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經典與傳承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1

家風是什麼?2月14日至19日,記者隨機對部分80後、90後和00後進行了採訪。80後說,家風是“自己掙錢自己花”,家風是“掙錢、買房、娶媳婦、生孩子”;90後回答,家風就是“男朋友要聽我的話”;00後說,家風就是“媽媽每件事都要嘮叨很多遍”……從他們的回答之中不難看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家庭以及不同的個人對家風都有着不同的解讀。

家風的含義是什麼: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着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等,這些就建構成了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

就拿50後的我來說,個人認爲:家風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則”。因爲“以身作則”是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是最爲直觀、直接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以身作則”帶給子女的是認知模式和行爲模式,這兩種模式對兒女的做事和做人起到了作用。

1988年3月25日,清明節的前夕,父親走了。十年前,母親也離我而去。但我依然能夠清楚的記得,父親在病重之時,叫我們討論“怎樣做人”。其實,父母的“以身作則”就用自己的行爲爲子女做出了榜樣。他們的待人處事,工作態度,嚴於利己,寬於待人就已經告訴我們,應該做個什麼樣的人了。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中央組織部選派幹部開赴東北籌建航校,父親就是這些幹部之中的一員。當時,老航校使用的飛機都是老舊破拼湊而成的飛機,飛行訓練是要冒着生命危險的。在一次飛行訓練的時候,飛機突然空中停車,機械出現了故障,飛行訓練科長和父親爲了保住飛機在返回機場的時候,飛機撞物墜地。吉翔科長犧牲,父親重傷,搶救了三天三夜保住了生命,落下殘疾不再適合飛行,組織上安排他轉作了後勤油料工作,並曾爲空軍的建設作出過自己的貢獻(這一段是負責此項工作的領導要求加進來的內容)。

父親能夠走上革命的道路,離不開一個人對他的幫助。他曾經講過:抗日戰爭爆發後,廈門同學趙家欣作爲星光報社的記者,準備去抗日前線採訪,問父親去不去。父親決定一同前往,之後再奔赴延安參加抗日戰爭、消滅日本鬼子。但父親的路費不足,他就去姑夫家借錢。姑父聽了原委,對父親說:“人各有志,”當即送給父親部分路費和一塊金錶。可以說姑父送給父親的路費,對他參加八路軍起到了支持的作用。因此,新中國成立後,母親會代替父親給姑父家寄些錢或物品來做爲報答。通過父母的“以身作則”,使我懂得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做人就要做有感恩之心的人。

父親因爲工作的需要,經常全國各地出差,一年也見不到父親幾面。母親的工作是早出晚歸,許多時候,孩子還沒有起牀,母親就走出家門上班去了,我們已進入夢鄉,母親才下班回家。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對子女說教,我們就是在父母“以身作則”的行爲榜樣上,學習到了做什麼樣的事,做個什麼樣的人。父母是經常幫助他人的人,如:上世紀60年代上映的電影“紅鷹展翅”,父親在這部影片中擔任軍事顧問,父親把電影拍攝的錢,分給了他人。母親也曾經把家裏的布票、糧票和現金送給她工作單位中生活困難的同事。在這種父母“以身作則”的家庭環境中,我學會了幫助他人。如:中學一個同學把她母親給的布票和錢丟失了,我就把家裏平時積攢的零錢和布票交給同學讓她買布,而避免其母親對她的責備。我們學農時,一個同學因家庭生活困難,交不起飯費,我和另一個同學共同幫她交上了一個月的飯費,使她能夠與同學們一起參加學農勞動。我從父母身上,學習到了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和助人爲樂的好品質。

