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彙總15篇

紅樓夢讀後感彙總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紅樓夢讀後感彙總15篇

紅樓夢讀後感1

一把辛酸淚,淌出了幾個家族的興衰,滿紙荒唐言,嚴盡了多少人的悲歡。紅樓是個奇蹟,用它透明的經緯折射出一個永不枯竭的夢。是淚讓紅樓與夢彼此相連,永恆相伴,去告慰所有的傷痛欲絕和無可奈何。

——題記

初入紅樓,我像一個闖入恆河的頂禮膜拜者,含着靜養的淚水靜靜的端詳着它,撫摸着紅樓動人的光澤,在永不幹涸的倩影中我驚歎着,千載的滌盪竟沒有讓虛幻飄渺所沖刷褪色,更沒有被世俗塵土所掩埋。紅樓仍那麼矜持,那麼高貴的佇立着,坦然卻充滿神祕,靜靜地等待着所有的嚮往者去探索、解讀、感知!藉着晶瑩的淚水我靠近了紅樓。

紅樓是個似仙非仙的人間天堂。那裏白玉爲堂金作馬,珍珠如土銀似雪。爲元春回家省親而建的大觀園從一磚一瓦到一亭一景,一草一木到一鳥一獸都盡顯了紅樓的繁華!多少個富貴閒人置身其中享受着歌舞笙蕭不盡的纏綿,盡情與詩詞歌賦的風雅之中。世人的喧囂與悲涼都在那裏是藏有金陵十二釵,囊括了無數才女、美女的多情女兒國。那裏也是絳珠仙草與神瑛侍者恩緣延止的聖土。那裏也是薛寶釵夢開夢謝的枝椏如此的仙境也伴有淚水的抖落,可是曾想過賈家興盛的背後只是一個女人,她---賈元春離開了所有的`親人,用青春乃至一生擔起了一個甚至幾個家族的重擔,是她的淚基墊了紅樓!

紅樓,它勝似天堂,卻也酷似地獄,在紅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裏有讓人防不勝防的陰冷計謀,陰毒和無情也在紅樓中瀰漫着。風姐的笑話和謎語堪稱第一,而計謀更讓她穩居榜首。再把賈府打裏的遊韌有餘之際仍能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更讓所有的人敬畏她,如此威風的人物在彌留之際相伴最多的卻是無奈的淚水!薛寶釵,一個看似簡樸與世無爭的她,卻用她的才貌和超凡的賢德爭脫了整個賈府,李代桃僵之計的天衣無縫讓她取締了林妹妹成爲真正的寶二奶奶,用她的金石之緣結束了草石之盟!可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最後落得個隻身守孤燈淌淚無人知的下場地獄般的紅樓更是被淚水所浸染着,突顯着它的陰霾,勾勒出人在面對命運時那蒼白的無力!

紅樓是天堂與地獄的融合體,通過凝滿淚水的雙眸,我似乎看到漫天的淚水將紅樓的棱棱角角剔除,把紅樓雕塑成一位歷盡滄桑的老者,攜着那一縷馨香,讓每一個靠近它的人從喧鬧虛浮回到安寧,令混沌凌亂的心得以空明,在暗香浮動中邂逅人生。

若大的紅樓之中誰沒有流過淚?從紅樓的開始到結束,多少人來來去去,而沒變的是紅樓中不曾乾涸的淚水孤傲多才的林妹妹把一生的淚都留給了紅樓,喜也罷悲也罷都跟着保玉的癡言癡行的情淌盡了。她的淚淌出了一灣又一灣的細膩,映出了一層又一層的惆悵。上至史太君、賈母、李紈、秦可卿、史湘雲,下到趙姨娘、晴雯、襲人、鴛鴦,都掛有淚的痕跡,在點滴的晶瑩中映襯着道不明的哀婉,多少個沉甸甸的期盼至最後都歸凝於淚水!

順着紅樓如淚的骨架,追隨着一點一滴的淚水,我穿梭於紅樓的是是非非、深深淺淺之中,並隨着每一個情節所顫動,在撩開紅樓面紗的同時我似乎也化成了淚水,在落花的低嘆,冰涼的無語中感受着紅樓中多少人如夢的命運,似淚的人生!就在淚水沉淪起伏的磨合之中我看到了紅樓玄祕的紋理之一,那便是激起一次又一次漣漪的淚水!是淚水刻出了紅樓魂,從遠到近、從疏到密、從模糊到清晰、從虛幻到現實、從開始到結束!是淚水鍍亮了整個紅樓!

在紅樓的最後,我聽到和着淚水心碎的聲音,那是曹公霧藹般的憂傷。是淚水讓紅樓如此透明讓紅樓成爲永恆,我願化成淚水,讓道不盡的《紅樓夢》中也有我的祝福直到海枯石爛。——後記

紅樓夢讀後感2

黛玉與爸爸掉淚拜辭時,其父如海所言感動人。

雨村入榮國府,投的是宗侄名帖,作法不賴!獲得賈政優遇,入情入理,並獲得賈政力舉終於謀了官位,出而復入,書裏寫得輕巧,實際上半中腰頗費了一番心思的。

“黛玉常聽媽媽說過,外婆家與其他家不一樣”,固然母女間無話不說,不過黛玉媽媽又怎麼樣體驗領會到自己與其他家不一樣呢?這倒奇了。可見,黛玉的性情實際上受其母影響。想的起來現代育兒學裏說到,獨自一個人的性情,在五、六歲曾經就基本定型的。

黛玉蒞臨賈府時然而六、七歲景況,便能做到“步步在心,不時放在心上,無幾說一句,多行一步”,哪兒還象個“無親母撫養、昆季姊妹幫扶的孩子”,黛玉真是絕頂伶俐。

對賈府姑娘的描畫:迎春“觀之可親”——性格溫馴,探春“見之忘俗”——氣度不平凡。

黛玉“年歲相貌雖小,體態言談不俗,膽小軟弱承擔不了,卻有一段天然的風流舉止神情”,啥子叫“天然的風流舉止神情”?黛玉稱自個兒從會吃吃喝時便服藥,從不間斷,這也奇了。

鳳姐出場,用黛玉的心理納罕來導出,也就是說,連小孩兒都感到她“行爲放縱無禮”,繼續才寫鳳姐的穿着:身材細長柔美,身子骨兒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妙筆!(真不清楚,男許多人眼裏的女人形象,是啥子模樣的?怎麼這樣寫?身子骨兒風騷?)鳳姐進來,黛玉趕緊平身,這是禮儀,同時還聽出賈母說“鳳辣椒”是玩笑話,如果是普通小孩兒,就就勢接口稱之了,黛玉略加猶豫才以“嫂”呼之,足見小心。

到此,又以鳳姐之口形容黛玉美麗,這個之外“竟不象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孫女兒”,難不成嫡親孫就該比外孫長得美麗?鳳姐從“妹子幾歲”着手,一連氣兒串的問詢,還真相個管家上層。吃茶果時,王熙鳳與王太太簡潔會話,可看出二人上層與被上層的合適配合完美,王太太對鳳姐的做事有經驗較滿足。

黛玉見了外祖母,繼續到母舅家走訪,是禮規。在去寧國府途中,黛玉還留意所通過的地方“度其屋宇院宇,必是榮府中花園隔斷過來”,這孩子真是各個地方在心,賈赦不來接見,但傳回話時,黛玉仍然要“趕緊起立來一一聽了”,禮數週詳。刑太太留飯出於禮數,黛玉婉言拒絕,也是“人情”二字。

蒞臨王太太屋裏,老嬤嬤讓黛玉炕最尊的坐位,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東邊座椅上坐了,又顯黛玉識大體。再過來見王太太時,在場位上仍然這麼,王太太再四攜他上炕,也只是挨王太太坐,賈政雖不在家,始末是不坐賈政之位的。寶玉未出場,就先由王太太口頭敘述,黛玉講話再謹慎,一提到寶玉話就多了。后王太太與黛玉過賈母處吃夜飯時,路過賈鏈的家,王太太指給黛玉看。賈鏈與黛玉同儕,無須專程走訪,是這個意思吧。在賈母處吃飯,餐桌上的'佈菜讓位,又顯“人情”,寂然飯畢!

