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紅色家書讀後感範文 (通用19篇)

紅色家書讀後感範文 (通用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色家書讀後感範文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色家書讀後感範文 (通用19篇)

紅色家書讀後感  1

家書是維繫親情的紐帶,千百年來承載着人類獨有的生生不息的血脈恩情,是至親骨肉的貼心話。“家書抵萬金”源於她書寫於“烽火連三月”的戰爭年代。而《紅色家書》,更是在緊張的革命戰爭中將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付諸筆端,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勃發,於戰火記憶中承載着殷切的思戀與絮絮的囑託。家書雖無太多華麗的辭藻,但字裏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大愛,在品讀時,卻時時震撼衝擊着我們的心靈……

於《家書》中,我讀到了血濃於水的親情。冷少農犧牲時年僅34歲,在致其母的家書中說到“照理我應該把家庭中一切的責任負起來,努力地去完成我一個好兒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親的事業……這樣我才能稍稍盡一點忠孝,這樣纔不算忘恩負義!”同樣。楊潔寫給兒子的家書中談到的“世道,艱苦奮鬥纔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好運氣,總是落在有本錢的人身上”。讓人不禁感覺到,這就如同我們的父母日常在耳邊叨叨,你當努力勤奮、腳踏實地一樣。此刻他在我們心中也不僅僅只是一位革命英雄,更是一位殷切叨唸兒子,激發兒子能做一個有用之人的普通父親!再有,熊亨瀚在給妻子的遺書中第一句“餘將別汝與父母兄弟去矣”,單就這與親情不得不決絕的一句,就足以讓人淚流滿面。

於《家書》中,我讀到了情深悱惻的愛情。《我在最後的一剎那,是念着你的名字》,劉願庵在就義前寫給妻子的遺書中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思念與情深,但是更多是對妻子的期望。又如,王一飛寫給妻子陸綴雯的信,向妻子表達了無比的關懷與愛戀,展現了革命者感情的細膩與真情。可是爲了革命事業,他毅然放棄妻子朝夕共處的生活,奔赴革命的最前線。周恩來寫給鄧穎超的信中,也不僅有離別的思念,更有工作的支持,比起花前月下的愛情,多了一份令人敬仰的成熟而深沉。這一封封的家書,讓人不禁感受到了革命夫妻之間相互幫助平等和諧的高尚境界,更讓我們領略到了革命前輩們偉大而無私的愛情觀。

於《家書》中,我讀到了肝膽相照的友情。革命者從來都不是孤獨的,因爲他們有太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並肩前行,他們一路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吳憲猷在給同志的信中,叮囑“要努力的學習革命工作的經驗和理論。我們工作必須要有理論,但必須要在革命工作中求得”。高君宇在寫給石評梅的信中,鼓勵他自信,讓他用自己的力量破碎一切的不滿,搶上前去迎未來的文化罷!在血緣上,他們是親人,在革命的道路上,他們更是情比金堅的同志。

於《家書》中,我更讀到炙熱可感的愛國情。“生是爲中國,死是爲中國”讀到這句時,讓人不禁熱淚盈眶。劉伯堅在他生時是不斷追求中國新的出路,追尋他心中和平、幸福溫暖的中國,而犧牲時他也是無悔的、慷慨就義的,爲了他心中的信仰,爲了他心中期望的.新中國!同樣是冷少農,深深明白自己爲人子爲人父爲人夫責任的同時,在自己備受親人惱恨棄絕自己時,依然堅定自己的信仰和希望,體及人民。“我是把我的孝去孝順大多數痛苦的人類,忠實地爲他們努力,同時我也是爲社會豢養出來的一個分子,我受社會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不敢對他忘恩負義。我當爲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盡心竭力”

掩卷《紅色家書》時,攥着親情的溫度,舉起愛情的火把,腳踏友情的力量,胸藏愛國的情懷,後來的我們應該覺得是幸福和幸運的,因爲我們生活在一個先輩們爲之奮鬥一生並獻上寶貴生命而得來,和平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新時代。先輩們的真情大愛,年輕一代的我們應當傳承和發揚,書寫屬於我們的偉大時代!

紅色家書讀後感  2

這是我給你的最後的信了,我即日便要處死了,你已有身(孕),不可因我死而過於悲傷。他日無論生男或生女,我的父母會來撫養他的。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選擇一些給他留作紀念。

你也遲早不免於死,我已請求父親把我倆合葬。以前我們都不相信有鬼,現在則唯願有鬼。"在天願爲比翼鳥,在地願爲並蒂蓮,夫妻恩愛永,世世締良緣。"回憶我倆在蘇聯求學時,互相切磋,互相勉勵,課餘時間閒談瑣事,共話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遊歷,形影相隨。及去年返國後,你路過家門而不入,與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你在事業上、學業上所給我的幫助,是比任何教師任何同志都要大的,尤其是前年我病本已病入膏肓,自度必爲異國之鬼,而幸得你的殷勤看護,日夜不離,始得轉危爲安。那時若死,可說是輕於鴻毛,如今之死,則重於泰山了。

前日父親來看我時還在設法營救我們,其誠是可感的,但我們寧願玉碎卻不願瓦全。父母爲我費了多少苦心才使我們成人,尤其是我那慈愛的`母親,我當年是瞞了他(她)出國的。我的妹妹時常寫信告訴我,母親天天爲了惦念她的在異國的愛兒而流淚,我現在也懊悔此次在家鄉工作時竟不去見他(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生死永別了。前日父親來時我還活着,而他日來時只能看到他的愛兒的屍體了。我想起了我死後父母的悲傷,我也不覺流淚了。雲!誰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我們正是爲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我們雖然是死了,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紅色家書讀後感  3

一封信箋,傾述無盡思念;紙短情長,訴盡家國情懷。《紅色家書》一書精選了百餘封家書,時間涵蓋了從共產黨創建初期到新中國成立,寫這些家書的作者都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親歷者,他們遠離親人,告別妻兒,義無反顧地走出溫暖的小家走向殘酷的戰場,把對家人的思念付諸筆端,寫成一封封充滿親情、愛情、與家國激情的家書。這些家書是革命者與家人的心靈交流,帶着戰火的記憶,蘊含着對親人無盡的思念,留給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們一筆富貴的財富。

