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通用20篇)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主要講述了作者有很多對於生活的熱情與思考,把心放平一點,腳步放慢一點,會發現很多簡單美好的小事,都是世界溫柔的饋贈。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通用20篇)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

暑假閒餘,坐在陽臺的榻榻米上,沐浴着暖暖的陽光,一杯清香的綠茶,我,彷彿走進了畢淑敏寫到的靜謐世界。畢淑敏的《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是我在噹噹網上無意間看到的一本書,淡雅的封面,充滿愛的書名,深深的吸引了我。直到收到這本書時,內裏平實的文字,淡泊的智慧,細膩的內心,無不吸引着我這個讀者。

這本書是畢淑敏的代表作之一,它主要講述發生在她身上或者周圍的事、物以及她對生活的態度和看法,我們有着一個相同的觀點:一個人只有將全部身心安置到最好狀態才能成爲一縷柔紗,方能與千瘡百孔的世界溫暖相擁。那麼如何做到身心的最好狀態呢?

第一,學會與這世界溫柔相處

首先,重新認識你身邊重要的人,學會放慢我們亦步亦趨的快節奏腳步,你會發現他們的關心從未離開過你的身旁,他們是你前進的動力。其次,確立並執行自己的目標。正如書中寫到的“每隻小狗都有一個目標——白天和孩子們一道玩,夜裏能看家。”其實尋找目標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關鍵是你要知道天下有這麼一件唯此爲大的事,然後儘早來做。最後,學會說和聽。說,主要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識;聽,就是接收他人描述的內心想法,以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聽和說就像是鯤鵬的兩隻翅膀,必須協調展開,才能直上九萬里。

第二,發現生命中的美好

生命中很多美好的東西我們的肉眼都無法看到,它們總是在迷惘、抱怨、愛恨中流逝着。這就要求我們流露真性情,有一顆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輸得出力量。積極銷燬我們的精神垃圾,重塑我們的精神壁板,精心佈置我們的精神空間,讓一束聖潔的陽光,從天窗灑入。

第三,好好愛

友情、愛情、親情,這些永恆的主題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愛是神奇的化學試劑,能讓苦難變得甘甜,能讓一分鐘永駐成爲永遠;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這裏,能生長出能力、勇氣、智慧、關懷……學會寬容和理解,他們的心思你會懂,他們纔是你幸福的源泉。

最後,帶上靈魂去旅行

旅行的本質是學習,而學習是人類的本能。在旅行過程中可以學習到民族的文化、歷史、環境,才能融入這萬千姿態的世界。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2

“一個人將全部身心安置在比較好狀態,才能變成一縷柔紗,與千瘡百孔的世界溫暖相擁。”是呀!畢淑敏的話語總能給大家帶來無限啓迪。有多少人因她溫柔、親切、平和的心態而放開自我。

世間總會有些事情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生活在一個簡單粗暴的世界,內心要保持柔軟與安寧。這裏不講大道理,沒有調教指南,只是與你分享一些心靈平和的主張,與世界相處的態度和擁有幸福的提醒,讓你成爲更好的自己。

畢淑敏的文字有着溫暖而堅定的內核,儘管他的筆下也有傷害、委屈、憤怒的負面情緒。但通篇讀完,感受到更多的是生命向上的張力,禁錮在心靈的悲傷如冰霜噼噼啪啪地裂開。取而代之是輕鬆愉快。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反反覆覆,起起落落,沒有絲毫的張揚。畢淑敏透露出來的是一個單純、無害、純真的形象。

她像一個比較懂你的朋友,在溫暖漫長的夜鄉中與你對話,回憶青春記憶中比較美好卻又苦澀的畫面,溫習曾經使人心靈震撼的鏡頭。它也許是盛開在非洲荒野的依米花,也許是冬末春初中那點亮雪花的彩色,也許是蒼茫一片的大漠暮色,也許是雄渾激昂的樂曲……繁瑣卻又平凡。他們卻能爲你推開一切世俗平淡,遇見比較真實的生命的遼闊……

畢淑敏比較溫暖的作品,送給了剛步入青春期,懵懂無知的他們,也送給經歷過生活殘忍粗暴對待,卻依然能樂觀積極迎接明天的你,也送給,那個曾經迷惘、彷徨、懦弱的我……願我們都能好好愛,好好愛自己的家人、朋友和曾經在下個十字路口左拐時的陌生人。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去擁抱那個溫暖的世界……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3

這本書是畢淑敏用她一貫清新自然的筆調寫的。

畢淑敏說過:“一個人將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狀態才能化成一縷柔紗,才能與這千瘡百孔的世界溫暖相擁。”

是的,畢淑敏將自己的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狀態,專注於寫作,讀書,旅行,專注於與這世界溫暖相擁。

畢淑敏喜歡旅行,因爲旅行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因爲旅行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她把自己的經歷寫在書上,供我們觀看,供我們思考。這書中的道理,淺顯而深奧。如一縷輕煙飄至空中直至不見,這背後的道理豈是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試問各位,你見過一個直面生死的國家嗎?應該沒有吧,但畢淑敏見過,在《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這本書裏,她以清新優雅、自然又帶着點沉重的筆調記錄了她在尼泊爾的所見所聞。

尼泊爾是我們的鄰居,它是一個敢於直面生死的國家,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在尼泊爾,他們會自己親自來焚燒屍體,在他們嚴重,人死後將屍體燒成灰,把骨灰直接投入巴格馬蒂河,匯入恆河,這是靈魂得以輪迴的最好方式。做完儀式後,尼泊爾友人面容有些淒涼,但他們不是因爲死亡而感到恐懼,而是因爲分離而感到難過。畢淑敏說的對,我們可以把生和死放在一起思考,勇敢地面對死亡。這是尼泊爾特殊的信仰:直面生死!

在我們這個只談論生不想談論死的民族,要想直面生死,其實是比較困難的。但換個思維想一想,我們爲一個孩子的出生而喜出望外,但卻懼怕他的死亡,這其實很荒謬。

尼泊爾特殊的信仰令我驚訝,我以前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國家,能直面生死,看來在大千世界裏,我是很渺小的,世界上還有許多未知的東西在等待我去發現。

當你累了,不妨去閱讀,日子如薄霧,很快就被風吹散了,在這有限的時間裏,不妨多讀點書,即使不出門,也能“走”遍天下。

在閱讀中,你可以瞭解到這世界不同的風土人情,走進這世界,看一個個奇蹟就發生在我們眼前,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4

讀畢淑敏新書《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再次感覺到貫穿畢淑敏作品一貫的風格:溫暖冷靜,平和親切,給心靈以安定,給生活以信念,其中蘊含的光明與力量深深震撼人心。讀這樣的書,宛如渴飲清冽的山泉,可以洗刷心靈的疲憊與惶然。

