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易中天《三國紀》讀後感500字

易中天《三國紀》讀後感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三國紀》中,易中天先生以他獨特的視角和觀察角度爲大家揭開三國的真實面目。

易中天《三國紀》讀後感500字

易中天在《三國紀》中通過史料與分析來逐條尋找並批出《三國演義》的諸多不妥之處,並且通過分析來解開三國的真實面貌。

《三國演義》爲什麼讓人如此癡迷?只不過是有心計、算計、權術、謀略。你想想,這些東西看起來多刺激?而且還可以把這些用於戰場、官場、商場乃至於情場,誰不想要?所以精彩,所以刺激,所以想看。但這些精彩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三國演義其實是一部忠義對抗邪惡的鬥爭史,忠義爲了戰勝邪惡,就以惡抗惡。這種對抗,說好聽叫鬥智鬥勇,說難聽叫勾心鬥角。《三國演義》從頭到尾都貫穿着這勾心鬥角,尤其是在赤壁大戰前後:周瑜和諸葛亮兩個正人君子,到三國演義裏變成了兩奸邪小人,一個“妒忌陰險”,一個“奸刁險詐”,全無光明磊落可言。

而且《三國演義》的寫作傾向是“尊劉貶曹平淡孫吳”,只因重義氣而往歷史的臉上塗胭脂,過分誇大諸葛亮,過分貶低曹操,只要能表現諸葛亮的神奇計謀的照單全收,只要能看出曹操奸詐無恥的一樣不落。在赤壁大戰中原本不重要的關羽大發神威,神奇的諸葛亮神奇地借了東風,原本的關鍵核心孫權、魯肅和周瑜隻字不提。整個三國的歷史在羅貫中手裏變樣了,大變樣了。

判斷一個人物,不能從是忠是奸,是好是壞,是善是惡來判斷。因爲從多方面來看,好人也有壞蛋的時候,惡霸也有善念,忠臣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奸臣。人,就是一個多面體,同樣歷史也是,正因爲三國被單純的看成了是非的鬥爭,再加上情感的傾向與歷史的兩面性,所以三國曆史的臉上也被塗滿了各種油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