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精品[14篇]

《紅樓夢》讀後感精品[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後感精品[14篇]

《紅樓夢》讀後感 篇1

紅樓夢不過是時代的一場夢,輕易興衰的一場夢,只不過是造化弄人罷了。曹家也一樣,作者曹雪芹身處一個功臣之家,富貴的人生卻在一夜之間敗落。曹雪芹過着悽慘的`生活。賈家何嘗不是如此呢?經久未衰的一個大府在一夜之間敗落。哀呀!

全文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作爲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其實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正是因爲生於如此家庭,纔會以悲劇結尾。本是愛,卻因凡塵干預,以悲劇收場,賈寶玉也剃髮成僧了卻塵緣。

賈府之奇,竟有寧、榮二府。人物大小不計400餘人。其中甚有奇人。十二金釵甚奇也,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皆是奇女子。王熙鳳以“辣”著稱,人稱“鳳辣子”,行爲風風火火,言語直接。還有賈家四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也,也應了“原應嘆息”之意。林黛玉,內慧外秀,不慕榮華富貴,“此女人間有幾個?”

賈家敗落之因甚是多。一、府內人口衆多、主僕上下,事務繁忙,竟無一人出手管理、謀劃。二、賈家三代人人丁雖旺。自是個個遊手好閒的,誰人治家興家呀!三、賈府講究排場,不能節儉,面子還在,但是錢財早已虧空。四、日常生活之中,嫡庶之間、奴僕之間,矛盾比較複雜……賈府之敗落,因由太多。

封建貴族沒落的生活不過如夢一場,夢醒一切散盡罷了。太多錯綜複雜的人事糾葛、矛盾衝突。紅樓夢豈不是夢紅樓而已。

《紅樓夢》讀後感 篇2

我在教師的圖書角內借了一本書,它就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作家曹雪芹嘔盡心血,花了十年的時間,寫成了這部長篇小說。全書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爲主線,講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描寫了衆多性格鮮明的人物......

正是如此,剛拿到書,我就愛不釋手了,懷着急迫和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這本書的第一章......

第一章寫的是《青埂峯頑石變美玉》,還沒看完這章我就被裏面的優美詞句和故事情節給深深地吸引住了,便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一節課的時間實在是太短暫了,下課的鈴聲響起,我也纔看到第四章。但回到家,做好家庭作業,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書,看了起來。終於,我花了一星期的時間,看完了這本長篇小說。呵呵,要不是故事被縮減過,讀起原著來,我恐怕兩星期也讀不完呢!

讓我最難忘的一章就是《林黛玉別父進京都》了,裏面林黛玉和賈母相見時的`情景,讀了都會讓人感到辛酸——我也不例外。還有王熙風的語言藝術,也不得不讓我佩服,就像“看她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倒是個嫡親的孫女”這句話,王熙鳳不僅稱讚了林黛玉,還稱讚了惜春、探春、迎春等人,真是個語言大師啊!

精彩的故事還有很多,我給大家推薦《林黛玉重建桃花社》、《賈寶玉淚灑相思地》、《錦衣衛查抄寧國府》,都很值得大家一看呢!在此,我也希望《紅樓夢》能夠祖祖孫孫傳下去,供後代觀看。

《紅樓夢》!這顆文學界閃耀的明星,一定會永遠掛在美麗的星空的!

《紅樓夢》讀後感 篇3

《紅樓夢》被譽爲中國古今第一奇書,描繪了許多性格鮮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賈母之女賈敏和林如海的女兒,自小體弱多病,會吃飯時就開始吃藥。但生的卻是極俊的: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嫺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只可惜如此佳人卻不得好下場。心愛之人娶了他人,大婚之日,獨臥病榻,抑鬱而終。縱是與寶玉兩情相悅,有情人卻終不成眷屬。欠的淚已還盡,臨死前卻不能與寶玉見上最後一面,留着最後一口氣還在恨着:寶玉,你我真心相愛,爲何中間又插進個寶釵?可悲!可嘆呀!

