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優秀)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1篇

(優秀)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1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們小學生必讀的一本好書。這部歷史小說是元末明初羅貫中編寫的,以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爲引線,寫天下大亂,魏、蜀、吳三國的興起到衰亡的歷史過程,最終三國歸晉,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書中講了許多人物,如尊重人才的劉備,才華橫溢的諸葛亮,講義氣的關羽,總沉不住氣的張飛,奸詐的曹操,不服氣的周瑜等等。其中,三個國家之間也發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失街亭等,還有許多故事如:空城計,收姜維等被改編成了戲劇。還有一些三國人物被改成了歇後語,可見這本書對我們國家有多麼大的`影響啊!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不僅僅才華橫溢,並且足智多謀,是一個十分出色的軍事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憑着出色的才華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正因爲看中了諸葛亮這些才華,所以劉備才三顧茅廬去請他。我最喜歡的故事是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在一次打仗中,他中了曹軍的毒箭,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名醫華佗來爲他看病,怕關羽受不了疼痛,提出要把他綁在樹上刮骨療毒,可關羽非要和部下馬良邊下棋邊療傷,華佗治好關羽的病後,十分佩服他的英勇。我也十分佩服關羽的忠義和勇氣。

《三國演義》給我們講述了中國的那一段歷史。其中的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故事描述如身臨其境。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的道理,做人要忠義誠實不奸詐,做事穩妥多思考。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

這個寒假,我得到了一本《三國演義》,看到它的封面,我就很想知道它裏面的故事。首先,書的封面有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書是人類的記憶,因爲在書裏,包含着人類的歷史,進化發展的過程,年代累積的知識與經驗,也描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優美。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它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戰爭。其中的人物有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張飛、關羽,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因爲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他的聰明和機智讓我覺得他很厲害。

故事的開始,因爲馬上要和曹操進行水上戰爭,可是弓箭的數量不夠了。周瑜便讓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不需要十天,三天就足夠了。”並且他還立下了軍令狀,然後向劉備借了二十隻船和一些草人。直到第三天,諸葛亮纔有所動靜,他把船開到曹軍的領地,曹軍用弓弩向船射箭,成千上萬支的箭向船射去。此刻船上扎滿了箭,曹軍才知道被騙了。到了碼頭之後,每條船都有五六千支箭,就這樣湊齊了十萬支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打仗除了要有先進、充足的武器,還需要很多智慧。但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真的是神機妙算嗎?不是,這是一種知識的積累,是長期學習積累的結果。再想想我自己,我在學習方面,平時的閱讀不夠投入,遇到好詞好句的'時候,記錄也不夠及時。看了諸葛亮的故事之後,我明白了學習積累的重要性。我以後要好好積累知識,學習要更加努力。

真正的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3

這個學期我讀了本書,名曰《三國演義》,明末羅貫中所作,俗話說不是英雄不讀三國,今兒似乎領略了英雄氣概,受益匪淺。

這本書寫了東漢末年董卓篡位,其死後天下三分,蜀、吳、魏三國鼎立,各國之間陰謀陽謀,你爭我奪,互相猜算、不信任。三國老大努力爲自己事業奮鬥並招攬人才的故事。最終卻是司馬家族奪了天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真是氣勢磅礴!東漢末年的動亂,造就無數好漢,足智多謀的諸葛老夫,老奸巨猾的曹操,武藝高超的呂布等等。書中有情有義,時而壯志凌雲,時而潸然淚下。講義氣是我學會的第一個道理。

書中的關羽,他因重義氣,被賦予了神仙的靈魂。過五關斬六將,不過須臾之間,水淹七軍,滅顏良文丑也不過一時。有勇有智,動作完美又迅速,快的難以想象,是驕傲的,不容置疑。但我亦不喜他,只因他自負嗎?對的。這是他缺點,應當接受事實,但他不服,也造就一番笑話。

是呂蒙殺了他,因他從吳下阿蒙中奮起,但卻被關羽附而死,太不公平,這關羽報復心定是強許多的。就這樣會使關羽的神聖形象變差。我認爲義氣並不帶表只對自己兄弟好,他是寬廣的,對別人都一樣。這就是聖的方面,但關羽使我感覺不到。黃忠,年老志不老,依舊志勇雙全,諸葛亮的佩服。但關羽就認爲他一無是處,驕傲之至。

