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推薦)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推薦)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一封封雪片似的家書都飽含着親人間的濃濃情感,在戰場之間來回穿梭。而這本厚厚的《傅雷家書》,又包含着傅雷對兒子的哪些情感呢?

輕輕翻開嶄新的封面,細細品讀,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傅雷夫婦對兩個兒子的愛和期望。不管是對他們藝術方面的諄諄教誨,還是生活上的千叮萬囑,從中我都品味出了濃濃的親情。

傅聰出國多年,爲了避免他忘記中國的文化傳統,傅雷不間斷地爲他寄去一本本中國名著。

從《詩經》到《世說新語選》,從《楚辭》到《唐五代宋詞》;他建議兒子每天寫一些中文日記,並堅持要他用中文與自己寫信,就是爲了不讓他忘記祖國的漢字;爲了讓兒子更好地理解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他用文字耐心地引導兒子,一步一步……

每位父親、母親都有對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並非所有子女都能體會到父母的苦心與期盼。讀《傅雷家書》,我感受到父親對孩子的'另一番教誨。

品讀一封封家書,正如聆聽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溫馨的對話。他對愛子傅聰的教育卻沒有要求其博學多才,僅僅讓其在音樂上深造。因爲傅雷先生深刻懂得,要在一個到達一片領域的巔峯,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兼之學海無涯,憑藉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不斷開拓出新的天地。

金句摘抄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不爲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

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2

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着眼,馬拉松纔會跑得更好。

——題記

這句富含哲理的話,來源於當代翻譯大師傅雷給他兒子傅聰的家信中。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藝術家,傅聰是著名的鋼琴家。單從這些成就來看,我們就能夠看出傅雷是一位出色、有良知的父親,更不用想他和兒子互通的幾百封家書。

《傅雷家書》摘錄傅雷與妻子在1954年至1966年間和兒子傅聰的`通信。這數百封家書中,字數最多的有七千多字,可想而知,傅雷是多麼地愛兒子。傅聰在海外的幾十年裏,傅雷無時不刻不想念着孩子,傅雷一有時間就給孩子寫信,信的資料大多是關於生活、藝術、思想交流等方面,這也不難看出,傅雷對生活、對工作、對藝術都是十分認真的人。

傅雷在兒子剛出國的幾年,總是爲對兒子以前的教育方式感到後悔,說自我是一個“狂暴”的父親。在信中,他常常請求兒子原諒自我。但我敢說,傅雷絕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若沒有傅雷在兒子幼年時對其諄諄教誨,哪能有如今在鋼琴界大有名氣的藝術家?若沒有傅雷在書信中對兒子生活的關心,哪能有如此讓父母放心的孩子?若沒有如此良知的父親,他的兒子就不會有完美、精彩的人生!

“人的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麼令人深思的一句話。讀完這本書,我也想說一句:人生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而譜寫這首音樂的,有我們,也有父母。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導師!

傅雷家書讀後感3

讀完《傅雷家書》,我的第一感受是這是一本充滿親子之愛的書,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與溫暖~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給遠在別國的孩子們的書信,每一封信都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父子之間談遠大志向,談藝術、談人生等都讓我受益匪淺。母子之間談一些瑣事,表達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思念。我們大多數人的父母都不會像傅雷夫婦一樣,或許他們很少和我們講道理,但我們只要清楚他們對我們的愛就好,更何況很多道理我們去看這些有名的家書,同樣可以學到很多,也可以開拓我們的眼界,《傅雷家書》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讀完此書感嘆這偉大的愛,父子之間完全沒有隔閡,彷彿如同久別重逢的老友。作爲父親在忙於工作的同時,每篇書信依然寫的那麼專注,絲毫沒有半點敷衍,更多的是那深沉的父愛和廣博的學識。從藝術中的精神世界再到物質的種種需求,在書信中談做人、共同欣賞人類的智慧。從一封封書信中也提高了我的藝術眼界,談外國有名的音樂,談各位音樂家,讓我也瞭解到了音樂文化的美妙,更深入瞭解了其中的知識。

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先生生着重病,依然堅持給兒子寫信,怕兒子擔心,同時也算是給兒子一個堅強的後盾!這是父親對兒子最真摯的愛啊!

