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朝花夕拾讀後感模板

朝花夕拾讀後感模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模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讀後感模板

朝花夕拾讀後感模板1

手捧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年少輕狂”的童真,神情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如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人老了,累了,回味童年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大陽西下時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卻使她平添了一種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品嚐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盪漾開來……

魯迅先生是一代文學巨匠,他的童年,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趁大人們一愣神,便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速度,鑽進百草園,油蛉爲他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在一首大自然的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先生對三味書屋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敬吾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乏味無趣……

從書卷裏散發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先生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尋了我們的內心,引起了我們的共鳴。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段美麗的回憶。讀《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裏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我不由自主的讚歎,讚歎先生的文采,那如詩如畫的情景,讓我陶醉。

朝花夕拾讀後感模板2

偶然間,我從書架裏翻出了一本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朝花夕拾》。這本書我從未看過,自然沒能理解這部散文集獨特的名字。

靜靜地品味着字裏行間的故事,我發現全是魯迅先生童年時期的往事。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這大概便是書名的內涵吧!我心中這樣想着。這本《朝花夕拾》中,雖瀰漫着一股率真爛漫的童趣,卻又滲透着魯迅先生尖銳諷刺的筆調,而鮮明的對比手法爲__添色不少。

就像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表達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而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可見,《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諷刺了傷人的封建禮教,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着實令人心曠神怡,無限嚮往。 朝花夕拾,舊事重提,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味無窮。

朝花夕拾讀後感模板3

我最喜歡的書叫《朝花夕拾》,它是魯迅先生的雜文集。 當我懷着好奇的心情打開這本書時,裏面的故事就深深的震撼了我:

曾經美麗、文靜、惹人喜歡的“豆腐西施”楊二嫂被一個幫會折騰的半死不活,唯有眼睛上的那一輪,能證明她還活着。 曾經那可愛的、淘氣的捕猹小英雄閏土,在十幾年後回到家鄉,卻變成了另一副模樣:又黑又瘦,那粗糙的手,上面還有一層厚厚的繭。見到“我”呀管叫少爺,再不像以前那樣稱兄道弟了。“我”和閏土之間似乎隔着一道無形的厚重的牆。 李偉森、柔石、胡也頻、馮鏗和殷夫,他們是幾個有才華的年輕作家,他們領悟到了社會的黑暗,投身革命事業,卻在幾年內,全被滿清政府逼死...... 我體會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一個接一個地倒下,踩着那些人屍體的是貪污的.官員、地主以及殘忍的清兵......那些爲振興中華而站起來的人在無情的刀槍面前倒下;那些爲私利而存在的人卻能活得很好,爲什麼?因爲民衆還未意識到:只有推翻滿清政府的統治,才能讓中國不再被外國欺負,才能讓中國邁進美好的明天!

魯迅先生是先知先覺的,他敏銳地察覺到中國落後的根源:在列強的強大,更在於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的奴性。這種奴性,是臣民對皇帝的奴性,長此以往形成了軟弱可欺的劣性。近代史上多次割地賠款、多次一敗塗地,正是這個沉睡民族軟弱性的體現。魯迅選擇了“棄醫從文”,選擇了與黑暗的社會鬥爭,除了叫板滿清政府,還要喚醒麻木的數萬萬國民。

我要像魯迅先生一樣用知識、智慧去守護祖國,保衛祖國,振興祖國。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讀書,爲自己,爲家人,爲祖國!

朝花夕拾讀後感模板4

遵循老師的要求,我從書架間抽出那本早已拜讀過的《朝花夕拾》。恍惚間,獲得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感觸。《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的一部散文集。

全書由十篇作品組成,字裏行間都洋溢着魯迅先生童年回憶的溫馨。雖然魯迅先生的童年經歷並不是時刻都充滿着幸福與快樂的,但在《朝花夕拾》的字裏行間,卻彷彿在向讀者透露者一種感覺——溫馨。這使我更加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大部分時間都在老家度過。

巧的是,那裏也有一個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的“百草園”神似的後院。碧綠的螞蚱,嬌小可人的麻雀,可愛討喜的“狗尾巴”,奇形怪狀的石頭,幾簇迷人的牽牛花,青翠欲滴的竹……而最令人神往的,還是那方清澈的堰塘。

紅豆、銀的、黃的鯉,在這片無拘無束的天地裏自由自在的嬉戲。天,很藍;水,很清。清澈如明鏡的水面倒印着藍得無暇的.天,是真正的水天一色。傍晚時分,忙碌了一天的鄉親們便持把扇柄被手掌摩挲得光溜溜大蒲扇來閒聊。我們幾個年幼的小孩子就湊到一塊,捉迷藏,捉螞蚱,摸王八,抓蝦……玩累了,便以風爲屏、草爲席,呼呼大睡一覺。等再睜眼,就早已被各自家長報回了家。

多麼美妙的日子!多麼美妙的童年!可惜,再也回不去了。家鄉的後院任在,只是再也尋不回那片竹林;家鄉的堰塘也在,卻早已廢棄,再也無法與那羣人在傍晚的夕陽下玩耍了。童年中最美好的一切,都只能在夢中重溫了。

離開了再也回不去的童年,讓我對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所蘊含的感情理解得更加透徹。也讓我明白——時光是寶貴的。我已然經歷過了童年,就要有一個少年該有的樣子,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這樣,任時光蹉跎,再回首,纔不會留下遺憾。