寶玉終於登場,之前又先是黛玉心裏一陣子迷惑。寶玉來了轉一圈就出去,吊人胃口。

寶玉“外客未見,就脫了衣裳”,可見其不拘泥泥禮節節,或是不把林妹子當外人。此時,又從寶玉的角度描寫黛玉姿容。寶玉黛玉相見,都有眼熟面熟之感,這就是前生緣吧?按寶玉說的蠢話:“只作遠別相逢”。賈母聽了寶玉的蠢話,還讚揚“更好,更好”,若王太太聽此講法,不知該怎麼樣表示態度。

寶玉得賈母放縱,竟走過去黛玉身邊細細觀察,哈。寶玉送黛玉裝裱字畫“顰顰”及摔玉,重筆。賈母:“你生命力,打罵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可見在賈母眼裏,主子的一塊玉兒比僕人的尊嚴還珍貴。寶玉性格乖僻,自個兒獨有玉,不是高傲自賞,反說“沒意思”,摔了玉,賈母哄幾句就信了,畢竟仍然個孩子。

寶玉睡後,襲人還進去看黛玉,很用心細密,是個不貪睡的勤勞婢女。黛玉到賈府的頭一晚,便着手還淚珠了。

紅樓夢讀後感3

《紅樓夢》第一回是全書開篇回,是全書總括,也是全書之綱。

 一、內容提要

全回可綜合爲七大段交待了三樁事情。

七大段內容:一是作者意向和書要旨,二是頑石遇見了僧道,三是甄士隱白日做夢,四是甄士隱忽遇僧道,五是賈雨村看見婢女和赴京趕考,六是甄士隱家遭火災,七是甄士隱出家。

三樁事情即:第一、賈寶玉和林黛玉來歷。賈寶玉是頑石下凡,是“無材補天”被女媧拋棄在青埂峯下,遊蕩到警幻仙子處,在赤霞宮做了神瑛侍者,後因思慕凡間被一僧一道攜去投胎做了人。他在赤霞宮時候“常在西方靈河岸上行走,看見那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絳珠仙草,十分嬌娜可愛,遂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甘露滋養,遂脫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僅僅修成女體,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飢餐祕情果。渴飲灌愁水。”——這三生石畔絳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絳珠仙草因神瑛侍者下凡,爲了報達灌溉之恩,她便也跟着下凡來到了人間;二是甄士隱出家。甄士隱住在姑蘇城仁清巷“葫蘆廟”旁,是一鄉宦之家,養三歲女兒叫英蓮。一天,他“於書房閒坐,手倦拋書,伏几盹睡”,夢中見一僧一道攜着一塊美玉去投胎,士隱看那塊美玉上鐫有“通靈寶玉”四字。夢被霹靂驚醒後,抱着女兒英蓮去玩,便遇到了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因這僧道要英蓮不給,那癩頭和尚就念了四句讖語式詩。不久,女兒失蹤,家遭火災,悲觀厭世甄士隱就跟跛足道人出了家;三是賈雨村做官。窮困潦倒儒生賈雨村,住在甄士隱家隔壁“葫蘆廟內”,因常於甄家串門,被甄家丫頭嬌杏看了幾眼,便大動情心。後來由於甄士隱資助,賈雨村中舉而做官。

二、回目喻意

第一回回目:“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是說甄士隱那天白日做夢時看見並認識了通靈寶玉,這就是賈寶玉生時嘴裏含那塊玉,生後一直掛在脖子上。“甄士隱”是“真事隱”諧音。“作者自雲: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也有以“真事”做“引子”,又把真事隱去虛構故事、說些“假話”意思。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是說賈雨村在窮困潦倒時候,竟有閨中女子看上他,賞識他,他非常感動,也動了情心。“賈雨村”,是“假語存”諧音,或“假語村言”、“村中假語”,意指《紅樓夢》這部書隱去了真事,故事是虛構,說話也是“村中假語”。“風塵懷閨秀”,不僅僅是說賈雨村想着嬌杏,大約也有暗喻作者自己在風塵碌碌之時,懷念曾經愛過自己閨秀和自己曾經刻骨銘心愛過人,無以爲報,就想用小說爲她們作傳。

這裏“甄士隱”,和“賈雨村”,又是“真士隱”和“假儒存”諧音。意思大概是說,真正君子才士,只能隱居起來。而能夠呼風喚雨只能是賈雨村這樣“假儒”,這樣貪官污吏。這就揭示了那個專制時代腐敗和黑暗。

另外,“葫蘆廟”名,也非作者順手取來或真有其廟,作者大約是取了“看你葫蘆裏賣什麼藥”意思,用意在於:一是調侃賈雨村——看你“賣出什麼藥”出來;一是自我調侃——看你這部書“賣什麼藥”。

三、總括

《紅樓夢》第二回開首脂批有“未寫榮府正人,先寫外戚,是由遠及近,由小至大也。”那麼,我們從這“由遠及近,由小至大”中,就可知道寫甄士隱家破敗就喻示了賈家破敗,甄家是賈家縮影;寫甄士隱就是寫賈寶玉,甄士隱生活道路就是賈寶玉生活道路,甄士隱就是賈寶玉縮影。因此,《紅樓夢》所要反映不僅僅是一家一戶破敗和一個人命運,而是整個社會破敗和許許多多人命運,這是全書之綱要。這樣,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作者要將“真事隱去”,而用“假語村言”了。

紅樓夢讀後感4

通觀《紅樓夢》全書,三四百個人物,名字中有“玉”者,除賈寶玉外僅有三人——林黛玉、妙玉、蔣玉菡。這三個人和賈寶玉的關係都非同一般,他們和賈寶玉之間構成了三種不同的緣分。

寶、黛二玉結的是一段“仙緣”,是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的愛情神話,也是一則最悽美的還淚故事。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乃是靈魂之愛,純屬一種精神的結合,因此二人常有相知、同類之感,超越了人間普通的世俗之愛。黛玉是寶玉靈魂的投射,如果二人成婚發生肉體關係,這種靈魂之受就不存在了。所以,唯有等到絳珠仙草淚盡人亡魂歸離恨天后,神瑛侍者纔回轉太虛幻境,與絳珠仙草重續仙緣。

