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精】《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應該是教師的一個“法寶”。每次翻起,都會有一種體會,都會有一個個成熟或不成熟的偶感。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隊成功的樂趣。有經驗的教師,在一節課上給一個學生布置2、3道甚至4道複雜的應用題,而給另一個學生只佈置1道。”書中談到了有經驗的教師的做法,確實在實際教學中“經驗”也是一個“新手”型教師所追求的目標,而目標的獲得則不是一日形成,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教師在教學能力、教學水平等方面不斷提高的表現。一個有經驗的數學教師在一堂課上能夠如此分層對待學生,確實是有經驗的,這個做法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一個好的教師,在課堂上既要讓優秀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得到”,又要保證基礎差、理解能力弱的孩子有所收穫,實在不易。

當然,有經驗的教師不僅僅表現如此,如何讓不同的孩子儘可能的達到大綱要求的知識水平?不一樣的學生應如何激勵他們的學習動力,如何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備一備”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善於幫助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不斷進行新的觀察的教師,能達到這樣一種效果:連接着學生的知識越“老”就越鞏固。

——《給教師的建議》

這是書中的第21條“教學生觀察,教學生細看”。想到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一單元時,我就有些感觸。在學習的'軸對稱圖形、平移、旋轉時,我們就可以起去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觀察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比如蝴蝶,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旋轉?比如坐纜車,比如擰水瓶蓋。

用心的學生能根據細看周圍世界的現象,聯繫到所學的知識中去學習,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就更能達到“學生的知識越‘老’就越鞏固”這一效果。不夠細心的學生就需要我們的提醒,慢慢培養他們觀察的習慣,從而讓學生獲得‘觀察周圍的生活能獲取知識’的體驗。

我相信任何知識若能與生活相聯繫,那麼學生掌握的知識肯定更牢固。一個善於觀察的學生肯定是一個細心嚴謹的學生。引導學生觀察的行爲,更能吸引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所以要教學生觀察和細看周圍世界的現象。

學生觀察大自然生命的甦醒的時候,我們觀察學生生命的甦醒!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作爲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教育難題。有些時候自己絞盡腦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由於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沒有形成較好的解決對策。通過我鄉弘毅書社的成立,給我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讓我認識到了讀書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教師來說的重要意義。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很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啓發,而且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這也燃起了我對讀書以的熱情。

在書中的第28條建議中,提到了勞動的重要性。這裏的勞動並不只是指幹活,而是指動手操作。作爲一名數學教師我深有體會。有時候教師說了一堂課可能也不及學生動手試一試,理解的紮實。所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更多的採用動手操作的形式讓學生更爲直接的感受和體會,提高教學的效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對於語文教學的重點感覺自己總是把握不好,本週讀了《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有很深的感觸。最主要的還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再注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第三條建議中就告訴我們教學的重點“要教會兒童學習。”“應當首先教會兒童熟練地讀和寫。”這是語文學習最根本的任務,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我們班的學生學習習慣就非常的不好,讓我很傷腦筋。爲了能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學兩個星期裏,新課我進行的'特別慢,注重他們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督促他們每天做好預習,及時複習。上課時認真聽講,尤其是學會傾聽和舉手發言。教他們上課做好課堂筆記。作業也是重點從規範寫字開始訓練,每天讓他們堅持練字打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明顯好轉。現在語文上課的積極主動性大大加強。

從現狀來看,學生學習習慣有待加強,大多數的學生還只是被動的接受。尤其不會主動的思考。“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今後我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真正把學生領進語文學習之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教學反思的能力被認爲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爲,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並對後續行爲產生影響,進一步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衝動,不斷地對已有的教學經驗產生懷疑,從而促使自己重新建構教學經驗,進入新教師的`成長良性循環。我想:教學過程中凡是能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個事實,都可以成爲我們教學日記的素材。通過積累事實,我們會從具體事物中看出一些共性的東西,那長久躲閃着你的真理實質,會突然在你面前打開,這對於培養和訓練教師反思教學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爲一個教育家,能夠寫出那樣大量的、出色的教育着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十分注重收集自己的教育經驗,僅教育日記就堅持寫了三十多年。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關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爲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他這個比方很恰當,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

我們會發現,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可到了高年級,有的學生對學習有些無所謂了,學習成績也下滑的很快,任憑老師怎麼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慢慢的減退了,消失了,而我們做教師的有沒能及時發現,及時引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有興趣,並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第一次聽說《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是在備考招教,學習外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時得知。這名字一聽就是教師應該細品的書籍,想着考上招教,第一個要讀的就是它。沒錯,現在的我,就陶醉於此。

剛開始,接觸此書,看了前3節,第一感覺就是好深奧,好難讀,好抽象,有種在看半文言文的意思。因爲它不僅僅需要去看,更多的是去品,去思考,去回味。看到第4,5節,愛了,寫得真好,真得很有信服力。看完之後就覺得“確實如此”“是的是的”,它的.理論思想很強,是那種站在教育制高點,給出的一條條教學建議。值得思考回味!

作爲教育學典範之作,它當之無愧!然而,聯繫如今的教育形勢,卻未必能夠大膽採納。理論是指導,而實踐纔是硬道理。當然實踐離不開理論!