從一封封透着歷史滄桑的家書中,我彷彿聞到了戰爭的硝煙瀰漫,感觸到了家書作者們爲實現救國理想的蓬勃心跳,家書中包含親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傳統文化的精華,作者以樸實真摯的情感,發自內心的抒發着他們愛國愛家的赤子之心,體現了他們爲了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設不惜英勇犧牲的豪情壯志。

從這本書中讓我獲得的不僅是震憾、銘記、還有永不言敗奮進前行的力量。小小的家書寄託的不僅僅是家庭的瑣事,還折射出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再現了不同時期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堅強黨性,他們在水深火熱之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爲中國的崛起、民族的復興奮鬥終身。我深深地感受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寫給兒女的諄諄教誨和嚴格要求;也能體會到他們創業的艱辛和對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熱血追求,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強大動力。

品讀《紅色家書》不僅使我的思想進一步得到淨化,而且增強了黨性,更加激發了工作熱情,作爲一名基層領導幹部,要不忘初心、心繫羣衆,要砥礪前行,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1、推動鎮村經濟加速發展,讓農業強起來

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科技爲動力,以服務爲保障”的指導思想,積極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共進,搭建農村電商服務平臺,引導農民發展特色、優質、高效農業。大力推廣草莓、百香果、西瓜等特色觀光作物種植,不斷壯大肉牛、蝦、甲魚等特色養殖產業。加大土地流轉,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以凱鑫農莊、仙來山莊爲龍頭,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及餐飲服務業,以江西加州農業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壯大發展超級稻、有機有色水稻。積極培育農業專業合作社,加強對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和整合,引導合作社開展特色農產品生產銷售工作,實現由數量擴張到數量質量並重的轉變。

2、狠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讓農村美起來

按照“七改三網”的要求,繼續抓好花田中心示範村和全鎮省級新農村建設點,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實農村“一戶一宅”政策;深入推進以“清理農村違法用地、違規建房,嚴格控制農民無序建房”爲主要內容的'“兩清理、一嚴控”農村建房專項治理,大力拆除農村“空心房、危舊房、違章房”,在空閒地上建設“菜園、果園、花園”,變閒散宅基地爲財富田園。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優先解決集鎮農貿市場、中小學校、幼兒園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村莊禮堂會場和公園等人員集中場所的公廁建設,新(改)建村委所在地水衝式無害化公廁13座。深入推進農戶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農戶新建“三格式”化糞池全部使用塑鋼材料,今年完成農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覆蓋率79%以上,讓農村生活環境好起來。

3、持續深入推進脫貧攻堅,讓農民富起來

持續深入推進脫貧攻堅,讓農民富起來。強化精準脫貧、激發內在動力,壓緊壓實責任,持續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轉步伐,調整農產品種養結構,拓寬扶貧渠道。結合洪泰牛肉、綠源肉類加工兩個特色農業,壯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支柱產業,對專項扶貧資金,相關涉農資金和社會幫扶資金捆綁集中使用,加大幫扶力度,落實幫扶舉措,確保今年124名貧困戶脫貧摘帽。支持農民發展職業教育,加強技能培訓,發展勞務經濟。鼓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農人”,創辦農家樂,推動農民初始創業、特色創業、集羣創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縱觀如今天下,戰火依然未止,敘利亞的人們正如百年前的中國人民一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百年過去了,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中國了。我們幸運的是生活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的黨讓人們“居有屋、穿有衣”,這一切都是前輩們用生命和鮮血爲我們創造的,我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爲一名在基層黨員幹部,唯有兢兢業業,努力工作,不忘前輩遺志,聚集我們微小的力量,爲鄉村振興助力加油!

紅色家書讀後感  4

在這個平凡的暑假,我讀了這本不平凡的書——《紅色家書》。裏面記錄的是一位位爲國犧牲的烈士們所爲家裏人寫的家書。讓我最深刻的,還得是冷少農烈士所寫的家書——《我真是不忠不孝,忘恩負義嗎》。

這封家書是冷少農寫給母親的。在信中提到,母親曾指責過他不僅不忠不孝,忘恩負義,而且不是個東西。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因此冷少農在信中解釋了這一“迷題”。他說:“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順大多數痛苦的人類,忠實的去爲他們努力。”是啊,他並非不關心家裏人,他只是將自己對家裏人的關心分出來來關心一些更可憐的人。冷少農也在信中多次提到那些可憐之人是多麼痛苦,看着他們自己又是多麼難過,多想他們都過上好日子呀!

人們常說,“家裏的老人總是報喜不報憂”,何況漂泊在外的兒女啊!我曾經在一個電視節目上看到,冷少農的孫子在說起爺爺的.故事時,提到了太奶奶一直以爲冷少農之所以不回家,是因爲在外面享受榮華富貴,穿金戴銀,不肯讓家裏人一起享福。自從太奶奶看了冷少農寄回來的男女青年合照照片,她更肯定了這一猜想,並且認爲冷少農在外面重新安了家。其實,冷少農並非在外面享受榮華富貴,而是爲了革命而奮鬥,爲國家做貢獻,寄回來的那張照片,只是爲了讓家裏人安心,不再牽掛他。直到冷少農犧牲12年後,家裏人才知道冷少農是在爲國家而奮鬥,日子過得並沒有那麼好。太奶奶知道這件事後,心裏一直有愧於冷少農。他過得那麼苦,那麼關心家裏人,自己十幾年來還一直懷疑他。真的太對不起他了!

冷少農的這種堅守崗位,舍小家爲大家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多少愛國志士以國事爲己任,前仆後繼,臨難不屈。我在此向所有爲國家付出的英雄,敬禮!