妙玉雖然遁入空門,自稱“檻外人”,但是卻“雲空未必空”,賈寶玉自謙“檻內人”,卻心存善念,一心向佛,所以他們之間便構成了一段佛緣。有人猜測寶玉與妙玉之間情愫曖昧。事實上寶玉與妙玉的關係都有“形而上”的涵義。妙玉自稱“檻外人”,意味已經超脫俗塵,置身紅塵之外。而寶玉爲“檻內人”,尚在塵世中浮浮沉沉。而結果適得其反,寶玉終於修成正果,而妙玉卻墮人淖泥,終遭大劫。寶玉妙玉的關係是世俗身份的大轉變,檻外與檻內的轉換,俗界與佛界的轉換,是一種帶有反諷性的“佛緣”。佛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而妙玉目空一切,孤僻太過,連村嫗姥姥尚不能容,所以佛門難入,塵心。而寶玉心懷慈悲,廣愛衆生,所以終能成佛。這樣的身份對調很有戲劇性。

《紅樓夢》中賈寶玉有句名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人便覺濁臭逼人。”然而《紅樓夢》中寶玉並不做如是觀。蔣玉函與賈寶玉之間的關係最是微妙複雜,其涵義可能影響到《紅樓夢》結局的詮釋。《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窺見“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中有詩寫道:“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這首詩影射花襲人一生的命運,其中“優伶”即指蔣玉函,可見第一百二十回最後蔣玉函迎娶花襲人代寶玉受世俗之福的結局,作者早已安排下伏筆,而且在全書發展中,這條重要線索,作者時時在意,步步留心。

第二十八回,馮紫英設宴,賈寶玉和蔣玉函初次相見,席上行酒令,蔣玉函手執木樨吟道:“花氣襲人知晝暖。”彼時蔣玉函並不知有襲人其人,而無意間卻道中了襲人名字,冥冥之中二人緣分由此而結。少刻,寶玉出席,蔣玉函尾隨,二人彼此傾慕,互贈汗巾,以爲表記。寶玉贈給蔣玉函的那條松花汗巾原屬襲人所有,而蔣玉函所贈的那條“血點似的大紅汗巾子”,夜間寶玉卻悄悄繫到了襲人的身上。蔣玉函的.大紅汗巾乃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爲北靜王所賜,名貴非常。寶玉此舉,在象徵意義上,等於替襲人接受了聘禮,將襲人終身託付給了蔣玉函。後來花襲人含悲出嫁,次日開箱,姑爺見猩紅汗巾,乃知是寶玉丫頭襲人,而襲人見姑爺的鬆綠汗巾,乃知是寶玉摯友蔣玉函,紅綠汗巾二度相合,成就一段好姻緣。而促使這段良緣者,正是寶玉本人。這樣的情節,讀來總使人驚歎,曹公對文學情節的設置太過精妙。

襲人在寶玉心目中所佔份量之重,而寶玉卻將如此重要的身邊人託付給蔣玉函。寶玉爲何獨將如此大事交託蔣玉函,實在值得探祕。蔣玉函原爲忠順親王府中忠順王駕前所蓄養的優伶,社會地位很低,在小說中出場次數也不多,而作者卻偏偏對這樣一個卑微的角色,命名以“玉”字,此中是否暗藏玄機。

蔣玉菡與賈寶玉由色生情,也有點同性戀的意味在。在那個時代,曹公將豪門公子寶玉與卑微的下人蔣玉函之俗緣能寫到這個份上,實在開了文學藝術之先河。

紅樓夢讀後感5

紅樓裏談到雖是賈府裏貴人風流韻事,但是裏面的僕人和丫鬟的作用可不能小覷,如襲人,她的分量並不是能用丫鬟這個名詞來衡量的,“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情。”記得幾年前初讀《紅樓夢》時,對於書中人物,除了我們那位多情的玉兄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襲人了。

這麼說來自己也覺得十分奇怪,而此話叫大家聽了自不免更加稱奇了罷,莫不都要問:讀罷“紅樓”,不仔細記憶“十二釵”中的女子,反而對一個丫鬟念念不忘,怕不是也受了寶玉之染而犯了呆勁罷?然而當時我確實就是這樣,只是“呆呆”地喜愛襲卿一個。

有些朋友聽說我如此,總是要懷上一種同我辯駁的態度來對我說:“襲人那麼討厭,你還喜歡她,有毛病!”甚至有時還會因爲這事同我爭個面紅耳赤,總之是要我“放棄”襲人、要我同他們一般地去厭惡襲人。但我卻始終“固執己見”,從不曾動搖過分毫,鬧到最後,此事在我與友人們之間也就不了了之。

其實說到朋友們嫌惡襲卿的根本原因,我卻也知道並且理解——那全是由於“高某人”之故,事情的根由,只是我們那時所讀到的還都是百廿回通行本《紅樓夢》(其時我也尚還不知“石頭”的其他版本),在思想上大大受到了後面僞續四十回中“高兄”劣筆的“感染”。

說句實話,當我將百廿回通讀過一遭之後,也曾多少對我以前的想法產生了質疑,覺得是否自己從前“看錯”這“丫頭”了?但由於我實在是愛喜她在先,而且愛得深、喜得切,所以,念頭掙扎了一回,也就不再去理會襲卿後來的“大轉型”了,只還將她當作心中的.最愛。之後的幾年,這等念想一直不改,無論旁人如何嗔謗於她。這或許就是我的“戀到癡處盡包容”罷。

直到後來,我由於受了“紅潮”的影響,也開始自行“鑽研”(不過也就是自娛自樂罷了)起《紅樓夢》,這才逐漸對它有了略深一層的瞭解,得知了它竟還有許多異本、曉得了“程高本”的僞劣之處。如此,我便更加確定了自家先時對於襲卿的看法與“愛戀”,我便更加不再“懼怕”於朋友們的爭駁了。

記得最開始喜歡上襲人,還只是因爲從書中看到她溫柔賢惠、知事通理,處處都從寶玉一面設想,總覺同雙兒(金庸先生《鹿鼎記》中人物)有些相似,但她又比雙兒有過人的地方,便是她對於寶玉的一些“不是”總不會像雙兒那樣過分地去遷就,並非事事都大順其意而行之。

後來,在讀到了附帶“脂硯齋”批語的“石頭”以後,通過那些夾雜在正文字裏行間的小字,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襲人其女,她在我的眼中、心裏似乎更漸清晰了,我竟好像是曾經同她終日相處過一般。

重讀“石頭”,我因了先前對襲卿的“戀”,對於書中有關她的文字就決意不再輕易放過,總都是反覆讀之再四,包括“脂批”。只覺得此女越讀越能見出她的不平凡處,越“探究”得仔細就越感到她不像個丫鬟,以爲她簡直就該名列“十二釵”中才好,“十二釵”中無她,實在可惜!等到得見“脂批”點醒,被“告知”襲卿該是“十二釵副冊”之首,我才略覺釋懷——想她既出身丫鬟,自不好當真與“十二金釵”並列,但將她列於“副冊”之首,卻也再合適不過,試問舍她其誰?

