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精華15篇]

《紅樓夢》讀後感[精華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紅樓夢》讀後感[精華15篇]

《紅樓夢》讀後感1

手捧一本《紅樓夢》,不自覺地嘴裏就念出了這些話“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可偏偏是這些荒唐言,道出了多少人的辛酸苦辣。

初讀紅樓夢,我處在雲霧中,衆多的人物,繞口的古文,豐富的對話都是我目不暇接。只記得了些大概的故事情節,幾個重要的人物。當時,你若要問我這些人物關係,我是不清楚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賈寶玉和王熙鳳。林黛玉動不動就掉眼淚,這樣的人我是有些鄙視的。同時,她又愛在言語上計較,動不動就不理別人,我對她是沒有什麼好感的。再就是寶玉,說他對黛玉有情,他偏偏又周遊在那些個姐姐妹妹中,說他對黛玉無意吧,他偏偏就招惹了。所以,對於寶玉,我也是有幾分看不起的。對於開始時的王熙鳳,我是有幾分欣賞的,她精明能幹,心直口快,能說會道;但後來她對尤二姐的步步緊逼,以及爲了一點財產而做傷天害理的事,我對她又產生了一點厭惡。總之,開始我對《紅樓夢》的印象不是很好。

後來,隨着對《紅樓夢》背景,作者等方面的瞭解,我開始理解那些人的行爲了。黛玉雖然多愁善感,但這也是她所處的環境所定的。想想一個小女孩背井離鄉,來到外祖母家,雖然有血緣關係,但總覺得自己是個客人,每個行爲動作都萬分謹慎,生怕叫人恥笑了去。後來遇到所愛之人,可惜天不遂人願,到最後還是含恨而終。一句“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道出了黛玉一生的悲與苦。如此看來,她倒也確實可憐。就如她自己所說“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至於熙鳳,人們說她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沒錯,她機關算盡,以權謀私,但她也是個率直潑辣之人,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性格的女子。她不完美,不是個好人,也許《紅樓夢》中沒有一個實在的好人,他們是真實寫在書中的人,而不是一個完美的.影子模範。

真實而又有性格的他們與她們在一本名爲《紅樓夢》的書中活着,那一羣人的生活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生活。他們爲現在的我們打開了一條通往那個時代的時光隧道。

此刻,我回想着書中的情節,人物,對話,我覺得那就是一場夢,朦朧而又真實,心裏覺得它是悽美的,但又不知它悽在何處,美在何方。就如書中所說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才是本書的真諦吧!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在一個寂寞的午後,我們也來讀《紅樓夢》,爲書中的人物癡狂,體會其中的滋味吧!

《紅樓夢》讀後感2

也許你對“紅樓”在認知上還有一些朦朧,畢竟我們還是小孩子啊!少年不識愁滋味,怎麼會懂得大人世界中的愛愛紛紛。——小引

林黛玉字顰顰,名瀟湘妃子,天生麗質氣質優雅脫俗,楚楚動人,惹人憐愛。但她的一生是被人糟蹋的。如果我是她,豈能有說得完的怨言和怨詩?

“醒時幽怨同誰訴,哀草寒煙無限情。”這詩名雖是“菊夢”,但誰曾知,她只有在夢中才能得到生活中無法得到的自由。她一生卻實在活的很累,她怨賈母:“我與寶玉相親相愛,你爲何要拆散我們?”她怨寶釵:“今生今世與你無仇,你又爲何要搶走我的愛人?”她也怨自己:“爲何我出生在此,要我一人承擔這一切的悲傷與痛苦,老天爲何如此待我?”

她怨天尤人,孤身一人生活在賈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他唯一的知己就是賈寶玉,對賈寶玉的愛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去這愛情,生命也就終結。

寶玉是賈母的親外孫,他待人平等,尊重女性,是古代社會的叛逆者,對於自己的愛情,也十分固執,他愛林妹妹,林妹妹也愛他,他細膩就裝不下寶姐姐。

一個親孫女,一個薛家千金大小姐,一個生性孤傲,一個大方典雅,一個多愁善感,一個舉止雍容。作爲一家之長的賈母更是認爲寶釵比黛玉更勝一籌,她說好就是好,她說不好就是不好,也許,就是她的行爲舉止改變了黛玉、寶釵、寶玉的命運。