紅色家書讀後感  5

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由於叛徒出賣在武漢被捕,他在獄中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母親陳雲鳳:“親愛的媽媽,別難過,別嗚咽,別讓子規啼血蒙了眼,別用淚水送兒別人間。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兩日後他犧牲於漢口餘記裏刑場,犧牲前寫下絕命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我們對這首詩是耳熟能詳,對於這封家書的內容,我卻是在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紅色家書》中第一次看到。

是的,烈士犧牲後的90年,先輩們舉過的紅旗在祖國廣闊藍天處處飄揚,烈士可以瞑目了,烈士的母親身上也承載了無盡的榮光。我們不會忘記那些舉起民族救亡旗幟,開創民族獨立和民族振興新紀元的先驅者。我們無法親眼目睹烈士寧死不屈的壯烈情景,無法感同身受革命戰爭的烽火硝煙,卻可以從一封封紅色家書中去銘記那段歷史,緬懷爲真理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英烈。家書寄語,字短情長,每個字、每句話都是那段紅色革命洪流的歷史見證,是一種爲國家爲民族犧牲自我、奮鬥拼搏的人生詮釋。

面對國家前途和民族大義,夏明翰毅然選擇了灑滿鮮血的革命道路,因爲他堅信,這條路的盡頭必然是真理。他的選擇是對的,正因爲有無數像夏明翰這樣的.烈士前赴後繼、視死如歸,馬克思主義終於在中國大地上落地生根,成爲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思想支持。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夏明翰這樣的烈士則是千年不朽。

中國社會的發展不斷在跨越,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實現全面小康、兩個一百年……新的歷史階段給愛國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當然,仍然有許多人爲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更多的人在全球化的國際角逐場上積極地、努力地學習;殫精竭慮地工作。這不僅是我們偉大祖國民族復興的需要,也是我們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我們很多人能夠成爲國家以後的棟樑,很多人則甘做一枚螺絲釘,同樣爲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出自己的一份力,不論自己能力的大小,只要盡了力,即使是微薄之力,也是爲祖國這條巨龍增添一份力量,更是對革命先烈的最好回報。

通過閱讀紅色家書,重溫革命歷史,走進革命志士的思想世界,得到精神的洗禮、思想的昇華。更覺得要倍以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繼承和弘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秀品質和革命精神,從自身做起,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牢記使命、不忘初心,讓烈士之志薪火相傳。對於革命先烈,我們的美好生活是他們當年奮鬥的期許,當他們鮮血澆灌的土地上,鮮花盛開,繁榮昌盛;他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他們的精神影響着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奮進。望着這盛世中華,正如他們所願……

紅色家書讀後感  6

在我出生的年代裏,聽着老一輩人講述革命和共產黨人的故事是最有趣的。而今,在省委書記、省長劉奇的號召下,全省掀起了讀《紅色家書》熱潮,我有機會、也有理由重新認真地品讀回味革命故事。《紅色家書》將革命歷史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是革命者與家人的心靈交流,包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決心,蘊含着對親人無盡的思念。

《紅色家書》學習專欄中,革命先烈方誌敏在獄中《我們臨死以前的話》一文讓我深深感動,“愛國、創造、清貧、奉獻”是方誌敏精神所蘊含的豐富內涵,也是我們當代黨員所需要學習的東西。我們要弘揚方誌敏精神,就是要學習t他對黨,對祖國無比熱愛,無限忠誠的理想信念,並把這份信念放在日常的工作中,具體我覺得要做到以"三心"促"三做"。

以進取心把事做精。要注重學習,切實增強知識危機和本領恐慌意識,把學習作爲提升素質完善能力的重要途徑。我所工作的文坊鎮是一個有近三萬人口的大鄉鎮,日常工作必須要圍繞大局、突出重點、開拓創新才能抓好落實。要突出工作重點,以點帶面促全局,黨建工作是總抓手,脫貧攻堅工作是政治任務,新農村及宅改工作是秀美鄉村建設必須完成項,村集體經濟發展惠及百姓,鄉村旅遊打造意義深遠……,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不斷創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達到新水平,建設和諧秀美幸福新農村。

以感恩心把官做淡。牢記組織培養,抱着一顆感恩組織的心幹好工作,看淡得失,敞開胸襟,放寬視野,不求索取,始終保持良好心態幹工作。作爲鎮裏的主官,要帶頭搞好團結,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凡事要以事業和大局爲重,堅決維護領導班子的權威。要感恩家庭。要對家人心存感恩,要常常把家人的'期望記在心頭、放在心上,珍惜崗位,勤奮工作,以優秀業績來孝敬父母,善待家人,永遠做一個讓組織放心、讓親人安心的好乾部。要感恩羣衆。

以敬畏心把人做大。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做到日常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過失敢擔責。文坊鎮目前各項工作任務都很重,有兩個黨建示範點的打造,省級貧困村西窯村的脫貧摘帽等。壓力越大,工作越繁忙,我們的責任心就得越大,我作爲鄉鎮主官,是各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只有對文坊這片土地及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常懷敬畏之心,纔能有強烈的責任感把鎮裏的班子帶好,把文坊建設好。

作爲一名鄉鎮黨委書記,我一定要像革命烈士方誌敏一樣,不忘初心、心繫羣衆,不忘使命擔當,努力爲農村基層工作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建設和諧秀美的幸福新中國。

紅色家書讀後感  7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家書不知承載着多少人的思念和悲喜,尤其是在時局動盪、戰火紛飛的年代。而從《紅色家書》中我除了能感受到他們的思念和喜悲外,還讀出了一種力量、一種希望,那種力量和希望然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的第一封家書是何書恆寫給他兩位哥哥的,當讀到他那句“我不望我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還不如死”我是不能理解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可能是無法體會到亂世裏掙扎求生的痛苦吧。不過我知道雖曾有一句話“寧爲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但我想何書恆一定會選擇做一個亂世中激濁揚清、追尋光明的人!每一封家書都寄託着寫信人的希冀,當我讀到楊傑寫給兒子的家書中談到的“世道艱苦,奮鬥纔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好運氣總是落在有本錢的人身上”時,我突然感覺很親切,就如同我父母在我耳邊叨叨,讓我勤奮努力、腳踏實地一樣。此刻,他在我心中再也不僅僅只是一個革命英雄,一個記載在書中的人物,也是一個殷切叨唸兒子、期盼兒子能做一個有用之人的普通父親。

在這些家書中還有很多都是革命先輩們臨死前留下的遺書,在死前他們放不下自己的父母妻兒,他們也更放不下革命的事業和心中的信仰。如吉鴻昌所書的他們是“爲時代而犧牲”,劉願庵所書的“無產階級的意識是不能抹殺的,這是中國一線曙光,我們的犧牲總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樂的”,熊亨翰所書的“餘之死,非匪非盜,非淫非拐,非殺人放火,非貪贓枉法,實係爲國家社會,爲工農羣衆”。他們都是爲心中的理想信念、爲共產主義事業犧牲的`,他們至死不悔!