再想想襲卿於書中的種種行事,套用“脂硯”一話,曰:愛煞!

愛煞,當真令人愛煞也!我只想再跟“批”一句:堪得此女爲伴,夫復何求哉!

若還有不能理解我者,且隨我仔細回憶襲卿種種。

可還記得“楓露茶”與“奶油酥酪”兩節文字,特別是後事,旁個丫頭子對那李嫫嫫擅吃玉兄特爲襲卿所留吃食時的態度如何?而後來襲卿自家卻又是如何從中調停而過的?——她只說雖然愛吃那些,但因早前吃多了鬧肚子,倒是不敢吃了,之後就要寶玉替她剝栗子,就此將事情揭過,恐怕寶玉再像“楓露茶”那回一般,一怒之下摔出什麼東西來驚動賈母。“脂硯”則在此處批曰:通部襲人皆是如此,一絲不錯。足可見,後文之中襲卿性情依舊這等溫柔和順,根本不是“高某人”所“續”那般的“招人嫌惡”!

紅樓夢讀後感6

紅樓夢這本書剛到手的時候,着實嚇了我一跳,看那比板磚還要厚的書,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讀完,當真正讀完紅樓夢的時候卻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有一點空虛,迷茫,還有一絲悲傷。

紅樓夢中有很多人物出場,加起來有幾百多個,主角就是寶黛釵三人,但在紅樓夢這本書中還有一個人物至關重要,他就是王熙鳳,我對這個角色好是有很多的好感。

我對他第一印象就是她的風姿,在黛玉初次到達賈府時,鳳姐登場,在當時,我正是被她的風姿所吸引,“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着金絲八寶攢珠髻,綰着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着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着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起笑先聞”鳳姐他身上散發着一種氣息,這種風韻是我深陷其中,鳳姐這一個人物讓我想到職場中的女性,正裝着體,勾勒出成熟女人特有的曲線,一言一行中散發着一種不容忽視的特點,現代社會在職場拼搏的女性都有這種特點,當面對客戶時,這種特點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和客戶交談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討好客戶,更重要的是讓客戶信服自己,王熙鳳正是帶給我這種感覺。

王熙鳳給我帶來的第二種印象就是她的性格,有人評價王熙鳳,說她的性格潑辣,但他在面對重大事件是能夠從容不迫,端莊得體;說王熙鳳性格溫柔,在受賈瑞調戲後,他那毒辣的調戲手段又實在不敢讓人恭維;說王熙鳳處理事情從容不迫,不被外界因素所幹擾,丹鳳街在得知秦可卿病重時痛哭流涕,又把他的形象塑造得更加感性。總結王熙鳳的性格就是琢磨不透,越有神祕感的東西越吸引,這也是我對王熙鳳有好感的原因吧!

王熙鳳給我帶來的第三點印象就是他的在文中多次提到過王熙鳳未卜先知別人的心思猜到別人的想法,提前他人一步想到要做的事情,先他人一步完成事情,就像清代的“劉伯溫”一般,這也是我對王熙鳳有好感的原因之一,但也就是他的這種聰明,使自己不能得到解脫,最終把自己的.性命葬送在其中。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紅樓夢中對鳳姐詮釋的這句話實是有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很多人就是如此,對於事情太過於執着,不是自己應得到的,卻要機關算盡的算計別人,是自己深陷囹圄不得解脫,何必呢,不要拋棄一切強行去追求不可能的夢想,有時順其自然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人生不過夢一場,在這過程中,或喜或悲,不管是波瀾壯闊還是碌碌無爲,到頭來也是無可奈何,我認爲人這一生,概括起來,就是要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在你得意的時候,要淡然面對,不能看得過重,當你失意的時候,要坦然,不可太在意,要繼續努力,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會有一定的困難和挫折,有的人就會對自己犯的錯誤過於在意,導致忽視其他部分,使自己的一生碌碌無爲,;有的人做好一件事情就洋洋得意,達到“忘我”境界,這也是太過於極端的表現。得意淡然,失意坦然,這也是一種對人生的心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平常心,遇到事情不過於積極動,不過於無視,佛教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平常心是道”是禪宗的一則公案,做事都要以平常心對之,這樣才能更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這一本書在我眼裏是一個悲劇,林黛玉因喪母,被外祖母賈母接到賈府後,悲劇就上演了,先是遇到寶玉,一見傾心,感情日益加深,因黛玉思想終身之事無人可求,染重病,這時,賈母做主,讓寶玉迎娶寶釵,使黛玉孤苦而死。然後,寶玉又得知這一婚姻是一個騙局,遂出家,最後賈家勢敗,悲劇結束。

一本紅樓,瞬間則樂極生悲,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

紅樓夢讀後感7

從小便聽人說《紅樓夢》乃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文學獨一無二的經典,聽得多了,便漸漸產生了好奇,初中時,從圖書館借來閱讀,怎奈才疏學淺,卻無法弄懂其中意味。經過幾年的學習,終於又有機會與它再續前緣,心中實在有些激動。

其實也不敢談什麼讀後感,只是斷章取義罷了。單單就《林黛玉進賈府》這一回來說,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潑皮破落戶”王熙鳳。雖然在這一回中,她並不算是主要人物,但這是她的第一次出場,實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王熙鳳出場時,曹雪芹通過黛玉的心理活動,寫出了王熙鳳的與衆不同:“這些人個個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在那個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的封建社會,王熙鳳的形象無疑是不合乎那個時代的要求的,但這也正是她的獨特之處。她敢於突破常規,張揚個性,也許,這也是曹雪芹想要表達出的一種願望。其實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曹雪芹對丫鬟晴雯的描寫中看出來——雖然晴雯只是一個小小的丫鬟,但她敢於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真正的把自己當做一個獨立的'人,而不再只是主人使用的工具。雖然她最後病死在自己家中,十分淒涼,但她至少得到了寶玉——她的主人——最真摯的關心和愛護,她也最終爲自己爭取到了真正的人格。不過,我覺得王熙鳳和晴雯還有所不同,雖然她們都是追求個性,但王熙鳳是有強大的後臺作支撐的:寵愛她的賈母,親姑母王夫人,甚至賈寶玉也是十分敬愛她,所以她不怕,而晴雯什麼都沒有。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王熙鳳並不是真正的要挑戰世俗,可以說,她這麼做只是因爲恃寵而驕罷了。但王熙鳳雖然潑辣,卻始終把握了一個度,即在老太太喜歡的範圍之內,並以適度的調皮讓賈母更加喜歡她,這也體現出她真的是十分聰明。

王熙鳳的聰明還表現在逢迎附和上。“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佔全了。”當她初見林黛玉時,雖然她也許與林黛玉並沒有什麼感情,但還是應景地拉着林黛玉的手,爲她的不幸落淚哭泣,當聽到賈母說:“快再休提前話。”她“馬上”轉悲爲喜,說着:“該打,該打。”正是這樣的應聲附和讓她在人前笑語逢迎,左右逢源,也博得了老祖宗的喜愛。但這卻讓人們感到,她每次的熱心關懷,甜言蜜語都顯得不是十分真誠。

