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極簡主義》讀後感(精選18篇)

《極簡主義》讀後感(精選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極簡主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極簡主義》讀後感(精選18篇)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

本週在“有書”跟讀了英國作家弗格斯奧康耐爾寫的《級簡主義》,說實話,除非是工作或者學習上的硬性需要,我是一個不會主動去讀所謂勵志篇、方法論或者管理學類書籍的人,往情懷上說,太功利了!往實際上說,呵呵,沒意思,不好看,不如升級打怪。這次跟讀這本書一方面是出於對“有書”推薦書目的尊重,既然別人搖了搖小紅旗,自己就屁顛屁顛地跟過來了,總不好剛到第二站就開小差吧。二來嘛,自己選讀的書還沒有讀完,而每週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的任務到了第二時點,怎麼也不能打臉,是吧。當然,開卷即有益,飯不是白吃的,路不是白走的,書自然也不是白讀的,多多少少有些感受有些思考,記錄下來,算是對這頓飯的消化。

要簡單先計劃

在這本書裏,作者提出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事情其實很簡單,要弄明白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做,也就是要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用老弗的原話說就是“一個不善於做計劃,必定不是一個善於管理自我的人,更別說管理一個團隊了。”

計劃,嗯嗯,這個我熟,我有話說。記得自己曾經是一個很討厭“計劃”的人,因爲總是覺得做什麼事都要有計劃等同於古板,死心眼兒,影響發揮,不能隨心而動,更不能放飛自我。然而造物弄人,在投身於“生產管理”和“項目管理”事業多年之後,“計劃”這個詞基本上已經溶化在血液中,銘刻在腦海裏了。每項工作開始前“首先明確任務和目標,制定好計劃,然後實施這個計劃”已經成爲自己的新常態,確實獲益良多。關於計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這個打住,大家都懂的,而且現在是私人時間,不談工作,不談管理,不談方法論,談點更愉快的事。

愉快的事,旅行算是一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變成了一個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喜歡一個人逛街,吃飯,甚至是看電影。如果碰巧出差是一個人,會頓覺身輕如燕,工作的煩惱憑空減去一半。而獨自一人的遊走自然也就是隨心隨性,沒有什麼計劃性可言了。然而有限的兩次“有計劃”的出遊卻讓我改變了“計劃與生活無關”的想法。一次是隨團,一次是自由行。那次隨團是公司放旅遊假,一幫處得好的同事撇開了大團,自己組個小團“吃小竈”。出發前沒什麼事,就對幾個目的地的風土人情、傳說典故多看了不少,沒想到遊起來頓時覺得周圍的景緻生動親切了很多,興趣陡增,收穫也大大滴,與以往的走馬觀花大有不同。

當然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一行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歡歌笑語自是不同,此所謂去哪兒不重要,跟誰一起去才重要吧。而另一次真正的“有計劃”是第一次自己帶孩子自由行。那次行前頗有些緊張,爲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把吃喝遊住行安排妥帖,特意花了幾天時間做功課,還寫了路書。什麼行程安排、交通信息、住宿預訂、景點和餐廳推薦、費用支出計劃等.......結果是圓滿的,於是“計劃”從工作走入了生活。

簡單是換個角度看問題

老弗在書中舉過一個例子,大意是一個樓裏的電梯太慢了,怨聲載道,但已建成又不好改造了。後來業主在電梯旁邊安了一個鏡子,於是當那些不耐煩的純等待被顧影自憐所替代後,那些怨懟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利用了人皆有之的愛美之心,這個角度換得真是不錯。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記得也有個這樣的例子。以前一個工廠,二十四小時連續生產的勞動力密集形產業,生產形式多是小批量多品種且計劃變更頻繁,每天幾百人的生產排班就是個大工程,遇上機器問題原材物料問題訂單問題就需要改變生產安排,人員排班在幾次打亂後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夜班的人又給連續排到了第二天的白班,每遇此事無論是生產線長還是經理都煩惱不已。

然而設備、原料、訂單等問題只能通過管理相對優化,並不可能完全不發生而不改變生產安排。後來,在排班時給不同班次的人標上了不同的顏色,白班是白色,中班是黃色,夜班是藍色,顏色跟人名一體了,這樣無論怎麼調換生產線變更生產班次,都不把藍色的人名安排在第二天的白班就OK了。第二天再排班時先按當天員工的班次變更顏色,再安排第二天的班次,至此,錯誤排班的事情基本沒有發生過了。確實,換個角度,也許解決問題就會變得很簡單。

不忘初心,快樂很簡單

按照老弗的理論,“現實中沒有複雜的系統”,或者說真相併不復雜,其實可以很簡單,而把事情變複雜的往往是我們自己。對這個說法我深以爲然。現實生活中經常是本來是做一件事A,過程中發現了B又想起了C,最後DEFG紛至沓來,而最初要做的A經常是拋在腦後不知所終了。周而復始,每天忙得要死,卻又莫名其妙地完不成任務。之所以這樣有時是外界干擾因素太多,在這四海八荒被各路上神們呼來喝去着實也是小仙們的無奈;有時卻也是自己沒搞清楚方向,迷失在仙澤裏了。

比如當下流行各種健身,無論是騎行還是健步走還是什麼瑜珈拉丁普拉提,有的人直接就去做了,有的人卻是本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精神,先置辦若干先進裝備,等裝備齊了,熱情似乎也用的差不多了,揣着蛇尾巴等待下一個虎頭的到來,似乎完全忘記了當初是爲什麼開始。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什麼?也許就是一個簡單的赤子之心。本着初心,過濾干擾,快樂很簡單。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2

原本以爲是一本倡導極簡生活的指南書,結果是寫怎麼工作的.....難免失望了.....

如果你有幸以色列科學家艾利高德拉特的演講,那麼你一定知道他所說的“科學家最基本的信條”這句話。按照他的理論,“現實中沒有複雜的系統”,或者說“真相不可能複雜”。因此,我們所述的關於常識的第一個理念就是避免複雜,追求簡單。

成功的項目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那就是讓“利益相關者”開心:你要明確的告訴利益相關者他們將會得到些什麼。很顯然,要造就開心的利益相關者,首先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去問他們,而不要假定自己很瞭解;也不要認爲所有的利益相關者想要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更不要簡單地認爲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同等重要。把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列個名單,然後把他們的獲利條件寫下來,分析一下現有的項目是否能夠滿足所有股東的獲利條件。

這是我遇到的一件事情。某跨國公司對年輕中層幹部的年終考覈目標標準是這樣的:“在一年的工作中是否提升了經營管理質量,並減少了上級對其工作審覈和複審的必要。”

這個考覈標準有什麼問題?問題就在於沒人知道這個標準的具體含義。以這個標準去考覈幹部,又會有什麼效果呢?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被考覈人認爲自己即使遵循正確的方向去行動從而完成任務或項目也沒多大用處。年底時,他的上司根本不會以正確的工作目標標準進行考覈。按照上述標準考覈時,員工獲得滿分的機會又有多少呢?非常低,因爲這種考覈標準可以有無數種解釋方法。

所以,如果你有這方面問題,比如說你的目標是模糊的,像“很好地完成這些項目”“讓消費者接受良好的服務”“爲野生動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你最好學會解決它。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3

蘇格拉底曾站在大街上自豪地宣稱,這世界有那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而對於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我們而言,每天都被無數的商品、信息、觀念、娛樂、工作等狂轟濫炸着,而所思所想也都是慾望、成功、地位等,以至於腦袋就像上緊了發條的鐘,似乎總是停不下來。偶爾停下來,也會感到茫然無措,不知道該做什麼。

我們好像忘記了自己只能活短短的七八十年,也忘記了反思爲什麼要活着,以及如何才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更有意義。實現那麼多欲望真的必要多?擁有那麼多永遠都派不上用場的東西真的必要嗎?天天去追逐熱點、潮流和不斷更新的網絡媒體真的必要嗎?

