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策劃方案4篇

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策劃方案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衆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策劃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策劃方案4篇

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策劃方案1

綜合實踐活動是指一種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爲基礎,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爲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爲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爲主要目的的實踐性課程模式。

一、在思想上提高認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數學實踐活動是對這句話最好測驗證。現在衆多教師都認識到了它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但課本上每學期僅有的兩個實踐活動內容,遠遠滿足不了教學實際的需要。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接觸社會,打開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信息量,使他們看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設計了兩個主題:

1、對各村種植農作物產值情況的調查。

2、調查本班學生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學校教育工作支持情況的調查。通過本學期的數學實踐活動,我們認爲:開展好數學實踐活動,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應不斷學習和思考,不斷探索和嘗試,構建具有個人特色的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模式,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再努力!

二、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1、觀察能力。如學習了“找規律”與“觀察物體”後,學生們經常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探討研究問題,觀察能力也隨之得到提高。

2、動手操作能力。

3、交流表達能力。數學實踐活動課爲學生提供合作與交流的廣闊空間。數學交流主要表現在學會與他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與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質疑思考能力。在開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動中,學生結合身邊一些物體指出角的存在。可有個別學生觀察得很細緻,他們發現生活中許多“角”的兩條“邊”不夠直,頂點不尖,有點鈍,並提出質疑:生活中的“角”並不像數學課本中描述的那樣規範。經過大家激烈的探討、驗證與交流,總結出生活中物體表面的角與數學課中嚴格意義規定的角存在着一定的聯繫和區別。

5、創造能力。傳統教學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往往是單一與絕對的,這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特點是能從多角度、多層次與多側面地分析問題,從而產生許多聯想。

三、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促進者,作爲促進者的關鍵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自己去感知體驗、實驗觀察、探究研討。教師成爲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支持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充滿主動精神的探索的主體,一個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研究者。師生之間是合作的關係,共同投身於問題的研究過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

四、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

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緊密聯繫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以及學生知識水平與認知能力的狀況,努力做到目的明確,計劃周密。

2、開展實踐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初中學生,他們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又有一定的數學知識基礎與社會生活經驗。因此,一般以開展"具體操作、實地測量、參觀調查、小課題試驗"等活動內容爲主,逐漸培養學生髮現、探究與應用的能力意識。

3、轉變教師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與個性發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爲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4、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工作

客觀、正確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與激勵性,因此要積極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工作,發揮積極的激勵作用。

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策劃方案2

一、活動背景:

首先《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它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要求同學們能夠在實踐中獲取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讓大家在綜合實踐中體驗創造,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而且對於高中美術學生來說,他們知識面廣、興趣廣泛,需要更廣闊的空間去創作作品。而風景寫生這種特殊的學習形式,不僅對於學生品德和知識體系的形成的具有影響,而且對於學生意志品質、對學生人格的形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以及對學生知識認知都具有一定的影響。

其次我市地處沿海開放地帶,全市有風景區14個,風景點116處,名山(花果山)、名海(黃海)、名水(東海溫泉)、名竹(金鑲玉竹)、名石(水晶)等構成獨特的城市風貌和旅遊景觀,造就了山、海、島、港相得益彰,水秀山明渾然一體的宜人風光。美麗的自然風景和人文風景十分適合開展風景寫生活動。

二、活動目的:

1、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使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激發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豐富課餘文化生活。

2、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理念,使學生在實踐中應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提高繪畫技能。

3、體現課改理念,把課堂引向戶外,讓學生走出校園,通過觀察、討論、寫生、展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同學們的藝術才華得到展示,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興趣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激發了學習的慾望,爲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4、讓師生在活動中相互交流學習、共進,樹立了團隊協作互助意識,使他們擁有更多的集體安全感,擁有一個良好健康的心態,從而形成完善的`人格!

