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通用33篇)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通用3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寂靜的春天》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通用33篇)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

那春天裏美妙的歌聲,如今哪兒去了?那些歌手們,又哪兒去了?

在《寂靜的春天》裏,作者說明了鳥兒們離我們而去是由於人類過度地使用化學藥物,從而導致的各種物質受污染,其中就包括了鳥兒們本身,它們賴以生存的森林與食物,而在食物鏈的物質流動中,鳥兒自然受到了很大傷害。文中舉了許多的實例,也讓人着實覺得鳥兒似乎真的離我們遠去了,而如今的人們卻少有爲鳥兒的離去感到擔憂,而僅僅是沉浸於當今的生活——這樣的以破壞生態環境換來的“美好生活”。

“然而現在,一切都變了,甚至連鳥兒的返回也不再被認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鳥兒們就如這所說的那樣永遠回不來了麼?我們把鳥兒們傷害得太深了!僅是因爲這人類的“小康”生活,我們便毫無顧忌地開發土地,砍伐森林,挖掘石油,又採取各種方式讓這些可愛的朋友們都離我們遠去,讓這個原本屬於大家的世界已經在苟延殘喘,僅剩一片片的荒地罷了。

我們絕不能讓春天失去了歌聲,失去了它原有的那一份美。我們該行動了!該爲鳥兒們做出些什麼了,該爲這個世界做出些什麼了!

我想,多擡頭看看我們的天空吧,多關注我們的世界吧。我們要去保護每一個生靈,受傷害的可也不僅僅是鳥兒們呀!也許,我們就少用點兒化學藥物吧,就多種點兒樹吧,讓這大地有喘息的機會吧,讓這世界再多幾片森林吧,鳥兒們,需要一個家呀,這世界,需要一片綠呀!我們就少去捕殺、殘害這些朋友了吧,就讓他們還能夠與我們共同生活下去吧。也把垃圾都歸集好來吧,這片土地,並非每一處都是垃圾場呀。就將廢氣都處理好來吧,我們的世界,可也不能再只是灰霾瀰漫呀!

我想,當某一天,這世界上不再有一張張捕鳥網,森林多起來的時候,大地綠起來的時候,空氣清新起來的時候,那——就是鳥兒歸來的時刻了吧,就是歌聲回返的時刻了吧,那個屬於我們與鳥兒共同的美麗春天就會回來了吧。

我明白,人類不是孤立的,我們需要鳥兒們的存在,需要一個美麗的春天!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

“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比如說,鳥兒都到哪兒去了呢?許多人談論着它們,感到迷惑和不安。園後鳥兒尋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僅能見到的幾隻鳥兒也氣息奄奄,它們戰慄得很厲害,飛不起來。這是一個沒有聲息的春天。這兒的清晨曾經盪漾着烏鴉、鶇鳥、鴿子、樫鳥、鷦鷯的合唱以及其他鳥鳴的音浪;而現在一切聲音都沒有了,只有一片寂靜覆蓋着營田野、樹林和沼地。是什麼東西使得美國無以數計的城鎮的春天之音沉寂下來了呢?這本書試探着給予解答。”——《寂靜的春天》。

這本書開篇就虛設這樣一個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個這種翻版的城鎮,對齊的一景一物作細緻的描寫,以此來帶領讀者進入這本書的主題,同時也讓讀者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種環境變化的迫切感。《寂靜的春天》是一本引發了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書中描述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於1962年出版。這是這本不尋常的書,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人們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喚起了人們的環境意識,這本書同時引發了公衆對環境問題的注意,促使環境保護問題提到了各國政府面前,各種環境保護組織紛紛成立,從而促使聯合國於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並由各國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開始了環境保護事業。

蕾切爾.卡遜1907年5月27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泉溪鎮,並在那兒度過童年。她1935年至1952年間供職於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魚類及野生生物調查所,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環境問題。在此期間,她曾寫過一些有關海洋生態的著作,如《在海風下》,《海的邊緣》和《環繞着我們的海洋》。這些著作使她獲得了第一流作家的聲譽。

蕾切爾在本書中強調了人類自身對地球的環境的作用,“地球上生命的歷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動物的自然形態和習性都是由環境塑造成的。就地球時間的整個階段而言,生命改造環境的反作用實際上一直是相對微小的。僅僅在出現了生命新種——人類之後,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圍大自然的能力。新情況產生的速度和變化之快已反映出人們激烈而輕率的步伐勝過了大自然的從容步態。”主要闡述了人類新型的化學產品或者生化武器給大自然的平衡帶來很大的破壞,而且遠遠超過了其自身修復的能力,已然造成無課挽回的傷害。分別從人們從小就接觸的各種化學生產的非自然的藥品食品開頭,其中透出了深深的無奈,這是每個地球人都無可避免的,再從整個大自然的循環鏈子來展開,污染了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海;污染了土壤;“地球的綠色帳篷”——植皮也隨之被污染;小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地方都被污染了,同樣的也遭殃了……這一切都是人類不加節制的破壞環境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森林中生命的協同互濟關係就變得完全失調了,而且寄生蟲災害反覆出現的間隔時間也愈來愈短……因而,我們不得不結束這些違背自然規律的粗暴作法,這種粗暴作法現已被強加到留給我們的、至關重要的、幾乎是最後的自然生存空間之中。”作者在書中最後一章提出這種結論,綜合了前幾章分別舉出的例子,呼籲人們要重視自然規律。“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發明了許多新的、富於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方法;隨着這一形勢的發展,一個要反覆提及的話題是:我們是在與生命——活的羣體、它們經受的所有壓力和反壓力、它們的興盛與衰敗——打交道。

只有認真地對待生命的這種力量,並小心翼翼地設法將這種力量引導到對人類有益的軌道上來,我們才能希望在昆蟲羣落和我們本身之間形成一種合理的協調。”這就是作者呼籲麻木無知的人們要開始進行環境保護的話,也就是要遵循自然規律走,即使發明了什麼厲害的科技,也要以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爲首要考慮因素。

同時作者還提到“控制自然”的想法很幼稚,我們人類想要更加順利更加長久的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靠的不是所謂的“控制自然”的狂妄想法,而是用心的去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去愛護大自然的一切。畢竟誰喜歡寂靜的春天?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3

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小鎮。春天,山花爛漫,猶如多多白雲在綠色的原野上飄蕩。知更鳥的叫一聲更是動聽。秋天,橡樹,白樺樹等色彩斑斕,透過鬆林的綠色屏障,如火焰般跳躍着。

然而,在這麼美的環境下,死神的力量正在悄悄靠近,萬物都在隨之離去,一切都開始改變。雞羣感染了疾病,羊羣開始發病,河裏的魚兒莫名的死去,這一切都被一種邪惡的魔法控制着。知更鳥突然間的消失,大人突然死去,就連孩子們也無一倖免。死神折磨着這些人,讓他們痛不欲生。

如今這個小鎮上沒有一絲聲音,春天,沒了知更鳥的歌唱聲,秋天,沒了狐狸的叫一聲。寂靜籠罩了整個小鎮。

其實,我並不喜歡像《寂靜的春天》這一類的科普讀物,因爲這着實是有一些乏味,大多書面上都是一些枯燥的數據。沒有神祕感和新鮮感。但是,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卻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它讓我重新思考了我對環境所做的一切。

也許對於我們來說聽到DDT的次數並不多,甚至是沒有聽說過。DDT是一種殺蟲劑,也是一種農藥,爲白色晶體,不溶於水,溶於煤油。又稱爲二二三。

通過這本書我正真認識到這種殺蟲劑的威力。書中提到自從使用DDT以來,農藥毒一性一升級的活動從未停止過。想想現在又何嘗不是呢, 農田裏,農作物上有害蟲,農夫們就是用殺蟲劑。但又有多少人注意過使用殺蟲劑後那些細微的變化呢。

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分子量爲354.49g,化學式爲(ClCH)CH(CCI),在20世紀上半葉防止農業病蟲害、減輕瘧疾傷寒等危害中起到重要作用。由於其在環境中非常難降解,並可在動物脂肪內蓄積,對環境污染過於嚴重,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禁止使用。

很多時候,是由於我們人類沒有做出理智的選擇,所以導致自然界中食物鏈遭到破壞。如果我們毫無意識的使用DDT,就很有可能使DDT滲入地下水,魚兒喝下這些被污染的水,在體內累積毒素,鳥兒再去不是這些魚兒,因此鳥類體內也將累積毒素,之後在這樣一系列的循環下去,到最後便是我們人類自己受到傷害,很多人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最後我們也將付出人類的代價。

E.B.懷特說過:“我爲人類感到悲觀,因爲他們實在太一精一於爲自己創造利益了。我們對待自然的方法是使它屈服。如果我們不那麼懷疑,不那麼專橫傲慢,而是學着適應地球,並心存感激地對待它,我們將有更好的生存機會。”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4

《寂靜的春天》這個非同尋常的書名,引領着我走入那個沒有鳥沒有蝴蝶沒有蜜蜂的世界。一本失去花香鳥語的書能有什麼趣味呢?這是我剛開始讀這本書的疑惑,但事實證明文章的內容的確比不上每一章的標題有趣。

每一章的標題都別有趣味或是“死神”或是“浩劫”或是“死水”都毫不遮掩的透露着壓抑的黑暗。開頭介紹地球上的勃勃生機,作者毫不吝嗇筆水介紹世間的美好萬物,細緻的描繪萬物生機,甚至是潭水裏的鱒魚,讓人不得不深醉於作者筆下的花花世界。

作者迅速將氣氛代入“寂靜”的主題中,也讓讀者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種環境變化的迫切感。人類與“害蟲”抗爭了近一個世紀,但是人類並沒有控制住“害蟲”的危害。一百多年後,人類並沒有放棄滅殺“害蟲”這條錯誤路線,而是越走越遠了,當年西方犯的這個錯誤現在在中國重演。“人蟲大戰”並沒有挫傷“害蟲”的銳氣,“害蟲”在人類發明的各種農藥磨練下,反而越戰越勇。她同時詳細描述了消滅吉卜賽蛾的計劃在殺死吉卜賽蛾的同時也殺死了魚、螃蟹和鳥類,她還詳細描述了消滅火蟻的計劃殺死的是牛、雉雞,而不是火蟻,更加有說服力的說明了運用不恰當的手段對大自然的危害性之大。

