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桂河大橋觀後感

桂河大橋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6K 次

引導語:《桂河大橋》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出品的戰爭片,講述了二戰時期英國軍官被迫爲日軍建造桂河大橋,之後全力阻止大橋被英國特遣隊炸燬的故事。接下來是小編爲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桂河大橋觀後感,歡迎閱讀!

桂河大橋觀後感

  桂河大橋觀後感一

觀賞電影桂河大橋,瞭解到拜謁桂河大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遺蹟。

桂河大橋建於二戰時期,當年日軍佔領泰國北部,爲了整個亞洲戰場的需要,需建一條鐵路供給線,連通緬甸及暹羅直逼中國,從而形成對中國的南北包圍之勢。日軍強迫盟軍戰俘和當地勞工修建這條鐵路,桂河大橋是其中的一段,被稱爲“死亡鐵路”的咽喉,當時盟軍和日軍在此爭奪激烈,一方是不斷瘋狂修建,一方是不停轟炸破壞,犧牲了八萬條寶貴生命而成就了這條400公里長的鐵路,平均每公里犧牲200個人,因而被稱爲“死亡鐵路”。

桂河大橋原是木橋,幾經飛機轟炸,毀壞嚴重,後修成鐵橋,即今天我們看到的鋼桁樑構架的鐵橋,至今仍在通車。

我們到達這裏,已是夜幕沉沉,紀念碑前的燈光斜射於橋頭上,遠處的燈火影影綽綽,遼遠的星辰似隱似現,桂河大橋隱沒在黑夜裏,我努力辨認,卻總是看不太清。我沿着橋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凹凸的鉚釘硌着腳,我深一腳淺一腳地慢慢前行,彷彿走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長河中——悲傷、沉重。

站在橋的另一頭,遠望是黑黢黢的緬甸,近聽桂河水嘩嘩地流淌,似在低訴當年那場戰爭的慘烈……

  桂河大橋觀後感二

我認爲桂河大橋想呈現給人們的首先是戰爭,都圍繞桂河大橋工程展現的淋漓盡致,桂河大橋中沒有絕對的英雄主義,凌駕於一切之上的戰爭——觀桂河大橋有感作爲一部經典的二戰影片,我認爲桂河大橋想呈現給人們的首先是戰爭,至於故事中在民族、文化和人性方面的衝突,都是導演爲了表現深層次主題而藉助的工具。戰俘題材經久不衰,就是因爲它能最大化地映射出不同民族之

作爲一部經典的二戰影片,我認爲桂河大橋想呈現給人們的首先是戰爭,至於故事中在民族、文化和人性方面的衝突,都是導演爲了表現深層次主題而藉助的工具。

戰俘題材經久不衰,就是因爲它能最大化地映射出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日本人愚蠢而又缺乏人性的武士道思想,英國人刻板教條的貴族氣質,美國人靈活狡猾的務實主義,都圍繞桂河大橋工程展現的淋漓盡致。

“藝術來源於生活”,那麼一部成功的藝術作品一定要貴在典型和真實。桂河大橋中沒有絕對的英雄主義,所有角色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凡人,人物的刻畫在亦正亦邪間讓人窺見了生活的原貌。

拋開民族矛盾等因素不說,齋藤上校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日本軍人。在日本這個國家的思想裏,武士道精神高於一切,戰敗者是沒有什麼權利可言的,齋藤甚至沒有把這些戰俘當作平等的人去看待。可是爲了使造橋工程如期完工,他居然可以忍受這些戰俘的指手畫腳,自己默默地悲傷哭泣,這不能不說是命令至上的訓導結果。因此雖然齋藤給人一種懦弱無能缺乏人性的印象,可這也正是這個角色的可悲之處。

如果說尼爾森上校最初以死抵制齋藤軍官的造橋命令是爲了捍衛自己的自由和尊嚴,保護下屬們的利益,可他後來的行爲就太過了頭。他不僅要造橋,而且要造一座好橋,他似乎忘記了他是在幫誰在造橋。對此,尼爾森自有一番理論,他對軍醫說,你給病人做手術時會不會因爲他是敵人就不救呢?醫生被他的反駁弄得無話可說。但其實這是荒謬可笑的,作爲一個戰俘,能老老實實給敵人幹活就已經很不錯了,誰還會盡全力去幹好?然而這正是尼爾森所堅持的,在他看來規矩和法律就是一切,捍衛了這些就是捍衛了作爲軍人的榮譽,這就是他自己的人生信條,即使到了死板教條愚蠢可笑的地步,他也在所不惜。