書中,畢淑敏從青春、愛情、婚姻、友情、孝心、幸福、生死、旅行等角度來闡釋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對生命的領悟,讓每一個人去思考,去聆聽生命的真諦。這是一本關於現世人生、內在心靈、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溫暖小書,在充斥着不安感的浮躁社會,給人內心堅強的力量。書中不講大道理,沒有教條指南,只是與我們分享一些心靈平和的主張、與世界相處的態度和擁有幸福的提醒。讀之,如同一味清醒劑,讓人開始重新審視人生,思考生命本真。

畢淑敏的文字有着溫暖而堅定的內核,展示的是對生命的善意與真誠,如涓涓暖流穿透人心,讓我們的內心柔軟、安寧,最終更加強大。如《這棵樹上只有一個果子,叫做信任》中,寫現代人的友誼堅固而又脆弱,其不可傳遞性,決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書。“我們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誼,我們不會和同一個人有不同的友誼。友誼是一條越掘越深的巷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的。刻骨銘心的友誼也如仇恨一樣,沒齒不忘。”又如《默契的建築》中,聯想到“婚姻建築,幾十年的風雨迷離,有什麼比默契更爲重要?”在畢淑敏的筆下,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用睿智的眼光,對生活、生命進行着理性思索的智者。

畢淑敏的旅行文字,讓久久困頓在城市中的人,領略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諸如寫加勒比海的水,藍到令人昏眩。“如果你久久地凝視着海水,就會斷然生出潛入它懷抱的慾望。如果有一天你到加勒比海,無論海水多麼美麗湛清,你也不能目不轉睛地探身望着它。加勒比海是有魔力的,會溫柔地吸附你入海。”給人震撼的是畢淑敏的不丹之旅,原來真有這樣一個國家,人與人之間單純交往,不用爲醫療和教育發愁,你也可以因要回家陪家人吃飯而停止工作,平靜地說:“下午兩點半再來吧。”這個國家把幸福看得無比珍貴。此刻,文字帶來的視覺刺激與探險遊歷,喚醒了記憶深處的出行因子。

畢淑敏的散文質樸真誠,訴說的是對世界的驚奇,對生命刻骨銘心的感悟,對生活始終不變的熱愛。儘管她的筆下也有傷害、委屈、憤怒的負面情緒,但通篇讀完,感到精彩而充滿智慧的文字隨處可見,書中還有許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們使我們麻痹了許久的神經,重新變得敏感起來,恢復我們對生活應有的感知能力。此刻,畢淑敏像一個最懂你的好朋友,在溫柔的夜裏與你對話,回憶經歷中最美好的片段:它也許是一朵很小的曠野花,也許是一盞冬天的紅燈籠,也許是蒼茫的大漠暮色……瑣碎而平凡,卻能爲你推開平淡,遇見生命的遼闊。

掩卷沉思,感嘆於畢淑敏能在紛繁的生活中,用智慧的雙眼和內心,採擷那些生活的珍珠,能把那些看似矛盾、混亂的問題解決於無形,她的卓見、她的堅持都似一股清泉流淌於讀者心間。書中很多對於生活的熱情與思考,或許正是我們所欠缺的。她教我們堅持地踩在大地上,與生活握手言和地走下去。此刻,把心放平一點,腳步放慢一點,我們會發現很多簡單美好的小事,都是世界溫柔的饋贈。這是畢淑敏給世界溫暖的擁抱。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5

我將我的身心,安置成一縷柔紗,放輕、放緩我的腳步,走到你的身邊,你的宏大收納了我,我則放寬我的胸懷包容你的黑暗,與你溫暖相擁。——題記

在這個年齡段,或多或少都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觀,我從來沒有想過有這樣一本書,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給我的心帶來的千瘡百孔的觀點,爲我的心田注入一股暖流,讓我重燃了對這個世界、對我個人的希望。

與這世界溫柔相處

這個世界難免有黑暗的一面,如果一味地去在乎這些黑暗,就是和自己過不去了。所以,我要學會與這世界溫柔相處,我對世界溫柔,世界也會對我溫柔。也許,有時世界會或多或少地傷害我,但我的心裏還是要有相對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在心中裝了一杆做人的天平秤,天平秤上安了一個報警器,當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扭曲時,報警器響起,再想想這個世界的溫暖一處,遂在“二觀”上去掉點雜質,使天平稱重新平衡。

生命中最美好的都是看不見的

曾經,在我的心裏,有一本仇恨簿,只要誰不答應我的要求,就是得罪了我,我就要悄悄地在心底的仇恨簿上記他一筆。如今,我親手將這仇恨簿撕碎,換上一本《好人》,只要誰對我好過(不求回報、沒有目的的好),我就要悄悄地在心底的《好人》書上留他一名,這樣不論我們中間將來會發生什麼,在我回憶之時,我記起你的總是你的好。但這樣可着實累着了我,我要睜大我那不算慧眼的一雙小眼,細細尋找生命中的美好。你要問我的眼鏡這樣看久了會不會累到,這可不會,心中的“慧眼”是永遠不會累的,我希望我的《好人》書永遠不會有寫完的那一天。

那些生活教會我們的事

生活經驗與長輩的前人之談告訴我們:社會是個十分惡劣的環境,人只有在惡劣的環境中才會成長,所以歷練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無山獨立”,於是,在這個獨生子女的年代裏,就衍生出了《變形記》這樣的節目。城市裏有錢人家的小孩被寵得無法無天,父母覺得教育小孩教育得不太對,但已無法迴轉,只得讓自己的孩子與農村小孩互換,讓他們到農村去成長。於是,城市小孩就在農村開始了“艱苦奮鬥”,等到在兩個孩子再換回去的時候,城市小孩已然脫胎換骨,於是城市父母很欣慰,看來這次艱苦生活教會孩子很多事情。

太多太多的事情證明了我先前提到的這個道理,但很多人忘記了這個道理成立得有一個前提——沒有“近墨者黑”。所以這是有風險的,有人在惡劣的環境中走向了成長,有人因此一蹶不振。那怎樣避開這樣的風險呢?人的確會在惡劣的環境中成長,但是我認爲,只要留心平常生活,也可以成長。一句父母的嘮叨可以成長,一次疼痛的摔倒也可以成長,平常生活也可以教會我們很多事。

我們爲什麼旅行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的旅遊地點一直都侷限在旅遊團的熱門旅遊景點上,我其實曾經想過,我會去中國的鄰國逛一逛,西亞逛一逛,但即使我想去,我的父母也必定不會同意,現在那裏那麼亂,我畢竟是個女孩子,很容易有危險,於是我的第一次“驢友”念頭泡湯了。而現在,那個念頭又開始在我的心中燃起,哪怕不做“驢友”,和團去,我也想去這些地方看一看。

我之前旅行必定報團,因爲旅行團會幫我解決好一切事情,我無需操心,但現在,我確實開始思考,我們爲什麼旅行呢?是爲了展示自己的足跡,提高存在感,亦或是爲了提高內在修養、漲知識。

