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推薦]《拔苗助長》讀後感

[推薦]《拔苗助長》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拔苗助長》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拔苗助長》讀後感

《拔苗助長》讀後感1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拔苗助長的故事,嘲笑過故事裏邊拔苗的蠢人,覺得他很可笑。今天又看了這個故事卻笑不出來了,因爲此時感覺這不是可笑的故事,是一個可悲的故事。蠢人違背了禾苗的生長規律,想人爲地改變禾苗的生長速度,其結果是白費了氣力不說,還會顆粒無收。作爲教育工作者,自然聯想到了被拔的學生們。

其中的道理不進行闡述也是顯而易見。田裏的苗出晚了,或是出來後長慢了,種田人自然會着急,有經驗的種田人會想很多辦法,估計去拔苗助長的'應該是少之又少,可爲什麼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拔苗助長”的人卻多得嚇人呢?希望智者能給我一個答案。

《拔苗助長》讀後感2

今天重讀《拔苗助長》了這則寓言,感想很多。

下面,我來跟大家說說吧!從前,有個農夫,他在田裏種了許多禾苗,他想讓禾苗長得快些。

於是,他就把禾苗都拔高了一截。第二天禾苗全都枯萎了。其實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同樣也在做着拔苗助長的`蠢事。他們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就逼着孩子上這個特長班,那個興趣班。興趣班興趣班,顧名思義,是要有興趣纔去學嘛,如果孩子不喜歡,越學越沒興趣,那叫什麼興趣班!結果呢,什麼也沒學到,跟沒學還不是一樣嘛!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知識是一天一天積累的,能力也是一天一天鍛鍊的,哪能一口就吃個胖子呢?我們都知道家長這樣做也是爲了我們好,可你們把我們的休息時間、快樂時間都給佔了我們還哪來的興趣啊?

如果你們辛辛苦苦上了五天班,回到家還要讓你們去學習,你們願意嗎?我真希望家長們都來讀一讀這則寓言,別再做那些拔苗助長的事了!

《拔苗助長》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一篇成語故事——《拔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宋國人不管颳風下雨他每天都要在地裏勞動,覺得辛苦極了,可更令他心煩的是莊稼似乎一點也沒長高。有一天,他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一大截。他立刻有了一個主意馬上忙碌起來。等太陽落山後他纔回到家對妻子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往上拔了拔,它們一下長高了那麼多。”他妻子趕緊跑到田裏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全部枯死了。

我讀了這個故事後知道了萬物的生長都有自己的客觀規律,只有按照規律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急功近利,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

《拔苗助長》讀後感4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主要內容講的是:一個種田人他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拔高了好大一節,結果沒過多久禾苗就都死了。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不按事情的發展規律辦事,反而把事情弄糟糕了。

其實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我們的家長也在其中。有的家長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不管自己的.孩子喜不喜歡,有沒有這方面的特長,對這方面感不感興趣,就逼着孩子學音樂,學畫畫。讓孩子整天沒有休息的時間,學什麼都沒有興趣,結果什麼都沒有學好。還有的家長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達不到要求就罵,就打,不準孩子出去玩,卻從來不想一想孩子爲什麼達不到要求。 其實知識是一點一點積累的,能力是一點一點鍛鍊的。哪能幾天就什麼都會了。我代表普天下的小朋友,用一句俗話告訴我們的家長,那就是:“欲速則不達”。

《拔苗助長》讀後感5

在宋國有個農夫,擔心田裏禾苗長得太慢了,就天天去看,可是,幾天過去了,禾苗好像一點也沒有長高,他就把每根禾苗拔起來一點,再一根根重新栽好,他從太陽升起,忙到太陽落山,渾身筋疲力盡,他自鳴得意的把事情和兒子說了一遍,兒子去田邊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事要一件一件做,飯要一口一口吃。做事不能心急,如果急於求成,缺乏耐心,將會一事無成。我們不能違反事物的.自然規侓,而急躁冒進,沒有耐心就會把事氣情弄的更加糟糕。把原來做好的事情,弄巧成拙,我們做事要慢慢地,一步接着一步,會把事情做更加好,更加棒。

