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宗親聚會發言稿

宗親聚會發言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爲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下面我們來看看宗親聚會發言稿,歡迎閱讀借鑑。

宗親聚會發言稿

各位宗長、各位宗親,尊敬的各位來賓:

今天在這個《嚴氏宗祠》莊嚴的殿堂裏,嚴氏宗族各地的代表們歡聚一堂,舉行已仃止六十多年後,首次莊嚴而隆重的祭祀祖先儀式。這是我們宗族所有族人始終集聚在心中,壓抑了數十個春夏秋冬的情感和心願的實現。物有報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這是自然界本性所在,是真情的復甦,常說“兒行千里母擔憂,遊子總有思鄉情。”參天大樹葉落歸根,萬里長流總有源頭,人是萬物之靈怎能無祖?怎能忘祖忘宗?所以爲響應族衆的意願,族中組織遷居咸豐、來風的嚴氏族人丙戌冬至祭祖大典。

今天是個好日子,古話說:“冬至一陽生。”“陰極之至,陽氣始升,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過了“冬至”春天已經不遠了。所以我們就選擇了這個日子來祭祀我族的歷代祖先,既按古制也取其萬物萌發,興興向榮之意。

今天參祭的有來鳳縣嚴氏宗親祭祖團、咸豐縣白果壩嚴氏宗親祭祖團、清坪鎮嚴氏宗親祭祖團、忠塘嚴氏宗親祭祖團、落馬灘嚴氏宗親祭祖團,三角莊嚴氏宗親祭祖團、屯浦壩嚴氏宗親祭祖團,大水坪嚴氏宗親祭祖團,高樂山鎮嚴氏宗親祭祖團。還有珍貴的賓客;貴州印江祖籍地嚴氏宗親代表團,建始縣、利川市、重慶市的嚴氏宗親代表,還有政府部門領導,他們是縣委宣傳部羅學習副部長、縣文物管理所肖敏所長、鄉政府的領導等和來賓及鄰近鄉里的其它姓氏的客人共約1000 人。對各位的到來我們表示熱烈地歡迎!

今天這是一個別開生面的祭祖活動。歷史不斷向前發展,人類的文明也在不斷的進步,人們祭祀祖先的形式也在發生變化。我們既要傳承祖先留下的文化精髓,更要不斷地推陳出新,使這一古老的緬懷祖先的典禮,符合時代的氣息,適應歷史的進步。今天在這裏歡聚的族人中,除了男性宗親外,還有很多嚴氏家族的女性傳人,還有爲我們家族傳承後代,興旺繁榮,含辛茹苦,作出不朽貢獻的各代母親們,她們是我們家族中的一員,她們理所當然的站在祖先面前,以古老的方式獻上一柱青香,來表示自己的一片虔誠之心,這就是歷史進步的體現,這在重男輕女的封建時代是不可能想象的。先輩們一定能夠理解我們的革新舉措,支持這個創舉。人類怎能夠忘記自己的母親呢!

今天的祭祖典禮又是一個推陳出新的活動,我們既按古制以古典的祭祀形式緬懷先賢,但我們更重視以這個活動爲載體,激勵族人求生存,謀發展,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繼承祖德,發揚傳統,實現強國富民之夢,再展宏圖。所以祭祖活動的籌備組爲今天參祭的族衆推薦了一些資料,從各個側面粗略地反映了家族的一些可供借鑑的事例,給大家一個啓迪和提示。祭祀祖先,祈求庇佑,這是一種精神寄託,我們這些後裔子孫,要借鑑先輩爲宗族的繁榮昌盛,不屈不撓,艱苦創業的精神財富。就是要象我族嚴一福、嚴明舉、嚴舒田、嚴天紅等等族人,敢想、敢爲,不怕挫折,有理想、有追求創造了自己的一番事業,做出了榜樣,這種精神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今天的祭祀活動又是我族一次敦宗睦族,創建和諧社會的動員。首先我們要對前來參加祭祀活動的貴州祖籍地嚴氏宗親代表團,各地嚴氏宗親代表和貴賓表示最熱誠的歡迎和感謝!他們不顧路途遙遠,天寒地凍來到這個邊遠的地方,和我們一道祭祀祖先,是對我們極大的支持和鼓舞,是血肉脈相連,手足同心的同根深情讓我們能夠聚會在一起。是這種親情使我們分佈在各地的宗親今天有這麼熱烈的聚會,讓我們相識,讓我們相互瞭解,讓我們相互扶持幫助。在這喜逢盛世,國家強盛,澤被億萬人民的大好環境下,要作到族內團結,鄉里和睦,以“八榮八恥”的榮辱觀爲指導,把我們這個宗族溶入到中華民族和諧的大家庭中,富國興邦,再展宏圖。在向族衆展示的資料中就有孝敬尊長和睦鄰里家庭和諧的典範,我們在族中就是要提倡互諒互讓,求同存異,孝敬尊長,愛護幼小,相邦相襯,共奔康莊大道。我們反對爲一點小事,互起爭端,反對虐待父母、兒童、婦女。只要不悖大節,家族、鄰里要相互妥協,相互忍讓,相互邦襯。在法治社會裏,實在無法認同的事可以求助族人的調解和法律幫助,切不可互動干戈,血肉相殘。一個人一個宗族,只有在一個和諧的大環境中,纔有可能發展、壯大,纔有可能走上富裕之路。大家要知道,如果沒有今天這樣的好政策,好政府,好環境,沒有改革開放,我們這一大族人能夠歡聚一堂嗎!所以我們的族務活動,一定要堅持一個大原則,要在國家法律的範疇內開展正常的活動,不能搞房頭,立山頭,要響應黨和政府創建和諧社會的號召,族內團結,鄰里和睦,奮發致富,興旺繁榮。

強國,富民,發家,創業,都離不開人才,我們一定要牢記祖先“育人爲本”的教導,要不惜代價,培育族中人才。在這個祭典中我們介紹了家族育人的一些資料,許多族人爲國家,爲家族培養了一大批姣姣者,爲國、爲家的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培育人才我們必須世世代代的堅持下去,讓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