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5篇大綱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5篇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

我雖生活在這個世界,卻不屬於這個世界。——J·D塞林格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岸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像話。”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一個年僅16歲的矛盾男孩的簡單夢想,我想應該是,而這應該是和標題相對應的。“孩子的筆記本我總是百看不厭”他喜歡的孩子,是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愛心而又純潔善良的人。然而他又放蕩不羈,不求上進,滿嘴咒罵。嗯,這纔是青春,誰的青春不腐朽的。

起初,我稱這本書爲“黃皮書”只因爲封面黃色,粗略看過後,也許是爲了麥田的顏色,青春的顏色,鮮亮明豔。霍爾頓總在想中央公園南頭的那個淺水湖,他好奇湖裏的鴨子到哪去了,是有人開卡車把它們運走還是自己飛走?因爲看得粗略,一直都不明白爲什麼多次提到這件事,看完後又看了一下評述之類,也許淺水湖就是社會吧,而四季便是變遷,鴨子也就指人了。隨着社會的變遷,人們到底會如何,而霍爾頓就屬於裏面的一類,他活在這個世界,卻不屬於這個世界,然而當金錢物質利益洶涌襲來,夢想不得不與現實接軌,小說最後霍爾頓還是沒有去西部,由於妹妹菲苾等多種羈絆,回家後大病一場,病癒之後他開始走向這個社會,這個假模假式充滿僞君子的社會。

他的老師安多里尼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不成熟的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的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這大概就是成長的叛逆熱情與穩重安定吧,就像霍爾頓與安多里尼先生。

看到最後會發現,這是霍爾頓的回憶,是霍爾頓接受精神分析醫生的回憶,這是可悲的,但它又是青春的史詩,是反抗成人世界的宣言。

遵從本心。來日方長,我定當細細“品嚐”。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2

在圖書館裏,我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裏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着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羣居的地步,因爲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酒吧、卡拉OK、室開始人流如潮,網吧、遊戲機房中學生不斷,所謂新新人類瘋狂地迷戀上了頭等毒品……

天啊!

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新生力量,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從小我們就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想當科學家、醫生、護士、老師……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難道我們年輕人就該讓生活變得如此混沌?是的,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纔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3

《麥田裏的守望者》於1951年首次出版。六十年過去了,這本小說依然受到各個年齡層讀者們的歡迎。這本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16歲的男孩,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作品就是一個典型的“青少年小說”。大部分的青少年小說裏,主人公會從自身的經歷中有所收穫,而《麥田裏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自始至終都懵懂困惑。有人說其實滿世界都是霍爾頓。16歲的霍爾頓,30歲的霍爾頓,60歲的霍爾頓……他們看透了世界的平庸,但又無力超越這平庸。他們無力成爲“我”,但又不屑於成爲“他”。今天,讓我們翻開《麥田裏的守望者》,感受青春年少時的困惑與焦慮。

小說以霍爾頓的自述展開,生動細緻地描繪了他從被學校開除到紐約遊蕩的三天裏的所見所聞和苦悶仿徨、掙扎糾結的內心世界,尖銳地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僞和做作。霍爾頓很孤獨,抱怨憎恨着他生活的社會,找不到真正理解他的人。他最記掛的是妹妹菲比。他跟妹妹感情很好,總想着保護這個天真無邪的女孩。

這種保護欲正是霍爾頓性格的標識。他愛護菲比,不僅僅因爲她是自己唯一的妹妹,更因爲他知道長大後的成人世界多麼可怕。菲比問他將來長大了想做什麼,霍爾頓說:“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小說作者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生動細緻地描繪了青少年時期人們的不安和焦慮,而霍爾頓這個叛逆少年的形象也成爲一代文學經典。當你讀這本小說時,你會被霍爾頓的品質打動,進而更加欽佩他,或許愛上他。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4

年輕的霍爾頓不明白,心裏明明不這麼想,可是當着別人的面還是要諂媚說好話,背地裏卻是另一套。霍爾頓覺得噁心,甚至想起來都噁心得要吐出來了。然而這就是所謂的成熟的代價嗎?

