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集合15篇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爲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集合15篇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

一、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2.能力目標瞭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

活動重點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活動難點畫月餅活動準備白紙、彩筆若干,關於中秋節的音樂。

活動過程一、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1.說說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樣度過的。

2.聽一聽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二、中秋節的風俗

1.欣賞圖片瞭解中秋節。(與家人團圓,吃月餅等)2.朗讀兒歌知道中秋節。

八月十五賞月節,擺上果餅來拜月。

八月十五團圓節,親人團聚像過年。

八月十五豐收節,敲鑼打鼓慶豐年。

八月十五中秋節,傳統節日記心間。

三、中秋節有關的歌曲。

欣賞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

知道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是個團圓的日子。

四、中秋節繪畫每個幼兒畫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月餅形狀,並裝飾。

活動小結

1.複習學習的兒歌,加深對中秋節的印象。

2.欣賞歌曲《中秋大團圓》。

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下載教案、領取課件PPT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2

一.活動背景

中秋節到來,由於趕上非常時期,同學們無法回家和家人們過上大學以來的第一個中秋節。但是,在大學,理學院,信計093班,還有一個同樣溫暖的家。充分考慮到同學們對團圓的渴望,所以特地舉行這個中秋晚會。

二.活動時間

20xx年9月6日(中秋節)18:00~20:30

三.活動地點

山東x大學新體育場北側

四.活動主題

我在山建有個家

主題闡釋:抓住中秋這一天同學們對家的渴望,以“家”爲主題,增強同學們對班級對學校的熱愛。

五.活動目的

1使同學們感受到家的溫暖,不至於在這樣一個團圓的日子裏感到寂寞。

2增強同學之間的情感,是同學之間有進一步的瞭解,來彌補未軍訓造成的同學之間不熟悉的缺憾。

3鍛鍊同學們表現自我的能力,使同學們敢於表現自己。

4增強班級凝聚力,爲下一步班級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活動負責人

特邀嘉賓以及預計參加人數和人員分工

負責人:信計093班班委

特邀嘉賓:學生會各部部長及主席

預計參加人數:32人

人員分工:擊鼓手一名主持人一名錶演者三十二名

七.活動前期準備

1借用學校的啦啦棒加油鼓以及擴音喇叭等設備。

2統一學生時間,選擇最恰當的時間舉行晚會。

3班委統一採購月餅等食物。

4讓同學們分四隊,沒隊至少出6個節目,制定節目單,規範流程。

八.活動開展

六點鐘晚會正式開始,按照節目單的流程,同學們依次表演,中間穿插上各種小遊戲。詳情見節目單:

九.活動特色:

1.邀請大二學長和我們一同慶祝,增加了家的感覺。

2.活動強調“人人蔘與,我也是組織者”

3.活動中加入了3個集體項目,有助於增加班級凝聚力。

4.活動有組織。

十.經費預算:

1.月餅1.3x70=91

2.蘋果31

3.零食50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3

ü系列活動一:“中秋月亮變變變”美術主題教學活動

[活動時間]

xx年9月20~29日

[活動場地]

各班級教室

[組織者]

各班教師

[參加者]

各班全體幼兒、家長

[活動流程]

A教師向幼兒講述中秋節的由來以及節日的含義

B教師向幼兒講述中秋節(農曆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月亮的變化過程,觀看月亮變化的視頻或卡片,認識新月、眉月、上玄月、盈凸月、滿月。

C教師爲每個幼兒發放一張A4紙,請小朋友們畫出月亮的圖形進行塗色,並說出他的名稱。中大班的幼兒可準備兩張卡紙,先畫出月亮的圖形,並進行塗色,再用剪刀將月亮剪下來,粘貼到另一張卡紙上,教師可協助幼兒在下面寫上月亮的名稱。

D教師製作觀察月亮的表格,於中秋節前一週發放給幼兒家長。請家長在家引導寶寶觀察中秋節月亮的變化,並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在活動當天交到班級老師處做展示。

[物品準備]

月亮變化表格、月亮變化視頻、卡紙、畫筆、剪刀、膠棒、彩紙等。(教師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補充)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4

一、主題活動開發背景:

幼兒發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體驗,體驗強調個體的親身經歷,強調對事物的直接感知,強調親自參與活動和積累生活經驗。進入21世紀,體驗的生存價值和教育價值重新被認識和推崇,體驗式學習順應當前國內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幼兒在同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實現幼兒社會性發展。社會性發展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是兒童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已經成爲現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標。