王熙鳳十分聰明,有着一般女人所沒有的管理才能,堪稱榮國府的“總經理”,她生性愛張羅,喜歡在人前展示自己的才幹。林黛玉進賈府後,她忙前忙後,一面問黛玉需要什麼,一面又招呼婆子們,一會茶果上來,她又親爲奉果奉茶——一切人想不到的,她全都安排準備的妥妥當當。在後幾回中,她協理寧國府,更是風風火火,將原先懶懶惰惰的下人們組織得井井有條,將喪事辦得十分圓滿。這時她越發驕縱了,卻也爲她日後的悲慘下場埋下了禍根。

王熙鳳真的十分聰明,也因她的聰明在賈府中榮耀一時,但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雖然王熙鳳的結局無從考證,但從曹雪芹在前幾回“一從二令三人木”的暗示中可以推斷出,她最終被休妻,也許下場十分悲慘。87版《紅樓夢》中,王熙鳳死後只用了一層草蓆裹着,就扔出去埋了,這不禁令人唏噓,曾經多麼輝煌不可一世,最後卻只落得如此下場,真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王熙鳳這一輩子機關算盡,她爲了自身利益,逼死尤二姐,拿着賈府錢財幹些不可見人的勾當,這一切,都最終使她聰明反被聰明誤,白白送了性命。

王熙鳳的一生也是賈府的一個縮影,王熙鳳最得意時,也是賈府無限繁華之時,當賈府最終走向沒落,王熙鳳便也奄奄一息,這似乎在說明,世間萬物,當走向最繁盛之時,也正是在走向滅亡。

紅樓夢讀後感8

在這樣一部人物衆多、情節複雜的古典小說中,那些鮮活的人物中我惟獨對寶玉和黛玉這兩個人物最爲傾心。而傾心於他們的原因是從他們對封建等級觀念的反抗、對愛情的真誠和那逃脫不了的悲慘命運,給我所帶來的心靈的撼動。

整部《紅樓夢》我可以說只對其中三個情節印象極爲深刻,那就是:寶玉與黛玉合看《西廂記》、黛玉葬花、和黛玉焚稿。

一部《西廂記》讓寶玉與黛玉情竇初開,兩顆年少的心相憐相惜地走在了一起,從此輕狂的少年因了黛玉懂了幾分愛的深沉和執著,讓我第一次從這裏感受到了愛的偉大力量。自小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寶玉、自恃祖母的寵愛,成爲賈府上下人人都奉若寶貝的小祖宗,整天和那些丫鬟小姐嘻嘻笑笑,打情罵俏,而不務正事。然而這樣一個十足的紈絝子弟,在清純脫俗的林妹妹面前,卻是十分的乖巧,正驗了當今的一句套話:好女人是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裏再難馴的烈馬也會變得溫順而可愛。

自幼出身淒涼,因喪母而不得不投靠外祖母的黛玉,第一天進賈府的門起,就牢記着母親說過的話:不可多說一句話!雖然也很被外祖母所疼愛,卻因爲父親的敗落和無能被賈府裏的人所歧視,那種寄人籬下、看盡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她,又怎的不多愁而善解?所幸的是有一個寶玉全心身的愛着她,這是她生命裏唯一的一束陽光,也是賈府唯一能讓她傾心的人,然而,在那種等級門第觀念森嚴的社會,一個柔弱的女子,她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嗎?

這樣的愛情對於黛玉乃是“水中月、鏡中花”,遙望而不可及,所以,她終日裏以淚洗臉,枉自嗟嘆!一顆敏感易碎的心更添幾分落寞和淒涼。

黛玉葬花的一幕是《紅樓夢》的經典之處。一個清麗哀怨的女子,荷着一把花鋤,在滿園的落紅中獨自傷感:儂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想起自己的身世,想起一身的病痛,和那渺茫的愛情,怎不叫人惆悵!又怎不讓人傷懷!一個多情美麗的女子,一個不染纖塵的才女,終因了現實的殘酷而鬱鬱寡歡。

最讓人催人淚下的還是黛玉焚稿的一幕:寶玉被騙得與寶釵成婚,喜慶的鞭炮聲中,黛玉重病在牀。當賈府沉慶在一片喜慶中,處處是歡歌笑語時,黛玉的生命卻已經走到盡頭。臨終前她一遍遍呼喚着寶玉的名字,可是除了她貼身的丫鬟紫鵑外,就只有那隻一直陪伴她的鸚哥了。當靈巧的鸚哥叫着:“寶哥哥來了,寶哥哥來了!”的時候,滿腔的哀怨終讓黛玉愛恨交加,她絕望地將那些記載着她與寶玉愛情的詩稿化作了灰燼,命比紙薄的她在吐盡最後一口鮮血的時候,叫着的.仍是那個“負心人”的名字!

這樣讓人肝腸寸斷的一幕,將整部小說推向高潮。而寶玉在得知林妹妹已去,對着那鸚哥和紫鵑大哭:妹妹我來遲了,我來遲了時,此時此刻的讀者無不被其深情所感動,跟着那寶玉一齊痛哭流淚!

在寶玉心裏,黛玉便是他生命的一切,黛玉已死,就意味着他的生命被抽空,這樣的軀殼對於一個活生生的人已經形同虛無,於是,看破紅塵的他終於拋開一切,選擇了出家。

只僅僅是出於封建家庭禮教的反抗嗎?不是,還有他對愛情的專一和執著,當愛的人已經離去後,那曾經的美好也隨之而去,既然愛已隨廝人而去,自然心也死了。哀大莫過於心死,再多的榮花富貴都是身外之物,相比他心中的愛情,自然輕若鴻毛。

本無資格評論這樣一部紅學鉅著,怕膚淺的理解褻瀆了曹雪芹先生的力作,也不想讓自己的淺薄被大家所唾棄,因出於對曹雪芹先生的仰慕、對《紅樓夢》的喜愛,還有對寶、黛愛情的讚賞,才寫下這篇文字,願我們懂得珍惜愛情,更願天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紅樓夢讀後感9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社會生活,將其攫取、裁剪,再加以創造,《紅樓夢》這幅畫卷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一經問世就成爲“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峯”,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作者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另外還有芹圃、芹溪、芹溪居士等字號。祖籍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出生在貴族家庭,年僅十歲的他親眼看到家庭遭受滄海桑田的變故,對封建統治的沒落命運有了切身感受。從1752年起,他終於揮灑出一部不朽的現實主義鉅著《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有關愛情的小說,但作者並沒有把着眼點完全放在故事情節上,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顯示出高度成熟的藝術水準。全書共刻畫了四百多號人物,不同的身世命運,不同的生活情景,在曹雪芹的筆下,人與事的來龍去脈,一概井然有序,從容自然。上至皇庭貴婦,下至走卒車伕,其神色、語言及個性,都纖毫畢現。且以“第四十回”爲例:

只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地,一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裏面盛着兩碗菜。李紈端了一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擡頭。"說着,卻鼓着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衆人先是發怔,後來一聽,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史湘雲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着桌子只叫“噯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裏,賈母笑的摟着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鳳姐兒,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裏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裏的飯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來替他姊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撐着,還只管讓劉姥姥。劉姥姥拿起箸來,只覺不聽使,又說道:"這裏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抓得一個兒。”