一封信,表達了父親和兒子之間的愛,家書雖然無聲,但卻承載着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意!

傅雷家書讀後感4

暑假是閱讀的好時期,想想在涼爽的空調房裏,手中捧着一本·經典·,茶几上放着一杯飲料,自己則選擇最舒服的姿勢。這樣看書何止,是享受啊!這麼好的時光別浪費了,

這個假期我看了三本書,不過受益匪淺的還是《傅雷家書》

家書,現在已不復存在了吧,手機,電腦等早已取代了家書,即使你和你的家人遠隔千里,遠用手機互聯網就可以在身邊,但也正因爲如此,家書就顯得特別珍貴。

一封封黃頁紙的家書最容易勾起人們的回憶,更能體會親人的情感。

杜甫不是曾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它是家人的定心劑,放心藥。它是遊子在外奮鬥的動力,更是支持他的堅強後盾,它甚至在人孤立無援是是那無形的力量。

有了那麼多的期待,細細頻度《傅雷家書》,特別給人心動的感覺。傅雷一位翻譯家,他認爲兒子的道路跟他是那樣相似,所以他利用了自己年輕是積累的豐富閱歷,所接觸的人情世故一一交給了兒子,使他的人生道路更加通暢。

排除他的身份,他也是一位嚴厲,有時也感性的父親。不過他不避諱自己的'情感,他與孩子之間不僅僅是父子,而是兄弟,所以那種架子是完全沒有的,在他寫給孩子的書信中,除了他對兒子的祝福,對他的建議,還有他明白的寫出了自己對兒子的那種思念,顯得非常感性,這位父親給我帶來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等到幾年後在此翻開這本書時,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吧,因爲它常讀常新。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假期我讀了《傅雷家書》,說實話開始讀時,看到長篇的文字,我頭都大了。第一感覺:沒意思!

可慢慢讀下去以後,我漸漸感受到了傅雷的良苦用心. 傅雷先生從1954年至1966年6月寫的186封書信中 (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 ,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淪爲那種庸俗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爲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爲深沉的愛。

這本書問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啓迪作用既深且遠。《傅雷家書》獲過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一等獎,還被列爲大型叢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間的發行量累計已達110萬冊,這足以證明其影響之大。《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對我們學生來說,更值得一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6

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是不可恥的事。

——題記

這是我讀完《傅雷家書》後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感情”是這世界上最奇妙的一件事,或許外嚴,或許內慈,卻都是內心真情的流露。

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個字就是“愛”。在這180多封家書中,字裏行間,都溢滿了濃濃的父愛。是一個父親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章。有父親對兒子的思念——點點滴滴的回憶就像日夜更替,反覆循環;有父親對兒子的鼓勵——肯定的讚賞給了兒子信心;更有父親的囑咐——對遠在他鄉的兒子千叮萬囑……這種種父子間的情感在“抵萬金”的家書中展露得淋漓盡致。只有那如海的深情才能一封家書長達7000多字啊!

翻閱着一封封家書,如同在讀家中的長輩給自己寄來的一封封信,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深切的關愛,以至於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把自己當成了主角,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人與人之間最真摯,最美好的情感大概就是這樣的吧!在這日益信息化的社會裏,有多少人還秉承着這種維繫感情的方式呢?

