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5篇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悲傷逆流成河》該小說講述了上海弄堂裏一起長大的易遙、齊銘在校園內外糾葛的成長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5篇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1

書中寫了很多的感人的故事,書中的易遙是那麼的悲慘,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以死換來了他人的信任,換來了自己的無辜。

更多的時候,我也時常問自己,自己是不是對他人不信任。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一點,但說真的,我們要努力去相信眼前的一切,雖然你有時會覺得這世界很多時候都在欺騙着你。不要等到後悔的時候纔去相信,也許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可悲的愛情,齊銘和易遙沒有走在一起,那也是曾經了。因爲他們兩個根本是不同世界的人,就像同性的磁鐵一樣。相反的最終只能各走各的,但記憶裏總少不了那一段,永遠的擱置在心裏。顧深湘同樣的走了。一個是可能,一個是不可能,兩個都走了。一個只留下從前的記憶;一個留下了一句話——這個世界太骯髒。剩下只是活着人的無盡的悲傷。

可恨的愛情,唐小米心底的那顆沉默的黑暗的一面慢慢地流遍全身,爲了得到想要的,暗地裏可以去傷害另一個人,卻不一點不覺得過不去,甚至還向別人展現出純美的一面,就像一隻披着羊皮的狼,是那麼的虛僞!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黑暗的一面,這一面它不可能從你身上剔除,只在於你自己,如何對待。對這個世界充滿美好,真的不要抱怨,因爲那真的是徒勞的,它不可能因你而改變,只有你因它而改變。

珍惜別人的愛情,同樣的,努力追尋自己的愛情,不要爲了愛情,將黑暗吞噬了心,即使沒有獲得,但至少曾經追尋過,那已足夠。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2

光線在瞳孔中,只射進一縷時,頓寂寞,頓溫暖。

明媚中我看見憂傷,就如同我被刀匕劃出一道冗長的血口,卻在最痛處有人爲我包紮。開與落,來與歸,喜與悲,笑與淚。我在人羣的形形色色中找到插褲袋的人,他們在綻開,奔來,喜悅,歡笑;依然有低頭看路的人,他們則落去,迴歸,悲憤,淚垂。我不喜歡簡單的節奏,更不喜歡複雜的情節,依是孤獨在青春的暮靄中。

花季,雨季,如果沾上了污穢,亦是芳華,年華。女孩子灰暗,真正的灰暗是否讓她在蒼茫中獨立面對。有些早。而男孩子過晚地心痛,又是否是一種晚熟?

他們都不應該這樣接受。然而,他們矗立的人生不在想象的部落,他們依是凡人,普普通通的綠草,晨曦抑或是風雨,他們無從選擇。他們只能提前知悉,在樂過後,一定會有悲傷在悲傷後悲傷。

她很幸運,在蒼茫中有那絲縷陽光影射在她的生命中。她沒有任何的理由不生活。同樣的,他很欣慰,晚熟下是他關懷還落拓的光芒……

對於她們的未來,我未知。對於每一個人,我依舊是個過客。

那個白天,我擡頭暸看黯淡的夜空。我感到一顆石頭在心臟上幾次被彈起,這應該叫做隱痛。該與不該就像我眼中的風景,混淆在落花秋去中,消逝在伊人何方君何方中。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3

看完這本書給我最多的感覺是現實——赤裸裸、殘忍而又過分的現實,這本書中的社會過分的殘酷。人物的刻畫很鮮明的讓人心疼,讓人能充分體驗到什麼是世態炎涼,什麼是人情冷暖。而在這本書中寒冷是遠遠大於溫暖的,而殘餘的溫暖也會在最後變成寒冷。

易遙是最讓人同情而又心疼的。在作者塑造的四個主角中,我最喜歡的也是易遙。她雖墮落也因環境而起,這樣的性格能充分展現環境的殘酷。她的墮落也許是對冰冷家庭和周圍環境的絕望,從而想徹底的埋入黑暗,也許是由青春期女孩情竇初開的好奇引起的,這都是一種矛盾卻又真實存在的現象。易遙一開始也許只認爲自己是依賴齊銘的,把他當成了生命中僅存的溫暖。當齊銘走向顧森湘的時候,易遙的世界徹底沉在了黑暗中,她既無助也爲齊銘的新生而祝福。她和齊銘就是兩條從一個端點射出,卻走向不同方向的射線,不可能有結果。

