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推薦)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推薦)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2K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1

巴黎聖母院的鐘聲永遠是響着的。因爲有卡齊莫多這樣的人。

一個長相無比醜陋並身有殘疾的人,受到副主教的關愛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但畢竟除了副主教的教育他就幾乎不接觸其他人了。所以,他的內心只有服從,開始是這樣的,因爲他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他跟着副主教職。

明辨是非應當是現代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生存條件。

因爲他的一生缺少愛。而一生只有兩個人給了他關愛——舞女與副主教。副院長主教給他的關愛受到地位的影響,或許出於如此,卡齊莫多便像是一個工具一樣——一個開始只愛副主教並十分忠心的工具。因爲,或許,在他的腦海中,他認爲,愛他的人,就是好人,自己就要去報答他。

當他在刑具上被鞭子抽打,被臺下的衆人嘲笑,鄙棄時,或許疼痛也只是成了佐料,加劇了他孤獨無依的.痛苦。而在無人關愛,無人可憐的處境下,舞女卻給了他關愛——僅僅是乾渴時的一捧水。

對我好的人,我就報答他(她)。這或許是卡齊莫多一生中,定下的唯一“真理”。但好人對人好,壞人有時也對人好。

當面臨恩人被恩人陷害的時候,舞女被處死的時候,或許,他的思考已經走上了極端——殺死副主教。物極必反,這句話說得真的很有道理。

當一個人沒有得到關愛的時候,一個人想付出,付出不了,想得到卻不能得到時,那麼,他就被孤立起來了,或許就是因爲這樣,卡齊莫多才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爲對他來說,沒有了他自己認同的責任和關愛,生存或死亡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這個世界有很多像卡齊莫多這樣的人,雖然他們僅佔我們衆多人口的極小的部分;這個世界也缺少思想如此純真的人,因爲我們佔有衆多人口的一大部分。他們缺少關愛,所以我們要去關愛他們。

那麼,僅此而已嗎?願鐘聲長鳴。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2

“從絞刑架上解下來的愛絲美拉達的屍體,被人們放在蒙孚貢大墳窟裏,卡西莫多找到她之後,靜靜地躺在她身旁。兩年之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緊緊抱在一起的屍骨。當人們試圖分開他們時,屍骨便化爲塵土。”

《巴黎聖母院》好像一面鏡子,每一個靈魂都被真實地映照出來。關於王室、宗教、平民;美與醜;正義與邪惡;慾望與愛情;人性與虛僞,這裏什麼都有。浪漫又殘酷,講的是愛情;脆弱又真實,說的是人性;壓迫下的反抗,講的是希望……

愛斯美拉達我喜歡她的善良堅貞自由奔放執著和正義感。她會爲了救人寧願把自己“嫁”出去,又不願屈從這種無愛的“婚姻”;她執著的追求自己的愛情,教她的小羊念着情人的'名字,爲了弗比斯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即使是自身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牽掛的還是他……愛斯美拉達愛孚比斯……

而弗比斯呢?他愛地位和權勢,愛金錢和美女,他那程式化的語言“我愛你只愛你一個人。如果我有妹妹,我愛你勝過愛她,如果……”他的語言適用於他的萬千寵愛......弗比斯愛的只有利益。

副主教說他愛愛斯梅拉達。但他的愛是扭曲的,醜陋的愛。慾火中燒使她刺殺孚比斯,愛恨交織使他在愛斯美拉達受刑日去爲她祈禱爲自己懺悔,當發現她沒死時,這種慾望渴望在煎熬中瘋狂,一觸即發,可這種瘋狂又被壓抑無法釋放。是他改變了愛斯梅拉達的一生,“如果我得不到,那麼誰也別想得到她。”愛斯梅拉達還是死了......是副主教的愛害死了她。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個社會都存在着真善美與假醜惡的對立,雨果說“近代的詩神,以高瞻遠矚的目光來看事物。她會感到,萬物中的一切並非都是合乎人性的美,她會發覺,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着優美,醜怪就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惡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3