作者通過“神祕的化學物質”和具體數字,詳細的向讀者說明了“毒”的危害性。“中毒致死”“劇毒性”等詞彙頻頻在文中出現,通過這些壓抑詞彙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當時寫下這些內容時看到世間美好被農藥深深污染時內心的折磨與痛苦。造成這種局面的元兇是農藥DDT,但具諷刺意味的是,DDT竟然是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作者向公衆發出呼籲,要求停止繼續使用那些不恰當的手段來進行所謂的“拯救地球“計劃,這些計劃將最終毀掉地球上的生命。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說明小說,更是爲環境保護髮起的首次呼籲。作者用《寂靜的春天》揭露出了人類化學藥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是一種有着嚴重危害人類自身環境安全的行爲,她在書中用實例提醒着人們,人類正着手編織着自己的末日,通過描寫水源,昆蟲等資源,的污染來說明農藥等毒害品的毒害性。伴隨這本書的誕生,環境保護的理念也應運而生。雖然這部著作已出版半個世紀,但因其在環境保護中起到里程碑的作用而從未曾被人們忘卻。作者在十二章“人類付出的代價”中深刻反映了人們對DDT的認識是可笑的膚淺,同時也可以看出科學家們爲了驗證DDT的巨大危害性不惜以身試險,用皮膚直接接觸的方式得出“向環境噴灑殺蟲劑的任何行爲都是不理智的”在當時,環境的污染因爲《寂靜的春天》的出版而有所改善,而如今,更槽糕的是,農藥不僅僅在農田裏使用,森林、草原、荒漠、溼地也在用,就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居民小區裏,也逃不開農藥的陰影。雖然經過了一百多年但《寂靜的春天》仍然對世界環境保護有着一定的影響力。

卡森女士寫這本書的初衷,絕對不是要完全地否定科技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而是試圖告訴人們: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爲代價的短期發展無異於是自殘。我們也看到了好的結果——這本書敲響了世界環境保護的鐘聲。雖然現在中國各地污染的照片依舊讓人觸目驚心,我們知道環境保護的路在前方,卻任重道遠。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5

我對人類感到悲觀,因爲他們對於自己的利益太過精明,我們對待自然的辦法是打擊而並非屈服”這是美國著名自然主義作家所言,看完《寂靜的春天》一書,從開始對書名的好奇,再到對書本的深入閱讀,再到真正意義上體會到作者筆下,人類所創造的“寂靜的春天”。

書的開篇,作者運用想象描繪了一個悽慘的小鎮,其中寫道“鳥兒渾身顫抖,田野,樹林,草叢一切都被無邊的沉寂所籠罩”也寫道“屋檐等下都還殘留着斑斑點點的白色粉粒,這種粉粒如雪花一般飄落在屋頂,草坪”而後筆鋒一轉,寫出其爲想象但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嚴酷的現實。第一章便爲全書做好鋪墊,既寫到了在人們破壞環境前城鎮的和諧,和其富有生命力的景象,隨之運用了豐富想象,描繪了一個被破壞後的沉寂的小鎮,這樣的對比更是爲下述篇章中的實例作了基礎,更讓我們看到了當春天真正開始變得安靜時多麼可怕而又嚴酷的現實。

“斑斑點點的白色粉粒,這種粉粒如雪花一般飄落在屋頂,草坪,這讓這些生命歸於沉寂,無以復生”在這裏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的粉粒就是全書都講述的人類所創造出的,使一個個小鎮都歸於沉寂的——農藥,殺蟲劑等。生物擁有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從人類開始的,人類用着自己聰明的頭腦對環境開始了肆意的攻擊,用着高超的技術合成一瓶瓶危險而又致命的化學藥品,而人類想的是能夠用着這些,去“保護”自然界中的植被和動物們,全然不知的確是這種看似的“保護”開始悄無聲息的毒殺這自然界中那些活潑的生命。正如作者所說“它們不該被叫做殺蟲劑,而該被叫做‘殺生劑’,它們不該被叫做農藥,而該被叫作‘毒藥’。

“一些人自詡爲人類未來的設計師,他們熱切地期待某一天可以隨心所欲地設計和改變人類細胞地原生質”這種猖狂地言語使得他們投入研究,可又怎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地殺蟲劑竟決定了人類的未來,我們所製造出的這些藥品,只是在意它對於害蟲,雜草,病菌的致命程度,而沒有考慮過是否是對於自然界中一切生物都又這致命的危害使其適得其反,病菌,害蟲的反覆,人類想到的是“這個農藥的藥效不夠強”從而開始研究更加“有效”的農藥,而文中作者反覆舉例了人類由研究了DDT後開始逐漸應用於農業中的後果,開始是動物的死亡,自然界環境的破壞,隨後開始出現在人類身上的各種因爲DDT而引發的疾病,這是否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全書按照對自然界中的危害程度進行步步的刻畫描寫,使讀者開始認識農藥的來源,如何研製等,再是描寫這種由人類發明的化學藥品是怎樣從污染水源,土壤這些對生命最重要的物質資源,從而導致的結果就是魚類,鳥類的大量死亡甚至滅絕,而我們所要對付的真正對手得到的卻是對殺蟲劑,農藥開始產生抗體。一步步生動的描寫使我們從對自然保護的忽視,開始在真正意義上認識到自然保護的重要性和正確防範害蟲,病菌的方法所以隨後作者詳細介紹了幾種人類生物防治的方法。這是我們受到自然界的反擊後開始重新思考所收穫的成功,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力去肆意篡改自然循環的規律,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善待大自然,從而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寂靜的春天》是世界環境運動的奠基之作,它既貫穿着嚴謹求實的科學理性精神,而又通過生動,巧妙地手法描繪,充溢着敬畏生命地人文情懷,同時揭示了我們應如何以正確的態度去處理人類與自然的衝突。那年彷彿已沉寂的春天如今只有我們善待這些活潑的生命,明年春暖時花一定會開。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6

春天怎麼會是寂靜的?春天的世界,不應該是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麼?帶着這樣的疑惑,我走進了這本書裏的世界。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作家蕾切爾·卡森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創作的作品,她是一名海洋生物學家,一生都在與魚類、鳥類等野生動物打交道,這讓她有機會接觸並深入思考環境保護問題。作者在身患絕症、瀕臨癱瘓和失明的情況下,隻身對抗當時企業界和政府官僚的強大壓力,對只顧商業利益不顧人類安危的工業集團和曾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化學藥品DDT提出了挑戰。書中描寫了一個由於農藥濫用,導致這世界可能將再沒有鳥、蜜蜂和蝴蝶,那裏春天將是“寂靜”的,也是可怕的。美國前副總統阿爾伯特戈爾說“《寂靜的春天》種下了新運動的種子,而後它成爲了一股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力量。”這本不尋常的書,在當時那個人類只一味向自然索取的年代裏,最先試圖喚起全社會的環保意識。

書中以充滿活力的春天開頭,沉浸在歡樂世界中的主人公,渾然不知由於人類各種破壞環境的活動,書裏的世界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個美麗的村莊將變成一片死寂……是什麼使原本美好的世界變得傷痕累累?“這施害的不是魔法,也不是什麼天敵,而是人類自己”,書中這句話給了我答案,原來這一切都是人類自己的無知與傲慢造成的!

時間慢慢推移,書中所提到的濫用藥物的情形並沒有多少改善,現在各種污染問題層出不窮,地球的環境依舊在惡化。霧霾一次又一次籠罩藍天,更多的北極冰蓋正在消融塌落,大地上的綠色正在被土黃蠶食。沒有魚鳥問津的池塘,沒有植被生存的荒野……大自然悲傷的故事仍在繼續。

但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們有了更多的實際行動,開始建造水力、風力發電站,開墾荒漠、植樹造林,節約用水、保護動物,低碳出行、綠色生活……保護環境是一場持久戰,蕾切爾·卡森和《寂靜的春天》是環境保護浪潮中一朵漂亮的大浪花,她的身前,平靜的水面已經盪漾着漣漪;她的身後,大大小小的浪花洶涌而來,直到如今。

五十年後的今天,人們依舊要再讀《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更加清楚地認識“愛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句話的意義,每個人都要立刻行動起來,守護我們唯一的家園,不要讓“寂靜的春天”成爲現實!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7

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是第一部對人類征服自然的質疑的書。爲什麼要這樣說?是因爲書中提到許多殺蟲劑如DDT,安德萘,烷基等一類有害的殺蟲劑,這些殺蟲劑可以存留在土壤中,水中。

書中開頭先列舉了一個鎮子普通的春天是多麼的美麗,下文又寫了又一天這個小鎮春天變得寂靜與死亡,又介紹了自然界是長久的歲月中一點一絲產生的,而人類卻想要征服自然,改變自然。人類爲了消滅害蟲,提高糧食生產量,便開始研究各種殺蟲劑。他們研製出來了DDT來對付害蟲,但是長期使用殺蟲劑讓害蟲產生抗藥性。這些殺蟲劑在土壤,水源中也有殘留,植物生長出來就含有毒素,人吃了這些含有毒素的植物,毒素便慢慢積累,這大大增加了致癌的風險。

噴灑過DDT後造成了食物鏈混亂,把益蟲殺死,害蟲卻大大增加到之前幾倍。過多噴灑DDT不僅沒有使農作物增產,還使他們他們產量大大下降。書的最後作者呼籲我們應利用科學無污染的方式控制害蟲,而不是以爲的用DDT一類的有害殺蟲劑。

讀完這本書,我對當時爲了控制害蟲不擇手段噴灑有毒殺蟲劑,讓人和動物死去,讓農作物大幅下降而震驚。這些殺蟲劑,破壞了食物鏈,讓害蟲有了抗藥性,所以害蟲纔會大幅增加。書中提到了人類這是在控制自然改造自然,所以自然界纔會反擊,我們只有與自然平等和諧相處才能對自己有益。當時作者搜尋關於DDT資料時,遭到很多生產家的反對,但她還是在爲保護環境而搜尋資料,最後寫成這本書,並呼籲更多人保護環境。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8

次接觸這本書是在生物課上,老師講起環境污染,提及了此書,而這個寒假,終於領略了這本書——《寂靜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是一本激起了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它描述了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蕾切爾·卡遜告訴我們,殺蟲劑的過分利用與基本價值不協調。最壞的是它們製造了她所說的“死亡之河”,最好的情況是它們引起相對較長期的、緩慢的危害。

而這本書講述農藥對人類環境的危害。作者在書中講到一家庭婦女對村子給噴藥行爲充滿了絕望,由於政府實施滅火蟲,長期對榆樹噴藥,漸漸地,鳥兒的數量逐年減少。當時的社會,農民都對害蟲引起的農業災害十分憂困,而從這本書中,除了反映殺蟲劑帶給世界的危害,我認爲作者在這本書中更想告訴人類:凡事都是兩面性的,而你會往往考慮一面,所以,當你在做前,請三思而後行,將你能考慮的所有因素都考慮進去,這樣所做的決定才更全面、更有信服力。

再看看我們如今的社會,電視上報道河涌廢水污染、食品安全問題等等,甚至嚴重植被污染、樹木被砍伐等等,皆是因爲人類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循環,如同齒輪,一旦一環的齒輪鬆動,也無法轉動其餘的齒輪,使其運行。而人類通過化學物品來控制害蟲的繁衍絕不是一個好辦法,也不止這一個辦法。我們可以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鳥治蟲等各式各樣的方法。所以,當我們做事前,要想“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在內心多向自己問幾遍,這樣纔不會爲自己的決定實現後所後悔。

人類想要做到“控制自然”,是希望自然爲人類服務,但人類真正需要做的,是與自然和平相處。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9