古代的義氣莫過於戰場兄弟,你我相依爲命,或有救命之恩。有武義,想幹嘛就幹嘛,沒人治得了你,這義氣多的'是虛假,幫你打個架就是義氣,喝幾盅酒就是義氣,你要是遇上武義解決不了的事,這義也就煙消雲散了。這在用刀說話的年代是行的。今日兄弟遵守法律,打打殺殺要坐牢,於是義氣的形式也改變,罵罵不順眼的人,借點大洋成了義氣潮流。

我真不懂義氣,但亦能判斷真假情誼。我侷限理解爲能與你談心、寬容厚愛爲義。望大家能理性的明白義氣,不要爲別人所用,拿義氣是打殺的理由。

江湖義氣,你我略知一二即可。但社會義氣你我必須心知肚明。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4

《三國演義》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書中,作者經過講述三國時期吳國、魏國和蜀國的明爭暗鬥,給世人展現出一個戰火紛飛的場景、生動的展示了許多歷史故事。在書中,作者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把事情描述的淋漓盡致,讓我看得耳目一新。其中,有些人物也給我帶來了一些道理。

曹操。在書中,曹操雖然是個奸詐、多疑、任性的反面人物。可是他卻雄才大略,擁有政治家野心。曹操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每當曹操打敗仗的時候,從來都不氣餒,反而還是一笑而過,做出理智的確定,每每反敗爲勝。他告訴我,在什麼時候,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勇往直前,不要灰心喪氣。

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其中能算得上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可是,之後也還是被諸葛亮給氣得歸天。儘管周瑜也足智多謀,可爲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嫉妒心的後果。在生活中,難免會有些人比我們厲害,你是會對他冷嘲熱諷,還是爲他恭喜,或者暗暗努力呢?不一樣的心態決定了結果,如果你化嫉妒、鬱悶或後悔爲力量,那就會得到自我應得的成果,終究會露出成功的喜悅。

《三國演義》這本書,給了我很深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5

提起《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書中那心腸太好的劉備,紅臉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書中對人物的描寫可以說是世界頂級,如,作者這樣描寫關羽:身高九尺,須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這裏把關羽寫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而且人們說這是七分實事,三分虛構,曹操奸雄,其實也不像;而諸葛亮也沒有書中寫的那樣神。作者羅貫中只不過是更偏向於蜀國罷了,所以書中寫蜀國的`多較多。

書中更好的一點是可以用真實例子來體現出任務的性格特點,讀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書中都沒有準確寫出張飛的性格特點,但在長板橋之戰中,可以知道張飛英勇善戰,是值得學習的。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蜀漢興亡爲主線,恰當的寫出了當時軍事、政治、外交鬥爭,而且書中也以描寫人物爲中心,寫出了戰爭的各個方面,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爲主要核心的戰爭,也就爲他成爲四大名著打下基礎。

在書中我學到了不少寫作方法:1、故事發展要吸引人,讓讀者繼續往下讀。2、對人物描寫要具體、準確。3、要寫真人真事(一般情況下),不要讓讀者一讀,就知道是虛構的。…

書中很多地方也值得你學習,如果沒看過,那就趕快翻開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6

我叫周彥宇,今年十一歲,正在讀小學四年級。我最大的兩個愛好就是文藝與閱讀。文藝可以提高人們的修養,而閱讀會開拓眼界,讓人進步。

媽媽告訴我:幼兒時期《三字經》是我的成長搖籃曲,兒童時期《格林童話》是我親密玩伴,如今,少兒期的我又找尋到另一位新朋友——《三國演義》。

提到《三國演義》,我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我的語文老師王老師,她不僅是我接觸浩瀚文學的啓蒙者,更是我成長路上的良師。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就是在王老師的語文課上,當時的課文是《三顧茅廬》。因爲很感興趣,所以我至今記憶猶新。老師對文中人物的分析非常透徹生動,劉備的求賢若渴,諸葛亮的`才華橫溢,料事如神等等,都讓我十分敬佩,深陷文字之中。王老師告訴我們《三顧茅廬》僅僅只是《三國演義》裏一篇小故事,我當就在想:《三顧茅廬》都這麼有趣,那《三國演義》一定會更精彩。於是課後,我就嘗試去閱讀。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丟不掉”,就好比飢餓的蠶寶寶遇上了桑葉似的,離不了了。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我相信他一定也很愛讀書,沒有知識的積累,是無法完成這樣一部優秀的文學典範。從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到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真是“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羅貫中對每一個人物的描繪都是那麼的淋漓盡致,活潑生動。其中我最感興趣的也是我最敬佩的一位人物,當屬諸葛亮先生了。他不僅神機妙算,還爲了他所效力的祖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不禁地要爲他豎起大拇指,也暗暗地下定決心:要向他學習,課業上勤奮努力,生活中樂觀積極。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愛閱讀,既不爲了“黃金屋”,也不爲了“顏如玉”,只是從實踐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好的習慣可以伴隨人們的一生,閱讀豐富了我的生活,也陪伴了我的成長,我將一生與書相伴,我愛閱讀,更愛讀好書。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7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爲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刻劃了近四百個人物,其中作爲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主要講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互相鬥爭,搶奪地盤的故事,這本書裏面有庸主獻帝的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勇猛的張飛,納賢的劉備等人物。

