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教研組長髮言稿

教研組長髮言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導語: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爲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以下是小編整理教研組長髮言稿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教研組長髮言稿

各位同仁:

上午好!

今天是個很特別的日子,2561年前的這一天,我們的教壇先儒——孔子呱呱墜地,爲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明唱響了一道梵音,教研組長髮言稿。2561年後的今天,監利教壇的語文精英們,在梅子小姐的精心組織下,聚集一堂,爲振興監利教育,勾畫初中語文的美好藍圖斟酌損益、獻計謀策。這時間真是機緣巧合,我想,若不是李教研有意爲之,就一定是孔老夫子冥冥中的一種期待。他一定希望今天的這場會能取得圓滿成功,成爲監利教育的一大盛會,造福桑梓的一大幸事。

今天到會的,都是監利教壇英才級的人物,屈指一數,才華橫溢的黃曙光來了,風流倜儻的萬曙光來了,身懷獨門絕技的小將羅靜來了,縱橫教壇近三十年的老將劉迪文來了,十年前就站在樓頂吹喇叭——名聲遠揚的李芳模來了,百變書生李茂國也來了,還有很多久聞博名卻未幸會的舊儒新秀也都來了,真個是高朋滿座英豪薈萃,羣賢畢至人氣沖天。

在座的各位,無論學識、人品、才幹、成就都在我之上,都是各學校語文學科組的領袖,指揮着一個團隊,主導着一個區域語文教學的走向。雖然還眼下還沒修煉到魏書生那樣的級度,但也是各地小有名氣的趙教授、王秀才,雖然還不能像李鎮西那樣威震西北,名揚華夏,但也是坐鎮汪橋、名震朱河的一方人物。愛梅同志約我在今天的會上作個交流,本人深感才疏學淺,能力有限,言語零亂,污人耳目,所以誠惶誠恐,幾欲推卻。但回頭想想,如此年輕漂亮的妹子,安排你做那麼一點小事就推三諉四,也太小家子氣了。再說,也不是交流什麼個人的教學經驗,工作成就,只不過把近些年來,實驗中學的老少爺們所做的事情清理一下,總結幾條,並不是讓我在這裏高唱紅旗譜。這樣想來,卻之不恭,也就打消了溜號的念頭。

咱們今天這個會議的主題是:聚焦課堂,立足有效,提高質量。這十二個字寫來容易,做來真的很難,特別是我們語文學科。怎樣的課堂預設是有效的,怎樣的雙邊互動是有效的,怎樣的教學效果纔算有效,這都沒有一個定量,沒有一個標準,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去摸索,去把握。這些年,實驗中學,還有很多兄弟學校都在這方面下了氣力,進行過研討,也做出了一些成績。這裏,我謹代表實驗中學語文教研組,將我們這些年來的一些作法向各位同仁作個彙報,不周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

要談實驗中學的語文教育之路,我想有必要對當前的語文教育現狀作一番探討。葉聖陶老先生曾說:若要問我語文怎麼教,我也不知道。葉老的話很坦誠,透着這樣一個意思: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教育方法,沒有拿來就能用的教學模式。教育有它的特定規律,但沒有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標準。前些年,我們監利,乃至全國的很多學校都很崇尚取經,搞什麼內聯外引,轟轟烈烈的學洋思,學杜郎口,搞什麼先學後教、三三六模式,但我們都只學到了人家的皮毛。我覺得不是人家沒有把經驗教我們,而是我們的思想觀念、行爲方式還存在問題。一樣的教育規律,一樣的課堂模式,但沒抓住實質性的東西,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那麼,我們當前的語文教育存在什麼問題呢?我想,扼住語文發展命脈的問題有兩個:思想認識不清,學研氛圍不濃。

先說說思想認識不清

1、對課改、大綱的認識不清

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我們所培養的人究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質量規格?這是課程改革的現實起點,也是我們在教育實踐中要深思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李連寧司長說:“課程不改不行,但如果教師的教育理念不改,課程改了還是不行。”這話裏透首一種憂患意識,對我們這些施教者的憂患。

葉瀾教授有過一段精闢的論述:“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新,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

他告訴我們:在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應學會傾聽、溝通、尊重學生,學會向學生學習。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用發現的目光看待課堂,用平常的心態看待課改,要大膽地解放思想,將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聚焦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化爲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發言稿《教研組長髮言稿》。要自覺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展。

