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總(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總(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彙總(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留家書》,它收錄了傅雷在傅聰海外留學期間寄給他的一百多封信,這些信中蘊含着一個普通普通通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與愛,它如潺潺流水,細膩而又深沉。傅雷時時刻刻擔心和關注着傅聰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讀書求學、人際交往、生活細節還是感情處理等都盡力運用自己的畢生經驗與知識,指引着年少、涉世未深的傅聰繞過人生道路上一個又一個的圈套與陷井。

在讀書求學這一方面,傅雷対傅聰的學業煞費苦心!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法國留學時與之前的自己作對比,言傳身教,說明了“語言以隨時隨地應用的關係”;以煦良雖在談翻譯上極有見解,但真正落筆譯稿時的一塌糊塗爲例子,論證了空談理論是設用的,主要是自己動手。他會爲兒子的成功而高興——當傅聰通過數月練琴最後取得國際樂壇競賽中的第三名時,他深深地爲傅聰感到驕傲,感到自豪,感到喜悅!但大喜過後,他也不忘教導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傅雷的信從頭到尾貫穿的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這個;他也會爲兒子感到的矛盾與困難而憂心,去思考,他這樣鼓勵傅聰:“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蓮勃的明證。”

傅雷是一個偉大的父親,更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自身便有着極高的文學素養和知識底蘊,也正是如此,傅雷從小便對子女要求嚴厲,直至長大,在傅聰國外留學期間,他也希望能儘自己的力量爲兒女提供更多幫助。在信裏,他會特地查閱各種資料,拜訪許多專家在樂理知識上爲傅聰非常細緻地分析、解說,如在彈琴的技術上——不能機械的把“手”孤立起來。在對藝術的.理解上,他說“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當傅雷得知傅聰最近在研究莫扎特和舒伯特,便給他仔仔細細地整理了莫扎特和舒伯特的各種寶貴資料,有他們的生平事蹟、樂曲風格以及作曲特點,還有深遠的意義等等,有時,他還會附上其它音樂家的資料,如貝多芬的作曲風格及經歷,用作對比,以便傅聰更加方便、迅捷地理解。從那一篇篇音樂筆記中,能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傅雷對於孩子的愛與用心。

傅雷在傅聰的生活中擔當着“親人”“老師”,有時也會成爲“朋友”“知己”,他從不在對待孩子時端着父親的架子,更多的是謙虛和藹的態度,從他與兒子的交談便能屢屢感受到,他經常在交代完一些事情或感受和看法後,都會寫“你覺得呢?”“關於上述各點,我很想聽聽你的意見”“你覺得如何?”……

傅雷用自己的耐心、細心、虛心與畢生所得的經驗和知識數導着傅聰,最終他成功了,以他獨有的方式,培養出了一枚冉冉升起的新星!

《傅雷家書》讀後感2

一封家書能給家人帶來自己在外生活的狀況,能在家人迫切想知道自己的狀況的時候給家人寄去一封平安信,一封家書能敘述着許許多多的海外遊子的心聲,能透露出他們的真實情感。古語中的“家書抵萬金”也印證着這一點。在《傅雷家書》這一本書中,我們能夠讀到的是一位父親與兒子通過一封家書的聯繫過程。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現在已經很少使用到以信的形勢與父母交流,但在我讀完這本書後我依然能夠讀到信中的那種親情,能讀到一位父親對兒子成長的關心。因此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本書——《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寫於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至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二日,加上九月二日夜遺書,記十二年七個月零六天,估計有三百五十五封,現存三百零八封。《傅雷家書》就摘編自其中的.一百八十五封,其中給大兒子傅聰的書信較多。在一封封家書中,我們能夠讀到傅雷對過去教育方式的懊悔,對兒子進步的鼓勵與支持,對藝術發展規律的思考和探求,對兒子生活上的關心。弗雷不僅是一位嫉惡如仇、剛正不阿的著作家,也是一位貫通中西文化的藝術評判家,更是一位成績卓著的教育家,這本書從傅雷嘔心瀝血培育的兩個兒子成爲世界著名鋼琴大師傅聰和我國優秀的特級教師傅敏,更顯示了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淡泊名利,超脫小我,獨立思考,我盡我心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也明白了傅雷一家能有所成就的原因。