傅聰和傅敏無疑是幸運的,他們擁有一個如此愛他們的父親,一個如此優秀的父親,其實我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雖然他沒有給我寫過一封信,可能他不善表達愛意。他不會幫我買漂亮衣服;他也不會對我說“生日快樂”;更有甚者,考試失利時,他還會嚴厲的批評我。但他並不是不愛我,他會在責罵我之後,偷偷溜進房間看看我;星期五回家,他會買一大堆我愛吃的菜,讓我打牙祭;我生病時,他更是忙前忙後,悉心照顧我。父親,他只是習慣把愛掩藏在厚厚的外殼下罷了。

感謝傅雷,是您,讓我讀懂了父愛。父愛就像一本家書,你不用多問,你也不必多說,只要用心感悟,讀上千年你也不會厭倦。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篇充滿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傅聰,傅敏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說裏的,不是普通的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很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而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八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與傅聰的家書給我許多啓示:很多家長忽視了與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都沒有真正享受過爲人父母的的快樂。他們的爲迫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手段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克他們有沒有想過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的滋味,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但傅雷悟通了這一點,於是與他的孩子成了知心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模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本書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讀後感8

翻開這本書,一個關心孩子又不失嚴肅的父親的形象映入我的眼簾。傅雷不僅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個博學、睿智的學者,更是一名偉大的父親。

翻看着一封封家書,我發現傅雷並不是以一個長輩對小輩的方法教育傅聰,而是以一個朋友的'形式與傅聰談心,交流。以平等的態度幫助兒子成長,同時也教導兒子如何對待生活“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纔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他總是諄諄教導,循循善誘,教兒子如何做人。如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人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終於在他嘔心瀝血的努力下,培養了兩個優秀的人才:著名的鋼琴大師——傅聰,英語特級教師——傅敏。這一家的成就着實讓人羨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總是喜歡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麼都儘量滿足,長期以往,使孩子養成了惰性,並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麼,只要開口就好了,父母一定會滿足的。正是這種思想習慣促使現在社會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還發生了父母不滿足孩子,孩子就對父母拳腳相加的事例。發生這種事,我不禁爲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對他們的做法感到質疑,如果這些家長一開始就不輕易滿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儀的東西,事情不會這個樣子嗎?在這一點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愛孩子不是溺愛他,給他更多的磨礪才能更好的幫助他成長。

傅雷家書讀後感9

不得不說傅聰有如此開明、大度、博學、慈愛的父母是幸運的,傅老先生的每一封信都表達着最兒子的思念與關切,不僅在藝術學術文件與兒子交流切磋,在生活細節上發現了兒子的問題便立刻指正,耐心教導。或許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一樣,希望能與兒女在精神與生活上一起進步,但能有傅老夫婦這樣修養及知識底蘊的父母畢竟是少數,或許是接受國外文化較多的緣故,他們對兒子的愛的表達相對當時中國社會的父母要直白得多,對兒子的.讚美與思念時刻流露;當然他們對兒子的性格、缺點也十分了解,時刻叮囑。

傅聰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毋庸置疑,但作爲子女,他身上反應了許多年輕人的毛病。比如沒有及時回覆交代父母前信提到的問題,經常需要父母再三催促回信,這跟現在許多孩子不愛給父母打電話一樣。人非聖賢,傅聰在父母的教導下終於也從懵懂少年走到爲人夫爲人父,雖然與父母聚少離多,但有父母的信一直激勵,也是他一直在異國他鄉求知的堅強後盾吧。

尤其佩服的是兩位老人的格局,在傅聰逐漸進入中年後,父親多次勸他減少演出次數,多多修養身心,出去散散心,享受寧靜的生活,錢財夠用就好,不要盲目追逐。我想傅家後人,繼承這樣的家風,必不會隨波逐流,成爲追名逐利之輩。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傅雷家書》的,僅僅用了4天的時間就讀完了這本書。要知道我以前往往一個學期纔讀兩本書,看來我的確很喜歡這樣的書。

我讀《傅雷家書》時很是開心,沒有讀《紅星照耀中國》時的提心吊膽。每讀付雷的書信,就有一種自己的父親給自己寫信的感覺。付雷給兒子付聰寫信當中,付雷提出的問題,我也會自我檢討一番。

付雷說過這樣的一番話:“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對你說,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看到這句話時,突然想到了自己。媽媽也批評我“光說不做”。有一種付雷批評我的感覺,話風很像媽媽。付雷告訴我們:一切都要靠實際行動來證明,人的心意如何,也應該通過行動證明給別人看。

