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回憶積木小屋》觀後感

《回憶積木小屋》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夜,安靜的夜再次包圍上來。我又看了一遍回憶積木小屋。昏黃的底色很是符合我的心意。我本身就是一個懷舊而傷感的人,在一個人的夜晚看着這種溫情的片子,想着遠在萬里之外的他。更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悶悶的,悶悶的,悶悶的。

《回憶積木小屋》觀後感

所有的人都終將老,能活到耄耋之年,不失爲一種幸福。可是,萬一是自己一個人呢。我不敢想象這樣的情景。在我的勾畫中,白頭偕老就是一副昏黃的畫面-----昏黃的午後,昏黃的陽光,昏黃的藤椅,昏黃的手杖,還有昏黃的你我。。。是的,昏黃的色調才足夠溫暖與安全。年輕的時候,追逐着豐富多彩的人生。經過歲月的滌盪,一切又會慢慢的褪色,直到剩下一些昏黃。就像多年的畫作,多年的老照片,多年的信箋。那些曾經的時光發生的化學作用一點一點的滲透在紙的紋理裏,抹不掉,撕不,卻實實在在充滿了力量。我想,因爲這樣,我們才更鐘情於把一切保存起來。換取最後的哪一點點的昏黃的溫暖。

說回影片。回憶是衰老的標誌,衰老的時候,回憶已經積累了太多甜蜜的負擔,於是我們要以衰老的名義來遺忘一些。同時,也更加深刻的記住其他得一些。影片的開頭,舊舊的房間,昏暗的色調,老人身上的紅衣綠褲是惟一的亮色。牆上無數的相框,像是一幕幕的分割鏡頭,切換出一位,兩位,三位,又恢復到一位的最終。這些畫面中,有年輕的他們,有抱着孩子的她,還有一羣看不清楚臉的模糊的人們,還有最後一個落寞他……鏡頭晃過,看到一堆小小的首飾,是屬於照片裏的那個她吧。她在記憶的波紋裏,被落日的昏黃包裹的結結實實。

日出日落,一個人單調的生活。寂寞的晚餐,陪伴着潮汐的琴音,電視裏歡笑,還有海鳥的低鳴,老人的一天大致這樣進入尾聲。不知道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多久,水平面再次上升,他的小屋又被淹了-----要再加蓋一層。加蓋一層小屋,也意味着記憶的潮水再次淹沒掉一段時光。誰知道,水平面之下的世界,是不是還是以前的模樣?

爲了撿回掉落的老菸斗,他潛入水中。一層層回到自己搭起來的小屋中。每一層中卻滿色記憶的溫暖的昏黃:這一層,照顧生病的她,喂她吃飯,掖掖背角;這一層,侷促的第一次見女婿;這一層,女兒有了自己的家庭;這一層,全家一起合影卻只照到自己趔趄的背影;這一層;他和她相愛結婚,在飯桌前歡聲笑語;這一層,他和她小小相識,默默成長;這一層…那一層….每一層都那麼的甜蜜,又那麼的辛酸。甜蜜來自於愛,辛酸也源自於愛。當回憶中那個每日陪伴你的人不在的時候,甜蜜和辛酸又還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我們都在問愛情的保質期。我們能愛一個人多久,能轟轟烈烈多久,其實是一個未知數。最開始的時候,誰都會把它想做最最美好的摸樣。要麼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要麼是隨君生來隨君死;要麼是愛你到永遠。只是,永遠到底有多遠?在這個速食年代裏,我們有沒有一個“永遠”可以用來慢慢咀嚼。答案就像那一千個哈姆雷特,無從定論。只是,我還願意給自己一個念想。那就是,好的愛情,會像愛情積木小屋一樣,水漲屋漲,直到湮沒。

我總是記得搭建房子的那一幕,不論是老人自己一個人慢慢的砌牆,還是年輕時和自己的那個她一起。都是慢慢悠悠的,慢慢悠悠的。抹上灰泥,穩穩地放上,再拿起下一塊兒。緩慢的重複的動作裏,卻傳達着震懾我的情感。這些磚塊,何嘗不是我們的記憶呢。生活的一點一點記憶,慢慢的壘起來,成爲一堵牆,在我們孤獨,失意的時候爲我們遮風擋雨。何其有幸,一輩子有你。

我的那個他,和我隔着一片大西洋。

我的那個他,看完影片之後,寫了一句話---我願在這積水的屋上,陪你到天荒地老。他不是一個善於表達的人,他會在每次吵架的時候保持沉默,不是賭氣,而是組織語言。他也不是一個用甜蜜的話來哄姑娘的人。但是他寫這樣的話,卻讓我一個上午深情恍惚。影片在我腦子裏流轉,所有的往事在我的腦子裏流轉。我發現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有了屬於彼此的積木小屋。有那塊麥當勞的紅色積木,還有那塊馬來西亞的藍色積木,有那張送給別人的電影票積木,還有那個在我家沙發上穿着棉襖的凍瓜瓜積木,還有數不清楚的眼淚積木,數不清楚的笑容積木。。。無法用言語表達我每天的思念,也無法描繪我對那個他的依賴。這些屬於我的小小的積木,確實構築了我用來安身立命的小屋。它是我的,也是我們的精神歸宿。

回憶的流淌,真的會讓事情串聯成影片裏的鋼琴曲。簡單的音符卻每一下都實實在在的砸到心底。雖然無法擺脫人類孤獨的本質,我還是好慶幸我們的年輕,還有六七十年還可以構築我們的積木小屋。在影片舒緩的音樂中,時光再次慢慢的流淌一遍。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積木小屋,每一層也都有或溫暖或感傷的屬於自己的故事。你的那個她,還好麼?

最後,寫給我的那個他:雖然遠隔重洋,我還是會在夢裏東直門的電影院。