當然沒有必要。如果我們願意徹查內心,就會發現,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其實很少。我們之所以那麼累,就是因爲成爲了“想要”的奴隸,放棄了對“需要”的覺知。假如我們能遵循“少即是多”的極簡主義原則工作和生活,也許就不會感到疲勞了。如此一來,我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那些能讓我們和他人變得更幸福、更美好的事。

物質:只擁有絕對必需之物

現在,我們似乎不再懂得過簡單的生活,我們擁有過多物質財富,有過多選擇、過多誘惑、過多欲望和過多食物。我們揮霍一切,毀掉一切。我們使用免洗餐具、鋼筆、打火機、照相機……爲了生產這些物品,水、空氣和大自然都被污染了。唯有摒除這些身外物才能發現新世界,穿衣、吃飯和睡覺等基本需求才能邁向更深層的境界。不再擁有過多東西,你就能省出更多時間來關注自己的身體。一旦對自己的身體感覺良好,就能忘記肉體的存在,專注於精神發展,使生命充滿意義。如此,你會感到更加幸福!

金錢:不要太窮,也不要太富

生活如此複雜,就是因爲我們沒有擺正金錢的位置。因爲金錢是一種能量,如果把錢花在毫無價值的東西上,我們將失去能量。我們應努力理解它對生活各方面的影響,思考金錢與自然、思想、快樂、自尊、居住、環境、朋友、社會等的關係。血液在體內平緩地流動,這說明我們身體健康;金錢在生活中自由地流通,這說明我們在經濟上是健康的。

今天,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每一天是唯一真正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的生命就是今天,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時間是神聖的禮物,如果我們不能抓住現在的光陰,同樣也無法抓住虛幻的未來。但最重要的不是擁有時間,而是不虛度光陰。讓生活變得簡單,可以獲得更多精力,這樣就能更好地面對人與事。輕裝上陣,此刻就充滿熱情,我們因此得以欣賞周圍的一切:要做的事少了,就有了更多時間來思考、夢想和享受悠閒。比如,你可以一整天待在家裏閱讀詩歌、烹飪、燃香、喝一杯好葡萄酒並欣賞月亮。

工作:做得越少,效率越高

值得擔憂的不是未來需要做的事,而是悄悄溜走的現在。這就需要鍛鍊注意力和排除雜念的能力。只有此刻做的事纔有意義,所以要慢慢把精力集中在“這裏”和“現在”的事情上面。能夠改變一段時間的質量,是非常可貴的天賦。正如我們身上每一個細胞都含有所有細胞的基因,一段時間也是所有時間的折射。

帶着格調做事會讓生活變得無限豐富。所謂格調,就是:吃早餐前梳梳頭髮;就餐時放一點輕音樂;儘量避免使用塑料和聚乙烯製品;觸摸柔軟之物,嗅聞玫瑰香氣……這些都自然地吸引着我們,給我們活力和快樂。當我們把周圍一切變得富有格調,同時也把自己變得充滿詩意。這就像清空一個塞滿雜物的抽屜,或是整理一個櫥櫃,每一個整理和簡化的想法都讓我們堅信,生命中有些事是能夠被我們牢牢把握的。

總體來講,這本書雖然講工作稍多,講極簡主義生活比較少,但是對於處於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我們而言,依然具有不可忽視的借鑑意義。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4

我不太喜歡這本書,滿分10分我給6分。但我還是推薦想讓自己活得更輕鬆的朋友看看這本書,他會告訴你如何能捨棄不必要的「錨」。

天性使然,我很討厭極多極多的實物。比如有的人喜歡家裏擺滿了傢俱,在房間的各個角落堆滿紀念品,說實話那樣的話我進步屋子會有一種緊張感,就好像房間內空氣被那些雜物搶走了一樣。也有的人喜歡空間感,在房間內佈置儘量少的傢俱和無用的裝飾品,要知道我們一天中至少八個小時會呆在自己房間,也就是你三分之一的生命,你是什麼樣的人,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你的房間。

結合經驗我覺得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已經是一個極簡主義者了。

今天是我戒菸的第49天,如果不是手機打卡軟提醒我,我可能都沒注意到已經堅持這麼久了,或者有戒菸這事。戒菸後明顯的感受就是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一般可以持續醉心於某事—個小時。我的慢性咽炎好了,肺活量更強了,牙變白了,嗅覺味覺更靈敏了。而且我不用將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或八分之一浪費在百害無益的菸草上。

我戒除了甜食和飲料,包含任何蛋糕,冰激凌,餅乾,薯片,士力架等,可樂也被我戒了,在學校如果上累了,我會喝一杯無糖的摩卡或美式,早上醒準備寫作時我會給自己端上一杯格雷伯爵或金駿眉。

我(很早前)刪掉了我手機裏的遊戲,微博,抖音等,現在也刪掉了uTube,關注的公衆要也精簡到了7個,分屬6個不同的領域。我知道我自控力不足,只能這樣做避免它們消耗我。

上學期因爲工作原因晚上11點才吃晚飯,胖了20斤,今年我辦了健身卡,平均每週去次。早睡早起,不賴牀。

雖然17年7月號就註冊了公衆號(那時還叫風和浮力),但直到今年9月之前一共才寫過兩篇。好好經營公衆號也在我今年的計劃之一,每天6點醒後喝喝茶,看看書,備備或者更新一篇,寫作已經成了習慣,我也享受其中,沉迷於寫作時的快感,放空一切,全身心集中於裏,每個標點符號就是我,我就是每個字。

電子書和平板簡直救了我的命,我以前有很多紙質書,每次搬家都重的想死,一邊搬書一邊反思自己有書不讀,活該身體受累。但現在我養成了一種習慣,有價值的書會邊讀邊做筆記,把書讀厚,然後把自己思考的精華筆記留下,把書讀薄,最後就可以送人或當作二手書賣掉了。

話題回到書上,可能在閱讀這本書前我已經將極簡主義融入到血液裏了,所以沒有太多的新鮮感。但可以說作者還是很全面地分了五個方面介紹了極簡主義在生活中的應用: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奉獻。

呼,當看到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奉獻這幾時太煎熬了,因爲真的太雞湯了,我真的很討厭別人去告訴我明天會更好!別擔心!一切都會好起的!我天生自帶反雞湯體質,當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儘量自己解決,而不是錯過了星星又嘆錯過了月亮。所有的事兒動手做起就沒什麼難了,我們總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按照我以往的習慣,我還是摘抄了幾句不錯的句子。比如在健康一中,作者介紹了一個很實用的管住嘴的方法,比如你想吃一塊兒蛋糕,但是心裏又很糾結,你就去鏡子面前脫掉上衣,看看你對自己身材滿意嗎?看到肚子上的肥肉還想吃蛋糕嗎?這樣的話就將吃與痛苦聯繫在了一起,漸漸戒掉甜食。

還有就是提倡定期鍛鍊,營養配餐,不吃超市買的加工品,不要在食物上浪費太多金錢,一個月以上不穿的衣服基本就可以捐掉了等等。

極簡主義的反義詞就是消費主義。

簡而言之,極簡主義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教你如何省錢,健康,佛系的活下去。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5