記得在我八歲左右的.時候,一次從大院閱覽室裏拿回家了一小段橡皮筋。當晚被下班回家的父親發現了,他嚴厲的對我說,這不是你的東西,不能夠歸自己所有,並叫我馬上送回原處。那時,天已經黑了,我膽子小,又怕獨自走夜路,磨磨蹭蹭的就不出家門。父親卻堅持讓我把橡皮筋送回閱覽室,我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送了回去。我在一篇回憶文章中看到:“父親在油料部門工作時,他吸菸卻從來不用打火機,打火機要燒汽油,他要避免個人使用公家的燃料,避嫌不必要的紛爭”。父母在工作中也從不動用公家的一紙一物。這些事情,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但,我依然記憶猶新。因爲,它讓我懂得了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拿,要想獲得,個人就要付出努力和辛苦。我轉業後成爲一名國企員工,也曾經手過經費的支出,個人卻從沒有動用過企業的資金。單位一度經濟效益不好,導致發不出工資,直至破產。沒有了經濟收入,日子還要繼續。這段時間,我給私企發過宣傳彩頁,做過保險業務員,在美容院爲客人做足底按摩,也曾上門給一些人做面部美容護理和全身的保健按摩。退休後,又來到社區擔任黨務工作找些補差。做一個不吃嚼來之食,不喝盜泉之水的人。

清明節記錄了春秋時期,晉太子和介子推主僕二人被迫流亡途中的故事,晉文公爲了懷念介子推功成隱退的高風亮節精神,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清明節是緬懷先人的日子,在這個節日裏,我借用父親的同學趙佳欣老先生在26年前,刊登在福建日報上的悼文《鷺島招魂》來懷念我的父親、母親。悼文最後寫道:鷺江之水,滔滔東去,魂兮歸來,長留故鄉,夙願已償,葉落歸根。趙老先生所寫《鷺島招魂》,源於兩個人的友情,源於父親的遺願:“一絲不掛來人間,兩袖清風去西天。生愧未盡汗馬勞,死願灰施故鄉田。”母親和兄弟回到故鄉,將父親的骨灰撒在了廈門的田地和大海之中,完成了父親的遺願。此時,我也感恩於父母不但給了我生命,又用他們的“以身作則”教會我做一個正直、誠實,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人。

以上是我的演講,請指正。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2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此次志願服務行動一是要嚴格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二是一定要認真工作,爲青島守護好大門。”2020年4月15日一早,血站黨委書記閆家安親切地叮囑即將投入青島機場抗疫志願服務工作的血站青年志願者。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新階段,青島流亭機場客流量大、防控人員吃緊。爲充分發揮青年團員在這場戰“疫”中的優勢,根據青島市衛生健康系統志願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緊急通知,青島市中心血站火速組建了5人組青年志願服務突擊隊,共同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4月15日一早,青島市中心血站黨委書記閆家安一路護送,血站青年團員張磊、呂珊珊、江泉、王俊、劉鵬組隊前往流亭機場,開展爲期12天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他們都是有擔當的90後,他們中有黨員也有青年團員,有年輕爸爸也有爸媽的寶貝疙瘩,但在關鍵時刻,他們都是能夠扛得起、頂得住、衝得上的白衣戰士!

到達流亭機場急救站後,志願者們接受了簡短的專業培訓,迅速整裝,聽從安排,全身心投入志願服務,開啓白加黑工作模式。志願者們協助工作人員在流亭國際機場開展抵青人員測溫、健康徵詢和複查、信息登記等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裏三層外三層,厚重的防護服密不透風,一會兒就讓人汗流浹背,護目鏡加口罩的嚴密組合讓人感覺呼吸困難。而這樣的狀態,他們要一直這樣從早上九點堅持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才能夠結束一天的工作。

疫情在前,重任在肩,志願服務工作是一份堅守,更是一份厚重的責任,血站青年志願者們必將不負衆望,不辱使命,圓滿完成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爲島城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3

親愛的教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等等。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進行必不行少的活動,門上插上艾草、吃糉子、佩帶香囊、賽龍舟等。今年_月_日是農曆五月初五,我們馬上迎來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關懷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愛戴。他投江自盡後,楚國人民紛紛趕到汨羅江邊,向他表示哀悼。人民划着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這就產生了賽龍舟的習俗。吃糉子的習俗是人們把包着楝樹葉和彩絲的飯糰扔到河裏,以表達對屈原的祭祀。所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掛上艾草,佩帶香囊,賽龍舟,進行詩會,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曾經喧鬧的節日已漸漸被人們遺忘,我們好像不再關懷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是把更多的留意力轉向西方節日,如“聖誕節”和“愚人節”。當我們還沉醉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xx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爲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了這些,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保存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可以加強中國民族分散力和向心力。但是現在,這個我們度過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卻成爲了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是多麼的爲難和無助。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存了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應當感謝和敬畏祖先製造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共同傳承,發揚光大。盼望大家不要冷落自己的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的土地上鑄造輝煌!

