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精選9篇)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精選9篇)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 篇1

最近,讀了李躍兒的《牽手兩代》,是一本好書。尤其是孩子上幼兒園的那一部分,入院適應部分,寫的很好很實在。如果當初讀了這本書,在孩子入園的時候我會做得更好。不過,安慰一下自己,我也不算做得差的。總應該能打個及格分吧。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時光倒流,第一,我會延長母乳餵養時間;第二,我不會讓寶寶剛滿兩週歲就上小小班了。

還是談談心得吧——

要信任孩子會按照上蒼給他的自然密碼發展成適合於生存的人,不要試圖迫使他在生長期內就出現最終的結果。

人的精神生活在六歲之前是一個形成過程,在六歲之後是一個成熟過程,形成過程從無到有,每個階段都不盡相同,在經歷生命已經設定好的所有過程後,纔出現最終結果。

不要爲孩子設定結果,而是抱着喜悅的心情接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里程碑,把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當作成功。

如果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大量時間和機會被別人左右,無法自然地經歷環境衝突,不能成長起屬於自己的解決方式,或者在遇到困難時,都有他人教授解決措施,兒童就無法成長起屬於自己的有效防禦措施,無法應付變化無窮的衝突和危機。

以成人爲本的教育扼殺了孩子自己學習的機會和創造自己精神模式最佳時機,造成厭學。

要幫助兒童發現“應該如何做”,而不是向兒童大呼“不要這樣”。

以學校爲本的教育給千軍萬馬準備了一座獨木橋。在一種標準的衡量下,產生了大量的失敗者,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被忽視了。

孩子出生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努力創造自己的精神。精神的成長有自己的密碼和方式,兒童必須按照自己的內在指引來形成自己的精神,任何人都不能強行干涉。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教育最關鍵的是什麼呢?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前提下,設計出適合於他們的教育方案。

每一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精神需求。

要求每個個體在進行不同的精神活動時,保持統一的身體姿勢,這無疑會破壞大多數孩子的精神工作。

在六歲以前,是上蒼給她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力量,六歲以後,是她自己所形成的精神生命體所散發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力量。只要六歲之前沒有被嚴重破壞,六歲之後他都會具有一個已經形成的個體的精神生命體。

個體知識與普遍知識的不同在於,個人知識是無法通過語言行事進行傳播的。

兒童對語言的掌握是一個吸收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研究的過程。

兒童在組織的情況下,無法顯示自己的自然狀態,成人也就無法發現兒童需要什麼,所以也就無法幫助兒童。兒童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無法完成自己的內在建構工作。

成人追求的是工作的結果,兒童注重的是工作的過程。

孩子不正常的表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孩子每一個不正常行爲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用這些行爲宣泄心裏的負面情緒,是在呼喚成年人的關注,一邊幫助他們更好的宣泄,從而獲得最終的康復。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 篇2

今天有幸受班主任老師邀請來參加海高一年十班的家長讀書交流活動。感謝學校、老師爲我們創建了這個平臺讓我們能走進校園來近距離學習、瞭解自己的孩子。

讀了《牽手兩代》之後我感觸很大。我懂得了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瞭解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可以在怎樣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做的更好,發揮孩子生命中巨大的潛能。

無條件的接納是愛的核心,當家長在讀這一段的時候我流淚了,這回不是因爲我的孩子不優秀,也不是因爲他不聽話,而是因爲我太不知道如何去“愛”他。家長在讀我在反思,這些年我一直認爲自己很愛孩子,覺得爲他負出了一切代價,物質、精神上都給了無微不至的關照,但是孩子卻感受不到。那時的我充當的是教育的角色、挑剔、批評、抓住缺點不放以爲這樣就可以讓他改好了,但是今天看來我錯了。文中的媽媽太有智慧了,她的鼓勵、認可都是孩子將來成功的動力。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就是父母給予孩子一生最美好的祝福。

多蘿西·若特在其詩句中貼切地詮釋了生活在不被接納的環境中的孩子是如何在生活中學習的。生活在批評、指責中的孩子,吹毛求疵,尖酸刻薄;生活在敵意、憤怒中的孩子,性格暴躁、爭鬥不合;生活在嘲笑、奚落中的孩子,縮頭縮腦、自卑怯懦;生活在恥辱、羞愧中的孩子,沒有自尊,深感罪惡。