賈寶玉,榮國府的嫡派子孫,銜玉而生。前世爲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靈石。從小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賈寶玉是小說的核心人物。他聰慧異常,出類拔萃,但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他是大家庭中的寵兒,但命運卻不由得自己做主,與林妹妹相契相知,抒發真性情真心意,卻被逼着娶了寶釵,終離了俗世,走入茫茫大雪。

林黛玉,前世爲三生石邊的一株絳珠草,受赤霞宮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願跟其下凡還盡眼淚。她絕麗脫俗,雅若天仙,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心思敏感,才華橫溢,個性純真靈淨,說話率直有時卻也刻薄。她常懷隱憂,感物傷情;暮春時節,見落花飄零,就鋤墳葬花。最後黛玉淚灑百日,泣血而死,還了前世情緣,留下悠長的深思。

還有王熙鳳。她的出現處處吸引着衆人的眼光,她處事圓滑,眼觀六路,八面玲瓏;她陰險惡毒,心狠手辣,弄權奪勢。但這並不能用反面人物來簡單歸結,她是開心果,上哄得賈母其中寵愛,她又是脂粉隊裏的英雄,下管的婆婆丫鬟們服服帖帖。最終因她膽大妄爲,不給別人留活路,落得個疾病纏身、無力迴天的下場。

從王熙鳳這小小的一角,足以映射出封建貴族家庭的腐朽和道德淪喪,預示着中國古老的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的走向崩潰。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的永恆話題。西方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的說法,據說原是歌德的話。在中國,《紅樓夢》也是說不盡的,已經說了二百多年,今後還要說下去。

紅樓夢讀後感10

張愛玲說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便是《紅樓夢》未完。張愛玲對《紅樓夢》是極度的癡迷。她在自傳中說: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重新閱讀《紅樓夢》,一生未曾間斷。張愛玲這一輩子中,是真讀“破”萬卷《紅樓夢》!

據記載,《紅樓夢》前八十回由曹雪芹編撰,而後幾十回則是由高鶚續寫,張愛玲說:“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麼後來不好看了?’”並用了八個字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天日無光,百般無味”。後來知道了緣由,張愛玲對高鶚實實在在地憎恨起來,這也使得她下定了續寫《紅樓夢》的決心。於是乎,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這就是《紅樓夢》的魅力。

《紅樓夢》除了它的社會價值之外,對於人物的刻畫是特別值得考究的。不然也不會八十回後,讀之——索然無味。而最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縱觀全書,每一位被細緻描寫的“名角”,複雜的鋪墊,費盡心思的細節勾劃,都是爲了林黛玉和賈寶玉二人而設。而林黛玉,是我最同情的卻也覺得最可悲的人。

爲何?且聽我細細道來。

林黛玉自幼怯弱,且幼年喪母,使得生性變得更加柔弱,一直以來都靠藥物保養。到賈府以後,她更想念父母與家鄉,憂鬱經常壓抑於心頭,至於悲愁流淚,原本就不好的身子變得更加孱弱。在賈家失去兩大靠山前,賈政曾耗資巨大來修建大觀園,整個大觀園都沉浸在家世的溫牀中,兩耳不聞窗外事,卻也不見一心只讀聖賢書。黛玉後來被送進大觀園,活於溫牀中,也死於溫牀中,因爲有肺結核,而自幼又體弱多病,根本離不開昂貴的藥物。此屬可悲之一。而黛玉自身柔柔弱弱,最擅長的便是吟詩作對,雖會幾手針線。但畢竟從小是富養的大小姐,不善勞動,便是六指不沾陽春水。同時也沒有農村婦女的那種大氣。這就導致了,林黛玉,根本不可能逃離大觀園這個溫牀!此屬可悲之二。

在大觀園,黛玉情竇初開,遇見了賈寶玉。但這一戀情,卻不似初戀的單純,而是滿心戒備:在黛玉認可寶玉爲她的“知己”前,她察言觀色,徒增了多般猜疑,嫉妒,生氣,擔憂。而在與寶玉相認爲知已後,仍舊悲慼感傷以淚洗面。最經典的莫過於“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時吟唱的《葬花呤》由唐寅的《落花詩》引申而來,兩詩情緒格調極其相似。唐寅所表現出來的,是一位末世士子的失意與感傷、無奈與落寞。而同樣是葬花,黛玉帶給讀者的,卻是她對於未來的.絕望:自忖紅顏薄命,感悲父母早逝,無人爲她主張婚事。“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這展現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而其內心的矛盾與痛苦。是她在生與死,愛與恨一類複雜的鬥爭過程中所產生的,對自身存在的疑惑與對生命的茫然。看似靜心葬花,實則焦慮不安。看似詠花,實則寫人。雖說古代女子的命運總是不爲自己所掌握,男尊女卑的觀念又極其盛行,可“巾幗不讓鬚眉”的故事也非鳳毛麟角,武則天多度削髮爲尼,最後成爲女皇;木蘭無長兄,男裝替父從軍等等。爲何黛玉不以此爲動力激勵自己?爲何不放眼於當下,着眼於未來呢?!此屬可悲之三。

西方神學有說,人有三疾:狂妄,矜持,愚昧。人有七罪:傲慢,嫉妒,憤怒,貪婪,淫慾,懶惰,暴食。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愛恨別離,求不得,五取蘊。幾乎每個人都會全中,但是,賈家人是中毒至深,各種觀念,思想和行爲,頑固古板老套。不思進取,也不知悔改。欺軟怕硬,通過兩大靠山作威作福。這是失敗的過去,也是現實的警醒。

《紅樓夢》不只是一本書而已。張愛玲曾說,《紅樓夢》這本書值得一個人去讀一輩子。也許現在讀覺得費解,二十歲以後覺得可憐,三十後悲傷,花甲後便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這大概是一輩子都讀不透的,那麼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都在告訴我這樣一個事實:不爲繁華所動。

紅樓夢讀後感11

讀了好久,終於讀完了《紅樓夢》。不知爲何心裏酸酸的。在書中那種淒涼的氛圍中,我常常伴隨着人物的命運而落淚。爲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爲寶黛終究滅亡的愛情,爲清高孤傲的黛玉的香消玉殞、紅顏薄命,更爲那些賈府裏大大小小的丫頭們。同樣我爲書中那些美麗的詩詞、自然的筆風所折服,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這本書是四大家族的興衰史,也是關於寶黛釵的愛情、婚姻的悲劇史。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貴族大家庭的衰落和沒落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主人公賈寶玉是一個柔中帶剛的男子,由於賈府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他的性格深受影響,帶着些許溫柔的成分。同樣是由於那些圍繞着他,各以一顆純真的心對待他的丫鬟們深摯純潔、自由不羈的品格感染着他,她們由於社會地位所遭到的種種不幸也啓發着他。

賈寶玉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動。他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於被壓迫地位的女性。他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他憎惡自己出身的家庭,他極力抗拒封建主義爲他安排的傳統的生活道路。寶釵勸他讀書,直接導致了他對寶釵的反感,與黛玉的親近,因爲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所以纔會相愛,寶玉掀開蓋頭看到的不是黛玉,而是寶釵,並且得知黛玉已香消玉殞時,出家當了和尚。他選擇了一條與衆不同的道路,選擇了用自己的方式與封建社會進行抗爭。

