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必備】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必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此時此刻需要爲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必備】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能借助註釋及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所描繪的情境,感悟詩人豐富的想象力;3、學習擬人與描寫巧妙結合的表達方法,體會詩人退居田園後愉悅的心境。

3、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感情背。

4、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瞭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體會詩人借景所傳達的情感;感悟詩人豐富的想象力,2、學習擬人與描寫巧妙結合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談話:我們曾經學過《題西林壁》,知道了詩人是將詩寫在了西林寺的牆壁上。無獨有偶,今天我們要學的《書湖陰先生壁》一詩也是將詩寫在了牆壁上。詩題可理解爲?明確:題寫在湖陰先生庭院牆壁上的詩。

2、出示自學提綱。自讀自悟,藉助工具書及註釋,理解詞意,進而理解每句詩的意思。採用邊讀邊畫邊批的方式學習。

3、教師開始自學,教師巡視。

4、出示習題,反饋檢測。

A、讀古詩。(點評:讀得聲音響亮。 字音咬得真準,尤其是這個簇字,是一個平舌音。)

B、我們說古詩與音樂一樣也有節奏美,現在就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可以試着用做記號。(點評:讀得不錯,聽出來了嗎?她在哪兒停頓了。一起試着讀一讀。)

C、交流反饋,重點引導:

(1)詞意:長掃:即常掃,指經常打掃。 靜:乾淨。

畦:讀音qí,意爲田園中劃有界限的長條方塊。

排闥:讀音tà,推開門,排爲推,闥爲門。

(2)理解詩意:茅草房庭院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衛着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D、學生嘗試自己翻譯詩意。

E、交流資料

同學們,你對王安石有哪些瞭解呢?(師生活動、展示資料)簡介詩人及寫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湖陰先生:指楊德逢,是作者元豐年間(1078-1086)閒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本題共兩首,這裏選錄第一首。

二、品讀重點,深入感悟。

1、出示提綱,明確重點。

自由讀詩,思考下列問題。

(1)詩人是通過什麼來表現湖陰先生庭院的乾淨的?

(2)本詩哪句採用了擬人的手法?

(3)全詩哪些詩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詩句表現了主人的品質高潔?

2、品讀感悟,美讀昇華。

A、劃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再悟詩意。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B、深入理解詩句,感悟詩境

(1)“淨”,是通過“無苔”二字體現的。

教師引導:江南地溼,又時值初夏多雨,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爲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於掃除。而今,庭院經常打掃,總是乾乾淨淨的,叫人感覺舒適。

繼續引導:更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齊齊,都是主人親手栽種,這更令人心曠神怡。所以這兩句再讀的時候,要注意表達作者心情的愉快。

自讀自悟,想像畫面,感悟詩境,再讀。

(2)含有“護”“繞”二字的兩句詩“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採用了擬人手法。

教師引導:門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裏,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一條彎彎的河流環繞着碧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着孩子一樣。

邊讀邊悟,想像畫面,感悟詩境,再讀。

(3)“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表現了主人的高潔。

C、學生在此基礎上自讀、小組交流讀、感悟詩境。

D、朗誦全詩,感悟詩歌內涵。

E、再次齊讀,加深印象。

F、總結中心,昇華主題

(1)課堂總結:《書湖陰先生壁》描寫的是湖陰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內、院外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湖陰先生庭院的讚美,體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情,同時也寄託了詩人的閒適心情。

(2)昇華主題:同學們,本詩通過描寫湖陰先生庭院內簡樸的居室,異常潔淨,院外的山水農田,青綠有情,不僅表現了詩人對美麗大自然的讚美,更讚美了湖陰先生高潔的人格品質。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結合詩歌,在想像畫面,感悟詩境的基礎上,《書湖陰先生壁》一詩配幅插圖。

三、多元訓練,讀寫結合。

美美地將詩讀幾遍,做到會背,蒐集幾首題牆詩,讀一讀。

四、板書設計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院裏: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兩山 景美人更美

典故: 護田 排闥

表達方法:描寫 擬人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2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盪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語言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關鍵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點撥法、引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在這裏不僅孕育着中華燦爛的文化,還涌現出了許多人物事蹟,他們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纏綿悱惻,有的驚天地、泣鬼神,還有的平凡中透着偉大,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一位81歲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題,板書課題

3、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詞語,重點強調“宿”“勁”的讀音。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方法:人物+事件+關鍵詞)

(3)默讀課文,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確實老了,年歲大了?

(4)全班交流。

二、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1、正是這樣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蹟,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課件)

(1)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課件)

a、點撥: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b、計算:一畝等於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畝相當於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呢?(5萬間)

C、你覺得這是一位怎麼樣的老人?

D、指導朗讀。

(2)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課件)

a、讀完這段話,你有什麼感受?

b、你覺的這段話的畫面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

C、這段話中兩個“全”,你有什麼感受?

D、指導朗讀這段話。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課件)

a、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b、81歲高齡的老人數十年如一日,15年,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在這沙漠地帶創造了一片綠洲,讓我們帶着驚歎,欽佩,讚美的語氣一起再讀讀老人創造的奇蹟。

2、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和老人所處的環境艱苦

(1)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的大地上隨處可見,能稱之爲是“了不起的奇蹟”嗎?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課件)

(2)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a、根據同學交流,課件出示“知識鏈接”介紹晉西北的乾旱、霜凍、沙塵暴。

b、結合註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C、理解“肆虐”“盤踞之地”的意思。

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了這片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蹟啊!那麼,老人的生活環境又如何呢?(想象老人戰勝惡劣環境困難種樹的一個場景)

(3)師引入:“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去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中老人創造的奇蹟,來感受老人的不容易。

三、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 看到了這樣一位老人,作者在離開老農的'小院時,深有感觸,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觸的句子嗎?

2、課件出示。

3、“山川共存,日月同輝”是什麼意思?

4、老人怎樣實現自身價值?“另一種東西”是什麼呢?

5、作者說“青山是不會老的”是什麼意思?

6、出示資料,介紹老人。

7、寫話練習。

四、讀課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卻創造了什麼奇蹟。用“【 】”找句子,並用“△ ”打出重點詞語。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五、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

1、“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

先感受老人在家鄉的大山上植樹造林的大背景:

(1)晉西北在我國的什麼地方?這裏的環境有什麼特點?交流資料、圖片。

(2)課文哪個自然段對這裏惡劣的自然條件作了生動的描寫?

(3)學生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這裏自然條件極爲惡劣的重點句子,並有“△”打出句子內的重點詞語,旁註自己的感受。

交流:

A、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B、“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我句話有哪幾個明顯對比的地方?(如此險惡的地方--瘦小老頭)

(如此險惡的地方--創造綠洲)

(瘦小老頭--創造綠洲)

再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說一說。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根據第三自然段,想象:說說老人在這樣小環境中植樹了一天疲憊不堪回到這個院子裏時的事情。

六、總結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學習這位老人,用自身的雙手植樹造林,綠化家園,讓綠色流進每一個人的心中。

七、佈置作業(略)

八、板書設計

16青山不老

大環境------險惡

創造----奇蹟 小環境------艱辛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3

文本分析:

本文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衆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做題目的深刻內涵。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教學本課,教師可以由課題入手,激起學生閱讀的慾望,讓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地預測文意,然後再去讀課文。在學生理解、感悟了課文內容之後,還應注意從表達方法這一角度引導學生進一步欣賞和評價課文。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從課文的結構安排、句式特點、語言風格等多個角度引發思考,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教學目標:

1.會寫9個生字,重點理解“咆哮、擁戴、呻吟、攙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悟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課文題目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咆、哮、嗓、黨”等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驚慌、擁戴、沙啞、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的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驚慌,爲第二課時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礎。

4.體會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品讀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驚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山洪暴發視頻,教師激趣導入。

導語:黎明的時候,山洪暴發,來勢洶洶,給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帶來了可怕的災難。村民們是怎樣躲過這場災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橋》這篇課文。

2.出示課題,質疑思考:橋,讓你想到了什麼?