我園建於20xx年,是一所省級示範幼兒園。地處郊區,在園幼兒大多來自偏遠的鄉村,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相對不高,在和同伴老師的交往中出現膽小、內向,不自信等現象。親子關係也成爲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因素,導致交往中的攻擊性行爲,不會正確與同伴交流等行爲出現,影響了幼兒社會性發展。

建園以來幼兒園構建了“生活教育課程”。我園根據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的現狀,潛心研究,在生活教育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創設了獨具特色的體驗式學習課程。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傳統節日,這些內涵豐富的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逢年過節,傳統民俗氛圍濃厚,活動豐富,深受幼兒喜愛。這爲幼兒園開展以節日爲載體的主題活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條件。《月兒圓,夢兒甜》主題活動便是我園傳統節日特色課程其中之一。

《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爲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月兒圓,夢兒甜》主題活動歷時兩週,共12課時。主題實施過程中,充分結合《指南》要求和我園生活教育課程中倡導的“體驗式學習”的要求,創生課程,開展豐富的活動。如:大帶小活動——《一起做月餅》、一日活動——《愛心義賣會》等活動的開展讓幼兒在參與、體驗、感受、表達的過程中成長。

二、主題活動目標:

《月兒圓,夢兒甜》體驗式主題活動側重於對中秋節的瞭解、對節日活動內容的展現、豐富與拓展。充分調動了幼兒、教師和家長的積極性。幼兒的主體性在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教師在活動中越來越“滯後”,給幼兒充分和環境、材料及夥伴互動的時間、空間;家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幫助幼兒積累真實的過節經驗、幫助幼兒收集圖文資料、參加親子活動和擔任助教,爲幼兒示範或講解關於中秋節的傳統習俗。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讓他們也感受到傳統文化教育和體驗式主題活動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意義與價值,進而轉化爲行爲上的支持。

主題目標的制定,以《指南》精神爲指導,關注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培養文明合作、勇敢自信、心懷感恩的幼兒。

1。簡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在成人引導下,學習尋找、蒐集資料;嘗試用語言、繪畫、製作等方式參與中秋節的慶祝活動,表達對有困難人的幫助。

2。在參與中秋節各種活動中能大膽自信地表現自己;在參與義賣活動中,大膽提出自己的建議。

3。體驗中秋節美滿團圓和喜慶豐收的快樂氣氛,加深對父母和親人的感情;萌發同情心和關愛之情,感受合作、分享、感恩及“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快樂。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5

一、活動主題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象徵着團圓的日子,爲了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習俗,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我園開展了“傳承中華文化·感受團圓美好”活動。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走進幼兒園,通過親子活動,感受濃濃的節日氣氛。

二、活動時間

第一場:上午7:30—7:50

第二場:上午(根據各班的教育活動時間來定)

第三場:上午(根據各班的戶外活動時間來定)

三、活動地點

第一場:幼兒園前院

第二場:各班級

第三場:幼兒園戶外場地

四、活動內容

第一場:中秋展板、現場體驗

(一)中秋展板內容

大班(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的美食、中秋節的文化)

中班(我眼中的中秋節(主題繪畫)、中秋幼兒繪畫作品展(兔兒爺、繪製的月餅、變化的月亮(不同的形態))

小班(“我和中秋節的故事”,“團圓照”等攝影故事展)

(二)現場體驗

1.中秋知識講解(大班幼兒介紹自己班的展板)

2.現場做月餅現場猜燈謎(跟月亮、中秋文化元素有關的燈謎)

3.中秋美食展臺(收集各種不同的月餅和月餅盒)

4.現場寫福卡(帶領幼兒寫出自己的祝福)

5.嫦娥姐姐體驗拍照

第二場:教學活動

中秋節活動方案(小班)

活動目標

1.知道月餅是中秋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和品嚐,知道月餅有很多種類和口味。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3.體驗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塊月餅(食堂提供)。

活動過程

一、自由觀察盤子裏的月餅,並和同伴進行交流。

指導語:盤子裏有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聞起來感覺怎麼樣?

二、觀察月餅的餡兒,知道月餅有很多口味。

1.猜猜月餅的餡兒,激發進一步活動的興趣。

2.觀察切開的月餅,知道月餅的餡兒是各種各樣的。

指導語:

①仔細看看月餅裏面是什麼樣的?