我們是失蹤了,我們沒有信仰,有的只是叢林一般的法則,大家都在狂奔,但是沒有方向,我們一生在追求自由,可結果卻纏的身上滿是枷鎖,我們有太多放不下的東西,我們給自己帶上腳鐐,並逼着自己喜歡這限制人自由的腳鐐。

我們何嘗不想去改變這個虛僞的世界,但是這個世界的規則卻不允許我們這種想法的存在,他要把我們都同化爲如他們一般虛僞的人。

我們的霍爾頓,那個書里長不大的霍爾頓,在離開這個城市之前,帶他的小妹妹菲比去騎旋轉木馬。菲比騎在木馬上,一圈又一圈地轉起來。

霍爾頓險些大叫大嚷起來,心裏實在快樂極了,他甚至都不知道是什麼緣故,看着菲比穿着這麼一件藍色大衣,老這麼轉個不停,的好看極了。於是他答應菲比不離開這個自己深深厭惡的城市,之後的他被父母送進了醫院,接受精神分析,還問他一些他無法回答的問題。卻沒人問問他他真正想的是什麼,沒人陪他去公園看看那裏的野鴨子,冬天到底去哪裏了,試着去理解他的世界。這些話,沒有人聽,他生了一場大病進了醫院,之後也許會繼續會去學校上學。書在這裏也就寫完了,後面發生了什麼也沒人知道了。

書裏有這麼一句話:“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

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兒。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或許現在,我正在綠油油或是金黃的麥田裏做遊戲,不知所謂的往懸崖邊奔去,每讀一次《麥田裏的守望者》都像是在懸崖邊,在生死邊緣被拉扯迴路面上。

謝謝霍爾頓,給了我心底裏最純淨的一片麥田。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5

從讀高曉鬆的《如喪》到讀J。D。塞林格的《麥田裏的守望者》,應該是可以理解的,高曉鬆深受這本書的影響,也是太合麥田的名字由來,因此在曉鬆的強烈推薦下,我也拜讀了,被這個霍爾頓·考爾菲爾德這個主人公折騰的五迷三道。

整部書都是在寫霍爾頓被西潘學校開除後離開學校而不想回家這幾天內發生的各種無聊、買醉、無意義的生活,不過話說回來,誰沒有那段迷茫期呢?重要的是,霍爾頓去見了2個對他有深遠意義影響的人,改變了他的想法,把他從毀滅的深淵中拽了回來。

其一是他的中學語文老師,他給了他對了解自己心性的啓發。印象深刻的是他告訴霍爾頓的那句話,“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爲了某個理由而轟轟烈烈地死去,而一個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爲了某個理由而謙恭地活下去”。這句話用在霍爾頓身上非常貼切。霍爾頓厭倦他的學校,厭倦他的老師,厭倦他的同學,厭倦一切,覺得他們是那麼的裝模作樣,覺得他們都是虛僞的,虛僞的聊天,虛僞的打招呼,因此他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對他人提不起興趣,他就要這麼逃離這個世界,去做他唯一想做的事情。“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得了”。

另一個是他喜歡的可愛的妹妹菲比。我想如果你讀了這本書,你一定也會喜歡這個古靈精怪的小丫頭。她非常可愛,可以和霍爾頓交流。這個小丫頭聽了霍爾頓對人生的厭倦以後,問了一個一針見血的問題“你什麼都不喜歡,有一件你喜歡的事情嗎?”。當霍爾頓決定離家出走,決定在出走之前來看看她的時候,她有了大膽之舉,這個舉動也救了霍爾頓,我感嘆這個小姑娘的不一般。

霍爾頓心性不壞,因此他得到了些許老師的偏愛。他唾棄這個世界,因爲他看到了這個世界的虛僞,但是還有這光明的一面,就如他見到的那兩個純潔的修女。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會遇到這種問題,覺得別人甚至自己的親人都虛僞的可憐,但是總有什麼東西幫着我們成長,讓我認識更深,成長的更好更成熟。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6