感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完畢,祝大家端午節歡樂!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高二(4)班的李民哲。今天很榮幸能在這裏和大家分享自己參加誦讀大賽的一些感想。

這次大賽的主題是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故而朗誦團在挑選篇目的時候,幾經斟酌,選擇了《中國話》這首詩,並對它進行一些改編,包括增添一些中國古典詩詞。出於對詩詞的熱愛,我懷着十分激動的心情開始精心篩選着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

然而,當我翻開《詩經》《楚辭》時,忽然有些迷惘,一股陌生感撲面而來。這種陌生,不是未曾謀面的陌生,也不是字句艱深,意義晦澀的陌生,而是情感上的陌生。那些我們先祖發自內心的聲音,那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出生,勞作,然後又默默死去的人們的心聲,在我的心底,竟驚不起一點波瀾。我感到困惑。誠然,時代變了,但作爲他們的後人,作爲同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作爲從牙牙學語時就和他們說着同一種中國話的人,我覺得自己不應當無動於衷。

誦讀中有一句臺詞是“中國話,是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吐納”,我覺得念出這一句話的時候,我應當傾聽到一個民族五千年悠長而綿遠的呼吸聲,這聲音裏有我們先祖的喜、怒、哀、樂,讓我的心無法再冷漠相對。

讓我感到些許欣慰的是,這樣的傾聽也來自自己的生活體驗。前幾個星期,我遇到我小學同學,他已認不出我了。我說“我是李民哲啊”,他很驚訝,說“噢,噢…”。後來某天晚上我翻唐詩的時候,忽然就被幾首以往忽略的久別重逢的詩打動了,我甚至有點哀怨地想,我至少還能夠“乍見翻疑夢”,他卻只能夠“稱名憶舊容”了。那一刻,我體味到了千年前唐人和我如此相近的情感在我的胸肺中瀰漫着,這種強烈的共鳴甚至使我從個人的情感中掙脫出來,繼而籠罩於一種屬於這個民族的共同的情感之中。

我想,如果這只是一個人的故事,一個人的情感,悲傷或許化作一滴眼淚罷了,而當千千萬萬人有着相似的故事,一代又一代人“臨文嗟悼”時,這份情感便氾濫成河流,源遠流長了。是故,當肖成川同學爲詩歌的最後一段推薦了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時,我唏噓良久。歷史課上,我們曾看到這個東方古國一步一步地走過百年滄桑鉅變,直到如今有了這樣的成就。而在比賽當天,其他隊伍演繹《少年中國說》時,我感受到其氣勢洶涌澎湃,其豪情壯志至今猶在我心中迴盪。我深深地意識到,“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不單單是李白一個人天才的藝術創造,更是整個民族千年來共同的期盼與呼喚。當我們把自己放到整個民族的歷史和情感中去,我們才能真正領悟到《中國話》“屬於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個朝陽升騰的天地”這樣廣闊的胸懷。

此時此刻,《詩經》《楚辭》的先民對我而言已不再陌生,從古老的文字裏,我聽到了他們千年前遙遠而且帶着體溫的脈搏跳動!這就是傳承。當我們回溯往昔,我們所追尋的不僅僅是我們血緣上的先祖,不僅僅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更是我們民族記憶的先祖,是文化之源,靈魂之源。

當我們獨自穿行於茫茫人海,會感到孤單,當我們仰望浩繁寥廓的星空,會感到渺小,當我們面對千年厚重的傳承,也會感到無力承擔。這時,我們大可以回頭看看,在自己年青的血脈中找到這個民族滄桑而古老的烙印。當一個人自覺地把自己作爲這漫長傳承中的一環時,他的'生命和價值已然擴散到了民族歷史的角角落落,隨民族的延續而延續下去,並由此獲得前行的力量。

