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精選10篇)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精選10篇)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

這是我第一次讀《麥田裏的守望者》。

老實說,我不喜歡裏面的霍爾頓,他不只上進,反以墮落爲榮,滿口髒話。他也沒有什麼優點,我所能看到的都是他的缺點,像個不學無術的社會小流氓,在紐約兩夜一天的生活也是荒唐至極,完全的個人主義,以自我爲中心,滿滿地都是負面情緒,有些逃避現實的意味,或者說這兩夜一天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逃離,一種應對現實不滿的抵抗,然而,故事胡最後他並沒有逃離完全,還是回到了原來的生活,原來的家庭,卻依然故我

看完後又覺得霍爾頓其實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孩子,叛逆,固執,偏激,誰的話聽不進,只想去遠方,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這一點又讓我覺得他離我很近,他像我高中的時候,那個偏執的自己一次逃學的經歷,並不喜歡那個時候的樣子,那時候所認爲的現在也不想追究。算是一個階段吧,他是一個犯了錯想逃卻又沒有徹底逃離的孩子,他還不懂要學會面對,去承擔責任,去改變。他還在惴惴不安地成長着。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2

霍爾頓,一位在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壞孩子。他逃學打架,甚至於在期末考試中,五門課程,掛了四門,因此退學。他對什麼事情都抱着厭惡和逃避的態度。

當霍爾頓在紐約經歷了兩天一夜的生活後,他決心回家,向自己的妹妹告別,做一位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是他唯一的夢想。

起初我並不理解,爲什麼主人公要做一位麥田裏的守望着,讀到深處,我終於理解主人公這是一種無奈,這是對於當時那個虛僞的社會的一種無奈。當時的社會充斥着阿諛奉承與虛僞。人人都帶着假面具生活。霍爾頓無法融入其中,他的精神也接近崩潰,他希望自己可以守護着那一羣幼小孩童心中最純真的一面。

曾經的我也幻想自己能做一名隱士,遺世獨立。與松竹相伴,與星月同行。但生活中,總有許多無奈,我們無法自由地做出選擇,因爲,總要考慮許多人與事。正如書中的結尾,霍爾頓最終也沒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是被禁錮於那個圈子中。

書中悲劇的結尾令我感到悲痛,但同時我也意識到既然無法兼濟天下,那便只好獨善其身。惟願歲月流逝,萬物靜好。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3

《麥田裏的守望者》成名已久,我卻今天才看完。比起我的晚還有人都沒有辦法讀完呢。真是能理解,這樣一本囉囉嗦嗦、沒有情節的書,讀完是需要十分的耐心的。

還好,最近我在挑戰自己,耐心暫時戰勝了反感和放棄。我看完了最後一個標點。

十四五歲的少年,用叛逆、厭惡、拒絕鄙夷的看待身邊的世界,他吸菸、喝酒、想找女人、逃學總之這個年齡裏不進監獄的壞事他都幹了,理所當然的任壞脾氣潮水一樣蔓延。聽着他嘴裏、心裏嘟嘟囔囔的發牢騷,感覺他的世界太灰暗了,他真頹廢。可跳出書外,他的世界真是單純:討厭幾個同學,考試不及格、想着去做所有大人做的事情、虛妄的幻想未來。誰都經歷過,形式不同罷了。

他是那麼的可愛,評價他的哥哥、思念他的弟弟、寵愛他的妹妹、擔心歇斯底里的媽媽……尤其是他和妹妹在一起,能看出他是個好哥哥,和所有的哥哥一樣,心疼、溺愛、縱容着這個親人,把弟弟的那一份也給了她。

對家人好的壞人不是個徹底的壞蛋,更何況他還是個孩子。

這本書的出名應該是寫出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內心的迷茫。我已近不惑之年,從這本書裏收貨的是怎樣正確的對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4

一本好書總會給我受益匪淺的地方。今天我讀了《麥田裏的守望者》這篇文章,我拿起這本書時,沒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那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20世紀50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剛剛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門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的大背景下,過着渾渾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羣居的地步,因爲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改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像。社會不斷進步,人門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了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墜入平庸。我們應該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是的,有了理想就有希望。讀了《麥田裏的守望者》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5

夏日的晨風輕輕挑起窗簾的一角,屋內頓時溢滿晨光。我站在書架前,手指不斷地在一排排書上摩挲。一本書頓時吸引了我,我將書抽出,細細品味着那富有詩意的名字——麥田裏的守望者。

守望着誰?怎樣又是守望者?題目中又有怎樣的哲理?帶着絲絲疑問,我輕輕地翻開了書頁。書中的主人公名叫霍爾頓,是個中學生。霍爾頓家庭富裕,在他人眼中,卻是個十足的“痞子”。他只有16歲,卻整日穿着風衣,戴着獵帽,遊遊蕩蕩,不願讀書,在第四次被開除出學校之後,不敢貿然回家,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就在這一天兩夜裏,他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醜惡,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品行不端的人。霍爾頓幾乎看不慣周圍發生的一切,卻又不能逃離,正如簡介裏所講:他只能在矛盾之中用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過不了真正的自由生活。然而他曾對妹妹說,他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和許多許多天真無邪的小孩子在一起,做他們的守護者,守護他們心中那片珍貴的淨土。可是這個理想,怕只是個奢望。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6

剛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因爲它的聲譽和廣泛的好評,被這個吸引而看的這本書。但是最開始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疑惑,甚至一開始覺得我在看它就是浪費時間。