我想,應該是後一種吧,但我已經把前一種當爲理由很多年了,原來維持了這麼多年的觀點兀地被推翻了,心裏還是微微打鼓的。突然,父親在我身後端着個水杯看了一會兒對我說道:“其實自駕遊比跟團遊好的其中一點就在於,你在做攻略的時候,會去了解那裏的風土人情,這自然就是漲知識。自己主動去看的記憶要比別人說給你聽的記憶深刻,這樣,那便成了你的一種學識。”聽完此番話,心中也不再打鼓,並暗暗地下決心:哪怕不去偏遠的地方旅遊,來一回自駕遊,也是不錯的選擇。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6

“一個人將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狀態才能化成一縷柔紗,才能與千瘡百孔的世界溫暖相擁。”——畢淑敏

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滿着種種心酸,現實的殘酷,讓我懂得了很多,也看清了很多。

我就像那畢淑敏筆下的那隻蠶,吐出絲來纏住自己,繭是我親手營造的小世界,繭的空間雖是狹窄的,也是相對安全的,甚至有些不良的嗜好,當我沉浸其中的時候,感受到的也是習慣成自然的熟絡。

蠶破繭的時候是痛苦的,打破繭的蠶,被鮮冷的空氣,閃亮的陽光,新銳的聲音,陌生的環境……刺激着,擾動着,緊張的挑戰接踵而來。而處於這個時刻不安的我,易退縮,可我爲絲毫不膽怯。

很多人終身困頓在自己的繭裏,但是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也許只有等到生命結束的那天,他們纔會恍然發覺,世界只是一個繭,而自己未曾真正生活過。而我選擇破繭而出,早已明白溫暖的`繭不再屬於我。我拖着疲憊的身心,逐漸掙脫了繭的束縛,踏上坎坷的路。

在這條佈滿荊棘的成長道路上,逐漸學會看懂了許多的人心,有些人的心是鋼鐵造的,沉黑無比;有的心事用冰雪造的,高潔酷寒;有的心是絲綢造的,柔滑飄逸;有的人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鋒利無比;而有些人的心是用謊言造的,千瘡百孔。

人的心,需要一輩子去用心雕琢。心的規模可以很大,大到能容得一個邊疆;可以縮得很小,小得只能容納下一個家,但是一縷風就可以把它粉碎了,一句謊言,就讓它痛不欲生。

縱使現實的殘酷令心遍體鱗傷,但這終究是必經之路。在這個殘酷的現實中,但是你是否要選擇隨波逐流,還是做周子筆下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蓮,這個問題曾經纏繞了我很久很久,而最終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也許你會感慨有奼紫千紅的賓朋滿座,卻不曾有高山流水的患難之交,你會大聲埋怨這個世界,殊不知癥結就在你身上。

花依舊是豔麗,陽光依舊溫暖,久居在這寒冷的“冬季”裏,常常看看太陽,心不自覺是暖洋洋的,亮堂堂的,時刻提醒自己是幸福的。

當你感慨命運對你的不公的時候,偶然間發現其實身邊有比你過得更艱辛的人,她也在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縱使遍體鱗傷,卻從未放棄,看到身邊的人都這麼努力的時候,你還有什麼理由去放棄自己。

當你對世界絕望的時候,可曾想過這原本就是世界的本來面目,而每個人一直都在這麼的生活着,而且活得很好,只是你發現得太遲太遲。當有一天你累了,放棄了對世界的批評的時候,將自己的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狀態下,才能變成一縷柔紗,與這千瘡百孔的世界溫暖相擁。

願我們,都能和這個陌生的世界,相擁。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7

讀中學的時候開始知道畢淑敏的名字,只是那時的年歲並無法真正擷取散文之美,只愛啃一些大部頭小說,雖說也一徑是囫圇吞下,未曾汲取多少營養。漸離恣意輕狂的年少歲月後,反而突然開竅似地稍稍能讀出一點散文的精義,方纔將自己的閱讀範圍又拓寬一些。

有時不得不作如此想,讀書的品類難道真與年齡有關係?或許真是這樣,誠如我早已對言情類小說淡了心思。書籍是我與這個世界相擁的主要方式之一,捫心而講,言情小說並不能達到這一功能,反而容易使人沉溺於虛幻,禁錮了思想。青蔥時光熱衷於言情,輕熟歲月品味散文,或許才叫相得益彰吧。

散文之好在於其意之精集,短小精悍,不必特意留出大段的時光來,也不必忍受讀之未竟的心癢,可隨手捧讀,也隨手擱下,若是精妙深蘊之文,其回味無窮,絲毫不擔憂時間的間隔貽誤了文義的領略。就我個人讀書感受而言,比較起畢淑敏的小說作品,我更喜歡她的散文、遊記類文章,除了以前在圖書館借讀的數本外,家中也囤了不少她的散文類作品集。讀她的文字,總喜歡用一個被我自行篡改的詞來形容:蘭心蕙筆。

我想,沒多少人真心喜歡被別人倚老賣老地教導吧?尤其是意氣風發的年少時分,表面上對長輩的諄諄教誨唯唯諾諾,心裏其實一直不停地翻着白眼吧?要我看,散文最容易被寫成講大道理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恐怕也最易受人排斥。幸好,人生經歷豐富的畢淑敏不是個愛講大道理的人。

但就我猜測,仍會有人不喜歡她的文章。或許是基於醫者的理性和道德,她的筆鋒總是冷靜而溫柔,平和而清澈,文中傾盡了她對人的關懷和悲憫,對生命對生活的感悟和熱愛,真誠而質樸,行文有條不紊到有些循規蹈矩,這種不走特立獨行不搞怪闢奇的行文方式,於現下某種求奇心態似乎相距甚遠,對於某些追求與衆不同、天馬行空的人羣來說,也許是老套了。但誰又能說,生活的原味和幸福的底色,不正就是這樣的祥和平靜和溫暖質樸構築而成的嗎?

摩挲着《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溫厚的紙頁,欣賞着書中一副副精美的插圖,品析那貼心的字字句句,是一種別樣舒服的閱讀享受,文字本身是冰冷而無感的,卻可以由一支溫暖的筆組成這樣溫暖的懷抱,予己予人。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8

畢淑敏的這本書給我的人生道路做了鋪墊,使我受益匪淺。

一個人只有在光明磊落的時候,纔會不避諱自己的奮鬥目標,纔會在很多不經意的瞬間顯示出美德和惹人憐愛的一些小細節。

世界上的事都是因人而異,對我們手上難於上青天的事,對另外一些不過是彈指間的小菜一碟。所以,先錘鍊我們的人格和目標吧!當它們光彩照人的時候,機遇就在不知不覺中降臨了。

我們自身,如果是那種積極向上永不妥協的人,那麼,我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放射出這種不屈不撓的信息。

而這些恰好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奇蹟就慢慢地彰顯出來了。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得明白,都得知道“機遇是怎樣在不知不覺中降臨的”。

機遇不是一直有的,只有我們去尋找,並抓住這個機會,纔可能會成功!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9