齊銘是既讓人愛又讓人恨的。易遙愛他,她也愛易遙,可誰都沒有說出。齊銘對易遙的關心、心疼都讓人感動,但他卻逃脫不了母親的桎梏。在林華鳳暈倒時,母親的威脅中,易遙的無助時,他選擇了他的母親。他放棄了易遙,走向顧森湘,留下易遙一人面對黑暗。但是不得不說他是迷茫的,到最後他都不知道自己愛的是誰。但我更願意相信他愛的是易遙,易遙的世界真的不能沒有他。

顧森湘,我對她並沒有太多的感情。我不知道她骨子裏究竟是好還是壞。她是一個好姐姐。正如顧森西所說,顧森湘純潔的猶如百合,可是在這樣的社會裏過多的純潔註定了悲劇。她不是白蓮,因爲她沒有白蓮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一點點的骯髒足以顛覆她的整個世界。她沒有易遙的堅強。易遙可以在黑暗中苟延殘喘的活着,而她不能。她和齊銘都是優秀的極端,但是他們並不一定適合。

顧森西,他和易遙一樣是“惡劣”的極端。他對易遙的好感也許只是同病相憐的感覺,這種好感並不是愛。他和易遙也不適合,兩個墮落的人在一起只能更加墮落,他們在一起也只能互相慰藉。

林華鳳和李宛心都是這個殘酷社會中典型的市儈之人。她們都是尖酸刻薄的。林華鳳將對易遙父親的恨都轉嫁在了易遙的身上,卻無法否認她是自己女兒的事實,所以他對易遙始終是有愛的。她出賣身體爲易遙賺取學費,她死後那信封上對女兒的愛稱“遙遙”足以表達心中對易遙的愛。她騙易遙說學費是她父親出的也是想在這黑暗中苦苦掙扎,抓住那唯一的一點點陽光罷了。李宛心和顧森湘的母親都是喜歡優秀的孩子,也勉強可以定義爲“趨炎附勢”,這樣的母親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她們在對待他人的態度上也是可惡的,並沒有真正掌握母愛的定義。

易遙,顧森湘,齊銘,他們最終的結局都以悲劇收場。自殺對於他們三人來說都是一種對生活的絕望。顧森湘的單純性格決定了她不能被一點點的骯髒沾染,甚至可以說她是怯懦的,面對骯髒的世界不夠堅強。而易遙她在面對惡劣環境時並不害怕,她只是不能容忍朋友和所愛之人對她的不信任,或許應該說她不能容忍黑暗中沒有溫暖,沒有愛。而齊銘他應該是對自己的世界感到迷茫,也爲事態炎涼而感到無奈。也許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愛的是誰,究竟爲誰而死。

看完這本書是讓人在悲哀之餘禁不住的感慨。不由得對這幾條年輕的生命而感到惋惜和心疼,卻也無能無力。情不自禁的重新展望我們的世界,是否也有如此淒涼的一面……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4

昨晚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把《悲傷逆流成河》看完了,因爲急着知道最後的結局一直看到凌晨三點多!看得我哭溼了幾張紙巾,整本書都有着悲傷的基調,發現郭敬明很愛賺取我們的眼淚,從夢裏花落到夏至未至再到現在的悲傷,哪本不是看得我哭得淅瀝嘩啦,哎喲,本小妞還是比較喜歡童話,喜歡圓滿的結局。

很喜歡也很心疼裏面的女主角易遙,她很命苦但很堅強,不像一些肥皂劇裏的苦命女被人欺負只會忍氣吞聲扮演善良的戲碼,易遙有個性,她會對那些欺負她的人反擊,我覺得這纔是真實的並且完全可以理解的,可是齊銘卻用“惡毒”來形容她。齊銘是易遙生命裏的一線希望.在一條漫長的河流裏只有齊銘這根水草在救助着易遙,曾經易遙說什麼他都相信,可是最後他對易遙曾經那麼肯定的信任竟消失不見,我本以爲易遙是不會自殺的,因爲她的生活已經夠黑暗了她都沒有想過自殺,可是最後還是出現了這樣的結局,雖然不是我希望的可是也算情理中吧。

其次喜歡的是顧森西,我完全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我以爲他和易遙最後會幸福地在一起,以爲即使沒有了齊銘至少還有他在易遙身邊,可是最讓我失望的卻是他。他說“我就是恨不得你代替她去死”他說恨不得易遙代替顧森湘去死,代替他姐姐去死。他以前不是也相信她的嗎?爲什麼最後這兩個世界上唯一對易遙好的男人都不再信任她了呢?我也不知道,連我都相信她,我看書的時候相信易遙不會做這種事的,可是我相信沒用啊。