在書中開篇就有傅雷說出他的教育方法的嚴厲和他對這種教育方法的懺悔,但是在信中,我們不僅看不到父親對兒子的嚴厲,而且看到一位父親對海外留學的兒子所給予關愛,以及他的知錯能改。我們能從那一封封信中看出父與子之間對藝術的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這些都彰顯出了一對父子之間的那種濃厚的親情,這更能體現親情並不在於平時生活,也在書信中感受這份情感。還有另外一種感受。弗雷不但能夠從整個音樂史的高度,準確的把握和區別每位作曲家的特色及其流變,而且真正領略到每位作曲家代表性作品的經典妙處。同時在美術繪畫上更是獨具特色,顯示了一位美術批判家的超凡才氣和品格。他不是侷限於個別畫家、作品的分析,而是高屋建瓴地、宏觀地把握對象,敏銳、準確地洞察畫家和作品,並總結出了一切創造性藝術家所必備的素質傅雷對藝術的造詣值得令人品味。閱讀全書,即使是一封封家書,也蘊含了濃厚的親情。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父母對我們的管束、斥責都爲我們好,現在父母給我們的不僅是家庭的溫暖,而且給了我們濃厚的親情,還有在他們人生路途中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他們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我們要明白父母的苦心以及去感受親情的濃厚。這本《傅雷家書》父與子雖相隔千里,但書信中透露出親情,何況現在這個年代父母給予我們更多,所以我們要聽父母的話我們應該珍惜這份親情,在父母的愛護下快快樂樂的成長。

讀完《傅雷家書》後,我感受到許多,最重要的就是傅雷先生與兒子的親情和對藝術的造詣,這是純淨的靈魂,高尚的人生,值得品味,值得分享。

《傅雷家書》讀後感3

那一時期,傅聰在國外苦修音樂,傅雷在國內被劃成右派,從此,他們相距天涯,難以相見。如果只能這樣愛你,爲你而寫的一封封家書,便寄託了時間最珍貴的情感,將父子的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家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承載了無盡的想念與深厚的愛意。

傅雷確是翻譯界、文藝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數百萬言的譯作成了中國翻譯界備受推崇的文章,形成了“傅雷體華文語言”。無疑,他才高八斗。可是,這麼好的一個人,卻滿含着冤屈自殺離世,年僅58歲,想想,便令人扼腕嘆息。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遠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罷了;真正的英雄絕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罷了。”這是傅雷先生對我們人格的鼓勵,字裏行間閃耀着他人格的'高貴,這是刻在他骨子裏的、抹不去的生命的意念,他也對傅聰說過。——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後做鋼琴家,再一次,我們瞧見了他人格的奪目光輝。

在生活中,傅雷先生也是一個“狠心”的父親,傅聰小時不愛吃菜,只愛吃肉,並且把父親的警告當耳旁風,於是父親便罰兒子不許吃菜,只能吃白飯。這樣的父愛藏的太深了,只有到傅聰爲人父母時纔會懂,但它一直在那、始終在那,縱使歲月悠悠、大海茫茫,它一直爲他留着、守着……

我們的父母呢?是,他們也許沒有傅雷先生這麼“高大上”,也許不能教給我們高雅的藝術,甚至……也許他們是貧窮的,是普通的,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讀後感·溫室的花朵脆弱易折,峭壁的青松迎風挺立!我們忘不了平凡瑣碎,低到塵埃的溫暖,書桌上一杯熱牛奶,回到家飯菜的香味,上學前的殷切叮囑,考砸時的愛心鼓勵……一樁樁、一件件,雖小,卻滿含着愛,雖平庸也偉大。

是的,如果只能這樣愛你,那我便爲你寫信,傾盡自己的所有情感,全部才華,一筆筆寫下對你的思念與愛;如果只能這樣愛你,那我便做你最堅強的後盾,在你灰心、難過、沮喪時,爲你撐一把大傘,亮一盞明燈;如果只能這樣愛你,那我甘願爲你的影子,陪你嘗人生百味,在你的每一次回眸之時,都能映出我的身影……