寒假,我讀了一本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說起巴黎聖母院,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吧!此書是維克多·雨果創作的歷史小說。這不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它的文學價值和對社會深刻的意義,使它在經歷了將近兩個世紀之後,還是在今天被一遍遍地翻印、重版,從而來到我的手中。

16歲的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但在當時社會,這樣一朵鮮花般的生命,卻在極端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令人惋惜地隕滅。20歲的卡西莫多外貌奇醜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世界,便遭到了先是親人,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醜陋的他,卻有着一顆美麗純潔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守護着愛斯梅拉達,試圖使她遠離一切傷害。可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邪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微不足道,強悍的卡西莫多,最後也只有選擇徇情這一悲劇結局。

這兩個主人公有着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在他們這種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說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質。聖母院副主教弗羅洛,也愛上了美麗的愛斯梅拉達,但是他與卡西莫多的愛卻有着天壤之別,弗羅洛披着神職人員的神聖光環,道貌岸然,內心卻因衝突無法自拔,直至靈魂扭曲、充滿了邪惡的毀滅欲,最終毀滅了愛斯梅拉達,也毀滅了自己。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我相信,在那遙遠的一方,愛絲美拉達將獲得重生,繼續地爲你、爲我,不斷地舞蹈,不斷地歌唱那永恆的神話……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4

巴黎聖母院,一座聞名世界的古教堂,她所爲我展示的,是一種叫做命運的實景,和一種叫的幻象。看看哪!命運是多麼奇妙的東西,它讓一個少女美,她美得恍若天仙,它讓一個漢子醜,他便醜得怪無人樣。

愛斯美拉達,卡席莫多,兩個外表有着天壤之別的人,彷彿一個是天使,一個是魔鬼,然而,他們卻有着同樣一顆善良的心。她,給搶過她的他送水,他,給心灰意冷,生意破滅的她以撫慰,他爲她輕過命,她爲他流過淚,因爲命運的戲弄,他們都各自經受着活着的`煎熬,因爲命運的無知,愛斯美拉達,卡席莫多,擁有兩種人生的他們走到了一起。

命運不見得是悲慘的,但它一定是折磨人的。

愛,它有近萬種詮釋,中所釋放出的愛的光線可完全移於愛斯美拉達,一讀即知,愛斯美拉達所受着五個人的五種不同的愛。

羅朗塔樓隱修女,她的愛叫做恨,她越是恨被認爲是吉卜塞人的愛斯美拉達,就越表明她有多愛她,只是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日日看守的紅鞋的主人,就是她最愛的女兒,她最恨的吉卜塞女郎—愛斯美拉達。

詩人格蘭古瓦的愛叫尊重,作爲她名義上的丈夫,他有着詩人都具的那顆單純的心;的愛叫遊戲,他是唯一一個她所鍾愛的人,然而卻是把愛情當作一場電影的不正派者;卡席莫多的愛叫做遠離,他明白自己的醜陋,不接近她,給她最大的幫助愛護,給了愛斯美拉達感動的藉口;我所要強調的,是這個人,,聖母院副主教,他的愛叫恐怖,佔有,撕殺,罪惡。爲了得到愛,他寧願讓愛死去,他的心是可怕的,他根本不懂什麼是愛,他只懂得自己擁有,或別人失去。

愛,和命運,他們永恆地存在於同一個地方,他們不是矛盾的,不是相對的,命運總在愛中幻化成一種語言,愛總因命運而變得很美。命運是進入眼睛裏的一粒塵埃,等待一滴淚水的洗滌,而當那淚珠兒落下。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5

我喜歡讀書,尤其是世界名著。我讀過許多外國名著,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是法國大作家雨果寫的《巴黎聖母院》。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純潔善良的吉卜賽少女艾斯梅拉達因貌美如花而遭到道貌岸然、心懷邪念的克洛德主教陷害的故事。它反映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歷史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爲奸壓迫人民羣衆,人民羣衆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和麪容醜陋的殘疾人加西莫多是作爲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克洛德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