在人們的記憶中,春天總是那麼充滿活力,並在枝頭唱歌的鳥,下着濛濛細雨的天空,嗖,爭先恐後地魚水的水出來。但在這本書的春天,但春天的生活記憶有很大的不同。春天的書是無聲的,鳥死了,只有沉默田野,樹林和溼地覆蓋。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一個寂靜的春天呢?在這個學生寒假,我閱讀了《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並在學習這本書中找到了我們這個社會問題的答案。

這不是魔術,也不是敵對行爲,所有這些無知的人指責。爲了自己的利益,爲了壯大自己的莊稼不被破壞害蟲,農藥濫用,但這種方法不僅會殺滅害蟲,並殺死了所有的其他昆蟲破壞生物圈的平衡。自然我不知道過了多久,它創造了一個平衡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寫一個鏈條,但人類已使用的農藥來打破這種平衡,破壞了土地,河流,甚至整個生物圈。其稱之爲“農藥”,還不如稱之爲“殺菌劑”。

現在,人類社會已然意識到農藥對地球的嚴重影響危害,對於我國農藥的使用技術已經在逐漸開始減少。但是,隨着網絡世界的發展,可能成爲人們生活也沒有注意到,他們仍在用些不同的方式給地球環境帶來巨大危害。在許多超市和菜市場,塑料袋的使用問題依舊很普遍,許多人都是爲了更加方便,仍會使用存在許多塑料袋,並且在進行使用也是一次後就把它扔掉。還有其他許多飯店會使用一次性塑料盒。這些再被人們埋入土中後,不易在土中被降解,仍然認爲可以在土地中一直保留幾百年之久。我們教師可以同時通過研究使用綠色環保袋,或者將塑料袋循環使用來保護壞境。

所以,保護環境,我們必須團結在一起,從我做起,保護美麗的地球。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0

當我看到“寂靜的春天”這個稱號,我覺得有一個問題:爲什麼春天會沉默?正是這個問題,並開始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通過講述了當時社會濫用農藥的問題,以及可以使用農藥對大自然的各種負面因素影響。

事實證明,人們爲了防止昆蟲和雜草,農場植物噴灑了各種殺蟲劑。害蟲死亡,害蟲天敵中毒,河流受到污染,土地受到污染,沒有鳥兒歌唱,人類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人們想要消滅的昆蟲已經變得具有抵抗力,而且數量越來越多。

從農藥生產的開始,“征服自然”就成了大多數人的口號,自然只是人們征服的對象,而不是和諧共存和保護的對象,沒有人質疑這句話的正確性。

直到瑞秋·卡森以他的勇氣和毅力致力於研究滴滴涕的危害,並寫了這本書。大多數化學公司都在試圖阻止這份出版物,許多從環境污染中獲利的人指責她是聳人聽聞和極端的。然而,通過她的不懈努力,滴滴涕終於被禁止了。

如今,幾乎已經沒有人可以使用進行化學農藥了,而是需要更多的用天敵去控制害蟲的數量。但現在仍有存在許多的環境造成污染管理問題等着我們去解決,我們要養成一個保護生態環境的習慣。

愛護環境,這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1

《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是我媽媽很多年前買的生命三部曲中的其中一本,當時看媽媽讀得津津有味,我隨手翻了翻,但並不太看得懂。當老師提到這本書時我才記憶起來。

但是直到現在,當我翻出這本書,還是有種不太想讀下去的感覺,因爲我還記得當中有很多專業術語讓我覺得乏悶。不情願地打開書,看到序幕時卻驚呆了,作序的竟然是美國前副總統,這讓我開始好奇這本書的作者蕾切爾。卡遜是一位怎樣的女性,能寫出讓總統寫序的書。

第二遍讀書依舊是跳着閱讀,看到那些專業代碼之類的內容依然會跳過,但是這次我是“有任務”閱讀,反倒可以抓住一些重點。我明白這本書不僅僅是給青少年看的,反而大部分的讀者可能是生物學家類的專業人士,但是蕾切爾卻把這似乎枯燥無味的說明文寫得生動形象,讓它成爲了科學性散文。

我也瞭解到這本書產生的時代背景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工業開始快速發展,生產力水平快速提升,但是空氣卻開始出現污染。當時的洛杉磯是工業污染,人們把這些污染看做煙霧,沒有人關注這些環保問題。蕾切爾勇敢地站出來,義不容辭地開啓保護環境的行動,儘管這個過程歷經艱難,甚至受到歧視,但是她勇敢地披露真相,敢於挑戰現代工業發展中爲了追求高產高利潤而大量投放的DDT等殺蟲劑和農藥等化學用品,提前警告人們這些產品帶來的不易察覺的地球危機。讀這本書,在平實的語言中卻感受到了無比強大的震撼力,猶如一聲春雷打破春天的寧靜,猶如一聲吶喊回蕩在曠野中,驚醒世人對環境保護的認知,對子孫後代的責任,用一個一個案例分析,用一個一個事實說話,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將全面的研究和鮮明的論點帶給讀書,阻止歷史發展進程中錯誤的偏離,使讀者如夢初醒,在發展的同時切記保護植物,保護動物,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寂靜的春天》不僅使政府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也喚醒了公衆的環境保護意識,他把民主的力量注入拯救地球的事業,漸漸地,即便沒有政府的主導,人們也會自覺地制止危害地球生態的殺蟲劑類的有害產品,保護生態環境。蕾切爾·卡遜讓我們重拾現代文明中幾乎消失殆盡的基本觀念,引領生態環保的方向,她對科學的鑽研精神,對真理的執着追求,對真相的敢於抗爭,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2

“春猶如一朵美麗而聖潔的花,但是這朵花正被人們搞得面目全非。”當讀完暑假老師推薦書目《寂靜的春天》時,這是我想說的話。每逢暑寒假,每逢讀完一本書,總是會收穫匪淺,感想很多。每本書都不例外。

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蕾切爾·卡遜創作的。當拿到這本書,就看了它的封面綠色爲主,但書名卻叫“寂靜的春天”,這讓我很摸不着頭腦,心想:既然是寫春天,那爲什麼會是寂靜的呢?緊接着,我就懷揣着這個疑問翻開了書本。瀏覽了一二兩章,我才知道了:原來是人們爲了提高莊稼的產量,用DDT爲代表的殺蟲劑的廣泛使用給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巨大的且難以彌補的危害,而且,魚蟲等動物都遭到了污染,整個生物鏈都遭到了破壞。從而,一個小鎮上人類得病機率高了,並且,這些病都是新型的,曾經從未出現,小孩子也難逃疾病的魔爪,莫名其妙的就會昏倒,接着死亡。這片地區有着一種怪異的安靜。這是爲什麼?因爲人們看不見也找不到鳥兒了,有幾隻卻也只是奄奄一息,這又是爲什麼呢?因爲鳥兒吃了被污染的魚蟲,有害元素也就進入到了鳥兒的體內。所以,鳥兒離死亡也不遠了。在我們眼裏,每天清晨都會聽見悅耳的鳥叫聲,從來就沒想過如果沒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但是請你設想,這樣的春天不就是和書名一樣了嗎?――是寂靜的。書中說,這座城鎮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在美國或世界上其他地方可以輕輕鬆鬆找到上千個和它極其相似的城鎮。雖然這不是太真實,但這個可怕的幽靈在慢慢向我們靠近,意思是,如果再這樣肆意用殺蟲劑,這個狀況遲早成真。既然弄清了爲什麼春天是寂靜的,接下來,就解決第二個問題:作者爲什麼要寫這本書呢?爲什麼不和一些無所事事的人一樣,反而去管這種事情?

這事情,只能靠百度搜索了。原來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遜的一個做護林員的朋友告訴她,這個春天沒有任何鳥兒的足跡,連蟲子都很少出現了。而作者從小就喜愛研究生物,她知道了這個消息後,感到非常奇怪,於是,經過調查,她知道了答案,就寫下了這本書。蕾切爾·卡遜第一次對這一人類意識的絕對正確性提出了質疑。這是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學者,《寂靜的春天》出版兩年之後,她心力交瘁,與世長辭。作爲一個學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譭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於爲人類環境意識的啓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所以,她的作品使人們啓蒙了,――讓人們知道,是時候該保護環境,少用些殺蟲劑了。

世界上有多少人會有保護環境的潛意識呢?想必少的是屈指可數吧!反倒是想着破壞環境的人,多的屈指數都數不過來。書中說,人們是爲了提高莊稼產量,然而引來了大量昆蟲,便開始肆意使用以DDT殺蟲劑,說白了,人們還是因爲自己的利益,卻不在意自己現處的生活環境,這些有害物質無處不在:人體,母乳,偏僻地方的河水等等。這樣的例子聽完後,真的讓人有點後怕。

說實話,從小到大,甚至到現在,我對保護環境的認知還停留在不隨手扔垃圾,看見垃圾要及時撿起上,但,這並不算“膚淺”,要這樣想:只要每個人都這樣做,環境也會好很多,可這也許只是對於未成年來說。畢竟,成人爲了利益,爲了其他一些事,總會做出一些比較“高級”的破壞環境的舉動。其實,這件事還需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的慾望。我總喜歡用一句話來形容父親,說他永遠不知滿足,因爲成績,他總覺得我太低了。這本書裏的農民就是這樣,不知滿足,也就不知不覺中,做了“高級”事。

蕾切爾·卡遜寫的《寂靜的春天》還是比較深奧的,也許有些地方還是不夠透徹,但是對於人們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啓蒙、很好的警告了!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3

正如阿爾伯特·施韋澤說過的一句話:“人類甚至無法認出自己一手創造的惡魔。”這是在我讀了《寂靜的春天》這一本書後,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這本書是美國女作家雷切爾·卡遜的代表作,也是全球50年以來最具影響的著作之一。

《寂靜的春天》以寓言開頭,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村莊的突變,並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學農藥的危害,是一本公認的開啓了世界環境運動的奠基之作,它既貫穿着嚴謹求實的科學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懷,是一本賞心悅目的著作。

“化學藥劑”正是這本書中,雷切爾·卡遜所認爲的“殺生劑”,可是,人類科學家制作化學藥劑最初的目的,卻只是想除去幾株雜草,殺死幾隻昆蟲……但人們真的只是這麼做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爲他們的夢想是製造一個無蟲的世界,但他們的所作所爲真的是正確的嗎?正如書中所說:“現在幾乎全世界都把這些噴霧劑、粉劑、氣霧劑用在農場裏、花園裏、森林裏,還有家裏——這些非選擇性的化學藥劑能殺死每一隻昆蟲,無論是益蟲還是害蟲。它們讓鳥兒無法歌唱,讓溪中的魚羣無法跳躍,它們給樹葉裹上了一層致命的薄膜,並長期滯留在土壤中。”