“生是爲中國,死是爲中國”讀到這句時我不禁眼淚盈眶,劉伯堅他生時是不斷追求中國新的出路,追尋他心中和平、幸福、溫暖的中國,而死時他也是無悔、慷慨就義的,爲了他心中的信仰,爲了他心中期盼的新的中國!可能我沒有像劉伯堅那樣偉大的志向、那樣無畏生死的精神,但我有一顆愛國心!在這一刻,我們的心是一樣的,我們的感情是共鳴的!“生是爲中國,死是爲中國”我默默地念着,我放聲的吟着,此時此刻心中似有激情萬丈,熱血沸騰!

我突然覺得我很幸福,因爲我生活在一個先輩們渴求的爲之奮鬥一生並獻上寶貴生命而得來的和平、幸福和充滿生命力的新中國。先輩們心中的希望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達到並且相信在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而他們的力量,那種爲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撓、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決不能漸漸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正是當我們當代人需要繼承和發揚的!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中國正在蓬勃的發展,身爲年青一代的我們正是要繼承革命先輩們的精神,爲時代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紅色家書,是一封封染着革命先輩們鮮血的家書!是一封封寄託着共產主義戰士理想信念的家書!是一封封我們當代人無法遺忘時刻牢記學習的家書!

紅色家書讀後感  8

無意間翻開《紅色家書》,沒有按照以前讀書先看目錄的習慣,隨意的翻了翻,看到“鄒子侃”的這個名字時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當看到書中信件的主題“寧死而不求虛僞、卑污、罪惡的自由”這句話時,一股浩然正氣向我襲來,引領我想要進一步瞭解寫信人以及他的故事。

鄒子侃同志寫這封信時身處囹圄,其父爲他疏通關係進行保釋,但他卻寧死不屈服,表示“大丈夫頭可斷,志不可屈”,只求靈魂潔白無瑕,不願意向反動派低頭悔過換自由,用生命詮釋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書信中鄒子侃流露出對父母、親人的.愧疚與不捨,但爲了國家、爲了革命他把個人情感放在身後,斷然捨生取義,還囑託父親要督促弟弟妹妹用功學習,將來投身到革命之中,這是怎樣的一種家國情懷。

他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年僅19歲,在我們看來他還是一個孩子,可在他心中,革命的火種、共產主義的信念卻早已根深蒂固。讀完鄒子侃給父親的書信,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復,30多度的酷暑,卻全身泛起了雞皮疙瘩。

置身新時代,我等必須向先烈學習,堅定信念,克服萬難,一起譜寫民族復興新篇章。

紅色家書讀後感  9

打開《紅色家書》,褐色的紙張彷彿經過漫長歲月的沉澱,向我們慢慢展開歷史的畫卷。閱讀每一篇家書,行裏字裏句句啼血,沒有一篇是表達自己想要活下去的願望,而重在對自己的兒女同胞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期望,表達自己對中國光明未來的堅定,他們身上蘊含着鋼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鐵肩擔負着中國的未來。讓人不禁思考,一個人在國家處於危難之時,能夠爆發出多大的力量?

李大釗先生參與了不可計數的變革,最終造擇了一條能夠真正挽救中國的道路,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革命當中。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救亡圖存的運動之中,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反動分子張作霖的圍追下,被捕進監獄。在寫下一篇遺書告同胞們需將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需實現中華振興富強後,從容不迫地迎接了死亡。先生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將自身的名利安危拋之於腦後。捨生而取義者,應爲如此吧。

每封家書中少的不過寥寥幾行,多的也僅有幾百字而已。可每行字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他們身上沉重的擔子,感到他們堅如磐石的信念,他們本應和我們一樣,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會感到對生的渴望,對死的恐懼,可是什麼令他們變得在死亡關頭依舊臨危不懼,依舊堅持着自己的信念?是什麼讓他們能夠將自身安危拋於腦後,將國家將人民掛在心間?

翻開歷史畫卷,瀰漫着一股令人心驚的鐵鏽味和血氣,可當擡頭遠望時,是否能看到那些遠去人物的身影?是否能感到心靈的一陣悸動?是否能感到血液爲此沸騰?歷史終將過去,任何人物都將在時間的車輪下湮滅,可革命烈士的身影不曾遠去,他們的精神存留在每個人的心中,刻在每個人的骨子中,融於每個人的血脈中,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推動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永夜初晗凝碧,中國沉睡在暗無希望的黑夜中時,一些人覺醒了,以身作燭,以微小的光茫,點亮國家的曙光,結束了漫長的黑夜。夢復千秋星垂野,現擡起頭來,仍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指引我們前行。

紅色家書讀後感  10

誦讀《紅色家書》後,我熱淚盈眶,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在硝煙瀰漫、烽火連天的革命崢嶸歲月,革命先烈們爲了獨立和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纔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新中國的歷史,是用鮮血寫就的;新中國的未來,是用拼搏鑄就的.。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要學習他們堅定信仰、對黨忠誠,不屈不撓、捨生取義,攻堅克難、無私奉獻,艱苦奮鬥,清政廉潔的革命精神與高尚品質,要銘記他們的遺願,永誌不忘他們爲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傳承偉大的紅色基因,汲取無盡的前行力量。

作爲陳家新任第一書記,使命光榮,但面對脫貧攻堅、發展集體經濟、鄉村振興、民生服務等中心工作,倍感責任重大,壓力重重。我必須對得起組織信任與領導重託,以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逆勢飛揚的豪氣,挑起這負重擔,變壓力爲動力,攻堅克難,讀書筆記。以昂揚的鬥志和優良的作風迎難而上,共克時艱。一是儘快進入角色。堅定理想信念與信心,珍惜鍛鍊機遇,儘快融入新崗位着手開展各項工作,不成功便成仁;二是沉下身靜下心。走到人民羣衆中去,與羣衆融合,打成一片。廣泛聽取羣衆意見和建議,爲民服務,解憂,做羣衆冷暖的貼心人;

