及人格扭曲的非常態下,依然保持着那本真的善良,也不難理解那時的李光頭,一次又一次機械地重複着的那句話:“你會有善報的”,既是本能的反應,也是對善良的肯定,但願吧,好人有好報,不管怎麼說,好人是佔大多數的。美好善良還是亙古不變永恆的主題。

  餘華《兄弟》讀後感9

幾乎是剛開始紅的時候就買了餘華的《兄弟》,可是一直沒機會看。趁着暑假,終於從頭到尾看完了《兄弟》上下部。

我以前很少看小說,更沒有看過餘華的作品,甚至沒有看過張藝謀根據餘華小說拍的同名電影《活着》。只是看過一些報道說,這次《兄弟》跟以往作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既然我沒有看過餘華以前的作品,自然感受不到這種變化,所以就談談我讀完《兄弟》之後的一點膚淺感受。

小說一開始就有點令我反感。小小的李光頭,躲進廁所偷看女人的屁股讓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他的父親因爲偷看女人屁股而掉進廁所淹死更是無稽之談!我甚至有點懷疑這部《兄弟》是如何取得如此高的知名度的。看到後面,李光頭見了什麼都要“愛”上一番更讓我覺得這部小說是不是應該“少兒不宜”。上部感覺還是比較符合歷史發展的脈絡,下部就有些讓人覺得是天方夜譚。雖然說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但是也不像小說裏那樣無厘頭。李光頭辭去福利廠廠長之後,就想自己去“創業”,然後到處借錢,這裏有兩點非常不合理:首先是李光頭的品牌意識,改革開放初期,舉國上下不是梅花牌就是上海牌,或者是熊貓牌長城牌,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憑李光頭一個小城的福利廠廠長,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有品牌意識的;還有就是李光頭的專賣店思路,衆所周知,國內服裝企業大多數走的都是批發市場的道路,只有在近些年,一些實力比較強的才走專賣店遍地開花,改革開放初期的李光頭也是不太可能想得到的。不去說李光頭是如何發跡的,就舉辦處美人大賽這點也非常不妥。雖然說他是一個十足的農民企業家,但也不可能俗到這份上。小說最後也發揮了想象,李光頭帶着兄弟宋鋼的骨灰上了太空。

這是我讀完《兄弟》之後最初的感受,這小說很粗糙。可是細細品味,還別有一番滋味。上部的文革寫得出神入化,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大白兔奶糖確實是一種十分稀罕的東西。記得小時候,只有在過年的時候纔可以吃到奶糖,而且還是假冒的“小白兔”,宋李之間的兄弟情誼也就從這些描寫中變得活靈活現了。下部寫到李光頭的發家史,確實是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人的縮影。再細細品味,小說中的那些醜陋的東西,還真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一些影子。偷看屁股:不是有那麼多人到處偷、拍,然後傳到網絡嗎?處美人大賽:超女、好男兒不也這麼俗嗎?要是餘華今年夏天之後才寫下部,肯定會加上“童子男大賽”的。

細細品味,也就知道這部小說之所以這麼紅的原因了。

  餘華《兄弟》讀後感10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一個人也都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每一個人也都有不一樣的起點,用這不一樣的起點去走向不一樣的成功之路。

親情非常偉大,偉大的是一種奇蹟;奇蹟中是美好的未來;未來去努力奮鬥,奮鬥後最終走向成功。

在一個古老的城鎮,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1966年夏,一個不小的災難降臨到了萊州石家村一戶幸福美滿的家庭中,石i家老四被採石場炸山的碎石砸斷了頸椎。三個哥哥和家裏的媽媽,都急壞了,擡着四弟,克服千難萬險來到縣城和煙臺,坐火車到北京,在這期間,家中也有鄉親們的幫助,可贏來的卻是半年的生存期!

爲了不讓媽媽傷心,老四絕望,哥哥們編造了:“美麗的謊言”家裏的人克服着飢餓、貧窮、疲勞,一分一秒地度過,不厭其煩地照顧着老四。漸漸地,奇蹟出現了:老四的手拿起了勺子,全家人驚喜萬分,就這樣,半年過去了,老四依然健康着活着,然而這時,一個意外地來信是老四傷心欲絕,他知道了自己有半年的活頭,是哥哥們堅持不惜的照料使他這樣健康的活了下來。

然而就這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了,大嫂因爲太過勞累,爲老四而流產,這是老四更加悲痛,緊接着,又一噩耗傳來了,老母親因得知兒媳流產的消息心臟病突犯因搶救無效,而離開了人世,這使老四覺得活着沒有意義,認爲自己是家中的累贅。

三個哥哥也給予了老四的安慰,幫助他解決心裏困難……他有了他自己的石材廠,他勝利了,就這樣他活到了69歲!

同學們,相信我們也能成功,在以後,將來去努力奮鬥,是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一個不健全的人都能這樣成功,相信,我們這些健全的人更不應該錯過這美好的時光。

雖然自己的道路十分坎坷,但是我們只有解決,用正確的心理去面對,相信自己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