三、活動形式:

外出寫生要求同學們有很好的紀律組織性,一切確保在安全的基礎上進行,所以針對的都是高中美術班的同學們,因爲他們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識和風景作畫能力。寫生活動的組織形式大體可以分爲兩種:小組活動和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對於實踐活動的課程來說是最重要和採用最多的形式,學生可以自願或隨機分組,一般由5—8人組成活動小組,學生自己推選組長,而集體活動主要指以班集體,年級爲活動單位,但不論以何種方式活動都需要跟有一定專長的指導教師。

由於寫生活動大都在戶外進行,所以要求的課時安排應是彈性課時制,根據天氣情況和教學進度做靈活安排,還可以根據需要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等等。

四、活動組織:

1、安全保障小隊:學校分管領導、政教處相關老師

2、教師指導小隊:美術教師、各班班主任

3、外事聯繫小隊:總務處相關老師(主要聯繫車輛、就餐等問題)

五、活動過程:

1、開展寫生方法的教學熱身運動;

2、校外寫生安全教育;

3、學生添置寫生工具;

4、美術教師前往風景區考察;

5、帶領學生前往風景區寫生;

6、教師實地示範和輔導教學;

7、組織學生感受並修改畫面,完成寫生創作;

8、收集寫生作品,選取優秀作品公開展出。

六、活動建議: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經驗性、實踐性的課程。可以說是學生的實踐、學生的活動,所以在實施此類活動中關鍵在於要認真做好以下五點:

1、整體性:學生是自然和社會的一分子,所以寫生地點一定要利用地方資源優勢安排在有一定價值的“大自然”中,讓學生身臨其境、融入其中。

2、實踐性:以“觀察、實驗、探究、合作”爲主要活動方式。

3、開放性:以走出去爲主,讓學生“得課堂之不能得、學課堂之不能學”。

4、生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新的知識和本領。

5、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自主解決問題。

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策劃方案3

設計思路與目標

世界上各類資源都是十分有限的,但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在校園中浪費水、電、學習用品、的現象也大量存在。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知道,節約是美德,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們每個人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

活動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活動要求:

(1)明確活動主題及活動內容:爲校園節能獻計

(2)共同制定活動計劃。並進行分組,確立組長。

活動過程:

(1)師:節約是美德,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各類資源都是十分有限的,但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在校園中浪費水、電、學習用品、的現象也大量存在。

(2)說說在我們校園你曾經都看到哪些浪費現象?

(3)揭示主題:爲此,這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共同討論“爲校園節能獻計”。

(4)學生討論,成立課題小組,各組製作調查表格:

組別

活動內容

組長

第一小組

調查校園內浪費水資源的現象

王小雨

第二小組

調查校園內浪費電的現象

何志城

第三小組

調查校園內浪費學習用品的現象

蘇安琪

第四小組

調查校園內浪費糧食的現象

張宏瑞

(5)制定活動計劃

時間

活動內容

11/6~11/12

各小組調查浪費現象

11/13~11/26

確立研究對策

11/27~11/12/1

進行節能行動

(6)討論活動中的注意事項及活動準備。(教師提出活動注意資料積累及安全教育)

第二課時

活動要求:

(1)彙報交流調查到的校園內浪費現象。

(2)根據浪費的.現象,尋找原因,共同制定相應對策。

活動過程:

(1)以小組爲單位,交流所發現的校園內的浪費現象。

(2)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全班討論。

(3)彙總出全班同學的調查結果。

(4)根據浪費現象,尋找浪費的原因。

(5)根據調查發現的浪費原因,研究相應的對策。

(6)做好資料的整理。

第三課時

活動要求:

(1)實施研究出的對策。

(2)再次調查浪費現象是否減少或消滅。

活動過程:

(1)把自己的研究的對策及時落實到行動中去。

(2)再次調查浪費現象是否減少或消滅。

(3)做好資料的整理。

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策劃方案4

一、活動主題提出的背景:

傳統節日文化是悠久民族歷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國民間節日文化有着鮮明的特點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養我們中國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學期“節日文化”主題研究活動開展之後,我們教師和學生都越發感到祖國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學生對傳統節日由“沒意思,沒什麼認識,不如洋節日”到從心底裏流露出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喜愛和爲自己的祖國擁有燦爛的文明而自豪。基於以上認識和了解,我校本學期的綜合實踐課題仍然走探究傳統、感受歷史的路子——《走進祖國傳統節日》由此產生。我們的目的旨在讓學生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能產生髮自內心的對中國節日文化和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熱愛,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正確認識和了解祖國的傳統節日,增長知識和才幹,完善自身,立足社會。