三是是找準工作思路。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摸清陳家情況,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找準工作思路,確定發展方向。三是要有所作爲。以不屈不撓、攻堅克難的精神積極做好黨建+精準扶貧、黨建+發展集體經濟等工作,不斷推進陳家村黨建和經濟發展。四是樹立良好形象。傳承勤政廉潔,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建立威信,獲得羣衆擁護。

紅色家書讀後感  11

“家書”其外形和材質大抵不過是幾頁紙罷了,但蘊含於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幾頁紙所能承擔的,其凝聚於其中的情感,足以抨擊人心。

當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時,便被它大紅色的封面所吸引。紅色,一個多麼美好又多麼引人深思的顏色啊!爲了它有多少人甘願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爲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嘆至極,銘記於今!爲了它又有多少時間在長河中劃下一道深深地記號!但當它在空中緩緩升起,最後飄揚飛舞時,它被世人所知曉,被世人所銘記,被世人所敬仰。這大紅色啊!跟血一樣的紅啊!在歷史和如今的鏈接中,它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而答案就在我眼前的這本書中。我慎重地將他翻開,生怕損壞了一樣,瞪大眼睛仔細地閱讀那一行行感情真摯的`鉛字,直到讀完一刻也不敢放鬆。讀完後,許久,我默不作息。

我輕輕地閉上眼睛,腦海裏閃過一封封書信的畫面,書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主人的相貌也各式各樣,但他們的眼神卻是一樣的。他們從長度大小厚薄各不相同的眼睛裏折射出相同的光,那光好像是一把火,在眼睛裏熊熊燃燒,在黑暗中跳着赤色的舞蹈。親情、愛情、友情這些人之常情在一封封家書中發光、放大,而這些光似乎交織在了一起,變得極其閃耀,射穿人心,這就是家國之情。這種偉大的情感在這些偉大的革命烈士中體現地淋漓盡致。鄉書中的革命烈士夏明翰,他爲中國革命事業犧牲了青春、犧牲了愛情甚至犧牲了生命!他在給同爲革命戰士的妻子鄭家鈞的家書中寫道:“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這是怎樣的凌雲壯志?又是怎樣的赤膽忠心?面對他的志向我們敬佩不已;聽說他的命運,我們又不禁潸然淚下。

“自古忠孝難兩全”,不又正好是爲這些烈士們唱出的壯詞嗎?多麼令人痛心和惋惜啊!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一位位青年才俊爲祖國奉獻青春,一位位丈夫、妻子、兒女、父母爲祖國燃燒生命。他們的鮮血化爲國旗上的一縷紅在東方初升的太陽下閃閃發光。同時,我又爲他們感到高興。畢竟,他們所奉獻的事業終是揚起了!他們所一生至死、無比殷切的中國終是立足世界之林了!他們的名字也將載入史冊,流傳千古。作爲新青年的我們應該承紅色精神,不斷學習、進步,長大後回饋社會,報效祖國。

梁啓超先生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那麼,來吧!新時代的青年們,讓我們一起揚起我中華之富強!

紅色家書讀後感  12

一封家書,紙短情長。讀完《紅色家書》我思緒萬千,心中百感交集。在作者張丁繪聲繪色的描寫中,震撼心靈畫面呈現眼前,各個鮮活的英雄形象令人打心底升起敬佩之情。

《紅色家書》是由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組委會編輯的民間家書系列圖書的第二輯,旨在徵集整理現存民間家書,喚起民衆對親情的珍視,傳承中國文化。

悟《紅色家書》,無數革命先烈在戰火紛飛時代,爲了保衛國人的安全,勇敢的'衝鋒一線,不惜付出生命代價。放在病毒肆虐的現在,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不顧一切的保衛我們罷了。通過誦讀《紅色家書》,我們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堅定信仰、時代擔當和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更從中悟到了捨己爲人的力量。

是什麼讓革命先烈們在令人聞風喪膽的生死考驗面前大義凜然?答案可想而知,是使命,是責任,是他們的信念。新時代我們又有了新的使命,堅守崗位、珍惜時光,爲國家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紅色家書讀後感  13

在互聯網高速發達的時代,書信似乎與我麼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但是在曾經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封封書信是何其珍貴。它們寄託理想,它們寄託壯志,它們寄託思念,它們寄託着革命英雄們爲了革命奉獻青春、奉獻生命的大無畏精神。這些家書值得我們誦讀,這些家書值得我們傳承。今天,紅色家書我傳承,爲大家誦讀了杜永瘦寫給妻子的家書《啪啪的槍聲,是我們訣別的標誌》。

說實話,剛翻開家書時,映入眼簾的便是"杜永瘦"這三個清晰的大字,然而羞愧的是,知識淺薄的我對於這個爲了中國革命犧牲自我的偉大革命英雄卻沒有任何的印象。在閱讀完他的家書後,心中思潮起伏,一對於革命烈士英勇就義的精神感到欽佩,二更爲自己對於革命知識的淡薄而感到慚愧。

書信中提及,杜永瘦於兩日後就要被槍決了,然而在整篇書信中杜永瘦始終以一種歡快的基調寫的。雖然我們從書信的字裏行間無一不能發現他對於妻子的`愛與牽掛,對於老母的思念與不捨,對於未出生的孩子的抱歉,然而這些他並未提出,他自始自終以一種慷慨激昂的語調錶明自己對革命的堅定意志。在他心裏,小家固然重要,然而爲了大家,他必須以歉疚的心拋棄小家,投身於奉獻大家的事業中去。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個革命英雄只是位22歲的青年。22歲,正值青春年華之季,然而這位少年卻永遠長眠於革命故土之中。

書信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那份感人肺腑卻又激昂的話語"你的前途應當是‘幹’!你的責任應當是‘幹’!你的命運更使你不得不‘幹’!幹啊!只有才幹是你的出路---人類的出路!"這讓我不由得聯想到了新時代的我們也必須擁有這份幹勁。新時代,新徵程,新作爲。亦如杜永瘦所說,唯有幹,纔有出路。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在這個以知識經濟爲主的時代,用自己的知識爲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傳遞自己的力量,努力讓祖國屹立於世界的巔峯。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對得住那些爲了祖國和平而不懈奮鬥的革命英雄,唯有這樣,我們纔有資格站立和生活在這片革命先烈由鮮血換的和平土地上。

"啪啪",兩聲槍聲,雖讓我們可愛的戰士永遠地長眠於革命故土之中,然而"啪啪"的兩聲槍響,亦打在了千萬戰士的心中,他們在哀悼犧牲戰士同時,又燃燒更強的革命熊熊之火,鼓足幹勁爲中國革命的勝利拼盡全力。如今,"啪啪"的槍聲震盪在我的心跡,讓我明白當代大學生在新時代應該如何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力量?