後記:看到書的末尾,樓適夷的《讀家書?想傅雷》時才知道,傅聰是在父親葬禮之時趕到的。我儀表堂堂地歸來時,你已去了天堂,黑白的相片中凝固的笑顏,是曾經你的笑顏。因爲時差,計劃中的正午到來已推遲到黃昏時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一遍遍溫習你親筆爲我寫下的信,妄想從墨香殆盡的紙張中找到你的氣息……我終究是,慢了一步。願你,一切安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4

“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會有系統。”

於是,在看完《傅雷家書》後,一種想要將傅雷先生筆下給予的感悟梳理於心的急迫促使我寫下這篇文字,希望能夠有所收穫。

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在《傅雷家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傅雷先生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

因爲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只有寫,才能讓思得以實現;只有思,才能讓寫言之有物。

家書萬里傳情,跨越了十幾年光陰,遠隔萬水千山,詞句看似平凡,但實際上句句真理,不僅僅是對愛子的叮囑愛撫,字裏行間的感悟,還昇華出了愛祖國,愛民族的赤子情懷,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爲人深深所動容。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令人感動的.細節,在傅聰取得巨大成就時,傅雷作爲父親給予兒子充分肯定,又因兒子不因別人的掌聲失掉自知之明而無比欣慰。

傅雷把兒子當作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這種益父益友的關係給傅聰成長極大的教育。

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做了傅聰“最真實的鏡子”,時時刻刻給他做個警鐘,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

讀《傅雷家書》看到的是一位時代偉人,在傅雷先生所屬的時代,現實社會狀況不斷壓榨他的才思,摧殘他的身心,而他一直在妥協與堅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國度的崛起。

對人生哲思的深透,對寫作藝術的獨到與進取,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化解滲透,促着他永遠秉承一顆澄澈的赤子之心,樂觀上向地化解時代的傷痛,拓寬着生命的寬度。

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顧重重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這都是爲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日漸陌生而付諸的行動。

對於一位愛真理,愛生活,愛藝術,愛藝術,剛正不阿,真摯率真的先生,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先生的見解都爲我們解說了答案。

對免得的取捨,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鍊上,都如高明白火炬一樣,爲我們驅趕黑暗,重現光明。

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有很大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

不僅如此,也看到了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期盼與關愛,這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讓我們在成長路上無畏風雨,成人成才。

父子間的感情因爲藝術的崇高而得以昇華,成爲一份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的養料。

所以,對於這麼一位在時代洪流越發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懷念;對於這樣收千載煙雲,藏萬里風雨的深情家書,我心中感佩!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傅雷家書》是一篇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書,就像那促膝的談心,在默默無言中不知不覺地拉近了我與父母距離,我聆聽着,感受着,銘記着。

誰人沒有父母,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與教誨。《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父母之愛、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對兒女的諄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最平凡的關心、理解與溝通。傅雷敢於在家書中剖析自己,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把自身經歷中的經驗與教訓像涓涓細流灌注在兒子成長的心田中。傅雷先生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做人要直面困難。

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難、汗水與辛酸是在所難免的。面對這些挫折,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抱着永不放棄的心理,最終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這樣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對兒子的告誡,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子女們的忠告!

做人要懂得善良。

傅雷告訴兒子“人應該爲了善,爲了榮譽,爲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爲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爲了求取永恆的福祉。”善,應該是發自我們內心,奉獻給社會的。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關愛別人,使別人因爲自己的“善”而變得無比幸福,這才叫真善。

讀《傅雷家書》,我感動於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思考與對子女的關愛。大到事業、人生與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與花錢,事無鉅細,關懷備至。從家信的言談語氣中,我們看出傅雷是一位要求極其嚴格的人,甚至有些刻薄。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這樣的愛子教子的精神怎麼能不令人感動至深,欽佩至極。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對子女滿懷關愛,使兒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功。其實我們的父親也像傅雷一樣的平凡而偉大:爲了我們的學習,爲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爲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他們的鬢角已經斑白;爲子女的`成長費盡心血,這就是偉大的父愛,這就是真正的父親。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刻骨銘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待人;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相信自己;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樂曲,只有這些高潮與低潮,我們纔會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只有坦然面對它們,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對,這樣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樂趣,才能真正幸福。