預設:通過播放山洪暴發的視頻,學生們或許能聯想到:這座橋一定是一座特殊的、承載着人們生的希望的橋。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圈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讀正確,並自主識記字形。

(3)圈畫出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和同桌一起討論。

2.教師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

(1)正確認讀下面的詞語,注意把變色的字讀準。

咆哮 嗓子 黨員 流淌 沙啞 揪出 呻吟 廢話

◆需注意的字音:“嗓”是平舌音,“呻”是翹舌音。

◆需注意的字形:“哮”的右邊是“孝”,不是“考”。

(2)詞語分類學習。教師出示詞語,學生讀一讀,再結合課文把它們分成三類。

咆哮 驚慌 清瘦 放肆 狂奔 勢不可當 擁戴

獰笑 沙啞 跌跌撞撞 亂哄哄 揪出 你擁我擠

明確:①描寫洪水的詞語:咆哮放肆狂奔勢不可當獰笑

②描寫村民的詞語:驚慌跌跌撞撞亂哄哄你擁我擠

③描寫老漢的詞語:清瘦擁戴沙啞揪出

預設:理解詞語時要注意聯繫上下文,因此把本課中描寫洪水、老漢和村民的詞語按照“集中學習、再歸類整理、迴歸課文理解”的思路來進行學習,改變了孤立教學詞語的方法。同時,通過把詞語分類,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村民的慌張和老漢的鎮定。

(3)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概括課文敘述的主要情節。

學法引導:教師提示學生抓住時間、人物、事件、結果四要素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示例:課文講述了山洪暴發的危急時刻,老支書組織一百多人撤離,最後橋塌了,老支書英勇犧牲的感人故事。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感知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慌亂。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標出描寫洪水和村民的句子。

(2)師生合作,學生朗讀描寫環境的內容,教師朗讀描寫村民的.內容。

2.出示相關句子,學生交流,體會洪水之可怕。

①像潑。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1)學生交流談感受。

預設:可從修辭角度、語言角度、形勢的輕重緩急程度等方面來說。

交流後明確:①這些句子多采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像受驚的野馬”“在路面上跳舞”“獰笑”等詞句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無忌憚。作者把洪水說成魔鬼猛獸,突出了情況危急,渲染了緊張的氣氛。

②這些句子的語言非常簡潔、精練,如:“像潑。像倒。”短短的四個字構成了兩句話,渲染了緊張的氣氛,寫出了雨水之大、來勢之猛,爲下文做了鋪墊。

③這幾句話都寫出了洪水的兇猛,且水位在不斷上升,災情在不斷加劇,形勢越來越嚴峻。

(2)質疑思考:作者爲什麼用了這麼多的筆墨來描寫大雨和洪水?這些句子能顛倒順序嗎?

明確:這些內容屬於環境描寫,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作者反覆描寫洪水的肆虐能更好地展開後文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這些句子不能顛倒,它們顯示出雨水越來越大,洪水越來越兇猛,暗示着情況越來越危急。這些句子一步步地推動着故事情節的發展。

3.學生結合課本中的圖片、文段,觀察、想象、體驗。

過渡:洪水如猛獸,席捲了整個村莊,正一步步地威脅着人們的生命安全。人們你擁我擠,想找出一條生路,卻被洪水逼向了一座窄窄的木橋。此時,你能想象出他們驚慌失措的樣子嗎?請大家再讀一讀描寫人們驚慌失措的有關句段,想象當時的情景,感受村民們心中的恐懼。

(1)教師出示相關語句。

①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

②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③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2)質疑思考:

①此時的木橋是一座什麼橋?(救命橋、生命橋。)

②如果一百多號人就這樣亂七八糟、毫無秩序地擁向窄窄的木橋,會是怎樣的結果?(學生自由猜測可能出現的結果,感受形勢的緊張。)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自學掌握了重點生字,通過分類學習的方法掌握了幾組詞語。重要的是,我們通過朗讀,感受到了小說語言的精練。在作者簡潔的描繪下,洪水肆虐的可怕情景彷彿就在眼前,村民們的慌亂、恐懼我們也感同身受。作者不過用幾小段文字,就給我們渲染了一種危急、可怕的場景,而這些,都是本文的主角、老支書出場的背景。在本課的學習中,大家朗讀得都很認真,但一定要結合文字描述的情景讀出緊張、危急的感覺,大家課後可以多讀一讀,再體會體會。

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慾望,唯有一個人是例外。他是誰?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做出了怎麼樣的抉擇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老漢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在表達方法上的特點。

2.體會和學習老漢忠於職守、捨己爲人的崇高品質。

3.理解題目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中的句子,學生朗讀,再次感受形勢的危急。

①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②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③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2.導入新課。

過渡:同學們讀出了洪水之猛、形勢之危急和人們的慌亂。當洪水來臨時,東面、西面都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那麼,如果一百多號人一起擁向這座窄窄的木橋會怎麼樣呢?那此時的木橋還會是生命之橋嗎?不會,它會變成(生補充)。還好,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一個重要人物出現了,他就是(板書:老漢)。他在危急關頭有何等壯舉呢?讓我們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走近老漢,感受形象。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老漢的語句,讀一讀,填一填。(課件出示表格)

(2)出示課件:我看到一位的老漢。

預設:學生朗讀完課文後,自由交流應在橫線上填入什麼,請一名同學上臺填一填。所填的詞語因學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可能有許多,如:威嚴、沉着冷靜、臨危不懼、無私無畏、捨己爲人、心繫羣衆等。

(3)組織學生品讀第7—13自然段,質疑、交流。

預設難句:

A.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思考:①找出描寫老漢的神態的語句,從中你體會出了什麼?

(“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寫出了老漢的沉着、冷靜、有威嚴。)

②老漢的臉是“清瘦”的,可見他並沒有多麼健壯、偉岸,可是這裏爲什麼說“他像一座山”?

(這裏把老漢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現了老漢的威嚴、冷靜,與村民們在山洪暴發時的“驚慌”“瘋了似的”“跌跌撞撞”“亂哄哄”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又寫出了老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這座“山”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③面對驚慌失措的村民,老漢默不作聲,可是他心裏也沒有說話嗎?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麼嗎?試着想一想,說一說。

(示例:我一定不能慌亂,要讓大家有序地過橋;雨啊,你快點停吧,洪水啊,你來得慢一點吧,讓我們所有人都能夠安全過橋吧!)

B.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思考:①老漢的喊話分別強調了什麼?

(“橋窄!”是說實際情況,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將會非常危險。“排成一隊,不要擠!”是說過橋的方式。“黨員排在後邊!”是說排隊的秩序。)

②爲什麼黨員要排在後面?(出示課件: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入黨宣誓詞。)

(作爲黨員,就應該把羣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黨員是羣衆的榜樣,黨員遵守了秩序,其他人也會跟從,大家就能有序地過橋。)

③這三句話中,哪個標點引起了你的注意?這幾句話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

(感嘆號連續出現了三次。每一個感嘆句都很簡短。老漢的話堅定、有力、明確,既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也顯示出了老漢的鎮定、果斷。)

過渡:老漢的喊話雖然是沙啞的,但是三個感嘆號傳出來的聲音就像大山一樣堅定,就像大山一樣鏗鏘有力。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讀讀這段話。

提示寫法:文章中還有很多地方是用簡短有力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的,這也是這篇文章的表達特點,要注意。

2.抓住“矛盾”,梳理情節。

(1)學生默讀第14—23自然段,畫出描寫洪水的句子。

①水漸漸躥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②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思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特點?寫出了什麼?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躥、舔、爬”等動詞形象地寫出了形勢越來越危急。)

過渡: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村民們都按秩序過橋了嗎?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又發生了什麼意外呢?我們趕緊去看一看。

(2)找出文中描寫老漢與小夥子的動作、語言、神態的詞句。指名讀一讀,一個讀描寫老漢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一個讀描寫小夥子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

(3)前後對照,找出矛盾的地方。

矛盾之處:老漢:揪、推小夥子:瞪、推

思考:①這一“揪”是把小夥子從哪裏揪到了哪裏?老漢猶豫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老漢把小夥子從隊伍中間揪出來,讓他排到後面去。老漢沒有一絲猶豫,從“突然衝上前”“吼”“兇得像只豹子”可以看出來。)

②老漢和小夥子,他們說的、做的,前後似乎充滿了矛盾。你們能讀懂嗎?

(老漢毫不猶豫地把小夥子揪出來,讓他排到隊伍後面去,後來又“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這一“推”與“揪”相反,老漢最後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小夥子。小夥子開始“瞪了老漢一眼”,這一“瞪”是小夥子對老漢的不滿、不情願,但後來又“推了老漢一把”,這一“推”,又是那麼心甘情願地把生的希望讓給了老漢。)

3.理清關係,明白懸念。

(1)朗讀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感受結尾的特點。

朗讀提示:語速慢,語調低沉,滿懷哀思和崇敬。

思考:老漢與小夥子之間是什麼關係?這樣的結尾有什麼特點?

(父子關係。課文結尾才交代老漢和小夥子是父子關係,這種寫作方法叫設置懸念。課文的結尾讓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2)瞭解了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後,再讓學生談談對老漢的一“揪”一“推”有了什麼新的感受。

(老漢愛羣衆勝過愛兒子,纔會把他“揪”出隊伍;老漢愛兒子勝過愛自己,纔會用力把他推上木橋。這一推,推出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這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老漢哪!)