《極簡主義》這本書是美國的喬舒亞和瑞安所著,倆人放棄高薪主管工作,扔掉家中90%物品,21天過上極簡生活,成爲美國極簡主義的先鋒。書中,他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生活經歷和極簡主義的生活理念。穿越物質的海洋,他們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五種價值“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和奉獻。”《洛杉磯週報》曾對此書發表評論:“這本書教我們如何終結被物質佔領的命運。”

生活在一個物質極度發達的今天,通過瘋狂的佔有物質真的能讓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嗎?《道德經》中提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過度的感官享受會讓人心神不寧,不利於得到身心自由的生活。

正如此書中所言,“我們所承受的幾乎所有壓力都完全源於自身。幸福源於內部,源自內心,源自充滿意義的生活。”著名作家周國平曾說過“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爲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爲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作者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包括“情緒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和財務健康”,擁有健康是擁有幸福人生的基石,合理的飲食和休息、適當的運動,戒除對身體有害之物,都有利於保持身心健康的生命狀態。

書中提到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包含八個主要元素:“愛、信任、誠實、關懷、支持、專注、可靠和理解”。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多花些時間和精力給予身邊重要的人以關注和支持,我們可以放下手機,陪父母去醫院檢查身體;爲心愛的人準備一頓燭光晚餐;陪孩子一同在週末郊遊;給許久未聯繫的摯友打通問候電話……“予人玫瑰,手有餘香。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我們自己的生命也終將在這些美好的關係中得到滋養。

用更少的東西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通過捨棄生活中多餘的東西,我們得以超越物質,將自己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興趣點和有意義的事物上,關注個人的成長,並以有意義的方式爲他人和社會奉獻。我想這些都是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理念。

極簡主義不是簡單的丟棄東西,也不是拮据度日,而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從而獲得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它是一種更理性的、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大道至簡,願我們都能從作者的分享中領悟到些許生活的智慧和啓發。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6

這本書是結合具體實例,以作者自身經歷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極簡主義是通往健康生活的一種方式,身心健康、財務健康、精神健康。其實仔細想想,在通往財務自由之路上,需要做的事情與極簡主義做的事情基本一致。只是財務自由更側重於金錢,而極簡主義更側重於生活。

作者的思想,生活態度通過書籍來表達出來,所以不同的作者會有不同的想法,也會有相同的地方。而作爲讀者,需要做的便是獨立思考,結合自身實際來調整自我。想看這本書或這類型的書,並行動了,說明你想了解相關的內容,想自我改變,那麼書的作用便是幫你提供一種思路,就像我們在學習知識或模仿他人一樣,你所學到的,其實也是自己願意接受的。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待事物的話,不僅本書,每一本書都是有益的。如果從本書的角度來看的話,這本書只是作者的生活經驗闡述,如果將作者和我進行對比,有些生活習慣其實是一樣的,而我是出於天性,而作者是後來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所以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而且作者的思想作爲一個系統來看的話,可以更加精簡一些,有些話沒有必要反覆地說,會顯得很累贅,也許作者是想表達的更清楚些吧,畢竟作者在書中也說了,已經刪減掉很多內容了。

在閱讀了相關書籍之後,發現一個有趣的情況:國外的書籍最後都會談到奉獻,個人對社會的價值,而在思想和行動的過程中,更注重做好自我,如在親密關係中,處理分歧、矛盾時,先自我反思,改變自我,然後通過自我的行爲影響他人。這是很好的自我與社會關係的處理方式。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7

最近我讀了喬舒亞的《極簡主義》。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作者喬舒亞曾是一個每週工作70小時、每年工作362天,年紀輕輕就拿上6位數年薪的企業高管,20多歲就買了名車豪宅,有一個美麗的妻子。越來越有錢的他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物品,但他發現幸福感並沒有增加,實際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所以作者後來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想要什麼。

什麼是極簡主義,喬布斯的房間中只有一張愛因斯坦的照片。

在生活中我們買了很多東西,我們日復一日努力着,努力跟上他們,我們將巨大的壓力施於自身,強迫自己成就事業,或變得和某人一樣。結果是,我們所揹負的壓力比任何時候都要沉重。

《極簡主義》這本書中介紹了一些常識,比如我們應該怎麼做事,遇到困難應該怎麼去解決。如果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想一下,這個世界上肯定有很多比我們更可憐的人。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因飢餓、疾病、折磨等原因死去。與這些情況相比我們所遇到的大多說問題都不算什麼。

當我們感到壓力時,不放打開報紙或電視,看看全世界都有哪些悲慘的人和事,當嚮導這些我們的壓力就會小很多。當我們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能理解別人,當我們能夠理解別人以後我們就可以更好面對自己了。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真正的安全感要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是誰,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極簡主義》這本書除了介紹作者的親身經歷,過上極簡生活的一些方式和實踐手段,更多的是從內心層面,幫助我們重新思考人生。經過一切的整理,你纔會明白人際關係、成長、熱情、奉獻、健康等元素在生命中的意義。

我覺得“極簡主義”不單單是一種理念,更是改變生活、改變自己的一個契機。人生要懂得取捨,只有把生活變得簡單一點,纔會有精力去發現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那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享受只此一回的人生,創造出精彩的價值和屬於自己的幸福。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8

《極簡主義》這本書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很多事情做不好,工作太累也許是想得太複雜了。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書中的內容雖不如期待的那樣好,但還是有一些啓發。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七種理念。

第一個理念:事情其實很簡單。在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要試圖找出最簡單的方法。只問簡單的問題,只尋求簡單的答案。這也是極簡主義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將複雜問題簡單化。

第二個理念:弄明白自己要做什麼。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需要的是什麼,完成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在工作中,還要真正理解想要做的事情,而且還要搞清楚是否也是其他人希望做的。有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忙忙碌碌,卻忘了自己真正的目標是什麼。所以,我們要時刻弄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工作如此,人生亦如此。

第三個理念:任何事情都有連續性。明白這一點後,我們要列出計劃,把計劃儘量做得詳細,能夠清楚自己的意圖。文中提到,在完成一個項目時,我們要分解成若干細節工作,加快工作進度。其實,生活中也是這樣,很多事情都是環環相扣。有的時候,會感慨,一步錯,步步錯。

第四個理念:如果不去做,永遠都做不完。也就是說不能只做思想的巨人,而做行動的矮子。萬事開頭難,而不去做,事情將永遠完不成,當事情越積越多,只能更糟糕。對此,自己也是深有同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只有開始,事情纔沒有那麼難。

第五個理念:事情的結果往往和預期不一樣。也就像我們經常說的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安排事情要留有餘地,做好應急預案。

第六個理念:明確界定事情的結果。有兩個結果,要麼完成,要麼不完成,所以在過程中,要細化目標,關注趨勢。

第七個理念: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這一條都是非常適用的,很多時候,問題看起來很複雜,無法解決,可能是執拗於自己的想法,要學會換位思考。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9

細讀《極簡主義》這本書,其實重點在講“活出生命真意”——如何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極簡主義”是達到這個目的的一個工具。

什麼需要“極簡”?“極簡”到什麼程度?大概對於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因爲什麼是生命中重要的事,對每個人而言,都有自己的標準。

作者強調的是通過“極簡”,輕裝上陣,擺脫生活中多餘的事物。“極簡”只是形式,“極簡”背後更爲重要的是沉下心來進行深度思考,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多餘的。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裏,去做更多的更有意義的事。

本書的核心目的是:引導讀者發現更有意義的人生,不斷實現個人成長,有意義地爲他人奉獻。“極簡主義”的好處包括:取回浪費的時間、擺脫多餘的物質、找到自己的使命、享受快樂和自由、多創造而少消耗。

本書主要是講如何從五個維度去發現和構建生命的意義,也被作者稱爲“五大價值”,分別爲“健康”、“熱情”、“人際關係”、“成長”和“奉獻”。

“健康”、“熱情”、“人際關係”這三者是基礎,而“成長”和“奉獻”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所在——實現個人成長,爲他人做出貢獻。“成長”是我們生命內在的意義,而“奉獻”是在“成長”基礎上更爲高級的生命外在的意義。

先說說“成長”,如果生命每天都只是在重複,日復一日,那生命又有何意義呢?那不就是在混吃等死嗎?這不就是在浪費生命嗎?