這是一個專屬於年輕人的故事,叛逆、放蕩、殘酷的故事,來自少年對社會的認知。也許因爲我自身的年齡、經歷的事情,也許我沒有主人公如此的憤世嫉俗,書中爲了表現霍爾頓的不學無術每句都是滿嘴髒話,令我有些遺憾。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不過雖然有這些粗俗詞語,但霍爾頓擁有一顆敏感的心,也正是因爲這顆心才讓他如此不同,“出淤泥而不染”。霍爾頓厭惡學校、厭惡人羣、各色各樣的人,但本質上他是個很不錯的人,只是“假模假式”的社會不得不令他心煩。他並不像那些僞君子一樣,屈於種種利益、名譽,最終墮落虛僞着生活着。不論權利再大的人,也只是這個社會的傀儡罷了。

他想逃離這個一刻也不想待的地方,甚至想去鄉下裝聾啞人來擺脫世俗,可做“不食人間煙火”也只能想想而已。僅此而已。

霍爾頓最痛恨電影,做作的情節使他頭疼,可在百無聊賴時他又不得不邁入電影院;他痛恨玩弄的感情,種骯髒的愛情,可他又做了他痛恨的事情……諸如此類的事情太多太多。塞林格筆下的霍爾頓是悲劇的,他的悲劇比任何人都要痛苦。掙扎的太多,惶恐無助,逼迫做自己討厭的事情,只是因爲他看破紅塵、看淡一切,想逃避。最後,也只好妥協。

霍爾頓的人物形象也是很諷刺的吧。

他的幻想是美好的,做一個麥田的守望者,守望着那些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就像他的妹妹菲苾、弟弟艾裏那樣。在這個喧囂污濁的世界,也僅僅有孩子擁有花兒般得心靈了。卻也完不成這個願望了吧。這個世界被腐蝕了太多太多。

有時候,比起主人公的“憤怒青年”我更喜歡那個可愛的菲苾。她雖是小孩子,但比她哥哥更理性。她懂得做事的輕重緩急,當然也打消了霍爾頓不切實際的想法。

你的身邊,也總會有這種人吧。像主人公的桀驁不馴,菲苾的善解人意,僞君子的假惺惺,它會使我們引起共鳴。我想這也是《麥》暢銷的最大原因吧。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7

他是一個卡在孩子與成人之間的16歲的少年,深夜遊蕩在繁華的紐約街頭,嘴叼香菸,反戴一頂紅色鴨舌帽,臉上帶着倦怠的表情。這已是他第四次被學校開除,原因是五門功課有四門不及格。他滿嘴髒話,還抽菸、酗酒、濫交女友,他便是本書的主人公——霍爾頓。

全書以青少年的說話口吻,講敘了“我”(霍爾頓)被潘西中學開除後,在紐約遊蕩兩天兩夜的經歷。違反年齡限制在酒吧喝得爛醉,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孩子”。但當你看完此書後,卻會發現他的真誠、善良。如果你追問他叛逆的理由,將會發現,他叛逆,是因爲他只能用叛逆來抗議這個世界的虛僞和對純真的背叛。他擁有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洞悉着這個世界的污垢,也因此時刻處於矛盾之中。正如他的妹妹所說:“你不喜歡正在發生的任何事情。”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甚至想逃離現實世界,他一輩子最痛恨電影,認爲電影都是虛假的,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中消磨時光。他反抗現實、追求理想,卻又不知道該做什麼,只好苦悶、彷徨,用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

他站在奔向成人的跑道上,卻又逆轉視線,無限地回望童年。他討厭成人世界的虛僞,於是選擇了憤世嫉俗,放逐於青春。成人的世界裏,大把的金錢、豪華的跑車、闊氣的住宅不過是幻象。如果成長意味着變得麻木虛僞,那麼不如永遠不長大!