無條件的接納不是接納孩子的一切,而是對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良品格和習慣我們不能聽之任之。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是在不斷吸取和豐富的積累這一過程中不斷昇華。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善於和孩子交朋友,多些時間和孩子談心溝通,選擇適當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問,不隨便扼殺孩子的求知心。慎重適時說不,給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這些都是我們家長應學會和採取的良好教育方法。

正如今天班任教師跟我們講的,時代變了家長也要跟隨着改變,一天的學習不能改變太多,但是我們學到的是方法。在今後這兩年多的日子裏,讓我們也一同培着孩子學習,共同進步。學校、老師對孩子們都永不放棄,我們做家長的沒有理由不去努力。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讓我們做個學習型的家長。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 篇3

今年暑假前,作爲即將升入初中孩子的家長,我就一直擔心着一些問題:進入初中,科目一下子增加那麼多,孩子能否跟上?是不是給孩子找輔導老師?初中有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孩子能否一下子適應初中的生活……也正是這些因素決定讓孩子參加了夏令營的訓練。

伴隨着孩子的行知夏令營,每天有空就看一看孔屏老師的《牽手兩代》系列叢書,從中知道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太多不會、不瞭解的東西,原來有這麼大的學問,以前總是以自己爲中心,認爲孩子小,有點問題不算什麼,長大了就好了,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殊不知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越容易引導,現在想想以前真是太不瞭解孩子了,不知道他需要什麼,想什麼,而且干預他太多,導致出現好多問題,做家長的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孔屏老師的《牽手兩代》從實際案例出發,分析、解讀了孩子的各種問題和需要,並有解決方案,不愧是一本實際有用的書,今後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按照孔老師的指導方法,改變我們的教育態度和方法並下去是我們今後最重要的任務。

孩子們投入了夏令營的訓練,我們家長在家也品讀了孔教授的《牽手兩代》,讀完兩章後,就有很大感觸,以前擔心的問題也有了答案,不僅瞭解了孩子初中以後必須學會自學,如何適應新的環境以及初一學生學習的主要特點等,也懂得了對孩子教育方式,瞭解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如何幫助孩子調整好學習心態等。

通過讀《牽手兩代》和夏令營期間羣內家長及孔教授的交流深知,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只一味的要求孩子是不可行的,更需要我們家長的配合,學會尊重孩子,學會與孩子溝通。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 篇4

讀了孔教授的《牽手兩代》叢書,深受啓發。此書以素質教育爲主要導向,從孩子、家長、及專家三個層面,解疑答惑,語音深入淺出,適合不同層面閱讀!不光教導家長如何面對孩子、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關注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不只是教育孩子的技巧,而是教導家長培養孩子的做法與手段。家長要學會與孩子相處之道,轉變觀念,拋棄“急功近利”重新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自我反思了一下,作爲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要以身作則,才能對孩子產生正激勵,好的引導。在這方面,我們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爸爸很少做家務,經常抱着電腦玩;媽媽家務活多,還要輔導作業,經常發發脾氣、吼兩句。孩子變得與父母交流變少,沒事玩遊戲、上QQ,喜歡與朋友外出等等。以前我們沒少爲此教育孩子,說教很多,但收效甚微。只想着讓孩子去改變,按家長的意志行事。

殊不知問題出在我們家長身上。我們的抱怨,對孩子是負面影響。孩子逐漸學會反抗家長、抱怨老師等等。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我們對待孩子消極負面、不得章法,孩子必然深受其害。家長心理知識貧乏,從未走進孩子內心,只是機械的去鼓勵孩子。今後我們要學習穩定情緒,學會冷靜,不再口不擇言,尊重孩子人格,平等交流,減少指責。

1992年有個中日草原夏令營,中日孩子的差距,曾令國人震驚。從孩子身上看到我們我們中國家長的差距!我的孩子初次參加夏令營,從在家依賴性很強,上學車接車送,到獨立夜行20公里!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自己洗衣疊被、料理生活起居……在孩子身上,我們看到了太多改變,作爲父母,從擔驚受怕不放心到看到孩子改變後的驚喜,我們感到:對孩子的教育,有些地方太失敗了!行知的教育,真是太好了!我們瞭解的太晚了!感謝孔教授及其教育團隊的付出。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 篇5