我們多數的改變,都是通過每天在小的方面逐漸改善積累而成的。每天哪怕有一點點有意義的改變,只要我們持續行動,我們就沒有停下“成長”的腳步,正是“成長”讓我們感到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體會到自我滿足與成就感。

我們的“成長”來自三個基礎方面:改善“健康”狀況、發展“人際關係”、追求自己的“熱情”興趣。

“奉獻”是指爲他人做出的貢獻,增添的價值。“奉獻”能給人帶來深層次的、持久的滿足感,與之相比,我們自己吃頓美食、看場電影的滿足感顯得很微不足道。

是“成長”引向了“奉獻”,而且可以構成良性循環:我們越是成長,就越能幫助其他人成長;而越是幫助他人成長,自己就越能獲得更多成長。“奉獻”還與三個基礎層面相互影響:提升精神“健康”、享受“熱情”、促進“人際關係”。

書中第一頁“你真的快樂嗎?”,作者試圖通過這一問來引發大家思考生命的意義。

作者直接提出“我們所積累的物質財富不會讓我們快樂”,這一觀點看似和我們的常識“有錢才快樂”、“貧窮不快樂”相違背。但從現實來看,有錢未必快樂,沒錢也可以很快樂,錢和快樂不能直接劃上等號。長期以來,人們忙着賺錢、積累財富,已經習慣了把賺錢當作了人生意義,“幸福”指數卻沒提高。當賺了很多之後,往往還想着賺更多,揹負上很多壓力和負擔。卻沒停下來想想爲什麼賺錢?賺錢是爲了什麼?除了賺錢還有什麼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我們物質慾望的滿足會帶來快樂,但這種快感會快速消退,並且邊際效應會遞減。真正的快樂源自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成長,我們爲他人、爲社會做出的貢獻。

作者認爲“快樂”不是重點,有意義的生活纔是重點。我們要在短期行爲中找到長期價值,有長期價值的短期行爲纔是有意義的。

“幸福”肯定是快樂的,但“快樂”不見得幸福。不要等到最後去享受成果帶來的快樂,你在追求幸福的奮鬥過程本身才是最快樂的。所以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過程本身最幸福”。

極簡主義,就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的五個基本領域。在生活中許多方面徹底接受極簡主義,就能專注於最爲重要的事物。因此,過有意義的生活和極簡主義是齊頭並進的,作爲工具,極簡主義能夠幫我們將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物上,它清理生活中的雜亂,便更能專注於目標明確的生活。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0

偶遇一本書,是美國作家丹娜所著的《極簡主義》。讀完後,受益頗豐。

全書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闡述了一個簡單易行的讓房間乾淨整潔的辦法,那就是培養收拾打掃的習慣。

你可能會笑了。這不是“廢話”嗎?要是有收拾打掃的習慣,那房間能亂?

其實,說這個辦法簡單易行,是因爲,她告訴我們:從小事做起,從最簡單易行的事情入手,慢慢養成習慣,事情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比如說,從最簡單的洗碗開始做起。絕對不要積攢一大筐的碗筷。根據數據統計,每次吃完飯把碗筷收拾利索,或者當天收拾乾淨,要比積攢幾天的碗筷然後統一清洗,用時要少很多,壓力會小很多,而且給人帶來的感受也會大有不同——畢竟,當你每天都能收拾乾淨,走進廚房的心情都是敞亮的;如果積攢了一大堆用過的碗筷,每次路過廚房,都會讓心情鬱悶一陣子,平添許多壓力。

又比如,可以從清洗髒衣服開始。倒也不用每天清洗,但是一定要固定好時間。比如把“每週日”或者“每週一”定爲“洗衣日”,每天都做一點點事情,形成習慣,就像個定時鬧鐘似的——今天週一,該洗衣服了;到週三了,該收拾衛生間了;週五了,該把廚房拖一拖了。形成了這樣的“生物鐘”,就會不自覺地想要在當天把事情做完做好,也不會覺得累。我覺得這個辦法,有點類似於把任務進行拆解,每天做一點點,量不大,但是很有效果。

再比如,還可以從倒垃圾開始做起。說白了,還是跟培養日常習慣一樣。從小處開始,越小越好,專注於扔掉家裏不用的東西,每天都把垃圾清理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也是一個讓房間整潔的好辦法。

當然了,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容易,也確實相對比較容易做到。但是,可能你的房間還是堆滿了各種雜物,甚至讓人感到窒息。那麼接下來,如果想要進一步讓房間看起來更美妙,那就要學會收納整理了。

說到收納,並不是我們理所當然認爲的那樣,多買幾個收納箱、架子,或者多建一間新房間、買一個更大的房子,就可以把東西歸整好了。我們要做的,不是根據東西的多少來買收納容器,而是根據房間的大小,來決定收納容器的多少,再決定我們該有多少東西。比如說,當收納容器已經塞滿了,如果還想添置其他東西,那就要把已有的東西進行一個整理,看看是否有哪些東西不需要了,要麼賣掉,要麼捐掉或者送人,而不是收納容器裝不下了,就再買一個。那樣,只會讓自己的東西越來越多,再怎麼收拾都利索不了。

這也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就是我們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的東西。過多的東西,我們沒有精力去一一顧及到,長久堆積在角落裏,就只能稱之爲“雜物”了。有人說,我收集了好多珍貴的玩意兒,姑且稱之爲“情感類雜物”,始終捨不得處理掉。其實,正如作者所說,收着這麼多“珍貴”的東西,其實會讓那些真正特別的回憶貶值。如果一個珍貴的回憶被埋在一堆雜物裏,“鬼”纔會去重視它呢。

比如說,你可能會留下寶寶從小到大穿過的所有小衣服、小玩具,這些玩意兒既佔地方,又別無他用。說起來好像一看到這些小東西,就會想起寶寶的成長曆程。但實際上,每個階段保留一到兩個最能讓自己開心的東西就可以了。因爲我們看到一件東西,可能就會聯想到很多事情,而不是看到所有東西,才能想起來。更何況,現代科技如此發達,再有不捨,可以拿手機拍照留個念呀,或者乾脆錄個小視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總比留着大把大把的東西佔地方要強許多。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不要積攢一些看起來以後可能會有用的東西。書中舉了個熒光手環的例子。到底要不要扔掉呢?作者建議還是扔掉,儘管將來你確實要用到的時候,會想起之前有一些,難免會後悔已經被扔掉了,即使它們還在的時候你完全不會想起來。但是,還是下決心扔掉吧。那麼,如何處理這種後悔的情緒呢?只能忘掉。痛苦一陣,就翻篇吧。那些熒光手環也就三美元,萬一一個月後要用到,那花三美元住在一個沒有雜物的房子裏的一個月,也是值得的。所以,如果有一些小玩意兒,比如硬紙板、盒子、紙箱等等將來可能會派上用場的東西,但是用到的機會微乎其微的話,那不妨就扔掉吧。記住,那些沒有雜物的人家都是寧願生活在悔恨裏,也不要生活在雜物堆裏。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1