“可嘆停機德,勘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裏埋。”

黛玉能詩善文,深得賈母喜愛,與薛寶釵相比,寶玉更喜歡與黛玉處在一起,黛玉可算得上是寶玉的.紅顏知己了。但寶釵的身世背景更好,更能幫上寶玉和賈府。所以寶玉和林妹妹硬生生地被賈母等人棒打了鴛鴦。

在當時的那個年代,男人娶的不是女人,而是她們背後的勢力。所以縱使兩人再相愛,女子若無家庭背景,又有什麼用呢?寶玉和黛玉兩人的愛情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我爲黛玉悲慘的一生悲哀,更爲寶玉和黛玉兩人無果的愛情惋惜。

《紅樓夢》讀後感 篇4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頭記》,是清代小說家曹雪芹寫的。

這本書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爲主線,講述了封建社會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興而衰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暴露出了他們殘酷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罪惡,以及那不可協調的內在矛盾。

這本書的主要人物有:多愁善感、心思細密的林黛玉;賢淑善良、恪守禮教、工於心計的薛寶釵;性格潑辣、見風使舵的王熙鳳;極愛脂粉、平等待人的賈寶玉等。這裏面,我最欣賞的是林黛玉,因爲她的'父母雖然先後去世了,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賈寶玉一起成爲了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她藐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送給她北靜王所賜的聖上所賜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卻被她殘忍地拒絕了。

林黛玉的故事有:初進榮國府、奪魁菊花詩、重建桃花社、黛玉葬稿斷癡情等。

看了《紅樓夢》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封建社會人們生活的不同層次,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生活中要做到人人平等,不需要等級階分。因爲人人都是一樣的,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就要接受同樣的待遇。我們要做到的是適應生活,而不是讓生活適應自己。

《紅樓夢》這本費盡曹雪芹二十年心血的著作,在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是空前絕後的,書中的知識與哲理包羅萬象,這樣完美的一本書,難道不值得我們再三閱讀嗎?

《紅樓夢》讀後感 篇5

造物何當作主張,任人稟受福修長。畫薔亦自非容易,解得臣忠子也良。賈母的命令賈政不敢不聽,溺愛是害人的。小孩子還是要打的,長記性,有的道理說不明白,就得打。

寶玉的一番“歪理”辜負了寶釵的勸導。寶黛都是追隨自己內心的人,他們的地位讓他們可以做到不爲外界而改變自己,多麼羨慕的生活。鳳姐這個時候怎麼糊塗了呢,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鳳姐說他們不知足,想得到自己有多貪嗎?大約鳳姐會想:他們哪裏能和我相提並論?

鳳姐猜對王夫人的心思了嗎?好幾家都收了禮,給誰也不合適。鳳姐應該是猜到了王夫人的選擇,他們愛送我就收,反正最後送禮的`人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沒法分辨爭論什麼。鳳姐一句“夫人定了的事,我也沒法”就完了。

王夫人是不大管事,但是這並不影響她的權威,不時的過問,你必須得答上來。對鳳姐來說還是輕鬆應答的。王夫人非正式地把襲人提升到姨娘的地位了,鳳姐也早已認定襲人會成爲寶玉的妾。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夾批:忽加“我的寶玉”四字,愈令人墮淚,加“我的”二字者,是顯襲人是“彼的”。然彼的何如此好,我的何如此不好?又氣又恨,寶玉罪有萬重矣。

“你們那裏知道襲人那孩子的好處?比我的寶玉強十倍!”王夫人是真心疼襲人,比寶玉省心、安心十萬八千里。是有人打小報告給王夫人,抱怨幾句,這才問了許多。鳳姐豈是好惹的。蒙府側批:問情問景,隨便拈來,便是佳文佳語。夏日的慵懶光陰,是讓人懷戀的時間。寶釵和襲人關係是很好的。

《紅樓夢》讀後感 篇6

近來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完以後,讓我對它又有了重新的認識。

在書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一大特色是正邪交賦,善惡相兼。正中我們常說的人無完人一樣。它一般來說不表現純粹的“善”人與純粹的“惡”人。它的“正面人物”並非一切皆“善”,它的“反而”人物關非一切皆“惡”。

書中的主人翁賈寶玉與林黛玉,無疑是寄寓了作者的初步民主主義理想的人物,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肯定人物,但是,作者又表現了他們性格中非理想的、非下面的方面,非肯定的方面。客觀地、全面的寫出了人物性格的正反側面的多樣化。