中國話,存在於我們心靈的吐納之中,凝聚着一個民族的情感記憶,它是文化的根。作爲杭外學子,我們的天地是廣闊的。許多人在並不久遠的將來也將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求學,生活,足跡遍佈全世界各個角落。正因爲如此,我們更應當始終呵護這樣一個古老而豐盈的中華民族的心靈,不忘記這口親切的中國話。遊子雖遠行,鄉音至處亦家鄉。

最後,我還想代表誦讀團所有學生向在這次比賽中給予我們諸多幫助的屠美玲老師、李芳老師、陳若華老師、倪江老師和鄭敏峯老師,爲排練準備場地設備的鄭葉青老師,以及親自帶隊的張俊峯副校長表示由衷的謝意。老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他們一直用自己的行動展現文化傳承者肩上的責任和擔當,我們應當爲這樣的老師們鼓掌!

謝謝大家。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日我要爲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我的家風家訓,做一個老實仔細的好人》。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可大家知道什麼是家風家訓嗎?讓我來告訴你!家風家訓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氣。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氣氛就構成了家風家訓。顧名思義,家風家訓就是一個家庭傳承的風氣、風格、風氣。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家訓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風家訓的輔助下,我們才能茁壯成長,成爲一個優秀的人。

我們家也有家風家訓呢!比方,每日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尊老愛幼,不頂撞父母,要講究禮貌。然而,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家風家訓,就是要做一個老實仔細的`好人!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做人要踏踏實實,認仔細真,千萬不能投機取巧鑽空子,不能貪小廉價,那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遲早是要吃大虧的。媽媽還經常給我講一些歷史上的故事,以及報紙上登載的新聞,用生動的例子告訴我,腳踏實地對我的成長和我的未來是多麼地重要。如今,我也牢牢記住了媽媽的話,在學習上認仔細真,做人和對待身邊的人老老實實。我要像媽媽期望的那樣,做人就要做個仔細踏實的老實人,即使不能做像雷鋒那樣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大好人,起碼也要做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善良的、老實仔細的好人!

我希望我能好好遵循我家的家風家訓,並且把我家的家風家訓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並且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佈滿正能量!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6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臺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於我來說,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紮根在心底,從爲萌發的種子,到後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樑。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裏,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着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中,一句爛熟於耳的“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後,是以深厚的文化爲底蘊形成的。但詩經並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於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於唱“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對於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國學之莖——唐詩

漢唐,中國民族五千年裏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裏,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的古代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們“牀前明月,春眠不覺曉。“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羣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淨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蘊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前一句“獨“,後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國學之枝——宋詞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仍陶冶着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悽婉動人。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詞無疑是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枚巨鑽,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園,有傲骨佇立的梅,有嬌豔依人的杜鵑,更不缺大氣豐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態,奼紫嫣紅的花兒趕趟兒開,怎可能不多彩絢爛呢?

國學之葉——元曲

元曲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纔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並舉。

馬致遠是我最愛的戲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優秀的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或許許多同學都熟知。一個人,僅用二十八個字,就能把秋意那樣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且“不着一字,盡顯風流。“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馬致遠意境。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

從馬致遠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爲奪目的戰鬥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藝術魅力。

國學之花——文學

我心中的國學,是古代文學這株攝人心魂的美麗花朵。從清雅的詩經。到瑰麗的唐詩宋詞,纏綿的元曲,無一不詮釋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大家也許都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那就更應能深體會到古代文學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滸紅樓的忠義與酸辛,但是三國裏曲折的情節,令人驚歎的韜略,就是如此引人入勝。何等華麗的辭藻,也難以形容其藝術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學無疑是中國國學中猶唯突出的傳統學術文化。它罩着迷離唯美的光環,溢出清淡純粹的芬芳,卻又不失歷史沉香的氣息,即使在世界上,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後,願我心中的國學能如沖天的火焰,點燃越來越多龍之傳人的瞳孔!

謝謝大家。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接過此次演講的主題時,我突然想到一句歌詞: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作爲人民警察這樣一個特殊的身份,我該如何去闡述家風呢?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是的,其實這一環境的塑造,就是家風.我認爲,家風體現的是道德,而警風體現的是法律,優良的家風和警風其實緊密聯繫,二者缺一不可。或者我這樣說,家風鑄就警風,而警風則引導家風.

