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精選】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5篇

【精選】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5篇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

28年,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合上這本著作,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在主人公魯濱遜流落荒島28年後終於回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故鄉。

在這本著作中,最精彩的部分可謂是《流落荒島》。主人公魯濱遜克羅索從小嚮往大海,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上風暴,船隻觸礁,被海浪送上岸。之後自力更生,爲了生活,自己搭建房屋,沒有食物,他嘗試打獵、種穀子,他還自己做衣服、做陶器、做麪包,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他運用自己的智慧,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創造了奇蹟。

魯濱遜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會盡力而爲,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在最初時他屢次碰壁,但他從不灰心失望。最終,他辛勤的勞動得以回報,他有面包吃,有羊奶喝,有陶器用,有種植園,還有兩棟鄉間別墅;這些都是魯濱遜不知費了多少力氣,灑下多少汗水,克服了多少困難才換來的。

再想想自己,如果我要流落到荒島怎麼辦?我能活幾天?在這幾天裏,我又能做些什麼呢?我會打獵做飯嗎?我會搭屋蓋棚嗎?我能像魯濱遜一樣勇敢與野人搏鬥救下新期五嗎?

我們應該學習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不怕困難,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用我們智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奇蹟,開拓美好的明天!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2

在暑假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魯濱遜德勇敢、自立讓我感動。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魯濱遜的英國人,在一次航海中遇到了大風船翻了,魯濱遜漂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爲了生存下來,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點生產和生活資料,和大自然展開了鬥爭。他常常遇到許多的困難,但是他經得起失敗,憑着自己的.勞動建起了房舍,開墾了農田,圈起來了羊圈,是荒島面貌有了大大的改變,他的生活也有了改變。經過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終於脫險返回故鄉。

看完這本書,我深受感動,他一個人身陷險境,還能對生活充滿信心,沒有放棄,還勇敢的面對困境,改變生活。也讓我知道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舒服。也讓我知道,人不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勇於面對和挑戰困難。

一個人只要有毅力,有不懈追求和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精神,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創造奇蹟。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3

暑假裏,在“快樂讀書吧”的閱讀書目中,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我已不止一次聽過這本書的名字,現在終於有機會可以讀了,我一下子就愛不釋手,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我掩卷遐思:如果只靠一人之力,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存二十八年,能完好無損地等到走出孤島的一天嗎?在無助和孤獨中,怎樣勇敢無畏地克服困難?如何學會獨自生存,好讓生命延續下去?

是魯濱遜,給了我答案。

《魯濱遜漂流記》記敘了主人公魯濱遜在航行中遇到海難而漂流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運用智慧,善用荒島上的一切資源生存下來了。在孤島上開墾土地,老天一次次地幫助他讓那艘大船漂流到島邊,與“星期五”這個好幫手完美邂逅給孤島生活增添了樂趣,幫助船長平息叛亂後順利回到英國。

這本書對我啓發很大,讓我明白一個人要怎樣坦然地面對艱難險阻。魯濱遜並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只是和常人一樣的活着,擁有和常人一樣的智慧和雙手,但他卻能戰勝一般常人所不能克服的困難。這勝利不是別人所給予的,而是魯濱遜不斷地堅持,堅持,再堅持,最終克服了所有艱難險阻,這樣他才能活着離開這座孤島,返回家園。

沒有人能明白魯濱遜是怎樣做到的,也許就只是因爲心底裏的那份——要活下去的信念,讓他堅持了下去。魯濱遜是一個堅強的人,在他的眼中,天底下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只要憑藉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肯想肯做,堅持自己心中的信念,就能走出困境。

記得有一次在家裏做作業,有一道數學題,我怎樣想都還是毫無頭緒,於是我便想要放棄。這時,我想到了魯濱遜在獨自一個人的情況下,面對艱難險阻仍不放棄,他勇敢面對,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這讓我感到慚愧,於是我調整心態,再仔細審題,運用所學的'知識,配合作圖的方法,終於把那道題解出來了,這一刻我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並不大,學習條件也差不多,主要是心有堅持,如同自己在無人孤島下要有堅持活下去的決心,就一定能取得勝利。而《魯濱遜漂流記》就是最好的詮釋!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4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笛福晚年寫的一本名著。故事主人公魯濱遜不聽父母的勸告,離家出走,跟着好朋友的爸爸上了海船,去航海。可是在海上遇到了大風暴,海船經不起驚濤駭浪的拍打,沉了。在這一大海難發生以後,全船隻有魯濱遜一人存活。他漂到了一個小島上,上面荒無人煙,他面對的不僅是兇猛的野獸、野人的追殺,還有人生最大的弱點——孤獨。然而,魯濱遜卻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闊別幾十年的家鄉。

