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關於公共財政的問題”講座總結-財務工作總結 財務工作總結

“關於公共財政的問題”講座總結-財務工作總結 財務工作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1K 次
“關於公共財政的問題”講座總結-財務工作總結 財務工作總結

財政在西方的譯文是“public finance”,實際上暗含着公共財政的意思(個人覺得可能是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建立的時間比較久遠而得名,於是就印證了張教授的觀點)。在中國,財政和公共財政的定義始終沒有一個權威而又清晰的定論,對我這樣的小兵來說更是迷糊多多。上週,有幸能在廳裏聽到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博士生導師張馨教授做的以“關於公共財政的問題”爲主題的講座,受益多多。因此隨意記下廖廖幾筆,算是對講座內容的消化和複習。
張教授知識淵博、思路嚴謹、表達清晰,他主要介紹三個方面的內容(ppt有四部分,最後改革部分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展開):
一、爲什麼出現公共財政問題?
2010年3月xx總理率新一屆政府出席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們要推進財政體制改革,使公共財政更好地進行結構調整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好地改善民生和改善生態環境。”提到了所謂的公共財政,其實我很就納悶公共財政和財政到底有什麼區別,因爲在英文中都是public finance?以前的財政不是公共財政嗎?張教授沒有就這個問題首先給出答案,而是首先按時間順序介紹了中國經濟改革的發展歷程。中國的經濟體制經歷了1958年、1973年、1978年和1994年四次大幅度改革,其中1973年和1978年是打破計劃的兩次改革,1994年初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應地,我國財政體制爲了適應經濟體制的變革在1994年進行了大幅度調整,表現爲⑴稅制改革⑵實行分稅制。儘管和發達國家的財政體制相比,還存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基本方向還是在沿着西方財政體制的方向。財政的整個改革目標就是要建立公共財政制度,在中國,關於公共財政的提法在學術界產生過激烈爭論。直到1998年12月,國家才正式提出了“初步建立公共財政的基本框架”,公共財政才真正賦予了新的含義。那時中國的市場經濟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已經逐步建立,可以說:“公共財政是隨着整個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出現的。”溫總理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在未來五年,我要下決心推進財政體制改革,讓人民的錢更好地爲人民謀利益。”可以看出,公共財政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最高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問題到了如何落實的問題上來。
二、什麼是“公共財政”?
公共財政的定義是什麼?張教授提出了公共財政的三個主要內容:公共財政是爲市場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分配活動;公共財政是社會公衆或人民羣衆的財政;公共財政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財政制度。公共財政是財政的一部分,和市場相適應的財政制度就是公共財政,是一種政府的分配活動,用於提供公共服務。從第二個方面指出了政府與人民羣衆的關係是“管家”和“主人”的關係。因爲稅收是掏納稅人的腰包;政府及其官員是納稅人養活的;政府必須並且只能爲納稅人服務;政府不能浪費納稅人的錢。政府進行的收支是屬於“管家”的活動,其權利和義務是相適應的。第三個方面,當今我國的財政體制並非是被市場經濟中拉着走的,而是主動地去適應市場經濟的產生、發展等一系列進程。此外,由於財政處於國家運行機制中的重要地位,當今的改革應該放在財政上來,通過對財政的改革進一步引導政治體制的改革。張教授還特別解釋了爲什麼公共財政是隨着市場經濟的建立而產生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資源配置是計劃的,資源本身並沒有任何的選擇權;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主體是國營經濟,歸根結底就是國家企業,表現爲國家自己收,自己支。形象來說,國家的財政收入就是從左邊口袋拿到右邊口袋。而在市場經濟中,經濟主體是私人獨立的,私人的財產具有不可侵犯性質。財政收入表現爲納稅人的錢,是國家向納稅人掏腰包,因此,只有市場經濟的建立才能導致公共財政的產生。在這個部分,非常清晰地說明了公共財政與國家財政的不同之處:有市場經濟纔有公共財政,沒有市場經濟就沒有公共財政;沒有公共財政就沒有市場經濟,有公共財政纔能有真正的市場經濟。
三、如何構建公共財政制度?
xx說:“其實一個國家的財政史是驚心動魄的。如果你讀它,會從中看到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是社會的結構和公平正義。”勿庸質疑,1215年英國〈大憲章〉的簽署,在財政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諸侯也以法律形式剝奪英國王室的部分稅權。隨後數百年的較量中england parliament逐步控制了全部的財政決定權,僅把執行權留給國王,在政治上也在1295年逐步轉化爲現代議會的形式,財政方面體現在政府預算制度的形成。這是歷史上首個國家以法律的形式,由社會公衆約束帝王的權力,通過把執行權留給國王、控制國家支出、控制英國國王的私人支出、控制公帳、控制舉債等系列的措施最終形成了史上首部政府預算制度。張教授歸納出來了政府預算制度的四個基本性質:一是計劃性,政府必須編制年度收支計劃,經議會批准了才能執行,從計劃性來看,它是約束政府行爲的法律規範。同時也是一個誰決定誰的問題。在市場經濟中,體現爲市場對政府的決定和控制。二是歸一性,所有的政府收支,除某些特殊的例外,都必須納入預算。坦率地說,據此標準要在我國要實現公共財政的目標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不僅僅體現在財政的範疇,還體現於國家經濟體制的問題。三是公開性,所有的政府收支,除某些特殊的例外,都必須向社會公衆公佈,受到議會、社會公衆和輿論的監督,其中知情權的透明度是最典型的體現。四是法治性,議會通過的預算具有法律效力,任何違背就是違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張教授在最後探討了政府預算制度的歷史作用;整個社會根本轉型的關鍵性條件;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等方面的內容。總的來說,這個講座還是爲我們提供了很多很新鮮的公共財政知識內容,今天有機會把它寫出來,主要是爲了總結,在今後的學習中還需花大工夫、大力氣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財政專業素養,更加遊刃有餘地把工作做好!
以下內容與本文“關於公共財政的問題”講座總結相關,可查閱參考:財政支農專項資金工作總結 | 上半年資產財會部工作總結 | 財政局會計審覈和監督財會工作總結 | 銀行新員工年終工作總結 | 財務科2010年財務工作總結 | 2010年金融工作年度總結 | 2010年財政所個人工作總結 | 2010年財務預算年終個人總結 |
【返回 財務工作總結 欄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