賈母一生疼愛寶玉,愛他寵他,卻也逼他到了絕境。她明知寶玉不愛寶釵,卻騙他,哄他。她視寶玉爲掌上明珠,卻何曾想過他的.感受?愛錯了,賈母自認爲是在幫他,認爲感情是會日久生情的。卻忽略了他只愛黛玉這個事實,忽略了他的固執。當他發現新娘林妹妹變成了寶姐姐,驚訝,被騙,憤怒,甚至有一絲不敢相信現實的眼神,沉到了谷底,不敢相信親愛的賈母欺騙了他,最後選擇出家爲僧。

寶釵堂堂一個千金大小姐卻嫁給了一個不愛自己的人,還成了寡婦,獨守空房,豈不是自討苦吃、自尋死路?搶走別人的愛人,也落下一個壞名聲,定有人對她指指點點,這是何等的滋味?

這是一本由甜到苦的書,這是一個家族的興衰史,這是一個悲劇的愛情故事。

這本書字字帶血,讀來讓人心酸不已。正如書中詩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讀後感3

這本書我一共讀了三遍,第一遍我並沒有讀懂,第二遍我似乎淡淡的體會到這本身一層的意蘊,第三遍我花了幾倍的時間去細細品味。當我鄭重的翻過了《紅樓夢》的最後一頁,淚水在不經意間潮溼地劃過我的臉頰······曹雪芹刻畫了很多鮮明的人物:鳳姐兒、晴雯、襲人、平兒、尤二姐、尤三姐······

而今天我只談三個人: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

賈寶玉:作爲榮國府嫡派子孫,他出身不凡,又聰明靈秀,是賈氏家族寄予衆望的繼承人,但是他的思想性格卻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不通世務伯讀文章,有可貴而不可多得的對封建正統思想的不滿和反抗精神。

林黛玉:兩彎似顰非顰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姣襲一身之病;閒靜如姣花照水;形動如弱柳扶風一幅古代病態美人圖躍然紙上。她性情孤高,胸懷狹窄,才情之高,是十二金釵之冠。

薛寶釵:生的臉若銀盆,眼若水杏,脣不點而丹,眉下畫而橫翠,肌膚也豐澤而白皙,性情溫和而貞靜,行爲豁達大度,處事隨分安時,才情之高,也只有她能與黛玉匹敵,有一把有“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金鎖,只有揀有玉的.方可配。正因一塊玉,一塊金鎖,一句“你這金鎖要揀有玉的方可配”,可惜了三個絕世佳子。

落得:黛玉和寶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被賈母等人殘忍地扼殺了,林黛玉淚盡而逝。在賈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辦下,賈寶玉被迫娶了寶釵爲妻,但因雙方沒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加上寶玉又無法忘懷知音真愛林黛玉,婚後不久即出家當了和尚,留寶釵獨守空閨,抱恨終生。四個大家府也已落魄的妻離子散。

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讓我聯想到當時的社會背景:歸罪官僚大地主階級的腐敗、虛僞、殘酷、暴虐和深刻的社會矛盾,反應了當時新生的社會經濟關係的萌芽和新興的市民社會力量追求民主和個性解放的生活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只是可憐了黛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真是“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自卑、自尊、自憐的林黛玉啊······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紅樓夢》讀後感4

翻閱《紅樓夢》就不覺的感到這是女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就不得不否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點,但這也是女人的悲劇。這種悲劇是脫離不了社會的關係的。書主要是圍繞寶黛的愛情來寫四大家族的盛衰。在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中就已預示了各人的命運會是如何。“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這裏寫了兩個人:林黛玉,薛寶釵。紅樓夢引子中寫道:”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誓。“預示了他們三個的未來。不只是大觀園中的十二釵,就連寶玉身邊的襲人,晴雯也都被預示了結果。似乎這些都是命中註定的,她們跳不出命運的圈子,被壓迫着,演繹着這悲傷的《紅樓夢》。

這裏有着太多的美,有遺憾的',也有傷感的。倘若林黛玉聽了賴頭和尚的話不去賈府不流淚,那麼紅樓夢的故事又怎麼會有,倘若寶釵進宮金玉良緣,木石前誓又怎麼會引出來,大觀園中也就少了這樣的有才之人。或許故事正是由許多的一不小心組成的。你看黛玉葬花很美,寶釵撲蝶很美,湘雲醉臥芍藥叢很美,晴雯撕扇很美。