小結:作爲一名共產黨員,老漢忠於職守,他是無愧的;作爲一個父親,他和天下父母一樣愛子情深。在生死關頭,老漢做出的重大抉擇所表現出的大愛讓我們爲之動容。

三、昇華情感,深化主題

1.寫話訓練,表達哀思。

過渡:英雄遠離了我們,他們的親人更是肝腸寸斷。同學們,洪水無情人有情,面對此情此景,你最想說的是什麼?請寫下來。你可以對老漢說,可以對老太太說,也可以對村民們說。

(1)學生寫作小片段。

(2)指名朗讀自己寫的片段,互相交流。

預設:這裏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使學生通過想象和交流進一步內化情感,而不是滯留於表面,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一次語言實踐活動。

2.理解課題,深化主題。

過渡:老支書走了,但生活還得繼續。如果獲救的鄉親們重建了這座橋,該如何爲這座橋起個名字呢?說說你的建議,並說說理由。

(1)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生命橋、父子橋、英雄橋、老漢橋、愛心橋……)

(2)教師結合“橋”的含義,進行評價和小結。

小結:老漢以自己的威信、高風亮節以及果斷的指揮把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繫羣衆的“橋”。

(3)拓展“橋”的廣度,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特殊的“橋”。

?山洪裏,他們用臂膀營救了一個個圍困的羣衆,他們是希望之橋!

?風雪中,他們用生命照亮了一個個黑暗的村莊,他們是光明之橋!

?廢墟中,他們用雙手拯救了一個個垂危的生命,他們是生命之橋!

過渡:同學們,讓我們銘記這一座座橋,銘記這一串串閃光的名字吧,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將來都能成爲這樣的一座橋,一座永不坍塌的橋!

3.交流收穫,拓展提高。

(1)讓學生談一談學習課文之後有哪些收穫,可以從思想內容上談,也可以從表達方法上談。

(2)以詩結課,再次觸發對老漢的崇敬之情。

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個動人的稱呼、老漢!

哦,老漢!/你是一座山/一座鎮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一座剛毅的山/抵擋了可怕的災難/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貴的人格。

哦,老漢!/你將牢牢駐留在我們心間/永遠,永遠!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課後閱讀類似文章,如《“諾曼底”號遇難記》《豐碑》等。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總結

這是一幅怎樣驚心動魄的場面呢?(播放洪水視頻)

賞析:課文中對洪水的描寫非常精彩,這裏的教學便是引導學生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品一品,既體會修辭的生動,也感受環境描寫對小說情節的渲染、推動作用。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用非常簡潔的語言引導學生自由發言,有點到爲止的提示,也有恰到好處的鼓勵。通過把描寫洪水的句子仔細品讀一番,學生對小說中故事發生的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助於學生理解老漢這個人物形象。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4

教學目標:

1、相機教學“咆哮、獰笑、揪、瞪”等重點詞語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漢偉岸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言行感受人物品質,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直接揭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橋》.

2.橋是一篇小說,全文只有五百來字,由於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說,(師板書:小小說)它曾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到底有什麼魅力獲得如此佳績呢?請你們也去讀讀課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78頁.

二、 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件什麼事?

( 提個醒,你可以抓時間、主要人物、事件來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評: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讀了課文,誰來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反饋2-3人,(評:概括能力不錯,概括得很準確)師隨機板書: 老漢 村民

師點撥:你們說的是故事感人的情節,(板書:情節)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漢爲了讓村民順利過橋,自己和兒子卻犧牲了。(板書:人物)

3.那麼,故事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發生的呢?(板書:環境)

三、學習環境描寫,感受洪水的可怕

1、快速瀏覽課文,把描寫洪水的句子劃下來。

2、交流:出示句子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水漸漸竄上來,放肆(sì)地舔着人們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讀句子,正音,適機引導朗讀。(評:找得真準)

第1句:這雨下得很大呀,聲音響點,讀的“這雨很大很大的樣子出來。”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麼?(人暴怒喊叫。)這裏什麼在咆哮,洪水好像受驚的野馬在咆哮這是運用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更能讓我們感覺到洪水的、(洪水來勢兇猛,奔騰呼嘯。)學生讀這句,分析後再讓他讀。“你再來讀讀,讀出洪水的兇猛。”多個學生讀句子。

第3句:跳舞是很優雅的,這裏是誰跳舞,(洪水)這舞給你的感覺-----(可怕)這是什麼寫作方法。(擬人)這是魔鬼、是野獸、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讀出感覺來。

第4句:獰笑是一種怎樣的笑聲?(兇惡地笑),是什麼在逼近?是死亡啊!你在來讀讀。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5句這水舔到腰了,舔得你、毛骨悚然。

(2)齊讀句子。

(3)師:如果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形容這場洪水,你會用什麼字?(兇猛、狂、可怕等)通過朗讀告訴大家,這的確是一場可怕的洪水,選擇一、兩句。多幾位學生讀

(3)讀着讀着,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評價:能讀出豐富的畫面,也是一種讀書本領。想象力真豐富)

(4)這麼豐富的畫面,作者寫作時僅用一個詞就能表現出來。請看第一句“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像這樣的句子,一個詞也是一句,我們叫他短句,這就是短句獨特魅力,短而有力,短而豐富,讓我們感受到了特殊的魅力。 讀好短句要注意停頓。齊讀句子。

(5)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來感受句子的獨特魅力。(放音樂齊讀句子。)

師:這哪是洪水啊!這分明就是、(死神、像魔鬼)

師:你看,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短句,烘托小說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發生了感人的故事,請你細細讀課文,文中的哪些地方深深感動了你?

四、品味言行,感悟豐滿人物形象

1、默讀7-23小節,劃出讓你心動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批註。等會兒交流。

2.學生彙報交流,着重指導以下句子:

預設一: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生讀 並說 (你真會學習)

師點撥:把老漢比作山給你的感覺是、冷靜、鎮定。不說話就能鎮住大家,多有威信,老師再請一位同學讀讀這句。同學們來評評,是否讀出感覺來了。

預設二:

“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面!”

讀書要會看標點, 誰能讀出3個感嘆號。指名多生讀(評價:讀得有力些、堅定些)

老漢的聲音雖然沙啞,但是傳來的聲音卻像大山一樣堅定,鏗鏘有力。

我們一起合作讀讀句子:

再次朗讀,老漢沙啞地喊、

老漢堅定地喊、

(一處神情、一處語言 ,讓我們感受到了人物老漢的形象。小說描寫 一定離不開動作的描寫。)

預設三:抓住“揪、推”來教學

“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jiū)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1、師:請看屏幕讀讀這句話。生讀(評價讀書,夠兇的支書,或不夠兇,有點留情面,此時,他一點都沒有留情面啊,誰讀得更兇。)多生讀。

2、師:被揪出的小夥子,將站在什麼位置?(最後)

師:這意味着什麼?揪出的小夥子可是他、兒子,他猶豫過嗎?

揪得那麼果斷。(突然衝上去)

3、師:此時,你們看到的是怎樣的老漢?(鐵面無私、不徇私情、無私無畏、捨己爲人)

4、師:讓我們通過朗讀讓大家看到一個鐵面無私、無私無畏的老漢。女支書先讀,(溫柔了,再讀。或好凶的女支書)(男支書讀得要勝過女支書哦,有信心嗎?拭目以待)

師:文中與“揪”相反的'動作,請同學們找找。

出示: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1、這一推又讓你有什麼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愛)

2、師:這一推推出了、父子情深,多麼感人的場面啊!

3、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互相推讓。

出示: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小夥子。4、同學們來,我們來角色朗讀,再次感受一下這對父子之間深深的愛。

女同學讀老漢的話,男同學讀小夥子的話,老師讀旁白。

出示: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小夥子。 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師:作者善於抓住一揪一抓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這也是小說吸引人的魅力。

五、小說結尾的描寫別出心裁。

①同學們,讓我們靜靜地看,誰來讀一讀這個結局

②出示句子,指導朗讀。聽老師讀讀。

③讀到這裏的時候你驚訝嗎?爲什麼?

師:小說的結尾出人意料,營造了震撼人心的藝術。簡短的文字帶給我們強烈的震撼這就是小小說的獨特魅力。

師:同學們,學到這裏,是否發現這篇文章的佈局與平時看到的文章有什麼不一樣?(好幾個地方一個句子就是一段,這叫“獨句成段”板書:獨句成段

六、總結提升

1.學了課文,現在你明白這篇小小說爲什麼被評爲全國優秀小說的原因嗎?(情節有懸念,人物形象感人,環境描寫,短句描寫獨特等)課外同學們去朗讀優秀的小小說。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5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現實和過去互相比照,敘述與描寫互相輝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讓我們看到了我國人民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堅定決心本課是略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我針對以上教材的分析,從三維度出發,將本課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

認讀生字詞,能理解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說說青山不老的意思,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認讀、理解詞語的意思達到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圍繞學習目標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敢於質疑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激發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體會“青山不老”的真正含義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沙塵暴時風沙肆虐,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治理就會導致更大的災難。《青山不老》這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將荒山變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讀課文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問題:

(1)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麼景色?

(2)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麼樣子?改造之後又是什麼樣子?

(3)老人爲什麼綠化這片山地,如果不綠化行不行?