一開始讀的時候,我覺得不是很有趣,越讀越沒興致,甚至覺得這本書是浪得虛名,更稱不上世界文學名著。可讀了“建設家園”和“打擊野人”這兩個故事以後,我被魯濱遜的智慧和堅強的意志感動了。他從剛到島上的一無所有,慢慢的擁有了食物和住所,這是他用自己的心血換來的呀!他還要跟飛禽走獸搶自己種的`小麥、稻子,並費盡腦筋創建了幾個大羊圈,許多根羊油蠟燭。

後面的內容我是迫不及待地讀完的,完全被魯濱遜勇於克服種種困難的頑強意志所折服,我也想告訴我的同學們,在困難和災難面前,悲觀與絕望是沒有用的,只有靠自己的智慧和堅強的意志才能戰勝它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萬萬不能有坐享其成的念頭。“只有拼搏了纔會成功”,這是魯濱遜告訴我的。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5

《魯濱遜漂流記》是被譽爲“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在年發表的一部驚險刺激的探險小說。書中主要講述了魯濱遜三次航海經歷,其中,重點記敘了他第三次航海發生的故事。

魯濱遜在航海的途中不幸遇到大風暴,整條船上的人都不幸罹難,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蹟般地活下來,並隻身漂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島上,年復一年與孤獨爲伴。他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生產水稻和小麥,開闢了一個大菜園,烘出一塊塊雖然粗糙但卻很好吃的麪包。他不僅建造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還將野獸馴養成一隻只家畜。就這樣,經過千辛萬苦,他建成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王國”。這一件件、一樁樁,都是他經歷一次次失敗,卻從未放棄後才取得成功。後來,他救下了一位印第安野人,取名星期五。他們一起在孤島上生活,後來魯濱遜帶着星期五一起回到了家鄉。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魯濱遜的勇氣和毅力更是讓我肅然起敬。如果我是他,當船遇到暴風中失事的時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坦然接受重重的困難和波折,因爲我沒有自信;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積極自救,因爲我沒那個能力;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同類開宴會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勇敢地站出來,與他們搏鬥,因爲我沒有那種膽量。

與魯濱遜的生活相比,我們現在真是太舒適了!想起自己每每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一些困難,我首先做的不是努力把問題解決,而是逃避或是尋求師長的幫助。再次回想書中魯濱遜的遭遇,我們遇到點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父母對我們的照顧總有停止的一天,所以我們要學會自力更生,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生活,以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成長路上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困境,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聽見夢想完成的美妙聲音!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6

我今天懷着激動地心情把這本《魯濱遜漂流記》啃完了,雖然很辛苦,但裏面魯濱遜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使我旁若受驚,我想:魯濱遜在那種艱難的環境下,是什麼使魯濱遜有活下去的勇氣呢?對,是那種勇敢向前、不怕磨難的精神 魯濱遜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但由於魯濱遜天生喜歡冒險,所以,他非常渴望去冒險。

爸爸知道他這種想法後,就教育他說,不要去冒險,那是很危險的,可魯濱遜卻不聽,他還是想去冒險,終於,他鼓起勇氣,趁媽媽高興地時候說了這件事,媽媽傷心的說:“孩子,聽媽媽的,別去,很危險,”魯濱遜聽後很失望,去碼頭找到爸爸的老朋友,向他說明他的願望,那位老朋友爽快的答應了。開船後不久,一陣暴風颳來了,魯濱遜有一種害怕的感覺,他暈到在船艙裏,等他醒來時,船長說:“剛纔那陣小風把你嚇着了?”他點點頭,隨後,一股更大的風降臨了,遠處一艘貨船淹沒了,他只聽見船長高聲說:“趕快排水,快、快。”但一切都無濟於事,眼看船就要沉了。魯濱遜突然看見遠處隱隱約約有艘龐大的'貨輪,船長立刻鳴槍求救,片刻,我們安全的上了大貨船。

看,不是魯濱遜的臨危不懼,他們是不可能還有活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學會在不要向困難低頭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7

假如你一個人在荒島上,能生活多久,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我想像我這麼一個生活在城市裏,從小就備受家人呵護的小王子,可能待半天就崩潰了。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裏寫的一句名言,這句話來形容“魯濱遜”最合適不過了,他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種種困難。他身上許多優秀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小學生學習,但,我要向他學習自我保護的意識!