當然這裏的紅顏薄命是最多的。首先想到的便是秦可卿,她既有林黛玉的婀娜也有寶釵的丰韻。她可以說是十二金釵中最美的一位女子了,卻在第十三回中就去世了。其次是尤二姐,她也是很美的,她嫁給賈璉,被逼迫,只好吞金而死,這也不免符合了她的個性。說到迎春只能感傷,提到她的丈夫也只能是氣憤可想而知她的結局。黛玉是最熟悉的。她們都凝結了太多的悲哀,正如水中月,鏡中花。每當讀到史湘雲的時候,我的心裏就會有一種很輕鬆的感覺,也許是她帶着的歡樂很多吧!可是她也是很苦的一個人。當她還在襁褓中時就失去了父母,她寄人籬下,她的舅舅爲了減少開支居然把所有的手工活都交給她做,而她每天也要做到三更。她是很樂觀的一個人。我覺得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能夠帶給身邊的人快樂就是最大的快樂!

我很喜歡《紅樓夢》,我只能用我的見解去看這本書,有人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就會有感想,這便是我的感想。

《紅樓夢》讀後感5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首《葬花吟》讓多少人心悲意慟。一曲《紅樓夢》,唱出了一個時代的悲喜興衰。當大雪落的白茫茫一片真乾淨時,以往的繁華富貴僅有留在薄薄的書頁中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是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國運昌隆,皇恩永續,似乎一切都欣欣向榮,萬象爭輝。少有人看到,整個社會從最底層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擁阻,渾濁不堪的景象。底層百姓失田棄地,難以維持生計。不願受辱遭害的,毅然別過人間。硬掙着命活下來的,不是被官府算計,就是被大家族盤剝,最終也免不了悲慘的命運。大家族間更是利益糾葛,爲了錢勢互相傾軋,爭權奪勢,與官府沆瀣一氣,弄得民不聊生。就是家族內部也是無休止的勾心鬥角,最終還是難逃家破人亡的結局。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知是誰?林黛玉喟嘆的不止是她一個人的悲哀,也許不久後的他年,不光是這傾城傾國的林妹妹,就是這天下無二的大觀園內的一草一木也怕是不知何處去了吧。世間的歡樂終歸於幻滅,回想起來,也可是是做了一場夢而已。縱使清純潔淨如妙玉之類,也終究落得個狼狽退場。在那個污濁不堪的時代,有誰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呢?個人的悲劇如流沙攢聚,漸漸匯成無限的沙漠了。他年葬儂知是誰?不知。慢慢風塵把它們都埋葬乾淨了。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是最淒涼的一句聯,也是林黛玉對自我結局的最爲精準的預測。《紅樓夢》是一出悲劇,劇中的每個人都被牢牢困在命運的`蛛網上。有的人在奮力掙扎,筋疲力竭。有的人早已放棄抵抗,迷迷糊糊地等待毀滅的到來。他們的悲劇並非巧合與偶然,而是與整個社會的沉淪密不可分的。預言從一開始寶玉夢遊太虛時就得見端倪。不然,高鶚何以續作後四十回?何不讀出大團圓的皆大歡喜的結局?寶黛二人是天上仙靈轉世,死後自會幻化作仙靈重歸天界,可那些血肉之軀呢?還是一朝春盡,終歸塵土。

由此看來,一部《紅樓夢》的內涵太豐富,叫人無法全部參透。一首《葬花吟》又怎能概括得盡?真真是紅樓一世界。

《紅樓夢》讀後感6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見他,他若有奇緣,如何心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撈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紅樓夢》一部中人物的杯具,一部作者的杯具。曹雪芹不僅僅描述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有繁華走向衰敗的生活,並且讚美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愛請。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爲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杯具感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捉摸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書中的人物多達900多個,而其中我有一個最喜歡---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泣,千里珠峯一望遙。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體把兒牽掛。自古窮空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在那那樣一個千順從,萬順從的時候,僅有她敢於去抗爭,敢於去維護自我的尊嚴。一個敢於同命運,同邪惡鬥爭的人,纔是生活的強者。而她”分骨肉”的無奈或許就是這個時代的`杯具了。