美國人很會適應環境。在日本軍營裏,油嘴滑舌地辯解,再用高級打火機說服日本軍官批准自己的病假,讓他可以在大熱天休息。不過就這種人而言,他們不會爲組織做太多的工作,也不會對組織抱有太大的希望,他們所理解的國家利益不知什麼時候能兌現,所以,他們在行動時首先要確保自己的安全,其次纔是執行國家計劃。這種想法沒錯,一個人的生死得失在戰爭面前實在是太渺小了,如果自己在被俘過程中或殘或死,沒有人會爲你去做些什麼。希爾茲是個真正的樂天派和務實派,他懂得什麼纔是對自己最重要的,相比其他人,他總能獲得最多的快樂。

於是,這些角色發生矛盾的背後意義就在一次次的情節衝突中逐漸明朗起來。從整個造橋過程中,不難看出所有的悲慘、荒謬甚至是瘋狂,都因爲戰爭變成了可能。影片的最後,二人的交鋒讓人記憶猶新。表面上,希爾茲雖顯得圓滑世故、總是服從於本能而不循於人們普遍遵守的社會教條,可在關鍵時刻,他卻同樣能不惜生命做出正確的選擇;而尼爾森,他除了知道誓死捍衛他的原則外,並不會真正思考這些原則背後的意義。正如希爾茲對負傷的英軍上尉所言,什麼所謂的軍事任務也好,狗屁命令也罷,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的呢?戰爭讓人忘卻了人性,只讓人記住仇恨,爲的只是博一個輸贏,爲此,千千萬萬的人失去了生命。又有幾人能象尼爾森上校一樣最後幡然醒悟,問一問自己,我到底做了什麼?爲了什麼? 我從電影中看出的,是對戰爭深深的無奈和譴責,這是全人類的一場浩劫,它凌駕於社會矛盾、民族衝突之上,甚至泯滅了人性。

  桂河大橋觀後感三

最後,“老傢伙”—被俘英軍老上校轟然倒下,炸掉了辛苦建立的橋。在山上觀望的軍醫立馬跳起來,嘴裏不停的重複“瘋了”……“瘋了” …… “瘋了” ……這座曾經是戰俘們的驕傲,是多少人的工作累建成的橋,但最後終了,蕩然無存,連同日本軍官們血流成河。

這篇影評被我擱置了。當再重新提筆,我卻失去了原來的感覺。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其實我這部影片讓我思考的是這個問題。經歷了很多坎坷的事情,揪心的事情也使人變得憂鬱。我就是這樣變得憂鬱了。老上校活得很堅強。人生對於他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在他身上我很想知道一個人要怎麼活。電影裏,沒有提到任何愛情、親情之類的。人人都能活着好好的,人活着,到底需要什麼,其實不需要什麼?就我的角度看來,或許這也是一種生命的真實。其實人可以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需要。但,唯一有的是生命。

不要說但我們唯一擁有的是生命這種情況不會發生,會有的。不要說沒有愛情或許可能,但沒有親情怎麼會。會的。當我參加了工作,當我一個人身處一個陌生的地方,身邊只是不斷新認識的陌生人,我感到了生命是有這樣的狀態的。愛情於我來說,徹底破滅了。而父母又遠在一邊,親密的朋友還沒有。我感到一種孤單,我現在回想起這部電影,也就想起這個感受。

我該怎麼活下去。我可以什麼都不想的走下去。但靜下來時,就喜歡絮絮叨叨。而老上校讓我知道的是,其實我可以有一個寄託的,那就是我的工作。好好完成我的工作。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或許這樣就可以活下去了。

不知道自己該不該感慨,蒼白的人生。或許沒有什麼值得這樣感慨的。其實不可否認的是時間真的過的好快。我工作以後,總覺得很多事情都沒有做好就過去了一天。這是一種多麼驚人的發現。我一直以爲我會度日如年這陣子。但事實是我的心口雖然堵過一陣,但是還是過去了。可惜的是我工作還是沒做好。我很憂慮。是我不夠努力的原因吧,還是我不夠聰明,學習也不夠。爲什麼我還是沒有擺脫花架子的樣子,還是這樣不堪重負。如何提起自己的自信呢。老上校的原則做人,老上校的瘋狂,我想最缺的是老上校的自信,老上校的能力。可是這種能力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

我不得不問自己,你的短處出來了吧。其實你的短處就在這過程中。你不夠努力,很多事情很多能力是在細節中塑造起來的,自己問自己,有沒有做好這些細節。

這是在這部電影想到的。其實這部電影告訴了一個道理,或者說印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活着,只有生命了,該怎麼活。那就是靠信念。工作會給人快樂。寄託在建一座大橋上,當一座橋建成,又重新開始一段新生活。而我怎麼活,那就是寄託在我的工作上,學習上,規劃起建立一個個桂河大橋的宏偉藍圖。當努力之後建成大橋一座座之時,或許我就會找到生命的意義了。

當然,我不是建橋,只是一種比喻,每個人都可以套入自己的藍圖和目標物。至此,我感到如釋重負。雖然我孤獨,但我很清靜。一個人內心清靜,纔是最難得的。天地人的條件都爲我所準備。我何樂而不過這樣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