林黛玉是我最愛的人物。黛玉幼年喪母,體弱多病,紅顏薄命,身世可憐。“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玻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首詞中盡現了黛玉的脫俗的美麗和氣質。

黛玉聰慧無比,琴棋詩畫樣樣俱佳,尤其詩作更是大觀園羣芳之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她就像一個精靈,走進了榮國府,給這個被封建思想緊緊束縛着的大家庭帶來了一種與衆不同的氣息。她標緻的長相,性格中獨有的桀驁不馴,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使她顯得那麼純潔高尚,卓爾不羣。

在整個大觀園,只有寶玉是與她心心相惜的,正是這種相通的感情,使寶玉黛玉最終相愛,然而由於封建家長制,寶玉黛玉最終沒有走到一起,聽聞寶玉結婚的消息,黛玉最終吐血而亡。

薛寶釵同樣也是一個不遜於黛玉的美貌女子,她也是一個全才,她樂於助人真誠善良,由於從小受封建社會教育,她在平時的.爲人處事中也體現出了黛玉所沒有、王夫人所欣賞的虛僞和世故。她常常勸黛玉,女子無才便是德,勸寶玉用功讀書,可見她受封建思想毒害有多麼深埃在賈府這個關係錯綜複雜的大家庭中,一方面,她抱着明哲保身的態度,對於不關自己的事情從來不管;另一方面她善於與周圍的人處理好關係,深得賈母的喜愛和丫鬟們的尊敬。

我很多同學不喜歡寶釵,但是我卻對她充滿了深深的同情,明明知道寶玉和黛玉心心相通,彼此相愛,但是她仍然選擇了聽從家長的安排,嫁給寶玉,犧牲自己的幸福,到最後,黛玉病死,寶玉出家,寶釵過着自己痛苦的下半生。與黛玉相比,我認爲她的一生更可悲,黛玉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被封建社會的教育殘害至深,從來沒有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我認爲寶釵是書中最可憐、命運最悲慘的人物。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最終是以悲慘的命運而終結的。寶玉出家、黛玉悲死、寶釵守寡,他們一同成了封建禮教的殉葬品。儘管寶玉對黛玉愛得死去活來,終究逃不了黛玉一死的命運,不管寶玉如何的與寶釵不融合,也終究免不了娶她爲妻的結局。《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讀後感12

自從看了《紅樓夢》一書,我突然發現我倒是很希望黛玉和寶玉能在一起,黛玉自小身子弱,又敏感,多疑,在姐妹中也不是人人都待見,加之本是外來的主子,自幼母親亡故,只是外祖母疼惜接來住在那院子內而已,在這裏無依無靠,好歹有個寶玉知冷知熱的疼惜着,可這寶玉也是姐姐妹妹丫鬟的一大堆,讓黛玉心生不安,於是就由寶玉說了句“你若但凡寬心些,你的病也能好些,你的病若能好些,我的病也能好些”我看着兩個人一起說說笑笑我確實很是喜歡,喜歡寶玉對黛玉的心,喜歡黛玉對寶玉的牽掛,寶玉總不相信金玉良緣,偏要堅持木石前盟,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總是先給黛玉送去,在那個年代卻比不得現在,想說的話不能說,但卻喜歡寶玉對黛玉的瞭解,衆人皆勸其讀書,功名,他不聽,卻說”林妹妹從來不說這混賬話,他要說這些,我早和他生分了”寶玉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功名,心卻是極好地,屋裏丫鬟婆子犯錯他也擔待着,有些事他也承擔着,只是喜歡女兒身,要不說的:女兒是水做的。

黛玉對寶玉的心是極好的,卻受不得他的那羣姐姐妹妹。自小孤苦無依的她偏偏心比天高,但卻又寄人籬下,她卻說的”今日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好個可憐的丫頭,她卻是極有才情的,香菱學習古詩她傾囊相授,古詩每次都做的最好卻是老被說的比不過寶釵,她卻不在意,唯獨碰到個傻哥哥便沒了頭腦。卻也到:你既爲我之知己,我意爲你之知己,多好!

一直不喜歡寶釵,寶釵識大體,得人心,所有的姐妹都喜歡她,我確實不喜歡,似乎感覺她太世故,當日知道太太媽媽們瞞着寶玉騙他和寶釵結婚,寶釵卻也是答應,還整天的`滿口女子無才便是德,滿口的功名利祿仁義道德,她確是比黛玉過的悠閒些纔有的這般大度,她有母親,有哥哥,還有一大家族的親戚,有房,有地有產業,所以她不用像黛玉那般愁苦,善感。

元春是大姐姐,進宮當了妃子,十五省親回家卻來亂點鴛鴦譜,偏偏分的東西寶釵和寶玉一樣的。

迎春是二姐,她懦弱,膽小,就連屋裏的丫鬟,婆子也管不了,最後找了個混賬的夫婿受折磨了一輩子。

探春是老三,他是趙姨娘所生,不是正出,卻是個厲害人物,有膽識,有謀略,堪比男子,卻因爲不是正出且母親弟弟不爭氣,時時不得安心,最後遠嫁邊疆。

惜春最小,最後卻是青燈古卷,出家皈依了。

史湘雲,是個瘋丫頭,沒大沒小,沒頭沒腦的活潑猴子。

襲人是寶玉的大丫鬟,心地善良,待寶玉也沒的說,是內定的姨娘。

王熙鳳是個潑辣的主,對下人極其心狠手辣,對他們卻又和藹可親是個好二嫂。她剋扣下人月錢,私下收受賄賂,卻又長得一張巧嘴,惹得老太太,太太喜歡。把家裏大小事情都交給她處理,她身邊還有平兒是賈璉的小妾也是他的得力助手,心的卻比她好的多。

鴛鴦是老太太的貼身丫鬟,事事都離不開她,差點落得大老爺手裏,幸虧老太太不放才免得一次,可最後也是老太太死後她就隨了去了。

紫鵑是黛玉的貼身丫鬟,和黛玉感情極好,像親姐妹一般,事事爲黛玉着想,變着法的試探寶玉的心,是個可心的人兒。

香菱是個苦命的主,本是大家人家的千金小姐,最後被人販子拐賣,又被薛蟠霸佔,一生不得幾天舒心日子。

要寫的人還有很多,比如金釧,尤二姐,晴雯,麝月,等等,只是時間有限不做評論了。

自古的西廂記有個潑辣的紅娘,卻也使得兩人情投意合的在一起,梁山伯與祝英臺雖然生不能同牀,死卻也同穴了,唯獨這二玉生二人有情有意,卻不得一起,一個眼巴巴的等待着林妹妹的新娘子,一個死在對方的結婚當晚,卻沒得個人盡在跟前,來人世間一遭,還完了淚卻也走了!願下輩子不要“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紅樓夢讀後感13

《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等,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認爲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爲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爲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爲主線,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鬚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峯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兩百年來對《紅樓夢》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間斷,並有大量的研究著作產生,成爲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罕有的現象。