②你們有沒有吃過這些口味的月餅?說說它是什麼味道的。

三、拓展經驗,介紹自己見過或吃過的月餅。

指導語:你還吃過什麼樣的月餅,向大家介紹一下。

四、品嚐月餅,體驗和同伴分享的快樂。

引導幼兒知道月餅是中秋節人們喜愛吃的食品。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6

總體活動: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中秋節的來歷。

2、幼兒的科普知識,“月食”,與影像知識。

3、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動手製作食物再一同分享,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活動時間:

中秋節當天下午14:30----17:30

活動環境:

園所室外與教室能凸顯中秋節日的環境佈置。

例如:

1、主題牆的設計,剪刀、彩紙,剪出月亮、月餅、小兔子等的圖片粘貼在主題牆上。

2、月餅盒、酒盒、化妝盒等廢舊盒子與紅色繩結制燈籠,懸掛在教室與室外。

道具:繪畫工具;燈泡、皮球(大、小各);手電筒、白牆/屏幕;月餅、水果、盤子、水果刀。

其它: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話筒、條幅等。

活動過程:

全園孩子參加,自願報名的選擇活動的項目。

活動一:美麗圖,我來畫

活動:讓孩子用繪畫的手法表達認識的中秋節,開發幼兒的動手能力與想象能力。

活動:教師事先中秋的圖片貼、掛在教室。讓孩子在作畫期間尋找靈感,繪畫工具。

活動目標:

1、幼兒欣賞班級的中秋環境創設和優秀美術作品

2、幼兒理解並選擇不同的材料美術創作(不限,畫風不限,工具不限。)

活動準備:

1、類型:水粉畫:水粉顏料、調色板、排筆、水粉紙、清洗顏料與畫筆的小水桶。

2、類型:水墨畫:宣紙、墨汁、毛筆。

3、類型:黏貼畫:顏色的紙片、舊布頭、樹葉、等物品用膠棒粘貼在底板紙上,粘貼出美麗的畫面。

4、類型:蠟筆畫

工具:油畫棒、白紙

5、類型:彩瓶新衣

方法:將瓶子外層圖上不同顏色的水粉,等晾乾後,在水粉上作畫,也可在瓶口處繫上絲帶裝飾

6、類型:添畫:教師可圖畫的半成品、畫筆

7、類型:手工摺紙:成品、過程圖(需家長和老師的)

8、類型:拓印:小印章、印泥

9、類型:砂紙

10、類型:陶藝:顏色的泥,烤箱

注意:

1、每種都幾個漂亮的成品,供幼兒參考

2、如感覺有難度,可請老師或家長幫忙

結束後,教師幫助幼兒將作品寫上名字,分類展示在教室內,最後幼兒可將作品帶回家。

活動二:小故事,大家講。

活動目標:

1、過程中親子互動,家長的認識。

2、孩子講故事培養幼兒自信、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故事內容:提前兩天教師給講故事的孩子佈置任務,和家長一起尋找、中秋節的小故事。

舞臺佈置:凳子擺放爲半圓形,中間爲幼兒講故事與表演的區域,小區域背景可用幕布上面粘貼“快樂迎中秋”之類的標題,還可用紙板剪貼出月亮、大樹、星星擺區域背景。

服飾:教師爲表演幼兒小兔子、月亮等頭飾;魔法棒、魔法衣等(可讓幼兒身穿魔法衣、手拿魔法棒講故事,以幼兒的表演慾望)。

活動過程:

1、教師整體講解這次活:動的要求、及意義,宣佈開始,並做活動的主持人

2、每位幼兒輪流上臺講故事。

3、可以將故事改編成劇本,幼兒排演成情景劇,情景劇的表演和講故事可以穿插着,提前好道具和服裝,小演員要畫好妝,舞臺可以是講故事的舞臺。

要求:滲透觀看演出禮儀。家長、教師、幼兒觀看過程中安靜狀態,?懷孕∈稱罰不交頭接耳,不隨便走動,對講者用以掌聲鼓勵?

附:中秋傳說二——《吳剛伐桂》

擡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高大,而且有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爲樵夫,醉心於仙道,但不肯專心學習,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地砍下去。到最後,也沒能將那樹木砍倒。

活動三:學科學,懂知識。

活動目標:

1、開發幼兒的力與藝術想象力

2、培養手指精細動作,和動手能力,模仿能力;

3、幼兒科學小知識。

活動準備:

道具:投影儀/手電筒,白牆/幕布,月亮圖片,摳畫出嫦娥形態的紙板;燈泡,氣球(大、小各);整間教室都要遮光。

知識:熟悉物體、動物的輪廓形狀。

活動時注意:

1、要儘量安靜;活動室內很黑,請幼兒不要亂跑以免磕傷;

2、活動室的空間要求:所有人後,還可以有足夠的空間自由活動,條件不允許也可以分批。

活動過程:奇妙的手影

教師幼兒用小手做各樣的動作,激發幼兒對手影遊戲的興趣。教師故事讓幼兒的想象能力故事手影。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策劃2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爲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主題目標:

1、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有關風俗習慣。

2、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有關活動,樂意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節日的感受。

3、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活動準備:

1、各色彩紙若干,作畫工具

2、收集各種月餅盒子佈置活動室。

活動安排:

一、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喜歡過中秋節嗎?你們知道中秋節要吃什麼嗎?