在《紅樓夢》中的一段情節---黛玉葬花,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情節,也是黛玉個性焦點的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香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助偷酒淚,酒上空枝見血痕。

毛澤東說“不讀《紅樓夢》就不是中國人,”清末有《京都竹枝詞》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亦枉然”,可見《紅樓夢》對中國的影響之大。

我所看的《紅樓夢》不僅僅是120回的通行本,還有周汝昌校匯本。曹雪芹的《紅樓夢》不是那樣貌的,我能夠經過自我的發現去還原一個我認爲真實的情節,而不受高鶚的影響。

《紅樓夢》博大精深,次次讀次次悟,正是他的不朽魅力。

《紅樓夢》讀後感7

她,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也醉了世人——走進《紅樓夢》一書,我被她深深吸引,她就是林黛玉。

她,“兩彎似蹙非蹙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她,行動如風拂柳,嫺靜如花照水,嬌嬌柔柔,惹人憐愛。從對她寄人籬下的憐憫,到對她出口成章的欽佩;從對她哭哭啼啼的厭煩,到對她病若西子的憐愛;從對她故作清高的憎惡,到對她焚稿斷情的痛惜……林黛玉一生悽慘的命運令我扼腕嘆息。

她身上的氣質是常人所不可比擬的,她的文采和才華令人讚歎。對於她來說,詩就是她情感和精神的寄託。讀着她寫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種莫名的傷感便不禁涌上心頭,花落了花不知,人死了人不知,這是怎樣的悲傷啊!一首《葬花吟》道出的也正是她一生淒涼的感情和衝破封建禮教的渴望。

她的一生是坎坷悲慘的。她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與寶哥哥錯過,爲了報恩,流盡了眼淚,那個時代的她,也許怨過,也許恨過,命運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錯過,只是過客……我曾埋怨黛玉命運的不公,讓她臨死前都沒能看懂寶玉對她的愛有多深。但是,我又爲她慶幸。若是她活得長久一點,看到賈府被抄的人間慘劇,豈不是要把眼淚流乾?以黛玉脆弱敏感的心,如何能承受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以黛玉的`高傲、純潔,她如何面對那樣一個污濁的世界?倒不如“質本潔來還潔去”,做她高傲清高的絳珠仙子,暢遊於“太虛仙境”。

《紅樓夢》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爲線索,真實而生動地刻畫了封建社會末世的種種人情世態,揭露和批判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和腐朽。透過林黛玉,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紅樓夢》,也更加深入地瞭解了林黛玉當時所處封建社會的黑暗。我爲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爲她悲慘的命運而惋惜。然而,正如封建社會必然走向覆滅,在那個時代,黛玉註定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

終究是黛玉醉了紅樓,亂了浮華。走進《紅樓夢》,邂逅那一抹溫情,那一世淒涼……

《紅樓夢》讀後感8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恬淡自適的午後,尋一本紅樓,與開至茶蘼的繁花爲伴,一同進入悽美悲涼的紅樓夢中。

遊走在書中,恍然若見,嬌柔的黛玉緩緩而來,真是“閒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滴翠亭外,是寶釵撲蝶的歡聲笑語。隱約可見的是善良純真,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的寶玉……

紅樓夢中,人物繁多複雜,可我卻偏愛於擁有“真性情”的林妹妹,“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她與11歲的賈寶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賈母打點,自視地位在三春之上,實則只是隔一代近親,因被王夫人的僕人最後一個送宮花而很不愉快,而道∶“我說呢,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在她憂愁苦悶時,會一個人默默流淚,作詩消愁,活出了自己。反觀寶釵,她生長在皇商家庭,處處循規蹈矩,舉止嫺雅,博學多才,受到賈府上下一致好評,但在我看來她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只是麻木的按照規定的去做便是了,也不知自己開不開心。在寶玉將她比做楊妃時,她也曾大怒,但也只不過一句反諷的話。