付雷的書信大多是給付聰講鋼琴知識了,作爲“行外人”,我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東西。看了付雷的書信,倒有些衝動學鋼琴了。

大多家庭是父嚴母慈,在付雷家亦是如此。父親的.信中,3分之2都是講鋼琴,讓兒子好好學習。而母親卻是讓孩子保證營養,告訴兒子家裏的事,不讓孩子過多擔心。

付雷與付聰一寫信就是十二年,每一封信都是父母給付聰的教誨。

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兩人的距離。無論天南地北,身處何方,就彷彿兩人一直在一起。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打開《傅雷家書》,感受一個永遠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的父親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形象,感受家信字裏行間透露出對國家的熱愛和對傅聰的殷切期望。

“關山遠阻而你我之間思想交流、精神默契未嘗有絲毫間隔,也就象徵着你這個遠方遊子永遠和產生你的民族,撫養你的祖國、灌溉你的文化血肉相連,息息相通”。

傅雷對傅聰言傳身教的父愛令我震動,當傅聰精神有些消沉時,傅雷先生曾給他寫過:“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遇到一些苦悶感到低沉是正常的事。傅雷先生用愛子的語言給傅聰,也給我們說明了在人生中,不會一帆風順,會發生大大小小的予盾和苦惱,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走過一段消沉,會越來越堅強。他用被愛寄予的文字鼓勵傅聰一步步向人生高處邁進,時時刻刻給他以前進的`力量,傅聰一直爲夢想奮鬥着,屢獲成就,成爲一名人格卓越的音樂家,少不了傅雷對他以書信進行交流的教誨。書信中也飽含着傅雷與傅聰對祖國的無盡熱愛。

這一切高尚的精神,源於父子兩人都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這些精神與心靈純潔創造一顆赤子之心。“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他們依自己擁有的赤子之心,“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依相契相抱”。

智慧的父親寫出的智慧的家書,永遠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感受其中的赤子之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這是出自《傅雷家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使我受益匪淺。

這句話的大意是:只要你夠努力,你就能成爲更好的自己。傅雷對兒子的期望很大,家教也很嚴,整本書都在激勵着傅聰成爲最好的自己,充滿了對兒子和祖國的愛。從中我明白了,我們年輕人都應該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成就最好的自己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得付之行動。那麼怎麼樣才能成爲最好的自己呢?我覺得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沒有目標,沒有堅定的信念,因此他們通常都碌碌無爲而沒有什麼巨大的成就。而那些努力拼搏,有目標,有理想的人,大都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不是因爲他們聰明,而是他們有了目標,就有動力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我自己也是一個例子,在剛上初中的時候,我沒有什麼學習目標,整天漫無目的,懶懶散散,導致我的成績在班上一直不是很優秀。直到七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媽媽爲我分析了成績差的原因,而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進入班級前10名。此後,爲了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努力成爲更好的自己,我非常努力的學習。終於,在七年級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許多著名的人物也都是因爲有了目標,才努力奮鬥,最終成爲更好的自己。例如,奧斯特洛夫斯基,雖然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不甘沉淪,決心努力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最終寫出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著作。

傅雷的這句話也讓我明白,只要有了目標,就有了行動的動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樹立目標,通過努力來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一介書生,卻鐵骨錚錚。用瘦弱的脊樑,扛起了文革之痛。心懷愛國之情,卻慘遭誣陷。最終他平平靜靜地自縊,捍衛了自己的尊嚴。沒錯,他就是傅雷,一個倔強而又有赤子之心的父親。(開篇點出作者)

許多人讀《傅雷家書,多是被他對兒子傅聰的諄諄教導而感動,沉浸在他對兒子的細緻教育中。但是我從這本書中品出的,卻是字裏行間消磨不掉的愛國之情。

傅雷多次在信中對兒子提到,中國內地建設突飛猛進,還談到祖國的發展與日俱進,社會主義強國正在建設中。傅聰也回信說:“他們說我的藝術是中國的藝術,我是我的古老而偉大的祖國的忠實兒子。”瞧,他們的書信字裏行間透露着對社會主義祖國的崇敬,對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自豪之情。

在通信中,傅雷最着重給傅聰談及的祖國內地的消息是新中國的未來與發展。傅聰也多次有感於新中國的`榮譽與尊嚴。傅雷的赤子之心是深沉的,堅定的,熾熱的。即使在與朱人秀的遺書中,他也表明,他絕不會背叛祖國,他熱愛着偉大的祖國!