《拔苗助長》讀後感6

這天我看了《拔苗助長》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有一位農夫,他期望家裏的禾苗長得快點。有一天,他突然想出了一個主意,就到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拔完後回到家裏,疲憊不堪地對家人說:“這天可把我累壞了,我讓禾苗長高了好幾寸,真不容易。”他的兒子聽了趕忙到地裏去看,只見地裏的苗全都枯死了。

有一次,媽媽讓我寫計算題,我一會兒就寫完了20道題,可媽媽一看,我做錯了12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必須要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

《拔苗助長》讀後感7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好幾個成語故事,最讓我受啓發的是《拔苗助長》這篇。故事是講一個人性子很急,他種下秧苗才過了幾天後,都沒見秧苗長高,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把秧苗一個一個拔高,不就長高了嗎?後來,他真的來到稻田裏把秧苗拔高了。晚上,他回家告訴妻子說:“今天可把我忙壞了,終於讓秧苗長高了一些。”第二天早上,小孩子去看秧苗,全枯萎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任何事情都是有它自身的.規律的,要想辦法發現和利用這些規律,才能取得成功。而違背這些規律一定是失敗的。比如說拔苗助長的故事,禾苗需要時間和養分、陽光等等才能慢慢地長大,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生長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就是規律。而那個人違背了規律就一定會失敗。

通過讀這個故事我懂得了,無論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規律,不能急於求成。在學習上我們更是要踏踏實實,要一步一個腳印,通過努力學習不斷增長知識一定不能急於求成。

《拔苗助長》讀後感8

我看了《成語故事》這本書,裏面有一個叫《拔苗助長》的故事,故事講了一個宋國的人家裏種了一些禾苗,他每天都去看禾苗長高了沒有。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了,他發現禾苗沒長多少,就着急了,他就想了一個辦法。第二天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了一點,他想:我真聰明!居然能想出這個辦法。回家後,他對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給累壞了,我幫外面家的禾苗長高了一大截。”他的.孩子覺得奇怪了,他是怎麼能一下子幫禾苗長高的呢?他跑到田裏一看,呀!禾苗全死了,這下孩子的爸爸羞愧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應該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不能靠外力促使發展。

《拔苗助長》讀後感9

我覺得,拔苗的這個人,他盼着苗子快點長高,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兒,但是你必須先付出,纔會有收穫。打個比方:你看到了一顆蘋果樹,上面有好多好多又紅又大的蘋果,你要是想吃哪個蘋果的'話,你就得用手去摘,這就是你的付出。知識是一天一天積累的,能力也是一天一天鍛鍊的,哪能一口就吃個胖子呢,你每次付出一分,就會有一分的收穫。

還有,有些事情不一定你現在付出了,馬上就能有收穫。比如說農民吧,每天都要耕田,但是,是不是一耕完田就會有收穫呢?不是。農民得耕田耕到秋天,纔會有收穫。這也就是爲將來做準備。

每次付出的時候都要有耐心,俗話說得好啊,“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一點要記住。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做每件事,不能急於求成,要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拔苗助長》讀後感10

從前,有一個農夫想讓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快一點,因此他每天都去看長高了多少。但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在他的眼裏仍然長得不快,於是他胡思亂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禾苗一顆一顆的拔了起來,累的頭暈眼花。一進家門他對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總算是讓禾苗長高了。“家人問”你用的是什麼方法呀?“他說:”都拔高了。“家人們面面相覷:哪有拔苗助長的道理呀。他的兒子急忙奔到田頭一看,大吃一驚,有好多的禾苗都枯萎了。

這個農夫的做法是愚蠢的,因爲它違背了莊稼生長的自然規律,不僅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反而走向了反面,成了一個笑柄。