二、製作紙燈籠

(一)導入活動

師:爲了迎接中秋節我們做一些燈籠來裝扮教室吧。

(二)講解示範:

1、提問:你看到過什麼樣的燈籠?

2、告訴幼兒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彩紙。

3、請個別幼兒在紙上大膽作畫。畫前先請他說說準備畫什麼樣的燈籠,老師提醒幼兒要把圖案畫大,以便讓人清楚地知道這是什麼燈籠。

4、老師示範剪流蘇。

先將一個小正方形紙折一個細長條,打開後,用剪刀從下往上剪流蘇。直至剪到剛纔的折線處。

5、將剪下的流蘇和幼兒討論後,貼在剛纔畫好的燈籠的下方中間處。

(三)幼兒操作:

重點:老師提醒幼兒要將圖案畫在紙的中間,並且畫大。

難點:流蘇儘量剪細。

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兒將自己做的燈籠懸掛在事先準備好的線上。然後相互介紹和欣賞。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7

一、活動意圖:

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它代表着團圓、吉祥。知道中秋節這個節日,瞭解中秋節的意義與傳統禮節。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主要以“快樂”爲中心點,開展了中秋節的活動,以此讓他們體驗幼兒園這個小家庭的團圓與快樂,激發他們樂意上幼兒園、愛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2、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三、活動準備:

彩筆、月餅圖片、故事、手指操、PPT。

四、活動過程:

1、晨接活動

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2、早餐

3、生活活動

手指遊戲:《爺爺爲我打月餅》

4、集體活動

《小烏龜上幼兒園》

設計意圖

《小烏龜上幼兒園》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爲角色。講述了一隻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心情及所發生的事情,最終小烏龜能快樂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體當中的故事。現獨生子女較多,其有較多的幼兒都是爺爺、奶奶帶,因此,都比較嬌氣;並且接觸外面的生活較少加上年齡較小,未離開過家長。因此,剛踏入陌生的環境中,難免會哭鬧得厲害。爲了能使幼兒更快地適應新環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來安撫幼兒情緒,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大領域相結合。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知道月亮會變,中秋的月亮是圓的。

2.在老師的指導下,試着學會圍繞“月亮”這個主題進行交談。

3.我喜歡和同伴說話,安靜的聽他們說話。

準備工作:

1.不同形狀月亮的圖片(新月和滿月)。

2.一張關於中秋節賞月的圖片。

3.兒童書籍、教學掛圖、磁帶、光盤和練習本。

活動流程:

一、會話介紹

1.孩子們昨天在家吃月餅了嗎?月餅是什麼樣的?你昨天爲什麼吃月餅?(請幾個小朋友回答)

2.因爲昨天是8月15日中秋節,大家都在家吃圓月餅。圓圓的月餅又香又好吃。

第二,孩子們喜歡中秋節的圖片。

1.老師:你見過月亮嗎?圖片中的月亮看起來像什麼?你見過的月亮是什麼樣的?(請部分小朋友回答)

2.孩子分組討論,老師參與引導,提醒孩子安靜地聽同伴說話。

老師:當一個孩子在說話的時候,其他孩子要安靜的聽他說,等他說完了再補充。

3.教師展示月亮的圖片,請幼兒回答:月亮有時是圓的,有時是彎的。

4.老師完整地背誦了孩子們的歌曲。

老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關於月亮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提醒孩子認真聽講)

第三,孩子學兒歌。

1.老師:兒歌裏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時候會變圓?(請幾個小朋友回答,老師會給小朋友提示和補充)

2.兒歌裏說,中秋節到了,月亮要慶國慶。那是因爲我們國家的國慶節快到了。

老師: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兒歌。根據孩子對兒歌的熟悉程度,可以反覆聽幾遍。

4.孩子們集體讀兒歌。

孩子很棒!我們知道,中秋節的時候,月亮是圓的,圓圓的月亮就像我們的小圓臉。

4.孩子們畫了一幅月亮的畫。

老師:請在練習本上畫一個你喜歡的月亮。

兒童傳書(老師繼續教孩子如何傳書)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9

設計意圖: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積澱着許多洋溢着濃厚東方文化色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節日正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民俗節日,無不大力弘揚着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傳承民族精神。時值中秋節的來臨,讓我們的孩子瞭解這一傳統節日,學到科學小知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把禮儀滲透到各個細節處。

總體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2.豐富幼兒的科普知識,瞭解“月食”現象,與影像知識。