讀過這本書後,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給了我巨大的感染啓發。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爲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爲了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與父母溝通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媽媽在我讀四年級時就爲我買了這本書,便沒有去好好品味。這當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讓人怎樣兼顧事務與學業。有了它,我便確定了路該如何取走,事該如何處理,人要怎樣去做。

《傅雷家書》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兒子的愛卻沒有成爲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兒子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爲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爲深沉的愛。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書中我也讀懂了自己面對以後的生活不是手忙腳亂地去過。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讓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條不紊,不去因爲瑣事而放寬自己的事業要求。不因爲自己要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而影響了自己分內的學習任務。做好自己,老師的作業認真完成,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父母多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讓他們理解你,懂你。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八天的時間,把《傅雷家書》讀完,二百封信,十三年的思念,十三年的叮嚀,十三年的交流,十三年的囑託。

世上絕少有這樣的一對父子或母子吧!從五四年傅聰離開祖國赴波蘭學習,漫長的十三年間,傅雷夫婦基本上是不間斷地給兒子寫信,在收集的二百封信中,沒有看到傅聰回信的我們,卻依稀在經歷着傅聰的成長,在他成長的每一步,都能體會到父母殷切的期許與希望,飽含着傅雷夫婦在其成功路上的諄諄教誨,家風與教養透過這一封封家書來進行傳遞與傳承,子女的成功不單純只是個人努力的結果,更是父母言傳身教的最好體現。

在這兩百封家書當中,我們體會最多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思念。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傅聰是應其它國家邀請,代表國家參加比賽進而留學,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正是因家良好的家教以及傅雷夫婦深厚的藝術修養,才造就了當時優秀的傅聰,對於傅聰的出國,夫婦倆即是不捨,但又不能不捨,在多數的信件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父母並不羞於表達對孩子的思念和愛,對傅聰有時不能及時回信的抱怨,即便身邊有傅敏陪伴,天下的父母都是這般對孩子的吧,既要放手又不捨放手。

其次,我們可以見識到傅雷夫婦深厚的藝術底蘊。我們可以看到雙方對於藝術的交流與探討,也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碰撞與共鳴,傅雷夫婦源源不斷地將國內有價值的藝術資料郵寄給傅聰,也不斷地對傅聰的作品加以評價及指導,更不時地督促傅聰應該到什麼樣的環境去培養自己的藝術靈感……藝術修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

再次,我們可以感受到傅雷夫婦對傅聰家教之嚴,在很多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傅聰的批評,甚至於對其寫信的字體,甚至於到某一個字,傅雷經常說傅聰的性格和他一樣,就是這樣的性格,需要怎麼樣彌補缺點。還有就是對傅聰人生之路的'指引,從其在國外的日常生活,到漸漸長大後的戀愛與婚姻,甚至對從未見面的外國兒媳也納入到教育的範疇中來,從夫婦兩自身的琴瑟合鳴,指導雙方如何互相體諒,從家庭經營過程中的柴米油鹽,到如何精打細算地維持收支平衡,事無鉅細,情意殷殷。在政治上相當敏感的當時,傅雷不但向傅聰通報國內的時局,而且囑咐傅聰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因失言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在書信當中,我們最有感觸的應該是我們並未體會到兩人之間的代溝,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們之間溝通是比較暢快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這個家庭中成員間的信任與平等,每封家書都會給孩子闡明一些道理,指引一些方向,在當時的環境當中,這種父子或母子間的關係並不常見,這種良好的家風也使傅雷夫婦能夠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兄弟二人成爲必然。

教養同樣是個積累的過程,它與人成長環境的貧富無關,卻與這個環境中的指引人息息相關,透過家書看傅雷夫婦,我們只能慨嘆其二人的英年早逝,欽佩其二人的錚錚傲骨,也願通過這些家書,能引起我們對家庭教育的反思,讓這些家書,成爲指引孩子正確道路的一盞明燈。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多棒的精神駁船啊。

