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應急管理工作總結大綱

應急管理工作總結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爲了應對可能突發的各類事件,迅速有效地組織開展事故搶險、救援工作,我們都需要加強各項應急管理工作,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是應急管理工作總結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應急管理工作總結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xx個“防災減災日”,爲了進一步做好應急管理工作,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增強我縣的建築施工風險防範意識,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按照阿地住建發【XX】25號文件的具體要求,我們開展了防災減災專項整治活動,現將專項整治情況彙報如下:

一、切實做好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1、結合我縣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制定防災減災活動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建築工地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強化對施工現場臨時建築和塔吊、施工用電、腳手架、基坑邊坡等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的檢查,切實消除各種災害事故隱患。我們採用隱患排查與日常安全監督相結合的方式,督促和指導各施工項目部自查自糾,採取“三定方案”,逐項抓好整改落實,做到“每一個施工現場都不放過,每一個安全隱患都不放過”。期間共排查施工工程項目7個,排查出一般隱患1條。通過開展建築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專項治理活動,進一步加強建築施工安全監管力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隱患和薄弱環節,減少作業人員違章違規行爲,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機制和重大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及分級管理制度,有效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促進我縣建築施工安全生產平穩發展。

2、嚴格執行重大危險源監控制度。爲了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綜合整治的安全生產方針,強化對建設工程重大危險

源的監控,提高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杜絕重特大事故發 生。我縣對重大危險源實施監控管理,首先,重點檢查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審批、交底 和 過程控制,施工現場實物和內業資料的相符性。按照建設部《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中規 定的深基坑、腳手架、高支模、起重設備等達到一定規模的危險 性較大的工程必須進行專項審查論證,要求施工項目部對重大危險工程的監控及施工情況作爲工程項目安全生產階段性評價的一項重要內容,落實控制措施,保證工程項目安全生產。

二、建立防災減災長效機制

1、爲了做好建築安全生產防災減災預警機制,我們創新工作思路,根據建設工程施工的特點及季節性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與***氣象局和電信局溝通,及時地給各施工負責人預告天 氣變化情況,同時有效防範暴雨、大風、雷電等重大氣象災害對安全施工的影響。

2、我們要求各施工項目部在辦理安全監督備案時應編制施工現場應急救援預案,同時組織項目經理、安全員、各施工管理人員等針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演練,通過演練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強演練組織和參與人員等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進一步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職責任務,理順工作關係,完善應急機制,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衆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等災害應對能力

三、大力開展建築安全防災減災宣傳工作

爲了做好建築安全防災減災宣傳工作,我們要求每一個施工項目部在施工場地懸掛橫幅、張貼標語,施工安全員講解諮詢等形式 強安全教育,普及防災減災,避險自救知識和技能。通過 廣泛宣傳,普及了各施工人員的防災減災安全常識,爲我縣建築安全生產工作奠定了基礎。

爲確實提高我縣施工人員的防災減災意識,學習掌握防災應急知識,我們邀請自治區消防部門的專家通過電子多媒體課件教案,對消防法律法規知識,建築消防設施的維護、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各類火災的預防、滅火的基本方法以及火災逃生等消防常識進行了認真講解。培訓過程中,專家認真深入分析了建築工地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注意的防火事項和易滋生的火災隱患、引發火災的施工細節,講述了火災的危害性和所造成的嚴重損失,組織觀看了近年來全國發生的典型火災案例,並就如何加強單位消防管理,強化人員意識、消防技能,築牢單位消防安全“防火牆”等提出了明確要求。隨後,又向建築工程負責人講解了火災基本類型、火災發生的原因、火場自救和逃生方法等消防安全基本知識,並結合工地存在的違規用火用電、無證人員切割、焊接操作不當引發火災事故的案例進行詳細講解。

通過專家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培訓講座和靈活多樣的宣傳活動,切實增強了我縣建築行業防災減災意識,提高了面對各種事故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對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安全和諧城市產生了重要影響。

總之,在各級領導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帶領下,通過採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我縣建築業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爲了進一步做好防災減災專項整治工作,我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增強我縣建築業從業人員的防災減災意識,加強相關技能培訓,充分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使我縣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爲平安**、和諧**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