我最討厭的不是唐小米,因爲我覺得她完全是虛構的,我不相信有生活中真的有這麼虛僞惡毒的女生,(可能本小妞天性善良吧,哈哈)所以對她沒什麼感覺啦,我也不討厭齊銘,雖然他曾經給了易遙希望最後又全都收回,雖然他把伸向易遙的手縮了回去,雖然他走近易遙最後卻試者逃脫。可是,他算是真實,我覺得他是生活中會真實存在的人,他最後的自殺是因爲易遙嗎?我覺得易遙一個人的分量肯定不足夠,加上顧森湘還差不多。

現在只剩下顧森湘和林華鳳了,媽媽都是偉大的,我當然不討厭林華鳳,但是我討厭她對愛的表達方式,我想,如果她對易遙溫暖些的話,整個故事都要改寫了,可能我對她的要求太高了吧,因爲她也是個可憐的人,她每次對易遙說“你怎麼不去死”其實都是在對自己說。

我討厭顧森湘,她比故事裏的任何人都幸福,她年輕漂亮純潔聰明優秀,她愛人也被人愛着,她憑什麼自殺,我不知道在她身上發生的那件讓她覺得世界骯髒的事是什麼,我覺得這件事再噁心再惡毒她還是比易遙幸福很多,她憑什麼要自殺。真是氣死!

小說裏有很多細節佈置地很好,比如易遙拿着揀到的五塊錢去買羊肉串咬下的第一口卻哭了,比如易遙發現齊銘手機裏管顧森湘叫湘湘管自己卻叫易遙,最後她發現在林華鳳的手機裏自己是遙遙以及“遙遙的學費”。可是小說的結局讓我很生氣,世界上有那麼多生命飽受着飢餓戰亂疾病的折磨都堅持地活着沒去尋死,這些年紀輕輕有着長遠未來的人卻自己結束生命,真讓人惋惜。

  悲傷逆流成河讀後感5

我記得,數學課中,我們曾學過:“擁有兩個端點的是線段。擁有一個端點的是射線。直線沒有端點。”而齊銘和易遙就像是同一個端點放出去的線,卻朝向了不同的方向,於是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男主角齊銘的內心深處究竟藏着什麼樣的痛苦,他和女主角易遙最後的對白時心中究竟是揪心的痛,還是撕心的痛……到底他是從一開始就一直對易遙有猜忌,還是每次靜下心來就爲自己的這種莫名其妙的猜疑而狠狠的給自己一耳光。爲失去了而感到撕心裂肺,對於易遙的離去,到底會是心痛,還是會痛心?

一切罪過都是悲痛的,沒有《幻城》的華麗,沒有《夢裏花落知多少》的詼諧,相同的是都以悲傷的結局匆匆收場,不管是“在冷漠的城市裏死亡,在潮溼的荒野裏繁盛。”還是“記憶裏你神色緊張地把耳朵貼向我胸口聽我的心跳聲,然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又或者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裏。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白色的。黃色的。甚至是粉紅色的世界。爲什麼惟獨你生活在黑色的世界裏?”都不曾讓我感到落淚的悲傷,只有那句“易遙,你去自首吧!”讓我真切的體會到了易遙的絕望,如果世界上沒有一個知己,一個可以信賴,可以傾訴的人,生命還有什麼意義。易遙對齊銘不是知己,甚至連愛都不是,多的,只是一種期盼吧。

“黑暗中你沉重的呼吸是清晨弄堂裏熟悉的霧你溫熱的胸口緩慢流動着悲傷與寂靜的巨大河流”全文的最後三句話,是給我觸動最深的三句話,當看到這裏時,你已經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批駁齊銘,怪他爲什麼不能理解,不能相信易遙了,因爲,他用自己的生命,給自己犯下的錯誤,寫下了一個黑色的句號。當齊銘躺在牀上,在煤氣的黑暗中漸漸失去意識,只能沉重的呼吸,感受着胸口的溫度正在一絲絲的離開自己,他是否看到了易遙的靈魂就在自己身邊望向自己離開的軀體呢?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易遙,終於不再孤單一人了!

現實的人生中如此黑暗,如此齷齪的場景數不勝數,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以平常心來對待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