唐朝時,杜子美說,經過三個月的戰亂,一封家書抵得上一噸黃金,家書不僅是一種關心,更是一種無法面對面交流的對話。我知道名人的書,包括麥的《致兒子的一封信》,那是我過年才吃的那碗福湯。又熱又粘;我也知道《曾國藩家書》是認真現實的,就像良藥苦口,教了很多兒孫。《傅雷家書》是求同存異。它有着天然的中國風捲軸,又有着自己的西式風格,開放而開放。它在情感上是平靜而凝重的,但卻傳達着溫暖的親情。

《傅雷家書》記錄了傅聰與父母的家書,父子談人生的哲學,朱力做人的方式;媽媽們從小就關心生活細節,交流經驗。在這封飽含深情和教育智慧的信中,傅雷先生的.原則和對生活、藝術和祖國的堅守汩汩而出

彷彿是一艘精神駁船,傳遞着家族的高貴品質,短短的紙張,悠長的愛情。

傅雷先生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物,以身作則,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方式,所以他是孩子身邊最好的榜樣。傅雷先生在英語和法語經典翻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都與他個人的努力和奉獻密切相關。然而,家書中沒有一個字灌輸了作爲一個傅聰男人的基本奉獻、謙虛、忠誠和簡單。正因爲傅雷以身作則,忘了吃飯睡覺,追求心中神祕的文學力量,傅聰也更加努力地練琴,細細琢磨着浪漫而富有哲理的肖邦。

傅雷先生和他的大兒子傅聰有一種,的感覺,這是一種分享和建議的教育方式,一個老師和一個朋友,一種相互融合和相互促進的教育方式,值得現代家庭學習。言語無法準確概括父親對年輕人的關愛之情。就像綠茶和茶葉,不重也不浮,彼此靠近,爲民族文化的弘揚做貢獻,爲社會時尚的進步燃燒自己短暫的生命,爲自我的成就稀釋自我的利益,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是互相鼓勵。傅聰的老師傑維茨基讚揚了傅聰對祖國的熱愛、高超的音樂技巧和天才般的頭腦,他註定要爲自己熱愛的祖國贏得榮耀

傅雷先生在傅聰接受的嚴謹的音樂訓練中滲透着他父親特有的愛,這種愛的載體是他的愛國、敬業、謙虛、嚴謹。家書講的是朱先做人,後做藝人,再做音樂家,再做鋼琴家的人生哲學,都是依附於這條又細又美的鯉魚。

傅雷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對家庭的熱愛,對工作的孜孜不倦,對國家的忠誠,對社會的關懷,對中國偉大文明的探索,他一生無盡的遺憾,都是對後代的一種熱切的希望。希望現在的青少年能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勢頭,在更好的環境中填充自己,突破藩籬,向前看!

世界不會因爲你的靜止而停止,所以繼承你的夢想,拿起希望的火炬,扛起這艘駁船的精神力量,繼續航行。新生活的黎明正在等待你的期待!

獨處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唸書是人類特有些權利。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傅雷家書,讓我深有感觸。每一個人都有領會過爸爸媽媽的慈祥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另一番感受,那是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的談心,接近了大家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巧的小孩遨遊在書海中,聆聽着,用心銘記一個爸爸對小孩的諄諄教誨。

《傅雷家書》是傅雷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國外之後,仍通過信件的方法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修養進行悉心指導。那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在信中傅雷強調一個青年怎麼樣做人,怎麼樣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還現身說法教會傅雷做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遇見挫折不氣餒,獲得大獎不驕傲,要愛國和愛民族,要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也對自己兒子在日常的問題進行了有效的指導,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建議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言溢於表,是我一讀心裏深受觸動。

