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背影的讀後感

背影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背影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背影的讀後感

背影的讀後感1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我們又要如何報答父母的深恩呢?父親,在失敗時鼓勵,在成功時嚴厲,需要時幫助。沒有華麗的語言去形容默默奉獻的父親,用上所有的語言也不夠。

《背影》中,父親送別兒子時親自照看行李、和腳伕講價錢、送兒子上車、選好坐位、囑咐再三、託茶房照應等等,真是無微不至!這和我們的父母何其相似。吃飯時,生怕我們吃不飽、吃不好;天氣變化,生怕我們熱着、凍着;我們學習成績的“脈搏”,他們巴不得比班主任掌握得還清楚;我們一旦犯錯誤,他們更是着急得說個不停……或許他們的言行確實有過不甚妥當的地方,但是可以這麼說: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基於“愛”。他們的關愛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被有些人認爲的“關心過度”和“嘮嘮叨叨”之中的。

年輕氣盛的朱自清,一開始也不理解父親,曾在心裏暗笑父親的迂,認爲父親太不聰明,太嘮叨。然而,父親蒼老、肥胖的背影打動了兒子的心,兒子終於理解了他那至純至美、寬容、博大的愛心。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少年朋友對父母的關愛卻視而不見;甚至認爲父母這也做得不對,那也說得不好,總是來煩自己,很是討厭。更有甚者,完全以逆反心理對抗父母。要知道,父母往往是通過很瑣碎的言談舉止表達着愛子之情的;即便有不妥之處,爲什麼我們就不能像朱自清那樣去理解父母此言此行的出發點?爲什麼不能平心靜氣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卻去傷害自己的父母?難道兩代人之間非要設置一條鴻溝纔好嗎?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我們又要如何報答父母的深恩呢?父親,在失敗時鼓勵,在成功時嚴厲,需要時幫助。沒有華麗的語言去形容默默奉獻的父親,用上所有的語言也不夠。但他爲孩子付出的,一點一滴積起來是一個大海,一粒一顆堆起來是一座大山,一片一朵湊起來是一幕天空。翻開陳舊的相冊。你記起了嗎?心中那沉甸甸的關愛,就是父親爲你做的平常而又非凡的事。

背影的讀後感2

《背影》的故事背景是19xx年,講述了朱自清準備前往北京赴任教授,在車站與其父於車站分別的故事。即便是時隔了90多年的我們,也能從朱先生的語句中感受到那離別時的心酸與悲哀。

想是經歷如此之多磨難,朱自清的父親已能夠平息心境了罷。在這“禍不單行”的時刻,朱父想以“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來慰勉朱自清。這份樂觀可謂一絲螢火,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顯得如此虛無縹緲。

記得在文中的第五段,朱先生曾兩次提到“那時真是太聰明瞭”,這並不是說朱先生在兩年中大腦萎縮,智力下滑了,而是反語自嘲。畢竟朱父已在人世間奮鬥多年,怎會不知道這“世間常理”呢?朱先生似乎想以此來告誡後人:無論親人在你眼中有多“迂”,這也不應成爲你看低他們的理由。可惜後世似乎並未領悟,90年來比比皆是,甚至還被當做熱門題材,活躍在網絡,書本上。也不知朱先生的在天之靈看到後會作何感想。

有許多人把朱自清與《背影》緊緊的扣在一起,彷彿朱先生是以《背影》一文而出名的,有些人還曾久朱父的背影探討了許久。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否是雙親家庭,我只知道,你就算從建築工地隨便挑一個搬磚的,他也知道。這背影乃是朱先生對父愛的詮釋。

父愛乃是世上所有人都有權利去擁有,去給予的。電影《老炮兒》可以作爲一個典型範列。父愛就是那個以特殊方式給予你鼓勵和關懷的東西。而朱先生以“背影”爲題,可能是背影相比較與談話,更能讓人觸目生情,意味更爲深長罷。而這也與父愛不盡相同。

在我看來,朱父懷裏那硃紅的橘子,纔是父愛最爲集中的表現,即便“老境如此頹唐”,仍不辭辛苦的給將行的朱自清買橘子。試想一下,離別多年,那個脾氣暴躁的父親竟表達出如此溫柔的一面。在離別時分,哪個人(六親不認的除外)不會落淚?