“中國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願你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傅雷希望兒子可以作爲新中國的鐘聲,把中國的雄偉傳達到世界的每一個地方。他對自己的兒子充滿了希望,更對新中國充滿了希望。讓中國隨着音樂的影響,隨着兒子的腳步,被更多的國家所知曉!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我讀了一本書,叫《傅雷家書》,我被他給深深吸引到了。

這本書是傅雷夫婦與長子傅聰在其波蘭期間的往來家信。在這本書中,底下會有插敘當時的情況和背景來更好的輔助你來閱讀,還會有一些插圖,傅雷先生的英文也會有翻譯,可以說是很細膩了。在此書中內容簡單又有趣,還給我普及了許多在音樂和成長上的知識。在他們來往的信中最醒目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思念。好似在講述着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奇的,感情上的挫折,對音樂的困惑,傅雷先生的大病,對音樂的理解等等都使人感受其深。在其中,我覺得傅雷先生十分博學,他懂很多東西,也懂得把這些東西傳給傅聰。例如會英文,懂音樂,有,人生的'道理,而他也是一名的文學翻譯家,他對傅聰不要求多才多藝,只希望他全心全意投入在音樂之中,希望在音樂上能有所深造,要到達一片領域的巔峯,是需要全心投入的。傅雷夫婦不僅關注傅聰的音樂,更是關注他的人格,信中時時刻刻都會有父親和母親對他的警鐘。在此書中後半部分基本爲母親寫,因爲父親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了,但心中所掛還是傅聰。

《傅雷家書》寫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話,卻是字中有真情,文中有真理,不僅在文學、藝術、哲學方面幫助傅聰答疑解惑,也幫助傅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真實體現了家書中“父親如山,母親如水”的形象,表達了中國傳統家庭“嚴父慈母”的主題。

合上書本,情景在腦海中浮現,傅雷夫婦的那種思念,回味無窮。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親愛的父母:

你們好!在閱讀完你們給我寫的每一封信後,我都能學到許多無法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您所教給我的那些人生道理,那些學習方法都能讓我越來越向成功靠近,在這裏對您道一聲感謝!

而在上一封你們寄過來的信中,我明白了:一次小小的成功並不能成爲我驕傲的資本,而是更努力向更高處發展的動力。關於去蘇聯的這個問題,我認爲我應該遵循您的建議,繼續在波蘭學習。並且我認爲我已經長大了,應該爲自己長久的未來做打算,而你們也常常爲了我操碎了心,這令我很是慚愧。儘管我有時非常想念你們,甚至想馬上回來陪伴在你們身邊;但是看了您的信後又馬上否定了這一想法——我是您的.驕傲,更是祖國的驕傲;我不能因爲自己的個人情感而放棄了爲國爭光的機會。爲此,我應該更加努力,將您們作爲我的榜樣,向您們學習!

雖然您事務繁忙,但也不可過度勉強自己。您作爲家中的頂樑柱——我的父親,更應該好好照顧自己!切記不可長時間坐在書桌前工作,因爲這使您的身體埋下了極大的隱患;您可以像我一樣,當工作感到過度疲勞時,偶爾閉目養神,或站起來伸伸懶腰,看一下遠處,這可以調節您的身體,讓您更加有充足的精力去投入下一階段的工作之中。

父親,母親,希望你們在教我人生道理的同時,也能夠愛惜自己的身體!我也爲有這麼關愛我的家人而感到幸福,謝謝您們長久以來的陪伴和關心!

  永遠愛你們的兒子: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