傅雷的文學造詣非常深,其中有幾段文字讓我記憶深刻:只須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傅雷用比喻句從側面告訴他兒子不管遇見什麼困難都要維持內心平靜,情緒穩定,不驕不躁。也讓我瞭解了一個人遇見挫折,控制情緒非常重要,把握分寸纔不會收到傷害。他們之間感人肺腑的家書、感情深深地感動了我,也讓我對親情倍感珍惜。

傅雷家書裏父子之情,深受感動,這也讓我想到我與爸爸的父女之情。我的爸爸是一位嚴父,從小對我非常嚴格,他對我的愛不像媽媽那般溫暖,卻是在最需要的時候給我最大的依賴。爸爸如大山,深沉,被人有安全感。記得那次,我外出參加一個作文比賽,首次出遠門,心裏非常忐忑,媽媽一直安慰我不要慌張並把我送到車站。可是我還是非常緊張,快要哭出來了。沒想到,爸爸轉身離開,我以爲她看不慣我的嬌氣,走了。心裏非常氣他,眼淚嘩啦留下來。沒想到過了一會兒,爸爸出現了,手裏揮失火車票,說:“沒事,我陪你去!”那一句我陪你去給我一股強大的力量,讓我的心的到平穩,也讓我瞭解,生活的路總要掌握自己走,即使有困難,轉身就有爸爸站在那,有哪些可怕的'。爸爸牽着我的手上車,掌心傳來的溫暖讓我信心倍加。在作文比賽中,我也獲得了好的成績。爸爸不擅長表達,可他用行動給我樹立幫讓,讓我在每一次困難中掌握獨立自主的完成,並相信自己。雖然爸爸沒像傅雷先生那樣給我寫家書,但他每一次在電話中的教誨也給我帶來不少的啓示,讓我持續的成長。

生活短暫而漫長的征途上,給你開心的或許是你的朋友,叫你漂亮的或許是你的愛人,令你充實的或許是你的事業,但,使你溫暖的一定是你的媽媽或者是爸爸。他們用他們的手背爲你阻擋他們力所能及的所有風霜,也用他們的手心爲你釋放綿綿持續的溫暖的陽光。他們是永遠的陽光地帶,竭盡全力告訴你怎麼樣做人、怎麼樣走好生活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與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與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與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爲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與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爲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與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爲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非常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一九五六年,傅聰回國度假,爲上海音樂會做準備,父子在琴旁切磋。

明眸皓齒,最迷人的是一雙清澈透亮的大眼睛。二十多歲的傅聰爽朗地笑着,右手瀟灑揮離琴鍵半懸在空中,乾淨的白色襯衫襯出他修長的脖頸。仰頭,望向父親。

這麼多年一晃而過,傅先生還是一如往常。嚴肅,甚至不苟言笑。但無論兒子成長到什麼歲數,有過多少遊歷與見解,在他眼裏,他還只是個孩子,只是一個隻身求學異鄉,使他迫切渴望與其書信往來的聰兒。

從未動筆寫過一封家書,更甚,也未曾讀過一篇。《傅雷家書》於我是啓蒙讀本,字裏行間流淌着家庭的細膩與堅強。這部由各個連貫的圖塊拼合而成的漫漫長卷,令人震撼地描繪了四年來一對父母不曾間斷的興奮與焦灼共生的情感。從第一篇,到最後一篇,熾烈燃燒的牽掛之情從未熄滅,它無畏時局的動盪與翹首相盼的.煎熬,遠渡重洋,時刻爲他鄉學子的一顆赤心蓄柴積薪。細細讀來,更像親手鋪展開一幅畫卷,無論是工筆細描還是潑墨寫意,都入木三分。

印象最深的還是傅聰比賽前後半年中父子的往來書信,兩人幾乎站在對立面上,對彼此的音樂見解持以反駁態度。字面不顯,卻能在筆下窺見一斑。在傅聰對於李赫特盛讚不絕的一箋長信中,不難讀出一個正值人生巔峯輝煌時期的青年幸逢知己的狂熱與惺惺相惜。他的情感就像他的音樂、琴法一樣,像水,江河之水,只滔滔不絕地流出來,完全是自然的,而且是沒有終結的。他寫信,感嘆人心神祕莫測的力量。