最後一段提到了朱父的家信,離鄉多年,得到家信本應喜出望外,可這輪不到朱先生。他所能回憶起的,便是父親離別時那胖胖的背影,而他唯一能期盼的,怕只有下次不是在墳頭敘舊!

背影的讀後感3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是我們初中時曾經學過的課文之一,文筆清新自然,看似平淡如水,卻意味雋永,耐人回味,在我的腦海中至今還留有很深的印象。今天和孩子一起重讀這篇文章,心中更有許多新的'感慨和收穫。

這篇散文是作者對自己和父親相處的一個短暫片段的回憶。文中開篇直接點題,說自己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接着敘述當年父子二人因生活所迫要各奔東西,在南京分別。作者即將乘車北上,雖然他當時已經是二十歲的成年人,父親在百忙之中卻一定要親自送他上火車才放心。到了火車站又不顧自己身體肥胖不便,越過站臺爲兒子買來橘子。在這裏,父親買橘子時十分費力地爬上月臺的樣子,以及後來父親覺得一切安排妥當,準備離去的時候,作者兩次看見父親蹣跚的背影,從這背影裏更強烈真切地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愛,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後來的生活中,父親因老境的頹唐而每每遷怒於家人,但對兒子的愛卻從未改變。

文中的父親對自己孩子的關愛是無微不至的,體現在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裏。是啊,天下的父母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永遠都是無條件的愛,這愛也許不夠驚天動地,也許不是多麼熱烈濃厚。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兒時很多時候都自以爲是地認爲母親是不愛自己的,因爲她總是爲一點點小事就狠狠地打罵我們,完全不象別人的母親那樣溫柔和耐心。直到多年以後我自己也已爲人母,我才慢慢發現自己錯了,我開始理解母親,母親的愛其實一直都在我的身邊,只是因爲當年的自己太不懂事而將她忽略,心安理得地接受,甚至對她充滿抱怨,卻不知道作爲一個女人,孤獨的母親當時處境有多麼艱難。現在,每當我想到她那因操勞而粗糙的手上的道道裂口,想到她那在風中飄動的縷縷花白的頭髮,我就和作者一樣深深地感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永遠是那麼的深沉和無私,不求任何回報。我們更要好好愛自己的父母,在他們有生之年,趁自己現在還做得到。

背影的讀後感4

那一個月臺邊的背影,成了父愛最好的象徵;那兩行感動的清淚,教會了我們感恩。

一個背影,讓朱自清禁不住潸然淚下。其實,真正令他感動的,是父親對他深沉的愛。父親並不挺拔,甚至有些臃腫的身姿,在朱自清的筆下顯得那麼高大,從而深深地烙在了我們心靈的深處,給予我們深深的感動。

自古以來,親情似乎永遠是文客筆下經久不變的話題。古有“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感人親情,而現今歌頌親情的語句更是數不勝數。朱自清的文字卻具有這樣的力量,它將我們帶入一個極其平常的事件中,卻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

印象中,我的父母也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我,給我幫助,給我溫暖。迷失時,父母爲我指點迷津,讓我不要灰心;難過時,父母會小心翼翼地安慰我,爲我撫平創傷;開心時,他們會和我一起笑,和我分享喜悅。

可有時,父母的所作所謂爲卻總是得不到我的理解:天涼了,父母讓我加些衣服,我卻執意不肯,認爲多此一舉,卻忘了是誰在我感冒時爲我遞上熱水和藥片;考試前,父母都會幫我複習之前所學的內容,可我總是嫌煩,每次不耐煩地聽他們講完,卻在獲得好成績後,向爸爸媽媽炫耀,接受他們讚許的目光。

我和那時的朱自清不正一樣嗎?我們總是自認爲聰明,對父母的關愛不屑一顧,現在想來,這是對父母的不尊重啊!我們需要做的是好好報答父母,而萬萬不可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追悔莫及。因此,我們要學會理解,學會感恩。

學會感恩,並不只是口頭上的一句空話,它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感恩,是在父母疲憊時爲他們捶捶背;是爲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是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一點一滴,都是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朱自清的《背影》讓我感悟到了親情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