今天閱讀的這本書叫《極簡主義》,內容主要講的還是與工作方法相關的知識內容,當然也可以應用於生活,算是通用的一部分內容吧。

首先來說,極簡主義不是說讓你的生活變得什麼也沒有,看上去只有必需品,而是拋棄掉沉重的負重,進行快速前行的方法。說白了,就是對於冗餘的內容進行整理,輕裝簡行。

這個內容之前也有很多人提過,就類似於我們所提到的你的微信公衆號裏可能之前關注了許多內容,但是好多在過了那個時間段就不再產出優質內容了,但是還會佔用着我們的時間,這種就屬於提到的冗餘,必要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捨棄。當然,如果覺得這是一份歷史的記憶,可以進行保留,等待那天思維有了轉變再處理。

《極簡主義》這本書整本書的理念就是很多事情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把複雜的問題拆分成若干個小問題,然後以目標爲導向,瞭解事情的細節,具體到每件事情的處理時間,那麼你在處理問題上就有了這種極簡主義的思維了。

說白了,極簡主義的目的是爲了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能夠讓自己的生活看上去沒有那麼手忙腳亂,看上去做什麼事情都能夠遊刃有餘。那麼在實際生活中,想要做到這點,可以做到這一點的就是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流程化的思想,能夠在這個套路內解決的問題都是小事情。

整體來說,這本書讀完,還是明確了要有目標,知道自己想要去做什麼,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拼湊,這樣反而讓自己活得很累。

那麼,就從整理自己的手機空間開始吧。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2

最近一直在看極簡主義。

這本書是父親郵寄給我的,看完後並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書名是關於工作和生活理念,但是實際上並沒有說太多哲學性思考的東西,而是簡單的用案例告訴人們應該怎麼做。

全文共分爲六個章節,分別是:

1、事情其實很簡單。就要人們解決事情要學會抓住事情的本質進行問題解決,不要繞圈子。如果發現事情越來越複雜,那麼很可能就是道路錯了。

2、要弄明白自己要做什麼。這是極簡主義的前提,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夠產生判斷,知道哪些東西可以社區,哪些東西要留下。

3、做事情要有連續性。告訴人們做事情一定要提前做好計劃,小的計劃能讓整個事情變的簡單,那種隨波逐流只能讓事情越來越複雜。

4、如果不去做就不會完成。說的是行動力,只有思考沒有行動,自然會造成思想的負擔,沒有成就感。

5、事情預期和結果往往不一樣。就是不要太執着於結果,要明白任何事情都不能做的盡善盡美,給思想留下足夠的空間,生活纔會更加輕鬆。

6、確定事情的結果界限。一個事情,就應該擁有兩種狀態,一是完成,二是未完成,不應當有百分之多少完成。意思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事情的拆分,將大事情按照連續性分解成很多小事情,不同的小事情完成或者爲完成來判斷。這樣做也會給人們帶來成就感。

我認爲,要將極簡主義放到心中,就是明確目標,思考路徑,制定標準,排出干擾,立刻行動,不斷修正,取得成功。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3

最近在學斷舍離,很自然的就每買了<極簡主義>這樣的書來看。這本書並沒有像其他極簡主題的書那樣,介紹如何清理、減少物品,而是更多的關注生活本身:人生的意義。

到了一定的年齡,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去思考一個話題“生命的意義”。因爲不管你是否已經準備好,有一天一切都會結束。不再有旭日東昇,不再有星光璀璨。曾經無比重要的成敗得失也將褪色。那生命的意義在哪?其實只有在物質上極簡,纔會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以前我一直說自己想要簡單生活,可是怎麼樣纔算是簡單生活呢?不知道。本書作者總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五件事情: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奉獻。關注主要事物,忽略次要事情,就是簡單生活的本質。

一、健康

健康毋庸置疑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健康是我們做一切事情的前提。我有個很不好的飲食習慣,不開心的時候就會暴飲暴食,從今天開始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慢慢改變。現在每天晚上都會運動一個小時左右,希望自己能夠每天堅持。

二、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對人類而言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人是一種社會動物,所以我們和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迫切想要和彼此溝通的慾望。作者將人際關係分爲三類:首要,次要,和外圍。首要關係包括“配偶,直系親屬和密友”。次要關係包括“好友,老闆,精心挑選的幾個同事”。剩下的人就屬於外圍。在這三類人際關係中,作者又把他們分爲對你有“正面,負面,中性”影響的人。積極的關係幫你成長,消極的關係會消耗你。在人際關係中,不管如何你都不應該指望他人爲了遵守你的標準、信仰或價值而改變。你唯一能改變的人是自己,當你自己改變時,與你走的近的人也會慢慢改變。想要發展和改善一段關係,少不了愛、信任、誠實、關懷、支持、專注、可靠、理解這八大要素的滋潤。

三、熱情

我的想法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和生活,然後喜歡自己所選擇的。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不僅能讓自己更加快樂,而且人們在做自己熱衷的事情的時候,會表現的更加優秀。這很符合常理,如果你對一件事情毫無興趣,甚至是深惡痛絕,你怎麼可能把這件事情做好。但人的喜好是會改變的,而也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做,那麼就要培養自己的熱情,喜歡自己選擇的。

四、成長

成長是什麼嗎?成長是知識的擴展,還是性格的完善?成長是體格的壯大,還是心靈的昇華?人都有惰性,突破舒適區不斷進步就是成長。成長是逐步積累的變化,人一旦行動起來,就可以形成正向的動力。從這種正向經歷中找到樂趣然後提升標準,持續行動,就有了成長的動力。對我自己而言目前的目標就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至少看三個小時書,管理好時間,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五、奉獻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所買到的,而是你所創造的,不是你所得到的,而是你所付出的。書中的作者有一個目標:讓自己成長起來,然後去影響身邊的人。一個一味索取的人是不會快樂的,一個懂得給予的人才是真正快樂的。

如果讀完了這本書,卻沒有付諸行動,那就是在浪費時間,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每天進步一點點,做事情先完成再追求完美。像這讀後感,沒有時間修改有什麼關係,至少做了,總比因爲忙沒時間修改,遲遲不敢發佈好,拖着好。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4

前幾天在大昭寺轉經的時候在大昭寺附近新開的一家書店“天堂時光”裏面看到了一本名叫《極簡主義》的書。當時因爲時間有限,僅僅翻了幾頁就離開了。本想在網上下載電子版的書來看,結果卻沒有找到。於是趁着今天有空,我又到了這家書店,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把這本書看完了。

雖然說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只翻閱了幾頁,但是書中所講的生活方式對我而言卻產生了很強烈的共鳴。於是在回家發現網上找不到這本書的電子版之後,我就心裏就一直惦記着這本書,想等到自己哪天空閒的時候,回到這家書店把這本書看完。