或許在讀者看來,那神經敏銳的血統未嘗不是一次少加思索的情感衝動,但最重擊心靈的還是傅雷在信中深厚而娓娓到來的答覆:

“中國哲學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動聽衆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狂,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纔是你最大的成功,纔是到了藝術與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會發現傅雷一方面和我們的父母一樣,嘮叨、牽掛、敏感、苛求、大事小事都不肯放心,另一方面,他又和絕大部分父母不同,他有着超凡的悟力、淵博的學識、澄明的人生哲學,他不只是詢問、敦促、鼓勵,而是用這一整套豐富的修養來愛和培養自己的孩子。從家國情懷到爲人處世細枝末節,竭盡父母職責,表現了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道德和良知。

或許教育也是一件難事。傅雷常常懊悔自己對兒子“過於嚴厲而低估其本身水平”的“失敗的教育”,但在這346通家信中,我讀到了作爲父親對兒子充分的啓發教育: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是的,傅雷的教育,“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如他本人一樣,如他的妻子一樣,如他的兩個兒子一樣。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家庭濡染”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傅雷家書》是由普通書信融合而成的一本經典名著。這信裏藏着的是沉默,是溫柔的聲音,是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情感。

這本書到我手裏是被老師逼迫的,我好幾次因它的書名而對這本書進行處處的嫌棄。直到偶然翻閱,我也是後來才知道自己做了錯誤判斷,這確實一本讓人深思的好書。

《傅雷家書》看似與其他家書無異,但是裏面卻藏着獨特的愛與教育。洋洋萬言,是一篇又一篇。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和傅聰成爲了朋友。在我心目中,傅雷是一個偉大的父親,親切而不失嚴肅,噓寒問暖的同時也有蘊含深刻的教育。那真是一個朋友式的父親形象,在與孩子討論學習,藝術,人生,愛情等互相交流的過程中,總能和兒子達到情感共鳴。他們平等和諧,無話不說,意趣相投。

論起傅雷,善於寫作和翻譯,謙虛而又嚴格,但有時也會有一絲溫存。在兒子的教育中沒有絲毫馬虎。讀到他的每一封家書,那一幕總會自主的浮現在我的眼前:傅雷坐在書桌前,佝僂着腰,黑髮中夾雜着白髮,半夜提筆,傾瀉着思念。

“我高興的是我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可以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這句話我工整地抄在了本子上。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筆一劃寫的是對兒子的希冀,是對兒子未來的信心,是深不見底的父愛。父親成爲了兒子的那面忠實的鏡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傅聰成爲了有名的鋼琴家。這光鮮成績的背後是傅雷半夜提筆的鼓勵,是字裏行間的父愛。

或許在這個信息科技發達,時刻可以與父母聯絡的時代,卻也怎麼也體會不到那份家書的快樂了。當作爲父母在提筆書信,將自己對孩子所有的愛毫無保留地寫出來時,信的另一旁是滿滿的感動,是在挫折前一蹶不振,困境中越跌越低時送來的及時的鼓勵。書信讓兩人雖身隔萬里,卻彷彿感覺彼此近在咫尺。

起初我對傅聰能有如此一個能給他全方面教育的父親表示羨慕極了。

而在讀完了整本書之後,我意識到或許我們的父母也許不能和傅雷相比,但是父母對子女的心總是相平的。即使他們沒有淵博的知識,不會教授我們如何演奏成名,不懂得教我們如何愛國。如果說傅雷把愛寫成了一本使後人爲之驚歎的精神財富的話,我們的父母亦是在書寫着自己的.“豐功偉績。”是愛,是責任,是把畢生所學都授予我們。世人皆愛其子,父親這個角色,好像一直都是一個角落,卻不知他在幕後也會期待着我的綻放。

每一次我和父親坐在車上總會莫名的尷尬,車上載着的好像只有我們的體重和冰冷的空氣。其實又想到他會在生活中處處滿足我,偷偷地關心着我的學習和生活,我就會感到十分溫暖。他是一盞不滅的光,雖然不是用言語點亮的,但是我知道他愛我,我也愛他。