正像這本書的名字——《寂靜的春天》,可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在我們常寫的作文當中,春天,難道不應該是春意盎然、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嗎?何來的寂靜?但是,我們捫心自問,現在的春天,除了城市商店的喧囂,汽車公交車的鳴笛,人們的吵鬧聲,大自然就真的不寂靜嗎?除了以上提到的,我們還能聽到昔日鳥兒們歡快的鳴叫聲嗎?我們還能時不時看到鳥兒們飛來飛去的身影嗎?不能。城市中的人造花壇,相信大家都見過吧?在春天這個鳥語花香的季節裏,有幾個花壇裏還能看到蝴蝶翩翩飛舞呢?又有幾個花壇裏,還有蜜蜂勤勞“工作”的身影呢?真的可以回答說“爲數不多”了。這樣的春天,還真的是“寂靜”啊!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真的想問問大家是不是真的如同書中所說:“我們是不是被人施了催眠術,好像失去了追求好東西的意志,並且只能把那些差的有害的東西當成是不可避免的選擇去接受。”如果長期這樣下去,還真的是不能保證我們會不會也被這些化學藥劑一起消滅。但我並不是說沒有害蟲,也並不是說不需要對害蟲進行控制,而是我們用的方式要與現實而非虛構出的情形保持一致,採用的方法不應當會把我們和害蟲一起消滅才行。

雖然這本書是五十多年前出版的,但五十多年後的今天,生產建設的迅猛發展,生活水平的急劇提高造成了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所以說,不只是要控制農藥生產,不只是等着國家高階層來改革,我們也要做到保護環境的小事,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4

《寂靜的春天》是一本引發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它出版於1962,它虛構了一個美麗的小鎮,通過前後反差的對比開始論證化學用品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爲響應“建設美麗新vv”的號召,我第一次讀了這本書。建設美麗新vv既包括精神層面的加強也包括很多身邊的小事,加強對環境的保護也是其中我們應該共同去做的。

《寂靜的春天》指出了DDT等殺蟲劑對於環境的巨大危害,用文字引導人們意識到自然的平衡時人類生存的條件。書中說,“像DDT這種給所有生物帶來危害的殺蟲劑,不應該叫做殺蟲劑,而應稱爲殺生劑。”對此,我們也要引申到更多與我們的科技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和錯誤習慣,比如電池的隨意丟棄,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甚至是對樹木的隨意砍伐,對動物的肆意殺害……很多人儘管知道這些對環境的危害,但依然不以爲然,因爲大多數人都心存僥倖,人類的自私讓人類變得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發展。我覺得建設美麗vv應該關注綠化和環保的問題,公交和地鐵體系應該進一步完善,讓更多人綠色出行;宣傳垃圾分類,讓更多人知道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的不同和範圍;組織植樹活動,讓vv被更多的綠色覆蓋。

《寂靜的春天》爲我們描述了一個驚人的畫面,讓人們感受對環境破壞的最終結果,當百花爭豔的春天一片死亡的寂靜,人類距離死亡也應該不遠了,“所謂的控制自然,乃是愚蠢的提法”,我們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敬畏並尊重自然,因爲尊重生命就是愛護自己。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5

合上書本,長嘆一口氣,看着封面上的五個大字,“寂靜的春天”,心中如風起雲涌般,久久無法平靜。

隨着人類自身認識的不斷提高,人類開始意圖掌控自然,改變世界。建立工廠,砍伐森林,驅趕或者傷害地球上的動物。“控制自然”不知何時成了人們的目標。

但是,讓我們想象一下,若干年後的一個春天,燕子不再呢喃,黃鶯不再歌唱,田野不再熱鬧,世界變得寂靜無聲,萬物都失去了活力。世界一片死寂,是人類自己還是什麼神奇魔法?

這不是什麼魔法,也不是什麼恐怖場景,造成這一切的,正是人類自己。

《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中,作者蕾切爾·卡森爲我們虛構了這個場景,並說明造成這片寂靜主要原因——人們對化學物品的過度使用。

全書圍繞着殺蟲劑,除草劑及其它的化學藥品,包括介紹了DDT,氯丹,狄氏劑,艾氏劑等劇毒化學藥品,通過一段段既專業又通俗易懂的解釋,讓人們瞭解其巨大的危害——這些“高科技產物”已經“高級”到地球都控制不了了。

作者用一組組精準的數據和事實說話,向大家說明了使用化學物品來解決有害動植物的後果——不僅能殺死害蟲,還會殺死各種有益的昆蟲鳥獸,更會污染水資源和土地,甚至會進入人體,給人體帶來致命的傷害。

更讓我欽佩的還是作者本人,我欽佩她的勇氣,欽佩她的執着。作者蕾切爾,哪怕身患絕症,也爲了環境問題在不停地奔波。就算預料到了這本書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但是這些麻煩依然無法阻擋她的熱情。面對困難,仍用自己卓越的才能與非凡的勇氣寫下了這本書。

是她用自己的熱情告訴我們化學品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是她用自己的執着給了世人敲響了一面警鐘;是她用自己的熱情和執着維護了真實。

隨着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人們努力將化學用品的危害降到了最小程度。就像書中最後提到的那樣,我們必須與其他生命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控制自然”這個詞只是人類自以爲是的寫照。

我倡議:作爲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去盡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6

寂靜?春天?春天是寂靜的?剛剛看到這個題目,我便起了疑惑,春天爲何是寂靜的?我帶着疑惑翻開了書。

“春天的時候,爛漫的山花像白色的雲朵一樣,漂浮的原野上。秋天的時候,色彩斑斕的橡樹,樺樹,楓樹摻雜在綠色的灌木裏,好像跳躍的火焰。狐狸在山間鳴叫,小鹿在田野中奔跑,樹林在晨霧裏若隱若現。”看到這,我不禁浮想聯翩,這們美麗的畫面猶如人間仙境一般。

可是,好景不長,後面小鎮竟然突然染上了一中疾病,一瞬間,民不聊生,一片死跡。這罪魁禍首到底是什麼?這一個恐怖的惡魔正在悄悄的靠近人們,將了一個又一個不幸帶到人間……

看完之後我發現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人們自己。人們無限制的濫用化學物品,對環境,對植物,對許多動物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現在的科技發展迅速。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但是有利必有弊。這些科技的發明無疑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向火箭,火箭所燃燒而造成的煙氣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汽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得空氣造成污染,而現在人們過度的砍伐樹木無法讓樹木淨化空氣。這相當於是在慢性自殺。

本書記載了人們爲了保護樹木運用了DDT。化學物品和殺蟲劑來使得樹木不被破壞,可是要從另一方面想。這殺蟲劑畢竟也是化學物品,體內含有毒物質,如此一來,大量使用這種化學物品,則會使得許多動物死亡。因爲殺蟲劑一旦使用起來,將會毒劑將會散落在土地上,使得許多昆蟲因此滅亡,而許多鳥類會誤食下這種帶有毒劑的昆蟲,因此纔會使得大量鳥類死亡。

人們應該反思自己的種種行爲,人們爲了自己的貪利肆意捕殺動物,從來不考慮後果,從而使得環境受到極大的迫害,地球母親做出了反擊。使得人人們迎來滅頂之災。

所以想要解決好昆蟲問題,我們就要學會和其他生物一起共享這個地球家園,在人與自然之間建立一種和諧共處的方式與大自然共同相存。

美國雷切爾·卡森寫的《寂靜的春天》無疑是給了人類一個重大的提醒,要告訴我們要學會與大自然共同存亡,尋找一種和諧相處的方式。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7

2015年12月尾,我生活在南方的一個溫暖城市。此時的南國之城,在幾番“寒流入侵預告入冬”後又升溫且暖陽如夏而“導致第幾次入冬失敗”的反覆天氣之中,也夾雜了幾日灰濛濛、雨濛濛的“回南天”。對於濛濛如細雨籠罩在空氣中的天氣,天空灰白,或許,這也是現在正流行的所謂的“霧霾”,一年中寒冷的冬天不僅僅會給許多城市帶來潔白的雪,也會帶來灰白的霾。

在1962年,美國學者、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森小姐寫這本《寂靜的春天》的時候,環境意識尚未在美國乃至全世界甦醒,許多發展中國家尚在解政治決獨立自主、經濟自力更生的民主民生問題,發達國家也多處於二戰後經濟復甦過程之中。當時的世界,人類用現代科技手段,飛速地改善着自身的生產生活,而忽視着向自然挑戰、征服自然後,給自身生存帶來的環境隱患。春天到了,普通的美國民衆,在自家後院很難聽到鳥鳴,本應該是花香鳥語的春天越來越寂靜。1958年,一封來自小鎮的關於“小的生活環境被弄得沒有了生命的痛苦過程”的信,引起了卡森的關注,此後,她一直致力於此現象的調查與研究,她反覆推敲過《寂靜的春天》中的每一個段落,嚴謹的科研態度讓書中的一切說法都有理有據。化學制劑,如滴滴涕這類農藥,在人們以爲噴灑在植物上對吉卜賽蛾和蚊子等害蟲進行撲殺時,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鳥類等都會受到影響,生物鏈也產生了一連串反應。《寂靜的春天》以其無可辯駁的科學依據和實證掀起以保護環境爲主題的新行動主義,喚醒了越來越多人的環境保護意識。

在卡森提出這類問題的50多年以來,書中提出的這種以長遠悲劇的代價換取近期利益的浮士德式的交易,卻仍在世界各地上演。冬春時節東方大地上捲土反覆來襲的霧霾,也有着人類這種無遠慮的社會活動的推波助瀾。曾幾何時,“控制自然”“人定勝天”等思想激勵過人類過度挑釁自然,這一妄自尊大的想象產物指導着人類爲了自己的方便而否認去尊重自然。冬日的霧霾,春日的沉寂,不就是人類不尊重自然後,自然給與的反饋麼?

卡森說,“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我們是與生命——活着的羣體、它們經受的所有壓力和反壓力、它們的興盛和衰敗——打交道只有認真地對待生命的這種力量,並小心翼翼地設法將這種力量引導到對人類有益的軌道上來,我們才能希望在昆蟲羣落和我們本身之間形成一種合理的協調”,同理,對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對於自然,我們就不應該使用多疑和專橫的粗暴手段,在自然面前永葆謙卑,深懷感恩之心對待。

當世界上大多數的我們懂得了對自然的尊重與對人類自身生存之間息息相關之後,當我們的目光不再那麼短淺之時,當我們真的與自然和諧共處之時,那個時候的冬天將不是霧霾的天,冬日過後,也將是春暖花開、鳥鳴宛轉,大地一片生機盎然。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8

“春天時候山花爛漫,猶如朵朵白雲在綠色的原野上飄蕩”春天是多麼美妙的季節啊!這是《寂靜的春天》一書開頭的一個片段。春天應是百花盛開,百鳥歡騰的景象,與書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爲什麼會寫這樣的題目呢?