後來隨着深入瞭解,我發覺這樣的一本書,竟然以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思想行爲爲承載物,揭露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醜惡。以一個16歲孩子的視角,讓我看到了他對他妹妹的愛,以及小小孩童心中的美好。

他不懂那個社會的黑暗,陷入矛盾;但同時也被那個社會裏面小小的事物所感動着。“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爲了某種事物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卑賤的活着。”他可能也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勇氣,什麼才叫面對,他也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他也長大了,體會母親,疼愛妹妹,也會爲那個世界的不公鳴不平。以一個16歲少年的視角,闡述了自己心中的困惑,引起我的共鳴。但是我從中讀到的更多是自己的成長,和對這個世界的一些小小的感悟。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7

讀一本好書,就像一位老師,把你帶入浩瀚的天地;讀一本好書,就像一雙眼睛,帶你瀏覽廣闊的世界。我十分喜愛讀書,其中很欣賞的就有這部《麥田裏的守望者》。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霍爾頓看不慣周圍的一切,無心讀書,只能被開除,又想離家出走,遠離塵囂,過田園般的純樸生活,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他的理想一一破滅,後來在他天真可愛的妹妹的話中,他最後還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起初,我在讀的時候對它的`印象並不深,直到後來我瞭解到了50年代美國情況後再讀這本書時感覺就不一樣了,這也讓我知道了越讀越懂的道理。我喜愛這本書不僅在於它生動的情節與細緻的描寫,更在於它所包括的豐富內涵。就比如說乘火車這一章中,我見到的人和事就告訴了我們,母愛是一種本能,那應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是全然的、不求回報的付出、陪伴與支持。以及兄妹情中,我爲妹妹買唱片中的一處,可以深刻感觸到這樣一點是:那些爲我們默默付出與支持的人,時刻溫暖着我們的心,使我們走得更遠更精彩。

而這本小說卻正是剖析了從主人公的憎惡虛僞到最終屈從社會現實的心路歷程。雖然霍爾頓的結局並不佳,可是他有理想,只是無法實現。而有些人呢?只是碌碌無爲,漫無目的生活,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

理想是一盞明燈,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理想,生活和學習纔會有動力,讓我們大家都來做一個真正有理想有目標的人吧!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8

當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書時,那美麗的名字所吸引,可當我翻開書時,卻發現裏央的內容並沒有我想象中的美麗,而且還有很多骯髒的字眼。於是,我剛看沒幾頁便把書扔在了一邊。這一扔便是兩年。後來,我聽說這本書當時在美國同齡人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再次拿起了這本書。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壞孩子的代表,抽菸、喝酒、說髒話、打架。讀完這一遍後這個男孩子並沒有給我留下什麼美好的夠印象。可我還是試圖從文字之間發現他那未泯的天性。終於,我看到了;霍爾頓被開除後,擔心母親受刺激,決定爲妹妹買唱片,怕別人產生自卑感便將自己的箱子放到牀底下以慷慨捐款。以上的種種都表明着霍爾頓的內心依然是善良的。

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心裏並沒有往常那樣心潮澎湃,僅僅是在思考一個問題,霍爾頓爲什麼會變成那樣?書中說,霍爾頓只有十六歲,便開始抽菸喝酒,除了青春期的緣故外,難道就沒有其他的原因了嗎?我在書中努力地尋找,發現書中多次出現了一個詞——假模假式。我一下子都明白了,主人公生活在假模假式的社會,身邊都是些假模假式的人,他在假模假式中漸漸迷失了自己,成爲了當時美國中的一員。

書讀完了,可我好像並沒有懂得什麼大道理,只是暗暗地爲像霍爾頓一樣的那些少年感到惋惜,希望這樣的情況不要重演,讓“陽光自信,天天向上”永遠成爲青少年的代名詞!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9

《麥田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的名著,其中謝幕時的一番話寫出了作者心中的理想教育:“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轉—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祝我整天的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麥田裏得守望者。”這番話我們仔細揣摩了一下,會得到一些啓示。

第一、教育需要“順性而爲”,在於引導而非強制。孩子之所以能夠無拘無束地做遊戲,首先在於主人公給了提供了一個釋放童心,張揚個性的精神家園——麥田,或者允許孩子們進入麥田,卻有很多的規定。這樣孩子們興趣達不到極限,也不會有自由精神,更不會有創新精神,甚至會覺得恐喝。

第二、教育的成功的智慧在於找到支點,起學生的能力發展和生命成長。守望者並不是一名遊戲的旁觀者,而是敏感地發現了遊戲中的關鍵點——懸崖,守候於此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這不正是我們所謂的抓住契機嗎?智者與方法變是無形的支點。

“守望”是一種習慣,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一種品質。爲了學生的成長,教育需要更多“麥田守望者”。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10

最近,看了一本世界名著,書名叫《麥田裏的守望者》,作者是美國的塞林格。在拿起這本書前,我沒有想到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這麼深。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美國是一個相當混亂的社會,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環境中,過着渾渾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主人公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的地步,因爲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一個美麗而純淨的理想——做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間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像。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忘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凡。

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我們也有許多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走好我們路,我們應該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理想是我們的指路明燈,它帶着我們走向未來與光明。假如霍爾頓沒有純潔的理想,他就會墮落到底。可以說是理想讓他活了下來。

我們的人生纔剛剛開始,縱然生活有百般不如意的地方。但這些都是暫時的,要靠我們的力量去改變他。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明天就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