讀了孔老師贈的書《牽手兩代》,我的心情豁然開朗,我糾結了好幾年的問題找到了:孩子的問題是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失調就是指外部的感覺剌激信息不能在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從而使整個機體不能和諧地運作,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和疾病。我對照書上介紹的造成孩子失調的原因,幾乎每一條我們都佔了:孩子是剖腹產加早產,從小全家人希罕的要命,整天抱在懷裏,不捨得放下,不和小朋友玩,怕小朋友傷着他,天天和爺爺奶奶在家裏,缺乏足夠的戶外活動,大腦沒有獲得充足的感覺信息刺激而發育不良,結果導致注意缺陷、自己的控制能力差等症狀。我真是在瞬間改變了自已,不再焦慮、迷茫、憔悴不堪,我找到了方向、目標,如孔老師說的,現在孩子別的能力上不去,抓孩子學習是本末倒置了。我每天和孩子的戶外活動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陪孩子戶外和小朋友一塊玩,學跳繩、拍球,走路邊的路崖石。和孩子一塊玩拼圖,下跳棋,夾豆子等。通過一年多的鍛鍊,孩子協調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孩子也變得活潑起來。孩子的問題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但我每天看着孩子的進步倍感欣慰!

我忠心的感謝孔老師及孔老師的團隊,沒有孔老師我現在的家庭還處在混沌狀態,孔老師給我的家庭注入了新的力量,使我的家庭變的溫馨幸福!

讀完此書最大的感悟就是真的該好好檢討檢討自己了。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跟孩子的有效溝通,在孩子犯錯了、成績下降了的時候,剛開始還能忍着性子講道理,但是往往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大發雷霆,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孩子雖然不頂嘴,但是一點兒都沒聽進心裏去,仍然沒有任何改變。現在想想挺後悔自己當時的做法,總是揪着孩子的不足和缺點不放,很少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其實孩子的優點有很多,我兒子是個非常有愛心的孩子,有件事現在想起來至今讓我感動,記得在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時,我感冒發燒了,下班後看到孩子自己在家寫作業,跟他說了聲,媽媽不舒服先躺一會兒再做飯,因發燒的緣故吧不知不覺睡着了,不知過了多久,聽到兒子在牀邊喊:媽媽,媽媽起來吃飯了,我醒來後看到牀頭櫃上放着一大碗土豆片雞蛋麪,當時我感動的不知說什麼了,但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幸福是無法言表的,真的無法想象小小的孩子是怎樣做出這頓飯的!平時都是怕燙着,飯菜給他盛好,廚房都很少讓他進的。由此看來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有時往往是家長限制、包辦過多,剝奪了孩子學習、發展的機會和能力。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 篇6

至於孩子的心理準備,我們家長應該這樣做:用平靜、隨意地語言跟寶寶談論幼兒園,告訴寶寶幼兒園有什麼樣的老師,老師是怎麼說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他們怎麼吃飯,怎麼睡覺,怎麼上廁所……而且家長講這些事的時候,就像講一個童話故事,最好講得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發笑,這樣孩子就會要求家長一遍遍地講。然後家長還可以拿出幼兒園的圖片或宣傳冊,指着上面的圖畫給孩子講幼兒園的故事。還可以找一些關於寶寶上幼兒園的故事書講給孩子聽。這樣,孩子就會通過語言對幼兒園的`生活有一個基本瞭解,心中對幼兒園有了基本的印象,對老師和小朋友不再完全陌生。

第二步:帶孩子初步體驗。

家長已經刺激了孩子對幼兒園的注意,接下來,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用過家家的形式來體驗了。媽媽可以扮演老師,讓孩子扮演小朋友,從早上入園開始,一直演到放學回家,將幼兒園可能遇到的事都編到過家家的程序中。玩多了還可以讓孩子扮演老師,媽媽扮演小朋友呢!然後,可以帶孩子去實地參觀,也就是帶孩子去幼兒園啦,使孩子將和媽媽玩遊戲的經驗與真實的幼兒園生活聯繫起來,進一步深化對幼兒園的認識,排除陌生感。

有一點要切記,不要只用滑梯、蹦牀呀等活動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誤以爲幼兒園是一個遊樂園一樣的場所。結果,當孩子入園後發現幼兒園並不是當初體驗的那樣玩過了就可以回家,造成失望情緒。

做好這些準備需要大概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孩子入園後就不會感覺到過於恐懼和焦慮。當然這並不是代表孩子入園後就萬事放心。

除此之外,書中還向我們講述了三歲孩子是發現自己的年齡;是喜歡說“不”的年齡;是苛求完美的年齡;是對性別感興趣的年齡。這些對我們作爲三歲孩子的媽媽來說真的很有幫助,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育兒難題也許就在書中迎刃而解。