這本書開頭首先描述了主人公佐治亞和瑞恩兩個年輕人因爲破裂的家庭和飽經貧窮的童年,在高中畢業之後就直接踏入社會工作。因爲兩個人在童年時期都飽經貧困的困擾,所以兩個人工作都非常努力,都把年薪五萬美金作爲自己事業成功的標誌(因爲美國社會普遍把五萬美金作爲衡量一個人是否事業成功的標誌。),也覺得只要當自己實現五萬美金這個目標,就將獲得所謂的幸福。 後來,兩個人經過努力,都達到了,甚至超過了年薪五萬美金這個目標,但是他們卻發現自己並不快樂。因爲當他們實現了自己五萬美金目標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時間都被工作所佔據了。自己在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爲一家自己毫不關心的工作做着自己毫不感興趣的事情。由於現在社會大家習慣於以一個人所擁有的物質來判斷一個人的價值,所以他們倆個就在這個主張消費主義的社會的影響之下,拼命的購買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來滿足自己,豪華的房子和汽車,奢侈品,等等。雖然兩個人不到三十歲就已經年薪達到六位數(美元),但是由於花費過大,兩個人仍然是入不敷出,靠信用卡借貸度日。這樣逐漸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工作內容枯燥乏味,壓力過大導致他們心情沮喪,然後,爲了快樂起來就拼命的消費,用物質來換快感。結果過度的消費又會帶來大量的負債,負債又會帶來壓力等等,一直這樣無休無止的循環下去。

到了一定的年齡,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去思考的一個話題就是“生命的意義”,佐治亞和瑞恩也不例外。他們發現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多餘的東西,這些多餘的東西侵蝕着他們的時間,以至於他們不能把時間用到真正重要的地方。於是他們決定避繁就簡,把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要麼捐出去,要麼賣出去,要麼乾脆丟掉,在家裏只留下自己的必需品。在他們排除繁雜之後,他們發現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五件事情: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奉獻。

一、健康

健康毋庸置疑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健康是我們做一切事情的前提,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我們的健康,抽時間鍛鍊身體,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抽菸,嗜酒,熬夜。

二、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對人類而言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人是一種社會動物,所以我們不同於其他動物的一個最明顯的區別在於,人類擁有語言。就是因爲人類的社會性以及人類的這種迫切的想要和彼此溝通的慾望,所以不同的文明,儘管文化不同,但幾乎都發展出了自己的語言。作者將人際關係分爲三類:首要,次要,和外圍。首要關係包括“配偶,直系親屬和密友”。次要關係包括“好友,老闆,精心挑選的幾個同事”。剩下的人就屬於外圍。在這三類人際關係中,作者又把他們分爲對你有“正面,負面,中性”影響的人。積極的關係幫你成長,消極的關係會消耗你。

三、熱情

如果你所做的工作並不是你所熱衷的,你就不會從這份工作上得到快樂。如果生命只是爲了一份養家餬口的工資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去做自己不喜歡去做的事情,那樣的人生不會有任何意義。當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熱情所在,我記得前一段時間在Ted talk上看到一個視頻,演講者恰巧在談論你如何去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他說,你只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不能不做的事情是什麼?”(What is the things that you can’t not do?)。另外,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不僅能讓自己更加快樂,而且人們在做自己熱衷的事情的時候,會表現的更加優秀。這很符合常理,如果你對一件事情毫無興趣,甚至是深惡痛絕,你怎麼可能把這件事情做好。我突然想到了去年在XX外資銀行的工作經歷。領導欺負猥褻女員工不說,甚至在我在銀行門口和潛在客戶攀談一番,沒成成功讓客戶進銀行之後,他這樣對我說:“你跟他說那麼多幹什麼?先騙進來再說。” 有一句話說得好,員工所體驗到的企業價值完全來自於他的直屬領導。如果這樣的人都能做這個企業的領導,這家企業根本就不值得我去爲之效力。在這樣的企業呆久了,除了學會怎麼騙人之外,我實在想不到還能學到什麼其他的本領。在離開那家銀行,從新回到教育行業之後,我才發現我對教育行業的熱情。俗話說得好,沒有失去過就不懂的珍惜。而且我覺得,相對於騙人而言,我對於教育是更熱衷的,所以我覺得我做教育會比去騙人更優秀。

四、成長

閱讀使人成長,經歷使人成長。人最怕的不是最終一事無成,而是一輩子什麼都沒有嘗試過。在XX銀行,在前領導的壓迫下,我們團隊集體舉報了前領導猥褻下屬等一系列不法行爲。大領導雖然很明事理,走正常流程調查之後,前領導被人事部門開除了。但是新分給我的領導就說什麼,你看你們,把人家的工作都弄沒了,你看人家多可憐,有什麼深仇大恨的。在她的眼裏,按照正常流程舉報壞人反而成了小人,最終把我們之前團隊的人基本上都排擠走了,可能也是她本身心裏就有鬼,怕自己跟我們上一個領導的下場一樣。這件事情教會了我很多,我曾三番四次想辭職,不想在這樣的企業浪費時間,周圍的人都勸我不要走,勸我留一年,攢一年工作經驗再走。我很後悔聽了他們的話,雖然我知道他們是爲我好。但是我也很感謝這份經歷,它讓我看清了表面光鮮豔麗的銀行,其實裏面每個人過的都很苦逼(圍城)。也讓我學會了看人,有些人表面和和氣氣和你假裝的關係很好,但是你跟她講的每一句話,在關鍵時候她都會變了味兒的傳到領導那裏,變成她用來排擠你取得個人利益的武器。這份經歷也讓我明白了,什麼樣的企業纔是我願意努力和其一起成長的。

五、奉獻書中的作者有一個目標:讓自己成長起來,然後去影響身邊的人。一個一味索取的人是不會快樂的,一個懂得給予的人才是真正快樂的。

看完這本書之後,突然想起第一次去上海的時候帶了很多衣服,結果兩年之後,有一半以上的'衣服我連一次甚至都沒穿過。還有買了很多書,雖然都有看過,但是最後運回家的時候實在是費了一番功夫。這次來西藏我就決定要採取極簡主義的方法,只帶了兩套衣服供換洗,一些日常用品,這次連書我都一本沒帶,也不打算在西藏買書,這次爲了一切做到最簡,連看書我都只看電子書。當拋棄了那些無用的佔據着我們空間和時間的物品之後,我們才能騰出時間給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去除繁蕪,方見生命中孰輕孰重。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5

隨大流是許多人用來醫治自己的麻藥。不幸福嘛?買這個,買那個,我們日復一日努力着,努力跟上他們,我們將巨大的壓力施於自身,強迫自己成就事業,或變得和某人一樣。結果是,我們所揹負的壓力比任何時候都要沉重。是的,沒錯,我們所承受的幾乎所有壓力都完全源自於自身。當真要如此嗎?這還是我們自己嗎?這是《極簡主義》開場白對於我們的發問。而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幸福源自內部,源自內心,源自充滿意義的生活。

極簡主義,是一個幫助你獲得自由的工具——遠離恐懼、煩惱、重壓、內疚、抑鬱及束縛的自由。自由。真正的自由。

極簡主義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因爲它所關心的是找到對你而言最本質的東西。再強調一次,極簡主義是一個工具,我們用它來獲得人生的滿足感。確切地說,極簡主義只是去除生活中那些無關緊要的事物,從而使我們能夠專注於最重要的東西,以此來獲得快樂、滿足和自由。

而我們所關注的幸福,只能經由有意義的人生來實現:充滿熱情和自由的人生,可以實現個人成長、以有意義的方式來爲他們做出貢獻的人生。這些纔是幸福的基石,而非身外之物。

過有意義的生活意味着什麼?在《極簡主義》看來,使人生有意義的五大價值:

健康

健康本身並不是目的地,而是載你前往目的地的交通工具。《極簡主義》一書從飲食、鍛鍊、睡眠甚至心理等各個角度去講述了什麼是爲了健康「必須做」的事情,和不該做的事情。甚至質疑了人們對於做出改變的決心。要做出改變,最困難的部分就是決心,即決定何時付諸行動,即知道爲了改變必須做決定的那一刻。