同是處於舊封建社會的禮教中,兩人卻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忙碌的高中生活中,我每一節課全神貫注,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全力以赴每一場考試。然而不乏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學習壓力大,不知何處宣泄,只得犧牲剩餘時間,全部投入當中,只爲成績與班上的同學一樣,才能夠有他人的讚許和認同。這樣的我活的很累,似乎與寶釵一般,而遇到了紅樓中的林黛玉,給了我不少啓發——我不應把自己逼的太緊,閒暇時間,或許可以同朋友聊聊天,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在意於他人的眼光,應該活出自己。雖然黛玉結局病逝,並未嫁給賈寶玉,但也曾在飲酒賞花時,才氣逼人,豔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的.詩情”還是“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無不體現她的娟雅脫俗。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從古流傳至今,曹雪芹生動的人物刻畫,完美的景物描寫,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博大精深的人生道理,次次讀,次次悟。不正是這樣的原因,纔會讓文人墨客愛不釋手嗎?

《紅樓夢》讀後感9

說到《紅樓夢》,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原名《石頭記》,全書由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婚姻爲線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興衰史爲軸線,濃縮了整個封建社會的內容。

《紅樓夢》的開卷詩讓我印象最爲深刻:“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兩句詩,把作者曹雪芹的情感揮發得淋漓盡致,那句“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更是頗爲耐人尋味,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名著!

《紅樓夢》的主要人物有:率性單純,溫和善良,無功利心,同情心強,反對封建思想禮教的賈寶玉;美麗而敏感細心,易傷感,絕頂聰明,悟性極強,蔑視高官權貴的林黛玉;穩重隨和,野心勃勃,城府極深,極會拉攏人心,恪守封建婦德的薛寶釵;精明能幹,尖酸刻薄,兩面三刀,心狠手辣,天下陰毒之能事的王熙鳳。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嫺靜似嬌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弱西子勝三分。”明明是這樣一個妙人兒,卻寄人籬下,只能悽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真是令人惋惜!

熱鬧的“元妃省親”;有趣的“劉姥姥進大觀園”;悽慘的“黛玉焚稿”。作者曹雪芹幾乎是用生命去完成《紅樓夢》的創作。“披閱十載,增刪是十五次”就是這樣認真的態度,成就瞭如今的傑作《紅樓夢》。且看那金陵十二釵,就這麼十二個人,在作者的筆下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徵,作者把這些人物刻畫得是那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這就是作者嘔心瀝血的'結果!

《紅樓夢》寫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其實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的高度縮影。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最後的結局都很悲慘,賈母歸天,賈寶玉出家,林黛玉含恨而亡,王熙鳳魂歸金陵,一個風光無比的的賈氏家族就這樣土崩瓦解了。合卷沉思,令我感懷不已。生活在封建社會裏的他們,悲慘命運是自然註定的。相比之下,我們則是無比的幸福,我們生活成長在如此美麗的社會裏,家庭是如此的和睦幸福,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學習中我們應該持之以恆地勤奮努力,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去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

《紅樓夢》讀後感10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曹雪芹

很小的時候,就“瞄”上了書架上那本厚厚的《紅樓夢》理由很簡單,同桌總會哼上幾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恰似一朵清雲剛出……”他得意地向我炫耀這是源於一本叫《紅樓夢》的書。

《紅樓夢》?我一下子聯想到《愛麗絲夢遊仙鏡》,這大概也是好看的童話吧,那個“林妹妹”有沒有白雪公主漂亮呢?

帶着種種疑問,小小的我翻開了這本“大部頭”。天哪!據不完全統計,有百分之五十的字不認識,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文字我讀不順口,有百分之九十的話讓我墜如霧裏……倒是烏家莊“孝敬”寧國府的那張清單讓我感興趣了一段時間。於是,我得到了一個答案:《紅樓夢》是寫幾個有權有財的人家的.書,平平淡淡,沒有童話好看,不讀也罷。

再讀“紅樓”記不得是什麼時候了,沒辦法,要交讀書筆記唄,只得硬着頭皮再度捧起《紅樓夢》。那時正醉心於唐詩宋詞,於是,《紅樓夢》立即讓我愛不釋手,“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多美的句子!