這些理論上的東西,每一個教育人看起來都知道,但真正能站在實踐的高度進行認識的卻很少。現實生活中,很多學校都還是唱着素質教育的調,走着應試教育的路。總擔心解放教師的思想就是解脫了教師的責任,解放學生的思想就是放鬆了對學生的管束。很多教師也很難從臺上走到臺下,從施教者變成合作者。老師們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提升不了教學質量而用固有的經驗去組織教學活動。在教育的旅程中,我們似乎都活得太累,不夠灑脫。說到這裏,我想起了泰戈爾的一句詩:天空中不見鳥的影子,但我已飛過了。我想,我們缺少的就是飛鳥的那種超脫、灑脫,我們做不到那一點,我們的教育教學就難免不可逾越的鴻溝。

2、全面提高的理念落實無方

時下里,很流行這樣一句話: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三個詞語,三種排列,透出的卻是以人爲本的基本理念。但大家同樣知道,當前的校際競爭非常激烈,優質生源紛紛涌入翔宇初中後,各公辦學校早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陝甘寧邊區。學生數量銳減不說,還均以中低層的學生爲主。尖子不尖,學生的兩極分化還非常嚴重。作爲語文,問題尤顯突出,拼音不過關,別字連篇,閱讀無方,文墨不通的學生一抓一大把。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怎樣去落實關懷每一個學生?怎樣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確保高分層,提高臨界層,穩定中間層的基礎上,又怎樣去提升低分層學生?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難題。特別是在教研室的評估開始實行低分一票否決制的今天,我們的應對方式顯得蒼白無力、低效無奈。

3、進行教學反思的意識淡薄

孔子說過,一個成功者,一定是一個“吾日三省吾身”的人,作爲一個教育者,進行的是心靈的播種,思想的耕耘,精神的開拓,反思意識就顯得尤爲重要。魏書生說他從教三十年,一直在堅持記日記,一本教學日記,一本教育日記,他將日記喻爲道德的長跑,認爲每天抽空記點日記可以“沉澱內心的嘈雜,守住心靈的寧靜”,他的兩個日記本,一個積累了60多萬字,一個已是近百萬字,這些日記記錄的都是教育教學中的酸甜苦辣、成敗得失,這些日記促進了他對教育教學的反思,也爲他獨特的教育理論提供了實踐依據。

朱永新教授也強調:寫反思只是形式,但“寫”帶動的卻是閱讀,是思考,是實踐。閱讀滋養底氣,思考帶來靈氣,實踐造就名氣。如果每個教師每天都能記點東西,教書育人怎麼可能不得心應手。

但是反觀我們自己,有多少教師去思考過,動手記錄過?很多人甚至是年終的個人總結都懶於提筆,鼠標輕輕一點,一切OK。

再說說學研氛圍不濃

1、理念陳舊,學習意識欠缺

溫總理曾號召我們開展全民閱讀,構建一個全民閱讀的學習型社會。他說:“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文化的傳承靠什麼?靠閱讀。閱讀決定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閱讀關係着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着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可是,我們有多少教師能做到自覺學習,有目的地閱讀?

曾特別關注過一位教師的作文教學。該教師常常以“優秀作文選”中的佳作來衡量學生的習作,以成人化的眼光、以一種共性的語言、共性的標準來評判學生的習作。教師常從構思、立意、條理,謀篇佈局、遣詞造句等各方面,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全方位的“敲打”,他的評改,盡是找“毛病”,最後的幾句評語也是乾巴巴的,諸如:立意不高,文句欠佳,條理不清,構思老套,題材陳舊……他實施的這一套,應該早就作爲城南舊事,塵封於歷史的故紙堆中去,可竟然還暢行於他的課堂。可以說,那種陳舊的作文評改不僅打擊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對“優秀作文選”產生了一種依賴心理,還讓學生對作文產生了一種畏難情緒,覺得作文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就完成背離了新課程中所提到的,評價是爲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作文評價,並不是評判學生能力的高下,而是激勵學生,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

2、能力不強,活動組織不力

魏書生說:“同樣是課堂,有的老師視爲畏途,有的教師視爲樂園。同樣一篇文章,一位老師講,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忽而眉飛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覺得上課是一種享受。換一位老師講,學生學得索然寡味,忽而閉目養神,忽而驚覺欠伸,上課簡直成了受罪。課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於老師的功底不足,能力不能。”

這幾年,我們監利正在推行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新教育的追求只有一個——讓所有師生都能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一直認爲,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以活動促發展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理念落到了實處,語文教育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但是,綜觀三年來的成效,我們真的將新教育的理念落實到了教學之中嗎?我覺得沒有。我們很多同志遇到綜合性學習內容就繞道走,那種主題活動、辯論賽三年下來,組織不了一次,我們的教師還沒有達到“幸福”的境界,學生也就沒有幸福可言。

3、單兵作戰,協同能力較差

面對新課改,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但也離不開同伴的合作。集體備課,已經推行了很多年,但有多少學校能持之以恆,做真正落實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規範地開展活動?沒有協同意識,惰性十足,這也是制約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