讀畢淑敏的《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這是一本散文集,我感覺到她的文字質樸真誠,訴說的是對世界的驚奇,對生命刻骨銘心的感悟,對生活始終不變的熱愛。從中我體會到了要堅持地踩在大地上,與生活握手言和地走下去。世間的一切事物並不是都符合我們的心意的,會有磨難,苦難,困難。但我們一定要與世界溫暖相擁,成爲更好的自己,爲人生留下精彩的一筆。

其中有一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五樣》講述了作者明確生命中最寶貴的五樣東西,並逐一捨棄,最後留下的只有一樣她心中、生命中最珍愛的東西——筆。這是一個遊戲,先寫出生命中最寶貴的五樣東西,並逐一捨棄,唯留其一。生命中重要的東西太多太多,父母,友誼,空氣……但要從中選擇出五樣,真的十分困難。也許正是這五樣東西,確立了大概的目標,而最後留下的,正是一生中對你最重要的東西,也是人生中的目標,人生中的精彩。原來生活並不只是花天酒地,碌碌無爲,最後終老一生就結束了,生命中還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值得去珍惜的啊!當每捨去這五樣中一個,都是那麼軟弱苦楚就像真正的喪失了一樣,所以我們更應該去珍惜。

正如她說的;“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也許每個人都會作繭自縛,如果只是一直困在裏面,終身沒出來,那就是從未真正地生活過;如果漸漸成長,最後破繭成蝶,人生的精彩不就是在一直努力去衝破束縛的過程嗎?那就是人生的精彩,那才叫真正地生活。

人生便是這樣,充滿着困難,也有時會困惑,自暴自棄。但無論這個世界對你怎樣,都要一如既往地努力、勇敢、頑強、充滿希望,便能與這世界溫暖相擁,纔會發現人生的精彩其實是堅持夢想的過程。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0

對於旅行,我總是抱有滿滿的好感。也許是小孩子愛玩的天性使然,又或許是外面的世界真的對我有種吸引力,讓我惦念。

書中有句話:“說旅行是你謙虛”。這一點毋庸置疑,這世界很精彩也很大。總是各種各樣新鮮奇巧的人和事等待着你去發現。在成都看到的民謠歌手,你會明白什麼才叫真正的有才氣。在各地的名牌大學大有既有顏值又勤奮的學霸們,在驀然回首看看僅僅初中一點作業就喊的要死要活的自己,難免想慚愧的擦擦頭上心虛的汗。在重重對比下,自己不有的會發現這一切旅途中可能發生的事件,強烈地超出了我們一直範疇,以一種陌生和挑戰的姿態,促使我們警醒,喚起我們好奇,讓我們以學習的態度變得謙遜。

“旅行使人們親近。”不得不說,旅行真的是一劑良藥,它有效地緩和了父女母子間的關係。旅行不只是一個人的享受,更多的時候是和父母在一起。看見美麗風景時,擡頭剛好望見了另一雙同樣興奮的眼眸,那樣美好是絕對無法言喻的。在品嚐美食的時候,還有另一個人在虎視眈眈的盯着你手中的吃的,卻還是努力往下嚥下口水時,真實心情一下子愉悅起來。你會發現自己的父母也有這麼貪玩好吃的一面,如同孩子般快樂的笑臉也在不被工作叨擾的情況下出現。父母也發現孩子漸漸長大,有許多事甚至可以處理的比他們更好。孩子也會心疼父母了會幫他們拿東西,也會說出自己的意見。旅行就是這樣,一方的遷就絲毫不起作用,只有雙方的磨合才能睡所有人都開心。就因爲這樣,所以父母與子女都會向對方傾訴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在這過程中,瞭解會慢慢和理解增多。而誤會會隨着歡聲笑語逐漸蕩去,遠去。在擁有那麼一段完美的記憶後,怎會不親近呢!

“旅行讓人學會珍惜。”這句話是我自己想說的,也是我旅行了這麼多次自己得到的很重要的一個想法。很多時候在外面玩完回來之後,發現原來平平淡淡的家常小菜卻是其他美味無法企及的。無論多麼豪華高檔的酒店卻沒窩在自己牀上來的舒服和幸福。我們學會了珍惜,珍惜當下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纔是實實在在的幸福,纔會使我們在家休息後有更多的力量去笑和更好的努力。

旅行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不僅僅是玩這麼簡單。它的回味悠長,只是慢慢的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箇中滋味因人而異。但無論是哪種,都叫人期待。

綜上所述,唯有旅行不可辜負。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1

讀完這本書,感覺心境一下子豁然開朗,彷彿一道彩虹橫空劃過天空,一些很久沒有明白的問題都迎刃而解。每一篇文章雖然簡短,我們卻都能從中獲得一些寶貴的道理。

如“誰是你最重要的人”中,長辮子老師無意識的行爲卻傷害了一個孩子脆弱的心靈,使其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對唱歌這件事有心理陰影。一方面,告訴讀者們對待孩子要小心謹慎,呵護他們的自尊心——“童年時被烙下的負面情感,是很難以用簡單的時間的橡皮輕易地擦去的”。而另一方面,“我”的豁然開朗,和寬恕長辮子老師的行爲直觀地表現了“我”的寬容和理解;“每隻小狗都有一個目標”從小狗引出人,類比地推出論點:做人也要有一個目標。並且,目標是自己的,它與別人的期望並無太大的關係,是主觀上的意願。只要目標還在,我們就會擁有向上的動力,不會徹底失去希望。此外,目標是永恆存在的,是不同於世俗的流轉的,它是終極的代名詞,是一個人用盡一生的時間去完成的一件事;“人生有三件事不能儉省”中,從學習,旅遊,鍛鍊身體三方面講述了其重要性,樸實的語言使我深刻意識到這些看似被我們忽視的事,其實是最不能儉省的;“呵護心靈”告訴了讀者要像呵護水晶一樣呵護人的心靈……

讀這一本書,我從作者平和的文筆中感受到了深處熾熱真實的感情。書中並沒有一板一眼地講着一些大道理,而是從一件件生活中的事中直觀地折射出使人終身受益的光芒,讓人完善自身,始終能保持着開朗平和的心態去與這世界溫暖相擁。每一篇文章都能給人的心靈一種安定的感受,使我們靜下心來,去思考生命,去改變自身,去發現世界的溫暖。也許生活中我們也會經歷像“誰是你最重要的人”一文中的故事,在叢叢荊棘中,我們能否像作者一樣,“我能清楚地感受到長久以來禁錮在我咽喉處的冰霜噼噼啪啪地裂開了”,破繭而出,迎接前方道路燦爛的陽光?當我們處於瓶頸時,是否應該沉下心,用柔和的心態去與這世界溫暖相擁,我想,我應該值得繼續思考。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2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她的素材也都取於平常的生活,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修飾,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變成了如孔雀開屏般燦爛的生活美景。她總能抓住人在生活發現不到的鏡頭,總能洞察人的心理,寫出人人心中有筆下無的畫面,令我深感欽佩,充滿遐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與讀書同樣重要,除了讀書外,旅行是獲取知識的另一途徑,在旅行的途中,豐富的見聞,親身的體驗,以及對未知的探索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更能自如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繁瑣的事情。旅行的人的精神是享受的,態度是積極的,人生是向上的,生活是美好的,未來是光明的,他們時時刻刻都在傳播正能量。