由此,我決定,仔細研讀每一條教育建議。切實與教學實際相關聯,轉變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畢竟,要想教得好,首先知道如何教,怎麼教最好!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最近,我們一直在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在書中,關於閱讀,作者向我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有效的方法。我認識到,學生需要閱讀。

書中講到:在小學各年級,我們十分注意培養學生學習閱讀、書寫、推論、觀察和表達思想的能力。如果這些能力在少年時期沒有得到發展和提高,那麼學生的學習就要感到困難了。換句話說,就是必須教會少年學生同時進行閱讀和思考。這一能力的心理學複雜性,就在於外部的刺激物如何激發腦的內部力量。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爲他們不會閱讀。而相反的是,有些學生在家庭作業上下的功夫並不大,但他們的學業成績卻不差,這種現象的原因恰恰在於他們有較好的閱讀能力,而這種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

在我們的語文課上,教師必須注重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正確在表達思想的能力。這時候,到思想的詞的源泉裏去旅行,已經成爲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習慣了。所以,就讓我們時刻牢記:孩子需要閱讀,請教會孩子閱讀的能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站在如今時光的高度,俯望經歷過的夏日,一個學期就快結束,那時爲了應付初入教學時的膽怯,在網上瀏覽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有關教師教學的`方法與建議。我帶着衆多疑惑開始閱讀這本書,漸漸填補着我腦海裏關於教學的空白。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爲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爲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推薦,每一條推薦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閱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後,感觸頗深,啓發非淺。讀完此書發現,雖然此刻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爲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應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我最近閱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的一部分,書中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閱讀”二字。在他的這麼多的'建議裏,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應當成爲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從他的這些話語,足以看出他對學生閱讀的重視。

其實,學生要閱讀,我們教師同樣需要閱讀。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更新的知識。可我們都在說着“教師的時間哪裏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讀書也是疲於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蘇氏在書中就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寒假裏,我借閱了由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創作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也許是出於對後進生的關愛吧,我對那些只要能幫助提高後進生學習的內容特別在心。所以,書中提到的“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這一小節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我又反覆閱讀了三遍,覺得受益匪淺,藉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點滴感受。書中寫到:“有那麼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要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頭一天學過的內容,第二天就忘了。

對這些學生來說,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教材是特別有害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必須使這些學生儘可能地多讀些書。因爲在他們所讀的書籍裏,在他們從周圍世界裏所遇到的'事物中,經常會發現某些使他們感到驚奇和讚歎的東西。在他們感到驚奇、讚歎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着大腦,促使它加強工作。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今天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第21條《興趣的祕密何在》,他說:“所謂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爲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看到這,使我想到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是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效率自然會非常高。那麼興趣的祕密何在呢?簡單地說,便是學生喜歡。因爲喜歡所以學生情趣盎然,因爲喜歡所以課堂效率高。

所以,激活學生的求知慾,尋找學生的興趣點,纔是教師作爲文本與學生之間樞紐的關鍵所在。激發學生興趣還要保持住學生興趣,才能使一堂課深深吸引學生,學生感興趣了,就可以投入無限的`熱情,而這些熱情便是他們打開知識殿堂的大門。

讓我們不斷充實、錘鍊自己,關注學情,使學生對我們所任的學科充滿興趣,讓我們的教與學變得更快樂更高效。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某日,在雜誌上看到《給幼兒教師的建議》後,讀了感覺寫得特別好,內容貼近我們的工作實際,給了我很多啓發。

書中的內容有美好的形象是美的,美好的形象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內在美是外在美的本質和靈魂,外在美是內在美的'外在表現。幼兒教師的外在美包括儀表美、語言美和行爲美等。

幼兒教師的儀表要美。幼兒教師的儀表更應傳給幼兒美的信息。幼兒教師應把儀表美作爲及其重要的事情來對待。比如,我們可以在早晨迎接幼兒入園時,用美麗的微笑、溫暖的擁抱,讓幼兒感覺到對母親般的信賴感和安全感,使他樂意留在幼兒園,幼兒離園時,用同樣的微笑和擁抱,再道一句“某某小朋友,再見。”讓幼兒跟着家長安心離開,並回味幼兒園裏一天的愉悅。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不少人覺得這句話比較片面。其實好與不好,就是標準確定的問題。對於有的孩子,提一桶水太輕鬆了,可是對於較瘦弱的孩子來說,提半桶水已經累得要命了,怎樣評價他們呢?很顯然,對於我們的教育,使不同的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發掘自身的潛能,就是完成了我們的教育使命。換言之,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爲了趕上其他孩子,已經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勞動和汗水,成績卻不如他人,還要遭受老師同學家長的的歧視,就是教育的最大失敗。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標準多樣化,正是對孩子們人格的尊重。

在這方面,蘇霍姆林斯基高瞻遠矚,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學生內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儘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爲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在每天的教學工作中,你有沒有這種體會:"沒有時間"。每天的時間被必須做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教育學生等工作佔據着,沒有一絲空閒。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第二小節中講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文中也提到了這一令人苦惱的問題,但看完之後使我深受啓發。書中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閱讀中來。“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們大河一般。” 要給孩子們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閱讀則是給教師提供“水”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優秀的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裏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爲10:1,那麼到他有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成爲2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持之以恆的讀書會讓你的備課變得輕鬆,在課堂上不再是照本宣科,你的課堂將變得充滿了吸引力,孩子們的注意力都在你的課堂上,自然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將被調動起來,課後輔導的時間就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