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愛的教育讀後感(經典14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經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愛的教育讀後感(經典14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

在書的海洋中,有數不勝數的好書。在我看過的書中,有老師推薦的,有媽媽給我買的,有從圖書館借的,也有同學送給我的……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本書就是《愛的教育》。主角安利柯的一篇篇日記,記錄着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故事。書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極其普通的人,就和生活在我們周圍的人一樣平凡樸素,每一個故事也是簡單平常,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正是這些人和這些故事,流露出人與人之間最爲真摯的感情,有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有老師對學生無聲的關懷,有同學之間純真的友誼,還有對祖國神聖的愛,無不躍然紙上。

尤其是13歲的馬爾可不遠千里尋找媽媽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因爲家庭欠債,馬爾可的媽媽不得不遠離家鄉外出工作,後來媽媽在異國他鄉生病了,和家裏慢慢地失去了聯絡,親人非常擔心,馬爾可更是日夜想念媽媽。最後,馬爾可決定獨自去尋找媽媽,在尋找媽媽的途中,他嚐盡了酸甜苦辣,歷經了艱難險阻,但最終馬爾可憑藉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精神,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找到了媽媽,讓已經陷入絕望的媽媽重拾信心,迎接新的生活。看到這裏,我不禁爲馬爾可對媽媽的愛感動不已,爲他的堅強和努力肅然起敬,更忍不住對照起自己,生活中的自己是不是動不動對父母發脾氣使性子?是不是面對一點點困難就退縮?站在馬爾可面前,我感到很慚愧,以後我一定要向馬爾可學習,做一個堅強、懂事的孩子。

書中還講了很多其他同學、家長、老師的故事,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因爲他們的故事告訴我什麼是愛,什麼是勇氣,什麼是感恩……安利柯的父親即使已經畢業很多年,也沒有忘記他的小學老師,還專程去看望老師,沒有貴重的禮物,沒有華麗的語言,卻是最感人的行動,深深地表達着一名學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還有正直的.卡羅的、勤勞的可萊蒂、努力的斯代地、勇敢的洛貝諦、可愛的安東尼、品學兼優的克洛西……這是一羣多麼友善的小夥伴們!看着他們,我才明白原來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小夥伴,只是今天的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他們的可愛。

正如羅曼羅蘭說過:“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了它,一切將變得黑暗。”正是有了愛,我們的生活才如此美好,而且愛是相互的,我們享受到別人給予的愛,也要付出愛,這正是《愛的教育》告訴我的道理。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2

它讓我感受到了人們多麼需要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幫助。這本書裏有很多的人物:有頑強拼搏的斯代地,有愛集郵票的卡洛斐,有捨己救人的費魯喬,有被父親虐打的波來可西,有保護弱者的卡隆。可是,我最欣賞的是波來可西和卡隆這兩個人物。先說說波來可西吧。他是一個經常遭到父親虐打的孩子。

父親總是無緣無故的毆打波來可西,把他的作業本摔得滿地都是,這還不算什麼,最慘的一次是波來可西向父親要錢買作文書,父親不但不給錢,還把波來可西從樓梯上扔下來,真慘啊!波來可西的爸爸不僅是酒鬼還不務正業,成天東遊西蕩不幹正事,交上了一幫地痞流氓,經常在外尋釁鬧事。家裏甚至連飯也吃不上,波來可西在學校實在餓不下去,就吃卡隆給他的麪包,或是那個帽子上插着紅羽毛的老師給他的蘋果。父親對他不好的事情,在學校裏他總是守口如瓶,甚至千方百計的不讓同學們知道。波來可西最最簡單的想法是:讓同學們覺得他也是個幸福的孩子。

他自尊又很有自信,最終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超過了全班54名同學,得了二等獎。父親被他感動得哭了,最後也改掉了自己的壞毛病,開始好好工作了。。波來可西,你是好樣的,我真爲你驕傲。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你很樂觀。不但自己考了好的成績,還挽救了父親。讓他也成了好人。接下來要介紹的是爲人厚道,喜歡助人爲樂的`卡隆。卡隆在班上個子最高,力氣也最大,爲人厚道,不管同學們問他什麼,只要他知道的,都毫無保留的告訴他。