艾斯梅拉達曾被誤認爲是殺人犯而被法官宣判了死刑,但中途被加西莫多救出,帶進了巴黎聖母院。躲避了一段時間,但最後還是沒能逃脫克洛德的陷害,她悲慘的遭遇令人同情。看着這本書,我就熱血沸騰,書中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讓我念念不忘,尤其是艾斯梅拉達不畏懼壞人的精神、加西莫多的勇敢、克洛德主教的邪惡、艾斯梅拉達的山羊的聰明乖巧等,都深深刻在了我的心裏。每一次想到他們,我都想再一次捧起這本書。書裏除了那些邪惡的人以外,每個人身上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一面。艾斯梅拉達的堅強,是我們應該提倡而學習的。加西莫多雖然外貌醜陋,但心地善良,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中國有句古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外表醜陋,不代表內心邪惡。克洛德就是外表善良而內心邪惡的人。他表面是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有着很高的地位、名譽,卻一心想把艾斯梅拉達變成他的巫女,這樣的人就是不折不扣的僞君子。

通過《巴黎聖母院》,作者鞭撻了中世紀教會統治階級的虛僞和暴虐,謳歌了正義與善良的偉大力量,有着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這本書很好,我想,我們應該多讀這樣的書,學習書中人物的品質,這樣會讓我們的品質變得更加高尚!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6

世紀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並透過這種描寫深刻地剖析了豐富複雜的人性世界,表現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羣性格鮮明,極富有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扣人心絃,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爲深刻的是一組對比鮮明,令人觸目驚心的人物形象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敲鐘人卡西莫多。

歲的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和她那隻聰明絕頂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說中給人以無限遐想的浪漫亮點,是美麗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慾的中世紀極端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令人惋惜地隕滅了。

歲的卡西莫多外貌其醜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這個世界上,便遭到無情的遺棄先是親人的遺棄,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醜陋的卡西莫多卻有着一頂純潔美麗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如同守護着珍寶一般守護着愛絲梅拉達,試圖使他遠離一切傷害。但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微不足道,致使強悍的卡西莫多,也只有選擇殉情這一悲劇。這兩個主人公存在着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反差也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

想想敲鐘人卡西莫多悲慘的命運,美麗的心靈我就感到無地自容,想想自己平時總是以貌取人,就更加難過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大家總是瞧不起外貌醜陋,衣着寒酸,天生殘疾的人,一味只知道去追求,從而忽略了真正的人,真正的美在於心靈。倘若一個人心靈不美,即使穿上最美的衣服也不見得美,要知道心靈上的一道皺紋比眼角上千道魚尾紋還要衰老,還要敗事,還要可悲。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7

[巴黎聖母院]這部作品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說。作品的特點情節離奇,富有戲劇性,同時它也是一部表達人心中真善美的一部充滿浪漫愛情的作品。

作品內容是一個吉普賽姑娘愛斯梅拉達,美麗善良,快樂熱情,她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廣場裏。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被愛斯梅拉達的美貌所吸引,他的慾望被禁慾主義所壓抑的情感蠢動起來,瘋狂的愛上了她。他不擇手段地想佔有愛斯梅拉達,在罪惡情慾支配下,他的追求竟變成了迫害,而外表醜陋的卡西莫多在愛斯梅拉達被送上絞刑架的時候,英勇地救了她。但後又經歷了一些事使愛斯梅拉達與善良的卡西莫多長眠於黃土之下。作者用靈魂和心靈塑造人物,用想象多變幻想來澆鑄作品,使這部小品達到了浪漫主義創作的高峯。

文章的開頭幾篇表現出了各種各樣的主人公,像;卡西莫多、愛斯梅拉達、窮詩人格朗古沃以及費比斯**等。自然他們的心靈性格也截然不同。有的人表現得很善良、熱情而有的人卻很邪惡與狡猾。各色各樣的人物把這部作品[巴黎聖母院]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使人不由得讚歎。