作者筆下的賈寶玉,他擯棄功名利祿,既不“留意於孔孟之間”,也不“委身於經濟之道”,不但不“留意”不“委身”於此,而且對此予以激烈的抨擊,每遇人勸他讀孔孟之書,“談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他就“只筆批駁誚謗”,說熱衷於“讀書上進”的都是“入了國賊祿死之流”。他背叛他的階級,他的'父祖爲他選定的人生道路,寧受死打也不回頭,然而他只希望“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琪,作來吟詩……”。

林黛玉也是一個性格多樣化的人物,她孤立無依傍的少女,向敵對的社會環境挑戰追求和捍衛自己的愛情,表現得那樣勇敢剛強,可又那樣膽怯脆弱。

在書中,我感受到了人性格的複雜化,多樣化,它真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紅樓夢》讀後感 篇7

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討《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宗族的興衰,一個宗族的'鉅細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人,他的柔有部分是由於環境所造成的,他們家上上下下簡直都是女人,掌管全家的也滿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宗族是由於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所以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間又有兩女子非提不行,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疑,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便是喜愛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痛不欲生,落髮當了和尚。

這兒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疏忽,它們往往全有爸爸媽媽處理,什麼“指腹爲婚”,更爲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並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由於那樣可以使宗族富有,可皇帝有上千妃子,寵愛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必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日子之苦讓人不可思議,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患之緣仍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慘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恨,讓人忍不住怨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快樂時而憂傷,時而憤恨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許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讀後感 篇8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這是《紅樓夢》中的經典詩詞,是作者對人生的思索,是作者對人生價值的疑問。

《紅樓夢》的一些詩詞都有一種 冷峻的色調,頗含哲理,都能使人讀後引發無限的感慨。

如“生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句詩則告誡我們不要去做壞事,一旦做了,就迷失本性,難以回頭,不能自拔,你去偷去貪去搶去賄,雖能幸福一時,但最終損害終生啊!

又如“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爲他人作嫁衣裳!”也是如此, 曹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話具體形象地道出了人世的無常,這又比“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多了幾分惆悵,即是久經滄桑的看破,也是對人生的深沉感慨,我讀了以後忽的有種對人世的茫然感與深沉,有一種從心底裏發出的嘆息。

有道是“開口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就讓我們一隻手拿一本紅樓夢,另一隻手拿一壺濃濃的.清茶,坐在陽光底下,吹着涼爽的風來品味《紅樓夢》中對於人生真相的領悟與解脫的快樂吧!

《紅樓夢》讀後感 篇9

初中時語文課文有一篇就是節選名著紅樓夢,老師說過有一段描寫的特別好,那就是林黛玉初進賈府時見到王熙鳳時的場景,“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着金絲八寶攢珠髻,綰着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着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着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Ё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縐裙。

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起笑先聞……”這邊是紅樓夢中一位有名的主角,個性鮮明的“鳳辣子”。

這短短一段話一位生動形象的'角色就浮現在讀者們的眼前了。

還有一個人物就是整篇名著核心人物,傳奇故事的中心—林黛玉。

林黛玉來到賈府時不過六、七歲光景,便能做到“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多說一句,多行一步”,哪裏還象個“無親母教養、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真算得上是絕頂聰明。

來到王夫人屋裏,老嬤嬤讓黛玉炕上座,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東邊椅子上坐了,又顯黛玉識大體。

再過來見王夫人時,在坐位上還是如此,王夫人再四攜他上炕,也只是挨王夫人坐,賈政雖不在家,始終是不坐賈政之位的。

這些描寫不僅能看出林黛玉的聰明伶俐,家教極好,更能看出在那個時代連小孩兒都要從小接受等級制度,控制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爲自己的所作所爲都代表了家族,對於小孩兒來說這是多麼沉重的包袱啊

《紅樓夢》讀後感 篇10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她亦是心善卻無聞。唯以綠色之和順,柔和了這曲折分合的紅樓美夢。