他的學習用品,鉛筆啊,橡皮啊,紙啊,小刀啊,隨時都可以借給或贈送給困難的同學。在課堂上,他很守紀律,從不與人交頭接耳,總是聚精會神的聽老師講課。老師也很喜歡他。一天,一個學班的孩子丟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大街上哭,卡隆知道了這件事,把自己的錢給了他。卡隆是個能爲朋友犧牲自己生命的人,可以從他正直厚道的眼神裏看得出來,因爲他有一顆善良的愛心。

其實和他們兩個比起來,生活上我是多麼的幸福,我提出的要求爸爸媽媽都能滿足,穿新衣服,吃肯德基,滑滑板,玩遊戲,可是今年的期末我沒有考好,在這麼好的環境裏,我的成績還不如波來可西呢,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新的學期裏,我要以波來可西和卡隆爲榜樣,學卡隆的守紀律,聚精會神的聽課,學波來可西的自信自強。做個有大進步的好學生。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3

讀完愛的教育,我都出版很深,這本書沒有華麗優美的語言,故事情節的設計也不夠懸念迭起、扣人心絃,但作者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講述了一個個看似尋常卻並不簡單的故事,裏面處處洋溢着愛的心聲。讓我們感受到了濃厚、濃郁的感情力量,將近乎完美的親子摯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和鄉國之戀等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

在這麼多故事裏,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從亞平寧山脈到安地斯山脈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馬爾科的小少年。由於家裏身負重債,馬爾科的母親決定到工資待遇比較高的地方當傭人,雖然他們都很捨不得她離家這麼遠,但是爲了生活。他們不得不讓她離開。母親離開不久的那段時間,他們之間彼此之間還有些聯繫,但是自從有一次母親寫信回來說身體有些不適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收到過母親的來信。馬爾科的父親想盡各種方法提現,過去都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迴音,收不到母親的信原本的.冷清的家裏變得更加冷清,他們不瞭解母親的情況。每天擔心的以淚洗面,最終13歲的馬爾科因爲思母心切,自告奮勇決定去母親到的那個地方去尋找母親。他的年齡太小了,父親不放心,堅決不同意他這麼小就出門,馬爾科想盡各種方法終於感動了父親,讓父親相信他有能力將母親從那裏找回來。

打包好行李之後,馬爾科坐上了一艘前往那裏的輪船,到了開始了萬里旋木的旅程。一路上他飽嘗人生的酸甜苦辣經歷,各種艱難險阻險阻,一次次的落空,又一次次的獲得線索,無數次徘徊在絕望和希望之間。終於他依靠着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路途中,好人心的幫助輾轉數個城市找到了因爲生病而奄奄一息的母親馬爾科的出現給了母親希望和力量。他鼓起勇氣積極接受醫生的治療,最後終於恢復了健康……

這個故事深深懂觸動了,我的心絃小小的馬爾科,爲了找到自己的母親一個人翻山越嶺,忍受着無人說話的孤寂和沒錢吃飯的心艱辛,一次次希望落空的打擊,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母親由此可見,對母親的愛的力量是多麼巨大。

愛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就能讓人心裏刻下,深深烙印的讓人倍感溫暖的感情,父母養育我們,給我們無私的關愛,我們應該加倍報答他們朋友關心我們陪伴我們,我們應該與他們友好相處,對他們心存感激。

愛的教育,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呈現,雖然描寫的都是普通人和樊愛的教育,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呈現,雖然描寫的都是普通人和平凡是但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不平凡的偉大的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4

自從閱讀了《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讓人很感動。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爲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着愛的火花。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爲什麼李老師能成爲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爲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作爲一個小學教師,面對着一羣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結合自己這麼多年的教學生涯,我深深感到了愧疚,儘管自己是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但是遇到問題學生,更多是批評教育,讓學生感受到的是老師的嚴厲,而不是愛,記得我送走的上屆畢業班,很多學生都給我寫下了這樣的留言:老師,您是我們的好老師,可您對我們批評太多,表揚太少了。很多學生不願意和老師吐露心裏話,也說明老師對學生關愛不夠,沒有向朋友一樣去和同學交流。儘管學生成績很優秀,但是這樣的教育也不是成功的。

《愛心與教育》讓我得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怎樣跟學生怎樣相處,怎樣教育學生。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工作中需要的那一份愛心與耐心。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5

愛,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每個人心裏的黑暗角落;愛,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每個人的心房;愛,是一場春雨,滋潤了每個人的乾旱心田。愛,究竟是什麼?我疑惑不解。這個問題在我腦海裏一直浮現,卻一直沒有答案。直到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才使我知道了究竟什麼是愛。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埃?德?阿米琪斯的作品。作者以日記形式寫了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一學年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庭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的神聖的愛,無不流溢與紙上,流溢與每一個句子,每一個字之間。《愛的教育》一書中不僅有主角安利柯,還有行俠仗義的甘倫;有才幹的班長戴洛西;身有缺陷但勤學奮發的那格;幽默愛國的柯禮智等許多充滿特色的人物。是他們演譯了一個個感人肺腑、動人心絃的事。

古往今來,愛無處不在,一個人如果沒有愛,就等於沒有靈魂。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爲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會遠離我們。

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

愛能創造奇蹟!

