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3篇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高爾基悲慘、令人憐憫的童年故事,讓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下面是小編精心爲您整理的高爾基《童年》讀後感3篇,僅供參考,希望您喜歡。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3篇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1

在我的心裏,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幸福快樂、無憂無慮的,自從看了高爾基的《童年》之後,我改變了這個想法。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的第一部,從高爾基三歲時跟隨母親到外公家生活寫起,到外公讓十一歲的他“去人間謀生”結束,再現了他艱辛、坎坷的童年生活。

外公家有一個小染坊,生活還算富裕,但是,除了善良的外婆每天照顧他,給他講故事之外,沒有人喜歡他。他的外公脾氣暴躁,常常無緣無故地打人,染坊裏的工人、外婆和高爾基都曾經遭到外公的毒打,有一次我被打得昏厥了過去,躺在小屋裏大病了一場。他的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人,爲了爭奪家產,常常吵鬧、打鬥。有時候,他還要和小夥伴們一起去撿廢品,來維持他和外婆的生活。

和高爾基相比,我的童年是溫馨和甜蜜的。我的家裏雖然沒有汽車、洋房,但有一個疼我的媽媽,愛我的爸爸,雖然有時候我家裏也會有一些小風波,但是和高爾基的生活比一比,彷彿都是一些甜蜜的小插曲。雖然我不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但是,他們都非常疼愛我,有什麼好吃的都給我留着,常常給我打電話,囑咐我要好好讀書。我的舅舅也很喜歡我,每次到外婆家去,都會帶我到河邊去釣魚,到山上去摘甜甜的柿子和野葡萄。

和高爾基相比,我的童年是快樂和幸福的。無論我想看什麼書,爸爸媽媽都會給我買回來,爸爸還給我買了一臺電腦,我可以練習打字,玩遊戲,上網查資料,還能在校訊通博客裏上傳自己的作文,和老師同學盡情地交流,學習讀書和寫作文的好方法。

每天清晨,我可以揹着書包到學校去讀書,學校裏有無私奉獻的老師和團結友愛的同學。我不用擔心同學們會給我起難聽的外號,不用擔心老師會找一個藉口把我趕出校門。再看看高爾基,他穿着母親的低幫皮鞋,還有外婆的棉襖改制的舊大衣和黃襯衫到學校去上學,常常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嘲笑,還給他起了外號叫“黃方塊”。他渴望讀書,但是又沒人給他買,有一次,他拿了母親的一塊錢去買書,被母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同學們知道了,又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小偷”。

童年時期的高爾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艱難的成長着,但他並沒有喪失勇氣和信心,依然堅持不懈地學習,最終成了一名偉大的作家。和高爾基相比,我是多麼幸運呀!

我不僅要和高爾基比童年,還要和他比學習,不僅要把語文、數學、英語學好,還要學習各種科學知識,豐富我的人生,長大以後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讓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2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着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爲生。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裏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充滿着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爲一代名家,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3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我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一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麼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裏,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着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我,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我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我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

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裏,教官要求我們自我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貌,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靠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潛力。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到了一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爲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完美的心靈並未受這些消極態度的同化,始終持續着自我高尚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體現了他所有的內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廖沙感覺到自我的存在。

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裏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忙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