文章主要記敘了,在17世紀有個英國人,他叫魯濱遜。他喜歡航海和冒險,他到過世界上許多地方,也碰到過許多的困難,但他一點也不害怕,他走遍天涯海角。他再一次航海中不幸落入到一個荒島,他在荒島上受了重重困難。在荒島上生活了整整28年最後,他成了一個千萬富翁,他是一個敢於冒險,不怕困難,沉着冷靜的一個人。

他在一個荒島上生活了28年是一個令人大吃一驚的數字,他在荒島上沒有燈,沒有衣服,沒有牀,沒有食物,他怎能生存下來呢?我在城市裏有吃有喝的,還有溫暖的衣服穿,我們應有盡有,什麼都不缺,然而,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就會退縮,而魯濱遜卻能勇往直前,迎難而上,做到自我保護!難道他的這些品質不應該值得我們學習嗎?

“世上無難事,只怕肯攀登。”不管有什麼困難,我都要不能退縮,面對生存考驗,冷靜的'思考,勇敢的面對,我相信我也能成爲像魯濱遜一樣的人,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提高警惕,學會保護自己!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8

第13號超強颱風“韋帕”過去了,沒有驚心動魄,沒有風雨滿樓,也沒人仰馬翻,紹興,不知是人傑地靈,還是運氣不錯,雖然做了近十年來最強颱風登錄的充分準備,還是與它擦肩而過了,這是可喜可賀的。當我們看到電視上別的地區所遭受的嚴重破壞時,就不得不慶幸自己了,像浙江蒼南幾乎已經成了颱風登錄地的代名詞了,有人一聽颱風來了,首先就想到了那個地方,而紹興似乎至今爲止也沒有什麼大的颱風經過,大多是接受一些大風的影響,來一些塵土飛揚的把戲,能吹倒兩棵小樹也已不錯了。

這次,颱風確實是忽悠了咱一回。早在前風登錄前一兩天,人們就已是全民皆兵了,浙江省的防颱防汛指揮部都進行了緊急部署,各電臺電視臺也循環播出着颱風的消息,它的每一點動向都被人們牢牢地監控着,而根據那個走勢,紹興也是它的必經之地了。18日,颱風加強爲近中心風力16級的超強颱風,大有人人自危的態勢。各級部門由上而下作了細緻而周密的安排,對學校也不例外。當沿海地區學校緊急叫停,紹興山區學校也通知停課的時候,我們這些地方的學校卻還在領導們的猶豫不定當中。下午,有老師傳來消息,不少學校從下午開始已經放學,包括19號一天也放學,於是開始期盼我們是否也能放學。

18日傍晚直到學生都放完了,老師們也沒接到學校有關晚上到第二天早上臺風登錄是否會影響學校上課的通知,也就是說第二天應該照常上課。與此相比照,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全縣除了我們學校幾乎所有學校都接到了第二天停課的通知,當然,我們是隻能例外了。這一週,我值周,在校車接送站點目送學生一個個被家長接走,雨並不大,但風已足夠吹翻雨傘,沒有家長問我明天是否休息,大概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但晚上問題還是來了,省電視臺、市縣電視臺滾動播出着中小學第二天停課一天的通知,看到的人都忐忑不安,我們只能耐心等着通知,或許這時候學校會一個電話讓我們班主任通知所有學生明天不用來上學了呢。但沒有。直到十點半,當我還在電腦前打字的時候,一個電話突然驚起,我以爲是學校裏的,不料是家長的詢問,也是因爲看到越來越嚴峻的形勢和各級對第二天學校停課的通知發出的疑問,說明天其他學校都停課了,我們學校停嗎?我不知道,我趕緊打電話問分管副校長,她也說不知道,她又趕緊打電話去問,後來,告訴我說明天所有老師都要上班,學校也照常開門的,但部分學生或家長因爲颱風原因不能或不願來學校的,可以在家休息,原因是今天傍晚來不及通知了,大概是在我們放學後一個小時左右上面纔來的通知。可是第二天說上級教育局的通知卻是在晚上十一點纔來的,我不知道哪個纔是屬實的。