從根本上說,我們堅信你做出的決定分兩種:理性決定和感性決定。

理性上,我們已經知道,我們想讓自己的生活發生改變。問題在於我們是理性地明白這些,而非感性地。我們並沒有發自肺腑地覺得必須有所改變。人生中的根本性轉變,只有在人們將「應該做」的事情變爲「必須做」時纔會發生。

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五大價值中最重要的。我們都想被愛。我們都想去愛。我們都想有人能一起分享生活。而在《極簡主義》,作者們通過「尋求超棒的新人際關係」、「改造你現有的人際關係」、「改變你自己」這三點去告訴我們如何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如果你和多數人一樣,把多數的時間、努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對你影響最少的那羣人身上。那這種狀況就必須改變。

首要人際關係是目前爲止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密友、直系血親,這是你的核心團隊,他們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人。而次要關係同樣舉足輕重,但只有在完成了應該爲首要關係做的事之後,你纔可以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給予次要關係人。

在任何關係中,你都不應該指望他人爲了遵守你的標準、信仰或價值觀而改變。你唯一能改變的人是你自己。當你以身作則時,與你走得最近的人,往往也會跟着效仿。如果你不快樂,就不必保持某種關係。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你就不該努力反思這段關係中出現的問題,只是說,如果行不通的話,你可以退出這段關係。

如果你的人際關係沒有進步,那它們便是在衰退消亡。而當人際關係有所成長時,你便會感到自己充滿了活力。若對未來沒有憧憬,人就會滅亡。若沒有願景,那麼,不管你碰到什麼都會是將就。《極簡主義》也在告訴我們,如何去維護好自己的人際關係。

熱情

有一種常見的誤解是,那些對所做之事充滿熱情的人都天性如此。這其實毫無邏輯,事實上也與現實截然相反。是的。絕大多數情況下,熱愛工作的人與對工作毫無熱情的人都是類似的。有些時候,熱愛工作的人同樣不想離開被窩,同樣不想處理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新項目。換句話說,充滿熱情的人就像你一樣。

首先,充滿熱情的人知道他們熱愛的是什麼。其次,熱情會引發更多的熱情。而尋找熱情往往是困難的,因爲我們很容易被日常工作困住,人們輕易接受了難以振奮、死氣沉沉的循環。《極簡主義》發現,生活中主要有四道枷鎖,讓我們無法尋找熱情,它們分別是身份、地位、確定性和金錢。嗯,這確實是一語中的。當你受限於身份認同時,就很難意識到你是怎樣的人。你有什麼有意義的特質,可以用來確立自己的身份?一旦擺脫了身份的束縛,你就能清空前行的道路,擺脫其他的枷鎖。地位、確定性、金錢也將不外如是。

成長和奉獻

《極簡主義》把最重要的兩章放在了最後:成長和奉獻。這兩種價值聯手,形成了我們生命的意義:實現個人成長,爲他人做出貢獻。

你的多數改變,都是通過每天在小的方面逐漸改善積累而形成的。每天行動一點點,讓我們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改變一切。提升你的標準、持續行動。如果你想繼續成長,就必須持續提升自己的標準。否則,你就會陷入停滯。或者,更糟,如果放低了自己的標準,你就會衰退。而當失敗給你帶來了大量的不滿,使你氣餒時,也會阻礙你繼續成長。你知道的,真正的成長的關鍵是持之以恆。

很多時候,所謂下決心往往並不是真的決心,除非你真的把它當成必須做的,除非你覺得它好像壓迫在你的神經末梢上,除非你被強迫着去做出行動。一旦那些應該做的事情變成了必須做的,你便是真的下定決心了。

而隨着你逐漸成長,有些很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你有了更多可以給出的東西。你越成長,就越能幫助其他人成長;而越是幫助其他人成長,你自己就越能獲得更多成長。成長讓人感覺好極了,但奉獻能讓你感覺更好。因爲你爲你愛的人們所做的事情往往比爲自己做的還要多。人類有着爲他們奉獻的內在需求,奉獻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極簡主義》同樣地爲如何奉獻、如何更好的奉獻提供了很多建議。要知道,給予纔是活着。只有在成長和奉獻的時候,我們纔會覺得自己實實在在地活着。我在讀這本書時,常常與作者們產生共鳴,他們推崇的很多東西,都是我一直在奉行着的事情。

比起高談闊論,我們更喜歡聆聽。我們關心他人。我們付出着愛。誰爲你的生活增添了價值?你又會怎樣爲別人增添價值?這本書爲我一直以來所奉行的事情帶來了意義,也爲其賦予了價值。更是鼓舞着我,繼續帶着熱情去努力成長,去奉獻,去成長爲那個最好的自己!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6

1、與客戶會談,希望重塑良好的關係,而只有短短的時候,重點應該表現公司所做的努力。這點,可以運用到,如果我想挽回不續班的以前的老學員,應該在短時間內讓家長看到,我們相對以前,做出了什麼改變,比如體系、難度、課次、服務、時間等。遇到抱怨,要耐心傾聽,告訴對方爲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展開的行動,及下一步的計劃。

2、細節遠不如運用這兩個理念意識重要:確定你想做什麼,然後將事件連續性落實到位去做這件事情。

3、開始行動:把要做的列個清單,定期更新,理念應用,會議結束後行動,如回訪等,同時做麪包和其他事情,制定計劃,努力保持事件連續性。

4、如果不去做,工作就永遠不會完成。爲什麼會發生:困惑,超出承諾範圍,超出能力範圍。

5、學會使用約會卡和舞會卡解決問題。

6、從必須做好和做了更好進行分類。

7、換位思考很重要。之所以重要,不僅在於這是一種培養同情心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當你與任何層次的人打交道遇到挫折時,能夠儘量把自己放在他們的位置上考慮,會更容易理解其觀點和做法。

8、當被要求出席某個會議時,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爲什麼需要我參加,換句話說,會議組織者認爲我能做出什麼貢獻:我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會議將持續多長時間?

9、減壓技巧:保持平和的心態,不管你的處境多麼潦倒,世界上肯定還有比你更可憐的人。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因飢餓、疾病、折磨等原因死去。與這些情況相比,我們所遇到的大多數問題都不算什麼。

感到壓力時,不妨打開報紙或電視,看看全世界都有哪些悲慘的人和事,自己的壓力就會小很多。要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想象一下,一看後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現在讓你憂心忡忡的問題到那時會怎樣?你還能記住它嗎?想象一下並看看這能否讓你有所不同。像馬拉松賽跑者那樣思考,把總目標拆分,完成一個子目標後,再努力跨越下一個子目標。

10、事件可以用甘特圖來表示:誰應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用電子試算表來表示:誰在什麼時候靠做什麼花費及賺取了多少。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7

從上週買來kindle開始,恢復了閱讀的習慣。閱讀的感覺真的很好,它讓我得以暫時逃離現實的瑣碎庸常,用審視的角度來反思梳理我的生活。

用kindle看的第一本書就是喬舒亞.菲兒茨.米爾本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一本書《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這本書討論的一個主題就是如何管理我們的生活,從而讓我們過上真正充滿意義而又源自內心所渴望的生活。如果你想要逃離那些蹂躪我們的靈魂的工作,希望能夠擺脫生活的重壓,希望有自由和時間去追求自己的愛好,希望自己不要像大衆一樣賦予金錢那麼多的意義,你希望取回自己的時間,過上有意義的自由的生活。那麼這本書確實值得一看。它會教你如何向這樣的生活靠近。

作者提出要過極簡主義的生活,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們的一生什麼纔是最重要的,作者提出最重要的只有以下五項: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奉獻。他們認爲永遠無法滿足的金錢,僅僅爲了維持生存的工作,聲名都不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健康

