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趙氏孤兒》的觀後感1500字

《趙氏孤兒》的觀後感1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趙氏孤兒》的一首一尾,出現了兩個令人不易察覺的陳凱歌式思維痕跡。葛優重重敲下長釘,封鎖起了一間破舊的嬰兒房,這意象令我回憶起《梅蘭芳》開場少年畹華在小閣樓上閱讀大伯紙枷鎖那封信的場景。而結尾王學圻強勢無匹地站在高處,卻又悲不自勝,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無極》。

《趙氏孤兒》的觀後感1500字

嬰兒房的處理甚蹊蹺,剪輯讓敲釘子這個動作成爲全片開場,確實很有力度。但對程嬰的行爲和情節設計來說,關閉這間房有些過於刻意。如果是怕睹物思子,那麼其實這間房的存在本身就是非常危險的。而結尾開啓這間房的動機,卻莫名其妙是爲了對趙孤證明:我有過孩子。但這個理由不用細想就能感到是多麼的無力和不着四六。

那麼,在這嬰兒房裏,陳凱歌到底藏下了什麼東西呢?狹窄的空間中微微晃動的吊籃,到底是裝着老嬰的冷寂,還是老歌的茫然。陳凱歌說他這部電影裏不再板着臉,但從結果來看,他根本沒辦法真正鬆弛。他習慣性的訴求方式與追求依然縈繞在這個故事四周,只是這次變成了刻意求新與古典思維間岌岌可危的吊橋,變成了電影院裏前後相隔不到半小時的屏息靜氣和基情狂笑。

電影海報裏那句“最狠的復仇不是殺人,是殺心”。後面這個“心”其實就是“殺人的心”,或者叫“殺意”。聽起來很繞,一想也容易明白。電影后面是奔着這個主題做的,所以結尾那場戲重心不在程嬰和趙孤身上,而在屠岸賈身上。

從對屠岸賈刻畫看,實跟《無極》結尾落腳點是很像的。“你讓我耗費十五年時間去愛我仇人的孩子,讓我最終下不了手,生不如死”和“你的欺騙,讓我對一切都不信任,從此毀掉我做一個好人的機會”純從臺詞的解釋細細想,都確實是有內容也有邏輯。問題是這種過於文藝化的人物情感,並不以明晰的情節貫穿,而只是靠嘴說。這樣企圖讓人接受實在是太冒險了。況且對於這類角色(無論是屠岸還是無歡)造成的種種傷害與他所發出的巨大壓力,要表現他的痛苦也如刀刃上打詠春般險之又險。一句話,人家都滅門了,你有毛資格在那風中凌亂地糾結至內傷呢。

故事前後風格與劇力之割裂被無數人說過,相關編劇也在網上聲明自己所負責部分包括和導演的分歧,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總之,因爲陳凱歌不希望程嬰搖擺,又需要找到現代人可以理解的心態。“忠義”的復仇動機變成由於種種意外而釀成“喪子”的復仇動機,的確更真實更立得住腳,但也迷失了程嬰這個人物所具有的強大爆發力。螻蟻之民對大人物的復仇,可以是在幽暗中伺機而動的詭異陰謀,“等着孩子長大了帶到他面前,告訴他這孩子是誰,我是誰”的臺詞朗朗說起來,也很有力,但這背後該有一個最核心的前提,是屠岸賈那時得真心喜歡這孩子。因爲之前並沒有任何鋪墊表示出,屠岸賈對他這個“兒子”的好感,甚至是他可能對任一個嬰兒有好感。程嬰帶着孤兒投奔爲門客,篤定日後要讓屠岸賈視如己出,無異於買了一張企圖連中13個號碼的彩票。簡單說,屠岸賈找到個老婆,生了個仔,他這計劃就完蛋了。也許就只好轉而做毒藥。

程嬰這般自信,只因爲這個設定不是從這個故事裏來的。

其實大部分觀衆不是看不出後面那部分的戲劇張力重心,在於兩個父親從教育上以孤兒爲角力場在做一番鬥爭,王學圻也笑言跟葛優是兩口子。事實上如果先不管程嬰自信的來源,這個計劃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愛是雙向的,屠岸賈在得知真相那刻越可能痛苦,孩子倒戈的可能性也越大。暗潮洶涌就在這個看起來天真無邪的小孩眼裏,而不是他的DNA裏。教育本身就是一場賭博,任何父母都沒辦法保證能給子女塞入一個怎麼樣的靈魂。何況如程嬰乎?在無限溺愛和男子氣概的將軍面前,哆哆嗦嗦的大夫幾乎是必敗的。

其實真大改,這個計劃不該是以殺爲止,而是不殺。程嬰的整個計劃,依然是出於保護這個嬰兒爲核心的。也就是真如海報那句話所寫。可以想見在最終揭開底牌時,最有力一筆,是輕然從仇人身邊走過。告訴你,我就是你十五年前想殺的那個人,但你現在殺得了我嗎?你可以漠視道德和良心,但你真的能漠視你這十五年付出的愛嗎?從此,這個孩子永遠地安全了。

但“你下得了手嗎”這句臺詞居然也給屠岸賈了。而且這是個僞命題,因爲不管能不能下手,孤兒是打不過他的。

所以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不是程嬰也不是趙孤,是幾乎完美的屠岸賈。最後三個人面對面站着,居然只是因爲屠岸賈有些細節還沒理順,等問完了,似乎都有些無話可說。爲了讓觀衆看點高潮,只好勉爲其難開打了,多麼讓人難受的一幕。

《趙氏孤兒》故事中最重的部分其實是原著裏被一筆帶過的那十五年,是程嬰帶着屈辱和憤恨活着的十五年,是至始至終也沒有偏離方向的十五年。畢竟程嬰的被銘記也是由於他做出了常人不可能做出的事。公孫杵臼的話沒有錯,死是容易的,活着才難。不光是難在煎熬,也難在不背叛自己的初衷。如果像元雜劇裏雖殘忍但足夠重大的“義”在,至少是能一力貫穿至底,。但要只是爲了找機會噁心一下敵人,未免太過於汪國真。

每當月圓之夜,伴着熟睡孤兒均勻的呼吸聲和“乾爹……”的夢囈,程嬰會想些什麼?五年,十年,他的人生沒有一天是爲他自己過的。三個人像一個溫馨的大家庭般打鬧,但站在一旁的那個男人不是他,而是“門客”。只有哪一刻是他了,他真心投入了,那些溫暖才蓋到身上。會不會一閃念之間,也會有直接逃開這個局的衝動,下毒殺死屠岸賈,放棄復仇,或者直接遠走高飛的想法。這些火花屬於一個普通人的立場,但也足夠強大,並不是靠着時不時和黃曉明喝喝酒吃幾串大腰子就能滅掉的。

葛優的表演依然出彩之極,即使他的聲音和節奏依然屬於葛優,但卻一點不會給人齣戲的效果。結尾老年程嬰在路上恍然奔走的樣子,令人泛起另一個遐想。

如果這個模樣的人是孔子,又會演繹出怎麼樣一個故事。

忽然想起《梅蘭芳》裏那封信的結尾:

但也許你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

那你就一直小心翼翼的唱下去

帶着紙枷鎖別回頭

一直走下去

你小的時候

叫我大伯

我總是不答應

是怕有一天

我不在了

你叫了沒人應

感覺孤單

其實說到底,在這部《趙氏孤兒》的結尾,這個程嬰是失敗了啊。如果海清演的妻子抱着孩子在集市上問他:“我們等你等了十五年,這些年你都在幹些什麼啊?”

孤單的他該怎麼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