第二天早上的情況是亂得不得了。我在去嘉裏花園接送站點的時候接到電話說對送孩子來的家長說今天學校不上課了,可以回家休息,學校里老師是在的,如果要到學校裏去,也可以,但對自己來到站點的孩子則只能接到學校去了,這是以防路上的意外。19日早上的風雨一點也不明顯,像是在等待什麼似的,聽說颱風並不是一直刮的那樣,有時它會寧靜得很,讓人在麻痹大意的時候,忽然發起十幾級的進攻,開車的司機唐師傅就說昨天台風在沿海地區時那裏還開過太陽,但一會兒就是風雨大作、大雨傾盆了,我們是不能大意的。儘管後來我們得知颱風早已在凌晨兩點半在蒼南登錄,並迅速由超強颱風減弱爲颱風,但在當時我們都還是懸着一顆心的,擔心上午或什麼時候颱風會突然降臨。於是,學生走的走,留的留,大部分都回家了,一小部分由接送車送到學校。

到了那裏,門口還是很亂,值周老師不知道寫怎樣的通知以告慰前來送孩子上學的家長,是直接回絕呢,還是讓他們留下來再說呢,舉棋不定。各個教室裏都只有幾個孩子,多的二十來個,少的三四個,究其原因是昨日半夜前後,學校的分管副校長通過學校的電信家校通平臺已經發了短信到家長那裏,說今天不上課,學生可以不來上學。但情況複雜得很,有很多學生並沒有開通過家校通,不知情,有插班生也不知道,有新一年級也沒有,更有很多學生家長沒收到或收到了也不放心,要到學校來問明情況方纔離去。而一早以來,每個班主任的手機都成了熱線,有因爲看到電視通知詢問的,有收到學校短信來問的,也有自己想到的,一時間電信幾乎阻塞。

接下來是如何安頓這幾名到校學生的問題了,課自然是沒法上了,但要管理這每班幾名學生是相當麻煩的事,學生根本沒任何心思在學校裏,最後,學校又通知在校的學生打電話聯繫家長來接回去,同時,還強調不能自己回去,以防意外。要知道如果出了事,那可是直接影響到縣、市、省一級的,甚至會傳到全國。於是各班又開始了疏散工作,班主任又開始打電話。有個別班主任原本自作主張讓學生到校來的,這回更遭了麻煩。校門口是來接孩子的'家長們的怨聲載道,甚至有農村裏的家長的叱罵聲。那天校門口的值周老師很窩囊,從家長的心理出發,他們只能忍氣吞聲了。

就這樣,從一早忙起到送完學生後,老師在學校裏又呆了一天,不少任課老師都提前走了,班主任有些事情的都做完了到下午三點後才走,而這時,其他所有學校的老師正在家裏睡懶覺、休息呢。

昨天週六,是全省統一的補課時間,上面的通知很及時,早兩天就發下來了,說是因颱風影響,學生耽誤了一天的課程,在週六上週三的課。我又一早在值周的校車接送點站崗了。

那兩天,週五和週六,我在校上了十節課,因爲週三和週五的課我都是每天五節,加上早晚值周,中午改作。不過,也習慣了,就不覺得累了,只是讓颱風忽悠了我們一回,還真有點不服氣,整個颱風前前後後,我們這裏的風和雨還不如沒颱風時的大呢,充其量也只算是小雨和小風而已,大概是偏出了這個地區,害得很多教師卻還是忙活了很久。

不過,我倒是要慶幸自己了,因爲風雨不大,所以我沒被吹走和淋壞,相比之下,還是經常的大暴雨倒是讓我在值周途中連眼也睜不開,雨打在臉上還像石子一般地疼。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9

今天我看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的丹尼爾·笛福,他生於1660年,死於1731年,一生中寫了許多書,但這本書是他最的小說。

《魯濱遜漂流記》的大意是這樣的:魯濱遜·克魯索決意成爲一名海員,以便周遊世界,最後於1659年登上了從巴西開往非洲的船。但不幸的是在大海上他們的船遇上了可怕的風暴,輪船被撕碎,船上的所有的人都遇了難,只有魯濱遜隻身漂到了一個孤島上。在小島上他無依無靠,也沒有食物,沒有船隻,無路可走。只好克服一切困難艱難地在島上度日,並期望有船能從他生存的小島旁邊經過。就這樣,他在島上生活了27年,孤獨了27年,也苦苦地盼了27年。最後乘路過的船返回了家。當然回到英國後,他還成了家,後來又於1694年去了印度,有了更多的冒險經歷。