3.瞭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食物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活動時間

中秋節當天下午14:00——16:30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

園所室外與教室能凸顯中秋節日氛圍的環境佈置。

道具準備:

繪畫工具;燈泡、皮球(大、小各一個);手電筒、白牆/屏幕;月餅、水果、盤子、水果刀。

其它準備:

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話筒、條幅等。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教師發言並宣讀活動要求與規則。

時間:14:00——14:25

全園孩子參加,分年級組並通過自願報名的形式選擇自己活動的項目。

活動一、二、三分年級組同時進行。

活動一. 美麗圖,我來畫

時間:14:30——15:30

活動場地:

小一、小二、中一、中二、大一、大二班活動室。

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準備一些中秋相關的圖片貼、掛在教室。讓孩子在作畫期間尋找靈感,以及準備繪畫工具。 注:形式、畫風、工具不限,給老師提供一些可參考的,否則老師會覺得很空,例如:水粉畫、水墨畫、黏貼畫、添畫、手工摺紙、剪貼、拓印、砂紙、陶藝、裝飾瓶子(將瓶子外層圖上水粉,等晾乾後,在水粉上作畫,也可在瓶口處繫上絲帶作爲裝飾)等等,都可以,每種後邊說明玩法,具體需要準備的材料,是否需要老師參與指導,都需要配合哪些環境佈置,供老師參考,不一定都用,但是老師可以選用,這樣老師就覺得簡單多了。

活動目標:

讓孩子用繪畫的手法表達自己認識的中秋節,開發幼兒的動手能力與想象能力。

活動過程:

形式不限,畫風不限,工具不限,作畫出與中秋相關的美麗圖畫。

作畫期間,其它幼兒以及家長可以保持秩序的觀看。

作畫後教師幫助幼兒一起把畫粘貼在教師四周牆壁上。

活動二. 小故事,大家講。

時間:14:30—-15:30

活動場地:小三、小四、中三、中四、大三、大四班活動室。

準備:

1、提前兩天教師給講故事的孩子佈置任務,和家長一起尋找、準備中秋節的小故事。

2、教室場地佈置,孩子講故事所需用的魔法帽、魔法棒等。

目標:

準備期親子互動,提高家長的認識。通過孩子講故事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

1、先由一名教師生動的給大家講中秋故事。

再每位幼兒輪流上臺講故事,幼兒獨立講,其他人做觀衆,要有觀看的禮儀

要求:家長、教師、幼兒都保持安靜狀態聽故事,並對講者用以掌聲鼓勵。第一組作畫的幼兒邊聽故事,邊作畫。

2、可以將故事改編成劇本,幼兒排演成情景劇,情景劇的表演和講故事可以穿插着進行,提前準備好道具和服裝,小演員要畫好妝,舞臺可以跟講故事的是同一個舞臺

活動三. 學科學,懂知識。

時間:14:30—-15:30

活動場地:小五、小六、中五、中六、大五、大六班活動室。

道具準備:投影儀/手電筒,白牆/幕布,月亮圖片,摳畫出嫦娥形態的紙板;燈泡,氣球(大、小各一個);整間教室都要遮光

知識準備:熟悉一些物體、動物的輪廓形狀。

注意:

1、在幼兒進入此活動教室前,老師要跟前來的家長和幼兒溝通好,活動時的注意事項:要儘量保持安靜;由於活動室內很黑,請幼兒不要亂跑以免磕傷;

2、如果空間不夠,可以選擇大一點的教師或分批進入

目標:開發幼兒的創造力與藝術想象力,培養手指精細動作,和動手能力,模仿能力;豐富幼兒科學小知識。

活動:

(一).奇妙的手影

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做各種各樣的動作,激發幼兒對手影遊戲的興趣。教師通過一個小故事(如果有要附上)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據故事做出相應手影。

(二).“嫦娥奔月”。用“小孔成像”法,展示嫦娥奔月

前期教師與幼兒共同摳畫出嫦娥奔月形態的紙板,用紙板遮擋在屏幕與投影儀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在幕布左上角粘貼上月亮圖片。前後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方位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通過此方法,既讓幼兒更生動的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形,並且讓幼兒增加了小孔成像的科普知識。

(三).神奇的月亮

1.導入:展出各種形狀的月亮圖片。

2. 模擬月食全過程:使用燈泡代替太陽,一個孩子舉起大皮球代替地球,另一名還在舉起小皮球代替月球。

打開燈泡,大皮球圍繞太陽轉,小皮球圍繞大皮球轉,觀察大皮球、小皮球各自被對方的黑影遮擋的情況。

活動四. 齊動手,共勞動

組織幼兒回到自己班,家長幫助老師準備場地。

時間:15:50—16:30

準備:

1、各種水果與食品、水果刀、盤子

2、提前做好一水果拼盤與水果圖片。

3、若干名教師做爲引導員,個人小餐具,音響,樂曲。 目標:培養幼兒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良好行爲習慣。

活動過程:

1、幼兒、教師、家長齊動手製作美味的食物,教師與家長幫助切食物,例如水果、月餅等。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空間製作水果拼盤以及食物作畫等。

2、 用自助餐的形式,把每組小朋友做的食物都擺放在大桌子上,然後全園共同品嚐。同時欣賞歌曲《春江花月夜》、《爺爺爲我打月餅》等。

此活動都要準備什麼(除了水果、還有哪些圖片)?準備多少? 水果有一部分可以做成拼盤,另一部分直接清洗好並分類。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0

 【活動目標與準備】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風俗,體驗節日的快樂;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開展前,進行牆飾佈置,牆飾的主要內容包括花燈、嫦娥奔月圖等;給幼兒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中秋節與月餅的傳說;美工課上,幼兒學會了用橡皮泥捏月餅,會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圖形紙撕月亮(提供用縫紉機扎出小孔的月亮圖形紙;製作投影片或掛圖:一幅中秋節夜景圖,四張月亮逐漸變圓的投影片或圖片;錄像帶:中秋賞月;音樂磁帶《飛月夜》、《月光曲》、《爺爺爲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牆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分別出示四張不同形狀的月亮投影片或圖片,啓發幼兒想象,月亮像什麼?(如:像彎彎的小船、像一塊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圓鏡子等。)

3、放錄像:“中秋賞月”,向幼兒介紹中秋節。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中秋節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也可以玩花燈、放焰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又香又甜的月餅也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月餅”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秋天也是收穫的季節,糧食豐收了,水果豐收了,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4、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錄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放錄音),一邊品嚐月餅和秋天的水果,共享節日的快樂。

6、操作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捏月餅、撕月亮(用縫紉機扎出小孔,變成月亮的形狀,讓幼兒撕下來。)

【活動區域設置與日常活動組織】

1、組織幼兒參觀大班的遊戲“樂樂月餅超市”;觀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畫《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區,提供月餅盒子、橡皮泥、吹塑紙、蠟光紙等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月亮和月餅。

3、在圖書區提供嫦娥奔月,吳剛砍伐桂花樹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在語言區幼兒看月亮圖片說月亮的詩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或兒歌講給同伴聽。

5、學習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

與家長溝通計劃:

1、活動前,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月餅的歌曲或詩歌。

2、請家長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將觀察到的月亮畫在紙上,裝訂成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簿。

3、請家長帶幼兒到食品超市,觀看各式各樣的月餅。

4、活動在中秋節前一天進行,中秋節晚上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賞月活動,創編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1

一、指導思想《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主動參與,並進取支持、幫忙家長提高教育孩子的本事。

所以爲了進一步增強親子間的互動性與合作性;培養幼兒的動手本事、創造力及想象力;並且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和嘗試探索的慾望,懂得“廢物利用”的價值,使每個幼兒的個性品質得到良好的發展。幼兒園決定與xxxx年x月xx號上午x點鐘,全園家長和小朋友利用廢舊資源進行“變廢爲寶”的親子手工製作活動(具體活動方案如下):

二、活動時間

xxxx年x月xx日上午

三、活動地點

幼兒園操場

四、活動對象

全園孩子和家長

五、活動主題

“月餅寶盒,變變變”

六、活動目的

爲了進一步加大保護地球的力度,我們進取倡導“低碳理念”。鼓勵幼兒與家長一齊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創造再利用,製作出各種新穎、美觀的作品。

發揮家長的主動性、參與性,增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融融親情,增進教師和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家園互動,共同合作。經過本次活動體現出環保、創新等多方面,要注重參加活動的過程,從而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增強每一個人都“珍惜可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創造和諧社會”。

七、活動準備

xxxx年x月xx日向每位幼兒發放《**幼兒園“月餅寶盒,變變變”親子環保製作大賽活動通知》,動員全體幼兒、家長參與到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中來。

八、作品要求

1.製作材料:廢舊的月餅盒子

2.形式不拘,自由創作,平面的、半立體或立體的,採取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的製作方式。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2

一、活動主題

"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佳節之一,每當"中秋節"來臨之前,商場裏的月餅、燈籠琳琅滿目,孩子們對此變化也有所察覺,也有孩子會帶燈籠來園玩,日常交談中也開始涉及到"中秋節"的話題,爲此,老師引導孩子開始了這一佳節的主題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秋節,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的習俗,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通過品嚐月餅、觀賞月亮、學習歌曲、欣賞中國結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樂意參與活動,願意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來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過觀察、動手操做、品嚐月餅活動,體驗在集體活動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樂。