(4)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後果會怎樣?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彙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老人既然這麼辛苦爲什麼不去城裏的女兒家享福?

2.爲什麼老人說“保住了這黃土,我們纔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3.“青山是不會老的。”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板書設計:

15 青山不老

大環境—險惡

創造奇蹟 老人、青山是不會老的

小環境—艱辛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6

教材分析:

《書戴嵩畫牛》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敘述了一位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最珍愛的一幅是戴嵩畫的牛,經常隨身帶着。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一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這幅畫上的牛尾巴畫錯了,聽牧童說完,杜處士也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這篇文章通過這樣的一件事情,諷刺了憑空想像的外行人。簡單的故事,卻給人以深深的啓示,這是一篇非常適合高年級孩子閱讀的文言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讀準“曝”“囊”“搐”等易混難讀的字,把握朗讀的停頓,讀通課文。

2.藉助註釋、資料及已有文言基礎,讀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瞭解古文特點,學會誦讀古文,瞭解一般的古文學習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其中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這篇文章中明白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瞭解一般的古文學習方法,通過註釋、已有文言基礎,讀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抓住關鍵句子,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簡介作者

1.師: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一起學習第22課《書戴嵩畫牛》。(師板書課題,全班齊讀。)上課前,老師要考考大家:題目中的“書”是什麼意思呢?(生回答,師板書:書寫、記錄。)“戴嵩”是誰?(學生介紹。)你對題目是怎樣理解的?(指名回答。)

2.簡介作者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爲“蘇東坡”,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師:蘇軾不僅能詩善文,在書法和繪畫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的這篇短文就是關於唐代畫家戴嵩所畫的《牛》的。猜一猜,他會說什麼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看個究竟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先從課題入手,先理解課題的意思,再接着介紹作者蘇軾,引出蘇軾會在文中說些什麼,這樣的設計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爲下面的教學做好了準備。

二、多樣讀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正音。

師:(出示容易讀錯的字詞。)文言文朗讀有一定難度,下面幾個字詞能讀對嗎?

課件出示:蜀 軸 囊 曝 搐 婢 拊掌

指名讀,全班齊讀。

3.師範讀全文。

4.指導課文朗讀。

師:這篇課文在朗讀時,應該怎樣停頓呢?

師出示課件展示: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學生試讀,集體評議。

5.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6. 自讀練習,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7.師生合作讀。

師:我們來合作讀課文,老師讀課文的敘述部分,同學讀牧童所說的話,一遍讀完後,交換朗讀內容。

【設計意圖】讀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礎。教師通過指名讀、示範讀、自由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層層推進,紮實訓練,不僅讓學生能流暢地讀文言文,還能讓學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話得意思,也爲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內容做好準備。

三.小組合作,理解文意。

1.出示小組學習要求。

(1)小組內合作對照註釋,理解文言文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意思。

(2)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自由讀邊在難懂的字詞旁邊做註釋。

(3)小組內將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

2.小組內交流字詞句的含義。

3.呈現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

預設1:“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中“好”的意思。

師:“好”這裏讀hào,是喜愛的意思。

預設2:“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中的“尤所愛”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師:“尤所愛”是“尤其珍愛”的意思。通過這個詞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聯繫上下文。

預設3:“一日曝書畫”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師:“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曬太陽。

4.師:現在請同學們藉助課文註釋,小組內合作,試着翻譯全文。

小組成員彙報,師適時出示: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杜處士)尤其珍愛。他用玉做了畫軸,用錦囊裝起來,經常隨身帶着。

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着說:“這張畫畫的是鬥牛啊!鬥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翹着尾巴在鬥,錯了!”杜處士笑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設計意圖】高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一定的知識及方法的.積累,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於學生在組內解決疑難問題,獲得更多的新知。呈現組內“不能理解的問題”,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詞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註釋解釋全文的意思,就變得容易多了。

四、練講故事,言語實踐。

1.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意思。指名說,教師隨時補充。

2.小組內練講故事。

3.班內展示。請兩名同學上臺講,提出要求,儘量變成自己的話說出來,加上動作和表情。

【設計意圖】講故事是學生對文本言語再現的過程,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瞭解文言文大意”的目標就落到了實處。

五、精讀課文,感受人物

1.默讀課文,思考:牧童是怎樣評價這幅畫?他的理由是什麼?由此可見牧童的什麼精神?

指名發言。

師出示課件呈現戴嵩《牛》圖,並適時呈現:

觀點:謬矣!

理由: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精神:牧童善於觀察、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

2.處士面對牧童的話有什麼表現?由此可見處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指名發言。

師適時出示:

表現:處士笑而然之。

可見處士是一個敢於應戰、樂於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3.帶着感情朗讀,讀出牧童的語氣。

全班齊讀: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設計意圖】此環節繼續重視對文本的研讀,着重對短文中的兩個關鍵人物進行評價。尤其讓學生通過讀牧童的話,感受牧童善於觀察、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此環節也爲進一步探究文本蘊含的道理做好了鋪墊。

六、再讀課文,領悟主題。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蘊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師適時呈現:

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結合這句話的意思,說說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課文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4.師:課文學到這裏,誰能試着說說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

這篇文言文通過講述一個牧童指出大畫家戴嵩的《牛》畫得有錯誤的故事,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的道理。同時也告誡人們要因事求人,不要做憑空想象的外行人。

【設計意圖】課文簡短精悍,但卻爲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回味無窮的故事,在這一環節,教師以問題做牽引,激發學生探究文本更深的內涵,教師的點撥引領,不僅讓學生層層深入,更體會到了短文蘊含的深刻道理,最後在此基礎上概括主題思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七.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設計意圖】“評價學生閱讀淺易的文言文,重點考查學生的記誦積累。”最後學生能夠熟讀成誦,很好的達成了閱讀文言文的一個基本目標,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八、板書設計

書戴嵩畫牛

拊掌大笑 尤所愛

牧童、、鬥牛圖、、處士

謬也(掉尾而鬥) 然之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設計意圖】板書簡潔精煉,把課文的關鍵人物,重點詞語展現出來,使學生一目瞭然,對文本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7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課“盤踞、治理、歸宿、如臂如股、勁挺、盪漾、領悟、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風雨同舟”等詞語的意思,並讀讀記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這位老人創造了什麼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特別感悟“青山是不會老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

從重點句段中,領受老人以老弱之軀在這窮山惡溝裏創造奇蹟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窮山溝信念之真、決心之大、意志之堅、品格之高。

教學準備:教學PPT

課前學生預習:

1、按課文前面的“連接語”預習課文,思考問題。

2、查找資料,蒐集圖片:“晉西北”、“晉西北老人”、“晉西北風沙防治”、“晉西北綠色生態治理工程”。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課文

一、 教學引入,初讀課文

1、教師導語: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習了15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美國的印第安人對他們美麗的故土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16課《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們中國晉西北的一位老人對自己的故土、家鄉的大山的熱愛。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誰,什麼地方,什麼事?

(1)分組讀詞語:△肆虐、盤踞、險惡、

△綠洲、治理、勁挺、盪漾、領悟、如臂如股、宏偉、

△風雨同舟、三番五次、 歸宿、與山川共存 、與日月同輝

說說老師爲什麼如此分類出示本課詞語?

(2)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二、 再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用找句子,並用“ ”打出重點詞語。

(1)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

(2)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

(3)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

(4)老人拄着柺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就再也出不來了。

(4)老人拄着柺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就再也出不來了。

三、讀課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卻創造了什麼奇蹟。用“【 】”找句子,並用“△”打出重點詞語。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四、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

1、“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

先感受老人在家鄉的大山上植樹造林的大背景

(1)晉西北在我國的什麼地方?這裏的環境有什麼特點?交流資料、圖片。

(2)課文哪個自然段對這裏惡劣的自然條件作了生動的描寫?

(3)學生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這裏自然條件極爲惡劣的重點句子,並有“△”打出句子內的重點詞語,旁註自己的感受。

交流:A、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B、“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我句話有哪幾個明顯對比的地方?(如此險惡的地方、瘦小老頭)

(如此險惡的地方、創造綠洲)

(瘦小老頭、創造綠洲)

再根據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這樣大環境中種樹造林的艱難情景,說一說。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根據第三自然段,想象:說說老人在這樣小環境中植樹了一天疲憊不堪回到這個院子裏時的事情。

五、尋找老人創造奇蹟的力量源泉

是什麼力量驅使着、支撐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軀,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選擇青山作爲生命的歸宿呢?用“~”劃出重點句子,用“△”打出重點詞語,旁註自己的感受。

1、“老人說:“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這黃土,我們纔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2、“作爲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1) 對這句話,你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

預設:△“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麼意思?

△“另一種東西”指什麼?

△“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老家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的?