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

讓我們滿懷激情,傾注滿腔的愛,去愛每一個人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6

優美的古箏曲在我的耳邊環繞,手裏捧着的《愛的教育》已經翻到了最後一頁。掩上書本,我又回憶起故事的情節。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他和老師和學生的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樂。讀完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以人性善爲基點,宣揚了人類溝通的情感,以“愛”這個字爲中心,抒發了對父母的愛,對同學的愛,對老師的愛,對窮苦人民的愛。這本書教我們怎樣去愛一個人。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小男孩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別人。此時,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對於生活的愛。

小男孩的`弟弟生病期間,小男孩就埋怨母親對弟弟偏心,因此他對母親說了一些不禮貌的話語,讓母親非常傷心。小男孩的父親嚴厲地批評了他並讓他回憶起在幾年前他生病的時候,母親整天整夜坐在牀邊,着急地照料他,以爲就要失去他,急得都快哭了。

我想任何人看到這樣感人肺腑的畫面都會深深感動,可小男孩卻不知足,爲一點小事讓母親傷心,真不應該,我覺得這件事小男孩做錯了。

我回想起幾年前生病的時候,那時候我發高燒,燒了好幾天都不退。媽媽着急地守在我的牀邊,一會兒摸摸我的額頭,一會兒幫我蓋好被子,一會兒又幫我倒水,煎藥……那時候我迷迷糊糊地躺在牀上想:被媽媽照顧的感覺真好,真幸福,生病真是一件好事,我以後如果天天生病就好了。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心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我不喜歡跟媽媽呆在一起,也時常會因爲一些小事情跟媽媽發生口角,惹得媽媽傷心。但是事情過後又非常後悔當時怎麼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也就不用和媽媽吵架,讓她難過。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周圍的一切,你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你、愛你、幫助你,你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爲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僅體會到了書中故事主人公們之間的親情,更體會到了母愛偉大與神聖。

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就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7

最近讀完了名著《愛的教育》。這本書共一百個故事,以日記體的形式,以主人公安利柯的敘述來完成。其中絕大部分是其學習生活中的故事,還穿插了父母給他的信和每月故事。作品主要描述了同學之情,師生之誼,家長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孩子對家長的積極影響,教育孩子應如何熱愛國家、尊敬師長、關心他人、戰勝自我、健康成長。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刻畫較爲生動、真實。有爲人仗義,是非分明的卡隆;有品行兼優、爲人熱情的代洛西;有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不斷成長進步的故事主人公安利柯;也有經商家庭出身具有經濟頭腦的代洛斐,小石匠,賣菜人略有殘疾的孩子克羅西,救助他人落下殘疾的洛佩蒂,欺軟怕硬、不良少年弗蘭蒂等。人物刻畫涉及的社會面較爲廣泛,反映社會的現實生活較爲全面,尤其是對中下層社會現實的反映。人物心理刻畫較爲真實。學生們升級考試時,代洛西的傳條,口試中對老師動作的提示,神態等的描寫,似有考試舞弊之嫌,卻給讀者十分真實的感受。

“愛”貫穿於整部小說之中,不愧爲“愛的教育”。親情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社會之愛、國家之愛、人類之愛交融於小說之中,讀於其中,便置身於愛的溫馨之中。父母、姐姐對安利柯的諄諄教誨讓我們時時感受着親情的力量。生病、學習中互相關愛的同學,告別時他們之間的難捨之情,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教師對學生的循循善誘,尤其是對殘疾兒童——聾啞少年的教育,讓我們看到了老師無私的付出,女老師的死,還有安利柯爸爸的教書六十載的.老師和他優秀的教學做法,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教師爲教育所做的奉獻,真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每一次盛舉在社會中的積極影響,讓我們看到了愛在社會中的力量,穿插的每月故事又讓我們感愛到了人對國家的熱愛,對全人類的那種樸素的愛。