“不管怎樣,我老是想象,有那麼一大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除了我。我呢,就站在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

霍爾頓的理想便是守護,守護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童年,不讓他們跌下懸崖,墮入成人的世界。

歲月是篩子,或許篩去人性最初的純真與善良。我們會看到少年時憤怒而倔強的澄澈,也會看到青春將揮別的無奈。只願我們擁有的黑白分明的眼,永遠不會被蒙上塵世雲翳。守望我們的青春!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8

“我只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看着四處玩耍的孩子們,若是有誰跑近懸崖,我就抓他回來。”我當初完全不懂霍爾頓,因爲理解不了一個半大孩子那憤怒而敏感的內心。後來發現好多人在與成長殊死搏鬥時,都是一個片面的他,我也一樣。

那時年輕的生活像一場讓人躁動不安的舞會,燈光之下,肉體之間,或無所適從,或放浪不羈。大戰之後,從未有過的富足與空虛碰撞在一起,夾縫中的青年洶涌着驕傲與無助。“我曾經毀了我的一切,只爲永遠地離開;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卻無法自拔。”用這句歌詞去形容那時青年的迷茫,竟是分外的貼切。

霍爾頓之所以被推崇成一個類似於英雄的存在,是因爲他能看透當時社會的虛僞性並能夠用語言和行動對其酣暢淋漓地諷刺和批判。雖然他最後不免失敗,整個潛逃計劃也像是一場鬧劇,但這短短的三天浪蕩生活已讓他對虛僞的認知無比深刻。他的成功不在於順利逃脫束縛,而在於用自己熔爐般的形象去爲衆多原型提供一個精神家園。

霍爾頓顯然不能是一個榜樣,但他卻是我們自己。他代替我們去逃避,去批判,去大聲咒罵。他有時無畏,有時軟弱,有時也不顧一切地想要毀滅。他熱愛,他憎惡,他偶爾也用自己的全力去適應社會。他做了我們想做卻做不出的事情時,我們爲他歡呼;他心頭遇冷手足無措時,我們爲他心酸。他被虛僞骯髒包圍,但他嚮往守護純潔真實。看似滿紙荒唐言,實則一把辛酸淚。用不了太多深刻,就已是滿懷感慨。

霍爾頓的妹妹也是個很重要的角色。她是霍心中至美至真至善的存在,也是那些麥田裏玩耍的孩子。因爲她的純潔,更讓霍厭惡那社會的骯髒和虛僞並深深恐懼這種純潔的脆弱。也是因爲她,讓霍有了希望,並最終迴歸家庭和社會。這算是原作裏面唯一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物了。

《麥田裏的守望者》不重說教,而是通過一個立體人物的所作所爲來讓讀者產生代入感。與其說這是作者所採用的技巧,不如說這是作者費盡心思所表達出的真實和深刻。也正是因爲這種真實和深刻,這本小說才影響了不止一代人的青春。

謝謝塞林格的麥田,謝謝麥田裏的守望者。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9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裏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霍爾頓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它講了一個叫霍爾頓的高中生由於在學校多門功課不及格而第五次被學校開除後如何在父母不知道的情況下在街上閒逛了三天的事情。

霍爾頓認爲,把人或世界看得太透徹往往就不會幸福,一切都要看得恰到好處,纔不會爲了這個世界難受。

霍爾頓是人們眼中典型的壞孩子。他成績很差,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也討厭自己身處的這個世界。他討厭虛僞的人和僞君子,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污可是卻又不敢得罪他們而不得不和他們交往。他討厭看無聊的狗血電影,可由不得不在自己沒事幹時看它們打發時間。他看不慣這個世界,沒有交心的朋友,所以他感到非常苦悶與無助,所有的心事全都埋在自己心裏。他太過善良又太耿直了,導致自己無法融入這個社會,看了以後真想爲他哭一場。