插入“晉西北風沙防治”、“晉西北綠色生態治理工程”情況的資料。

(2)從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領悟到什麼? 青山是不會老的

第二課時:領悟寫作風格,進行小練筆

一、寫作特色領悟

1、與《詹天佑》一課作比較,領悟本課的敘述風格

你如果是作者,從這位普通的老人身上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想象:作者此時此刻走在歸去的山路上,看着這滿山的綠樹,想起“晉西北風沙防治”、“晉西北綠色生態治理工程”,你心潮騰涌,你有一種衝動,很想也給這位老人在這青山之際留下像詹天佑一樣的銅像。

說起詹天佑,我們我們不由得想到,作者的這篇文章如果變換一下寫作風格,比如學習《詹天佑》作者的敘述風格,再寫爲銅像寫一篇文章呢? 你還得蒐集哪些材料呢?而這些材料你目前的'手頭上有嗎?你現在手頭上只有什麼材料?於是你放棄了學習《詹天佑》一課作者敘述風格,改用自己的風格。什麼風格?(借景抒情,夾敘夾議,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融爲一體)

附兩課對比提綱

詹天佑

概括介紹

按事情發展順序具體描述 受命於危難之際(造京張鐵路的背景)

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開線路

鐵路提前竣工 詹天佑的塑像

青山不老

綠樹濃濃的山林景觀

晉西北山溝險惡的大環境

院子裏艱苦的小環境

幹部介紹、老家陪同參觀

作者的心靈感觸

總結本課的敘述風格:借景抒情 夾敘夾議 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融爲一體

2、鞏固小練筆: 你如果有機會來到這座青山,看到老人創造的綠洲,又看到作者塑的老人的銅像,站在銅像前,你會從心底裏對這位可敬的老人說什麼?

題目:青山是不會老的

以“是啊,敬愛的老人,青山是不會老的。”爲開頭,以“望着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望着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望着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銅像前默默地對老人說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老弱的身軀

險惡的大環境 創造綠洲,創造奇蹟

艱苦的小環境 另一種東西 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敘述風格:借景抒情 夾敘夾議 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融爲一體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8

新學期正確的打開方式,從制定一個完善的計劃開始,在過去老師教學生都是應付式的教育。學生學習是爲了應付考試,而老師教學生是爲了應付自己的工作,一個是爲了面對眼前的考驗,另一個是混口飯吃,往往雙方都沒有把目標放長遠。而在教學改革之後,我們工作則是着眼未來,本着對學生終身負責的初衷去做事,那麼接下來我要堅持這個目標,下面就是我爲此做得計劃。

1、引導學風

乍一從假日進入學習的日程,學生們通常都會表現的有些措手不及,大部分都還沒玩夠,甚至是對家庭的依戀便的很重。那麼一開學並不着急給他們教新知識,而是要給學生調整狀態,幫他們脈動回來,將自己的態度和意識都回歸課堂。進入一種緊張嚴肅但又活潑的狀態,從而才能更好的接收知識。

2、習慣養成

我畢竟知識學校的老師,不可能全天候的守在學生身邊,當我在他們身邊的`時候,能夠知道他們有沒有學習,而回到家以後是什麼樣子我就無從得知了。介於此我則要幫助他們形成一些好的習慣,一個是愛看書,只要每天保持一段時間看書和複習,時間一長他們就會形成慣性。到家以後或者是有空的時候自己就會忍不住拿書來看,這就是一種人的習慣特質。

3、教學方法

我現在教的這個學齡的孩子們,知識上沒有太過高深的內容,主要的工作還是要幫他們建立好學習的根基,使他們能多儲備一些基礎的內涵。具體到課堂上得教法,就是三字要訣讀、寫、背,雖然這種教法看起來很普通,可越是簡單的方法越容易奏效。只要不斷的重複這個流程,時間久了就會潛移默化的產生成績。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9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共有20人,經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都已經知道了學校的要求,能認真聽講,及時完成作業,但有幾個學生書寫不認真,也有幾個學生上課常常講話、做小動作等。因此改變這部分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是本學期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部分學生書寫認真,但有的同學寫字姿勢不正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繼續加強書寫姿勢的指導。

能大聲、有感情地朗讀的學生不多,有個別同學對剛接觸的課文,朗讀時特別的不流利,遇到生字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認讀,拼音掌握得不熟練。部分學生寫的句子不通,錯別字較多,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只有少數幾個同學能較完整清楚地表達意思。因此,這學期加強造句的練習,說話的練習,是本學期語文教學的又一個重點。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主題單元,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每個專題的涵蓋都比較寬泛,開闊了孩子的知識面。教材內容比較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每組教材都包括四篇課文及一個綜合學習。各部分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全冊課文共三十一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本冊課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綜合學習”包括五個欄目:有趣的漢字和把字寫好看: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及字詞的一些規律,掌握識字的方法。

我的採蜜集和讀讀背背: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複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

口語交際: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我的.小筆頭: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臺。

三、教學任務及目標

(一)漢語拼音繼續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閱讀。

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44個,會寫260個。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要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5、會使用音序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2、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4、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5、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6、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3萬字。

7、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四、教學措施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適時採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2、繼續複習鞏固漢語拼音。

3、引導學生藉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繫,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偏旁部件字形,並創設多種情境複習鞏固生字。

4、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交流閱讀感受的時間,重視朗讀指導,讀中悟,讀中積累並學會運用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培養,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口語交際教學要提前做好準備,教學時重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6、充分利用教材,展開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入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10

爲了響應新世紀教育變革的潮流,適應教育發展的趨勢和要求,與時俱進;爲了進一步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爲了拓寬教育視野,充實教學經驗,提升創新力,特此制定教師個人的自我研修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求真、求實、求效”的工作理念做後盾,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爲重點,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爲前提,開展個人研修。

二、研修要求

1、提高自身素質。

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關於師德師風方面的的.知識,切實提高自身師德師風,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爲人師表,關愛學生、任勞任怨,淡泊名利。把提高自身修養作爲第一研修內容,從小事做起不斷進取,超越自我。

2、加強理論學習。

通過參加集體學習及自學等方式認真學習新理念,及時把握課改的前沿信息,並努力運用於課堂教學實踐之中。

3、立足常規教學

潛心鑽研本學段教材,以上好每一節課爲前提,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漸突顯出個人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4、注重經驗積累

積極撰寫教學反思、案例和論文,將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悟記錄下來;隨時上傳到小學語文論壇和個人博客裏,以便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效果。

三、研修內容

按照個人工作特點制定一年的發展研修計劃,努力結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升,使研修、工作、發展同步推進。

四、研讀課標

研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習作階段目標要求,交流課標研讀體會,以便準確把握各學段習作目標要求。

五、鑽研教材

鑽研本學段教材中習作內容,整理歸類,總結出本學段習作內容的共同特點,找出難點問題並交流研討,以便全面把握小學教材中的習作類型及習作難點。

六、課堂教學

設計一節本年段習作指導課,上一節作文研討課,可結合區域合作體教研活動進行。

七、案例分析

對習作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和再設計,以此鍛鍊對習作指導課的駕馭能力。

八、撰寫經驗

撰寫關於作文教學的經驗論文,要求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關於習作的文章一篇。

九、研修總結

在年末時把近一年的研修歷程,把自己在研修過程中的學習、進步和體會結合起來寫一篇個人研修分析與總結。

切實執行科組、上級部門的教研計劃和活動

(一)按時參加教研活動,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與同行、同事交流,認真做好教研筆記。

(二)認真完成各項教研任務。

(三)自覺地加各種培訓活動,積極參加“集體備課、上課、評課”活動。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默寫《江南春》。

2.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分析詩歌中景物的特點,思考作者是如何將景物的特點展現出來的。

4.讀中感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通過誦讀,感知詩歌中所描寫景物的特點。

3.體會詩人借景所傳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分享詩詞積累。

過渡: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同學們都會背了嗎?(指名背誦。)上節課,我還給大家佈置了一些課外積累的作業,大家能分享一下你們的積累嗎?可以是描寫黃河的詩詞,也可以是劉禹錫的其他詩作。大家在分享的時候要注意朗讀,讀出詩的味道、詩的情感。(學生分享積累的詩詞。)

2.自然導入新課。

過渡:上節課我們欣賞了黃河的磅礴氣勢,那首詩的整體感情基調是豪邁的。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的兩首詩風格則迥然不同,我們來看看這首《書湖陰先生壁》。

二、運用方法,自主學習

1.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過渡到學習《書湖陰先生壁》。

過渡:同學們,我們在學《江南春》時,用到了這樣的學習方法:①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②再讀古詩,明意悟情。③熟讀成誦,吟出詩韻。接下來,同學們要用這種方法自主學習另一首古詩《書湖陰先生壁》。

2.解詩題,明背景。

詩題:“書……壁”意爲“在……牆壁上寫詩”,與我們學過的蘇軾《題西林壁》一詩中的“題……壁”是一個意思。

詩作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閒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園,常跟附近的居民來往,相處得很友好,湖陰先生楊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這一年夏初時節,詩人又到湖陰先生家做客,對這裏的環境十分欣賞,便吟成這首絕句,應主人請求寫在了牆壁上。