今天我的演講不想用太多的華麗辭藻,也不想用太多的煽情話語,面對家風、面對警風,我想都應該是嚴肅而莊重的。在這裏,我給大家講兩個故事,讓我們從故事中體會從良好家風中走出的人民警察們!

第一個故事,主人公是萬年縣公安局原巡特警大隊大隊長小王。

20xx年的全省警務技能大考覈,難度大、任務重,經過局裏慎重挑選,巡特警大隊長小王被局裏選中參加比賽。當接到這個任務時,大隊長非常爲難,因爲當時他的老父親已經病入膏肓、危在旦夕,隨時都可能永遠的離開他。一邊是組織上交給自己的重擔,一邊是濃濃的父子親情,他左右爲難。老父親看出兒子的艱難,告訴他:孩子,去吧!我從小教導你,做事要考慮大局,作爲一個警察,你的心裏就必須有舍小家爲大家的胸懷與擔當!是啊,自古忠孝難兩全,爲了集體的榮譽,在父親的支持下、在家人的鼓勵下,大隊長毅然的踏上了去省廳考覈的征程。

50多歲的大隊長刻苦訓練,他暗暗告誡自己,一定不能辜負老父親的期望。然而就在他參加考覈的前一天,慈父不幸病逝。大隊長強忍着眼中的淚水,心中的傷痛,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來告慰了父親的在天之靈。

在老父親的葬禮上,大隊長一改以往剛強的一面,心懷無限愧疚的哭着說:作爲兒子,我沒能見您最後一面,我對不起您,但作爲一名人民警察,在組織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沒有辜負您一直以來的教誨和期望。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誰又不想在萬家燈火的時候與家人團聚?誰又不想在疲憊之後和妻子孩子一起共享天倫之樂?但我們有的更多的是保家衛國的責任與擔當。

接下來我要講的第二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萬年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法醫小詹。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陽光,永遠那麼溫暖。擁有一個良好家風的家庭,必定養育出一羣優秀的家人。小詹這一家就是這樣,一個在我們警營中的最美模範家庭。然而,小詹每次提起他的家人,眼神裏充滿幸福卻也充滿愧疚。法醫,一個神祕又崇高的職業,同時也是最讓人嫌棄的職業,而小詹卻一干就是十年。小詹是南昌人,因爲工作關係,也算是背井離鄉。她的妻子笑着說,最初知道小詹是法醫的時候內心是排斥的,她覺得髒,覺得不乾淨,但是日久見人心,她漸漸理解了這份工作,也開始敬畏這份職業。她放棄了自己深愛的'歌唱舞臺,默默地用實際行動支持着自己的丈夫,支持着公安工作。那一年,小詹的父親得了癌症,爲了不讓小詹有後顧之憂,妻子特意將公婆接到萬年的家中悉心照料。小詹工作起來,經常一走就是十天半個月,妻子一個人,不僅要接送剛讀幼兒園的女兒、哺乳着未滿週歲的兒子,還要醫院家裏不停奔波照顧公婆。作爲警嫂,這樣的堅強是我們難以體會的辛酸。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平凡卻偉大的小事,流露出所有警嫂、警屬們背後無私的奉獻、默默的犧牲。

在我們每一個警察家庭中,都謹記着這樣一段家訓:爲國家之公民盡義務,爲尊長之晚輩奉孝道,爲夫妻之伴侶共患難,爲兒女之父母嚴教養。責任、奉獻、擔當、忠誠,這些就是公安特色的家風.我想,優秀的家風並不是高深、玄奧、令人感到不着邊際的大道理,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就像我今天所講的兩個故事,都是我們再日常不過的事情,但卻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

作爲一名警察,我們始終堅定,警察的原則就是家的原則,警察的規定就是家的規定。選擇了警察就選擇了奉獻,選擇了警察就要舍小家顧大家,選擇了警察,就永遠不能忘初心,要時刻將警察的鏗鏘誓言鐫刻在風雨路上,把百姓的冷暖安危牢記在大愛心間,真正踐行人民公安爲人民的錚錚誓言!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8

親愛的朋友:

你好!我的先師孔子曾經說過:有朋出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很高興你們能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更讓我感到榮幸的是能在這裏向你介紹我的祖國——xx。