紅色家書讀後感  14

花了幾天時間,含着眼淚讀了《紅色家書》。發現好多烈士遺書都是國家一級文物,無比珍貴。烈士的家書雖然集結成文檔有兩百多頁,但我想,一定只道盡了他們心中所想的千萬分之一,更有太多的烈士沒有機會留下遺言和家書。捧着這字字用鮮血和生命凝結成的家書,無限的悲慟和感動撞擊着我的心。

生在先烈們爲我們創造的和平、幸福年代,沒有經歷過那個黑雲籠罩、波瀾壯闊的歲月,沒有體驗過囚室煉獄生活,更不用說身受過酷刑,但是我們有熱血有良知,還是能感受到烈士們熾熱的心懷。

看遺書是格外心痛的。家書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啊,哪一個生命不想長命百歲,當多少人渴望的高官厚祿的誘惑放在面前的時候,當自己一旦離去父母兒女將無所依靠的時候,卻有這一些仁人志士選擇了慷慨赴死。熊亨瀚因從軍而犧牲,還願意兒子從軍“以繼吾志……夙勵救國之願。”多少烈士一生的大願就是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危難,建立一個新的中國,即使自己倒下了,還願意自己的孩子冒着炮火前進。

《紅色家書》中收錄了好多寫給孩子的書信。很多烈士爲了革命漂泊無定,孩子只能送人,託人寄養(如陳潭秋烈士信中所寫),最後又不得不面對和孩子生離死別。其中趙雲霄烈士寫給女兒“啓明”的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趙雲霄懷着失去丈夫的悲痛,生下孩子,準備赴死,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不能養育孩子長大。同爲孩子的母親,我留下了眼淚。她究竟是多麼愛孩子,她還爲孩子寫了詩歌《鐵窗搖籃曲》。結果查找資料發現烈士本人的屍骨不知下落,這個叫“啓明”的.女兒,也因爲監獄生活傷了身體,九個月時就去世了,可以說一家三口都爲革命犧牲了。不管是母子之情,還是烈士對革命的忠誠,感人至深。

以前看《風聲》被電影中最後一段烈士留下遺言感動,“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只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而今天這些真實的家書更感動我。鍾志申寫:“可能無出獄希望,這並不可怕。當我入黨之時,就抱定視死如歸的意志。我認定,共產黨一定會勝利,革命一定會成功。我犧牲生命,把一切貢獻於革命,是爲了尋找自由,爲了全國人民求得解放。”史硯芬寫:“我的死是爲着社會、國家和人類。”爲了人民的解放,爲了共產主義事業他們獻出了全部,忠貞不屈,矢志不渝。

一封封家書,說不盡的對生命的珍重,也說不盡的對人民對革命的愛,更是無法用言語道盡的對共產主義的忠誠,無法用雷霆之力撼動的革命意志。《紅色家書》值得我留在身邊,反覆認真閱讀,用書中的精神引領和鞭策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紅色家書讀後感  15

繁業傍身,吾心實感累乏。偶得《紅色家書》一冊,原欲草草飛翻,奈何此書底蘊濃郁綿長,不由令吾深陷其造之氛,以致反覆瀏閱。覽盡此書,時或疾首蹙額,痛叱死賊,時或涕泗橫流,傷哀烈士離親,時或正色端容,銘刻革命言誓。衆學友見之,皆笑吾癡醉。然今借回腸蕩氣未弭之際,吾屬此文,聊表心衷,抒引胸臆。

初讀,吾多重書之所載,爾後得三感。

一感先烈視死之凜然。奸敵理智之喪落,良善之埋湮,慾火之炙烤,驅其暴刀凌空鍘斬,卻冷對紹南君“刀放頭上不膽寒”。槍聲絕情四作,雅聲君自白“飲彈從容向天嘯,長留浩氣在人間”。慘遭割舌,競西君殊無降意;身懷骨肉,雲霄君或有柔情。獄中《帶鐐行》,“鐐聲何鏗鏘”“我心自安詳”。赴死《紅旗歌》,耳膜震顫,情懷激盪。諸士之慷慨就義,吾後生誠敬之佩之。

二感先烈含情之深蘊。誰人不爲兒女,誰人不爲父母。然國之有難,衰頹凋敝,亟需扶危以重煥華輝。縱萬般無奈,惟舍小家顧大家此一舉。任“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仍“斷袖出門去,奮臂赴沙場”。此孝錫君之舍。“兒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計較的冰水中淹死。”此毅安君之舍。“胞兄又何如,階級敵仇視。”此殷夫君之舍。自古忠孝難兩全,而今家國痛斷擇。詩詠君言出世所不能放心者爲白髮雙親未能奉養,託長兄代爲盡孝,古懷君言勿以死耗空悲切,勸愛妻另嫁夫郎,一曼君言未盡母責落灑缺憾,勉兒自當奮強。諸烈士之豐蘊心懷,深濃情曲,潛於字文幾間,教人拾獲,百感集心,一度動容泣漣。此等家國大情懷者,曷不親之,愛之?

