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小學端午節活動方案範文(精選4篇)

小學端午節活動方案範文(精選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爲了確定活動的圓滿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活動方案,一份好的活動方案一定會注重受衆的參與性及互動性。制定活動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端午節活動方案範文(精選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端午節活動方案範文(精選4篇)

  小學端午節活動方案1

一、指導思想

以民族傳統節日爲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爲中國的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來沒有被人遺忘。由中宣部等聯合發出的《關於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實施意見》中指出:“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要把傳統節日教育納入學校教學活動之中,推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課堂、進教材。”

以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爲核心,通過各種活動的展開,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設計

(一)說一說

對象:1-5年級

通過晨會課、班會課、班隊課,組織學生說說相關的知識。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糉子的習俗。說說屈原的故事。說說屈原的詩詞。

材料:每班上交活動照片2張,

(二)找一找、畫一畫

對象:1——4年級學生

要求:從閱覽室或網上找一找關於端午節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詩詞;賽龍舟和包糉子的習俗。

材料:3、4年級以“走近端午”爲主題製作一份手抄報,每班要求於6月7號前上交5份手抄報。1、2年級以端午爲主題畫一張畫,每班於6月7號前選取5份上交。請年級組長收齊後統一交給呂堅老師。

(三)寫一寫

對象:5年級學生

要求:以“說說端午”爲主題,以寫信的方式給自己的同學、親戚寫封信,說說自己對端午節的理解、和自己的同學、親戚分享端午的快樂。每班於6月7號前選5封優秀的信上交。請年級組長收齊後統一交給韓海英老師。

(四)學一學

對象:1——5年級學生

要求:綜合、校本課以“我向老師學一技”爲主題,一二年級學習畫蛋殼畫,三四年級學習做鹹鴨袋,五年級學習包糉子。一、二年級由黃文娟老師負責收好作品交給呂堅老師。

(五)比一比

對象:3——5年級學生

要求:以“六一我作主、端午我進步”爲主題,以班級爲單位,進行故事演講比賽。故事內容可以是學習屈原的小故事、可以是反映端午民俗氣息的生活故事、可以是自己在端午學習一項技能的'小故事。材料:每個班級上交三份感受,由年級組長統一收齊。

三、相關資料

一:端午節的由來

(參考資料)

1、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濤神說。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爲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3、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爲,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糉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糉子投入水裏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二:端午節的故事

(參考資料)

1、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二十二歲時,就已官居左徒、三板大夫,輔助楚懷王。其時楚懷王受到奸臣的進讒,沒有接受屈原關於聯齊抗秦的主張,被說客張儀騙到秦國軟禁起來,逼他割地獻城,後因憂慮成疾,不久便死於秦國。

屈原知道後悲憤欲絕,上書請求頃襄王爲懷王報仇。但頃襄王窕寵信奸佞,不思振復,將屈原削職放逐江南,其後楚國被秦國攻陷,亡在旦夕。屈原救國的願望破滅了,在極度憂憤悲慟的心境下,於公元前278年(屈原六十二歲時)農曆五月五日縱路投入波濤洶涌的汨羅江。

楚國人民聞訊,紛紛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屈原的身影。這便成了每年此日競賽龍舟的起端。之後,人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但由於人們祭屈原的米,都讓江上的蛟龍吃掉,故後來人們改用糉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糉子。此後,歷代沿襲下來,便演變成端午節吃棕子的風俗。

2、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伍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賜伍子胥寶劍,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伍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作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4、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爲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蹟,乃與詩人節合併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爲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爲清兵所捕,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四、端午節的習俗

1、觀看視頻《賽龍舟》(見視頻附件)並瞭解端午節舉行龍舟比賽的原因:愛國詩人屈原因爲擔憂國家興衰,憤而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而感動天下百姓,百姓爲怕魚兒吃掉屈原屍體,不僅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糉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2、品糉子、研究包法

(參考資料)

猜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肚裏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謎底:糉子)

大江南北品名糉

1廣東糉子:廣東糉子個頭大,外形別緻,除鮮肉糉、豆沙糉外,還有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爲餡料的什錦糉。

2閩南糉子:廈門、泉州的燒肉糉、鹼水糉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糉的糉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並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

3寧波糉子:浙江寧波糉子爲四角形,有鹼水糉、赤豆糉、紅棗糉等品種。其代表品種鹼水糉,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鹼水,用老黃箬葉裹紮。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4嘉興糉子:嘉興糉子爲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如鮮肉糉,常在瘦肉內夾進一塊肥肉,糉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肥而不膩。

5北京糉子:北京糉子是北方糉子的代表品種,其個頭較小,爲斜四角形。北郊農村,習慣吃大黃米糉,粘韌而清香,多以紅棗、豆沙爲餡。

其他較爲著名的糉子還有四川、兩湖的辣糉、貴州的酸菜糉、蘇北的鹹蛋糉。

外國的糉子

1日本:稱糉子爲茅卷,在陰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葉或菰葉包米粉,成長圓柱形。

2越南:陰曆端午節吃糉子。鹹糉用糯米加蝦米、瘦豬肉、紅豆,再加半隻鹹蛋包成;鹼糉,是用糯米粉加椰絲、蝦米、綠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糉,用糯米、肋條肉、蝦米、綠豆和五香調料包成,煮熟剝殼切片而食。