小說結構靈活的安排,使人讀着不覺乏味。小說敘述的時間較爲集中,從十月份的入學到轉年七月的學期結束。如純用日記來敘述每天的生活,不免會使人感覺單調,而作家在其中穿插的父母的信和每月故事來做爲愛的言行指引和愛的崇高導向,使我們讀着活生生的故事的同時,又有了間歇的理論指導,使小說的整體節奏張弛有度。

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爲一名教師,置身於愛中,欣賞着愛時,更應將有愛的教育進行到底。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8

在這個充溢愉快與喜氣的寒假裏,我在大大的書櫥裏找到了一本書,名叫:《愛的教育》。或許她的封面並不怎樣引人注意,可是裏邊的內容卻深深招引住了我。當我讀到裏邊的一篇文章:《佛羅倫薩的少年謄寫者》時,覺得吉祥歐非常關懷自己的爸爸。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名叫吉祥歐的青少年,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家裏並不怎樣殷實。父親什麼事情都能夠對自己的孩子寬恕,但只需一提起學習要求一貫都非常嚴厲。爸爸爲了貼補家用,每天要抄500多封信但也只能掙3個里拉,兒子吉祥歐看爸爸太辛苦了,晚上等爸爸睡覺悄悄去幫爸爸抄信。好景不長,由於吉祥歐白日要上學,晚上又悄悄替爸爸抄信,他不關現已疲憊不堪,並且學習成績也因而下降了,爸爸看見吉祥歐的不愛學習對他非常絕望。直到一天晚上,爸爸才知道了本相,他知道自己錯怪了兒子吉祥歐,心裏感到非常愧疚。

讀到這兒,我的心中像是吃了蜜糖相同甜,由於故事中的爸爸知道錯怪了自己的兒子。我想吉祥歐必定會很高興的,由於爸爸會因而誇他。和吉祥歐比較,我的家庭條件比他好得多。要什麼有什麼,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的日子。學習成績也非常好,一般考班裏的榜首名。

記住一次,爸爸說要帶我和姐姐、弟弟出去玩的時分,我活蹦亂跳,高興極了。而當我痛痛快快的玩好回到家中時,媽媽叫我去寫篇作文。

由所以放假,並且有出去玩的痛痛快快的,就不想寫作文。我皺着眉頭,心裏有一百個不甘願,還沉浸在方纔的高興中的我嘟着嘴鬥氣地說:“我不寫。”

“每天只顧着玩,叫你玩高興的不得了,叫你學習就不高興。”媽媽非常氣憤。

一聽媽媽罵我,我眼淚刷刷地就下來了。媽媽看到我這副容貌,就緩和了口氣,苦口婆心地對我說:“孩子,媽媽並不是有意責怪你,愛之深纔會責之切,媽媽只想讓你理解學習的重要性,培育仔細專心的`幹事心情。”

我點了允許,用手背擦去眼淚,遽然吉祥歐的身影似乎在我眼前呈現,我堅決了決心自豪的對媽媽說道,“我這就去寫作文。”

讀完這篇文章,我才知道自己的日子是多麼夸姣,吉祥歐,一個12歲的孩子便能承擔起養家的重擔,而我也是一個11歲的孩子,不要說養家,就連學習自覺也做不到,真是太不應該。從今往後,我必定要以吉祥歐爲典範,向他學習,成爲教師和爸爸媽媽心中的好孩子。加油!我信任我必定能做到!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9

愛是一縷溫暖的陽光,愛是一把打開心扉的鑰匙,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當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小男孩安利柯的角度,講述了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中有老師之間的愛、同學之間的愛、父母之間的愛、兒女之間的愛……這裏的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讓我們小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漣漪,讓愛的波瀾永駐我們心中。