帶着這個疑問繼續往下看。在這一段後面就寫了鳥兒們的離奇死亡,沒有一隻鳥兒在唱歌,各種植物也大片枯死,後來還波及到其它動物甚至人類,連小孩也未能倖免,到處一片寂靜,萬萬沒想到的是兇手竟是人們自己!因爲人們研發出了含有化學毒素的殺蟲劑來殺死那些所謂的害蟲。人們居然相信殺蟲劑只對害蟲有危害,可事實並非如此,“殺蟲劑已稱爲“殺生劑”。

作者通過多年的觀察寫了這本書,指出了殺蟲劑對當時自然嚴重的危害性,促使人們注意保護環境,不用殺蟲劑之類的化學藥物。保護生態、保護地球是如今最重要的事,提醒人們不要再使用化學藥劑來達到殺滅一種生物或一種雜草的目的。這種藥劑使鳥類大大地滅亡,植被大片枯死,最後一切變爲寂靜。

眼下保護地球是重中之重,我們是無意中破壞了太多?還是索取了太多?地球只有一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9

這個春天,柴靜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藉由網絡傳播,迅速發酵爲“現象級”話題,剛剛履新的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認爲,從喚起公衆對環境的關注而言,該片的作用堪比半個世紀前蕾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在今天已經被標籤化爲世界環境運動的奠基之作,因爲環保思想自此萌芽,公衆開始關注環境問題,環境保護組織紛紛成立,各國政府開始將環境問題納入治理範疇。在該書出版十年後的1972年,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大會”,促成了首個保護環境的全球性宣言。

《寂靜的春天》何以在半個世紀前產生如此大的能量?種種跡象表明,這應該是偶然中的必然,其中的證據就包括作者寫作此書的緣由,一封關於滴滴涕致死鳥類的信件。當時環境問題已經擺在人們面前,不過一般民衆只能止於孤立的若隱若現的表象,而作爲海洋生物學家的蕾切爾卡森以她的良心和專業素養進行了詳盡的調查,梳理出事情的來龍去脈。

她向我們描繪了環境遭到破壞前後的兩種圖景,矛頭直指二戰後開始大規模研發使用的殺蟲劑。她不厭其煩地引用各種報告、當事人的講述和真實案例,說明以滴滴涕爲代表的殺蟲劑的濫用,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土壤和水體污染,並在部分地區摧毀了生物羣落乃至整個生態系統,排放到環境中的毒物處於失控狀態,人類也在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極爲嚴重的毒害。而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殺蟲劑對付的目標——“害蟲”,卻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害蟲”因爲代際更替時間更短,很容易進化出抗藥性基因,“害蟲”的天敵們卻被誤殺。人們爲了應對“害蟲”的反撲又開始研發新的殺蟲劑,然後進入下一輪惡性循環。對此,作者指引了“另一條道路”,比如運用生物控制技術、保持生物多樣性等等,其實就是把生物學的問題交還給生物學來解決,以結束那場無望的鬥爭。

企業爲了利益而宣傳殺蟲劑對人畜無害,大部分受僱於企業的專家們積極爲此背書。本書的出版,動搖了他們積極營造的謊言,因此遭到了利益相關者的強烈抵制。他們運用宣傳機器,對作者發動了全方位的攻擊,包括惡毒的人身詆譭。關於這種攻擊,我們只消刷一下今天《穹頂之下》播出後部分朋友圈上轉發的文章就能窺見一斑。環保意識已經深入人心的今天尚且如此,還沒有“環境保護”這種說法的五十年前又該是何種光景。作者在本書出版的兩年後死於癌症。可悲的是,直到今天,對她的攻擊還在持續,有人甚至將其比作納粹,把世界上因瘧疾死亡的人數算到她的名下——只因爲受本書的推動,世界上禁止使用滴滴涕來殺滅蚊子,這究竟是什麼邏輯?而更意味深長的是,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重啓滴滴涕滅蚊計劃。

如果僅僅探討殺蟲劑危機,本書可能只會淪爲一般的科學報告。讓它躋身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書籍之列的,應該是科學理性精神背後的人文情懷,她描繪出了自然界美妙的平衡,與“控制自然”的主流思想抗爭,道出了人對自然應有的敬畏之心。她深情地寫道,自然的平衡是“一個將各種生命聯繫起來的複雜、精密、高度統一的系統”,“人也是這個平衡中的一部分”,“我們中間的許多人生活在世界上,卻對這個世界視而不見,覺察不到它的美麗”。

柴靜2004年在博客中曾談及本書,《穹頂之下》中也可以看到不少致敬的影子。本書在半個世紀前提出的理念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廣爲人知,但是環保行動似乎依然步履維艱。環境常常在與經濟的博弈中敗下陣來,而打敗它的最大幕後主使正是享受着現代文明成果的我們每一個人。解決之道並不一定非要在迴歸矇昧時代和走向末日之間選擇,或許應該採納蕾切爾卡森在五十年前提出的“尋找另一條道路”,用更巧妙的辦法,讓人和自然達成一個平衡。而這種平衡的達成,依舊任重道遠。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0

《寂靜的春天》初聽此書的名字,心裏感覺這本書的名字取得真好!“寂靜”——春天不應該是萬物復甦,充滿生命力的季節嗎?作者蕾切爾·卡遜爲什麼要用“寂靜”二字呢?帶着對書名的疑問,我開始慢慢的讀起來。每當我一點一點的深入讀文章時,我發現作者蕾切爾。卡遜,真是一個聰明的人。用媽媽的話說,只有女性才能站在溫柔的角度,用犀利的語言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

《寂靜的春天》是媽媽建議我看一看,寫一寫。因爲她也沒有讀,她本以爲是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集。當我們共同讀的時候就忍不住開始討論這本書。這是我們一向的做法。經常就一個問題討論討論。這樣的討論有助於我對文章留下深刻的印象。

《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DDT時代(上世紀40年代——70年代)時多種化學劇毒殺蟲劑與除草劑對環境的巨大危害。

在書中,介紹了不下10種劇毒殺蟲劑。包括DDT、DDD、七氯、狄氏劑、異狄氏劑、艾氏劑,BHC等。甚至有人因爲接觸了這些東西而死,就比如DDT,它在人體中的致死量竟然是用百萬分來計算的!在更知鳥體內甚至可以用十億分來計算的!可見DDT有多麼厲害。不過,DDT時代末期,生物防治早已初現曙光。

書讀完了,可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心靈震撼久久不能平靜,我感慨萬千。人類,在自然界中是多麼的渺小的一份子,但我們卻要改變自然規律,多麼可笑啊!從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萬物,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改變的。我們破壞了生物鏈,它必然會引起質變的!大自然的一次一次回敬,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我們要善待大自然,敬畏大自然,讓DDT時代的一幕幕悲劇不再重演!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1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更感恩大自然。每天,我都以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

在《寂靜的春天》我走進了自然,也認識到自然的重要性。《寂靜的春天》1962年在美國問世時,是一本很有爭議的書。它那驚世駭俗的關於農藥危害人類環境的預言,不僅受到與之利害攸關的生產與經濟部門的猛烈抨擊,而且也強烈震撼了社會廣大民衆。在60年代以前的報紙或書刊,幾乎找不到“環境保護”這個詞。回想一下長期流行於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在這兒,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我們只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卻從未感恩過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一切美好生活。

中第一章寫明天的預言,當時我就被這個預言給震驚了。試想如果我們自己生活在那樣的地方,該是一件怎樣的可怕事情啊!是什麼使我們的美好世界變的那樣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敵人的活動使這個受損害的世界的生命無法復生,而是人們自己使自己受害。”書中這句話給我的震撼非常大,原來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用雙手造成的!我們該如何的擺脫這樣的景象,我們要爲次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當汽車尾氣刺激我們的肺,當紫外線傷及我們的皮膚,當森林與綠地被沙漠覆蓋,當象徵古代文明的雕塑被酸雨腐蝕…我們唯一的母親,我們生命的唯一家園,已經被我們人類破壞殆盡。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陷入沉思中…… 如今我們都意識到自然對我們的重要性,開始感恩自然所賦予我們的一切,開始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自然爲我們的自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愛護我們的自然了,比如,我們建起了水力、風力發電站,開始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森林,保護水源,節約用水,提倡節能減排,開始綠化、美化我們的自然了。

我感恩自然,它總在謙讓我們、原諒我們、理解我們,雖然我們對它是那樣的不負責任,看起來它還是那般祥和,而不是目露兇光。我們往往追求一種意境,完美的'人生的信仰,卻不知道全部都是自然所賜,它明明的給予了我們如此浩瀚的神奇的文化,爲何還要去破壞與它的友誼,是它寬廣的胸懷包容了我們,我們又吸取了多少其中的精華,可是人們出其不意,它竟會帶着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我們。這次,我們滿心愧疚的來到自然,我看到的依然是種莫名的情感,綠色的生機又在朝氣蓬勃的生長了,它在塑造着自然生態,那個時刻,雨水刷洗的大地,風兒颳去所有的塵埃,帶走所有的污垢,它準備開一桌生命的宴席,人們就會似風不邀自來,雨不求自到的彙集在一起,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去赴宴,一同舉杯,感謝自然。

我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更感恩自然的美,自然的好,自然這位偉大的母親所帶給我們的關愛。

感謝自然,等於拯救萬物生靈,我們已經錯了,就讓歲月燃燒,重新開始吧,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發出的愛的真諦——沒有健康的自然沒有幸福的未來!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2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就好像一個孩子與他的母親的關係一樣。人類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誕生,在大自然默默的培育下成長。在人類成長的過程中,與大自然母親的關係一直變化着。嬰幼兒時期的人類由於缺乏對自然、對世界的瞭解,也由於自身智慧的欠缺,對於自然是充滿了好奇和畏懼。天上劈下來一個雷,人們便惶惶不可終日,幻想着是神在發怒,;殺羊宰牛進行隆重的祭祀。而童年時代的人類,增加了對母親的瞭解,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緩慢地對自然所恩賜的事物開始改造。不變的是,人類對自然仍懷有一種敬畏和依戀。在這種影響下,人類和自然的其他孩子——周圍的環境——都保持着一種友好而親密的關係。但問題就出在下一個階段,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經歷的青春期。孩子們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獨立的想法,總試圖脫離母親的懷抱,認爲自己可以戰勝一切,開始了有意識、沒意識的叛逆行爲。如果要追究人類的叛逆期的起源,我認爲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自身認識的提高,使他們希冀能夠掌控自然,改變世界。所以,“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這樣的口號不絕於耳。工廠不斷地豎立起來,濃煙無休止的筆直的升向天空,甚至一度遮蓋了天空原本的顏色;森林不斷的被砍伐,曾經濃厚的、不同層次的綠色海洋,成爲乾涸的、醜陋的河牀,只剩下一個個年輪沉默地向天空控訴着;河流不斷地有污水進來“安家落戶”,裏面快樂的精靈不再自在地飛翔,一隻只有氣無力地在水中徘徊,最後睜着一雙雙泛白的眼瞳無聲地質問着爲什麼。爲什麼人類如此殘忍,要用自己的夥伴、兄弟的生命來鑄就自身物質的輝煌?爲什麼人類會這麼囂張,企圖創造一個獨屬於人類的“新世界”?