我的祖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在我們的吃喝玩樂中,承載着悠閒浪漫的詩意生活,以及博大精深的民族文明。

首先,我很想向你介紹京劇,京劇是我的祖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被視爲xx的國粹。我知道,在你們的民族,也有這樣的文化樣式,如歌劇,芭蕾舞等,xxxx着你們特有的文化方式。但在我們的'國家,京劇作爲xx戲曲的xxxx,至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博採衆長,發揚了xx戲曲載歌載舞的特點!京劇中的唱腔是最富有詩意,最吸引人的,而我最喜歡的'是《西廂記》中:“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這句唱詞怡情怡景,不僅語句優美,還承載着人類所共有的悲歡離合的情感。而類似的唱詞,在京劇中比比皆是,真的希望你也能喜歡!

京劇是我xxxx有詩意的祖國的戲曲藝術中的瑰寶!

在你們那,也許華麗的服裝是歌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我們這,京劇不僅一樣有各種各樣華美的傳統服飾,還具有你們的戲曲所沒有的,非常有韻味的“臉譜”。“臉譜”在舞臺上,是人們心中的理念與視覺的觀感的詩意化xxxx,是一種具有xx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妝方式。xx作家祖慰曾經說過:“臉譜能反映人物的千種情愫,萬種心曲。”在我們的京劇中,人們是可以根據臉譜來辨別這個京劇演員所扮演的角色的。

在我的家鄉,如果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京劇是我們獨有韻味的詩意的娛樂方式,那麼,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足以讓你真正感知到我們詩意的生活。

讓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們許多美食不僅可口,而且還與我們獨有的傳統節日結合在了一起,每一個節日背後的美食,都有詩意化的美好的寓意。像元宵節吃的湯圓,作爲xxxx美食,它的背後就蘊藏着團團圓圓的寓意!“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是隻有在吃完了甜甜圓圓的湯圓之後才能感悟到的。你們吃着湯圓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也許會涌出“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的惆悵喔!

在我們這裏,與湯圓一樣xxxx團圓的美食還有月餅!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懷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願望的人們,會聚集在一起品嚐香甜可口的月餅,欣賞那懸於空中的滿月;而那些離家的人,會在“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詩句裏,望月而憂傷。親愛的朋友,離家的你們,望着地球上唯一的月亮,是否也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懷想?嘗一口月餅吧,再飲一口清茶,我想,“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情愫應是人類共有的情感吧!

親愛的朋友,能把傷感化成詩歌,吃到嘴裏,留在心上的美食,你在其他地方吃到過嗎?

也許我孤陋寡聞,你們的家鄉也一定有類似的美食,說來聽聽吧,我也很想品嚐!

很高興能向你們介紹我們具有詩意的京劇和美食。我也由衷地希望你們能喜歡她們。

謝謝啦!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在任何方面總會有兩種選擇:一是墨守成規,沿着前人的路走下去;二是根據前人的經驗,走創新之路。在生活中,要想獲得成功,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缺少了繼承,創新便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便難以成功僅有既懂得發揚自我的特色,用於創新,又善於繼承前人的傳統,纔會更容易獲得成功。

對於前人優秀的地方,很多人都會進行“模仿”想變成自我的東西從而失去了自我最開始的想法,以至於自我成了別人的.複製品,那麼我們應當怎樣繼承呢?

英國的莎士比亞說過“拙劣的藝術家永遠帶着別人的眼睛”這就像我們現代一詞“抄襲”抄襲就是指竊取他人的作品當作自我的,包括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必須程度上改變其形式或資料的行爲。但若你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那麼這個創新就是你的了。襄陽的米芾大家都明白,他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學習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晉代和唐代名家真跡來臨摹,當他把古人的真跡和自我的臨摹作品一道歸還原主時,連主人也分辨不出真假來。別人對他說“你寫字太像古代的人唯獨沒有自我的面貌這樣是不會有成就的,期望你要發揮自我的特長不能食古不化。”他聽後慢慢衝破古人的束縛,發揚自我的長處,到晚年最終構成了自我獨特的風格。