三感先烈志節之毅堅。身墜囹圄,心追光明。鼓譟鴉聲奈若何?浴火鳳凰終涅生。鴻昌君刻字石獅喚民醒,志敏君臨死仍析革命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二十字絕命詩道盡明翰君之志節。其喊吶搖天撼地,振其弟妹相繼爲國捐軀。“榮兒體強,將來似可使學軍,以繼吾志。”訴盡亨瀚君爲父之宏願,其信仰之堅挺昭昭明見。家書多封,諸烈士皆自謂捍守真義,多勸勵妻兒延繼未竟事業,無稍動搖戰勝決心。其志剛若磐石,令所聞之人俱信之,續之。

再讀,吾思援深。跨越空間,無顧生死,引繩以連結曩昔今朝。吾誠嘆慨先輩生平之壯麗動魄,以鮮血鑄今和平,以清貧凝今饒裕。倘無若先烈這般丹心赤子,何能展中國復興富強歷程?吾深自幸慶,謝身免戰亂之苦,體無窮乏之憂。然科技猛進,資訊爆炸,新時代之我少年,多自幼觸物繁甚,物慾濫泛。未知苦爲何物,遇難畏葸避縮,可勝道也哉?況今之苦視於先輩之苦,弗如遠甚微乎似塵。吾輩誠當習諸烈士臨危之勇銳,愛親之深情,立志之堅毅。理應奮起高飛,潛心研學,胸懷華夏山川丘壑,足踏先輩報國之衢,謹浸紅色情結,翱翼祖國藍天!

言盡矣,意無窮。猶百脈激涌,氣血沸騰。悠悠蒼天,其何人哉!

紅色家書讀後感  16

當讀到《紅色家書》陳覺、趙雲霄兩位革命伉儷的遺書時,“家國天下”四個字瞬間進入我的大腦。何謂“家國天下”?《禮記·大學》說:“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陳趙夫妻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對信仰、對共產事業、對家國天下的擔當。

陳趙夫妻均出生在較爲富裕的家庭,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並在當時社會的思想浪潮中,清醒認識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革命,於是在1925年,兩人毅然決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作爲我黨的早期黨員,雙雙被派往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在此期間,兩人相遇相愛,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1928年,陳趙因叛徒出賣被捕,並分別於1928年10月14日和1929年3月26日在長沙英勇就義。烈士也是普通人,面對死亡,陳覺寫出了對妻子的深情:“回憶我倆在蘇聯求學時,互相切磋,互相勉勵,課餘時間閒談瑣事,共話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遊歷,形影相隨”,也寫出了對家中至親的愧疚:“母親天天爲了惦念她的在異國的愛兒而流淚,我現在也懊悔此次在家鄉工作時竟不去見他(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別了。前日父親來時我還活着,而他日來時只能看到他的.愛兒的屍體了。我想起了我死後父母的悲傷,我也不覺流淚了”,但他也寫出了自己“家國天下”的情懷和擔當:“我們正是爲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我們雖然是死了,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陳覺的這段話,與如今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入黨誓詞中的“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陳覺用生命徹底貫徹了誓言,處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用犧牲生命,但仍需要用實際行動去貫徹,纔不枉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泱泱中國。

陳覺犧牲四個月後,趙雲霄在獄中誕下一女,取名“啓明”,寓意黑暗中的一道光芒,我想當時敵人一定試圖利用母親的擔當說服趙雲霄,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趙雲霄作爲一名忠誠的共產黨戰士,縱然對女兒有着萬般不捨,也只能選擇爲革命、爲信仰、爲黨犧牲,因爲有國纔能有家,她希望用生命爲全中國千千萬萬的兒女贏得一個美好未來。因此她纔會在給女兒的遺書中寫道:“小寶寶!我很明白的告訴你,你的父母是共產黨員”。在那一瞬間,她也許看到了女兒在新中國好好長大,好好讀書,那一刻,她一定對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與丈夫一樣,她完美詮釋了“家國天下”的擔當。

如今我們可以感激並自豪地告訴陳覺、趙雲霄兩位烈士,現在中國這艘巨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破浪前行,開啓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家國天下”並不遙遠,是每個共產黨人的行爲準則,我作爲一名普通黨員,就要嚴於律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多學習提高自身修養素質,是爲“正心、修身”,也要忠於家庭,管好家人,對父母要孝順但不愚孝,對子女要疼愛關心但不嬌慣,是爲“齊家”,更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職工作,讓組織放心就是普通人的“治國”,對他人的不幸伸以援手,對社會的不公仗義執言,對伸來的援手心懷感激,則是我理解的“平天下”。

紅色家書讀後感  17

自記事起,便是摸着厚厚的族譜,皺黃的紙頁,有些邊角上墨色已經暈染開來了。那時會覺着,這恐怕是我見過“最老”的文字記錄了吧。但古老厚重的氣息是當時的我不可體味的。

直到前些年我再從長輩手中瞧見它,我開始有些明白,那不僅僅是留下一些名字,蒼淼的筆觸下,記載的是一段歲月,可凝望的是一人一生的精神。

文字本身是不具備力量基礎的,它並不似靈動的生物,可以宣泄活躍之美,也不像山川樹木,體現靜默的偉岸,但它,作爲傳承,交流的載體,隨着歷史的推移,一次又一次地記錄了那些力量爆炸,思想噴發的階段。

前些日子,藉由五·四之際,和夥伴一同參與了上級組織的紅色家書誦讀活動。初來或覺僅是場單純的朗誦活動罷了,可隨着對家書的行行解讀,句句揣摩,字字詮釋,越發覺得,這完完全全的'是一場精神洗禮,沐浴在這種純潔的感情裏面,似乎是自己的感情也會得到昇華。

篇篇家書,大凡在百八字,多則上千。文雖短,情確長。

牢鎖、深牆。

我彷彿能夠看見,漆黑的夜晚,寂靜陰森的地牢,風陰冷地嚎叫着,樹葉的沙沙聲像是死神逼近的腳步。午夜時分,執筆從容,外面寂靜的可怕,彷彿黑暗要吞噬一切,可期待黎明到來的炙熱卻始終盤旋、閃耀、跳躍在他們的雙眸!