本着“愛烏及烏”吧,我開始煞有介事地“研讀”起《紅樓夢》來,還學着金聖嘆作評註,幾番圈圈點點,倒也讀懂了不少,於是開始把“真事隱去,假語村言。”掛在嘴邊,雖然對顰兒整天哭哭啼啼,怡紅公子整日挨訓仍不甚明白,倒也得出了又一個新的答案:《紅樓夢》確實讓人“餘香滿口”只是我讀不懂的地方還太多。

以後的日子裏,讀《紅樓夢》的次數多了起來,開始漸漸懂得顰兒“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背後的無奈,漸漸瞭解寶玉“富貴閒人”中隱藏的叛逆,漸漸明白寶釵“任是無情也動人”的事故冷漠;我會爲晴雯的反抗拍板叫好,我會爲襲人的謹慎小心微悠然嘆息……

吟着“我所居兮,青埂之峯,我所遊兮,鴻蒙太空,吾誰與逝,誰與吾從,渺渺茫茫,歸彼大荒”,我不在醉心於詞句的優美,而是對那個時代的悲哀無奈有了更深的認識。

我問媽媽:“爲什麼讀得是同一本書,卻每次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呢?”媽媽回答:“因爲你長大了。”或許吧,那麼,下次再讀《紅樓夢》,我又會得到一個怎樣的答案呢?

《紅樓夢》讀後感11

讀《紅樓夢》,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也是這些感動我們的人物,我們耳熟能詳的賈寶玉,林黛玉,薜寶釵,王熙鳳乃至劉姥姥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讀《紅樓夢》,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讓我產生不同的感覺,一種新的'東西也在這些人物中散發出來!

《紅樓夢》中描述了這樣一個人"鮮豔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嫋娜,則又如黛玉"的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寶釵,黛玉之類"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這個人就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憑藉自己的美麗榮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寶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與她的孃家的家世不相稱,她的家裏老父弱弟,無錢無勢,而賈府卻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爲堂金作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雙富貴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並不像鳳姐"蓮二奶奶"的位置那麼可靠,她的花容月貌雖然爲她增色,讓她榮登寶座,但卻不能保證她不受歧視,然而秦可卿到了賈府後獲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視,反而成爲賈母的重孫媳中"第一得意之人"這是由於她生的"嫋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她不僅"秉花容",而且"會行事兒"這點就印證了在賈府這個大家庭也即一個社會的環境中會行事,會看眼色是一個多大能耐,此時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寶釵,爲什麼後來會有這樣的愛情悲劇,在會芳園中賞梅,寶玉想睡中午覺,賈母就讓小廝好生哄着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動接過這一差使,爲的是博取賈母的歡心,在寧府寶玉會秦鍾,二人到裏間小炕上腸敘,秦氏忙進來叮囑寶玉道:"寶叔,你侄兒年小,倘或言語不低頭,你千萬看着我,不要理他。"爲的是怕秦鍾說錯話使寶玉掃興,秦氏病重,賈府還動了一大羣大夫,"三四個人一日輪流着倒,有四五遍來看脈",秦氏甘冒着涼添病的危險,一日換四五遍衣裳,坐起來見大夫,爲的是怕萬一禮數不周,落人非議,……、

如此這麼多,不難看出,秦可卿不細心和要強,但她的這種細心和要強也反映了她只要求不開罪人,不落人褒貶,從而能博得人們的好感。

《紅樓夢》讀後感12

初次接觸《紅樓夢》這本書,說實話我的感觸頗多。拋去它的文化底蘊,含義內容和寫作背景,只單單看他半文言的的寫作語言,就會讓我覺得索然無味,再加上本身這種對取材內容並不感興趣,所以在四大名著中,認真看過的好像也只有《西遊記》而已。若非老師明確留下去品味《紅樓》的作業下來,我想,除了《紅樓》中我所感興趣的詩詞一類,剩下的整篇《紅樓》怕是不會認真的品讀了。但《紅樓》能成爲經典也是有原因的,正如書中所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讀過前十回後,在這裏粗略有感。