現代紅學家周汝昌曾評價:《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如果你想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爲便捷的辦法就是去讀通了《紅樓夢》。

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世,榮府幺女賈敏與揚州巡鹽御史林如海之獨生女,母親賈敏是賈代善和賈母四個女兒裏最小的女兒。[1]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2]

紅樓夢第三回中曾描述林黛玉的外貌:‘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在小說的具體描寫中,林黛玉的才華橫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詩詞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林黛玉的才思敏捷也是出了名的,從來都是不假思索,一揮而就。

從寫實的角度講,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與她的瘦弱多病共同塑造了她的詩人氣質。多愁添病,善感傷身,多愁善感也增添了她的智慧,林黛玉越聰明,也就越痛苦。一個憂鬱的聰慧的女孩,對外界的感知比較容易傾向於主觀武斷,時常伴隨着情緒化的臆測,也就是敏感。

多愁即善感,善感即敏感,正是超強的敏感讓她對骯髒的.社會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與邪惡的人性拉開了很遠的距離,從而最終自絕於悲慘世界,毅然決然地殺死了自己。不過林黛玉還是實現了那個聖潔的願望——“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林黛玉的精神境界是高貴的,無論是她的愛情追求還是人生境界,都是那麼純潔,那麼高遠。

然而,我感到在林黛玉的性格中雖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不是說她一味地與封建階級抗爭。就如她偶而說了兩句《牡丹亭》和《西廂記》的曲文,被寶釵聽到了,對她作了長篇封建論教的說教。黛玉對此不但沒有反感,反而“心下暗服”,從此變得跟寶釵非常親密。

孤身病榻中的黛玉選擇笑着與自己的姐妹們告別,在焚燒完自己的稿子,在與知己道別之後,與世長辭。也許,死對她來說是一種解脫。

總的來說,我感到林黛玉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但她受封建社會思想的影響頗深。,然而,濁臭的社會不能玷污她,就連死亡也不能扭曲那顆高傲的心靈。也許,在整個大觀園裏,也只有她能夠身處閨秀之中,卻心已超出凡俗,飛向那至純至潔的世界。

《紅樓夢》語言成熟優美。其特點是簡潔而純淨,準確而傳神,樸素而多采,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小說中那些寫景狀物的語言,繪色繪聲,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紅樓夢》無論是在思想內容上或是藝術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嶄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使它足以屹立於世界文學之林而毫不遜色。

紅樓夢讀後感14

看了很多遍的紅樓,以前總是覺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麼的淒涼,總也不忍看後幾回中的黛玉焚稿,寶玉成親.覺得那麼殘忍的結局,知道就夠了,不想一遍遍去複習那種傷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紅樓續補,以前對於這種書,我總是排斥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生或仙境重逢之類的結局,實在是沒有意義.這麼粗劣的改續,無聊的緊.不過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本的這種書,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結尾幾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鬱鬱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着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裏麼?

以前的我,是很討厭薛的.從蜂腰橋撲蝶到最後的成親,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的.更令人嘆惋.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爲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爲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現在想來,其實也並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爲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纔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爲世界本就如此.認爲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爲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着.

她的作爲,其實並沒有多少是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慧有才的,卻被教育着認爲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雲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着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爲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爲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爲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癡癡傻傻的寶玉時,因爲母親告訴說她已經應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接受.直到最後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爲的.王夫人說"看着寶釵雖是痛哭,他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束,她的痛苦其實並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剋制着,這是她的"尊重"!

與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許更爲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裏埋"

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嘆惋的吧!

紅樓夢讀後感15

閬苑仙葩是他們的開始,一個愛惜女孩,批評程朱理學,一個生性孤僻,多愁善感。初次見面就互相吸引,寶玉爲林妹妹摔玉而到黛玉焚詩歸魂,這都是寶黛的所愛所恨的感情。寶玉含着玉石出生,受賈母的百般疼愛,遊於溫柔富貴鄉,專愛作養脂粉,親敬家裏姐妹和丫鬟。他重情不重禮,批判程朱理學,喜愛性情文字,這也是與黛玉心有靈犀的初衷。在人間看盡了愛別離,萬念俱空,了卻塵緣,跟隨一僧一道出走,““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的結果。這是多強烈的比較。“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姣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的黛玉傾城傾國容貌,兼有曠世詩才,最富靈氣的女子形象。從小的書香薰養,琴棋書畫樣樣的才女,而最終也落得爲愛殉情的結局。聰明清秀的她也受賈母疼愛,孤高自許,在那人際關係,賈寶玉成爲她的知音,遂把期望和生命交付於寶玉的感情中,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話語揭露着醜惡的現實,以高傲的性格與環境對抗,以詩人的才華去抒發對自我命運的杯具感受,這是她個性格。最終的.爲愛現身,今生在賈府流盡了這一生的眼淚報答寶玉,這也完成最初的心願。這一繞人心絃的感情令人羨慕也爲此深深感到遺憾,在這一社會背

景下,結局也應是註定的。以往在一齊的時光的,他們在人生理念上,他們是反抗封建禮教的同盟,是自由戀愛的堅定追求者,這樣一致讓他們更爲之瘋狂,但在封建禮教的生活下他們的感情註定是扼殺的,無論過程是多麼完美。這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諷刺着封建的殘暴。

位於金陵十二釵之九的王熙鳳,“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她一生精明而自我的命卻是那麼的輕薄。身處在大世家族,她善於察言觀色、機變逢迎,心思縝密,處理事物也是得心應手。但心狠手辣的處事手段,在背後受到僕人的譴責謾罵,對她充滿怨恨。她對於劉姥姥的態度卻不一樣,以致最終能把巧姐交給劉姥姥撫養,這也許是上天對王熙鳳的唯一照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缺王熙鳳這樣的人,封建權財,人吃人的形象難道還少嗎?最終卻落得個“機關算盡太聰明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淒涼的死去,那個時代人物典型的真實性,也反應了那個時代的風氣。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與黛玉並列爲金陵十二釵正冊之首、羣芳之冠的寶釵。她容貌柔美,不遜於黛玉,舉止嫺雅,博學多才,善解人意,是王夫人心中兒媳的不二人選。寶釵是封建禮教中的傳統女子形象,知書達理,修煉自我的品格,善意待人,曾出錢出物爲史湘雲設東擺螃蟹宴,解決了湘雲貧寒、勢單卻要請客的困難;照顧命運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負;暗中幫忙家境貧寒的岫煙,一針一線地爲她着想。這一性格的她也喜歡寶玉,一心爲他,寶釵之間的“金玉姻緣”在最終構成,但沒有維持多久寶玉就看破紅塵出家,只剩下寶釵和腹中胎兒這一杯具。曾與寶玉在賈府的相處,瞭解寶玉,日子很歡樂,和林妹妹的寫詩較真也讓生活變得趣味,但最終寶釵歷盡世態炎涼,嚐遍人間甘苦,苦修苦煉,這是封建制度下的時代所促成的,它的本質被曹雪芹注入了紅樓中,

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中的事事物物,是時代的結晶,反映封建的興衰敗亡。其中的性情僅有我們自我去體會,值得去嘗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