讀着《愛的教育》,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我覺得安利柯天真、活潑、好動,而且是個孝順、善良的孩子。也正因爲這些,在他生活的周圍有許多關懷他的好朋友,有讓安利科深以爲傲的好友卡隆,有品學兼優、助人爲樂的班長代洛西;也有虛榮狹隘的華梯尼,傲慢無禮的諾比斯;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克羅西……他們有的.貧窮,有的富有,有的殘疾,有的學習落後,但作者他從不計較,與他們玩得開心,學得快樂,這一個個平凡的人,用他們那無私的精神感化着我們,教會了我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故事中有悲傷的、高興的、催人淚下的、發人生省的。看,那卡隆就像我們班的班長,人長得高大帥氣,學習認真努力,還很仗義,誰欺負女孩子,他總會站出來!卡洛斐就是我們班的點子王,總有數不盡的點子,什麼事兒都難不倒他……溫暖而用心的帕克伯尼老師,他讓我想到了我們的班主任姜老師,她對我們或嚴厲或溫柔的循循善導,點點滴滴讓我銘記於心,也因爲受姜老師的影響,我長大也想當一名人民教師呢。還有溫厚善良的父母,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父母,他們含辛茹苦的養育我們,用心地教育着我們……

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太多太多愛的力量,不管是親子之間的愛,還是師生同學之間的情,都那樣深切,那樣感人。讓我學會了如何爲人處世、學會愛,成爲一個有勇氣、有活力、有正直感的一個人。也讓我明白了養育一個生命要付出多少犧牲,但我們的父母從不言怨;當朋友心情沮喪時,我也一定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愛有很多種,愛生活、愛學習、愛祖國、愛同學老師、愛父母、愛每一個需要被關愛的人……只有先學會去愛別人才能夠感受到無盡的被關愛,它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身邊,等待我們自己去發現。作爲一個小學生,以後我更會努力學習來回報父母跟老師,做一個學習好、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0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感受很深,它裏面的內容寫得十分真實。沒有任何虛僞的說教,並且教會了我很多道理,所以,我特別喜歡看這本書。

《愛的教育》是亞米契斯1886年出版的作品。該書主要講了: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一年來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學校老師的關懷和鼓勵之下,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的氛圍裏,朋友間的關愛都無不流溢於紙上。

父母對兒女的愛有多深?不說操勞奔走,單是穿衣洗臉,催促孩子看書學習,往書架上放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頭疼腦熱,就尋醫找藥,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無法形容的愛。當我們墮進窘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邊,晚上不忘吩咐一句:早點睡,別熬壞身子。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感受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輕易忽視,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沒法感受到。

親情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體會最深的感情。但我們需要的不是單純的無條件的溺愛,而是相互的尊敬。家長的行爲是最能夠成爲孩子模仿的榜樣的,這要求家長要從平常小事中留意自己的言行,打鐵先要自身硬。只有一個能夠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嚴格要求他人。書中孩子的父親就是這麼做的,他用他的博愛、無私、熱情贏得了孩子的敬佩。

還有孩子之間的最純潔的友誼,這也是這本書的重點。它教導孩子們看待一個人不應當從他的穿着,而是應當從他的行爲。只有關心他人的人才是真實的好朋友。有時候友誼不是從嘴巴上說出來的,而是從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來。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你能伸出支援之手,那當你面對障礙的時候,你會欣喜的發現你實際不孤單。書中側重描寫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誼,也描寫了他怎樣處理和別的同學的關係。它告知孩子們交往要以寬容爲本。

中國的至聖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有的就是愛心。作者精心構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節,把美好的感情與思想送進我的心靈: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崇敬對四周人的愛,對同學們的關心。

愛是教育氣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虛僞的。但只要我們專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1

愛,一個神聖而熟悉的字眼,愛讓我感悟到了很多。在生活裏,有同學間的友愛,有師長的愛,有父愛,有母愛。而《愛的教育》更讓我感悟到了愛的境界。

這本書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亞米契斯寫的,它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對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的孩子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頌揚的地方。《愛的教育》充滿了博愛的精神,這種愛像一根紅線貫穿亞米契斯的作品流光深遠,使這本書超越了時空,獲得普遍。永恆的價值,成爲一部讓人受益匪淺不可多得的作品。小說記錄了對長輩對孩子的教育和啓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這本書細膩生動的刻畫了個種高貴品質—————愛國。善良。寬大。應用。俠義。無私令人深受感動。有《班長》。《窮人》。《告別》。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深受啓發。如《納利的保護者》不僅告訴人們貴賤不能淫,貧賤不能移,而且要更加關愛那些貧窮的人。

愛是個人不能缺少的,我們一生下來,爸爸媽媽對我們有愛,爺爺奶奶對我們有愛……而我們又是怎樣面對這些愛的呢?爸爸媽媽愛你,讓你多吃青菜,增加營養;爺爺奶奶愛你,讓你多穿衣裳,彆着涼了,而我們顯現出的確實不耐煩的表情。讀了《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我以前是忽略了“愛”這個偉大的字眼,從現在起,我要珍惜所有人對我的愛,並將我的愛奉獻給別人。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說過:“愛是恆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着風暴卻不以動,愛就是充實了生命,正如盛滿了酒杯。