這段時間,我家的寶貝對說“不”字就像上癮了似的。看來,我還得拿起書認真仔細得再看幾遍,我想,它會幫上忙的。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 篇7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憐天下父母心!過去這樣,現在這樣,將來可能還會這樣。

我們在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所面臨的挑戰恐怕是前所未有的了。於是,做父母的,把更大的盼頭放在自己的兒女身上,成功的希望兒女更大的成功,失敗的不希望兒女也有失敗,所以,巴不得兒女是個全才,什麼都會,什麼樣的局面都能應付,或至少有個專長,能夠在社會上穩穩地立足。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渴望。把孩子弄得像一個旋轉的陀螺,沒有停歇的時間,趕場似的參加一個又一個學習班、興趣班、輔導班。我們做家長的是否設身處地的體會過孩子的感受呢?一些家長盲目跟風、功利思想嚴重,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和學習特點,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此外,家長過早地規定孩子的發展方向,甚至事業前途,也只是一廂情願。做家長的應該爲孩子創造條件,讓她參加豐富多樣的活動,開闊眼界,這纔是開發孩子智力、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前提。

我以前也總是盲目地教孩子背古詩,學認字,其實現在想想,畢竟她才那麼小,我爲什麼要剝奪孩子玩的權利?隨着她的年齡增長,我一定要合理的教育,科學的引導!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 篇8

這本書給了我們許多啓示和方法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孩子爲什麼喜歡去幼兒園?不純粹是幼兒園裏有許多小朋友,有很多玩具,而是來時可以提供一個適合他們發展和探索的空間,吸引他們,讓他們很開心的學習。我們和放心得把孩子交給專業的教師,同時我們也應該瞭解孩子的特點,積極的配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我們也更重視如何讓孩子更快樂?家庭的氛圍和周圍哦朋友的關係,對孩子都有影響。我們的觀點和行爲對孩子都有直接的影響,正所謂耳薰目染。

簡單的重複可以養成一種習慣,學習方法和思維則需要不斷的創新和開拓。維持興趣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種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獲得一種好的方法。

我們願意和老師一起探索,給孩子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一種好的思維方式,讓她快樂的成長,快樂的學習,不斷髮現和創造。

牽手兩代優秀讀後感 篇9

有一次我買菜的時候,聽到一位父親在這樣對兒子說;“同學欺負你了,別怕,明天放學我去接你,看我怎麼修理那小子,學會換位思考。”隨後看到他的兒子高興的蹦了起來說:“爸爸,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呀。”還有一次,我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領着上幼兒園的小孫女往家走,她們邊走邊說,只聽見這位老奶奶問她的小孫女:“孫女,你今天吃幾個包子啊?”小女孩說;“我吃了一個小包子。幼兒班的那小壯壯可能吃了,他竟吃了5個包子。”“你真傻呀,一樣交錢,多吃多得。”奶奶大聲斥責她。還有的家長也曾這樣說,孩子,幼兒園的小朋友如果打你,撓你,你就去打他,撓他……類似這樣的話題我們常常都能聽到。這樣的家長都是以孩子爲出發點,關注自已孩子的內心感受,教會孩子時刻關注個人的切身利益,。但長期下去,孩子就變得比較自私,不會感受別人,不會換位思考。最後也很難有好的發展。什麼是換位思考呢?這是《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5版所講的一個故事。這件事情發生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度假村,那時我在那裏擔任翻譯。有一天,我看見一個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正在安慰一個大約4歲的小孩。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哭得精疲力盡。

問明原因我才知道,原來那天小孩特別多,這個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在兒童的網球課結束後,少算了一個,將這個小孩留在了網球場。 等她發現人數不對時,她才趕快跑到網球場,將那個小孩帶回來。小孩的媽媽來了,看見了哭泣的小孩。如果你是這個媽媽,你會怎麼做?是痛罵那個工作人員,還是直接向她的主管提出抗議?我看見那個媽媽蹲下來安慰小孩,並且告訴他“已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爲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並且十分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她,安慰她一下。” 當時我看見那個小孩踮起腳,親了親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地說:“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而這位媽媽就是引導孩子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理解他人願望的需要。而這就是換位思考。教孩子換位思考,等於給了孩子一把避免和解決矛盾,與人成功交往的金鑰匙。給人的心靈開啓了一扇窗,可以很好的與人合作。一個人只有心量擴大了,纔會有修養,纔會豁達,纔會把事業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