剛骨、柔情。

他們絕不知道,此刻,他們爲後世鐫刻出多少貫穿時空的力量。對黨的無限忠誠,對革命勝利的無比堅定,對父母愛人的萬千不捨。

王孝錫“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吉鴻昌“夫今死矣,是爲時代而犧牲”,史硯芬“我的死是爲着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

滿腔熱血,浩然正氣,慷慨赴死,氣節永存。

翻看家書,一紙空白入簾,先是一楞,隨即倒是不覺淚目了。陳毅安,一封無字信,一生未了情。

“我怕聽流水澎湃的怒潮聲,也怕看船頭晶晶似的明月,更怕聽旅客中談論青春年少的樂趣,生別離的悲哀。”

放在如今,這或許便是一位感春傷懷的“詩人”生出的哀愁。可這條從上世紀傳遞過來的情愫,卻承載着戰火的記憶,也飽含着理性的純情。身處那樣的年度,爲了革命事業的勝利,爲了極好時代到來,他放下了。誰人無父母,誰人無愛慕,此刻便猶顯心痠痛楚,卻更令人心生敬畏。

一個人的家書,承載着寫信人的真情實感;一羣人的家書,則承載着一個時代厚重的歷史和文化信息。生逢盛世,我們更要緬懷先烈,居安思危。

誦讀紅色家書,追憶歷史煙雲,傳承紅色力量。理想之火不滅,信念之光不熄!

紅色家書讀後感  18

"一封家書別生死,幾紙筆墨訴衷情"讀了卓澤凱給父母的家書,心中敬意不禁油然而生,那代表着一個革命者在面對生死時仍然選擇舍小家爲大家的高尚靈魂。

相信他在臨行前最爲牽掛的就是他的家人,他也是一位兒子、一位丈夫、一位父親,沒有人是不懼怕死亡的,只不過他選擇了一比活着更有意義的事。自古忠孝兩難全,在卓澤凱寫給父母家書的字裏行間中,我們看不出悲天憫人、痛哭流涕的傷感纏綿,有的只是他願爲革命獻身,無怨無悔、視死如歸的革命情懷,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正是因爲有一批批一代代像卓澤凱這樣的英雄人物的流血犧牲,我們才能在革命戰爭中取得勝利,我們纔能有今天的美好。

"與家人爲伴,日日相依。"這是誰人不向往的生活,但是他---卓澤凱,一位特殊年代的`革命者、共產黨員,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告訴他,國家的安危和民族的興亡纔是他心中的嚮往。爲了讓百姓不再飽受戰亂之苦,爲了國家的和平,爲了人民的幸福,他放棄伴於父母妻兒身邊的機會,爲公忘私,爲國忘家。

卓澤凱在家書中寫到:"人終不免一死,死於槍彈之下更比死於被褥之間的痛快而更有意義,你們千萬不要爲我感到悲哀或可惜,更不要把我的死當做恥辱。"那種完全置生死於度外,甘願爲革命捨棄一切的獻身精神,我衷心欽佩。在家書落款之前他寫道:父母樂知天命的等待光明的到吧。在生死之時,他仍然對革命充滿希望,並堅信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能看到革命的勝利,而他,選擇了用自己的鮮血鋪出這條勝利之路。

對於自己的妻兒,我想他也是萬般不捨吧。他說:"我死後,翠自是悲苦,她如能守守之,不能守也千萬不要加以反時,再嫁……不是什麼去臉的事。"即有萬般不捨,無奈更希望家人的幸福,在那個時代,在大家都接受不了再嫁的時代,在他的生死之際,他依然想把最大的幸福留給家人。"對我的兒女們,我就怕父母太嬌養了,嬌養的結果。必是造成不成器的東西。華長大後,小學畢業即不必進什麼中學大學,最好送到工廠去做工。"父母、妻子、兒女……可以想象他的內心當時又是有多麼的複雜痛苦,就要離父母妻兒而去,就此辭別這個戰亂的世界,用自己的生命爲未的光明多爭取一線希望,我想,他當時應該是笑着離開這個世界的吧。

卓英雄,那個你用鮮血和生命換的光明,我們看到了。致敬!英雄!

紅色家書讀後感  19

"一封家書別生死,幾紙筆墨訴衷情".讀了卓澤凱給父母的家書,心中敬意不禁油然而生,那代表着一個革命者在面對生死時仍然選擇舍小家爲大家的高尚靈魂。

相信他在臨行前最爲牽掛的就是他的家人,他也是一位兒子、一位丈夫、一位父親,沒有人是不懼怕死亡的,只不過他選擇了一件比活着更有意義的事。自古忠孝兩難全,在卓澤凱寫給父母家書的字裏行間中,我們看不出悲天憫人、痛哭流涕的傷感纏綿,有的只是他願爲革命獻身,無怨無悔、視死如歸的革命情懷,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正是因爲有一批批一代代像卓澤凱這樣的英雄人物的流血犧牲,我們才能在革命戰爭中取得勝利,我們纔能有今天的美好。

"與家人爲伴,日日相依。"這是誰人不向往的生活,但是他---卓澤凱,一位特殊年代的革命者、共產黨員,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告訴他,國家的安危和民族的興亡纔是他心中的`嚮往。爲了讓百姓不再飽受戰亂之苦,爲了國家的和平,爲了人民的幸福,他放棄伴於父母妻兒身邊的機會,爲公忘私,爲國忘家。

卓澤凱在家書中寫到:"人終不免一死,死於槍彈之下更比死於被褥之間的痛快而更有意義,你們千萬不要爲我感到悲哀或可惜,更不要把我的死當做恥辱。"那種完全置生死於度外,甘願爲革命捨棄一切的獻身精神,我衷心欽佩。在家書落款之前他寫道:父母樂知天命的等待光明的到來吧。在生死之時,他仍然對革命充滿希望,並堅信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能看到革命的勝利,而他,選擇了用自己的鮮血來鋪出這條勝利之路。

對於自己的妻兒,我想他也是萬般不捨吧。他說:"我死後,文翠自是悲苦,她如能守守之,不能守也千萬不要加以反時,再嫁……不是什麼去臉的事。"即有萬般不捨,無奈更希望家人的幸福,在那個時代,在大家都接受不了再嫁的時代,在他的生死之際,他依然想把最大的幸福留給家人。"對我的兒女們,我就怕父母太嬌養了,嬌養的結果。必是造成不成器的東西。華山長大後,小學畢業即不必進什麼中學大學,最好送到工廠去做工。"父母、妻子、兒女……可以想象他的內心當時又是有多麼的複雜痛苦,就要離父母妻兒而去,就此辭別這個戰亂的世界,用自己的生命爲未來的光明多爭取一線希望,我想,他當時應該是笑着離開這個世界的吧。

卓英雄,那個你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光明,我們看到了。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