盲目的創新往往會弄巧成拙,讓人傳爲笑談。“邯鄲學步”這一成語想必大家都聽過吧。就是燕國有幾個青年羨慕趙國人走路的樣貌,便相約去趙國首都邯鄲,細心觀察行人走路的姿勢,並竭力模仿,他們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姿勢,反而失去了原有走路的本事,結果爬着回國。這幾個青年似乎是創新了,可是動機不純,方法不對,所以最終落了個爬回去的下場。

創新是需要對傳統的繼承有所突破,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要在繼承中創新,再創新中繼承。英國十七世紀的科學家巨匠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的三大定律,創新能夠說是十分豐富的。可當別人問他爲什麼會取得如初的成績,他說“如果我看的更遠一些,那是因爲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雖然這句話只是一個謙虛之詞,但此刻仔細想想,如果沒有伽利略和笛卡爾這兩位前人的經驗,那麼牛頓想要得出物體運動的三大規律想必肯定要大費周折了。可見,這創新需要吸取你前輩的經驗,然後自我繼續往前走。但前輩也可能有不足的地方,總而言之就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真正有才能的人會摸索出自我的道路,繼承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創新。但盲目創新就會弄巧成拙,一味的模仿也會失去本色。創新是對傳統的揚新,吸取前人的經驗,發表自我的新看法。創新需要勇氣和智慧讓兩者巧妙結合,讓兩者齊放光芒。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歲月,上下五千年的歲月,消散了春秋戰國時無數飛揚的塵土;暗淡了三國兩晉時不盡的刀光劍影;模糊了五代十國時繁榮的街市;剝蝕了宋元明清殿前宏偉的琉璃。歲月已然流逝,所留下的,是一個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正是他們,挺起了中國人的脊樑,凝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的優秀文化。

我們的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創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些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源泉,也是在未來歲月裏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強大精神動力。

方圓九州,泱泱大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浩如煙海。中華兒女,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締造了強漢盛唐,領世界風騷幾千年,何等風光?

自古以來,無數仁人志士以愛國爲崇高之志,以報國爲終生之責。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俺,有“精忠報國”的岳飛,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有三易其志的魯迅,也有“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從孫中山到陳獨秀,從林覺民到秋謹,從李大釗到毛澤東,爲了中華的崛起,爲了雪恥報國,爲了振興華夏,爲了騰飛於世界,我們的前輩發憤圖強,凝聚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使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推動着中華民族的前進和不斷髮展。

在現代社會,流行的普通話和我們的祖國一樣,在國際上佔有越來越顯著的地位——它成了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一個民族的崛起,除了經濟的強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榮。中華民族歷盡滄桑,仍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傳居功厥偉。文化不絕,民族就不滅。語言文字是國家重要的、不可再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書香潤澤校園,閱讀傳承經典”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了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了翅膀。可見,書籍對於我們來說,何其重要。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書籍;一個人的自我完善,離不開書籍;一個民族的振興,一個國家的強盛,同樣離不開書籍。中華民族有着古老而悠久的歷史,光輝而燦爛的文化,我們看到長城的雄偉,故宮的博大,兵馬俑的浩蕩;同時,我們沒有忘記虎門的硝煙,圓明園的火光以及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遼闊土地上的踐踏。12歲的周恩來高呼: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天,中華民族已經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了,可是我們肩上的擔子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爲國家的富強而讀書,要爲民族的騰飛而讀書。魯迅小時候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由於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刻把獎章拿到街頭賣了,然後買了幾本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夜裏讀書,寒氣難當時,他便摘下一個紅辣椒,放進嘴裏咀嚼,辣得滿頭大汗,用這種方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魯迅先生勤苦讀書,終於成爲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領袖毛澤東青年時期就曾整天呆在圖書館,坐在宣囂的馬路旁看書,書籍使他不斷的接受新思想的洗禮,從而讓他帶領全中國人民走上謀求解放的道路。有人說:“書籍是人類思想的寶庫”,它充實我們的頭腦,豐富我們的心靈,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我們的知心姐姐張海迪,因爲患有高位截癱,一生只能依靠輪椅行走,然而她卻把每天坐在輪椅上的時間變成了她的.一部讀書史,大量的閱讀,讓她的心志變得堅強,更使她獲得了寶貴的知識財富,就在這輛輪椅上她學會了英語、法語等多個國家的語言,成爲全世界青年人的傑出代表。這些名人的事例告訴我們:成功之路無不是以書籍爲奠基。

