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蘇東坡傳》讀後感550字

《蘇東坡傳》讀後感55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後感55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東坡傳》讀後感550字

先提一句題外話,

蘇東坡有一首詞廣爲流傳: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鬆崗。

但今日方知,這首詞竟是蘇東坡爲了紀念早逝的妻子的(26歲病逝),由此可見東坡對亡妻的情意深重。

言歸正傳。

同朝爲官,作爲同時代的大文豪,蘇東坡的一生註定是要與王安石交織在一起的,那就先談談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是一個怪人,思想人品都異乎尋常。學生時代很勤勉,除了語言文字相對比較糟糕之外,還算得上是個好學者,當然是宋朝一個主要的詩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無圓通機智處人治事之術,除了與他本人之外,與天下人都不可以相處。毫無疑問,他又是一個不實際的理想主義者。

不過,王安石之勤勉,確實是令人歎服,終日只穿一件長袍,被換了也渾然不知,只要衣能蔽體即可;吃飯也只吃自己面前的那一盤菜,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這可以說得上是,一個人把全副精力完全傾注在內在的思想上,自然也就會忽略了他的外表。如此勤勉之人,不禁讓我想到了李密掛牛角讀書。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王安石之所以能發起中國古代第四次變法,也與他一生勤勉好學,韜光養晦多年有關。

這裏不得不提的一點是,王安石從21歲考中進士,到46歲得勢,二十五年如一日,屢屢謝絕皇帝請他入朝爲官,寧願爲一邊疆小吏,一方面,這是他寧爲雞頭,不做鳳尾,寧願在小地方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也不願去和朝中那些人去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另一方面,不管他是不是有意爲之,有可能是爲了靜待時機,他多年拒不入朝,反倒使他名揚天下,人人皆知有這麼一位“清高之士”,爲他日後得勢也奠定了基礎。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地成功,如果沒有25年韜光養晦,腳踏實地地去治理地方,潛心摸索和實踐自己的新政,又如何能有日後載入史冊的“王安石變法”呢?

無論如何,王安石學習和做事的態度都值得學習,至於他的是非功過,就交給後人去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