讓我們想象一下,若干年後的某一天,春天一到,村落裏的一切聲音都沒有了,沒有蜜蜂嗡嗡飛來,沒有小鳥歌唱,沒有家畜嘶鳴,只是一片寂靜覆蓋着田野、樹林和池沼,空氣中過於安靜的感覺令人不寒而慄。這不是魔法,也不是恐怖片的劇情,而如果這是發生在我們未來的某一天,大家想象一下,會有多麼可怕。而造成這一切的,不是別的,正是人類自己。蕾切爾爲我們虛構了這個城鎮,她指出。如果我們繼續不正當地使用化學藥品,這些也許就會成爲事實。

面對這樣的困境,蕾切爾以自己獨特的敏感性和大而無畏的勇氣,開始了她的吶喊。《寂靜的春天》不啻爲一聲響雷,開闢了科學史上的新篇章。這本書圍繞着殺蟲劑、除草劑和其他一些殺害人們不中意的生物的化學藥品,包括介紹了DDT、氯丹、狄氏劑、艾氏劑、安德萘、烷基和有機磷酸鹽等劇毒化學藥品。通過一段段既專業又通俗的解釋和一個個鮮爲人知的事例來說明化學藥品對殺害有害生物雖在一開始有一定效果,但由於那些有害動植物的天敵也被毒死,有害動植物卻慢慢產生了抗藥性,終歸會適得其反。在文中,作者不斷提出她認爲解決有害動植物的最好辦法——“生物殺蟲法”。

具體說來,作者用一個個事例和一組組數據向大家介紹了使用化學物品來解決有害動植物的後果——生物鏈中有害動植物的“天敵”被消滅甚至沒有了蹤跡;人類被殃及,不斷有人因使用化學物品而中毒;動物的正常繁衍遭到破壞;空氣、河流、土壤等自然要素中也遍佈有毒分子……人們不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把情況變得更糟糕。而這一切都歸咎於人類,特別是普通民衆的無知和藥物生產者、農業部門無休止的貪慾。

文章又順理成章地提出了人民的知情權問題。作者提到,大多數的民衆對於化學藥品的成分和使用後果是一無所知的,而知情者,或是利益既得者,諱莫如深,絕口不提。《寂靜的春天》一經出版,便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是因爲事實的被揭露,還有人們由於自己被欺騙的憤怒。

可是這本出版到現在已接近半個世紀,DDT等有毒化學藥品仍然在大肆的使用着,人們對於自然的破壞依舊進行着,人們的叛逆期似乎沒有結束的趨勢。爲什麼DDT不能被隔絕在人們的視線之外?爲什麼人們已經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卻還在有意無意的做着破壞環境的事?爲什麼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次次警告甚至懲罰,人們只是當時討伐、反省,在轉身之後卻依舊幹着先前的事?

而我淺薄地認爲,首先是觀念問題。人們雖然有了相關的環境保護意識,但是似乎相較於遙遠的“大自然的懲罰”,生存和發展纔是目前最重要的問題。“先發展,後治理”這種觀念或隱性或顯性的存在在人們腦海之中。又或者,就算沒有這種想法,在面對自己唾手可得的利益,人類的眼光並不能如期望地看得那麼遠了。而第二個原因,儘可能因爲人類的劣根性——貪慾和自私了。人類不僅不能完美的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取捨問題,也很難抑制自己的貪慾,爲了自己的慾望一直在傷害,傷害大自然,傷害自己的同伴,最後會發現傷的最重的是自己。

所以,如果人們能放下塵世的繁雜,走進荒原,或許會有些改變。徐剛的一篇散文《這個世界的啓示在荒原》中,就給了人類反思過去,改變未來的方式——迴歸荒原。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他在三江源頭的思考,通過對景物的細緻描寫,表達了作者回到母親懷抱的感動與反思,他說道:“這個世界原先哪有路啊,可是倘若真的想去行走,有粉身碎骨的準備,又豈是別人開出然後鋪就的一條路?況且,我不是四個輪子滾動輾壓,我只是用兩隻腳走,以”涌泉“穴和大地親近,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行走,大荒原使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因爲渺小反而覺得輕鬆,焦慮和雜念也消除不少,不像在大都市中,那燈紅酒綠的物質的誘惑以普天之下廣而告之的形式,眼看着泡沫和膨脹的催生卻無可奈何,一不小心就連自己也被泡沫了。現在好了,我變得簡單而且屬靈,絲絲縷縷,然後飄散,從荒野上拾得思的片段,那思,總是有點鬱悶並且帶着憂患的色彩,對我和世界都是一種啓示。”

在我看來,人是在荒原中誕生的。那時沒有一切繁蕪,只是純粹的、簡單的自然與人,但在荒原中,人總覺得自己的渺小卻又充滿着憧憬和好奇,於是,便有了關於宇宙、關於世界、關於人生的思考。但隨着人類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物質的擁有卻愈發在精神上失落,愈發覺得空虛。精神的空白使他們轉向物質的追求,變本加厲的追求物質上的擁有和滿足來實現自己價值的實現。可物質永遠彌補不了精神的追求。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終的受害者只是人類自己。不如扔下一切,返璞歸真,接近自然,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滿足,思考自然,思考世界,思考人生,或許我們能更好得達到與自然的契合。又或許,人類終究要回歸自然的荒野,當一切都已逝去,塵埃落定,人們才能真正領悟到應該怎樣和自然相處。

青春期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在這一段時間內,可能會非常的叛逆,自命不凡,但當我們爲自己的無知與自滿付出了足夠大的代價,得到了足夠多的教訓,我們便在傷痛中成長,開始正視環境問題,一改之前的漫不經心。我們終會發自內心地感恩母親的恩賜,只是我希望那天不會太晚。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3

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之前,春天,在我心中都是萬物復甦的代表。我所能想象到的關於春天的場景,就只有生機勃勃。

在我初中時,有一次翻看生物課本時看到了有一節課提及到《寂靜的春天》這本書。

寂靜的春天?春天居然是寂靜的?如此大的反差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想,要解開我心中的疑問,就只有讀一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了。因此,這一切成爲我讀《寂靜的春天》的開端。

《寂靜的春天》的開文就是一記重擊式的描述:“過去未工業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樹叢間鳴啼着悅耳的歌聲。然而現在因爲大量使用DDT等殺蟲劑,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我們還能在春天時聽到鳥兒的歌聲嗎?”看了之後,我被震撼了,開始有了共鳴。

“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樹叢間鳴啼著悅耳的歌聲。”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天嗎?可是卻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春天沒有鳥了,因爲沒有小鳥了,因爲大鳥吃了蟲子了,而蟲子體內有農藥……

試想如果我們自己生活在那樣的地方,該是一件怎樣的可怕事情啊!

那麼究竟是什麼使我們的美好世界變得那樣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敵人的活動使這個受損害的世界的生命無法復生,而是人們自己使自己受害。”書中這句話給我的震撼非常大。原來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用雙手造成的!農藥的使用已經讓我們的明天蒙上了恐怖的陰影,我們該如何擺脫這樣的景象?我們要爲其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陷入沉思中……

有人說了,不用農藥,我們如何殺滅害蟲?像書中所提,可以用生物的方法,這種方法非常有用,而且不會污染環境。當然,科學的研究還不是很成熟,但已有了極大的前途!有很多方法已可以用於實踐中,我們應該去嘗試。

農藥已經讓死神離我們太近了!我們應該警惕了!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4

我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着,但伴隨着經濟的增長,我們的壞境卻面臨着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就像人身體上的慢性疾病一樣,慢慢地,不容易被人覺察地侵蝕我們的身體,使我們對其毫無防備,一旦有一天發現了它,它已經處於爆發期,任何辦法也無濟於事了。

在當今這個只注重經濟增長的社會,我覺得《寂靜的春天》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它的作者,蕾切爾·卡遜爲了人類的幸福,環境的持續發展,拖着病重的身體,忍受着巨大的詆譭和攻擊堅決寫這本書,然而事實證明她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她爲人類環境保護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本來我們和大自然是和諧相處着的,世界是那麼美好,但自從人們濫用化學藥品的時候,這一切就發生變化了。人們爲追求經濟利益,使得莊稼有好收成而在莊稼地上大量噴撒DDT、艾氏劑、氯丹、狄氏劑、安德萘的一系列殺蟲劑,給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河流,大海、地下水,土壤、動物、植物都不能倖免於難。這種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難以恢復的,它一旦存在於某個地方,它就會通過食物鏈傳遞,而且具有集聚效應,也就是說等級越高的生物,他身體上積聚的的毒物將會最多。我們想想,這確實無可非議的,如果土地上噴撒了毒性很強的化學劑,那麼我們的蔬菜就會染上,如果動物吃了,就會在動物身上積聚,而動物吃動物,而動物又最終進入我們的口裏,而且我們還吃蔬菜,所以,可想而知,這種亂噴灑殺蟲劑的做法其實就是我們人類自取滅亡啊。我們習慣於找尋那些明顯的,直接的影響,而不研究其他方面,除非這一影響一一種無法否認的明顯形式急驟地出現,否則我們總要否認危害的存在,這就是我們人類的短見,由此我們必須爲我們的斷見付出代價這種代價就是對我們自身和我們的子孫後代遭受各種疾病或居無定所。

有些昆蟲確實有害,但並不意味着我們就可以以這種藉口對其他益蟲大加毒害,而我們做什麼似乎從不想後果,這究竟是爲什麼呢,難道爲了最求目前的利益真的可以什麼自私得都不顧嗎,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清醒呢?

我們從適應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將自然佔爲己有,向自然索取施虐,卻從來不爲自然做一絲奉獻。面對着各種以壞境破壞爲代價的物質利益,人們妥協了這就是人性的弱點。現在一系列的壞境問題不斷出現,地震、火山爆發、洪災、泥石流、滑坡、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等,人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因爲這些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和環境本身沒關。所以,環境問題開始受到重視,壞境保護措施才被日益提上議事日程。一直以來,我們都依賴大自然給我們提供的物質生活,我們應該心存感激而不是用各種手段破壞它,這不僅僅是一代人的事,而且是世世代代的人的事。

我希望寂靜的春天永遠不會來臨,伴隨我們的將永久是青山綠水,碧草藍天,還有小鳥們的歌聲。感謝自然吧,雖然我們已經錯了,但我們的路還長,我們現在改還爲時未晚。保護我們的自然,愛護我們的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希望每個人都真心呵護我們唯一的家園——自然,這樣春天永遠不寂靜,人類生活更加幸福。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5

本書由一個小故事開頭,講述了一個原本伴着鳥語花香的村落,因爲人類的侵入導致了環境的惡化,最終林間小調歸爲了一片寂靜。作者蕾切爾。卡遜是一位研究魚類和海洋資源的海洋生物學家,而非環境專家。 『寂靜的春天』的發表引發的爭議堪比『物種起源』。特別是遭到了以環境爲代價而獲利的人們的強烈反擊。然而,同時卡遜也喚醒了亟待拯救環境的人類。

人類的出現,推動了世界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人類無疑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從鑽木取火到飛船上天,人類不斷的探索着世界。然而,伴隨着文明發展而產生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環境的惡化。

本書從DDT等殺蟲劑和化學藥品的使用角度,介紹了其引發了環境惡化的嚴重後果。

然而,更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爲什麼有那麼多人只因眼前利益是自取滅亡。當事物的嚴重後果被揭示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是如何採取措施來避免事故的惡化,而是麻木不仁的去否定不願接受的現實。環境問題如此,安全問題亦然。

殺蟲劑的使用的確暫時的消滅了某一部分害蟲,然而自然選擇是害蟲不斷進化,使一種殺蟲劑失去效力,接下來人類會再研製一種新的殺蟲劑,如此循環。然而,被稱作不會傷害人類的殺蟲劑最終會沿着食物鏈一級一級的濃縮,最終給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影響不是幾年,幾十年,或者幾百年能夠化解的。這與飲鴆止渴又有何區別?