旅行過了,纔會懂得山的巍峨險峻,水的清澈透亮;去過莫高窟,纔會領略壁畫的綺麗;去過海上油田,才知道工人們的艱苦。雖然說書本可以讓我們瞭解我們未曾到過的地方,但要真正地感悟生活,領略之中內在的感受,還需要我們自己動身去體驗。

旅途中,我們可以碰上許許多多的的人,每個人都有各自或坎坷崎嶇或暢通無阻或平凡無常的經歷,只要我們善於觀察思考,一定可以從這些人身上獲得寶貴的人生感悟,自己也將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成長,這也是旅行的價值之一。坐井觀天的人的視野是狹隘的,走出來纔會有更廣闊的藍天。

喜歡旅行就勇敢出發,不要畏懼旅途上的未知,不要恐怕未知的環境。拋開生活中的煩惱,堅強邁開步伐,去感受另一番風情吧。你會發現生活是多麼多姿多彩,生命是多麼絢爛無比!

在旅行的途中,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發現不同的自己。旅行並非是爲了走完世界而行。在行走的途中,會經歷很多對自己的考驗。旅行是去行走,用足跡說話。發現的其實是不同的自己。拋開一切世俗,短暫的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旅行會讓人保持謙卑,你會知道地球之大,永遠有着與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另一端發生。見的世面廣了,也就不會把自己侷限在小格局裏,不再憤世嫉俗與人爲敵。所以,旅行永遠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療。也許在一趟旅行後回來,你就會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不再彷徨,不再迷茫,有的只是對理想的希冀,努力與奮鬥。

總而言之,簡而言之,我們要多多旅行,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3

這是一本很暖心的書。當你傷心時、當你失落時、當你絕望時,它會爲你撫平傷痛,讓這世界的每一寸陽光照進你的心,溫暖你那被傷得百孔千瘡的心。

畢淑敏說“一個人將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狀態才能化成一縷柔紗,才能與千瘡百孔的世界溫暖相擁。”

這本書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作者那溫暖冷靜,平和親切的風格,她的文字能給心靈以安定,給生活以信念,其中蘊含的光明與力量深深震撼人心。彷彿那冬日裏的一絲絲暖陽,讓人不忍離去。

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滿着種種心酸,總會有一些殘酷的現實,讓我們在某個階段對世界喪失信心。我就像那畢淑敏筆下的那隻蠶,吐出絲來纏住自己,繭是我親手營造的小世界,繭的空間雖是狹窄的,也是相對安全的,甚至有些不良的嗜好,當我沉浸其中的時候,感受到的也是習慣成自然的熟絡。蠶破繭的時候是痛苦的,打破繭的蠶,被鮮冷的空氣,閃亮的陽光,新銳的聲音,陌生的場景……刺激着,擾動着,緊張的挑戰接踵而來。破繭而出時,那股“鮮冷的空氣”就會給我們帶來不安,甚至會造成恐慌,與以至於面對生活,我們會變得手足無措,而處於這個時刻不安的我,易退縮,但是我們都需要打破層層束縛,迎接陌生的環境,擁抱嶄新的未來。

很多人終身困頓在自己的繭裏,也許只有等到生命結束的那天,他們纔會恍然發覺,世界只是一個繭,而自己未曾真正生活過。而我選擇破繭而出,逐漸掙脫繭的束縛,踏上坎坷的路。因爲我願意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沒有過不去的坎。

在這條佈滿荊棘的成長道路上,逐漸學會看懂了許多的人心,有些人的心是鋼鐵造的,沉黑無比;有的心事用冰雪造的,高潔酷寒;有的心是絲綢造的,柔滑飄逸;有的人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鋒利無比;而有些人的心是用謊言造的,千瘡百孔。心需要一輩子去用心雕琢,心的規模可以很大,容得一個邊疆;可以縮得很小,小得只能容納下一個家,但是一縷風就可以把它粉碎了,一句謊言,就讓它痛不欲生。縱使現實的殘酷令心遍體鱗傷,但這終究是必經之路。

或許你經常可以聽到有人感嘆這個世界越來越浮躁,人心越來越冷漠,也許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我們可以心懷這些被感動過的美好瞬間,去感動那些需要被感動的人,一點一滴的傳遞溫暖,或許這個世界就會慢慢的變得美好起來。而這些,或許就是這本書取名的寄望所在。

午後、睡前,信手翻閱這些溫柔的紙張,一行行字慢慢映入眼簾,輕輕的觸動你的心扉。”喜歡海上的風將雲彩攪散的聲音,還有海豚跳起的撲撲聲。溫暖遠在烏雲之上,你感受不到,但你要堅信。它們自顧自地呢喃自語着,發出窸窣聲響,光芒並不耀眼,卻無比溫暖,帶着愛和體諒,讓人慢慢地靜下來,用眼睛看,用心看,溫柔地感受這個世界。

當有一天你累了,放棄了對世界的批評的時候,請將自己的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狀態下,才能變成一縷柔紗,與這千瘡百孔的世界溫暖相擁。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4

在這之前,我沒有閱讀過畢淑敏的文字,但當我在亞馬遜看到《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江蘇文藝出版社)時,我豪不猶豫地將這本充滿溫情和美好祝願的書加入了購物車。次日,收到淡雅清香的書,我便迫不急待地開始了這緩慢的閱讀之旅。

《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裝幀精美,素雅簡約,不落俗套。粉紅色的封面瀰漫着浪漫的元素,淡藍色的腰封又充滿了詩意的想象,二者相得益彰,頗有情趣。打開封面,一幀縮影的海景引入眼瞼,有賞心悅目之感。事實上,這種景緻一直貫穿全書,充滿人性的編排和本書的基調很搭。收錄於此的文字,篇幅都不長,千字左右,閱讀起來也沒什麼困難,很符合現代人的趣味。

被王蒙稱爲“文學界的白衣天使”的畢淑敏,素以精細、平實的文風和春風化雨般的濟世情懷而著稱。無論是負面情緒的承載,還是正面能量的揮發,她的文字都充盈着赤誠的熱愛和純真的溫情。她既不講大道理,也不空洞的說教,所有文字都帶有體溫的印跡和人生感悟,加之她飽含深情的訴說,就有一種迷人的魅力。

英國大文學家狄更斯早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那麼在這個泥沙俱下的世界上生活,如果不能好好愛,那我們該怎麼辦了?《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便告訴我們“怎樣與這個世界溫柔地相處”;又“怎樣聆聽心底花開的聲音”;除此之外,她還告訴我們一些美好的事物和生活的真諦,最貼心的是她還告訴我們“爲什麼要去旅行”?這些看起來很抽象的概念和主旨,在她精細、平實的筆下娓娓道來,別有一番風味。無論是《青蟲 之愛》中母愛的偉大;還是《購買一個希望》中愛情的純真;還是《你的身體裏,必有一顆成功的種子》中信念的力量等,都讓人感覺到了生命的本真和生活的質樸,讀來爲之動容。