——題記

黛玉葬花,這抹藍色敏感、細膩得令人心疼;鳳姐潑辣,那抹紅色精明、狡黠得讓人佩服……幾抹亮色鮮明地奪人眼球,光芒之下掩去了無數平淡素色,可精心細讀、幾度暢遊於此紅樓美夢之中,方悟出綠色的和順魅力——屬於平兒的溫柔善良。

王熙鳳的潑辣爽利、手段毒辣自是讀者們有目共睹,可卻難以想象平兒能夠在她的身邊安然處世,依舊存留着最初的善良。也許正是就此積下了福德,護佑着她在這場“四大家族的興衰榮辱”之戲中獨善其身。

她只是一介丫鬟之身,偏偏又處於最危急之境地,可卻正如其名——“平兒”,亦“屏”也,柔和、制約着賈府錯綜複雜、利益糾葛的人際網。她是忠心爲主的,賈璉變心她便首先告知了鳳姐,無助的巧姐兒也是她悉心關照着;她也是心存醇厚的,尤二姐被虐時她沒有火上澆油,更是在其吞金而死後偷偷操辦喪事,已盡同情之心;她更是頭腦清晰的.,大事當前總是少不了她對鳳姐的勸說,“得饒人處且饒人”是她的寬容大度與王熙鳳一生無法達到的成訓。

“思平兒並無父母兄弟姐妹,獨自一人,供應璉鳳夫婦二人。賈璉之俗,鳳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貼。”這是書中寶玉對平兒的讚賞,難掩平兒的艱難處境和卑微地位,移易她的善良本性卻也着實不易。

綠色美於平和,美於不爭,只是默默地柔和着世間尖利色調。她樸素得讓人在鮮明色調中無處尋覓,但仍爲之溫柔魅力而傾倒。

紅樓美夢,一朝破滅,眼中只剩和順如碧的她恬淡、真誠地笑。

《紅樓夢》讀後感 篇11

假期裏我讀了《紅樓夢》,它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清代文人曹雪芹,以人物生動形象,故事反映沒落貴族的生活,凸顯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高超的藝術素養。《紅樓夢》描寫了以賈府爲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人物關係複雜,其中包含了作者對人性的深刻理解。通過小說我不僅瞭解了當時豪門大族的生活,也明白了許多人生的智慧。比如我最喜歡的人物—劉姥姥,她是一位有見識、有智慧的人。

首先,在女兒家沒錢過冬的時候,她幫着分析了原因並提出了可行的方案。女婿狗兒有錢的時候亂花,沒錢的時候瞎生氣,把一切都歸爲世界的不合理。劉姥姥說不能怨天尤人,要去城裏尋找機會。於是劉姥姥決定去京城的賈府攀親,希望能獲得點好處。儘管有些難爲情,要舍上老臉。但劉姥姥說即使弄不回銀子,能到公府侯門裏見見世面,也能長長臉,開開眼界。這種面對困難的輕鬆調侃體現了劉姥姥的智慧。

其次,劉姥姥帶着自家產的'農產品二進賈府,她就像一位小丑,被賈府上上下下的人取笑逗樂,姥姥不僅很配合,好像還樂在其中,其實她心理還是很不舒服的,所以她說賈府是“禮出大家”。劉姥姥之所以願意配合是因爲她心理明白這種裝瘋賣傻會有好處,可以改善家裏的生活。

劉姥姥一生經歷了很多的艱難和風雨,但她對待生活的態度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紅樓夢》讀後感 篇12

我在閒暇時間讀了中國經典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寫的《紅樓夢》。讀着《紅樓夢》我的心就像扔進水中的石頭一樣沉浸了下去,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讓我意猶未盡。

這本《紅樓夢》爲我們講解述了一個大家族從榮華富貴到家族敗落的“生命”過程,中間也夾雜着悲慘的愛情故事傳說,讀着讓人傷心,又回味無窮……

這個故事傳說的波折很大:而故事傳說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這幾位:有深明大義的賈母,有溺愛孩子的王夫人,有雷厲風行愛耍小聰明的王熙鳳(鳳姐),有愛哭,軟弱,但是純潔的林黛玉,還有爲人正直,而且聰明善良的平兒。

故事傳說中的環節是一環扣一環,讀的過程讓人回味無窮。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篇:——寶玉鳳姐遭到了別人的陷害,故事傳說的起因是這樣的。原來趙姨娘和賈環,馬道婆都比較悔恨鳳姐和寶玉。一次賈環進榮府,去探望寶玉,在他接近寶玉時,邪惡的.念頭在他心頭一閃,他心生一計,想用身上的蠟燭潑到寶玉身上,因此,他便裝作不小心擡凳子碰到蠟燭,把蠟油全潑到了寶玉身上,很快寶玉的臉上就長了一串兒水泡,我不由得想,這個賈環怎麼這麼惡毒啊?哎!