文章內部的情節有時很優美有時卻很淒涼,愛斯梅拉達的各各 悲慘遭遇使讀者不由得心灰意冷,以及文章內容中醜陋的卡西莫多在教堂中所引詠的詩句說明了人生而平等以及卡西莫多的善良舉動和費比斯**那種花心背氣的表現。文章的最後一篇似乎寫得與題名不符,但最後幾句話卻點名了文章的主旨。

[巴黎聖母院]是一部充滿浪漫的作品,也是一部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教科書。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8

本書講述的是醜男卡西莫多一生的經歷:流浪藝人艾絲美拉達是一位美麗善良的吉卜賽女郎。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沸羅洛對她動了邪念,指使他的養子巴黎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對她進行劫持。艾絲美拉達被國衛隊長福玻斯救出,她便愛上了這個軍官。副主教趁着這對男女幽會之時,刺殺了福玻斯,並嫁禍於艾絲美拉達。艾絲美拉達被判絞刑,卡西莫多將她救出,藏在巴黎聖母院的避難所避難,巴黎下層社會的乞丐和流浪人爲了營救艾絲美拉達,圍攻巴黎聖母院,國王派兵前去壓鎮。混戰中,克洛德沸羅洛將艾絲美拉達劫走,威逼她屈從自己的淫慾,遭到堅決拒絕後,將艾絲美拉達交給官兵,在鐘樓上獰笑,看着艾絲美拉達被絞死,卡西莫多看清了副主教人面獸心,將副主教推下鐘樓,自己便抱着少女的遺體自盡。

其實,像卡西莫多那樣善良的人,還有很多:我曾在大街上看見一個肌肉萎縮的乞丐,當一個女士給他捐款之後,卻把錢包遺忘在那兒了,乞丐見了,努力伸手抓住錢包,喊道:“小……姐!”女士一看,眼淚“嘩啦啦”地流了小來……

是呀!我們怎麼能以貌取人呢?誰又能夠斷定他(她)的外表美,就等於他(她)的心靈美呢?所以一個人的心靈美,纔是一個人真正得美。可爲什麼,偏偏就是有那麼些人,歧視外表醜陋的人,只崇拜相貌好看的人呢?難道外表越漂亮越好看的人就等於心靈越美麗越善良的人嗎?答案當然是:不是。我在一次旅遊時,看見一位外表漂亮的.“貴族夫人”向地上扔了一個塑料袋,說:“環衛工人會把它掃除掉的!”這時候,一個外表“醜陋”的人撿起這個塑料袋,扔進了垃圾箱裏。你們說,是誰做得對?當然是那個“醜陋”的人做得對。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俗語就包含着做人的真諦呀!所以,我們應銘記:一個人的心靈美,纔是一個人的真正美!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9

夢裏芳華亂,這個寒假,我讀了名著《巴黎聖母院》,它是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先生寫的。雖然不能很清晰的讀透它的內涵,但是我暗暗地,明白她的用意。

這個故事敘述了:吉卜賽女郎愛斯美拉達自幼失去雙親。成人之後來到法國巴黎,靠賣藝爲生。在這遇上長得非常醜的卡莫西多。卡莫西多自幼也是失去了雙親,被副教主克洛德收養,一直生活在聖母院裏。克洛德貪戀愛斯美達的美貌,起了歹心,想用死刑逼迫愛斯美拉達屈服於他,做他的妻子。但愛斯美達卻不肯就範。在臨要行刑的`最後一刻,愛斯美拉達找到了她的生母——城裏的麻袋瘋女,但她卻逃不過悲慘命運,被吊死了,她的母親因悲傷過度也死了,而卡莫西多把收養他的副教主克洛德從教堂的最頂處推下去後,自己也跳樓自殺了。

這個故事是十分悲傷的,故事裏的主要人物全部都死去了。體現了15世紀末,當時的法國人民對宗教信仰的不敬與誤解,以至大學生,教士和乞丐們都非常混亂。打着“天主教”的名義,到處欺壓百姓,殺害無辜,不學無術,使當時的百姓們痛苦不堪。迷信風氣的日益加重,可惡的吉卜賽人無情地搶走孩子……整個社會陷入混亂不堪的狀態。