但是,倘若你是一個過度自卑的人,那請你告訴自己:“我很重要”,沒有一棵小草會自慚形穢的;倘若你是一個不懂得拒絕的人,那請你在無數應該說“不”的場合沉默吧;倘若你是一個抑鬱症患者,那請你微笑吧;倘若你許久都沒有微笑了,那請讀讀本書吧,她會告訴你答案的——“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這裏,能生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於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予你。/在生和死之間,是孤獨的人生旅程。保有一分真愛,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溫暖的燈”(《愛怕什麼》)讀着這溫暖心靈的文字,我忽然就有了一種通透的感覺,渾身都充滿了能量。

“無論這個世界對你怎樣,都請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滿希望”,這是本書充滿溫情和力量的所在。愛怕什麼了?朋友!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吧!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5

讀着這本散文集,感覺就像是置身於春天的花海中,畢淑敏的文字像一股清新的風一樣撲面而來。讀畢淑敏的書,感覺像是一位熟識多年的知己,在寧靜的夜裏、在溫暖和煦的燈光下與你絮語,和你講述生命的遼闊……

《魚在波濤下微笑》、《呵護心靈》、《讓我們傾聽》、《閉闔星雲之眼》……這一篇篇短小精緻的散文使我和作者的心靈產生了碰撞。記得在《每隻小狗都有一個目標中》有這樣一段話:“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最長遠最持久的快樂,來自於你的自我價值的體現。而毫無疑問,自我價值是從屬於你的目標感,一個連目標都沒有的人,何談價值呢?”看到這段話,我想起了自己,我有目標嗎?答案是有的,但是這個目標卻感覺像是霧氣迷茫中遠處的一座大山,是那麼的遙不可及,甚至是虛無縹緲。所以,當別人問起我的目標時,我的回答總是含含糊糊,是怕別人會因爲覺得我做不到而嘲笑我。但是在我的心裏卻總是還守着那一點點的希望之火,即使有時連我自己也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但是當我讀到“成功並不像想像的那樣難。因爲我們不敢做,它才變得難起來。”這句話時,我突然間變得堅定起來,也許,我的身體裏真的有那樣一顆成功的種子呢!只要我堅持給它陽光雨露,某一天它一定會發芽!這樣想着,我心中那座大山間的霧氣消散了,那星星點點的希望之火也開始雄雄燃燒起來。是啊,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而已,我們要心定如水,把握當前,而不是過着渾渾噩噩、隨波逐流的生活,這樣,當我們最後要離開這個世界時,回望此生,留在腦海裏將會是爲目標努力拼搏過的快樂與自豪。

人活在這個世上,與萬物之間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在這所有的關係中,人和自己的關係是最重要的。有一些人能夠很好地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處理得如魚得水,他們精通那些所謂的禮儀和外交,但是他們卻處理不好與自己的關係,這樣他們的一生也只能活在糾結與痛苦中。可見,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是多麼的重要。每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去愛這個不完美的自己,這是勇敢者的行爲,這行爲不需要任何成本,卻需要一顆無畏的心。當我們學會怎麼愛自己的時候,自然也就會愛他人,愛這個世界了。當然我們也應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在這世上,緣分決定着我們將與誰相遇,這樣的相遇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珍惜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好好地珍惜和他們一起相處的快樂時光。如果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的,那麼就儘快說吧,不要憋在心裏。因爲我們與他們相處的時間和機會只會越來越少,有些話現在不說以後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親情是以血緣爲紐帶的感情,似乎比友情更牢固。友情是一種易變的東西,它需要漫長歲月的培育和考驗,毀滅卻只是剎那間的事。我真的非常希望有一位知己能夠一直和我在一起,希望我們的友誼能夠承受住時間的考驗,變得更美好。

如果我們的生活每天都一成不變、平淡無奇的像一潭死水,那我們難免會感到厭倦,所以我們的活活需要旅行,需要一點新鮮和刺激。其實旅行的本質是學習,而學習是人類的本能。人需要旅行來開拓自己的視野,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們的心胸會變得更廣博,思路也會變得格外清晰。若沒有條件旅行,讀書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我十分愛讀書,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大師在分享智慧的精華。讀書猶如頭腦的旅行,它和真實的旅行相比,可以去的地方更多,可以經歷的事情也更爲奇妙。因此,我覺得會讀書的人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

讀完,合上書本,我感覺像是經歷了一次奇妙而又溫暖的旅行。旅行中不斷地有正能量補充給我,使我充滿了對世界的期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快樂的權得,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努力;我們以不永恆,但我們真誠。願我們能與這世界溫暖相擁!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6

畢淑敏女士在書中這樣寫道:“人生中有三件事不能儉省,一是學習,二是旅遊,三是鍛鍊身體。”對我來說,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不是具象的,而是抽象的,穿梭在我鮮活的思緒裏。

首當其衝的,當爲生命。

生命儼如一條射線,你看不見盡頭,卻在無盡地向未來延伸。它與死亡站在對立的兩端,象徵着光明與積極。旅行時在山上見到了一棵樹,他被稱爲“老樹王”,直徑2.5米的古樹。樹根如巨龍般蜿蜒盤旋着,其上的青苔密密匝匝,在朦朧雲霧間毛茸茸的質感令人不禁駐足觀賞。古樹的樹皮是深褐色的,流泄着歷史與滄桑的厚重感。他站立在這裏,靜靜看着千年輪迴,朝代興盛衰敗,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次翻雲覆海,他無言,只是將心情寫在樹皮上,這是他的語言,他的生命之旅。

沒有城市裏的車水馬龍熱鬧喧囂,清晨伴以清脆蛙鳴澄澈日光睜開眼睛。夾帶着水汽與馥郁芬芳的空氣從鼻腔一直蔓延到肺,到心臟的四個腔室。然而再不羈的生命之光也終將在時間的場合中華悄然熄滅,生命也是這般的脆弱,因而更加令人珍惜、着迷。

懸在空中的筆尖突然落到紙上。第二件事,我認爲是旅行。

也許有人會說旅遊無非是從自己活厭的地方去到別人活厭的地方,我認爲此話不然。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裏都是在流浪。只要我們懷揣上一顆真誠的心與靈魂,就能感受到不同的風土人情。

當飛機穩穩地降落在倫敦機場,一股濃濃的學術氣息撲面而來,驅車前往牛津城內,歐式風格的教堂與裝飾精美的石柱是這個小城市隨處可見的景觀。來到這裏,停下腳步,傾聽這個世界的聲音,接受心靈的洗禮。碩大的海鳥爲冷色調的建築增添了幾分生氣,他們絲毫不畏懼人類,在藍寶石般的天空中自在的舒展身體。好像這小小的牛津城裏的人們一樣,充滿着活力。大本鐘渾厚的鐘聲傳遍城市的角角落落,訴說着千百年來的神祕的傳說。人羣熙熙攘攘,如果可以我甘願成爲路邊的一棵常青之樹,停留於此,紮根於此,用心感受於此,同時也享受於此。愜意而深刻。

