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虛擬生活的倫理架構的工作總結大綱

虛擬生活的倫理架構的工作總結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所謂虛擬生活,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以網絡(虛擬實在)爲中介的生活。爲什麼說這只是一種最簡單的理解呢?主要的原因在於,網絡在我們面前所敞開的,不單單是一種硬件和軟件組成的信息中介,而是一種令我們尋視和沉浸於期間的生活情境。有人也許會稱之爲技術化的生活情境,而實際上技術與人的生活形式密不可分,始終屬於人的生活世界中的.內在要素,反思生活世界與對技術進行哲學思考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虛擬生活的倫理架構的工作總結

因此,對技術進行哲學思考,也就是反思主體的生活,必須將主體納入其中,反之亦然。有鑑於此,我將從海德格爾的"在世界之中存在"(又譯或簡稱在世之在、在世界之中、在世,Being-in-the-world)、"與他人共在"(Being-with-others)和胡塞爾的"交互主體性"(又稱主體間性或主體際性,intersubjectivity)出發,引入"在網絡中存在"(在網)和"在網絡中與他人共在"(網際共在)等概念,用以透視網絡空間和虛擬生活的本質。

在上述哲學探討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反思虛擬生活的倫理問題。鑑於網絡空間的虛擬生活和交往已經成爲現代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建立恰當的倫理架構是一個十分迫切的倫理實踐問題。我認爲,虛擬生活的倫理架構有兩個層面:

(1)儘管網絡社羣是一個十分鬆散的"聯合體",但在網絡社羣的實踐情境中,人們內在的倫理精神仍可能生髮出尋求倫理規則的需求,這使得網絡社羣可能建構起某種自治的倫理架構;

(2)人們在網絡空間中的虛擬生活可視爲一種自我生活,爲了實現網際自我生活的幸福必須建構一種自我倫理架構。

基於對網絡空間和虛擬生活的倫理考量,我提出了網絡空間的,人(此在)不是現成地擺在那裏的東西,世界像此在一樣也根本不是一件現成的東西。世界使萬物及自身出現:世界不是附加到已經現成存在的萬物之上的;相反是世界的出現使萬物有一個世界並從而存在者才能如其本然地顯現、存在[vi]。因此,世界不是一個空的容器,人也無需被放置於其中,因爲人已經在世界之中,世界是存在的敞開。海德格爾指出:"對我們來說,’世’根本不是存在者,也不是任何在者的領域,而是在的敞開(litchung)。只要人是站出來存在的人,人就在,而且就是人。他站出來,站到敞開的狀態中。在本身,作爲一種拋出,把人的本質拋入"煩",也就是此一敞開。人就是以這種方式被拋出來而站到在的敞開’之中’。

由此我們可以從"煩"和"敞開"等概念來理解信息和網絡空間。信息是什麼呢?信息就是人(此在)當下"煩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