魯濱遜是個作者虛構的`人物,但讀他的虛構的故事的人都被深深吸引,特別是他靠他的智慧和堅毅活下來的那種精神,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值得我們學習。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0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寫了魯濱遜去北美洲的時候,路上遇到大風船翻了,他到了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上,在這個荒島上,他整整生活了二十八年。魯濱遜是怎樣熬過這漫長的二十八年的呢?又是怎麼樣活下來的呢?—是一種強烈的求生慾望,是靠一種頑強的意志,使魯濱遜在一個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

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是否會向他那樣立志遠航呢?不,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波折的生活,因爲我沒有自信,我當時會在暴風雨中死亡。

魯濱遜很勇敢、很聰明,他充分利用了現有的條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從而創造了一個人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的奇蹟,還在破船上找到了食物和一條狗。他每天拿着槍帶着狗,去森林裏捕獵,還把未死的山羊畜養起來,還把麥子播種的圍牆裏,反覆收種,就這樣魯濱遜在島上快樂的.生活了二十八年。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野人的足跡,他立刻就有了防範措施。他在居住的周圍佈下楊柳樁子,就這樣又生活了幾年,直到被人發現。

魯濱遜一個人能這麼勇敢、堅強的生活着,爲什麼我就不能呢?離開了父母我就像一隻沒有長翅膀的鳥,我現在明白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要勇敢的面對,做一個頑強的我。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1

今天我又讀完了那本早已耳熟能詳的《魯濱遜漂流記》,它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絃、跌宕起伏、耐人尋味。每每想起,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從心底流露出對魯濱遜的無限欽佩之情。

本書作者爲丹尼爾?笛福,內容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三次航海的經歷,作者具體詳寫了第三次魯濱遜雖倖免於被大海吞噬的災難,卻落入荒島遇到重重驚險,但魯濱遜卻憑着機智的頭腦、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總結經驗教訓的習慣,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堅持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他那堅韌的毅力讓人難以忘懷。

在魯濱遜計劃和佐立從海盜船長手中逃跑時,爲了不讓船長追上,他們駛向了有野蠻人出沒的海岸。當其外出尋找食物的時候,發現有一艘大船向他們開來,這時魯濱遜選擇了放棄尋找食物,抓住了這一線逃生的機會,奔向大船。如若他們固執地先去尋找食物,回過頭來,大船早已無影無蹤。落入荒島,魯濱遜因心生好奇,想去對岸看看,造了一隻獨木舟,可想讓它開進海灣,起碼要耗費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幸虧魯濱遜懂得取捨,及時放棄了。

每每想起魯濱遜那隨機應變的能力,我的腦海還會浮現出另一個畫面。記得那是我小學四年級的一次區繪畫比賽,班主任推薦了我參加。晚上時,我構思許久,打了兩遍草稿,終於在老師發的參賽紙上小心翼翼地畫了起來,直到我認爲十分繁瑣複雜的地方都如願畫過去的時候,我的筆觸開始輕鬆自如,心情也不再那麼忐忑不安了,我輕輕擦去額上細小的汗珠,甩甩痠疼的手,拍案而起,哈,大功告成咯!

這時我瞟到一個花壇中有一朵本該塗上明黃色的花還沒有塗色,便僅僅只瞥了一眼馬克筆袋,潦草模糊的'確定了一下明黃色號的位置,就低頭抽筆,想都沒想就拔開筆蓋,塗在花兒上。隨後我立刻丟開了筆,絕望地發現紙上的黃色人間蒸發,取而代之的是紫羅蘭色號的耀眼,在一羣溫馨淡雅的花叢中,紫羅蘭實在是過於刺眼了。擡頭望望鐘錶,唔,已經八點四十分了,再畫一幅肯定來不及了,要不,棄權?不行,我今晚那麼認真地畫,難道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了嗎?不行!我心急如焚,皺着眉頭冥思苦想,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這時我不禁想起了魯濱遜,眼前一亮,拿起勾線筆,幾筆勾勒出一隻栩栩如生的蝴蝶,正好將紫羅蘭色號包含其中,我又在花叢中的其他幾處描繪了五顏六色的蝴蝶,使整幅畫更有意境美。我心花怒放,立刻將畫放進了收納袋,防止它再次受到什麼“侵襲”。