二、活動目標

1.知識維度的目標

將中國傳統文化、節日風俗習慣、地方風土人情、描寫傳統節日的詩詞等知識內容合理恰當地融入整個實踐活動中,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而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拓寬他們的認知視野,激發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獲取新知的慾望,促進學生方法性知識的的獲得與掌握。

2.能力維度的目標

學生在經歷與體驗整個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在研究小組子課題的過程中,學生初步掌握調查與訪談技巧,提高規劃安排能力,學會整理與分析有效資源,運用創新思維探討實施活動計劃。

3.情感、態度維度的目標

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在深入認識中國傳統節日的基礎上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使命感,端正對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態度,摒棄崇洋mei外的不正風氣,繼承與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三、活動實施準備

1、課程資源導航:

(1)收集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風俗習慣,可以通過查閱書籍、雜誌,詢問父母、長輩和民俗機構等方式;

(2)與少先隊輔導員聯繫開展主題活動,“節日文化”主題教育是最現實的愛國主義教育。與計算機、語文、美術等學科教師聯繫,取得支持,多學科教師參與組織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全面考察的綜合實踐活動。

實施過程

四、活動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發現問題、制定活動計劃

組織學生學習課題,撰寫出活動計劃,計劃力求涵蓋主題、小組分工、研究階段、探究方式等各項內容。主題確定後,活動就全面鋪開。師生共同確定實施本課題的調查點:

1、瞭解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以及這些傳統節日的各種風俗習慣。

2、向家長詢問傳統節日的由來以及典故。

3、去圖書館或網上查閱有關資料,瞭解古往今來的中國傳統節日,以及它們的文化。

4、向家長詢問古今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性,瞭解中國歷史背景。

第二階段:師生自主探究交流學習

1、認識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1)以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爲主要研究對象查閱相關資料,認識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文化,以及它們的傳統風俗習慣。

(2)依據它們的風俗習慣,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寫出有感日記或記錄等。

(3)配合主題開一次專門的班會,針對主題節日,辦一次小報,以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4)瞭解學生對各種節日的.需求,以及他們想對家長說些什麼。

2、瞭解中國古今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性。

(1)向家長詢問中國古今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

(2)學生全班開一次主題班會,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差異問題進行討

論,找出差異的主要原因。

(3)學生上網或有關圖書資料查詢,瞭解家長所不熟悉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差異。

(4)全班交流自己所得。

(5)向家長彙報自己的所得。

3、調查各種傳統節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長詢問民間常見節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們的形式。

(2)上網或查閱圖書瞭解節日文化的起源,師生共同研討起源的原因。

第三階段:總結評價階段。指導學生寫出綜合實踐活動總結、體會,整理實踐報告資料。

5.班級趣味活動

①動手品味中國傳統節日風俗——包糉子、做湯圓

學生在相關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學習包糉子、做湯圓,在動手勞動中深入體會傳統節日風俗的樂趣,品嚐與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②我是小小朗誦家——描寫中國傳統節日的詩詞朗誦

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或圖書館的資源,查找符合要求的詩詞並背誦自己喜歡的篇章,在朗誦比賽中彙報自己的成果。通過朗誦活動,幫助學生從詩詞的角度加深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與瞭解。

③我是辯論小能手——外國節日與中國傳統節日誰更好

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引導他們收集與辯題有關的知識內容,在辯論過程中端正學生對中外節日以及中外文化的態度,培養學生信息篩選、表達交流及臨場反應等能力。

6.學生將調查、訪談、利用互聯網或圖書館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隊趣味活動中的收穫與心得進行系統化的整理。

7.成果總結交流及宣傳展示

①各小組成員對本組資料進行彙總、整理、分析、研究、刪選,形成總結。小組在班級彙報展示本組的活動成果,並接受其他各組的互動提問並進行答辯,完善結題報告。做好學生對此次實踐活動的反思指導工作。

②指導學生利用PPT、小報、圖片及影像資料等製作成果集於展示板,

在學校及街道社區舉行成果展示活動,個人設計,用畫畫的形式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節日文化。提高人們對我國傳統節日的重視度,宣傳我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