掌握並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本前提。

《拔苗助長》讀後感11

我讀了《拔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主要講一個農夫盼望着自己田裏的禾苗快些長高。可是,一天天過去了,禾苗好像一點也沒有長高,於是他很着急,在地旁走來走去,終於想出了好辦法,就是把禾苗往上拔了一大截。於是,他就開始拔禾苗,拔完心裏很高興,回到家一邊喘氣一邊說,今天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長高了一大截。他兒子不明白怎麼回事,第二天,跑到田地裏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大自然中萬物的生長,都有它自己的生長方式和規律,人不能改變這些規律,只有按規律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我們平時學習,做事也要按事情發展的規律,不能急於求成,否則事情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我想對種田的人說:禾苗是靠自己來長的,要想使它長得快,應該給禾苗施肥,澆水,這樣禾苗才能快快的長,不能輕易的去拔禾苗,這樣他會很快的枯死的。你趕快去買種子吧,重新播種,你要勤快,給禾苗施肥,澆水,拔草,這樣你的禾苗才能快點長高。

《拔苗助長》讀後感12

今天放學回到家沙發上放了一本成語故事書,第一個故事是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宋國有位農夫在地裏種下了禾苗。他是個急性子,總是希望禾苗快點長高,於是就每天到田裏去看,一連看了好幾天,看見禾苗好像沒怎麼長高,他爲此十分焦急。

這位農夫突然想出了一個主意。大清早他趕緊跑到田裏,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一些。傍晚回到家裏,他還得意地對家裏人說:“我幫助所有的禾苗都長高啦!”第二天,他兒子連忙跑到田裏一看,天哪,禾苗死光了。

這個成語比喻不顧事物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的。

就像我每天背三字經一樣,媽媽讓我先讀,我總是急着會背,結果是背的快,忘的.也快,經常早上會背了,晚上回來又忘了。媽媽說:“念會背,念會背,不念怎麼會背呢?”看來媽媽說的有道理,以後我一定要多念幾遍,這樣才能記的牢。

《拔苗助長》讀後感13

今天我看了(拔苗助長)這個故事,故事講得是:有一個農夫,他呀每天起早貪黑的在地裏幹活,爲了讓幼苗長的快一些,可是一天,二天,三天田裏的.幼苗都沒有長大,一天這個農夫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農夫跑到田裏把所有的幼苗一棵一棵地都從土裏拔高一些。夜暮降臨時,他才筋疲力盡地回到家中,他一進門就氣喘吁吁地對家人說:真把我累壞了!不過沒有白辛苦,田裏的幼苗都長高了許多。過不了幾天我們就可以收莊稼了!

他的兒子聽他這麼一說,感覺不對勁,忙跑到田裏去看。糟糕!滿田的幼苗不僅沒長高,而且都枯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

《拔苗助長》讀後感14

寒假裏,我看了一個成語故事《拔苗助長》。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爲生,天天扛着鋤頭幹活很辛苦,更令他心煩的是,他覺得禾苗長得太慢,於是便想出了一個主意,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結果莊稼全都枯死了,讀後感《《拔苗助長》讀後感100字》。

讀了這則寓言故事後,使我明白了:急於求成的結果只會一事無成。其實,我們學習就和種莊稼一樣,不可能一天就學好,要天天認真學習,開動腦筋。這樣我們才能學好知識,成爲有用的`人。

《拔苗助長》讀後感15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成語故事書,裏面有很多成語,當我看到“拔苗助長”這個故事時,我大笑起來,媽媽在我旁邊看書被我嚇了一跳,問我怎麼回事突然就笑了。我就給她講了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宋國有一個人,他把苗子種到田裏以後,天天去看,覺得苗子就是長不高,有一天他把苗子一個一個的往上拔,他回到家跟老婆和兒子說:“今天的苗子長的很快”。第二天,兒子跑到田裏一看,苗子已經全部枯萎了。

這個成語故事雖然很搞笑,但是讓我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太急,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一步一步的做。這就像媽媽平時給我說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是一樣的。我有時候學習就是太急,老師也說過我學習不是很踏實,看來我是真的要改改這個毛病了,不然我就會像故事裏的那個宋人一樣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