《紅樓夢》,原名爲《石頭記》。由空空道人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至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爲情僧,改《石頭記》爲《情僧錄》。至吳玉峯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簒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紅樓夢》在開頭直白的介紹了故事的.來源。一塊剩下的補天靈石棄在路邊,因緣而遇到的道德一僧一道,由其點化而墜入凡塵歷練,投胎爲賈府公子賈寶玉。甄隱士與攜補天石的僧道二人攀談,隱約間察覺什麼,欲想深究,卻爲南柯一夢。抱女英連在門後逗弄卻遇瘋僧亂語,後因此結交了賈雨村,並覺得此人不凡。賈雨村常來造訪兩遇甄家丫鬟嬌杏在瞧他,便以爲嬌杏對自己有意。再一次酒醉之後,甄隱士得知賈雨村的抱負後,慷慨解囊幫助其進京趕考。後賈雨村不告而別,看燈時又失英蓮,再加上葫蘆廟失火殃及甄家,被迫入住岳父家,遭人冷眼,被一僧一道點化出家。

賈雨村高中後,回鄉尋甄隱士報恩不得,便娶了甄府丫環嬌杏爲妾。不料被參免罷職。家財散盡後經朋友介紹教林如海之女,黛玉。一年之後,賈村雨與舊識聊起金陵賈府,有人報喜,可向林如海求得復職信,要趕赴金陵。黛玉的母親病逝,林如海託付賈雨村護送黛玉去金陵。初入榮府第二天聽聞薛夫人之子薛蟠殺人一案。

人物雖多,出場也看似雜亂。但實際上絲絲緊扣,句句相連。每個人都好像都是故事的主角,雖看似無用,但都默默的推動着情節的發展。比如那一僧一道,提點着衆人,點化甄隱士出家;嬌杏偶然一瞥,卻使賈村雨高中回來無處報恩之時高轎迎娶。筆鋒不急不緩,收放有度;情節緊湊有序,扣人心絃。

《紅樓夢》讀後感13

《紅樓夢》前六回中,林黛玉初入賈府這一段印象很深。

剛剛失去母親的林黛玉,離開父親,隻身北上,投靠外祖母。雖說外祖母是因爲心疼黛玉,才執意接她入賈府照顧,但對當時的黛玉而言,外祖母是陌生的親人,從未謀面,只在母親口中聽到些隻言片語,心中自然十分忐忑,謹小慎微。

“這林黛玉常聽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她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

小心謹慎地打量着一路所見,後與外祖母及舅母、衆姐妹、嫂子相見,“衆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

“寂然飯畢,各有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當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養身,雲飯後務待飯粒咽盡,過一時再吃茶,方不傷脾胃。今黛玉見了這裏許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因而接了茶。”也體現了黛玉的謹慎。

後與寶玉相見時,寶玉見黛玉也沒有玉,只自己有,生氣要摔玉,衆人忙哄勸住,讀到這裏,我就在想,一路小心謹慎的黛玉該有多自責啊。

果然下文寫道“林姑娘正在這裏傷心,自己淌眼抹淚的說:‘今兒纔來,就惹出你家哥的狂病,倘或摔壞了那玉,豈不是因我之過!’”

聽蔣勳老師講解才知道,林黛玉那時只有十二三歲,就又佩服起她來。

到賈家這樣規矩森嚴的大家族,禮儀、言談沒出半點錯,着實厲害。

十二三歲的`我還是抗拒走親戚,不知道要說什麼,老是躲在媽媽身後的扭捏害羞的小孩子,對比之下實在佩服黛玉。

後文中講林姑娘經常暗自落淚,自己看時覺得確實讓人覺得厭煩,但想到她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又不免心疼。

記得我上高一時住校,一個月回家一次,開學前兩週特別興奮,新環境,新朋友,到第三週開始瘋狂想家,白天上課,同學說說笑笑,不覺得。到晚上睡覺時,就從枕頭底下拿出全家福,默默流淚。

想黛玉小小年紀就離開家,到全然陌生的環境,着實令人心疼。再看黛玉常常暗自落淚就多了些理解。

《紅樓夢》讀後感14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說到這人人都略知一二的《枉凝眉》,自然會聯想到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我在閱讀了這部不朽之作後,不免有感而發。