踏步於灰白色水泥磚上,細細窄窄卻蜿蜒伸向蔚藍的海。每一步都沉甸甸,於是我便懷揣着被文化浸染得豐富的靈魂在英國的土地上印下我的個個腳印。

最後的一件事,也是我最珍惜的,便是愛好。

也許,你是一個作家,少了筆就像失去了左右臂;你是一個音樂家,少了聽覺就像是有人硬生生的將你生命中的一段扯去;你是一個美食愛好者,失去味覺,人生也不再完整。

作爲一個美術生,對藝術的這份熱情自然是越發強烈的,提起筆便有了紙上的一片繁華。無論是明媚的春還是熱烈的夏,深深淺淺的綠灑落,變成了斑駁的樹影;無論是蕭瑟的秋亦或是冰封萬里的冬,赭石、鈦白在宣紙上渲染出最明亮的心境。

我與畫筆爲伍,從此不再孤單。

每一項愛好都是擁有靈魂的,它折射出一個人的修養品位,陶冶情操,培養個性,實爲令你成爲與衆不同一員的法寶。當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便投入其中、享受其中,絲毫不覺煩躁與不安,靈魂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淨化。誠如是,則能成爲一個兼具內在與外在美的人。

現代生活的飛速發展,大馬路上車水馬龍,若是能迴歸最真實的自我,擁有自己生命中不能儉省的三件事,那也足夠了。

伏於案前,嗅着紙質讀物的清香,我笑了,久久地,久久地……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7

也許,你曾經擁有一個高不可攀的夢想,但是在經歷了風風雨雨,看清了現實的殘酷後,你會否定自己,再也不敢幻想。給自己創造一份希望,哪怕希望渺茫。有希望,有夢想,就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作者在國外遇見的那位窮苦老人令我印象深刻,他並沒有什麼錢爲自己買一身避寒的衣服或吃飽一頓飯,只是用省下來的錢以同樣的數字買了整整四十年的彩票,雖然都從未中獎過。在他的眼中每買一張彩票,就是創造了一份希望。他經常幻想自己中獎後和女友的甜蜜生活,雖然他很清楚中獎的概率很小,但是他卻能夠用很少的錢買到一個禮拜的期待和快樂。

就算夢想遙不可及,不試試怎麼能知道自己不行。只要內心擁有希望,不放棄,總有一天你會熬過黑夜看到明天的第一縷陽光。

曾經的我也擁有一個遠大理想——成爲一位有名的大提琴演奏家,能在世界各地進行表演。但最終因爲種種的原因,我放下了陪伴我五年的日日夜夜的大提琴,破滅了所有的希望。直到接到當時一起學大提琴的夥伴的來電,她在電話的那頭高興地告訴我她所在的樂團將前往美國進行表演時,我才意識到其實夢想離我是那麼近。

不要對挫折屈服,把磨難當作人生的歷練越挫越勇。曾經因爲年幼無知而放棄希望,從此離夢想越來越遠,學一項技能是辛苦的,但只要能爲自己創造一份希望就是快樂的。相信希望,幸福就會降臨;相信夢想,機遇就會籠罩。

窗前的那棵樹已經鬱鬱蔥蔥了,斑駁的樹影倒映在石板小路上,別有一番風味。在樹蔭下席地而坐,陣陣的涼風撲面而來,擡頭望着天空中的那一輪紅日緩緩落下。默默地告訴自己,爲自己創造一份希望,明天會更加美好。生活教會了我們很多事情,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讓我們更享受生活。

希望會帶給你對未來的無限遐想,讓你發現生活的真正樂趣。那位窮苦老人把彩票當成希望,每一天後生活在期待當中。當創造了一份希望,無論是在怎樣的黑暗中也會看到光明,無論是怎樣的痛苦也會感到快樂和幸福。

只要不失去希望,就一定會有夢想成真的那一天。希望就像一隻白鴿,引領着我們通向成功的道路。希望並不等於白日做夢,希望可以爲我們帶來快樂,也可以爲我們帶來成功。有希望的人就有未來。

清晨,睜開眼的第一縷陽光彷彿是那般的刺眼,但也讓我們謹記要勇敢地走過人生的旅途,夢想教會我如何面帶微笑地看世界。

鏡子中的自己已經褪去了稚嫩,曾經的那些無知都像沙子一樣在指縫間悄無聲息的滑落,等待我們的就是蒐集滿很多份希望以後,登上屬於我們成功的巔峯。

每創造一份希望,就是離夢想跟進一步。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8

幸福究竟是什麼?

把人生凝固成一個蘋果,用時間的鋒刀把它切開。哦,終於發現,在蘋果的最深處,有着一個星星般的核,這就是蘋果的心臟,所有果肉都圍繞這顆星星成長。幸福也有大抵如此的規律,當你圍繞一個目標凝聚而奮鬥時,你纔會感到幸福。

這段文字摘自畢淑敏的《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我想,這本書不僅讓我領悟到了幸福的內涵,而且打開了我心靈的大門,讓我尋找“蘋果”中的“星星”,尋找人生中那些水晶般的美好事物。

發現“星星”,讓我們學會傾聽世上的人,天然就掌握傾聽的人,確實是鳳毛麟角,當你動真情向別人訴說自己的心事時,如果他對你的疾苦,你的憂愁無動於衷,說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會感到沮喪與憤怒,覺得這個朋友愧對於你的信任。是啊!如果我們不會傾聽,會喪失機遇,喪失朋友甚至喪失自己最愛對人、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如果朋友向你訴說刻骨銘心的往事,請你身體前傾,屏息關注他的眼神,隨他的情感衝浪與起伏沒在這種眼神的對話中,我們便可以得到朋友的信任,是他感受到關愛,撫慰他孤獨的靈魂,讓他的快樂加倍,憂傷減半。傾聽,是減少憂傷的一味良藥。

發現“星星”,讓我們學會講善意的謊言。畢淑敏在《謊言三葉草》中將謊言進行三種分類,第一種是善意的謊言,第二種是沒有險惡後果的謊言,第三種是維護自尊心的謊言。的確,善良更容易把我們載到謊言的彼岸,一個當過許多年的醫生,當那些生患絕症的病人眼巴巴得問能治好嗎,大夫會毫不猶豫的說能治好。這樣善意的謊言給了病人希望,在與冷酷病魔鬥爭中有一份心靈的力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哪怕克服不了,對自己說“我一定能行”,這句話折射了我們對事實的看法,在面對事實時,我們需要的是勇敢,勇敢凝視自己的不足,畢竟我們最崇尚的“真善美”中不僅要有“善”,更要有“真”。