這本《魯濱遜漂流記》是時光的書冊,是不變的美好,無愧於我們青少年永恆的精神食糧,讓人受益匪淺,我定會將魯濱遜身上的閃光點永遠銘刻於心。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2

這部作品記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除他外,其他人全部遇害。他被漂到了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助及孤獨,不知道該如何在這個孤島上生活下去,但是他卻又不斷地安慰自己,憑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克服了無數的困難,把自己的生命延續下去,並且找到了許多生活的樂趣,在他漸漸淡忘要回到文明社會中去的時候,他卻得到了獲救的機會。

當我看《魯濱孫飄流記時,讀完這個情節曲折起伏的故事時,我真的被他震撼了,那是一種心靈上的震撼。他多麼頑強!如果是我,真不知該怎麼辦?我會憑着勇氣生活下去嗎?不,恐怕我只會自暴自棄;我會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時,我會向他那樣不自暴自棄,重燃生活的希望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而變,積極自救,因爲我沒有勇氣。一個人身陷絕境,竟能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敢地面對生活,創造生活,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在生活中我是一個愛撒嬌,而且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看完以後,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壞習慣。沒有人的命運是一帆風順的,都有碰到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時候。如果有一天,我也碰到了這種變得無依無靠的災難,那我現在不正應該是變得更勇敢、堅強、有自信的時候嗎?

這使我認識到,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和挑戰厄運。只有這樣,才能像魯賓遜那樣,永遠是一個勝利者。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3

左拉曾經說過:“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哥白尼也說過:“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引用式開頭,耐人尋味,引出下文。)

你們知道爲什麼魯濱遜在荒島上能存活嗎?(設問,過渡。)

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如果魯濱遜不在荒島上探索用木頭做武器、挖掘儲藏室的`話,他也不可能在島上存活。就像竹根如果不向上發芽,就不會發現這美麗的大千世界,也不會發現世界上有像蝴蝶一樣美麗的生物。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無人得見,也決然不會停止探索而力爭冒出新芽。魯濱遜爲了在島上存活,挖出一個可以躲避敵人的洞,後來他沿着洞走,出了洞口意外發現了世外桃源般的小島。(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如果再補入必要的道理論證,排比論證和引用論證,文章內涵會更突出,望你利用這個假期,多看老師空間裏的優秀範文,你會有所借鑑的!)

探索是一扇大門,時刻向我們敞開,只要你去探索,就能意外發現這扇通往人生之路的門蘊含着無窮的寶藏;探索也是一座大橋,與人生之路相連幫你到達成功的彼岸!(修辭式結尾,昇華主題!)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4

在寒假我讀了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這本書是英國的作家笛福的著作。這本書主要說了魯賓遜在當時有一種想獨自一人去冒險的獨特想法。

當時他幾乎每天都在想冒險這一件事情,當他的親人知道這件是情的時候,他的'父親給他講了其中的危險性,可他還是沒聽父親的忠告。在他的旅途中他經歷許多困難與挫折,但是他並沒有放棄旅行。他在一次去非洲的途中遇到了海上風暴,把魯賓遜衝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就在他絕望的時候他有有了自信心,在小島上生活了下去。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大家一個道理:我們在遇到困難是不能放棄,不能知難而退,要戰勝困難,才能走向成功!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15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合上這位被譽爲“英國小說之父”的丹尼爾·笛福在59歲高齡寫的著作—《魯濱遜漂流記》。讀完了這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後,我十分敬仰魯濱遜,他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8年!28年,是個多麼長的時間啊!可見他是多麼的勇敢。

這個故事主要講內容是主人公魯濱遜所乘坐的船在途中不幸遇到風暴,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都遇難,只有魯濱遜有幸活了下來。海浪把他衝到了一個孤島。之後,他憑藉自己超凡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長久的`鬥爭。經過不懈努力,他不僅可以很自然又方便的生存下去,還有了牧場等。在如此艱苦的情況下,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完全是個奇蹟。

其實,現在的很多人遇見難事就會退縮,沒有勇氣面對困難。現在,在大部分人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別說冒險了,連小小的家務都不會做。讀書雖然重要,但你不會生存又能幹什麼呢?

讀完這部著作,我不禁想:如果我像魯濱遜那樣遭遇風暴被漂到小島上,我能活幾天?我自己連做飯還笨手笨腳呢。

《魯濱遜漂流記》讓我懂得:要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困難不畏懼。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