爲了不讓室友自卑,把自己的真皮箱子藏起來;爲了不讓酒吧裏一個彈鋼琴的人難過,他稱讚他鋼琴彈得很好;被人欺負以後想象着如何把那個人狠狠地揍了一頓;對於他喜歡的姑娘,非常用心地喜歡。這些都是作者對於霍爾頓的心理的細節描寫,把一個青少年的感情寫得那麼真實與細膩。

霍爾頓是一個很典型的青春期的孩子的代表,從書中可以很輕易地看出他與父母之間的隔閡。父母希望他可以像他的哥哥優秀,那麼出人頭地,可是他卻想成爲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抓住那些在懸崖邊奔跑的孩子們。大人們認爲他是一個小混混。但我覺得霍爾頓還是很聰明的,一個畢竟只有十幾歲大的孩子已經擁有了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的思想了,而且還可以基本摸清社會的本質。

這本書是我讀過的爲數不多的能把人物描寫得那麼真實,刻畫得那麼成功的。我想作者可能已經把自己融入到了這個人物中去。我花了整整一個月纔看完,因爲這麼好的一本書,我怕很快看完,餘生都會很空虛。於是我慢慢地看看,戰戰兢兢地看。其實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曾經產生過類似於霍爾頓的念頭,做一個守望者之類的。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霍爾頓,正在悄悄和我們說着話。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0

《麥田裏的守望者》疋美國作豕塞林格的小說,小說主人公I6歲的霍爾 頓不忍師長教訓因此無心念書,在第四次被開除後,隻身在紐約城遊蕩了一 天兩夜,他用少年的眼光看周圍虛僞的一切,幽默而尖刻地對成人的世界加 以嘲諷,放縱的外表下,純真的心依舊在等待,幻想一片生命的麥田。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裏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 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着渾渾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 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羣居的地步,因爲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一一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小作者着重描寫這本書的故事背景,也爲主人公獨特的心理狀態作了鋪墊,這樣的概括手法非常新穎。

我們生活的這土國度 1這個時代裏紳無亙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地 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像。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 思想觀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

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 1但是我們應 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了下來。

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纔剛剛開始,縱然生活 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茫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久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作者從文中主人公生活的特殊環境聯繫到我們的現代社 會,得出了自己在現代社會中應該有的理想與追求。〉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1

這周我閱讀了美國作家JD.賽林格著的《麥田裏的守望者》。這部小說的主人公霍爾頓因五門功課中四門功課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但他又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回家,於是在外漂泊了兩個多星期。他原本打算到西部去,但因妹妹菲芘的跟隨而打消了這個主意。他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讓在麥田裏玩耍的孩子不要掉進懸崖裏去,但最終他大病一場後不得不回到學校繼續上課。大病也就意味着霍爾頓大徹大悟,意味着一個人的生活最終要與現實接軌,意味着我們叛逆是錯的。

這部優秀的小說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其中的奧祕,其中出色的心理描寫使人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脈絡,以至於不會讓人感覺生澀難懂。在主人公的身上充滿了叛逆色彩,他打架鬥毆,抽菸,酗酒,逃課等等,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特徵,他厭惡學校,也厭惡學校學校的一切人物。他總是逃離現實生活而到自己理想的生活世界中去,卻一次又一次被打擊的失望彷徨,這些打擊又一次次提醒了她,現實和理想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的確是這樣,現實和理想存在的反差。你的理想往往是你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卻又夢寐以求渴望的東西。現實越糟糕,理想就越美好。而理想只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去實現。這部小說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樸素。但是對於他來說,卻是很難實現的。他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還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所以他不能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西部生活。小說最後作者認識到理想的不切實際,才乖乖回到了家,回到了學校。現實中的我們也是如此,和主人公霍爾頓一樣具有叛逆性。總想脫離社會規則去一個人,隨着自己的意願去生活。然而現實和理想之間存在着差距。連成年人也無法脫離社會一個人去獨自生活,何況是我們十幾歲的學生呢?