轉瞬間,我們離《愛的教育》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個字是永遠不會離開我們的,愛是對祖國,對父母,對朋友真摯的愛。愛是一種付出,愛是一種給予,其實也是一種回報。愛每時每刻都存在,而我們應該去關愛大家。

由此,我不禁聯想到這次汶川的地震想到了國家領導人對四川人民的關愛,想到了廣大武裝消防官兵對四川人民的付出,想到了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的支援。這些不都是傳遞着“愛”嗎

愛是博大的,是無窮,是神聖的,請大家記住:只要人人都獻出些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人間!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2

《愛的教育》是一本能夠淨化心靈的書籍,它的主人公小學生恩里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家庭,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好少年,他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年間的所見所聞,文中每篇故事都流露出各種各樣的愛: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家國之戀……和主人公恩里科一樣,我也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裏,也有很多好朋友和好老師,每天都沐浴在幸福之中。但我遠不如恩里科敏銳,並沒有去細細體驗這些愛與幸福,久而久之,習以爲常,覺得父母長輩朋友師長對我的愛都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假期重溫《愛的教育》,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與共鳴。

新冠疫情以來,我們的學習、運動、休閒、娛樂的方式受到了很多改變和限制,每日困於樓宇之中,親子關係面臨着全新考驗。幸運的是,父母給予我的愛並未因疫情而減少,他們細緻地安排我日常的學習生活,並且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和其他的父母一起組織了很多有愛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在疫情期間感受到濃濃的親子之愛、朋友之情,以及對祖國對友邦的愛。

母親節前夕,爲了給媽媽留下一份難以忘懷的母親節記憶,我和朋友們暗中準備了許久,我們在充滿回憶的照片牆下深情朗誦了改編版的“燭光裏的媽媽”,在“母親節快樂”的歌聲裏,給媽媽們送上了花束、信件和一個緊緊的擁抱。雖然每個人都嚴絲合縫地戴着醫用口罩,但一雙雙稚氣又成熟的眼睛裏都洋溢着感恩和愛,是對母親的愛。

“六一”節,在瞭解到中國的“鐵哥兒們”巴基斯坦新冠疫情肆虐,部分貧困兒童衣食無着的情況後,我和朋友們積極捐出自己的壓歲錢,通過網絡購置大米及小文具作爲“六一”禮物捐贈給當地貧困兒童,還認真準備了問候信件和視頻,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度過這個特殊的“六一”兒童節,同時,也給疫情肆虐的巴基斯坦孩子們帶去愛的問候和慰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對友邦的愛。

學校復課在即,爸爸媽媽們精心準備了一堂意義深遠的主題收心課:爸爸媽媽的童年。結合不同的主題,爸爸媽媽們生動地講述了他們的童年故事,例如:快樂童年影響一生;論溝通的重要性;獨立讓你走得更遠;底限思維重要性;人生需要拼搏等。媽媽說,希望我們都擁有快樂無憂的童年,並作爲今後幸福人生永遠的`底色與支撐。爸爸媽媽的愛與付出,是對孩子的愛。

此外,還有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愛穿插在這場疫情之中;有陪伴我們成長的朋友之愛,有愈加醇厚的師生之愛,有寬容和睦的鄰里之愛,有各行各業無私奉獻者以及每一位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人,在他們的身上體現着的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愛……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只要你認真感受,就會發現:愛,原來無處不在。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3

“愛”這個字一直都是讓人捉摸不透的。在我的印象裏,從小到大都沒人有告訴過我關於愛的準確定義,愛到底是什麼,代表什麼,在哪裏,是需要我們自己用時間去琢磨和理解的。

《愛的教育》主要講的是一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市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寫的學年之紀事。它主要揭示的是同學之愛,師生之愛,家人之愛,以及對祖國之愛。

對於嚴師,大多數學生的第一反應都是抗拒和害怕,也不乏有反抗的心理出現。文中的先生看上去難以親近,但他默默地關心着生了紅粒的學生,也不責罰在他背後趁他不注意玩鬧的孩子,而是用親切的語氣試圖和學生們拉近距離,用愛和學生交流。這顯然是極有效的。比起棍棒下的教育,用愛去感化學生,就是以身作則的最好表現,也是育人的初衷。