3泰國:潑水節和雨季吃糉子,以甜糉爲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頭、地瓜,用芭蕉葉包成蒸熟後再吃。

4墨西哥:有“糉子節”以歡慶玉米豐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土豆、辣椒等煮熟後食用。

此外,哥斯達利加、洪都拉斯、祕魯等國家也有吃糉子的習俗。

五、端午節詩歌

(參考資料)詩朗誦:

1、唐文秀《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五月五日》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譯文)屈原已沉江自殺,楚人爲他的不被容納而悲哀。哪裏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趕蛟龍罷了。沒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尋他死後的遺蹤.(只留下)碧綠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峯的影子.

小結: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篇,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把端午節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小學端午節活動方案2

一、活動目的:

爲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結合端午節的文化背景,通過“銀杏情懷,端午獻愛”主題教育活動,爲中華民族的氣節教育、氣節文化和學校特色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

二、活動主題:

銀杏情懷端午獻愛

三、活動時間:

6月19日——6月26日

四、活動內容:

(一)找一找

對象:4-5年級學生

內容:從網上或書籍中找一找關於端午節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如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詩詞;賽龍舟和包糉子的習俗等。

時間:6月19日——6月24日

要求:4-5每班上交1份手寫作品。

(二)說一說

對象:2-3年級學生

內容:利用集體晨會或綜合班隊課說一說端午節的由來;說一說包糉子的習俗;說說屈原的故事;說說屈原的詩詞。

時間:6月19日——6月24日

(三)畫一畫

對象:3—5年級

內容:以“端午情懷”爲主題出好一期黑板報黑板報、班級KT版等陣地,進行相關內容的環境佈置。

時間:6月20日

(四)拍一拍

1、對象:1—2年級學生

內容:以“我愛端午”爲主題拍攝一張在家和家人過端午節的情景,能反映端午的習俗。

時間:6月22日—6月24日

要求:1-2年級學生每班上交1張家人笑臉的照片

2、對象:3年級學生

內容:以“端午獻愛”爲主題,先向長輩學習糉子的各種包法或者五彩繩的系法,並拍下照片,將自己包好的糉子或彩兜送給身邊的長輩,以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和孝心

時間:6月22日—6月24日

要求:3年級學生每班上交1張製作鴨蛋兜兜的照片

  小學端午節活動方案3

一、指導思想

爲了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營造端午節文化氛圍,我校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

二、活動設計

(一)找一找

對象:1——6年級學生

要求:從閱覽室或網上找一找關於端午節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詩詞;賽龍舟和包糉子的習俗。

(二)說一說

通過班會課、班隊課,組織學生說說相關的知識。

1、對象:1——2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糉子的習俗。

2、對象:3——4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糉子的習俗;說說屈原的故事。

3、對象:5-6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糉子的習俗;說說屈原的故事;說說屈原的詩詞。

(三)畫一畫

對象:3——6年級學生

要求:以“走近端午”爲主題製作一份小報,能反映端午的習俗,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

(四)寫一寫

通過黑板報、班級櫥窗等陣地,進行環境佈置設計。

對象:3——6年級學生

要求:以“端午情懷”爲主題出好一期黑板報。五、六年級學生進行屈原詩詞鋼筆書寫比賽。

(五)學一學

對象:1——6年級學生

要求:以“我向奶奶學一技”爲主題,學習糉子的名種包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用各種豆物作爲佐料包糉子,並品償不同地方、不同的風格、不同特色的糉子。

  小學端午節活動方案4

一、活動背景:

以民族傳統節日爲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爲中國的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來沒有被人遺忘。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是弘揚傳統美德、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因而,學校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根據學生實際,制定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端午節系列活動方案,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對端午節認識與瞭解,用節日的傳統文化哺育他們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小學生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開展緬懷輩,傳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動。

三、活動主題:“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

四、活動時間:5月26日——5月30日

五、活動內容、形式、時間、要求

1、由大隊委幹部發表以“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爲主題的國旗下講話。(5月26日,大隊部負責)

2、各年級出好一期“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專題黑板報(5月30日前,大隊部負責)

3、學校德育處利用校班會在全校範圍內組織開展“端午節”民俗民風知識講座(5月30日)。通過講座,讓每個學生對端午節的習俗有進一步的瞭解,同時動員學生跟隨父母一起端午系列活動活動,另一方面也是對傳統節日美好體驗,加強了親子間溝通、瞭解,以此和諧親子關係,也能更好的幫助延續傳統文明。(德育處負責)

4、小舞臺:紀念屈原以及經典詩文朗誦會

 六、詩文朗誦會安排

準備工作:舞臺(後勤組)主持(學生)

音響(周雙等)

節目單:

(1)校園集體舞(六年級)

(2)一年級《論語

(3)一年級《論語》

(4)五年級《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5)二年級《弟子規》

(6)二年級《弟子規》

(7)三年級《論語》

(8)三年級《論語》

(9)四年級《端午組詩》

(10)學校詩朗誦(六年級)

(11)表演舞(五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