發現“星星”,讓我們懂得信任,信任就像一張紙,揉皺了再撫平,想要恢復原來的平整,現在看到的只是一張皺巴巴的紙。現代人的友誼,很堅固也很脆弱,需要我們的精心呵護。友誼需要滋養,有的人用錢,有的人用汗,還有的人用血,但我覺得用時間去信任是使友誼常駐的保鮮劑。懂得信任,就像在沙漠裏的一股清泉在乾涸中給人心靈以潤養。懂得信任,世界上就會少一些紛爭。信任,也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發現“星星”,我們要常常愛惜,愛惜的前提是愛,這種愛像愛給予我們生命的母親,想到自己日漸衰老的母親,忍不住爲她擦去額頭上辛勞結出的汗珠,忍不住爲她捋捋被風吹亂夾雜銀絲的頭髮,這種愛會喚起我們的憐惜。當我們看到水龍頭沒關時,擰住水龍頭,看到因爲自己的愛惜節省的水,心中流動的感情便是愛惜。如果我們多愛惜自己的地球母親,那將會有更多的綠色擁抱我們的未來。

發現“星星”,在星星的核心,還有我們的目標與希望。如果一個人想要快樂,是給與他的幫助。如果一個人想要快樂,是給予他的幫助,實現自身的價值。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要有目標。從小學課本我們第一次看到“周總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勵志事例,心生敬佩的我們也開始建立起自己的目標。目標,是爲未來而戰的。目標指明瞭我們前進的方向,不斷爲之努力,一定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在發現“星星”的一路上,水晶般的美好閃耀着我們的眼睛。在發現“星星”的一路上有畢淑敏的精神指揮,我們的人生不再迷方向。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19

與這本書的邂逅,是我的榮幸。那是一個尋常的課間,我正在座位上伸展着懶腰,偶然看見了放在書架上的這本書。可愛的封面把我吸引了過去,充滿了好奇心的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與它奇妙的旅程。

在我的心目中,這本書就像一位爲你指點迷津的平易近人的大姐姐。她彷彿在告訴我:生活需要思考和熱情,把心放平些,把腳步放慢些,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有很多美好的事情。

這或許就是畢淑敏創作這本書的初衷。在你感到迷惘,沮喪的時候,給予你對於生活的希望,方向和力量。

如果你現在身心俱疲,那就聽畢奶奶的話,來一次旅行吧,旅行是一味草藥,它帶給你的是精神的安慰,靈魂的洗禮。不用太奢華,只要帶上你的靈魂就好。最好是窮遊,這樣便能讓你做好充分的旅遊預習,以至於在旅遊時能在不熱門但景色優美的地方多停留一會兒。

這不禁讓我想起普達措森林公園。不像沿海城市的繁華喧鬧,普達措就像一位淑女,恬靜而美好。草地是嫩綠色的,潮溼的空氣滋潤着它們,只可惜身在高原,最高的也是能長到腳踝了。間隔着生長的格桑花就顯得特別的小巧可愛,星星點點鋪滿了整片草甸,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把他們踩歪了。

走過了一片草甸,我又有了新發現:棧道上不時有一條條的須,剛開始,我以爲是幼小的樹枝罷了,後來,我沿着樹幹往上看,可把我嚇壞了:樹枝上竟然沒有樹葉!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根鬚!怎麼會這樣?這書難道還能倒着生長?這是導遊解釋道,他們並不是生物入侵的物種,這是一種氣生植物,靠空氣中的養分生長,我們應該感謝它們的存在,因爲它是極奇新鮮的空氣的象徵。於是我猛的起了一口氣,還真不錯!路過的小叢林裏不是會遇上幾隻沒見過世面的小松鼠,總是喜歡在人羣裏竄來竄去,搬運着他們的美味松果。走在我身後的阿姨,也許是沒見過如此色澤優良的松果,於是想伸手去撿,不料被松鼠大軍看到了,三隻松鼠分別從樹幹上,棧道上,湖畔邊,以其最快的速度把松果圍起來,然後迅速地往樹枝上運去。在這片與地上,人與動物與自然就是如此融洽地生活着,儘管我只能作爲一名匆匆的過客,卻也深深的被這種原始的力量征服。

這時,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雨水在草尖彙集成小水珠滴落,湖面如同一面玉盤,盛放着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小水晶,撒滿整個湖面。人在景裏走,倒不如說人在畫裏遊。

最後我選擇了坐船離開,在這煙雨朦朧之中,船家畫着小木船,湖面蕩起了一層層漣漪,遠處起伏的的山巒更顯秀美了。這一切彷彿是畫家筆下的經典之作。顏色多一點會變濁,少一點又失去了靈性,這樣,剛剛好。

不知不覺,船已靠岸,船家與我揮手道別,我看着他和他漸行漸遠的小船,回想着我擁有的一切。

這似乎是一場夢,卻真真實實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溫暖我,擁抱我。

畢淑敏《願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讀後感 篇20

這本書是畢淑敏的一本散文集,我差不多花了1個多月的時間來讀它,讀了一遍還不夠,還再讀一遍,每天讀一點點,真的是讀,一字一字地朗讀,因爲她筆下的每個文字都深含着力量,一種愛的力量,能讓我們從中汲取,以癒合千瘡百孔的內心,與這個世界溫暖相擁。

書中涵蓋了她對生命、對愛情、對婚姻、對旅行等的人生思考和感悟,她智慧的語言、優美的文字每每令我豁然開朗,驚歎不已,世上怎麼會有這麼智慧的女人呢,她既可以是內科醫生,也可以是心理諮詢師,並且也是如今家喻戶曉的作家,女人與女人怎麼就相差這麼多呢,是不是以後我也可以如她那般智慧,用一雙睿智洞察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

我想我可以的,多讀她筆下的世界,去了解一個智慧女人的所思所感,自然有一天智慧也會來我家駐紮。

在如今任何事情都講求速度效率的年代,能靜下心來讀一篇散文真的很不容易,因爲往往讀一篇幾千字的文章就要花費幾小時,而這段時間可以去讀東野圭吾的兩部小說了。所以這本書我讀得斷斷續續的,不像小說一般一口氣讀完。

但是這讀得感覺不一樣,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治癒系溫暖系小說,如上次讀過的《偷影子的人》、《擺渡人》說實話讀完後有多治癒多溫暖我體會不到,我只是看了個故事,沒什麼特別的東西能觸動到我,反而是這本散文集,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字都能觸動我,在筆記本上做摘錄,幾乎每讀一句都想要摘錄下來。

以前我真不喜歡旅行,但是她說,人生有三件事不能儉省:學習、旅遊、鍛鍊身體。

學習我一直在做的,鍛鍊身體我也是在做的,但旅遊,一年下來最多隻是一兩次跟室友在省內的景點逛一下,而且也是室友主動邀約的,如果沒人邀我一起去我是不會想到去旅遊的,因爲每次旅遊後都覺得精疲力竭,而且大多時間是花在來回的車上,逛景點時總是匆匆忙忙。如果有人問我:你喜歡旅遊嗎?每次我是堅決地搖頭:NO。

然而有一天我突然對外面的世界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我不知道這一天具體是什麼時候,就像不知道冬天轉換成春天時是具體哪一天,我只知道這一切都是這麼自然而然地發生了,或許是在閱讀了畢淑敏的另一本書《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