《紅樓夢》這一本書中的人物繁多,關係錯綜複雜,每個角色也都是個性鮮明。說起全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人物,自然非林黛玉莫屬了。她自小體弱多病,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令人止不住的產生憐憫。黛玉在元妃省親時爲瀟湘館所題的一匾一詩,讓我覺得與其他姐妹所作的大有不同,字字句句都表現出她非凡的文學天賦。平日裏,黛玉的幾首詩詞也同樣使人嘖嘖稱奇,令我佩服不已。但是,黛玉的性格有時太爲嬌弱,有時又太有心計,很是極端。比如遇到任何不好的事兒她都會躲到一旁止不住地哭泣,多愁善感,寶玉來勸,還把氣撒在他身上。有時,看似弱不禁風的`黛玉還會用冷言冷語諷刺她看不慣的人,使得別人滿肚子的怒火,她卻暗暗得意。可以說,林黛玉有着優秀的才幹,但從她身上,我們同樣應該明白,不能時不時就挖苦別人,別人表面上不說,心裏對你的印象卻會一天天變壞。

在《紅樓夢》裏,主要講述了賈府由鼎盛時給低賤的戲子潑錢,到被治抄家而一步步走向衰敗。造成這麼大反差的原因實際上有很多,外因是他們家一些違背朝廷的事敗露,一方面是元妃的逝去,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則是賈家子孫一代不如一代了。這不免使我想到了現如今所說的“富二代”。這些“富二代”大多數只會依賴家庭,都是一些紈絝子弟,平庸者佔很大比例。他們整日在父母打拼出的美好生活中過日子,對社會根本沒什麼貢獻。而只有極少一部分“富二代”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繼承父業,或自己拼搏,大有作爲。還有一部分人就很像書中的賈寶玉,明明有一身的才幹,卻整日放縱自己,不思進取,只知道一味地玩樂,自己白白葬送了一份原本可以很美好的未來。

由此可見,不論父母給予我們的是好還是壞,關鍵在於我們自己,只有爲了自己的前途而努力,纔可能真正有所收穫。並不能沉溺在奢華富貴的生活中,也不能抱怨於清貧困苦的條件裏,只有我們自己纔是命運的主宰者。

閱讀《紅樓夢》,你一定會沉醉於曹雪芹構造的紅樓夢中人的故事裏,感悟一份屬於自己的紅樓之夢。

《紅樓夢》讀後感15

總有一段記憶值得細細回味,總有一些臉龐值得一生銘記,總有一本好書值得再三品讀。

——題記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是《紅樓夢》結篇時作者留下的一首感慨詩作。五讀《紅樓夢》,四次在書尾或讀或背出這首詩,給我的感受像是成長,從懵懂到衝動,再到沉重,最終剩下釋然與希冀。我不敢談論《紅樓夢》,僅僅懷着一種懷念的心境述說我與她的五次觸碰。

初讀《紅樓》:混亂

初中二年級第一次讀《紅樓夢》。我還記得那時只是因爲某次考卷上一題“試寫出《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中的.八位”難倒了全班幾乎全部同學,班主任所以提議大家讀讀這本“中國古典小說巔峯之作”。在“學習是天,分數是地”的年齡裏,教師的話便是聖旨。不久我便從書店搬回了《紅樓夢》。應對着眼前蝌蚪般密密麻麻的小字,我唯一的感受就是這要讀到何年何月!慶幸的是我從小就不是輕諾寡信的人,承諾媽媽買回來後必須讀完讓我硬着頭皮讀了下去。其間,但凡遇到詩詞便自動跳躍,看見閒話家常就統統屏蔽,涉及縱古論今就置之不理,每個週末抱着這本鉅著真正專注的只是那些對不上身份的名字。

以錯過《紅樓夢》精髓爲代價,我僅僅用了不到一學期的週末部分時間就完結了這部讓無數紅學學者窮盡一生也研究不透的大部頭。收穫是,明白了書的作者是清朝曹雪芹,寫的是某朝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史(教師說過)及寶、黛、釵的三角戀情(老實說應當屏蔽),雖然基本對不上號,但卻背熟了“元迎探惜四春、寶釵、黛玉、李紈、秦可卿、王熙鳳、史湘雲、妙玉、巧姐”這十二冠首金陵女子。不明白“奴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花知是誰”的是黛玉,不明白“金玉良緣”“木石前盟”指的分別是寶玉寶釵、寶玉黛玉,不明白“海棠詩社”因何而結,又爲何無果而終,甚至不明白紛繁的寧榮二府裏誰主誰僕,誰是誰的妻子,誰與誰是父子。與《紅樓夢》的初次觸碰在一片混亂中結束,那時,我當真以爲她就是“滿紙荒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