同學間的'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友誼,其實是最單純的。雖然文中挺身而出救一個快要被車撞到的低年級學生而被壓到腳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概率實在太低,但是也讓我感到由衷欽佩。小孩子的友誼總是純真的,單純的,也是最富有愛意的。這種愛意無關風月。

“愛國”二字是我們最不常掛在嘴上的,覺得國家大事,國家的繁榮昌盛,都和我們沒有實質性關係,其實不然。五湖四海的人只要在同一個國家,就是一家人。哪怕是素不相識,萍水相逢也要多多照應。這就是愛國情的體現。在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本里提到過,愛國其實很簡單。不需要我們在聯合國代表大會上發言,也不需要我們上前線保家衛國,我們只要做到最基礎的對國旗尊重,對國歌尊重,不知法犯法等基礎要求便足夠了。文中那可憐的孩子忍受不了別人對他國家的侮辱,那些對他而且很重要的,別人以同情之心給他的錢,他全數丟還回去。只因他心裏明白沒有什麼比國家的尊嚴更加重要。這就是愛國的意義。

整本書都給人以溫暖的感覺。不是它的配色或語言有多溫柔,而是它故事的純真和不加修飾的愛。“愛”這個字在中國其實是不常被聽見的,國人大多靦腆,從不把愛掛在嘴邊,也不繫統地告訴孩子愛是什麼。我們所講究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難道就不是愛的教育了嗎?不,它是,一切的教育都是以愛爲基礎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罷了。愛是無法觸及的,可它是能被感受的,天天哭喊着自己缺愛的人大多隻是不明白愛的真正意義罷了。愛代表的不只是愛情,沉下心去感受,愛一直縈繞在身邊,只是我們從未發現它的存在。愛的教育,愛的真諦,並不是羞於說出口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 篇14

窗外,雨正淅淅瀝瀝的下着,望雨絲如簾,窗外的景物迷濛如夢。我安靜地坐在書桌前,心裏一直在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世界上最高等的教育到底是什麼?當我捧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中其實早已經有了答案。人活在世界上,如果心中沒有了愛,那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沒有思想的傀儡。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屬於日記體作品。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善良、聰明、樂觀的孩子。作者以一個孩子的視角精心設計了這本書,我剛剛讀了序言,就已經被這書中所詮釋的“愛”吸引了。

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後面的內容——那是一個溢滿金色陽光的十月,孩子們開學還沒多久,就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一次上學的路上,一個一年級的學生沒有注意到馬車,和同學們玩耍,摔到了地上,那倆馬車迅速地朝他駛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個三年級的男孩勇敢的衝了過來,抱起了孩子。小孩得救了,可救人的小勇士卻來不及拖出自己的腳,被車子軋傷了。這是一種雷鋒精神:勇敢。第二天,校長先生就宣佈了一個令人難過的.壞消息,救人的男孩要依靠柺杖走路了。讀到這裏,我用種說不出的感受,是難過,是失望,更是一種悲哀。還記得前段日子,廣東佛山的小悅悅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小悅悅接連被兩輛車無情的碾過,周圍路過的幾十個路人都視而不見,一個兩歲的生命,還沒有綻放就已經枯萎,最後是一個老奶奶把小悅悅送進了醫院。儘管如此,這個生命還是過早的凋零了。我們必須要對那些自私無情的人進行嚴厲的譴責,也必須要對“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錯誤思想引起重視。歸根究底,還是因爲這些人的心中缺少愛,缺少對別人的愛。

不經意間,又看到了窗外的雨,純潔的雨。思想和興趣又被拉回到了手中的書上。這本書不僅教人勇敢、善良,還教人堅持、頑強。老師對同學們講了盲童的故事,他們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卻沒有放棄,而是努力地去尋找另一個寶貴的東西。女孩子們竟然可以分辨出染過的毛線和沒有染過的毛線,男孩子們也可以知道正在旋轉的陀螺的準確位置,這些對一個正常人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可她們都是盲童啊!他們不能看到親人的臉,也不能看到太陽的光芒。可她們就是用樂觀、堅強,硬是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了他們的心裏,刻在了他們的記憶裏。

不知不覺間,夜已深了,我仍然捨不得放下手中的書。在“雷鋒精神”日益口號化的今天,“愛”纔是一切的基礎;在教育方式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請不要忘了,愛的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