我們沒有具備獨自生活的能力,所以當然不行。但也不要否認理想的'存在,正因爲有了理想鼓勵我們,引導我們,我們才能更好的不斷髮展,不斷進步。

理想和現實之間是有距離的。承認現實是我們實現理想的基礎,美好的理想是不斷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只有正確認識到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以現實爲基礎,以理想爲目標,腳踏實地的去做,我們才能不斷前進,實現自己偉大的理想。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2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裏的守望者》,

帶回家細細閱讀,只覺得愛不釋手。

整篇小說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敘述全書,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箇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實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實質。本書的主人公霍爾頓四門功課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的16歲少年。他因被開除而又不敢回家而開始了流浪生活。倒扣鴨舌帽,穿大號風衣,抽菸、醺酒。他厭惡這個世界,討厭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但他自己卻揮霍無度。

表面上霍爾頓是個玩世不恭的壞孩子,但實際上他卻有顆純淨善良的心。他愛自己的妹妹,就在見她的那晚,霍爾頓說出了這段話:“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霍爾頓說,他想像着在一大片麥田裏,幾千幾萬個小孩子在遊戲,周圍除了他沒有一個大人。他就站在麥田邊上的懸崖旁守望着,看哪個孩子朝懸崖奔過來就捉住他,不讓他掉下懸崖。這是他的一個美好幻想,也是他美好心靈的見證,他希望那些快樂的孩子不要跌入懸崖,而是永遠快樂的奔跑,而那麥田似乎象徵着物質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滿物質主義精神世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懸崖。但是最後,霍爾頓還是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成不了真正的叛逆,這可以說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筆下人物霍爾頓的悲劇所在。

由此,我想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雖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纔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3

《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是由美國當代作家塞林格所寫。本書篇幅不大,只有十幾萬字。雖然如此,本書在美國當代的社會和文學界裏有着巨大的影響。我是在幾年前就聽過這本書,印象中是一個國內很有名的公衆人物談起他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麥田裏的守望者》。所以這本書在我手機閱讀裏存放了很長一段時間,但都沒有時間去翻閱它。這次去圖書館原本也沒有打算說要看這本書的,但卻很巧的看到這本不是很厚的書,於是就借回來看了。總體來說,這本書沒有令我失望,很值得仔細的品嚐作者從作品中所帶來的思想。

簡單回顧一下這本書的內容。本書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由主人公自己所述說的一段回憶。故事的時間跨度不是很長,甚至可以說是很短,因爲整個故事只發生在幾天的時間裏。根據書中的描述,講的是一個年紀在16歲的年輕人,由於不滿學校的制度和裏面虛僞的人性,而屢次被學校開除。而整個故事就是記錄了在他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主人公所經歷的一系列事情。從在學校的最後一天和舍友之間的交流和衝突,再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而不想回家。在紐約的一天兩夜裏經歷了酒巴的喧囂,逛夜總會,抽菸喝酒。召了妓女卻沒有真的做壞事,最後又被勒索。之後再打電話和前女友約會,卻胡言亂語得罪女友。接着回到家裏和年紀小又很有智慧的妹妹聊了一宿,又到敬愛的老師家裏借宿,卻沒想到老師可能是同性戀。主人公的夢想是到一個沒人住的地方,蓋一間小屋,過自由的生活。他本想付之行動,卻因着妹妹的勸阻而沒有實行。

整個故事沒有特別有懸念或者說情節刺激的地方,但對於人物的描寫和刻劃卻非常的深刻,其中所隱含的道理也引人深思。小說中所帶給人對自由的嚮往和執着,對舊制度和人性弱點的批判,年輕人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中的掙扎,都會引起讀者的反思。主人公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守望着在懸崖邊玩的一羣孩子,同樣的,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類似麥田裏的守望者那樣的夢想。書中雖然經常出現粗俗的言語和激進反判的思想,但其中所刻劃的人物心理卻又都是很深刻的人性最深沉的東西,相信這一本書讀一遍是不夠,值得細細的品味其中的意味。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4