還有一次,趙姨娘進府,走的路上碰到了寶玉的娘馬道婆,趙姨娘把自己十分恨寶玉和鳳姐的事說了出來,馬道婆婆聽了後馬上說,可以殺了他們,之後鳳姐也被害的天天拿着刀看雞殺雞,看人殺人。最後兩人累的都睡了幾天沒醒,王夫人只好請聖僧來,聖僧拿着寶玉的玉唸了一會兒,三十三天後寶玉才能正常活動被移至怡紅院,我讀到這裏,心想,這個馬道婆真是太惡毒了,我好同情寶玉和鳳姐啊!

後面還有多章節,每章都栩栩如生,生動形象,讀完《紅樓夢》後,我收穫豐富,紅樓夢讓我體會到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炎涼世態。

《紅樓夢》讀後感 篇13

自從看了電視劇《新紅樓夢》後,我就深深的迷戀上了它。《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續作是由高鶚完成。書中講了賈、王、薛、史四大家族的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故事,和一段在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糾纏的愛情悲劇故事。

厚厚的一本《紅樓夢》,花了我一個月的時間纔讀完。我每天晚上讀一點,雖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也不能像別人所說的,和曹雪芹有一次對話,但我卻因“開闢鴻蒙,誰爲情種?都只爲風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 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這句歌詞,而感到這故事中的.是是非非“剪不斷,理還亂”。“寶黛釵”的悲慘愛情使我感到古代婚姻有許許多多的漏洞,也感到十分繁瑣。因爲古代婚姻大事須父母來做主,寶黛釵自身完全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才造成那麼大的悲劇。又或許,這故事本身,就是一場令人嘆惜的鬧劇。

翻到《紅樓夢》的最後一頁,不禁令我感嘆萬分:這本書真是令人回味,若在不同的年齡段再回頭細細的讀一遍,一定又會有不同的評論。其中的是是非非,誰也說不清。也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淒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容百家之長,彙集百科之粹。

一本《紅樓夢》,令多少人感慨、落淚、悲憤啊!

《紅樓夢》讀後感 篇14

《紅樓夢》是我最愛的一部小說,它伴我度過了我的小學和初中,潛移默化間成了我的文學初戀。

《紅樓夢》這部作品,我是在小學五年級認識的,當時我們學了它裏面的一篇短文後,我就情定《紅樓夢》了。起初是因爲在-處簡介上得知曹雪芹是個大人物,而且把他介紹得很偉大,我才被吸引住的,不過當我慢慢投身《紅樓夢》的內容時,我才發現我已戀上閱讀,戀上了這部影響我未來的驚世之作。作家曹雪芹嘔心瀝血,用了十年時間,寫成了這部長篇小說。

書中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爲主線,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刻畫了衆多性格鮮明的人物。 由於那時真的`很喜歡這部小說,我每天幾乎都會瘋地閱讀,如飢似渴地感受裏邊的每一處精彩,有時爲了知道里邊人物的命運走向,工課都給丟一旁,有幾次都給老師抓去問話了,之前的好形象都大打折扣,好像已經脫離了之前的學習狀態,回想那時,覺得自己真的很有個人主義思想,就猶如書中的王熙鳳一樣,充滿着不被束縛的信念和個性。

尤其是林黛玉初進賈府,與衆人相見時的情景,先是一開始的打扮與衆姑娘不同:“頭上戴着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着綠豆官絛雙魚比目玫瑰佩,身穿着縷金百蝶穿花紅洋緞窄”王熙鳳那口齒伶俐的嘴巴真的讓我直呼叫好,還有那善於阿諛奉承、見風使舵的本領更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才觸使它能在賈府中鶴立雞羣,在賈府中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