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今又有多少人爲了眼前的小利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有些投機可以理解,甚至賭博也不會輸掉底線,最可怕的是,自己鋪設了一條絕路。

任何事物,始終需要自我和他我的平衡。自然界的循環有自己的平衡,發展與環境的關係需要平衡,安全與生產需要平衡,正電荷需要負電荷平衡,甚至是抽象的感情都需要平衡,有些平衡一旦打破,則會產生嚴重的不想要的後果。

事出有因,不錯的。大自然不會無故的懲罰人類,事故也不會憑空發生。種何因,收何果。有些事故的發生歸於無知,最不可接受的是明知故犯。無論是責任心的喪失還是利益的驅使,都只能說是目光短淺。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6

讀完《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之後,我簡直不能相信這是五六十年代的書,很佩服作者的遠見卓識,作者的精神也讓我很受感動,她身患絕症,卻仍然爲了環境問題在奔波,她受到的壓力是巨大的,她作爲科學家的榮譽受到劇烈的攻擊。然而,支持她走向這條路的,是她尊重事實的勇氣和非凡的個人勇氣。她已經預料到了手中着本書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麻煩,可是她還是寫了。她用生命維護着真實,她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見識,她對環境問題了如指掌只是肯定的了,在讀《寂靜的春天》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對化學知識也是很瞭解的,書上有不少化合物的結構圖。在她最後一次演講中,她提出:我們等待的時間越長,我們要面對的問題就越多。這些事實已經證明。《寂靜的春天》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對自然環境的重新思考,還有其它的許許多多。

現在的環境,我們有目共睹。我很慶幸我從小生活在農村,讓我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多呆了幾年。我生活在一個被山夾着的小山村。小時候,我們的天空是湛藍湛藍的,藍得那麼好看,望着那樣純淨的天空,心裏就不會有什麼煩惱和憂愁了。我們經常去小河裏打水仗,水很清,濺起來的水花晶瑩剔透,就像一顆顆明亮的珍珠。我們玩累了,渴了,就用手捧起河水來喝,清涼的河水,沁人心脾,滋潤着我們成長。那時候,我們周圍的山是那麼秀麗,“春山豔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淨如妝,冬山慘淡如睡。”村裏的樹木很多,山上是樹,房前屋後也是樹。樹木鬱鬱蔥蔥,野果也很多,叫得出名兒的,叫不出名兒的,紅的綠的黃的紫的,什麼樣兒的都有。清晨,可以聽到鳥兒在歌唱,風吹過來的時候,一陣陣清新。我們在田壟上走,褲管被露水打溼……

可是,這樣的日子已經離我們而去,再也不會回來了,山被開墾出來種果樹,露出一片片的紅土,天蒙上了一層灰,小河裏淌着山上的果樹上流下來的農藥,我們再也不敢喝小河裏的水了,大雨之後,大量的泥土被水衝到河裏,小河漸漸地不再有螃蟹了,不再清澈了,小河在一點一點地乾涸!我們無法看到“村徑繞山松葉暗,野門臨水稻花香”這樣的美景了,也不能享受“棒打野雞瓢舀魚”的樂趣了。這些都歸咎於人們無節制地向自然索取,爲了眼前的蠅頭微利,不惜破壞環境,亂砍濫伐、使用各種各樣的化學藥品……

太陽和大地共同賦予了萬物生長的能力,人們更多地應該順應這種規律,不能過分地向大自然索取。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有這麼一句話:“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古人尚且有那麼清楚的認識,那麼明智的做法,時間推移了幾千年,自稱生長在文明社會的人類倒退了嗎?

老師告訴我們這麼一句話:“這個世界的啓示在荒野。”我閉上眼睛想象着面對着無邊無際的荒野,看着上面長滿了野草,我感到思緒亂飛……可我睜開眼,馬上就看到矗立在我眼前的高樓,只好回到書桌旁:“這個世界的啓示在荒野……”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片荒野,我們的先祖正是從自然的各種現象中得到了啓示,人類文明從而得到發展,在荒野中,人們的純真的性情就不會受到壓抑。人的思維有時也會處在一種“荒野”的狀態,這時候所想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茫茫的一片,然而這時候最容易有所發現。在作者寫這本書的那個年代,對於環境的關注這個領域也還是一片荒野,《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是黑暗的荒野中一顆明亮的星,發出奇異的光,希望給人們帶來啓迪,可是沒有人到這荒野中去,所以,這顆明亮的星被冷落了幾十年。當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抗議,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的時候,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到難以解決了,它甚至已經威脅到我們的生存!

《寂靜的春天》對於我來說,啓發我重新思考環境問題並不是最爲主要的,因爲我從中得到的新的東西並不是很多,它讓我想到我們的另一個環境,我不知道大夥兒稱它什麼,我暫且叫它“文學環境”。自然環境是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構成的,顧名思義,文學環境是所有有關於文學的事物構成的。

如今,各種各樣的文學理論興起,在我看來,這些和文學的關係,就好比農藥和自然環境的關係。爲了所謂的促進文學的發展,各種文學理論像農藥一樣被製造出來。原本文學理論是可以給我們指導的,它可以幫我們解決許多的文學上的問題,把文學只是系統化,讓我們更好地掌握文學知識。然而它產生之後,被用得氾濫了,種類和數量都多得數不勝數。現在,無論是怎樣的一個作品,人們總是用這樣的那樣的理論去分析它。比如去探究作者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甚至個人癖好。對於文學方面有些奇異的已經故去的作家,研究者恨不得刨了他們的墳墓去探究。這樣的探究,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卻往往破壞了文學作品原有的意境和韻味。

我不明白爲什麼要那樣去探尋。更爲嚴重的是,現在有些人只顧着那些先進的理論,談論起文學理論,一套一套的,頭頭是道,說起來都不帶個標點,但是,我們文學上的經典之作,《詩經》《離騷》《孔雀東南飛》《木蘭辭》《出師表》《赤壁賦》《滕王閣序》《長恨歌》……這些能背出多少來?文學著作經典,讀過的,讀懂的又有多少?文學理論沒有了文學作品作爲依託,那它何異於一紙空文?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對於文學的發展,是極爲不利的。

這些東西就像一朵朵的烏雲,籠罩着我的文學世界,它破壞了我文學世界的純淨,我很難再看到,那藍湛湛的天。我多希望,讀文學作品的時候,只是單純地讀它,從它的字裏行間獲取我們想知道的,這就足夠了,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一定會以最好的方式告訴我們,作者不想告訴我們的,我們違揹他的意思去探究,那有什麼意義呢?

我想,不管是自然環境,還是文學環境,或者是其它方面,都需要一種和諧,要用溫和的方式去對待,都要遵循它發展的規律。

農藥是人們製造出來促進作物生長的,然而它對大自然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環境。而且,更爲可怕的是,破壞我們環境的,並不只有農藥,還有其它的很多很多,清澈的河流沒有了,湛藍的天空沒有了……文學理論是人們在文學作品的基礎上整理出來的理論,它揭示了文學現象的普遍規律,這本將有利於文學的發展,然而它有時卻因爲得不到正確的利用而阻礙了文學的發展。

我希望不管是哪個領域,都充滿着和諧;不管是哪個領域,都有一片藍湛湛的天。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7

毫無疑問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是深刻的。經常在看到一隻小昆蟲,就像剛剛從耳邊嗡嗡擦過的蚊子之後想起這書中提到的關於殺蟲劑激烈的聲討,而不再只是想是要徒手把那隻蚊子拍死算了,還是去點盤蚊香。

作爲一個學生物專業的,我們很早就在生態學課上了解到許多關於環境與經濟利益不論是個人利益還是羣衆利益相沖突的實際例子。比如內蒙地區的過度放牧導致的土地荒漠化甚至沙漠化;一些人爲了牟取暴利捕獵珍稀動物破壞生物多樣性結構;企業爲了減少成本,將沒有處理達標的廢水廢氣廢渣排放到大自然中等等。儘管我們也得知國家原先對於經濟發展的要求是“又快又好”過渡到了“又好又快”,但環境問題還是不容樂觀,大多數人短淺而自私的眼光只把目光集中在當前和自身上,對於環保仍未提高重視。

回過來說《寂靜的春天》,這讓我對環境與利益的衝突的認識達到了新的一個高度。書中將殺蟲劑和殺草劑這些人類引以爲傲的發明對人類自身的危害和利益之間的用科學的論述加以辨析。我毫無疑問是Rachael Carson的擁護者。但同樣毋庸置疑的是這與高速運轉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這不但是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同時還是高速發展的,當你看到溫州的爛皮鞋造就了所謂的“東方猶太人”,你就知道越來越多的人們追求廉價,也就是說效率已經取代了品質的地位。同樣是爲了效率,農作物必須也要遵守“合併同類型”自動歸類,單一的耕作方式,在帶來效率產量的同時其實也會掉了自然的格局與平衡。我們很容易想象,如此低層次的生物多樣性在任何一種相向的矛頭下都會順利倒下,只要有開始的幾隻鬆線蟲就能順利拿下一片松樹林,只要幾隻蝗蟲就能使中國歷史上出現無數次饑荒,當然爲了使能量最多的流到我們的生產鏈中,任何雜草都是可憎的。所以殺蟲劑和除草劑的誕生顯然是歷史長期演變的必然選擇。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化學試劑的濫用。在殺蟲劑發明的初期,那些懂得這些化學品危害性的專家都只顧及小問題,而不聯繫大問題,利慾薰心的製造商和剛被工業革命帶來的重重驚喜搞得暈頭轉向無知人民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供求關係。人們不知道這些“高科技產物”已經高級到地球都控制不了了。這些難降解的藥物,不但能殺死昆蟲鳥獸,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像惡魔一樣進入到要還的生理過程中,之後通過生物鏈擴散到全世界地上地下各種生物非生物上,當然也包括人,據研究未出生的胎兒體內也能檢測到殺蟲劑的化學成分的存在。

隨着科技的發展,已有許多殺蟲劑的代替品或防治手段被接連創造出來。尤其是許多生物的防治手段,將危害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就像書中最後提到的一樣,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控制自然”這個詞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想象產物。作爲一個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盡所能尊重並保護我們的自然。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8

今天看了一本書,名爲《寂靜的春天》。

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實,希望喚醒無知、愚昧的人們,不要再用使用蠻力,來對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蟲、植物。也呼籲我們,要尊重生命,謙卑爲上,不要自以爲是。否則將有一天,會爲人類帶來無可挽救的災難,毀滅性的滅亡。

當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曾遭到利益團體,化學藥品製造商們的打壓和抹黑。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專業的認知,和對生命的悲憫,不畏流言,說出事實的真相,提醒世人:瞭解化學物質,毒害地球的真實事件,和環境生態,所面臨的嚴重危機。

作爲一個學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譭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於爲人類環境意識的啓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