再好的言辭也不及自己的親身體會,很高興遇見它,一位真實的朋友。讀着別人的故事,我終於一步步理解父愛,傅雷的愛也如太陽光一般照徹天空。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母愛很偉大,的確,懷胎十月,悉心照料,是世間絕無僅有而一心一意爲你好的愛意;父愛很渺小,不如母愛般顯而易見,卻悄無聲息,一點一滴滲入你的生活裏。《傅雷家書》更多的是父親傅雷對兩位兒子潤物無聲的愛。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傅雷給兒子傅聰寫的一封家書提到傅聰在人際關係中的問題:一是到別人家裏,脫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在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褲袋裏......出臺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溫和,切勿像過去那樣太嚴肅。其實這段話放在現實生活當中,對於我,對於很多人來說,真的很囉嗦,真的會讓人極其不耐煩。因爲反反覆覆都是這幾件“小事”,父母還要不停地講,不斷地講,我們自然會感到煩悶和無可奈何。

無論從衣着,習慣,還是禮貌禮儀方面,在我們看來,這真的是普通不過的“小事”但父親傅雷卻觀察得格外仔細,兒子傅聰的每個動作,每個習慣,每個表情總記得那麼一清二楚,是父愛啊!若不是這一悄無聲息的父愛,又有什麼更好的理由解釋傅雷對傅聰一句句深情而富有內涵的叮嚀呢?

讀過楊絳女士關於傅雷的文章,我們會知道,傅雷對兒時的傅聰無比嚴厲,極其嚴格。這樣一個原生家庭中,傅聰真的很慘。在父親傅雷的嚴厲教育下,傅聰刻苦練習鋼琴,一日復一日的練習。不難發現,當傅聰長大,出國深造之時,傅雷對長大後的傅聰與兒時的傅聰的態度,語氣有着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這又是爲什麼呢?

我認爲傅雷其實是想爲傅聰的未來鋪下一條更順暢的路,當傅雷長大了,出國深造以後,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幫助傅聰走向所謂的成功。望子成龍的想法如此迫切,傅雷對傅聰的嚴厲可以說是“毫無父子之情”的,但這也是一種父愛,一種悄無聲息的另類的父愛,一種以獨具個性的方式使傅聰走向成功的父愛。

我不喜歡這一種父愛,如果把傅雷對待傅聰這一種別緻的父愛放到今時今日,絕不可能成功。因爲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接受這一種“魔鬼式”教育,因爲時代的高速發展,教育需與時俱進,一成不變,固執己見的教育註定是失敗的.。

但是,《傅雷家書》告訴我的,更是父愛無聲。在現實生活中,我和父親相處有些尷尬。幾次的大吵大鬧,不如我和母親幾乎每兩三天“互懟”易和好。回想起來,我竟從不曾說過“我錯了”“我不應該”之類的話,但父親總是默默地收拾我落下的淘氣與頑皮。他工作忙,一週幾次的加班值班,對我的愛更多的在於一句句“錢還夠花嗎?”“不夠記得跟我說”。我知道,父親並不是只顧工作,不顧家庭,不顧妻子兒女,而是因爲除了這個家,還有很多個家需要守護,要爲人民服務,爲這個城市的美好與安寧做更好的保障。父愛真的無聲,無聲到你難以察覺,卻一點一滴滲入心裏。

母愛似海,父愛如山。母愛轟轟烈烈,而父愛,悄無聲息,卻如巍峨高山。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簾,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覺已流入心間。

《傅雷家書》,創作於9~9經歷了___初期,___前,傅聰去波蘭留學。此後與父親傅雷常常書信來往。___時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聰的書信只剩下殘餘的幾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爲傅雷對傅聰寫的書信,故名“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資料。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我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

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一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

的琴。可是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我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

去。但這次,傅雷不僅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我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齊研究,並將剛纔的曲子命名爲《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

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我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

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遠影響着下一代。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也許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卻是一種另一番教誨,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父與子的距離。

大家都知道,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爲我們的生計,爲了我們的學習,爲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爲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纔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 這種偉大的父愛可以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爲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爲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爲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爲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爲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