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社會實踐報告活動方案

社會實踐報告活動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會實踐報告活動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社會實踐報告活動方案

社會實踐報告活動方案1

一、活動名稱

浙江樹人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調研

二、活動背景

1983年10月,,團中央、全國學聯發出《關於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周的通知》,全國各高校對此積極響應。1984年5月,,團中央在遼寧召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現場觀摩經驗交流會,並正式確定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方針爲“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1997年,團中央明確要求將“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作爲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20xx年11月,,團中央、全國學聯又聯合發出了廣泛深入地開展高校青年志願者“四進社區”活動的號召。

三、活動主題

環境保護調研

四、活動意義(目的)

讓人們瞭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

五、活動時間與地點

活動時間:20xx年6月28日——8月10日

活動地點:浙江省臨海市杜橋鎮

六、活動對象

所有互聯網用戶

七、活動流程

(一)、活動準備階段:6月28日~6月30日

1.6月28日討論活動實施方式

2.6月29日蒐集環保方面資料以及環保方面調查問卷樣本

3.6月30日整理資料並確定問卷

(二)、活動舉辦階段:7月1日~8月1日

1.7月1日在問卷星網站上發佈問卷

2.7月5日~7月10日周邊地區實地調研,拍照

(三)、活動後續階段:8月2日~8月10日

1.8月2日下載調查結果統計表,調查問卷,答卷彙總

2.8月3日~8月4日進行活動總結,針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

3.8月5日~8月10日分析數據,照片,撰寫調查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活動方案2

依據上級文件要求,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我校學生度過一個自由、快樂、幸福、陽光的寒假,今年寒假我校組織全體學生參加“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自然”社會實踐活動,爲使本次活動健康有序開展,特制定此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意義

將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關注大自然,自己嘗試解決研究的社會問題,成爲學生課餘生活的有益補充,通過活動,使學生開闊視野、啓迪心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活動目的

以學生爲主體,以“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爲核心,根據青少年成長特點,以培養青少年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爲目標,通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使青少年瞭解生活、認識世界、豐富體驗,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成爲生活的主人;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他人勞動,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引導學生親近自然,培養對自然的興趣,養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與人溝通交流過程中,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適應社會,培養適應羣體、樂於合作、幫助他人的良好習慣與能力。

三、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四、活動內容

根據學生生活環境和年齡特點,實踐活動內容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開展春節慶祝活動;(2)幫助家長做家務;(3)與人交談,學會關心父母和他人;(4)學會製作食品和手工藝品;(5)認識植物和動物;(6)做好人好事;(7)走進村街調研,宣傳英雄模範或行業典型人物;(8)開展讀書活動。

五、活動要求

參照《高碑店市中小學生寒假應做的50件事》的內容,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按照由小到大、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各班級選擇若干件做爲學生寒假中必做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做些其它更多有意義的事。各年齡段學生做事要求如下:

低年級:選擇些簡單易做的小事,可在家長幫助下完成,能簡單記錄下做的每件事的名稱。

中年級:可選擇些簡單的.事獨立完成,能簡單記錄下做每件事的時間、地點和活動內容,寫下簡短的心得體會

高年級:多選擇些力所能及的事獨立完成,能詳細記錄下做每件事的時間、地點和活動內容、過程,有簡單的活動心得體會。

六、組織形式:

1、組織形式:小組合作模式。學生一般由5—10人組成社會實踐活動小組,自己推選組長,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年人(本校教師、學生家長等)爲指導老師。活動過程中,一定要向老師、家長請教,活動小組成員有分工有合作,及時交流、溝通、總結、調整。

2、具體過程參考如下:

A、編組並選題:選題要結合學生自己的認知實際,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及社會熱點問題。 B、找指導教師:一定要找1—2名老師擔任指導老師,負責實踐活動技術指導及內容把關。 C、制定活動計劃及設計具體操作方法(活動名稱、成員及分工、活動目的、時間安排及具體活動內容及設計訪談表格、問卷等); D、實施實踐活動(觀察、訪談、問卷、實驗等)。 E、分析活動資料,及時做好記錄,寫出體會、感想,培養學生文字表達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通過實踐活動,收穫了哪些,有何心得體會,自己的意見建議等)。

七、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視,廣泛動員

學校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積極做好活動的宣傳發動工作,通過發放倡議書、召開會議等多種形式,向學生講解活動的重要意義。班主任要召開以“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自然”爲主題的班會,號召學生積極參與到寒假實踐活動中去。成立以學生幹部爲領導小組、領導機構,倡導由學生髮動、組織、宣傳、實施。

(二)精心組織,確保落實

結合本校實際,明確具體標準,使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滿足不同年級、不同階段學生的活動需要,確保學生活動參與率達到百分百。要嚴格按照方案規劃,選派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組織學生實踐活動,以學校爲單位設立網、羣,宣傳欄展示活動成果,及時指導工作,使活動落到實處。

(三)加強管理,保證實效

成立工作領導小組,並指定專人負責,加強組織、引導,要挖掘和利用家長教育資源,向廣大家長進行通報,做好家長的宣傳發動工作,積極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可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制定行動計劃,併爲學生實施計劃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活動時,要徵得家長的同意,要有輔導老師陪同,做到安全第一。

(四)收集資料,總結表彰

每次活動都要求學生及時做好記錄,寫出體會、感想,培養學生文字表達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寒假開學後,對假期中的實踐活動進行總結,以班爲單位舉辦實踐活動成果展,進行交流分享。對那些認真實踐、活動內容豐富、成效顯著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

八、社會實踐活動具體安排

(一)、1月21日—1月26日爲宣傳發動階段:學校集中發動、倡議;班主任召開主題班會;學生自主組織、發動:學生5—10人組成一個社會實踐活動小組,推選出組長自主選題,自己聘請1—2名指導教師(學校教師或家長),初步制定小組社會實踐活動計劃(活動名稱、活動目的、活動地點或線路、器材準備、分工情況、時間安排、注意事項等)。

(二)、1月28日—2月24日開展活動

(三)、2月27日前各班向教務處提交下列社會實踐總結材料(A4打印紙質或電子稿):

1、社會實踐活動記錄表

2、活動照片、錄像、錄音等資料;

3、實踐活動調查、考查報告及其他資料。

(四)、3月4日——3月15日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表彰(具體時間待定)

1、以班級爲單位,以班會、板報、專刊、網頁等形式,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2、評選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先進個人。

社會實踐報告活動方案3

調查背景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始終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當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出現了緊張和對立,整個生態系統不斷受到破壞。由此,必須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新文明。爲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保障生態平衡,除經濟和法律手段外,還必須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道德規範,有利於形成人們堅定的內心信念,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生態環境道德是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係時應該遵循的行爲準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不僅反映了新階段道德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規律,也體現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本次調查採用網上調查和現狀分析結合的方法,面向所有互聯網用戶。我們以本次調查收集的數據爲基礎,對本地區周邊村鎮環境狀況進行實地調研,並深入分析,最終形成《關於環境保護問題的調查報告》。本報告針對我國環境保護問題做了簡單的調查分析。

調查方法:

採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報告數據收集和分析主要採用了通過問卷星網站()進行在線問卷調查的方法。定性方面:對本地區周邊村鎮環境狀況進行實地調研。兩種調查方法結合最終形成報告。

調查樣本特徵:

一、調查時間

20xx年7月1日-20xx年8月1日

二、樣本數量

共有116位用戶參與本次網絡調查,共收到調查有效問卷116份。

三、樣本分佈

1.樣本年齡構成情況

2.樣本地區構成情況

四、數據統計及分析

環境保護問題調查與部分地區現狀分析報告

1.自己的生活環境污染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