健康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我們想要幸福,就要努力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他認爲健康就是兩個方面:飲食和鍛鍊。在飲食上應該避免的食物:含有添加劑和防腐劑的包裝加工食品,糖(以及一切被稱爲甜品的東西:可樂、蛋糕、糖果等)作者甚至認爲麪包也不應該吃,因爲它是加工產品,我們的體內難以消化,水以外的任何飲料,肉類。關於肉類是最有爭議的,但是作者提出不吃肉以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應該吃什麼?水,每天喝不少於你體重數值一半數目的水;蔬菜果汁,可以給自己買一臺強力榨汁機;蔬菜,蔬菜的熱量低,但是它含有的維生素和其他營養成分卻很高;豆類;水果;魚類。(建議不吃生物鏈底層被捕生物,蝦蟹等,因爲它們是海洋中的清道夫,以一切沉入海洋中的死屍爲食。但是這個我持有保留意見,蝦蟹有大量的蛋白質;攝入有機食物,因爲有機食物不含有殺蟲劑和化學制品。結合以上飲食建議,兩位作者都選擇過魚食主義(即食用魚類的素食主義)的生活。同時,他們還提出了一種飲食方式,間歇性禁食法和正常的飲食輪流進行的飲食方式。一個間歇性禁食者會選擇一天連續十六小時不吃東西,八小時內吃兩到三餐。經過實驗,他們發現這是一種很好的減肥方式。這個星期,我也嘗試了這個方法,吃飯時儘量吃蔬菜,豆類,魚類,避免肉類,發現胃更加清爽。再堅持一段時間看看有什麼不同。

經過嘗試多種鍛鍊方法,他們總結出了“十八分鐘的極簡主義鍛鍊法”。深蹲,引體向上,俯臥撐每天三到五組,有點類似於keep。鍛鍊的原則,一享受鍛鍊,不喜歡跑步就不要跑步,可以做其他運動。二釋放壓力,鍛鍊不是痛苦的事,是釋放壓力的最好方法。三多樣化,不要只進行一種鍛鍊,可以經常更新。通過堅持這樣的健康生活方法,兩位作者都維持着最佳的體重狀態。

走上健康之路,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把應該變成必須,把它變爲每日必須項。我必須合理飲食,必須進行鍛鍊。心理學家劉軒認爲我們可以簡化我們的心理壓力,給自己定很小很小的目標,每天去健身房待五分鐘就好。將目標降低到我們的感性願意接受的範圍。我發現這個方法很有效,我現在給自己定的閱讀目標是每天哪怕讀五分鐘書也好。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把我們的必須項列到我們的時間計劃表中。

人際關係

評估現有的人際關係,方法是列出你所有關係的姓名,把這些名字分爲“首要”“次要”“外圍”三類人際關係。首要是最親密的人際關係。次要是老闆,好友,精挑細選的同事。其他都是外圍人際關係。再分析這個人給你帶來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正面人際關係讓你快樂,幫你成長。

首要人際關係是目前爲止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你的核心團隊。你必須把最首要的人際關係處理好,你纔可以把時間和精力給次要人際關係。要處理好人際關係。改善人際關係重要的是改變自己,而非他人。你堅持早睡,你的家人也會跟着你早睡。

你要明白你想要什麼人際關係,在交往中,什麼是你絕對不允許的?如,無法接受的信念或者價值觀,欺騙等。爲了吸引這樣的人,你自己必須變成怎樣的人。絕佳關係的八要素:愛,信任,誠實,關懷,支持,專注,可靠,理解。

兩位作者的家中都沒有網絡和電視。他把需要用網絡來做的事情都列好一個清單,固定時間到咖啡館,圖書館等有公共網絡的地方來做。他發現沒有了網絡以後,他有了更多的時間閱讀,寫作,思考,與朋友溝通,鍛鍊,思路更加完整。他認爲網路和電視很大程度上浪費了自己的金錢,注意力,時間,創造力,讓自己不關注身邊的真實世界,侷限了自己的認知,剝奪了與他人交往的時間。

文中關於成長、熱情、奉獻三個部分也有很多有價值的見解。如“你的身份源自於有意義的生活,而不僅僅你的職業”我們要尋找到自己的熱情就要解除枷鎖,否則你無法真正找到。問問自己“如果金錢不成爲問題,你會爲你的人生做些什麼?我們肯定會做讓自己每天都處在興奮狀態的事。所以最讓你激動,最能維持你興奮感的事就是你的熱情所在。”怎樣以自己的愛好謀生,找到至少三個以你的愛好謀生的人,模仿他們的成就途徑。

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籍,就像作者遵循的極簡主義原則。內容也儘量精簡,沒有多餘空洞的贅述。讀了這本書,我對極簡主義者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極簡主義者絕不僅僅是扔東西,是把你的時間用來追求對你人生真正重要的事,如健康,熱情,成長,美好的人際關係。

《極簡主義》讀後感 篇18

快節奏的生活,無止境的慾望,讓我們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和金錢在物質生活方面。“花錢能讓我感到幸福”這是大部分人年輕人曾有的體會。這是因爲這樣,我們承擔的各種的債務:花唄、房貸、車貸......

剛畢業的我成功加入了“月光一族”,消費主義宣傳的“拉動”和內在物慾的“推動”使我每個月都在花錢還錢“死循環”的日子中度過。所以經歷了這疲憊不堪的3個月後我開始反思我的生活,擁有這些東西我真的幸福嗎?在我迷茫的時候這本書出現在我的眼前,進入了我的生活也開始改變我的生活。

《極簡主義》的作者是“成爲極簡主義者(Becoming Minimalist)”網站的創建者和編輯,此書介紹了作者從日常生活中常被人忽視的物品清理入手,提出正是因爲現代人積累太多不需要的物品,反而使得很多人在盲目的物質積累過程中迷失了真正的生活目標。通過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人們可以從已擁有物品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重新找到自由的感覺,並能投入更多精力、財力去追求自己更偉大的夢想。

大多數人也許將極簡主義簡單的理解爲整理物品或處理物品,有着固定的方法和模式。那是錯誤的,極簡主義對於我來說更重要的整理的物品的過程,發現自己生活真正所需要的,然後有更多的時間花費在自己所熱愛所追求的事情上。正如書中的自由記者安妮特,因爲常年在外工作,在還沒成爲極簡主義者之前,每離家三到四個月回來後房子裏各種各樣的賬單讓她頭疼。正是因爲這樣,他決定開始消減自己個人物品的數量,然後徹底變成一個“世界遊牧者”,然後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花在自己的新聞網站上。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的案例,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實踐極簡主義,沒有固定的公式,也沒有特定的標準去滿足。人人都可實現極簡生活,但是需要時間和勇氣的和對自己目前生活的認知,是需要我們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和改變的決心。

《極簡主義》使我對生活有了重新的認識,慢慢地作出了改變,我開始清理我的衣櫥,刪除我不會看的公衆號和不常用的應用軟件,收拾清理我不需要的物品......發現原來我的生活真的不需要這麼多的東西,心情變得舒暢,有時間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人本來就是一個簡單的個體,只是因爲外界的環境纔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也正是因爲複雜的環境帶來的各種壓力,“極簡”這個詞纔會重新進入人們眼簾。我想這也是近幾年返回鄉村生活,人們嚮往寧靜悠遠的生活的原因。因爲擁有更少的物品的生活總能讓人感到自由,感到生活的本真,給人以蓬勃的生命力,使人們重新感受到生活充滿希望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