但是書中的主人翁愛斯美拉達和卡莫西多,卻讓我感到一絲溫暖,一絲希望。雖然表面上他們看起來好像都不善良,甚至看起來有一些邪惡,但實際上他們都非常的善良,純潔,只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是邪惡,混亂的,所以對於他們兩個人來說,力量是極其卑微的。正是因爲他們倆的存大,帶給我無比的震憾。

讀完了這本書,我仍然意猶未盡,它讓我如身臨其境一般,感受到了當時法國社會的黑暗與混亂,但同時也讓我明白了,只要心存善良,即使在黑暗的時代也會散發光芒,而最終因這個光芒而戰勝邪惡,驅趕黑暗。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10

世間事情如霧裏看花,通過形式看本質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即使如此,本質仍比形式更重要。

事物顯現出來的樣子可以欺騙一個人的眼睛。因此有些人認爲,本質不如形式重要。但我堅信不疑地認爲,本質遠比形式重要。就我的觀察而言,沒有人能夠永遠被誤導。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遲早會認識到事物的內在,並且領會到關注事情本質的重大意義。

小說《巴黎聖母院》中的兩個人物卡西莫多和克洛德便是鮮明的例子。卡西莫多是教堂的敲鐘人,在他醜陋的外表下有純潔的心靈。與他相對比的是,副主教克洛德看似卓越高貴,小說中描述他被當時的人尊重,但是他實際上是貪婪、邪惡的人,他對美麗的吉卜賽女孩艾絲美拉達有很強的佔有慾,但艾絲美拉達並不愛他。在被艾絲美拉達拒絕之後,克洛德非常憤怒,打算殺掉她。卡西莫多也喜歡艾絲美拉達,在得知事情之後打算去解救他,但他沒有成功。最終艾絲美拉達被克洛德殺死,卡西莫多憤怒地將克洛德從教堂上推了下去,爲艾絲美拉達報仇雪恨。

幾乎每個讀過小說的人都欽佩、欣賞卡西莫多,被他的無私奉獻和真情流露感動。他外表醜陋,但擁有美麗的心靈。克洛德儘管道貌岸然,可是內心邪惡,他被讀者所憎恨,正是因爲他的內在特徵。靈魂的'腐朽讓他臭名昭著。人們都是根據他們的內在本質而非外在形式來評判這些人的。所以本質纔是事物的靈魂。

沒有人會歡欣地吃下水晶碗裏面腐爛的蘋果。將形式與本質相比,本質是關鍵,形式只是事物的一個小小部分。儘管外在的形式可以影響人們,但真正有意義的還是事物的內容與本質。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11

教堂的鐘聲,密室的符文,荒誕的戲劇,圍繞着吉普賽女人的裙襬一一展開。在這裏,沒有絕對的善惡,每個人都上演着屬於自己的喜劇悲劇,終於在結尾重歸寂靜。——世界還是世界,像是繞了一個圓,重新回到起點。

在書的'書封上,對書進行了一個簡要概括:“通過一個純潔無辜的波西米亞女郎慘遭迫害的故事,揭露了教士的陰險卑鄙......作品鮮明的體現了反封建,反教會的意識以及對人民羣衆的讚頌。”但這不對,簡直是與作者的文字反其道而行之。書的開始就註定它要以悲劇結尾,而每個人也各有各的悲哀,但又能說誰罪不可恕,誰純潔無暇呢?愛斯梅拉達活潑美麗,同時潔身自好,守身如玉,但她也同時說出“不,弗比斯,不,我願意當你的情婦,你的一件東西,供你找樂子”。弗比斯衣着華貴,風流倜儻,英勇救出愛斯梅拉達,但也風流成性,謊言連篇,對宗教和愛情毫不在意。弗羅洛陰毒扭曲,對於愛斯梅拉達見死不救,但對愛情執拗到卑微,他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是“一個打入地獄的人的愛”,是看到便無法走開,是“用頭去撞知識的大門,聲音如此空洞”。卡西莫多面容可怕,身體殘疾,卻固守着心中的正義,背地保護愛斯梅拉達,最後去墓地在她身邊安息。