《三國演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關羽,他棗紅臉上一雙丹鳳眼,一對濃眉,長長的鬍鬚一直飄到胸前,拿着青龍偃月刀,騎着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幾乎變得天下無敵。可是,當荊州失守,關羽退守麥城時,遭到埋伏,被孫權抓住,殺死。

《三國演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當時魏國和吳國打仗,吳國缺少箭,於是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三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還讓他立下了軍令狀,如若不能完成,就得以死謝罪。當天晚上,諸葛亮出來看天氣,算出了三天以後會有一場大霧,決定在起霧時去向曹操借箭。第三天晚上,諸葛亮向魯肅借了十幾艘船和許多的`稻草人,把稻草人綁在船上,並蒙上布,讓敵方看不見相貌,用長繩將船都連在一起緩緩地行駛到離曹操水寨附近。這時,他讓軍士們敲鼓吶喊,自己坐在船艙裏喝酒談天。曹操見此大霧,又以爲諸葛亮帶來了許多兵來進攻,不敢靠近,便命令士兵們向船射箭,射出去的箭都牢牢的紮在了稻草人上,等到快要天亮時,順水流而下,往自家軍營駛去,又讓士兵們大喊:“謝丞相箭!謝丞相箭!”。此時曹操的船再追也追不上了。回到兵營後,周瑜看見諸葛亮帶回來了十幾萬只箭,也沒有辦法說什麼,只好稱讚諸葛亮厲害。

這本書的人物個個被作者雕刻的栩栩如生,故事生動,百讀不厭,希望大家都來讀一讀。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8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的是東漢末年從黃巾軍起義到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後到三國歸一之間發生的故事。《三國演義》開篇就描寫生動、耐人尋味,十分引人注目。這就是十分著名的“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幽州打算招兵買馬。那天,一個叫劉備字玄德並靠賣草蓆、草鞋等維持生活的人正在看榜文,在搖頭嘆氣時遇見一個叫張飛字翼德的殺豬賣酒人,兩人便到酒店去喝酒。談笑間,兩人認識了一個叫關羽字雲長的人。三人正好都想去投軍,便於第二天在張飛家的桃園裏結拜成了兄弟,並招兵買馬,打了許多勝仗,因此也做了官。後來因爲督郵胡說劉備貪官污吏,使張飛用柳條鞭打督郵,直到劉備關羽前來勸阻,張飛才停止抽打。因此事,劉備放棄了做官,離開平原縣,決定去討伐董卓。

讀完了“桃園三結義”後,我對劉、關、張三位異姓兄弟產生了深深的敬意。他們三個情同手足,無話不談,並且有着共同的遠大的`志向。此外,我通過“桃園三結義”也知道了劉備的善解人意,關羽的穩重,還有張飛的魯莽。三兄弟各懷絕技,性格不一,互相都是鮮明的對比。我還知道了,人與人之間都要講義氣。

《三國演義》不愧是一部歷史著作,開頭就把劉、關、張三人刻畫的惟妙惟肖。我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9

話說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於恆、靈二帝昏庸無道,各地的英雄豪傑都紛紛起義。下面我來介紹這些英雄豪傑。

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字孔明,全稱諸葛孔明。是劉備的軍師,他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可算得上幫了劉備許多大忙,還把周瑜氣死了。可所謂真是神機妙算,人傑地靈!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其就是關羽,字雲長,全稱關雲長,也有人叫關公,他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之一,他英勇善戰,是軍中猛虎,他手持青龍偃月刀,可謂是血性男兒,鐵血精英啊!在曹操的.威逼利誘下他依舊義字當頭呀!