在每個人的青春道路上,都有過矛盾,有過迷惘,有過彷徨……而《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詮釋了一個16歲的少年,青春路上彷徨不安、苦悶孤獨的精神世界。

起初,我翻開書頁時,並不可以瞭解到這一點。因爲沒有用心去看……爲什麼呢?因爲每個章節幾乎都會爆一些粗口,這一點就令人很不喜了。但隨着書頁的遞進,慢慢的,我被這個憤世嫉俗、苦悶不安的少年感染了,一步一步走向他的世界。

他雖然不愛讀書,不求上進,抽菸喝酒,打架鬥毆等等,都是他的壞毛病。但這些,又何嘗不是他對成人世界的一種消極反抗?那時候的他,有對一切好奇、焦躁、不安、想發泄、愛衝動的青春期心理,誰又能說,他是絕對的錯?在他身上,有壞孩子的毛病,但也有好孩子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他對那些熱衷於談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對校長的虛僞勢利非常厭惡,看到牆上的下流字眼便憤憤擦去,遇到修女爲受難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對妹妹菲芘真誠愛護,百般照顧。爲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掉下懸崖,他還渴望終生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發出“救救孩子”般的呼聲。

這個少年的名字,叫作霍爾頓。

他正直、善良,還有着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嚮往。放到現在,也叫理想。可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懦弱的。他消極被動和不願接受現實的,所以,霍爾頓失敗了。他沒有成爲理想中的守望者(雖然小說裏沒有明說,但最後的結局走向應該是他繼續他厭惡的成長之路),但他卻有一個理想信念,一個不隨波逐流(不像他那些老師同學那樣,想成爲一個買雅迪拉克的人),堅守本心的人。

比起霍爾頓,我們不是更應該成爲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人嗎?儘管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有着很大的落差,但我們不能像霍爾頓那樣崩潰逃避,應該去努力地縮短現實與理想的距離!不負青春。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5

“不管怎麼樣,我老是想像一大羣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裏玩一種遊戲,有幾千個,旁邊沒人——我是說沒有歲數大一點兒的——只有我。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惟一真正想當的。”這是書中主人公霍爾頓說的一句話,也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話。本書以主人公霍爾頓自敘的語氣講述自己被學校開除後在紐約城遊蕩將近兩晝夜的經歷和心靈感受。它不僅生動細緻地描繪了一個不安現狀的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仿惶孤獨憤世的精神世界,一個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徵,也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僞和做作。

霍爾頓是叛逆的,他的叛逆來自於隊中產階級社會的種種不滿,人性的扭曲,就連他唯一尊敬的老師後來發現也是一個同性戀。但他又是善良的,他是徹底的善良,打從心裏的善良,他爲了不讓孩子們掉入懸崖,渴望終身當一個孤獨的麥田裏的守望者。他有一顆純潔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對那些熱衷於談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對校長的虛僞勢利非常厭惡,看到牆上的下流字眼便憤憤擦去,遇到修女爲受難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對妹妹菲芯真誠愛護,百般照顧。

我覺得麥田裏的守望者是一本很好的書,它是一本可以直接觸碰人心靈的書,以至於他影響了幾代美國青少年。主人公身上充滿了叛逆色彩,他打架、逃課、吸菸、酗酒、等等,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特徵,他厭惡學校,以及學校裏的老師、同學等一切的人和事,他總是希望逃離現實生活而到自己理想的世界中去,卻又一次一次被現實打擊的失望彷徨,一次次的提醒着他,理想與現實之間是具有差距的。但是他也有理想,那就是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們現在處於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儘管前方有很多困難,但我們是這個國家未來的接班人,我們也應該有理想有抱負,如果霍爾頓沒有理想,很難想象他不會變成一個自甘墮落的人,成爲中產階級的犧牲品。

我相信世界還是美好的,人間還是充滿人性的,只要我們有希望我們就會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