朝花夕拾讀後感模板5

進入初中的前兩個月,我拜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這本書。《朝花夕拾》只有十篇散文,篇幅都不大,我只用幾天時間就讀完了。可是我意識到閱讀名著只瀏覽是不行的,必須細細品味。之後的很長時間裏,我又多次閱讀《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是一個愛國的人,這在《朝花夕拾》中就有很大的體現。在《父親的病》一文中,魯迅的父親得了水腫,魯迅是一個孝子,爲了治好父親的病,他不惜花大價錢爲父親請“名醫”治病。“名醫”們用一些奇怪的藥引子,比如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一對,還要用“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平地木,敗鼓皮丸等。這些藥引是多麼的荒唐可笑!還有一種藥丸,叫敗鼓皮丸,因爲水腫又叫鼓脹,就用打破的鼓皮去破水腫,也是十分荒唐可笑。直到他的父親生命垂危時,所謂的'名醫仍舊泰然自若的開着這樣的方子,然而卻沒有挽回父親的生命。

文中魯迅先生批判了這些庸醫故弄玄虛、草菅人命的惡行,也下定決心去了日本仙台學習西醫。他希望用自己高明的醫術去救治那些被庸醫所誤的病人,由此可見魯迅先生是很愛人民的。 《藤野先生》講述的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的經歷,當時日本人都瞧不起中國人,認爲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先生考試得了60多分,就被他們認爲是作弊。之後他和同學們去看了一部關於日俄戰爭的影片,講的是日本和俄國都企圖得到中國東北的大片土地從而引發了戰爭,而劇中的中國人不是想如何保衛自己的祖國,竟去給俄國人當間諜。被抓後要當衆槍斃時,圍觀的中國百姓不但沒有一絲憤怒,反而拍手叫好。屏幕之外的同學們也都拍手叫好。這一情景刺激了魯迅愛國之心,使他走上了棄醫從文,用文字去救治中國人沉睡的心靈的道路。

讀了這些,我感覺現在我們國家雖然沒有處於危難之中,但我們也要保持一顆愛國之心,從點滴做起,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爲一個有益於祖國,有益於社會的人,向魯迅先生學習他老人家的愛國精神。

朝花夕拾讀後感模板6

深深的草叢裏蟄伏的蟋蟀,黑乎乎的小手中攥着的覆盆子,白茫茫的雪地上簡陋的捕鳥篩子。坐在三味書屋裏的他,跟着先生一起搖頭晃腦,心緒卻早已飛到了兒時玩耍的小園子裏了。

那充滿詩情畫意的小園子,便是百草園了。而他,就是家喻戶曉的魯迅。這篇我最喜歡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收錄於魯迅的文集《朝花夕拾》。魯迅先生將《朝花夕拾》當作一把鋒利的劍,奮力地划向了腐朽的舊社會,表達了他對舊社會,舊中國的批判與不滿。

生氣盎然的百草園,是作者兒時的天堂,有着“兩個黃鸝鳴翠柳”的靈動,有着“春色滿園關不住”的生機,有着“清泉石上流”的靜謐。而當魯迅去讀書的私塾——三味書屋中,卻沒有了這種歡樂,只剩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枯燥與乏味了。百草園好比我們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而三味書屋就像框框條條的欄杆,禁錮着我們的思想。魯迅先生運用了這二者強烈的反差,表達了他對古老封建教育的不滿。

相比之下,我們不需要被那框框條條的規矩限制着,而是擁有更爲廣泛和自由並更優越的學習條件。但畢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並不是說完全摒棄規規矩矩的教育思想,我們也要有基本的學習規範,也要學習基本的經典文化。在今天,現代的教育豐富多彩,既有書本上豐富多彩的知識,又有生活中精彩紛呈的實踐:有悅耳動聽的音樂,有妙趣橫生的科學,變幻莫測的數學,還有耐人尋味的歷史……如此美好的學習時光,我們豈能不好好珍惜?

所以,作爲21世紀的少年,我們不能只“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不僅要進行知識的獲取,更要有各種能力的'培養。自從高考的改革,考試不再是語數英的天下,更是各種興趣能力的培養。“文理不分家”的改動更是突出了對各種科目共同進步的關注,強調了廣泛閱讀的重要性。魯迅先生的夢想,在今天基本上是得以實現了。所以我們要和三味書屋與百草園相結合,快樂的學習,廣泛的學習,做一個符合國家現代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少年!

朝花夕拾讀後感模板7

在魯迅的《朝花夕拾》中,最讓我難忘的是《父親的病》。 《父親的病》主要講述了當時社會庸醫的無能,明明知道病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看似開的是靈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並且對治病只是忙於應付而草草了事,給人看病都是爲了那些身外之物――金錢。

當今社會,還是把金錢視爲至高無上的人存在。他們爲了金錢而隨隨便便應付他人。他們應付別人時,有想過別人是給予他們多大的'期望嗎?有想過他們正一步步地將別人的希望變成失望嗎?有想過他們做這件事是沒有違揹他們的良心嗎?沒有,他們沒有想過。他們被眼前的利益矇蔽了雙眼,以致他們沒有看見別人給予的期望。

利益使人沒有了心智。我曾經看過一篇新聞報道:女子因貪圖利益,在飲料中加入老鼠藥,導致兩名小學生死亡。這是一則讓人痛心又讓人氣憤的新聞。

痛心是因爲那兩名小學生還那麼小,他們還有無限的未來,他們是祖國的希望卻死在了兩瓶飲料上。氣憤是因爲這名女子竟因爲一點點錢害死了兩名小學生,因爲一點點零一傷害他人。 我想如果當時,她有那麼猶豫了一會兒,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了。可利益就是那麼可怕,它可以使人沒有了心智。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

金錢其實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重要的,沒有必要爲了一點點小小的利益而傷害他人。這樣不僅傷害了自己而且還傷害了他人,兩敗俱傷有什麼好的?

如果沒有如果,後來也沒有後來。我想也就不會有那麼多類似的事情發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