接下來,是我覺得最好玩的人物,他是張飛。說起長相也好玩,胖胖的,粗鬍子,大臉,居然還睜着眼睛睡覺。張飛他字翼德,全稱張翼德。

羣雄紛爭,逐鹿中原,充滿豪邁,也造就了英雄。但老百*卻因戰爭生活朝不保夕,使我更加珍惜我們現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0

“此生有限而事業不能實現,這是多麼悲哀啊!”孔明在臨死前長嘆。這句話啓發了我,諸葛亮都覺得一生是很遺憾,沒有達成事業,那我們更應該努力。書裏的人物個個鬥智鬥勇。英勇乃呂布,他設計使袁術和劉備不再打仗。智慧乃諸葛孔明,他幫助劉備一統天下。使一空城計,讓司馬懿逃去。狡猾乃曹操,他計謀多的數不勝數,求賢若渴的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想要留住關羽。

故事中的十六回中的`片段,讓我記憶深刻。大概講述了呂布邀請了紀靈和劉備前來參會,酒會剛一半呂布讓他兩家各自會營不再打仗。紀念和張飛的“舌鬥”,使呂布決定幫助劉備。他說:“只要我一百五十步外射中小枝,你倆家各自退兵。”劉備心中暗暗希望呂布射中。便見呂布慢慢踱步到庭院中,一手拿起箭,一手拉滿弓,嘴裏叫一聲聲“着!”,之間箭就飛出弓外,眨眼間射中150步遠的小枝。

假如我是劉備。第一,我兵力不足。第二,敵方入兵殺來,我不情願,也只能硬戰。第三,我希望呂布射中,這樣就避免了雙方的廝殺,老百姓的無畏犧牲。

假如我是紀靈。第一,我覺得呂布射不中。第二,就算他射不中,我方軍力也很十足,這樣很容易就滅了劉備。

假如我是呂布。第一,我希望各自兩方不要戰爭。第二,我不想得罪兩家中的任何一家。第三,我要幫助劉備且我有這個本事。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想:兒時的我只會畫出那呂布,覺得帥氣。而且我只能用畫筆讓自己感到他的英勇。而此時的我,讀了那麼多真實的故事,真正地從作者文字中瞭解了呂布的形象。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啊!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1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爲什麼呢?因爲它裏面人物衆多,故事泛多,場景也很多,還有許多我說也說不出的意思。

先講人物衆多吧!有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有文物雙全的常山趙子龍、有王平、馬良典韋、孫權、孫策等等英雄豪傑。

再來說說故事泛多吧!有桃園三結義、火燒赤壁、西征東吳、七擒孟獲、水淹下邳、馬良歸降、街亭失守等等。

我喜歡這本書中重情重義的劉備,只要有一技之長,劉備都對他們委以重任。還記得三顧茅廬嗎?去請諸葛亮時,諸葛亮兩次都不在家,可第三次去的時候諸葛亮卻在午睡,劉備卻並無憤怒,靜靜在門口等候,還勸關羽和張飛別大哄大叫,免得驚醒諸葛亮,打擾別人午睡,諸葛亮起來後,聽書童告訴諸葛亮這幾個人在門口等候了幾個時辰,而且前幾天也來過兩次,並說是要請諸葛亮出山跟他們一起打天下,諸葛亮聽後頓時被打動了,於是答應跟隨劉備去闖天下。

在這本書裏面,諸葛亮是最令我敬佩的,雖說他沒關羽之猛,趙雲之勇,劉備之仁,可他的.足智多謀就可以號令天下,我還記得諸葛亮智退司馬懿,諸葛亮在城樓上上演的一番空城計,真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這裏不但體現了諸葛孔明的智慧,更讓人知道“臥龍”不是浪得虛名的。

書中的周瑜雖然和諸葛亮一樣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是我並不喜歡他,因爲他心胸狹窄,處處爲難諸葛亮,想盡辦法加害於他。竟然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枝箭,還要他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按軍法處置。而諸葛亮卻以國家大事爲重,顧全大局,巧用天時——借東風,在三天內完成了這項任務,使周瑜始料不及。《三國演義》這本書刻畫人物各個富有特色,具有鮮明的人物個性,如果你也想了解其中的奧妙,就請你趕快拿起這本書好好地讀讀看吧!我相信肯定會讓你手不釋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