三、主題預知思考網絡

1、查一查,聽一聽:

來歷――中秋節、團圓節、豐收節;習俗――各地習俗(如:北京地區"送兔爺")

2、做一做,看一看:

製作月餅;裝飾"月亮";製作"月亮";給親人祝福

3、嘗一嘗,說一說:

品嚐月餅――種類、味道、製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來源、茶道)、種類(名稱、顏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療、休閒、工業)、參觀茶葉店

4、講一講,唱一唱:

中秋節的祝福、中秋節的古詩、中秋節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節的音樂、賞月(月亮的祕密、月亮是什麼樣子的?――月圓、月缺)

環境創設:

1、主題牆飾:

收集圖片、幼兒作品佈置"各種各樣的月餅"、"月亮的變化"、"不同的茶具"、"各種各樣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題牆飾。

2、各活動區:

美工區:提供各種材質的紙、模具、牙籤及各種基本材料等讓幼兒進行"裝飾月亮、茶壺"、"製作月餅、茶具"等活動。

閱讀區:收集相關的圖書、圖片、廣告畫資料,供幼兒閱讀與講述。

益智區:各種月餅及月餅盒實物、各種茶葉實物、多種塑料刀叉等,可引導幼兒進行"茶的作用、形狀"分類統計;觀察茶葉在水中的變化過程等。

角色區:收集各種茶具、茶葉、月餅盒等實物進行扮演。

四、家長工作

1、與孩子一起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中秋節的來歷,講講一些相關的傳說;在過程中可與孩子介紹中國其他的傳統節日。

2、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茶葉、茶具的實物及圖片,從中瞭解相關的知識。

3、協助孩子一起完成主題活動中相關的調查表,帶孩子觀看或學習茶道表演藝術。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3

一、活動時間:

20xx年1月15日(週六)上午10:00

二、活動地點:

三、活動參與人:

幸福之家幼兒園老師,自助園的寶寶和媽媽們

四、人數限制:

老師不限(有個老師做牛子媽助手),15個媽媽操作(前15個到現場的媽媽操作),觀摩人數不限

五、活動內容:

幼兒園老師帶寶寶們一起遊戲,媽媽們學烘焙並學習一些基本烘焙知識

六、活動目的:

1、媽媽們學做千層酥皮和蘋果酥;

2、媽媽們瞭解一些簡單的烘焙知識;

3、促進媽媽們的相互瞭解;

4、給寶寶提供一起玩的環境;

5、讓寶寶們和老師們都相互認識一下……

七、收費說明:

上臺操作的媽媽每人收10塊錢材料費(剩餘費用進入巧手媽媽基金,領取工具時交錢),觀摩免費,寶寶材料免費。

八、先看看我們這次沙龍媽媽們要完成的點心是什麼樣子的吧

九、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

牛子媽準備的有:烤箱(2個),麪糰(200克×4份),黃油(700克),糖(1袋),蘋果(7個),油紙(10張),夾子,盤叉,保鮮膜,保鮮袋,稱,刷子

幼兒園準備的有:幼兒園準備的有:烤箱(1個),麪粉(用來和麪團給小朋友用),案板,不鏽鋼盆兩個,電磁爐一個(帶鍋),即時貼(剪成小方塊)

媽媽們自己準備的有:水果刀。

十、活動流程:

1、媽媽和寶寶們用最簡單的方式最快的速度相互認識一下,老師可以帶寶寶去玩了。

2、牛子媽簡單介紹操作的流程。

3、牛子媽把黃油和麪團發給大家。

4、牛子媽跟大家一起用麪糰把黃油包起來,並折一次,貼好標籤,放到冰箱冷凍10分鐘。

5、牛子媽給大家介紹一些簡單的烘焙知識。

6、麪糰取回來,分給大家,擀長摺疊,再放回冰箱冷凍10分鐘。

7、媽媽們把蘋果削皮,切小塊,裝在盆裏。

8、重複6次

9、牛子媽把小塊的蘋果炒成蘋果餡。

10、取回麪糰,(如果可以,可以再折一次,然後)擀成方片,切出兩到三塊正方形。

11、媽媽們把兩個正方形的的麪皮做成蘋果酥皮,四周刷上蛋液。

12、把炒好的蘋果餡放到酥皮上,放烤箱烤15分鐘。如果有三個烤箱可以一次烤30個,有兩個烤箱一次只能烤15-20個。

13、大家把勞動成果處理掉就可以收拾結束了。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4

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唱響“我們的節日·中秋”這一主題,按照區文明辦發出的《關於組織和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的》要求,我幼兒園於中秋節前,在全幼兒園廣泛開展了以“我們的節日·中秋”爲主題的中秋節主題感活動。活動突出思想教育內涵,大力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始終,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1、組織開展節日民俗文化活動。學幼兒園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欄、紅領巾廣播站晨(班)會等宣傳教育形式,介紹中秋節的節日民俗,挖掘中秋節的文化內涵,普及中秋節知識。使學生知道中秋的來歷和紀念的意義,深切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1—2年級主題:傳唱優秀童謠;3—6年級主題:中秋詩文朗誦會。低年級由班主任或家長蒐集關於中秋的童謠,中高年級蒐集與中秋有關的詩文。語文老師指導學生唱童謠,吟詩詠句,通過詩文賞析,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同時讓學生閱讀賞析、積累誦讀與中秋有關的詩文,這樣不僅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品質,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3、認真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班隊會活動。我幼兒園德育工作始終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爲主線,利用好少先隊兩級組織和班級活動兩個平臺,抓住重大紀念日活動,採用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廣泛開展德育教育。中秋節前後,學幼兒園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與中秋有關的主題活動。各中隊利用星期一的班隊活動,組織開展了以“慶中秋”爲主題的班隊活動……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同學們不僅瞭解到了更多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和故事傳說,讓學生對中國這一傳統佳節及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瞭解和熱愛;而且也使同學們懂得感恩回報,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很好“感恩”教育,從而激發同學們去努力學習,用以報答父母恩情。這次的活動會讓我們__的孩子們今後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更加友好快樂地相處,使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得到更好的傳承。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15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二、活動準備

1.歌曲《爺爺爲我打月餅》的音頻,手機或電腦,音箱

設計意圖: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積澱着許多洋溢着濃厚東方文化色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節日正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民俗節日,無不大力弘揚着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傳承民族精神。時值中秋節的來臨,讓我們的孩子瞭解這一傳統節日,學到科學小知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把禮儀滲透到各個細節處。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環境佈置

1.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製出的“月亮變化冊”。

2.在語言去投放相關月亮知識的圖書。

3.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家長工作

1.家長幫助蒐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並提供給大家分享。

2.爲這次主題活動準備一些月餅盒。並與幼兒一起做一個燈籠,是共同製作的。

3.督促幼兒節前節後連續觀察月亮,並記錄月亮的變化。

4.關注主題活動的進展,及時協助主題活動的展開。

5.有時間帶幼兒在有月亮的夜晚賞月。

主題活動一:中秋的來歷活動形式集體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知道爲什麼要過中秋節,什麼時候開始過中秋節。

2、幼兒能夠通過多種渠道來收集資料,並學會分享交流資料。

活動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以及一些中秋節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那些節日嗎?

二、向幼兒介紹中秋節,包括時間,來歷。

1、教師請幼兒介紹,並請其他幼兒傾聽從中知道了哪些,與別人有哪些不同。

2、教師介紹自己的材料,使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

三、擴展幼兒經驗,並介紹中秋節的習俗,讓幼兒瞭解更多。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中秋要吃什麼嗎?師:除了吃月餅,我們還幹什麼呢?

四、教師像幼兒介紹獲取資料的方法。

師:“呀,小朋友瞭解那麼多知識,那你是從哪裏瞭解到的?”

1、幼兒交流自己獲取知識的渠道。

2、教師幫助幼兒總結從哪獲取知識:方法及渠道。

主題活動二:製作月餅

1、活動要求:

(1)在活動中,家長放手讓孩子去做,家長只是起幫助指導的作用。

(2)進入活動室,要小聲說話,以不影響他人爲原則。

(3)、活動結束後,整理好所有的東西,物歸原處。

(4)、準備好製作月餅的材料(擀麪杖、面板、模子、月餅餡),油麪和水面統一準備。

活動過程:

(1)、孩子和家長一起製作月餅。

(2)、將做好的月餅放入烤箱中。

(3)、戶外傳統遊戲——貼膏藥、切西瓜,共同參與。

(4)、室內遊戲——搶椅子,家長和幼兒分開遊戲。

(5)、品嚐月餅。

2.情景表演:《爺爺和我一起過中秋》。

三、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指導語:聽完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內容。

★指導語:歌曲裏說了一件什麼事情,我們再仔細地聽一聽。

3.邊看錶演邊聽歌曲,進一步理解歌曲的內容。(引導幼兒感受表演中爺爺對寶寶的關愛情感。)

4.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