確實,長期流行於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人類的這種意識大概起源於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續到20世紀。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因爲人類文明的許多進展是基於此意識而獲得的,人類當前的許多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也是基於此意識而制定的。

在四十餘年後,書中所提,濫用藥物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更變本加厲。將人類帶入更深、更無可救藥的境地。因爲人類爲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許多事實的真相,被隱瞞和矇蔽。許多人因爲無知,陷人類於萬劫不復的境地,而不知。

因此,我們必須停用這種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後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間。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訴我們。透過新穎、富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方式,嘗試去解決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會產生的問題。人類唯有更謙卑、尊重大自然,反省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停止錯誤的方式,纔有可能挽救人類自己。

環境保護,這個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而這在幾十年前卻是僅僅是一些生物學家腦子裏的想象,而真正使環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直接導致後來將環保列入政策法規中的卻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識又不太熟悉的書——《寂靜的春天》,而這本書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將環保作爲主題的書。

1992年,該書被推選爲近50年來最有影響的書。這些年來,各國也開始了重視環境保護,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關注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和工業界的事情,更是我們每個公民自己的分內之事。

愛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9

《寂靜的春天》是一本引發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它出版於1962,它虛構了一個美麗的小鎮,通過前後反差的對比開始論證化學用品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爲響應“建設美麗新天津”的號召,我第一次讀了這本書。建設美麗新天津既包括精神層面的加強也包括很多身邊的小事,加強對環境的保護也是其中我們應該共同去做的。

《寂靜的春天》指出了DDT等殺蟲劑對於環境的巨大危害,用文字引導人們意識到自然的平衡時人類生存的條件。書中說,“像DDT這種給所有生物帶來危害的殺蟲劑,不應該叫做殺蟲劑,而應稱爲殺生劑。”對此,我們也要引申到更多與我們的科技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和錯誤習慣,比如電池的隨意丟棄,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甚至是對樹木的隨意砍伐,對動物的肆意殺害……很多人儘管知道這些對環境的危害,但依然不以爲然,因爲大多數人都心存僥倖,人類的自私讓人類變得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發展。我覺得建設美麗天津應該關注綠化和環保的問題,公交和地鐵體系應該進一步完善,讓更多人綠色出行;宣傳垃圾分類,讓更多人知道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的不同和範圍;組織植樹活動,讓天津被更多的綠色覆蓋。

《寂靜的春天》爲我們描述了一個驚人的畫面,讓人們感受對環境破壞的最終結果,當百花爭豔的春天一片死亡的寂靜,人類距離死亡也應該不遠了,“所謂的控制自然,乃是愚蠢的提法”,我們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敬畏並尊重自然,因爲尊重生命就是愛護自己。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30

《寂靜的春天》1962年在美國問世時,是一本很有爭議的書,是標誌着人類首次關注環境問題的著作。它那驚世駭俗的關於農藥危害人類環境的預言,不僅受到與之利害攸關的生產與經濟部門的猛烈抨擊,而且也強烈震撼了社會廣大民衆。

蕾切爾卡遜第一次對這一人類意識的絕對正確性提出了質疑。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學者,在本書出版兩年後,與世長辭。作爲一個學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譭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於爲人類環境意識的啓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

《寂靜的春天》作爲環保運動的里程碑而被公認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的同時,卡遜於1990年被曾經挖苦過她的《生活》雜誌選爲二十世紀一百名最重要的美國人之一。可惜的是除了作品產生的效果,別的她已是什麼都看不到了。但是就在她彌留的時刻,她仍不乏幽默感:當問她要吃什麼時,她的回答是:“跟其他的人一樣:碳氫化合物。”

生命原本可以非常簡單而快樂,可是我們的慾望讓一切都變得複雜。我們必需面對這一事實:人類是地球最大的病毒。

世界因思想而改變,在這個浩淼的宇宙中,推動地球這顆蔚藍色星球孤獨地旋轉的,是思想的力量。而書籍,就是凝固的思想。

環境問題,其本質,都是利益的切割問題,在中國尤其如此,而利益的切割,總是涉及更深層次的社會與政治問題權利的劃分。

特里薩修女曾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今天,當我們震驚於環境問題的惡化時,我們是否依然冷漠地無動於衷?

不解決社會政治生態問題,不解決現代人的時代冷漠病,環境的疾病就不可能解決,我們的春天將一片荒蕪……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31

衆所周知,農藥是農業上最常用的用來對付害蟲與病菌的一種化學品。在閱讀此書前,我雖對農藥有所耳聞,但也僅僅停留在“蘋果要削皮才能吃”的程度。

《寂靜的春天》一書爲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兼美國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的撰稿人所作,在認識到化學品的嚴重危害後,她頂着外界的輿論用四年時間寫成此書,揭開了被政府掩蓋的真相,並呼籲人們保護環境,抵制化學品的濫用。

書中展示了不少濫用化學品帶來的壞處,其中描繪的一個場景令我感到十分心痛——政府不分青紅皁白灑下的農藥鋪天蓋地,美名其曰是爲了根除火蟻,卻爲天上的鳥、水裏的魚和地上奔跑的小獸帶來滅頂之災。知更鳥吃了中毒的火蟻后無力地拍動着僵硬的翅膀,在痛楚中掙扎着死去;洄游的鮭魚在毒水中拼命將頭探出水面,最終還是翻起了白肚皮;松鼠呼吸到有毒的空氣,臨死前瘋狂地啃咬地面希望能緩解痛苦,爪子萎縮在胸前,死不瞑目……因爲所捕食的昆蟲已被毒死,扛過毒素的動物們也難逃餓死的命運。人類也不能好到哪兒去。脆弱的孩子最先中招;農民的牛羊吃了沾上農藥的草後久病不起;蜂農的蜂羣一羣接一羣地死去……在這個寂靜的春天裏,火蟻卻悄悄孵化出新的一批卵,沒有天敵的約束,原本不算威脅的火蟻徹底成了災禍,甚至產生了抗藥性!

這一切都是人類親手釀成的,若想恢復成原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沒有人類幫助培育幼苗,甚至永遠都難以復原。

在書的最後一章,作者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學防治。通過引進害蟲的天敵或有針對性的病毒,或是使雄蟲絕育來控制害蟲的數量。這樣的方法即經濟、效果持久,又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在一些地區已經成功實施。可惜在當時,更多的人只喜歡見效快的化學品。

通過此書,我深刻地認識到化學品的危害性,這種人工合成的元素卻正將人類推往一去不復返的道路上。正如作者所說,我們可以選擇另一條路,那條路雖然人跡罕至,但能爲我們提供保護地球的最後一個機會。

我們要感謝此書的作者,是她勇於面對輿論,敢於與權威作鬥爭以及極強的責任心使這本書得以誕生,環境運動得以發展;我們更要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讓大自然中的生靈得以快樂而又和諧的繁衍下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32

同學們,你們印象中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春回大地、鳥語花香,樹上有黃鶯歡唱,樹下有小花在點頭,溪邊有魚兒在遊弋?萬物復甦、鶯歌燕舞,多麼美好的春天!可是,也許從某一刻起,在春天裏,再也看不到春風拂柳,再也聽不到燕子的呢喃,田野裏也會變得寂靜無聲,那該是怎樣的滅頂之災呀!什麼,你不信?美國作家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會給我們答案。

《寂靜的春天》主要寫了以DDP爲首的叉衝殺蟲劑被廣泛使用,對環境造成的一系列的危害……神祕莫測的疾病放倒了一批又一批的牛羊,到處是死神的幽靈。讀到這裏,我想爲什麼不禁止使用這種殺蟲劑呢?不負重望,這本書出版後,引起了世界的轟動,受到很多國家的重視,直接禁用了DDP殺蟲劑。

不幸的是,我們這位大英雄卡遜在64年逝世,但他那震耳欲聾的呼聲,不僅喚醒了美國,更喚醒了全世界。

爲了不讓塑料袋漫天飄飛,爲了不讓各種垃圾堆置街旁,爲了不讓環境再受到傷害,我們是時候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了!我們這個美麗慈祥的母親曾保護我們千次萬次,現在她需要我們,該輪到我們保護她啦。現在讓我們行動起來,願我們,願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生活在碧水藍天之中!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33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女作家蕾切兒·卡森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來全球最具影響的著作之一!《寂靜的春天》以寓言開頭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村莊的突變,並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學農藥的危害,是一本公認的開啓了世界環境運動的奠基之作,它既貫穿着嚴謹求實的科學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懷,是一本賞心悅目的著作。

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發明了許多新的、富於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方法;隨着這一形勢的發展,一個要反覆提及的話題是:我們是在與生命——活的羣體、它們經受的所有壓力和反壓力、它們的興盛與衰敗——打交道。只有認真地對待生命的這種力量,並小心翼翼地設法將這種力量引導到對人類有益的軌道上來,我們才能希望在昆蟲羣落和我們本身之間形成一種合理的協調。

“控制自然”這個詞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想象產物,是當生物學和哲學還處於低級幼稚階段時的產物,當時人們設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爲人們的方便有利而存在。“應用昆蟲學”上的這些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咎於科學上的矇昧。這樣一門如此原始的科學卻已經用最現代化、最可怕的化學武器武裝起來了:這些武器在被用來對付昆蟲之餘,已轉過來威脅着我們整個的大地了,這真是我們的巨大不幸。

作者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生動筆觸,詳盡細緻地講述了以DDT爲代表的殺蟲劑的廣泛使用,給我們的環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難以逆轉的危害。正是這個最終指向人類自身的潛在而又深遠的威脅,讓公衆突然意識到環境問題十分嚴重,從而開啓了羣衆性的現代環境保護運動。不僅如此,卡遜還尖銳的指出了,環境問題的深層根源在於人類對於自然的傲慢和無知,因此,她呼籲人們要重新端正對自然的態度,重新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問題。

今日中國,一方面是持續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則是環境的持續惡化。環境污染帶來的問題早就不是潛在問題而是觸目驚心的現實。全世界十大嚴重污染城市(太原、米蘭、北京、烏魯木齊、墨西哥城、蘭州、重慶、濟南、石家莊、德黑蘭)中,中國佔7個。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氣達不到我們自己制定的(較低的)國家二級標準。河流湖泊全面污染,已經危及日常用水。由於環境污染,癌症患者急劇增多,且有明顯低齡化趨勢。癌症村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的大地上涌現,成爲與經濟起飛奇蹟相伴隨的另一大奇蹟。與如此惡劣的環境惡化相比,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環境保護意識都遠遠沒有跟上。多數人希望通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來解決這些問題,而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恰恰根源於我們現代性的存在方式。環境問題的徹底解決,要求一個從觀念、制度到生產生活方式的徹底改變,而第一步,是對問題本身有充分的意識。

45年前出版的這本書對美國人而言或許有些過時,對中國人來說卻顯得是一篇委婉的時事報告文學。環境是屬於全體人民的,但歸根結底是屬於青年人的。願青年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優美的英文,不僅提高了英文水平,而且感受到作者苦心孤詣的生命謳歌和未來憂思,從而反省現代人的存在方式,肩負起拯救人類未來的偉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