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儀式上的發言稿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儀式上的發言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需要使用發言稿事情愈發增多,發言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爲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寫發言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儀式上的發言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儀式上的發言稿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儀式上的發言稿1

各位宗親,各位來賓:

大家好!

清風習習催秧綠,明月悠悠映麥黃。在這個花紅柳綠、風清雨潤的時節,我們吳氏家族吳崗支系匯聚在xx縣xx鎮,隆重祭奠我們的吳氏祖先,追思先人的豐功偉業,聯誼今人的親情友情,共謀吳氏家族的發展大業。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榮幸。

吳姓在百家姓中擺第六位。吳氏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以吳姓爲國號,又以國號爲吳姓。千百年來,吳氏宗族至賢讓德,勵志修行,齊家治國,名揚四海。今天,我們站在先人吳復的墓前,又看到了吳復當年橫刀立馬、馳騁疆場的英姿,感受到吳復位列公侯,神采威毅的氣度。悠悠六七百年,吳氏子孫,家興族旺,遍及華夏。在政界、商界、科學界、藝術界……所有行業的.功德榜上,無不有我們吳姓的名字。這是先祖功德的庇佑,這是後世子孫自強不息、拼搏奮進的見證。

今天,我們懷着一顆虔敬至誠的心,來祭奠我們的先祖,就是要緬懷先祖的英德,就是要感激先祖的教誨。古人有云,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祭祀大地,報天地覆載之德;祭祀祖先,報先輩養育庇佑之恩。我想,這是我們今天祭祖的意義之一。

斯人已乘黃鶴去,輝煌前程待後人。今天站在這裏的我們吳氏後人,當弘揚先祖美德,積極促進和加深宗族聯誼,念血脈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誼。我輩當以全族利益爲重,不分南北,不分支系,明禮誠信,精誠團結,互通有無,族親融合,互幫互助,共謀發展。我想,這是我們今天站在先祖前,祭奠先祖的又一更重要的意義。

孔子說,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不忘先人,追念先人,是爲了後人更加騰達,是爲了宗族更加輝煌。

尊敬的宗親們,吳氏宗族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只有自強不息才能把握命運,只有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時代,只有勤勞勇敢才能成就偉業,只有艱苦奮鬥才能興旺家族!“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讓我們攜起手來,熱烈歡呼吳氏家族發展史上又一個春天的到來,爲我們華夏吳氏族人活得更幸福、活得更有尊嚴而不懈努力!

謝謝大家!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儀式上的發言稿2

同志們:

今天,我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在這裏舉行莊嚴儀式,祭奠革命先烈,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和崇高精神,表達我們的深切悼念和無限敬仰。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優秀兒女爲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建立了永垂史冊的不朽功勳。他們的英雄事蹟、革命精神和光輝業績值得我們永遠緬懷、永遠尊敬,他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執着追求,以及爲此而捨身忘我的英勇獻身行爲,始終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不會忘記,槍林彈雨中他們衝鋒陷陣,嚴刑拷打下他們赤膽忠誠;不會忘記,陷入魔窟中他們沉着機警,飢寒交迫下他們笑對人生。我們敬慕他們,這些無私奉獻的英雄!他們,是我們心中的豐碑,他們是共和國不倒的長城!烈士風範長存、精神永在。今天,我們繼承先烈遺志,弘揚先烈精神,傳承先烈偉業,最根本的是要紮紮實實推進涇陽稅收各項工作,奮力譜寫稅收工作“中國夢”新篇章,以嶄新的業績告慰先烈的在天之靈。

英雄的讚歌永世傳唱,烈士的英名萬古流芳。

革命業績萬古長青!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儀式上的發言稿3

時值清明,翠柏凝春。悼念先人,緬懷故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我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劉文德等36位革命先烈。表達我們的崇高敬意,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

六十四年前,爲清剿國民黨殘餘勢力,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134師401團奉命挺進衡陽。先頭部隊駐紮在當時的鹽田橋秀甸村,爲爭奪觀音山制高點,先遺連連長劉文德率領戰友與敵人鏖戰三日,殲敵百餘,最後壯烈犧牲。近百年來,像他們這樣爲了民族的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仁人志士不計其數,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烈士紀念設施沒有及時修繕,損壞嚴重,許多先烈的忠骨卻長期散落在田間地頭、荒郊野嶺。

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們國家經濟與社會建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今國家富強,社會安定,黨中央、國務院將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工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要求對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加以搶救保護,我縣共有三處,文德烈士公園便是其中之一。劉文德等烈士的遺骨最初葬在秀甸村邊山組解放皁,1963年遷墳合葬於此。此次修建烈士公園,既是褒揚、緬懷和告慰革命先烈,同時也爲我們教育後代開闢了一個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展望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向革命先烈學習,學習他們不畏艱難、勇於獻身的革命精神,鼓舞鬥志;

學習他們爲新中國的成立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的進取精神,堅定信心;

學習他們爲了實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求索取、一心爲民的奉獻精神,勤政爲民。

我們要時刻銘記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勇於接過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接力棒,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精誠團結,開拓創新。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勳,革命先烈,浩氣長存,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