3.初讀詩歌,讀通詩句。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藉助工具書及註釋理解詞意,進而理解每句詩的意思。(瞭解全詩大意,初步掌握古詩的感情基調。)採用邊讀邊畫邊批的方式學習。

(3)瞭解“對偶”這一修辭手法。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提示:這兩句詩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其中“一水”對“兩山”,“護田”對“排闥”,“將綠繞”對“送青來”。這樣兩兩相對,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對偶也叫對仗,是將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成對地排列起來的修辭手法。這樣的詩句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個、一行;黃鸝、白鷺;鳴、上;翠柳、青天。)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鷺洲。)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鳥、僧;宿、敲;池邊樹、月下門。)

4.再讀詩歌,明意悟情。

(1)教師複述古詩大意,學生閉眼冥想畫面。

教師:幾間簡樸的茅舍由於經常打掃,檐潔壁淨,沒有苔蘚生長的餘地;成壟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裝點得井井有條,這些全出自主人的親手栽培。一條快活的溪水環繞着大片碧綠的禾苗,儼然是稻田的守護者;兩座多情的山峯不待邀請就推門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簾。

(2)學生說說聽後的感受,再帶着初步體會到的情感朗讀全詩。(側重於人物形象與情感的體會。)

思考:你覺得湖陰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高潔、富有生活情趣;清靜脫俗、樸實勤勞、熱愛自然……)

(3)出示提綱,明確重點。

①自由讀詩,思考下列問題:

A.詩人是通過什麼來表現湖陰先生庭院的乾淨的?

B.本首詩中哪一句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C.詩人描寫景物,讚美主人的品格,歸根結底還是爲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嗎?說說詩人借寫湖陰先生的住宅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彙報交流。

A.“淨”是通過“無苔”二字體現的。

教師引導:江南地溼,又時值初夏多雨,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爲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於掃除。而今,庭院經常打掃,總是乾乾淨淨的,叫人感覺舒適。

繼續引導:庭院中更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齊齊,都是主人親手栽種,這更令人心曠神怡。所以再讀這兩句的時候,要注意表達作者心情的愉快。(指名學生朗讀。)

B.含有“護”“繞”二字的兩句詩“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教師引導:門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裏,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一條彎彎的河流環繞着碧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着孩子一樣。

C.《書湖陰先生壁》描寫的是湖陰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湖陰先生的庭院的讚美之情,體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情,同時也寄託了詩人的閒適心情。

小結:同學們,本詩通過描寫湖陰先生家簡樸、潔淨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義的綠水青山,不僅表達了詩人對美麗大自然的讚美之情,更讚美了湖陰先生高潔的人格品質。

5.熟讀詩歌,感悟詩韻。

(1)指名讀背古詩,讀出詩的韻律美。

(2)配樂齊誦古詩,感受詩的意境美。

6.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在想象畫面、感悟詩境的基礎上,爲《書湖陰先生壁》一詩配幅插圖。

(2)教師出示幾首寫景的古詩,學生讀一讀、悟一悟。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書湖陰先生壁(其二) 王安石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三、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12

爲順利完成本學年的教學任務,提高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除了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定期評定學生成績、優質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外,應採取課內外培優措施,制定培優計劃,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及培優補差工作中,力爭取得好成績。

通過這次的半期測試進一步瞭解到班上學生的情況,數學的培優補差計劃

第一步深入瞭解基本情況,學生情況分析:綜合素質、學習態度、學習方法。

第二步制訂培優補差目標,對於優秀生學習的主要目標放在能力培養和數學素養上(分析、解決問題遷移能力,而學困生的主要目標是放在基礎知識掌握和基本能力上。期末成績目標是全區前五名。

第三步培優補差基本思路及措施:

(一)思想方面的培優補差。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學生談心,關心他們,關愛他們,讓學生覺得老師是重視他們的,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瞭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從而根據學生的思想心態進行相應的輔導。

2、定期與學生家長、班主任聯繫,進一步瞭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課堂等各方面的情況。

(二)有效培優補差措施。

利用課餘時間和第八節課,對各種情況的同學進行輔導、提高,“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根據學生的素質採取相應的方法輔導。具體方法如下:

1、課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訂正,優等生解決難題。

2、安排座位時堅持“好差同桌”結爲學習對子。即“兵教兵”。

3、課堂練習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必做題”—基礎題,第二層:“選做題”—中等題,第三層“思考題”——拓廣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4、培優補差過程必須優化備課,功在課前,效在課上,成果鞏固在課後培優。培優補差儘可能“耗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必要精力”。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練習,才能上好課,才能保證培優補差的效果。要精編習題、習題教學要有四度。習題設計(或選編習題)要有梯度,緊扣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面向大多數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鞏固“雙基”,有利於啓發學生思維;習題講評要增加信息程度,圍繞重點,增加強度,引到學生高度注意,有利於學生學會解答;解答習題要有多角度,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擴展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變通性;解題訓練要講精度,精選構思巧妙,新穎靈活的典型題,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題,練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訓練要有多樣化。

5、每週進行一次測試—“週考”,每月進行一次“月考”,建立學生學習檔案。

(三)在培優補差中注意幾點:

一、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

二、根據優差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比如優秀生可以給他們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學困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已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三、經常與家長聯繫,相互瞭解學生在家與在校的一些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作業情況,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對學習的信心。

四、對於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及時地檢查,並做出評價。

五、不定期地進行所學知識的小測驗,對所學知識進行抽測。

六、要講究教法。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研究不同課型的教法。如上覆習課時,要把知識進行網絡,把知識進行列表比較,把知識系統,便於學生掌握;上習題評講課時,做到既評又講,評有代表性的'學生答題情況,講知識的重點、易混點、熱點及考點。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優生率。

1、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2、上課時對學困生多加註意,有針對性地提問,找到他們學習上的難點,予以解決。

3、爲了做好抓好兩頭,保住中間的工作要點,努力設計讓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學手段。設計提問、設計練習、分析內容注意選擇性問題。同時明確練習題的難度的層次性,使學生有的放矢。能在較短的時間裏,較好的全面的完成練習題。

4、重視差生的錯題訂正,不厭其煩的反覆地幫助差生完成基礎性作業,直至學生真正弄懂爲止;對差生的作業保證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強與家長的配合,幫助潛能生從態度到習慣,從上課到家庭作業的指導形成合力。

6、課業輔導:包括對潛能生的輔導和對優生的輔導。

7、對潛能生的輔導:

除了給潛能生輔導基礎知識,疑難外,更重要的是找出潛能生形成的原因,對症下藥,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轉變他們。歸結起來有:

一是基礎差,自信心不足,情緒低落,總覺得處處不如人。對這類學生關鍵是樹立他的信心。在平時要創造條件,多給他表現的機會。一有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二是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處於被動和盲目狀態,對學習毫無興趣。這類學生可以通過個別交談,用具體的事例使其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興趣。

三是時時學習刻苦,但方法不當,學習時事倍功半,成績上不去,這類學生就要教給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13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於寫人記事文章雖說已不陌生,但是要把人物特點寫鮮明,把人物形象寫具體並不容易。現在的孩子都是在親人們的細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對於他們來說,接受關愛似乎已成爲習以爲常的事,但他們卻很少細心關注身邊的人,發現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去關愛他人。在這組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對於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寫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事情,要有真情實感,注意環境描寫與心理活動的刻畫。養成自己修改習作的習慣。

2. 學習通過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再現生活,引發學生傾吐慾望,培養學生習作能力。

3、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發現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關愛他人。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通過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教學流程:

一、 圖片導入,引出習作主題。

課件出示圖片《地獄和天堂的長勺子 》,學生觀察後說一說感受。

師小結: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今天咱們就來寫寫有關關愛的習作。(板書:關愛)

二、讀題審題,明確要求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習作要求: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關心、幫助。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一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寫之前先想一想,事情發生在怎樣的環境裏,是怎樣發生的,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怎樣。寫時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 、心理活動等,要表達真情實感。寫完後可以和同學交換意見。

2、學生讀一讀,想想這次習作爲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生讀)

生:寫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事

生:作文中要用上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3、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歸納要點

師:在這些習作要求中的關鍵是什麼?

生:寫人與人之間關愛的事。

師:寫事的習作要把握好兩點,一是真實,二是在此基礎上要把事寫具體。怎樣才能把事情寫具體呢?

第一,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只有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纔能有切身的體會,寫起來纔有話可說,也更可以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第二,從小處着眼,以小見大。第三,寫自己的所見所聞。

三、聯繫生活,拓寬思路,指導習作

〈一〉選擇好事例

課件出示一組圖片,引發學生大腦中的有關記憶。

請同學們聯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用一兩句話概括內容並交流。

師小結:真情無處不在,關愛充滿人間。最自己感動的事就是本次習作的好材料。有了題材,怎樣去表現人物的特點塑造人物的形象呢?