書籍是時代進步的階梯“,它開啓人類的智慧,塑造時代的偉人。一本好書,能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變得文明和富有愛心;一本好書,能激發我們的鬥志,讓我們擁有向上的動力;一本好書,更能給我們啓迪,讓我們獲得無窮的智慧。朋友們,愛書吧!讓我們一起擁抱書籍,擁有這世界上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沿着先人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學習他們創造的瑰寶,好好學習,細細讀書。讓閱讀引領我們成長,讓知識爲我們導航。,我們十二中的每一位同學,將立志從自我做起,用書籍充實自己,用行動影響他人,爭做一名有思想、有內涵、講道德的學生,讓熱愛讀書的我們成爲十二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12

尊敬的: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弘揚長征精神,奠定成功基礎。

細心的同學會發現,在我們學校的東西教學樓頂上就有這十二個鮮紅的大字。你知道嗎這"長征"二字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所好學校,更是一種精神,一段歷史!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但國民黨蔣介石仍頑固堅持其"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調動100萬大軍對我紅軍進行"圍剿",在"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下,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最終失敗,爲了保存實力,紅軍被迫開始了二萬五千裏的戰略轉移,從而有了震驚寰宇的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就是堅持到底,永不屈服的精神。皚皚雪山,衣衫單薄,戰士們僅僅依靠幾個紅辣椒去抵禦漫天飛雪,飢餓、寒冷、疲憊,有的紅軍戰士只是想坐下來歇一歇,可這一坐,就再也起不來了;茫茫草地,遍佈沼澤,剛剛還一起行軍的戰友,一步邁錯,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他陷身沼澤,眼睜睜的看着泥水吞沒戰友……據不完全統計,長征歷時368天,行程25000裏,縱橫省份11個,翻越山脈18座,趟過河流24條,平均每天行程71裏……這些困難沒有嚇倒紅軍戰士,他們用毅力,用永不服輸的精神譜寫了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長征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獨立創新的精神。長征途中,紅軍力量薄弱,裝備落後,條件艱苦,以毛澤東同志爲首的黨中央以事實爲依據,發揮創新精神,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戰措施,聲東擊西、誘敵深入等,僅僅一個四渡赤水,就把敵人鬥得暈頭轉向,落花流水。

長征精神更是一種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長征途中,大家"強幫弱,大幫小,走不東的扶着走,扶不動的擡着走",在生死關頭,有的人把生的希望讓給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忘不了那位將棉衣發給戰士,而自己卻在凜冽的寒風中化爲雪山之魂的軍需處長;忘不了過草地時,四處尋找水塘,爲小紅軍釣魚,做魚湯喝,自己卻總是偷偷的吃剩下的.魚刺直至餓死的老班長;他們的無私奉獻換來了長征的勝利,讓世界爲之震驚。

紅軍長征的壯舉雖然已經成爲歷史,但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團結一致的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恆不變的歷史價值,成爲中國人民奮發圖強的巨大精神動力。你看,我們有志的航天人,不正在弘揚長征精神完成我們太空中長征的夢想嗎?我們的白衣天使不正在弘揚長征精神攻克一個個病魔難關嗎?我們的運動健兒們不正在弘揚長征精神爲國爭光嗎?

同學們,作爲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更應該弘揚長征精神。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弘揚那種不畏艱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那種實事求是、獨立自主、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那種團結一致、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

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

讓我們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讓今天的弘揚長征精神,奠定明天的成功基礎。

謝謝大家!

經典與傳承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承載着我國五千年來的文化傳綂,也寄託着生者對於死去親人的懷念與祝福。

在中國的現代社會中,反對封建,反對迷信,可是人們卻又常常做一些‘迷信’的事。在過年的'時候明知道死去的親人不會回來團圓卻還是要留一個位置,明知燒了的紙錢只會化爲灰燼卻還是那麼用心,明知道再多的祈禱也是徒勞,卻還是說的津津有味。是他們過於無知還是在期盼……

將美好的東西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