這很殘酷,愛與恨,善與惡貫穿全文。卡奇莫多被主教收養,主教也從未嫌棄卡奇莫多殘缺的肢體和醜陋的面容,卡奇莫多也對主教十分感激。而最後確是卡奇莫多將主教推向死亡的深淵。主教對愛斯梅拉達愛之深切,卻親手將她送上了絞刑架。隱修女對埃及女人十分痛恨,自己的女兒卻被埃及女人一手帶大,愛斯梅拉達不惜爲軍官奉獻自己,軍官卻把她棄之草芥。在故事的結局,愛斯梅拉達在絞刑架上香消玉殞,卡奇莫多在她之後自殺身亡,主教被他的養兒推下高樓,軍官仍舊渾渾噩噩,悲劇詩人結婚成家,牢籠修女得而復失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12

讀完了《巴黎聖母院》這部世界名著,文中的醜與美,善與惡,在我的腦海裏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巴黎聖母院》是法國十九世紀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浪漫主義長篇小說代表作,發表於1831年,小說描寫了15世紀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並透過這種描寫深刻地剖析了豐富複雜的人性世界,表現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羣性格鮮明,極富有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扣人心絃,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爲深刻的是一組對比鮮明,令人觸目驚心的人物形象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敲鐘人卡西莫多。16歲的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和她那隻聰明絕頂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說中給人以無限遐想的浪漫亮點,是美麗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慾的中世紀極端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令人惋惜地隕滅了。20歲的卡西莫多外貌其醜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這個世界上,便遭到無情的遺棄——先是親人的遺棄,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醜陋的卡西莫多卻有着一頂純潔美麗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如同守護着珍寶一般守護着愛絲梅拉達,試圖使他遠離一切傷害。但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微不足道,致使強悍的卡西莫多,也只有選擇殉情這一悲劇。這兩個主人公存在着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反差也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

想想敲鐘人卡西莫多悲慘的命運,美麗的心靈……我就感到無地自容,想想自己平時總是以貌取人,就更加難過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大家總是瞧不起外貌醜陋,衣着寒酸,天生殘疾……的人,一味只知道去追求“外表美”,從而忽略了真正的“心靈美”。

人,真正的美在於心靈。倘若一個人心靈不美,即使穿上最美的衣服也不見得美,要知道心靈上的一道皺紋比眼角上千道魚尾紋還要衰老,還要敗事,還要可悲。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 篇13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具有思想力量和藝術魅力的現實主義作品,充滿了人道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小說以15世紀路易十一王朝統治下的馬黎爲背景,以不同尋常的緊張情節,誇張的人物形象,描寫了善良的無辜者在中世紀封建專制制度下,遭受摧殘和迫害的悲劇。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西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在教皇的黑暗統治下,在虛僞卑鄙的副教主,輕佻放蕩的弓箭隊長中間,既然有一個如此震撼人心的形象!這形象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上,使我懂得了美的真正含義。

這是一種經過重重磨難而發出來得美,這是一種凝結着善良與勇敢的美。這是一種反抗,一種對當時殘暴統治的反抗。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裏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卡西莫多,雖然外表十分醜陋,但本性善良,一開始聽信副主教的唆使劫持愛思美拉達,但後來他被愛喚醒,把他的養父副主教推了下去,救愛思美拉達,並與她靜靜地死去。當時的社會,註定這個聾子,只會受到譏諷與嘲笑,永遠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他的命運與愛思美拉達一樣悲慘,一樣化爲塵埃。

社會的黑暗,人性的黑暗,鑄就了悲劇。悲,悲封建專制的殘暴,悲人性的泯滅,悲命運的不公,悲世俗的無奈,悲死亡的降臨。在這個幸福的時代,我們要珍惜,我們要吸取教訓,努力創造美的世界,擯棄俗氣,爭創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