〈二〉用上描寫人物的方法,敘述好細節

1、在敘事的過程中,同學們可運用我們所學到的一些描寫方法,對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進行細緻刻畫,以此來抒發真情實感。

(出示本組課文相關片段)師:請同學們默讀這些片斷,交流:用到了哪些描寫方法,有什麼好處?

2、出示《窮人》第一自然段,體會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襯托作用。

師:這一片斷中對環境一冷一暖的對比,抒發了情感,表達了桑娜的勤勞。

3、課件出示圖片及範文

(1)原文閱讀

小麗和小欣高高興興地走在放學的路上,她們邊走邊聊天,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十字路口。

她們看見一位老奶奶想過馬路,但車子太多,老奶奶嚇得不敢過馬路了。小麗和小欣連忙跑過去,對老奶奶說:“老奶奶,您是不是要過馬路呀?” 老奶奶說:“是的,已經等好久了。”“奶奶,別擔心,來,我們扶您過馬路吧!” 小麗說。接着,她倆扶着老奶奶慢慢地走到人行橫道線旁,慢慢地向對面走去。

當她們成功地走到馬路對面時。奶奶高興地說:“謝謝你們,你們真是好孩子呀!老奶奶就回家了,她們也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2)對比閱讀

小麗和小欣高高興興地走在放學的路上,她們邊走邊聊天,不知不覺又來到了十字路口。

此時正是下班的高峯期,來來往往的汽車川流不息,有的自行車,摩托車還在七拐八拐地玩起“絕技”,引得汽笛喇叭聲此起彼伏。道路更加擁擠了。這時,一位老奶奶站在路邊,幾次想走過去,但刺耳的喇叭聲嚇得她又退了回來。小麗拉拉身旁的小欣說:“看,前面的這位老奶奶肯定是想到馬路對面去,我們去幫她吧。”小欣立即說好。兩人連忙跑過去,對老奶奶說:“老奶奶,您是不是要過馬路呀?” 老奶奶點點頭,流露出焦急地神色,嘆氣說:“是的,我要到對面去買菜。可現在車太多了。我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使,腿腳又不方便,已經等好久了。”“奶奶,別擔心,來,我們扶您過馬路吧!” 小麗說。

她倆攙着老奶奶,一左一右,慢慢地走到人行橫道線旁,說:“老奶奶,這兒是人行橫道線,我們從這裏走!”說着,她們小心翼翼地扶老人,瞧準這邊車道沒車過來的空檔,緊挨着老人把她攙扶着走到中線上,等對面的車流行駛過去了,又瞧準一個空檔,才慢慢地向對面走去。

當她們成功地走到馬路對面時。奶奶高興地說:“謝謝你們,你們真是好孩子呀!今天多虧你們了呀。”她們說:“不用謝,老奶奶,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老奶奶說:“再見!”小麗和小欣她們也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3)學生體會文中環境描寫和動作描寫的妙處。

〈三〉擬定一個點睛的題目

題目一定要緊扣中心,簡潔新穎,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14

教學目標:

1.交流平臺:閱讀文章,首先要讀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詞句段運用:體會排比句的特點以及這樣寫的妙處;說說分號的用法;路牌的讀音。

3.通過看圖、感悟、體驗、誦讀,體會古詩《過故人莊》。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閱讀要聯繫生活經驗,從課文的內容往生活方向聯想、想象,從而使理解深入。

2難點: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藉助畫面,理解古詩大意,體會古詩的意境與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準備排比句的課件。

2.準備《過故人莊》的錄音、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板書:語文園地)

二、學習“交流平臺”

1.複習本單元學習的課文。

2.本單元學習的方法。

感受課文中豐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內容。

3.閱讀“交流平臺”的內容,你明白這段話的要點是什麼嗎?

(1)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圈畫重點語句。

(2)可以圍繞重點寫寫批註,或感受。

4.交流。

(1)閱讀文章,首先要讀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爲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關鍵要想。

5.怎樣在閱讀中想呢?請聯繫課文談談。

(1)閱讀的時候,要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

(2)閱讀的時候,可以從課文的內容聯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寫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寫作方法,等等。

舉例子的時候,要選擇本單元中的內容,可以換成“草原”那一課的例子。

6.總結:

閱讀文章時,要由課文內容往外想,這樣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夠活躍思想,激發創造力喲!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1.出示排比句課件。

A.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後的祭獻。

B.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C.在輕輕盪漾着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

2.朗讀,理解句子意思。

3.認識排比修辭手法以及特點。

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排比的行文有節奏感,琅琅上口,有極強的說服力,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深化中心。

4.你喜歡哪個句子,從哪裏可以看出是排比,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5.學生選擇,並思考,然後交流。

6.總結排比句的特點,然後試着寫一兩個排比句。

四、總結訓練點,佈置作業。

1.本節課學習了閱讀文章的方法和認識排比句。

2.從學過的課文中找一找排比句,並整理下來。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交流大家整理的排比句。

2.朗讀排比句,並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二、學習“詞句段”

1.談談你認識的標點符號。

2.老師書寫分號“;”提問:在怎樣的情況下運用分號呢?

3.出示相關語句。

A.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B.太陽曬着地面,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多,那裏的空氣就比較熱;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少,那裏的空氣就比較冷。空氣有冷有熱,才能流動,成爲風。

4.學生交流討論,認識分號的用法。

分號用於複句內部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比如A句可以這樣表示:

第一組:

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

第二組:

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

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像這樣表示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就要用分號。如果句子之間不併列,就不必用分號了!

5.學生談談B組句子爲什麼要用分號?

6.寫一個句子,要用上分號。

三、繼續學習“詞句段”

1.出示路牌,激發興趣。

2.引導學生觀察書中的路牌,同桌相互討論。

3.交流。

(1)路牌中的路名的拼音全部大寫。

(2)地名的拼音全部大寫。

4.老師相機點撥。

還有人姓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寫。

5.總結。

這一題是關於路名、地名以及人名的拼音寫法、全部要大寫。

6.鞏固練習。

寫一寫下面的路名與地名。

中同路 魯迅 巴金 鼓樓路

四、學習“日積月累”。

1.舊知導入。

(1)古詩中有很多表現朋友之間深情厚誼的,你能不能背誦一句這樣的詩句?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朋友之間真摯友情的古詩、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板書)

2.教師範讀,畫出節奏。

3.學生齊讀。

4. 教師吟讀一句,學生譯讀一句。

故人具雞黍、老朋友準備好了雞和飯。

邀我至田家、邀請我到他家裏做客。

綠樹村邊合、村外綠樹環繞。

青山郭外斜、村外遠處有青青的山崖。

開軒面場圃、打開窗戶面對場圃和萊園。

把酒話桑麻、邊喝酒邊談論着莊稼。

待到重陽日、等到重陽節的那一天。

還來就菊花、再來賞菊和喝酒吧。

5.想象古詩中的畫面,並說一說。

詩人啊,一棵棵茂盛的綠樹把村子圍了一個圈,小鳥展開翅膀在藍天中飛翔,亮着自己清脆的喉嚨,歡快地歌唱着,一隻大公雞在悠閒地漫步,村外有青青的山峯斜立着。

詩人啊,你輕輕地打開窗戶,一縷暖和的陽光照.在窗子上,空曠的打穀場上,不時走過大公雞,菜園裏蝴蝶在飛翔,花兒把菜園子裝扮得那麼美麗,你手裏拿着酒杯,在和朋友暢談今年的好收成。

6.“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

7.背誦古詩。

  五、總結訓練點,佈置作業。

1.認識了分號的用法,並正確運用分號。

2.認識路名、地名、人名的拼音寫法。

3.理解、背誦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計劃15

教學目標:

1.會寫“簸、涯”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本課三首古詩,疏通字詞,理解詩歌大意。

3.能借助註釋、結合圖畫、展開想象來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浪淘沙》中黃河磅礴的氣勢和作者豐富的想象,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浪淘沙》的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感受黃河磅礴的氣勢,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體會詩人豐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詞的生動傳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導語: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三首古詩詞,同學們還能背出來嗎?(指名背誦。)同學們背得真不錯!這三首古詩詞都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相當有畫面感。今天我們要學的這三首古詩也描繪了大自然的風光,我們先來聽一聽,想一想它們又給我們呈現了怎樣的畫面。

2.板書課題:古詩三首。

教師播放朗讀音頻,學生聽讀三首古詩,觀賞插圖,進入古詩描繪的情境。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自由朗讀三首古詩,要求:

①藉助拼音把詩歌讀準確,讀流利。

②藉助課本註釋或者工具書瞭解不理解的字詞的意思。

③想想這三首古詩分別講了什麼內容。

(2)指名讀三首古詩,教師相機指導讀正確。

◆着重正音:

九曲(qǔ) 浪淘風簸(bǒ) 南朝(cháo) 淨無苔(tái) 畦(qí) 繞(rào) 闥(tà)

◆着重辨形:

?“簸”要注意下部左邊的“其”,最後一點要小。

?“繞”中“堯”是聲旁,有一首“堯字歌”可以用於辨字:

堯字歌

用水澆,用火燒;手兒撓,尾巴翹;

日出東方天剛曉,左邊絞絲彎彎繞。

驍勇善戰騎上馬,豐衣足食才富饒。

(3)同桌間互相讀,互相正音。

(4)齊讀,讀出節奏。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學生再讀三首古詩,邊讀邊想,感受詩歌描繪的畫面。畫出自己覺得好或難以理解的字詞。

2.播放視頻資料,感受黃河的氣勢,引入新課。

過渡:同學們,對三首古詩有了大致的印象後,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詩。我們先來看一段關於黃河的錄像。看着黃河波濤洶涌、奔流不息的畫面,你們感受到了什麼?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自古以來就有無數詩人歌頌過她。那麼詩人劉禹錫筆下的黃河有着怎樣的風采和神韻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板書:浪淘沙。

(1)學生齊讀詩題,結合課前預習和課本註釋說一說詩題的意思。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由劉禹錫、白居易創造。其形式爲七言絕句,後又用作詞牌名。“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

(2)瞭解詩人。學生交流有關劉禹錫的資料,教師適時提示學生注意劉禹錫的爲官經歷,瞭解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出示資料卡)

劉禹錫生平簡介 劉禹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他出生於公元772年,去世於公元842年,字夢得,他自稱是“家本滎上,籍佔洛陽”,他的祖上是漢朝的中山靖王劉勝。劉禹錫文學成就非常高,被稱爲“詩豪”。他從小誦讀儒家經典,貞元九年參加科舉考試,和柳宗元一起進士及第,也一起登博學鴻詞科。但是在考中不久之後劉禹錫因家中長輩去世回家守喪。貞元十六年復出,他在淮南節度使那裏做掌書記,上司杜佑很看重他。貞元十八年,劉禹錫調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之後沒過多久就升任監察御史。而我們頗爲熟悉的大文豪韓愈、柳宗元也都在御史臺任職,他們三個人因爲愛好相同,相互欣賞所以很快就成爲好朋友,來往密切。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駕崩,唐順宗即位。唐順宗即位後對自己的侍讀王叔文、王伾加以重用,當時的唐朝已經有很深的積弊,所以兩人希望改革弊政。劉禹錫和王叔文的關係很好,並且王叔文很欣賞劉禹錫的才華,於是就將劉禹錫升職,協助自己改革。但是這次改革並沒有成功,由於嚴重觸及頑固派的利益,所以在頑固派的反擊下失敗了。王叔文被賜死,王伾被貶後病亡,劉禹錫等參與變法的人都遭到貶謫。在之後的二十三年中,劉禹錫多次被召回京城,但是又一次次被貶到偏遠之地,鬱郁不得志的劉禹錫就這樣開始了自己二十三年的飄零生活。一直到大和元年的時候,劉禹錫才被召回京城擔任東都尚書,之後又回到朝中任主客郎中,以後還擔任過很多官職,最後他因爲年紀大了改任一些閒職。在會昌二年的時候,劉禹錫因病在洛陽去世,享年71歲。

劉禹錫一生在官場上並不得志,但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極高,這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以四人學習小組爲單位,合作學習《浪淘沙》。

1.讀懂詩歌,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交流質疑。

預設一:“九曲”“萬里沙”

九曲黃河:自古以來黃河相傳有九曲十八彎的說法。數千年來生活在這裏的大多是少數民族,其中主要是藏族人民。他們根據黃河上游的地形、景觀等,將上游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稱,如卡日曲、約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瑪曲、析(賜)支、河曲、九曲、逢留等(藏語中,稱“河”爲“曲”)。所謂“九曲十八彎”只是一種概數的說法,用來形容河套平原上黃河的曲折蜿蜒。

萬里沙:這是說黃河水裏挾帶着大量泥沙,既寫出了黃河泥沙多的特點,也寫出了黃河之長。這裏的“萬里”也不是實指,而是誇張的說法。

過渡:大家想看一看黃河遠景嗎?(出示圖片。)這就是九曲黃河,從高空俯瞰,如巨龍蜿蜒盤旋。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經九個省和自治區。

預設二:“浪淘風簸”

明確:“淘”是水流沖刷,淘洗;“簸”是顛動搖盪。這兩個動詞連用,節拍非常緊促,渲染出黃河上的險惡風波,河水的洶涌澎湃。

預設三:“自天涯”

思考:“自”是什麼意思?

教師出示“自”的幾種釋義:①自己;②自然,當然;③從;由。第三種釋義說得通,“自天涯”是說好像來自遙遠的天邊。

預設四:“牽牛織女”

牛郎織女的傳說:牽牛和織女是銀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爲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間與牛郎結爲夫婦。後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准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見一次。

2.學生簡要概括詩意。

過渡:我們已經理解了字義,那麼誰能說出詩意呢?(指名學生回答。)

示例:黃河彎彎曲曲挾帶着泥沙,波浪滾滾好像來自天邊。現在可以沿着黃河直上銀河去,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1.品味古詩描繪的意境,想象畫面,指導朗讀。

(1)品讀第一、二句詩,教師提問,指導朗讀。

思考:自古黃河就與“雄偉”聯繫在一起,你能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黃河的雄偉壯觀?(九曲黃河、浪淘風簸。)

朗讀提示:讀出黃河雄偉壯闊、氣勢磅礴的力量美。

(2)品讀第三、四句詩,教師提問,指導朗讀。

思考:①品評“上”字。這個字用得好嗎?可否改爲“到、過、去”?

預設:詩的語言精練,其中的每個字都要經過推敲,也就是古人常說的“煉字”。這裏引導學生品讀“上”,就是讓他們體會詩歌用字的'精練。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其他字填到詩中讀一讀,看效果有何不同。“上”能給人一種勇往直前、知難而進的聯想,因爲要逆着洶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其他字則不會有這種聯想。

②假設我們隨着詩人的腳步去到了牽牛織女的家,想象一下會看到怎樣的畫面?

(如:男耕女織、互敬互愛。)

朗讀提示:最後一句要由豪邁轉爲輕柔,讀出牛郎織女家的寧靜美好。

(3)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最欣賞詩中哪一句所描繪的畫面。

示例:

生1:我喜歡“九曲黃河萬里沙”一句。讀到這一句,我的眼前彷彿浮現出黃河自西向東綿延,像一條巨龍穿行在大地上的情形。

生2:我喜歡第二句。讀到這一句,我彷彿聽到了黃河咆哮的聲音,彷彿看到了濁浪滔天的情形,感受到了黃河磅礴的氣勢。讀這一句詩時我還想到了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生3:我喜歡最後兩句。讀這兩句,我彷彿看到了一個人撐着小船,在波濤洶涌的河水中逆流而上,毫不畏懼。經歷了一番拼搏之後,他終於到達銀河,銀河是那麼寧靜,那麼美好。

2.拓展閱讀。朗讀《浪淘沙》組詩中的其他幾首,體會詩歌的豐富內涵。

過渡:詩人用精練的語言將現實中洶涌的黃河與想象中靜謐的銀河相融,這是多麼奇偉的想象啊!但是詩歌的妙處就在於給人以無窮的聯想,這首詩真的只是描述了自然界中奇偉的景觀和詩人神奇的想象嗎?我們對此不做過深的理解,但我們可以結合其他幾首詩來思考一下。《浪淘沙》一共有九首,我們挑出幾首有代表性的詩作,大家讀一讀,再結合我們今天學的詩想一想,說不定會有新的體會。

(出示課件)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譯文]朝陽照在江霧初開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佈滿江濱。美人的首飾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從沙中浪底淘來的黃金。

浪淘沙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譯文]不要說讒言如同兇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之人好像泥沙一樣在水底埋沉。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預設:關於課文中這首《浪淘沙》的理解衆說紛紜,有的說是以淘金女的口吻講述了淘金的艱辛,表達了她們對“牛郎織女”那樣幸福生活的嚮往;有的說銀河在這裏指朝廷,“浪淘風簸”指詩人爲官生涯中無數次的坎坷動盪,但儘管如此,詩人仍然不屈服,以一種昂揚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體現了他的豪邁情懷。對學生來說,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本詩中奇特的想象,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即可。有興趣的學生可以結合時代背景去探索更深層的含義。

五、朗讀悟情,背誦積累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舉行配樂朗讀比賽。

預設:可以指名朗讀,配上適當的背景音樂,給學生渲染出恰當的氣氛。好詩不厭百回讀,在學完全詩後,通過各種形式鼓勵學生讀詩,還可進行小評比,看哪位學生讀得最好。

2.想象畫面,結合板書,學生試背。

3.延伸拓展,豐富積累。

(1)課外蒐集描寫黃河的古詩詞。  (2)課外蒐集劉禹錫的其他名詩,讀一讀,背一背。

六、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